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最新招聘信息:高中高三语文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0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44:36
在校长办公会的领导下,高三全体教师发扬刻苦耐劳的钉子精神,认真落实各处室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本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确保完成2007届高考责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思路明确

心中有标:以制定的奋斗目标为依据,强化目标意识。

目中有人:以尖子生、专业生和问题生为重点关注对象,强化盯人意识。

侧重基础:以基础过关为抓手,立足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

确保优生:狠抓尖子生和专业生的辅导,力争有一个上线一个。

重在落实;脚踏实地,扎实工作,落到实处。

二、严格工作要求

1、教学方向确保高考导向、教材大纲和班级学生吃得准;

2、时间上保证坐得住,多思教法,深入钻研,认真批阅,勤于辅导;

3、工作上靠得实,全力以赴,真抓实干,调整状态,舍得投入;

4、教学教得活,调动状态,激活气氛,提高效率;

5、学生工作谈得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争取学生;

6、中心工作盯得紧,多提问,多面批,多检查,多指导,多督促;

7、课堂纪律管理严,从小处着手,严格要求,不随便,不马虎;

8、教学手段练得勤,重视练习巩固,加强纠错整理。

三、工作措施

(一)年级管理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科学分工,明确职责,积极思考,狠抓落实。

2、加强高三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教育,努力增强高三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岗位意识,积极引导高三教师关爱学生,服务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3、全体教师以科目为单位组成了备课组,严格地执行制订的课程计划,保证了教学进度的严肃性。

4、苦练业务内功,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组内互相听课、以老带新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高三复习课质量。

5、牢牢抓住五个环节:提优补差,作业批改,课堂提问,方法指导,谈心交流。提优补差形式为:定时、定点、定人。

6、加强基础过关题的训练,夯实学科基础,以求提高发展。

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8、加强了体艺专业学生的文化辅导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以班为单位的体艺专业学生的文化辅导联系人制度,利用早读、读报课、晚三及星期天下午的时间为专业生义务辅导,这一举措深受家长和同学们的欢迎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9、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每周一早上),确保年级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10、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招飞初检、高考报名及高三报考工作。

11、加强了对外出专业生的管理。各任课教师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布置了不同内容的文化学习任务,并组织班主任俩次到场进行检查和督促,效果明显,这一点美术专业教师徐锦功不可磨。

(二)班级管理

1、落实学校的主题班会制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2、班主任跟班到位,对班级实行全方位的常规管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强化课堂纪律。

3、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4、建立学生晚四集中学习制度和班主任值日制,加强了对高三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值日班主任每天晨读和晚四对学生的出勤、学习、纪律、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并作好登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管理

备课:

1、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学模式。

2、各备课组结合新大纲、考纲,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两结合”:总体计划与阶段计划相结合,新授计划与复习计划相结合。

3、统一了二、三轮复习进度。第二、三轮复习:3月上旬至5月下旬,并明确了复习的常规要求:

在二、三轮复习中,各科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道体系同时还兼顾能力渗透。主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以“状元之路”这本资料为主,“全品”练习为辅,注意各种高考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和梳理,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4、备课做到“五备”“五统”。“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

5、重视高三复习信息收集工作,加强了复习时效性。

6、认真研究考纲: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7、大力提倡刻苦钻研的精神,做到备课不留疑点。

上课:

1、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实施高三复习课教学。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讲练结合,基本上防止了满堂灌、上课简单对答案、没有重点要点的错误做法。

3、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严防三个误区:以讲为懂,以懂为会,以会为通。在复习讲授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训练、运用,让学生对所讲所练的内容进行思考、领悟、消化、反思、订正。

4、加强练习与测试,使练习数达到了一定的量,完成年级所下发的各种练习。

5、练习测试做到了及时批改,认真统计分析,讲评突出重点,重点学生面批到位。

6、试卷讲评注重四个程序:一查,二统,三找,四改。一查即查每次考试目的;二统,即数据统计的数量分析;三找,即找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出错误的原因;;四改,即制定改进措施。

检查:

1、进行自查,教师对自己每上一堂课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检查自己的备课状况,检查自己上课中对学生、对课堂的驾驭情况,要不断进行反思。

2、加强对学生的情况检查,通过检查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搞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

3、教学常规检查2次,特别检查了英语组和语文组作文批改情况。

辅导:

1、实行科任教师目标学生负责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辅导计划。

2、根据不同情况,充分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早读、读报课、晚四及星期天下午)对目标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补差模式,并严格遵循“先查病,后治疗,再进补”的原则,做到“三补五多”,即补态度、补方法、补知识,课堂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练习多面批,方法多指导。

3、认真准备辅优补差教案,悉心编制辅优补差练习。

 

考试:

1、顺利地组织了5次月考、3次联考及2次体育专业测试,各科基本上做到了每周一次检测,目标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

2、加强考试流程管理,专心组织每次考试,让学生提前熟悉高考有关要求。

3、严肃考风考纪,严密考试环节,严格考试要求。

4、每次重大考试及时做好了质量分析工作,排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5、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

6、实行了集体阅卷。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还有老师只管讲课不管纪律、只顾完成任务不顾学生效果、只求到位不求实效等现象。

2、对学生的到位和安全不够重视,进教室就上课上完课就走。

3、个别教师工作不积极;不写教案,不备课,随堂上;辅导不认真,把对学生的辅导看成是一种累赘。

4、个别班主任常请假、迟到、早退、缺席会议。

5、个别班级学纪学风较差。

6、对目标学生的教育教学力度不够,致使部分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够。

7、晚就寝存在外出上网,上课存在睡觉、讲小话和看课外书等现象,整体学风有待加强。

8、个别教师不参加集体活动,缺席集体阅卷。

全体高三老师群策群力,在高三年级领导小组的正常引导下,朝着胜利的目标前进!
高三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主要分为专题复习、题型练答、综合模拟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专题复习花费时间最多,在二月到四月中旬完成,第二阶段的针对不同试题内省类型的提醒解答训练用时大概一个月、其余时间是高考模拟题训练。一个学期下来,设想基本完成,效果差强人意,学生成绩提高明显。现在,就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作具体总结。

 

第一,专题复习以点带面,系统中强调重点。我结合2008年语文考纲和广东省考试说明,充分利用《新课标高考语文知识网络图》(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优质考试资源正和与素质教育研究”成果)在语音、汉字、词语、标点等基础知识方面结合资料《语文抢分王》做到了全面撒网,重点积累。往年考试题目及相关地方的综合测试题是我们训练的主战场。古文和现代文阅读注重概念诠释和语句、语段及篇章的含义理解,尽量让学生熟悉语言特点及篇章分析技巧。选考部分狠抓文体特点,让学生在娴熟的文体知识带动下找到答题的一般思路。这一阶段的学习泛而不乱,多而不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第二,根据考点确定训练题型,根据分值确定训练强度。高考临近,所有的复习都是直奔主题,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练什么,哪里分多,那里加强。根据分析,文言文部分在整个试卷中占分33分左右,是第一卷90分的三分之一强。从文言基础知识到诗词鉴赏,从断句释义到语句语段翻译,从课内基本篇目到拓展延伸训练,我毫不含糊,一律强化训练。必考现代文的复习,我引导学生在单选、多选和科技文基本做体规律上狠下功夫。几周时间,无论是答题的速度还是准确性,学生们都有明显的起色。

 

第三,模拟考试既练习答题速度又做到查缺补漏。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我做得更为细致和谨慎,常言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十年磨一剑”。坚持每周完成两套试卷,调课让学生集中做答,让考试成为习惯,让紧张成为正常。这一节段的训练,我既关注全套试卷的150分钟做体情况,还非常留意基础知识部分,文言文部分,阅读与写作部分的用时。通过学生的答题熟练情况,调整我的讲课内容,突出不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这个阶段的复习和前一阶段一样,我与学生都充满热情和乐趣,没有把语文科目最后阶段丢到一边。

 

