西凤酒凤瑞祥图片:《四国演义之二》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9:10:35

2、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这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力量的强弱。

硬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通俗地说,硬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成立以后,它的软实力就定型了,它只能在现有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参与全球斗争,通过增加自己的硬实力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获得国家的更大发展。那些软实力差的国家往往会成为大国斗争中的牺牲品,甚至会被消灭而陷入混乱状态,失去了国家保护的人民群众会在动荡与混乱中作出一种“整体的反思”,产生出新的社会文化成果。如果他们产出的社会文化成果足够优秀,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形成一套新的社会制度,拥有新的软实力,并在这个新的基础上再次参与全球斗争。这个过程也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规律的体现。

举个例子来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在世界上处于的领先地位,这种情况直到明朝中后期才开始改变,随着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慢慢落后了,到了清朝末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彻底跌入了低谷,中民华族经历了一百多年受压迫、受奴役的痛苦岁月,在这期间,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探索民族崛起的道路,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终于,在1945年中华民族孕育出了自己新的社会文化成果——毛泽东思想,有了它,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快就建立了,经过60多年努力,中国再一次具备了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能力。再举个例子,犹太人是西方世界金字塔尖上的民族,在西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是,在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前,犹太人经历了一两千年的苦难与折磨,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犹太人锤炼出了他们的金融术,凭着这一点,他们才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才有机会主导欧美世界。

在许多人眼里,日本是个发达国家,日本人做事认真、团结而又守纪律,又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个极有前途的国家。其实不然,日本根本没有什么未来可言。

纵观日本的历史可以发现:飞鸟时代和幕府时代的日本是跟着中国学,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是跟着美国学。这个民族从来没有自创过一个可以指导自己民族发展的社会文化成果,并以此成果为基础建立一套社会制度。这样一个不能生产真正“精神成果”的民族,铸定要再吃很多年的苦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成果”,就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历届政府的领导人在全球战略问题上都是“近视眼”的原因。关于这一点,从中日两国对东亚经济圈主导权的争夺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整合东亚经济,日本比中国有先发优势,因为中国在中美建交以前一直是处在被封锁状态。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首相岸信介就打算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一直不断地通过加强援助来实现对东南亚国家的控制。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希望以自己为中心组建一个可以与北美自由贸易区、西欧经济共同体相抗衡的东亚经济圈(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日元区)。在这时,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也提议建立东亚共同体,由东盟和中日韩三国组成自由贸易区。但是,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把美国排除在外了,由此引发了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警告日本不要单独行动,日本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组建东亚经济圈的大好机会。东亚共同体虽然没有建成,日本在东南亚苦心经营多年后,还是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1985年的广场协议①开始,美国对日本经济发起了金融攻击,经过十年的打压和抢劫,日本经济受伤严重。1997年,欧美金融资本联手对东南亚国家进行了一场金融大扫荡,抢走了东南亚国家数十年的辛苦钱,也摧毁了日本的海外生产基地。当时,这些受伤的国家希望建立一个“亚洲基金”来进行自救,这个计划遭到了欧美国家的一致反对,日本本来是“亚洲基金”积极的倡导者,但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屈服了。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说:“我们不至于自大到认为我们有能力充当复苏亚太地区(经济)的火车头。”这种软弱的态度让东南亚国家彻底失望了。不扛事也就算了,日本为了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竟然跟东南亚国家搞起了货币贬值竞赛,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这时,北京站了出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帮这些东南亚国家度过了难关。从此,中国拥有了整合东亚经济的主动权。

进入21世纪,中国准备和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小泉政府唯恐落在中国的后面,抢先在20021月提出了建立“共同行动、共同前进”的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并强调日本要在东亚经济联合中发挥主导作用。从那以后,日本多次与东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讨论东亚共同体,却不跟中国讨论。日本不甩中国,中国也拉着韩国一起不买小泉纯一郎的帐,日本的主导作用也就一直没能发挥出来,倒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得非常顺利。

2002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310月,中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东南亚地区以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过去,由于美国不签这个条约,日本一直不敢签,中国签字以后,日本有了签字的理由——再不拉一把东盟东盟可要被中国抢走了。两个月以后,小泉纯一郎在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也签字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在这次会议上,小泉再次强调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目标,但是由于小泉要求把美国也纳入东亚共同体,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集体抵制。

200411月,日本在10+3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关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议”。就在这个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5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进程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当年年底,第一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召开。会前,小泉纯一郎一直在鼓噪“东亚共同体“的概念,由于参加峰会的国家不仅仅是东亚国家,还有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峰会宣言只字未提小泉纯一郎的“东亚共同体”,小泉再受挫折。

20099月,离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只有三个月的时候,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鸠山很清楚,再不搭中国的顺风车,东亚共同体就没有日本的份了。

从中日两国对东亚经济圈主导权的争夺过程中可以看出,北京一直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事,而日本政府更多的是在耍嘴皮子,使小聪明。也许,日本这样做有不得已的地方,因为日本一直受制于美国。美国为了不让日本盖过自己在东亚的影响力,一直刻意约束日本,只有美国看到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壮大到威胁自己利益的时候,才愿意放松一下对日本的约束,让它去跟中国争一把,这也是日本被美国大兵保护着的悲哀。

①广场协议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时签署的一项协议,五国政府同意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