     同时,在知识积累和写作训练上,我主要利用早读和晚自习的时间。高考要求的必备60篇古诗词,我打印成册发到每一个同学的手上,加之不定期的测试,学生们熟读、默写、熟练运用仅两个月的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写作训练都是在晚上进行,文化餐时间我组织大家看新闻,重点提醒那些有分析价值的素材,像奥运火炬传递、国民素质和奥运精神、藏独和国家统一、四川地震和民族凝聚力等。然后,变素材为题材或为论据再晚自习课上写成文章。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同时进行,系统复习和日常强化协调发展构成了整个高三下半学期语文学习的主旋律。

 

不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在所难免。首先,知识的系统复习和学生的基础差异一时难以协调。其次,最后阶段的复习调整,加强综合科目记忆,提高总的得分为主和语文学习的计划之间有了冲突。再次,部分学生对科目兴趣难以在冲刺阶段理智调整,导致科目间差异继续拉大。

 

总之,真理之路是没有止境的。在求索中进步,在进步中求索。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力争弥补不足,全面提高。

 2008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过去一年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08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对下一届高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点启发。恳请对我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三文理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这两个班是学校的希望所在,2008年我校高考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实验班。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深广,《考纲》又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很多语文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走这样一条耗时长,收效差的教学老路: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然后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自己昏天黑地、心力交瘁,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我也多次在这种模式中矛盾过、挣扎过,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省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考后得失谈:

      1、均分情况:高三(1)班、高三(5)班四分之三平均分都达到117分,三年五班王艳艳同学语文单科成绩135分,创下历史新高。

      2、复习教学的得失:由于今年高考考题相对稳定,各种信息也比较时确,复习过程中方向性比较明晰,因此复习的效率相对也较高,加上考题总体难度不高,所以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但尖子生中语文为弱科的理科学生的成绩提高仍然是我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三年五班的张俭龙和田春勇同学,语文基础不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虽说成绩在高三一年起伏中上升,但高考中两人也只得了110多一点的分数,还不及班级平均分,这对于在学年数一数二的高手来说太少了。

3、关于考后估分

我很有幸参加了2008年的高考语文评卷,了解到高考评分的一些详细情况,在最初的考后估分中,我是比较严格的按照高考答案多给定的评分标准来指导学生估分的,高考阅卷中了解到一些变动后,仍然有很大的顾虑,不敢轻易给学生提太多的分,因为今年的高考作文较前几年都难,高考评卷顾问组的专家意见都不一致,造成学生作文成绩得分的偶然性比较大。如今看来,作文成绩对一个学生个体有很大的偶然性,可对我们整体来说,还是会提高不少的。今年的高考由于处于奥运年这个十分特殊的年份,加之雪灾、地震一类事情的影响,我省又处于向新课程过渡时期,方方面面决定了评卷中求平安、求稳定,所有题目都从宽处理才造成了如此的高分。(我校最高135分,全省142分,为佳木斯考生)所以说今年的状况并不意味着明年也会如此,今年的从宽对明年只能借鉴,不能指导,或者说语文学科明年的高考估分难度会更大,建议学校每年派人去评高考卷,高考的评卷一年一个原则,一年一个要求。另外,语文估分比较费时,所以效率不高,611日一下午时间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根本不够用,而且我12日就出发去参加高考评卷,有部分学生在估分时照顾不够周全。

四、高考复习反思:

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 。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诱惑力、新鲜感、挑战性的。比如本备课组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出了大量的配套练习和测试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时间都剥夺在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语文的复习和训练中,所以学生自主知识消化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两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正确之举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地考查。

      首先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给课堂留一些空白,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其次是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高三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常闷着不说,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理科生,常常有重文轻理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语文,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我想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较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五、 教学体会。

1、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 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 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5、 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6、 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7、 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8、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9、 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理科尖子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个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0、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11 与时俱进,真诚做人,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

      过去的三个学年里我完成了一次循环教学,而且是文、理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教学相长,在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我自己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总结过去的意义在于面向将来,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带上2008届的经验与教训、思考与实践继续努力。

本学期任高三两个班(13-14)语文。13班共47人,14班共37人,两个班均属文科班。 
高三下学期,毫无疑问,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带领学生全力以赴进行高考备考。作为老师,一来就要从宏观上,从微观上作周密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学期已经结束,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第一阶段是对教材的梳理阶段。即从第一册到第六册进行宏观的再认识。也就是把所有课文,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 按中国和外国来划分;按古代和现代来化分;按不同文体来划分;按重点篇目和非重点篇目来划分。通过这样的分门别类,使学生从宏观上对教材加以把握,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是知识方块复习阶段。即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的掌握到知识的运用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把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分为若干个方块进行复习:第一个方块为语音,第二个方块为字形,第三个方块为熟语的运用,第四个方块为标点,第五个方块为病句,第六个方块为文学常识,第七个方块为现代文阅读,第八个方块为文言文阅读,第九个方块为语言的运用,第十个方块为写作。作为专题训练,十个知识方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这样,能使学生的知识构成网络化、立体化。当然,在时间分配上,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该多则多,该少则少。 
    最难提升的是语音和字形。这两个方块投入的时间较多,收效则较少,其原因就是学生书读得少,基础薄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方面,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普遍得到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是文言文阅读,因为高考中这方面的分值比较高,投入的时间相应要多。文言文阅读,也是语文高考中难度较大的。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必须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所涉及的文言知识,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强化训练。熟读背诵教材中的基本篇目,一篇一篇地过关。只有多读基本篇目,才会慢慢找到感觉。其次是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常见的文言文虚词,还有几种文言特殊句式等等。重点要掌握的是59个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18个常见的文言文虚词以及6种特殊的文言文句式。通过全方位的训练,学生的文言文水平都得能到普遍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是综合复习阶段。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也就到了实质性阶段,即到了备考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完全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运作。高考考什么,则复习什么,高考考什么题型,则训练什么题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高考。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了解高考的各种题型,更快地适应高考考场这一特殊的环境,必须多考,“考,考,考,学生的好法定”,在复习的过程中,紧扣考纲,立足于教材,借助合适的教辅资料,一周一次小考,两周一次大考,外加两次省统测。考了讲,讲了考,在考中发现问题,在讲中解决问题。学生要做的,就是做题,课堂上做,课外做;教师要做的,就是解题,改试卷,讲题。 
    为了能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试卷,了解方方面面的题型,白天正常的7节课已经不够用,于是,晚自习由原来的两节改为4节,即从6点半开始,到夜间10点结束,被称为大型晚自习。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得充实,应试能力也在为断得到提高。 
    第四阶段是回归课本阶段。这是备考的最后阶段。通过前一段时间魔鬼般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知识积累得到极大的丰富,对语文高考中出现的各种题型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学到必要的应试技巧,应试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到了最后阶段,学生的成绩已经基本定型,如果继续魔鬼般的训练下去,除了进一步耗费学生的体能、精力和时间,不再会有多大的收获。明智的选择是,暂时把学生从频繁的各种测试中解放出来,把时间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一方面对前一段时间的成果进行必要的梳理、重组、整合,使知识网络更加明朗化。梳理、重组、整合的过程,也是查缺补漏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回到课本中来。所以,也叫回归课本阶段。同时,也使学生的体能稍稍地得到调整,养精蓄锐,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人生第一次大挑战――高考。 

又一届高中生毕业了,与之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对下一届高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点启发。当然也欢迎同行对其中的缺点错误给予斧正。

 

一、教学情况回顾:

 

1、学情回顾:本届学生入学分数线为475分,低于二外30分,相对来说基础较薄弱,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而男生尤其突出,即便是所谓的尖子生也是如此。

 

2、高考考纲与本省语文科高考要求的新变化:06年高考考纲与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要求与05年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的变化在于增加阅读量,即第一部分前四道选择题由阅读一篇科技文或社科文变成阅读科技文、社科文各一篇,相当于增加了500字以上的阅读量。此外增加了文言断句这个新的考查内容,并提高了默写课内外名句的分数比例(由6分提高到8分)。作文仍为70分。

 

3、主要教学措施回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省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比如高三年下学期本人负责编制的第六周练习,其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正好与今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基本一致。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这是第六周练习题中的第三大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三、(12分,每小题3分)(这是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C. 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专家的分析都认为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试题偏难,而我校学生因为之前已做过该阅读文段的练习,都普遍认为该题“好做”,这就是教师平时精心编制练习所取得的效果。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与整合,形成系统,并进而形成能力,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本届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自高三年上学期始,经老师大力宣传鼓动,全年段学生几乎全员订阅《中学生语文报》,这样既可使学生在高三年复习的紧要关头大大拓展阅读面、知识面,同时又能够利用其中《高考专刊》每学期10套的高考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在教师精心地指导和讲评之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4)采取“前疏后堵”的手段,狠抓落实。针对高三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冷落”语文科的现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我们主要采用“疏”的方式,即指引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比如争取写出一类卷的作文;而对于语文素养本来就差,平时又基本不沾语文科相关课本和练习的学生,我们则主要在检查落实上下功夫,每一次练习,每一份试卷,教师在讲评前后都要对相关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让学生互查,并想尽各种办法促使学生系统地完成语文各知识条块的复习工作。比如在高三年上学期初,我们就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背名篇名句的情况,设计了以下一张表格,既方便学生了解必须背诵的内容、范围,及时进行自查,也方便教师的检查,根据高考后了解,学生在占有8分的默写题上失分较平时低得多,不少学生还得了满分。

 

06届高三年语文背诵篇目自检过关表

 

 

 

 

课文序号及篇目

 

主要内容及页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毛泽东词二首》

 

《长沙》《重阳》(P4—5)

 

3、《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郑愁予)(P12)

 

5、《荷塘月色》

 

第4—6段(P31-32)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P92)

 

23、《劝学》

 

全文(P105—106)

 

 

 

 

17、《过秦论》

 

第3—5段(P93—94)

 

19、《兰亭集序》

 

全文(P101—102)

 

20、《归去来兮辞》

 

全文(P104—105)

 

21、《师说》

 

全文(P109—110)

 

22、《阿房宫赋》

 

全文(P112—113)

 

 

 

 

1、《诗经》三首

 

《氓》前两章、《无衣》《静女》全诗(P4—5)

 

2、《离骚》

 

前8节(P7)

 

3、《孔雀东南飞》

 

9—12节,(P10—11)

 

4、汉魏晋诗三首

 

全部(P15—16)

 

5、《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P23—24)

 

7、近体诗六首

 

全部(P28—30)

 

8、词七首

 

全部(P32—35)

 

9、《记念刘和珍君》

 

第二、四节(P46、47)

 

17、《六国论》

 

全文(P83—84)

 

18、《游褒禅山记》

 

全文(P86—87)

 

 

 

 

17、《陈情表》

 

全文(P145—146)

 

20、《赤壁赋》

 

全文(P154—155)

 

22、《滕王阁序》

 

第2—3段(P161—162)

 

 

 

 

14、《蜀道难》

 

全诗(P138—139)

 

15、《将进酒》

 

全诗(P140)

 

16、《兵车行》

 

全诗(P142—143)

 

17、李杜诗五首

 

全部(P144—145)

 

18、《齐桓晋文之事》

 

最后一段(P154)

 

 

 

 

《屈原列传》

 

第三段(提纲)

 

注:本学期内须完成前两次自检,下学期完成最后一次自检。过关的打勾做记号。

 

二、考后得失谈:

 

1、均分情况:高三(3)班91.5,高三(4)班94.4,年段文科97.2,理科94.3。值得一提的是高三(3)班因高三年重新分班,集中了不少原文科班的后进生,平时的语文均分总要低于其他班级将近10分,而到最后高考成绩的均分已缩小到2分多,可谓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全年段不管文科理科,均分都达90分以上,也是近年来我校语文科在高考中取得的较高成绩。

 

2、复习教学的得失:由于今年高考考题相对稳定,各种信息也比较时确,复习过程中方向性比较明晰,因此复习的效率相对也较高,加上考题总体难度不高,所以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复习过程中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作文方面,高三下学期由于受省质检和市两卷的误导,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命题作文上,相对放松了话题作文的复习指导,有可能影响学生作文的得分。

 

3、启示: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

 

从语文高考结束到现在,心里一直有种淡淡的忧伤。无法用言语确切地表达出些什么,但总有一种东西从指缝间悄悄溜走的感觉。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不得不承认——10年的高考,确实留有遗憾……

从去年此时单纯的心理准备,到现如今一路走来的“满腹沧桑”,心里已经有了些许沉甸甸的感觉。从空落落的去年走到今天,自我感觉真的积累了不少,成长了不少。

回顾这一年来的语文备考工作,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高考试卷,寻找复习规律

高三初始,我们就下大力气研究并了总结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这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我们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要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先做好这一步,才能让以后的工作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二、立足教材,广泛阅读,加强知识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首先从课本中去获取,现代文阅读分析也应从课文的具体分析中去进一步地感悟,至于文言文复习,更要重视从各册具体课文中积累实词、虚词、通假及其他文言知识,进而掌握文言翻译、分析的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才能系统归纳并掌握知识要点。语文储备的丰厚,必能使语文学习如虎添翼,在作文中更是派上大用场,能使你下笔妙语如珠,文思泉涌。

三、依据考试说明,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语文训练,宜从点到面。按《考试说明》列出的认读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三个板块,根据复习进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按知识点体系进行逐项训练,力争每个考点过关;然后转入综合训练(套题训练),从宏观上操练高考模拟卷。在训练中善于总结、归纳,找方法、找规律,对容易出错的薄弱部分及时补缺补漏,对一些新的题型及考点迅速予以适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

四、扩大阅读面,注重写作训练

一直都认为,基础是否抓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考试阅读部分的成败,而这阅读的比重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在整张卷面上获得三位数以上的成绩。因此,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文呢,不是不重要,实在是因为它的偶然性太大。通常都说“好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能教的只有思路、结构,引导他们走向更高更深的立意,却很难让一个孩子的文笔、文采在短时间里变得光彩熠熠。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把阅读能力的基础打牢,提高写作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能力。在“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标指引下,在具体的高三课堂教学中,我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我们特别注重作文这一重头戏,尤其是“一模”之后,把作文当作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增长点。每周写一篇作文是我们语文备课组雷打不动的制度。我们训练的重点和目标,是面向高考,注重作文写作的可操作性,使那些写作水平佼佼的学生锦上添花,为那些写作水平一般者雪中送炭。

五、关注高考动态,广罗有效信息。
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经常利用手头上的报刊,学校的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合。省市县召开的教研会议,我们都一次不落地参加。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尽量让有效信息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六、今后的打算与反思
1.分析学情,明确目标。
目前的高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基础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但他们掌握的知识还处在一种杂乱、不稳定甚至游离的状态,对知识的运用及解题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为其进行知识的梳理,整合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对应届生必须顾及大多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2.关注考试动态,广泛搜集信息。
当今社会早进入信息时代,多一个信息就多一分取胜的把握。备课组成员分工整理专题,资源共享,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广罗信息。另外,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积极沟通,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以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勤备课勤反思,讲究教学方法

古人早就说过:“天道酬勤”。勤奋,不应该仅仅是对求学者的要求,更应该是为师者对自身的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帮助和教导学生的我们。众所周知,高三的授课任务是繁重的。一星期下来,总感觉有上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和试卷。要充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仅是对老师自身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如果教师自己稍有懈怠,一定会在师生互动期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着这一原则和目标,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好“勤备课、勤批阅、勤反思”。尤其是勤批阅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每周一次的练习卷及作文,我总是尽量及时地批改,争取在最有效的时间里为学生讲解完,在他们记忆的最佳时间里帮助他们了解和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老师负责地批阅,有心的学生势必就会接收到老师辛劳的有效信息,也就会更加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业而努力。勤备课,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细心;勤批阅,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勤反思,则需要老师更多的自省。只有做到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最真诚的心意,也才能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很多时候,点滴的付出就是无声的言语,它往往比大力的宣传和鼓动来得更有号召力。

2010年的高考已然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边咀嚼,边回味,边思考,让10年的高考成为一面镜子,让我既能看见已经走过的路,也能看到即将迎来的新的挑战!

今年高考我校取得了大丰收,作为侨中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这一年来直接从高三年打滚出来的老师,我更是百感交集,这成绩的得来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是上自学校领导、下至高三年全体老师和学生共同奋斗的成果。

这里我代表2009届高三语文备课组,把我们高三语文复习工作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下汇报,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解读2009年《考试说明》。

因为今年是我省实施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考试说明》下达得比往年早,往年大概是在3、4月份下达的,而今年提早到年前就下达了,并且把第一次省检的时间也提早到第一学期末,而第一次省检又是高考前的一次大演练,这样,认真解读《考试说明》,认真研究第一次省检中的一些新题型,领会精神,找准方向,对提高我们第二学期的复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和2008年相比,2009年的《考试说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对不同题型的分值做了相应的调整。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各加6分,文化经典阅读减4分,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减2分,语言文字运用减6分。其它四题如默写6分、古代诗歌阅读6分、文学名著10分、写作70分保持不变。

2、默写的篇目大大减少,把原来要求背诵的篇目,压缩到只剩下13篇。

3、文言文阅读的变化很大,选择题由原来的3道变为2道,删掉了文言虚词的选择题考查,翻译题也不再另起炉灶,也不再从《论语》《孟子》中来设置,而是直接设置在该文言语段中,这样难度就有所降低。

4、文学名著剩下8部,减少了一部《围城》。

5、文化经典明确为《论语》《孟子》,减少了《庄子》,分值也由原来的10分减少到6分,但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到了第二次省检之前,由于与宁德地区存在差异,更是把文化经典调整为只考查《论语》,这样范围更小了,目标更明确了。

6、大阅读中,最大的变化是设置了选考题,并且增加了“探究”题。

7、语言文字运用,由原来的3道主观题改为2道主观题,分值也由原来的16分减少到10分,并且明确了其中之一是“时文评说”。

8、写作方面,以往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而新的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二、  制定备考策略。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高一、高二时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和选修的所有任务,所以一进入高三,我们就全力以赴直奔主题——应对高考。整整一个学年的复习工作,必须要制订一套周密的计划,从整体考虑,从长远规划,才能保证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集备组经过讨论,制订出如下的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重基础,重课本。主要是回归课本,对必修1~必修5进行要点梳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着重点在于文言重点实词等的归纳整理和必背的古诗文的落实。

第二阶段,重专题,重方法。对高考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训练,主要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等几个专题,这中间辅以必要的应试技巧指导。

第三阶段,重技巧,重整合。这是综合复习阶段,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也就到了实质性阶段,即到了备考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完全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运作。高考考什么,则复习什么,高考考什么题型,则训练什么题型。

这是大方向的、总体的计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比如12月份“考试说明”的出台、第一次省检、第二次省检等,我们都会根据具体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做好复习进度和复习计划的协调工作,在与总方案大体一致的前提下依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复习计划,以便最大限度地切合实际,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二)依照专项,具体落实。

        下面按照高考的考题顺序、题型分布,谈谈各个专项具体的落实对策。

        1、名句默写。

        对于名句默写,我们是坚持课课测堂堂测,首先要保证会背,然后要保证会写。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按部就班,一课一课的来,一课一课的过关。到了第二次省检之后,开始把13篇默写篇目综合在一起来考。几个老师每人负责出几份默写的考卷,把13篇顺序完全打乱,再综合起来,但一定要全部覆盖到,考卷拿去印出来,每周考3次左右,每次都务必要收上来改,用红笔把错别字圈出来,再发给学生去订正。这样,一次两次三次,不断反复地测,不断反复地改,不断反复地订正,并且要求学生把这些考卷装订起来,平时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专门看自己写错的那一句那一个字,就是到了高考前一天仍然要再拿出来看一看。这样的效果十分明显,错别字明显减少了很多。这也就是陈敏副校长一直强调的纠错方法。

       2、文言文阅读。

       今年文言文的考查与往年有所不同,一是选择题只考实词不考虚词,二是翻译题直接出自该文本,且比较明确是考人物传记。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对120个实词的梳理和文言人物传记的训练上,把120个实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掌握5个,并学会根据课内学过的实词意义去推断该字在该文本中的意义;同时几个老师分工合作,对手头上的一些文言人物传记进行整合与改造,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并帮助他们梳理文言人物传记中常出现的常考的实词。

        3、诗歌鉴赏。

        学生对诗歌鉴赏普遍都很害怕,得分很低。复习时关键要帮助学生理清诗歌鉴赏的几个考点要求,如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还要掌握解题技巧,掌握答题术语,要理解题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或含糊其词。

    4、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

        今年“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文学名著的考试要求是识记和叙述故事情节,而不再考查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所以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注重情节的把握,最好要把原著与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因为如果不读原著而只读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题目,就形不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如果只读原著不与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学生又无法概括得很到位。当然高三年了再去读原著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把一些经典的情节简述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对于名著绝对不要用老师的讲去代替学生的读。

    文化经典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培养理解探究能力,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分析、评价,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这是能力的提高,考查要求的提高。从文本看,重《论语》轻《孟子》。

        5、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为必考与选考两部分,必考的是论述类文本,选考的是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对这几种文本都要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限制和要求等。

    6、语用题。

    语用题本是历年高考新题型的“试验田”,很多新题型会在这一板块中大胆亮相。今年的语用题分数和题数都减少了,而且明确了第二小题的题型是时文评说,这样有新题型尝试的只有第一小题的3分了。语用题的复习要有一定量的保证和题型的见识,所以我们收集了一些课改区的新题型让学生见识和训练,还印发了一些关于生活类和校园类的时文评说让学生训练,训练学生形成观点、阐发理由、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7、作文。

    作文的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新材料的作文训练上,同时兼顾命题作文,结果今年的作文却爆出大冷门,考的是半命题作文,这是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始料不及的。好在我们对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谋篇布局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扎实的训练,所以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也不至于手足无措。我们还印发了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给学生,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并指导他们进行分类,比如“诚信”“爱心”“奋斗”等分类积累。还要强调学生关注现实,为作文增添时代元素,尤其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写错别字,因为错别字是高考作文的“硬伤”。

   (三)精选材料,精讲精练。

说实在的,我们手头上什么时候都不缺材料,推销商拿来的、网络上下载的、兄弟校“窃取”来的,渠道很多,众多的材料有时侯会弄得我们无所适从。这时候对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一是有的材料没有内容质量的保证,甚至错误的内容不少;二是很多材料内容重复,大同小异;三是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尤其是语文科,本来学生就不怎么肯花时间在语文上,我们不能让一些粗滥的材料把那点可怜的时间消耗掉,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我们的方法是:对同类材料加以比较,归纳合并,取其精华,进行改造,有时侯甚至只选取其中的某一道题。这样既避免了因简单重复而给学生造成的厌烦感,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到第二次省检后,我们甚至不用现成的题目,而是将一些又有可取之处又不尽满意的题目进行改造,比如《论语》的阅读习题,比如文言人物传记的阅读习题,今年的题型跟去年的又有些变化,我们就按照今年的题型来改造,这样效率就更高一些。

    (四)强调读题意识,避免无谓丢分。

        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认真读清题目要求,避免因粗心而造成的无谓的丢分。有的学生很糊涂很随意,人家题目明明告诉你要从第三段找答案,他偏不,他偏要从全文到处找;人家题目明明告诉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的,他偏不去分析对比,偏要扯到比喻、象征等等。这次高考语文一考完出来,有的学生就喜形于色地告诉我:“老师,两道名著简答题我们都测过。”我一听也很高兴,等后来看到了题目后我叫苦不迭,第二道还好,而第一道考的虽然是同一个情节,但角度不同,平时我们测的题目是“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过程”,而高考的题目是“简述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和过程”,一个要从王熙凤的角度来回答,一个却是从贾珍的角度来回答。可是学生不会去想那么多,他一看到题目,呀,这道题测过,心中窃喜,赶快埋头作答,结果全答偏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不管新课改如何改如何变,形式上改也好,分值上变也罢,只要我们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认认真真训练基本能力,我们就握住了主动权, 因为新课改不但没有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反而是有所加强。

对老师来讲,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件件艺术品,需要我们倾注心血精心雕琢。三年的打造,高考一卷见分晓。面对成绩,总是在欣慰中难免留下些许遗憾。现把教学过程反思总结如下:

一、深入解读研究,注重沟通交流。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标准和方向,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作些微的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所以我们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有针对性的解读每一个考点。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问题,与去年的高考试题作分析,比较差别,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同时,注重与校内外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学习及师徒结对活动,在听课——交流——实践——总结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益,促进自身成长。

二、注重基础,巩固提高。

我们认为基础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语文考试的基础分,阅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冲破三位数成绩。所以我们立足教材,重视教材。高三的第一轮会考复习做到精、细、全,踏踏实实地学好扎扎实实打下基础。整个高三阶段,课文默写由篇章到名句过三轮;基础训练坚持每星期两次;文言文、《论语》选读课课为营,稳扎稳打;作文辅导系列化,一星期一次;素材积累剪、贴、载结合,一星期一张。

二轮复习,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梳理和归纳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考点知识、答题技巧逐点逐题细化,课堂中有意识强化,加之必要的灌输和适量的训练。文言文注重课外迁移,散文类、传记类并重。作文竭力反对套话,提倡抒写真情。对学生作文作个性化的解读和讲解,不啬面批,不惜精改。

三轮复习,查漏补缺,复习提高。

三、天道酬勤,合作共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帮助和指导学生的老师。我们做到勤备课、勤批阅、勤反思。勤备课,我们付出了更多的细心。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精选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习题,优化训练。勤批阅,我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上好讲评课,提高教学效率。勤反思,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优化。分析学情找准具体环节,对症下药。联系社会实际,产生生活感悟,在使用中掌握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稳步提高。

备课组老师分工协作,互帮互助,精诚和谐,资料共享。于是我们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工作。

2010年的高考已然画上了一个句号,一路走来,我们值得欣喜也有遗憾。而今迈步从头越,即将迎来新的挑战。相信下一轮我们会走得更从容,届时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喜悦!

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与2005年大体相当,但我们的平均分却很不理想。在这里我不再说我们的生源有多差,也不再说我们学生的基础有多差,否则就有找借口掩饰自己之嫌。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想说:“尽管我们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我们真的已努力过。”现在就把我们在高三这一年所做的努力总结如下:

  一、 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很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即便是现代文,每一篇课文我们都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我们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二、 落实《说明》,分段过关。

  从1992年开始出台《考试说明》,以后逐年修订。而《考试说明》又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的“说明”,2006年“考试说明”较之2005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如“辨别筛选信息”改为“整合信息”,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们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考试说明》,并作“说明”的“说明”,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再次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x”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于是乎,纯知识点的阶段性的练习,各种综合训练,“狂轰烂炸”,讲义满天飞。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编成三份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他们校音正形释义,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像今年高考的一——四题所列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十分顺手。另外,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

  四、 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每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综合训练),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五、 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语知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每周印一张,供学生阅读。学生每天读一篇,兴味盎然。二是我们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语文报》、《语文周报》、《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广泛交流。三是上好阅读实验课。教师带领学生每周到阅览室阅读报刊一课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作好全班交流。多读,使学生“沉浸在语文形象中,习见习闻,耳濡目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们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痛定思痛,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架空分析并且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的现象比以前大大减少。然而,我们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给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另外,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常常要求学生讲出教师备课时的答案即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教师则千方百计要“引导”学生走上“标准答案”的轨道。这实际是借学生的嘴巴说出教师要说的话。客观地说,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了教师的传声筒。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识记、理解层级的训练多,概括、综合能级的训练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则更少。

  3.作文训练,过多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

  4.没有能够真正吃透高考考纲和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花费一些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讲解收效慢的知识内容。另外,我们高三备课组将第五册的外国文学等单元教学内容全部舍弃,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考教学更是如此。在这一年,我们留下太多遗憾,也留下很多伤痛。

  “只有一朵无名的花,凝望着自己的伤口;

  只有一朵花在那里,只有一朵花------”

  今年的高考不理想,但我们仍然会继续努力,争取在荆棘丛生的高考旅途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回眸过去,总结高三的教学,为自己的后来路和后来者留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算是教训的教训。
  一、落实基础,强化知识点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所以我们备课组在高三初期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到11月初五六册教材进行完毕,第一轮教材复习一个月左右,主要是一到四册的文言文,当然文言文也是强化重点篇目,强化大纲要求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008年初具体落实知识点,分点一一击破,主要是通过典型试题练习,过关检测、漏洞补查来完成,当然中间会穿插综合试卷。4月初综合复习,考——批——讲——练,每个环节落实到位。5月末到考前的查缺补漏,认真对待。
  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狠抓了六册课本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又一轮地测试卷、背诵。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在这期间,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课件共享,注重集体备课,由于我们组有3个班主任,所以苏老师就承担了大部分的找题、印卷和分卷的任务,精选试题,切实起到了组长的带头作用。
  二、灵活安排,注重体系
  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我们复习还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堂课作文课,这时,学生的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当然,有时基础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还可以动员学生参与到讲题过程中。动手又动脑,其乐无穷。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还要有高度的全局观念,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
  三、加强语文学习意识,重视批改。
  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花几个小时背政史地,花一个下午做外语,却舍不得两个小时做一套语文卷。当作业太多时,最先放弃的几乎也是语文。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这个学科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我在很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端正语文学习观的工作,让他们适当重视语文学习,合理保证语文学习时间。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批改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由于是班主任,四晚坐班,因此这一个小时往往是我批改作业,找学生强化知识的黄金时间。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好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遗憾的是,课后辅导答疑,每次必到,但问者寥寥。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一班的几个尖子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金荣华、王松、孙卓等人经常加写作文(郎朗往往是一笑了之),相比之下,我对自己班的语文投入的精力实在太少。
  四、 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我充分利用早上的演讲时间,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每早读一篇,积累素材,陶冶情操。二是我利用班主任的优势,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在一班我也是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作文与考试》《读者》《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就广泛交流传阅。即使《大连晚报》《半岛晨报》这样的报纸,如果是在课下看,我也决不反对,毕竟我们的学生不看电视,不看新闻,几乎和聋子差不多了。
  “开卷有益”,我觉得大有道理。记得有一天周日晚上电视演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多么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看一点这样的节目,可惜,连作为教师的自己也只能从网上下载那些抽象的文字,和学生一起进行生活画面还原。
  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很少或不充分;另外,实验班的学生一直是和平行班学生吃同样的“饲料”,造成他们中的一部分重复训练多,拔高不足,阅读量不够。
  2.作文训练,很多时候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在今年这样注重生活的作文里,虽然事先押了一些这方面的题,但只是提一提,没有特别分析材料。
  过往的高考,也许留给了我们很多或痛苦,或美好的回忆,但这笔遗憾和精彩到底如何让人解释,还待我们细细回味。

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从接受高三教学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年莫,回顾自己这一年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魏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醋精作用和更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我校实行的“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听课——交流——实践——总结”这一途径,让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丰富和提升。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站我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魏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我们要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进过一年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一年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老师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自己的一声也将因这一年艰辛而又快乐的路程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自己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看到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心里有种踏踏实实的感觉,先前的忧虑,先前的不安,先前的烦躁都换成了今天的欢乐与安心,不管今年的最终成绩如何,从一年来的踏踏实实、辛辛苦苦、有的放矢的工作来看,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回顾高三的点点滴滴的工作,收获颇丰,现反思如下:一、学期初期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一文一理)是学习习惯、学习理念反差较大的班级,理科班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潜力较大,学习基础较好,但这些都只是针对他们所喜欢的数理化而言。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必须承认,他们还缺乏很基本的语文素养,缺乏很基本的语言感知及运用能力,对语文长期以来缺乏兴趣,与其他科目相比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甚至可用可怜一词来形容;文科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的上进心,面对高考,这些无疑造成了进入高三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不足及隐患。1、 学习极其被动。2、 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综合做题能力差,应试能力弱。 3、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过关。4、 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5、 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 高三时期复习训练的具体措施    鉴于上述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高三时期我与备课组的各位同事在学期初就制定了针对高三全年的复习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落实:(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像今年高考第4题的文言实词“杖、翼、趣”意义和用法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第10题默写选自《劝学》《马说》《游山西村》,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高三阶段结合教材我重点抓了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复习及诗歌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背诵名句佳篇;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检查督促。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对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现代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语言揣摩,佳句仿写。(二)、 落实《考试说明》,研讨高考真题,分段过关。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又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对首届进入新课改的我们,因此,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课改区的《说明》,2010年《考试说明》较之2009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复课过程中,我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参照2009年课改区如海宁卷、辽宁卷、山东卷,认真研究题型、题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将知识点的复习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如面对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般的字音字形及熟语的复习,我抓住命题规律、考点落实等方法,化繁为减,有效增强了学生复习的信心。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第二学期的复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认知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病句现象,编成讲义印发给学生,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像今年高考的13题所列词语“汗牛充栋、自命不凡、少不更事、讳莫如深”等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应该十分顺手。另外,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高考试题逐渐加大主观试题的命题力度,而学生在答主观试题方面缺少规范、不会通过命题寻找答题技巧,失分严重,尤其是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两个板块。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复习难点落实到此,将复习时间作相应调整,加大这两个板块的复习力度。首先,我详细研究高考真题,寻找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我明确了“词语与意义”“形象与意境”“手法与技巧”“思想与感情”等“写什么”“ 怎样写”“为什么写”三级考点的命题形式,结合答案总结出若干种答题技巧。其次,我结合具体文体的阅读复习,重点指导古代诗歌与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确立了“确定文体类型”“关键词与句子把握”“意象与意境结合”“材料分析与组织”“整体与局部”“主旨与立意”“作者与背景”等阅读突破角度,指导学生较快进入阅读训练中,较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及精华内容。第三,通过具体训练较准确地落实答题技巧及规范要求,如诗歌鉴赏复习为学生总结出“三部曲”、总分结合的规范答题方式,现代文阅读依分值结合材料关键词句分条做答的规范模式。经过近两个月的复习,学生由原来的盲目无知答题到最终的清晰规范让我看到了辛勤耕耘的成果,特别是根据2009年海宁卷的命题,我在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中重点落实了小说阅读与鉴赏,。从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这两个板块的命题及答案设置来看,我们的复习是定向正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看到学生喜悦的笑脸,倍感欣慰。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历来让同行们头疼的难点,有些省份作文升值到70分,作文尤显出其特殊地位。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仍为材料作文(陕西卷、海宁卷),本着将传统高考向新课程高考平稳过渡的原则,我预测2010年作文命题极有可能保持或近似于材料作文。但命题总体仍保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立意、文体、题目均不限的灵活性,应当说为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是正因为这样,学生作文时不认真审题,淡化规范的文体意识,写成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的“四不像”的文章,还有的同学动辄故事新编,科幻虚构,故意翻新出奇,不在抒写真情实感上做文章,不在立意有深度上细研究,不在有文采上下工夫。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近几年有一定的弹性,放开尺度较大,打破二十年来作文的评分框框,“好的往高处打,低的往低处打,没有底线分”,我们的同学很难讨巧。而高三复习时间有限,能否有更切实有效的途径?能否有快捷的考场作文训练技巧?这些成为我教学深深思考的焦点。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发现了作文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一)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二)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三)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不错的效果。(四)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己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这中间我还根据年级及备课安排,重点引导学生落实《考试说明》关于写作的具体能力考查要求,从理论上明确考点,从实践中落实考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优秀作文,我在作业安排上布置了每周积累抄写优秀文;另一方面,通过写作技巧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许多同学通过多次的强化训练应试作文能力有大幅度提高。总之,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教师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四)、 精选习题,优化训练,注重讲评,勇于预测。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为学生订购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第二学期在模拟考为主的情况下,备有《短平快20分钟训练》,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又自编《第二轮复习讲义》,运用每周一大练(综合训练)的方式,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各地资料,大胆预测,特别是根据近两年的各省高考试题,我们把重点放在古诗鉴赏、史传文阅读、小说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特别是在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我重点训练了成语、病句、语言运用连贯与得体、仿写等内容,针对性很强。高三第二学期重点在模拟考试与讲评,目的训练答题技巧、提高综合应试能力。精选针对性强、科学规范、有创新预见的试题至关重要,精编试题是我们的首选。同时高度重视讲评,每次的模拟我都要分析研究学生的成绩,从中了解学生学习上还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做到讲评有针对性,提高效率。看到学生的循序渐进,我更加坚定了获得优异成绩的决心。三、 教学体会
1、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做一个钻研性教师。
2、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3、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有一颗奉献之心,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   当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自身的不足,如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学生阅读质量还不算高;作文指导过于保守,鼓励创新力度不够,学生作文缺少高分,语文总分不能尽如人意,等等。四、对今后高三工作的思考:面对高考试题能力考查分量加大,人文性、文学性加强的发展趋势,我以为新学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切实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重视人文因素。
    “语文的复习”不应只是“语言的复习”,它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广泛的人文因素,复习课上必须有思想感情的熏陶,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导向,如作文试题的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并涉及有关社会问题,着重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复习课上大力加强人文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辩证思考显得十分重要。(二)强化课内外阅读。
    现在的语文复习基本上遵循这样的流程进行:结束教材——复习语知——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强化。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它基本上是在教材和试题中转圈子,不注意与外部的联系,不注意教材的延伸和迁移,学生不了解社会,语言单调乏味,思路闭塞不通,思想观念陈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打破这种封闭、僵化的体系,彻底更新观念,引进时代活水。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三)科学安排时间。  2010届高三阶段的复习应该说一直是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在进行,正因为有学期初的精心的计划,我们较顺利地完成了三轮复习,这为顺利通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专题复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拖沓与紧张的问题,开始的“音形”、熟语、病句的复习安排时间较长,影响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严重的不足。

一、命题背景

2006年开始,北京市下定决心要降低高考难度。就语文学科来说,2007年高考文理科都在2006年比较高的难度系数基础上提高了0.02,分别达到了0.65、0.67。崇文区要高于北京市水平,分别达到了0.71、0.70。为了使我区语文命题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比照性,本次期末统练难度系数的目标定位是:切近北京市高考平均水平。

二、成绩分析

1.总体情况

本届期末统练和2007届比较(见表1),参考人数略有下降,理科最低分有所下降,其他指标都呈上升趋势,与本届本次考试特殊的命题背景相适应。

                         表1:本届期末统练各项主要指标与2007届的比较

 2.各校情况

⑴平均分

 从平均分情况看,理科的基本位次与去年一样,前三甲依然是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50中学。11中学、109中学处在区均分的下边沿。96中学处在第二军团和50中分校、龙潭中学之间,与之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文科的局面稍显复杂,前三甲依然是广渠门中学、汇文中学、50中学,但位次稍有变化;11中学、109中学与去年的不同是,今年处在了区均分的上边沿;96中学和区均分接近;和去年相比,50中分校上了一个台阶。

⑵及格率

 从及格率情况看,理科反映出: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50中学、11中学处在区均率以上;109中学接近区均率;96中学距离109中学、50中分校距离96中学、龙潭中学距离50中分校,都相差15—17个百分点。文科反映的情况是: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50中学这两年始终保持在区均率以上;109中学、11中学今年也跻身区均率之列;96中学切近区均率;50中分校较去年进步明显,龙潭中学及格率偏低。

⑶优秀率

汇文、广渠门中学理科各1名达到优秀,文科各2名达到优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各校要格外关注本次考试115分以上学生,各校人数情况分列如下:

表2:理科115分以上人数统计

 表3:文科115分以上人数统计

 ⑷不及格人数统计

    在关注尖子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语文学习困难生群体,这是分数攀高的基石。各校不及格人数统计如下:

表4:理科不及格人数统计

 表5:文科不及格人数统计

 三、板块关注点

1.总体关注点

    表6:各大板块全区总体情况

 

全区各校要在大阅读、语言综合运用方面多下功夫,全区作文成绩提升的空间还有4—5分。

2.各大板块各校情况

⑴语文基础相关性分析。语文基础部分理科情况与总成绩排序是紧密相关的,总分高,语文基础分也高,只有广渠门中学和50中学略有变化。语文基础部分文科情况相对复杂:50中分校、崇文门中学相对较好;50中学、11中学与自己的总分位置不相称,要加强基础的落实。

⑵文言文阅读相关性分析。理科文言文阅读的得分位次与总分位次完全相关。文科文言文阅读的得分情况是:50中分校相对于自己的总分这一块要好得多,位列第三;50中学则需要在这一块着力。

⑶文言停顿、诗歌鉴赏、默写相关性分析。理科这一部分的得分与学校总分位次紧密相关,只有11中学和109中学略有变化。文科这一部分的得分与学校总分位次基本相关,96中学、汇文中学、崇文门中学要好于自己的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11中学、109中学、50中分校都略低于自己的总分位次。

⑷科技文阅读相关性分析。理科在科技文阅读部分的得分与各校位次基本相关,11中学、96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109中学低于总分位次,需要加强复习。文科在科技文阅读部分的得分情况是:96中学做得不错,远远高于自己的总分位次,居于第二。广渠门中学、50中学低于自己总分位次稍多,要引起重视。

⑸大阅读相关性分析。理科大阅读的得分与各校总分有较大相关,50中学、11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109中学略低于总分位次。文科大阅读的得分情况是:96中学高于总分位次较多,答得较好;相对汇文中学、50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11中学则低于总分位次。

⑹语言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语言综合运用部分的得分与总分位次基本相关,50中学、109中学、龙潭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50中分校低于总分位次。语言综合运用的得分情况是:50中分校、109中学、龙潭中学高于总分位次;96中学、崇文门中学略低于总分位次;11中学低于总分位次,需要关注。

⑺作文相关性分析。理科作文部分的得分总体上比较切近,广渠门中学、109中学、11中学、龙潭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汇文中学、50中分校、50中学略低于总分位次。相对理科而言,文科各校的分差要大一些。96中学位居第二,明显高出总分位次;11中学、龙潭中学也高出总分位次;汇文中学、50中学、109中学、50中分校要低于自己的总分位次。

四、主要优势

1.从板块看,语文基础部分落实较好,得分率为78.33%;文言文阅读能力较之高一、高二有所提升,得分率达到79.20%;文言停顿在高二期末考试专题讲评基础上答题有方,诗歌鉴赏在本学期专题研究课的带动下初见系统复习的成效,文言诗文的默写备受老师关注,这三块总的得分率为75.06%;写文章,绝大多数同学能准确把握题旨,作文基本框架较好,课本材料能做到学以致用。

2.从题型看,学生解答选择题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方法积累。表现为:基础性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抗干扰能力增强(见表7、表8),科技文阅读部分的两道选择题正确率明显提高。

表7:第一大题(选择题)各小题得分率及排除干扰情况

 

题序

 

1

 

2

 

3

 

4

 

5

 

正确答案得分率

 

C94.4%

 

A98.3%

 

D78.4%

 

B70.0%

 

D48.3%

 

强干扰项误选率

 

B 3.1%

 

C 0.6%

 

C 11.5%

 

C 19.9%

 

C 21.3%

    表8:第二大题(选择题)各小题得分率及排除干扰情况

 

题序

 

1

 

2

 

3

 

4

 

5

 

正确答案得分率

 

B94.9%

 

B59.3%

 

D87.2%

 

A88.3%

 

D60.8%

 

强干扰项误选率

 

C2.5%

 

D31.3%

 

C5.4%

 

B C3.9%

 

C 26.3%

3.从复习备考看,虽然还只是第一轮,尽管时间上有些仓促,但从考试反映出:各学校的备考遵从了开学初制定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大部分教师态度好,其教学是有效的。

 五、主要问题及建议

1.阅读与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⑴审题不严,吃亏眼前。示例:题干问的是“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的原因”,也就是没听之前为什么不想去。有考生答曰:在作者看来所拉曲子没劲。试问:没听,咋知道别人水平如何呢?显然这不是理由。

⑵照搬照抄,缺少变换。示例:题干问的是“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的原因”,有的考生答曰: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应该说,此处“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是要求,题干要求答的是原因,只要变换一下说法即可,即自己装束不雅。

⑶向度单一,缺失要点。有些题看分值就知道有多个要点,可是有些考生思考的宽幅不够,总是缺失要点。

⑷浮光掠影,不能由表及里。示例: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虽然不是正式演出,但观众不能马虎。其实,考生只要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问个为什么,即“为什么不是正式演出观众还不能马虎呢?”这样一问,答案就出来了:因为当时“我”是抱定了媚雅的态度的。

⑸逻辑混乱,不能自圆其说。示例: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表明作者对所谓的媚雅音乐会是不适应的,作者是消受不了的。按照学生的逻辑,就应该是:不适应媚雅音乐会,消受不起,就得穿很瘦的马甲。显然,这个答案是非常荒唐的。

⑹随意嫁接,违背基本事实。示例1: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为后文作者把笑“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做铺垫。怎么铺垫,不得而知。示例2:有考生答曰:与后面音乐高雅演奏很差形成了对比,讽刺了“媚雅”这一现象。对比由何而来,大概是:穿得很正式,演得很差劲。其实,这二者之间没有对比关系,穿马甲这是在“雅”的场合的基本要求。再说,演得差劲只是针对老太太,其他人不尽然。

⑺不假思索,令人啼笑皆非。示例: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为了掩饰自己的肚腩。作为高三学生,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实属不该。

⑻信息失真,导致没有读懂。有的考生,不会抓关键信息,不会“揪一点,舍其余”;有的考生,不会区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以显代隐;有的考生,不会整合信息,舍大存小。

⑼表达失当,让人扼腕叹息。有的考生表达上粗心大意,导致搭配不当。示例:“根据文意,填出横线上的内容。铁原子的结合能要比木原子的结合能大,所以铁块的下落速度要比木块的          。”不少考生将“快或慢”答成了“大”或“小”。应该说,“速度”论的是“快或慢”。有的考生,心里明白,但修辞不当。示例:①祝您的身体如松柏一样健健康康的。②也希望我们的友谊像绵绵江水一样永不停息。③事业如离弦的箭一样飞黄腾达。

建议:⑴学会铺路搭桥。阅读解题要搭建一座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如:文章第二段中写了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分三步铺路搭桥:一是分析已知(文章;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二是明确未知(原因)。三是搭建桥梁(第一座桥:听音乐会需要什么条件?第二座桥:此前作者具不具备这种条件?)。⑵找到联系点。阅读解题要找到已知、未知与作者某种(某些种)意图的联系点。如: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关于这一问题,也可以通过三步找到联系点:一是分析已知(文章;题干提及的: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二是明确未知(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三是找准联系点(当此之时此行为的心态和直接的后果;当此之后作者反思媚雅行为所得出的结论)。⑶训练答题视域,提高宏观统纳能力。答题前要纵观全文、题干,答题时要多角度切入,多向度延拓,多侧面考虑。⑷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表达时强调两点:一是答是所问;二是紧紧围绕“问”准确组织语言。

2.写作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⑴偷换概念酿大错——可叹。比如将“山就是山”演绎成“山永远只能是山”,其实这是表意很不同的两句话。

⑵断文取义入歧途——可惜。有的考生将“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两句联系紧密的话拆分开来,先谈山的品行,再讲水的品行,各行其是;有的考生空谈山水之间的关系,大谈山水结合的妙处。

⑶生拉硬拽凑字数——可气。有的考生将以前写过的“谈奉献”“话诚信”“讲责任”生硬套拽,文不对题;有的考生将记忆中的好词好句剪剪贴贴,东拼拼,西凑凑,言不及义。

⑷横生枝节打折扣——可恨。有位考生的开头两句是这样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山代替不了水的清澈,水代替不了山的高大。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其他事物所无法代替的”。应该说,第一句很扣题,但第二句就开始走偏了,因为“山就是山”不能说这是“山”的优点,只能说这是“山”的特点。及至后面几句,就越来越偏,直到把自己带进了死胡同。

⑸东拉西扯入题慢——可不好受。一位考生,短短800字的文章,开头就用了309字,总算入了题。可以想像,后面的文章是何等的难做了。像这种入题慢的考生不是一两个。

⑹语言捯饬欠利落——可得下功夫。有些考生,车轱辘的话来回说,满纸大白话,致使表意贫乏,论证苍白无力。

建议:⑴审准题,定中心。⑵列提纲,缕条理。⑶备素材,巧组织。⑷叙到位,论充分。⑸语言精,文体明。⑹字数足,卷面清。

3.复习方面的主要建议

⑴死分抓死,但不要死抓。五个过关:汉字的音形义大面积过关,文学常识人人过关,修改病句大面积过关,文言文默写人人过关,文言文阅读大面积过关。过这五关,要多从用的角度训练,多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角度考查,多从熟练度、理解程度的深浅、是否联系情境思索这三个得高分的主要元素加强检查。既然会用了,也就说明记住了。

⑵活分抓巧,但不要抓瞎。语文考查题是灵活多了,但要明确:灵活的能力考查,一定可以用应知应会的知识来解决,一定也是有规律可循,有捷径可走的,只是每个人的走法不同,谁找到适合自己的走法,谁就能拿到高分。所以,对于灵活题,要帮学生追源,追溯到那个最简单的起点上。面对活题,要以活制活,找到变中的不变。切不可乱讲一气,更不可自乱阵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⑶考纲落实,但不要套牢。开学就能拿到考纲,师生要细研细磨,少走、不走弯路,特别是题型示例中的新题型,要把住题脉,精讲精练,循之以理,导之以法,大而化小,以简驭繁。每位老师要潜心琢磨“给学困生讲这类新题型怎样深入浅出”“怎样在低起点上拿到比较高的分”这两个命题。但也要防止以纲为纲,唯本是从,实际上呢,复习时,知识也好,能力也好,要略高于考纲;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将考纲中的考点、题型综合、重组、置换。

⑷复习有序,但不要无理。复习倡导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补阙拾遗,打好基础,渐次升级。同时,一定要找到浅和深、难和易、基础和新知的事理关系和逻辑关联。

一、试卷情况

本次月考试卷命题由三人同时提供材料。陆宁昌提供现代文部分、默写、诗歌鉴赏和作文,吴梅芬提供文言文部分文言考察,肖大群提供文言文部分文的考察。题型设计按照高考要求,难度略低于高考。

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化类《为奥运福娃寻根》和文学类《灯光让我们感动》,考核学生理解分析(认知理解第8题,信息整合第1239题,对文段或全文的综合理解第45610111213题)和鉴赏评价能力(第7题)。阅读材料总体上难度不高,考核重点在阅读材料的整体与局部词句的信息筛选整合、文段或全文文意的理解分析的语言表述能力考查。

试卷文言文部分涉及认知识记(第14题背诵默写、第1523题元曲文体和文学常识)。文言文材料均选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文言基础(课外文言文材料,第18192021题,实词、虚词、句意的正确用法和意义的理解、翻译)、对诗歌、古文的理解分析(第162224252627题)和诗的鉴赏分析(第17题,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的考察)。总体上看,默写范围明确,比较简单,诗歌难易适当,课外文言文理解难度,文言文考核重点放在了对文言基础的把握和文的理解分析层面,只在诗歌部分涉及一道鉴赏题,而且题目还是作了拆分处理降低了答题难度。

作文部分。这是一篇材料加话题的作文。

有人说:“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首先必须审清材料的主旨,知道它要写的侧重点是什么,然后按该主旨立意自己的作文。

从材料来看,分号前是谈放弃,分号后是谈不放弃,这是要求考生谈“应该放弃还是不应该放弃”的问题。从文意层次来看,“无奈、无能、无知”是无论选择放弃还是不放弃所体现的一种消极态度,只有最后一个“执着”是一种面对选择的积极人生态度,这就要求考生去思考“放弃”与人生态度进行碰撞,阐释自己对待这个问题的立场态度。考生选择“放弃与不放弃”的立意角度,以及“放弃什么与不放弃什么”的内容,这是反映学生眼界和境界的一个关键问题。从生活和阅历角度写,可以关照古今和现实热点。

审题立意难度不大,关键看思路结构。例如选择“放弃”的思路有如下一些:

1. 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出自我;我们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教书,是为了奉献自我;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

2. 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沦落为社会的渣滓。

3. 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从中我们可以年到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位老模范工人每每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年青的一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护青年、无悔奉献的高尚品质。

4. 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我们拒绝了游戏机的诱惑是为了获得优秀的学业,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5.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二、年级卷面情况

吴梅芬阅现代文部分、肖大群阅文言文部分、陆宁昌阅作文部分。年级平均分为92.8,年级及格率为69.7%。班级平均分总体格局还是2413,及格率为4213。年级最高分117,最低分20(作文不做),出现70分以下的低分中,有作文离题和没有完篇的情况,文言和作文低分的情况依然突出。

阅读部分卷面情况反映比较好的是第三、第四大题,作为默写和诗歌鉴赏,学生答题情况比较好,得分率分别为84.21%和61.41%。两题得分情况均好于期中考试时的情况,两题得分最好的班级分别是四班和一班,得分率分别为91.06%和65.99%,两题得分情况比较差的班级分别是一班和四班。记忆性的题目,文科强于理科,理解分析性的题目,理科强于文科。二班处于理解和识记能力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两题得分率分别为87.17%和64.62%。

阅读部分卷面情况反映最不好的部分是第五、第六大题,得分率分别为50.58%和49.98%,最好的得分率也只有54.72%和53.36%,与期中考试课外文言考核情况基本持平。两篇写人记事课外文言材料作为文言和文两块考核的内容,学生答题情况比较糟糕,第五大题卷面情况反映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尤其是实词解释、人物形象的理解方面;第六大题卷面情况反映文学赏识的识记错误严重,背诵记忆不够细致“歌诗”大多写成“诗歌”,对文本信息提炼把握不准。答题时缺少基本的思考,尤其是对人的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他人(皇上)对人物的作用。整体文言试题完成情况不十分理想,不足一半的得分率反映出学生答题中对陌生文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不强。

现代文阅读部分答题情况好于文言文,相比期中考试,得分情况好于期中考试,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得分率分别为63.93%和58.05%,文化类阅读材料比文学类阅读材料得分率高,情况略好的班级分别为二班和四班,两大题情况略差的是三班。

作文部分,年级总得分率为65.67%,与期中考试基本持平。写作主要问题反映在作文素材和作文结构的处理问题上,班级差距不大。二班、四班得分率略高一点。题目不拟或照搬话题的扣2分,扣话题内容但套用材料四句话结构,主题不明确的给及格分,抄袭嫌疑的不及格。

三、原因分析

除去客观卷面因素,我们主要分析开学以来复习教学的得失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观因素:

1、古诗文识记默写的答卷情况比较良好,说明教学侧重课内基础,有一定效果。由于前阶段对文本的背诵要求加强了,并逐步落实,所以效果有所显示。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失分原因有错别字:“世务”写成“事物”;“幽愁”写成“忧愁”、“忧仇”;“樯撸”写成“强鲁”等;漏字:第7句的“而”字;题目没有读清,将填五空看成填五题,多写造成多错。大部分学生肯认真完成。教师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集中、分散、测验反馈等手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2、诗歌鉴赏的文体知识考核了一道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高考出现过的知识点,依然有相当多的同学失分,说明有些同学在面对语文课堂基础复习和强调再三的问题,依然不够扎实。这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顽症,如果学生不在态度上进一步端正,这样的失分恐怕在所难免。

鉴赏分析题,有部分学生对修辞的掌握很差,几乎不能在语句中发现比拟的修辞方法。由于这部分的复习工作刚开始进行,出现的问题或许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弥补。

3、课外文言文,考核下来失分情况严重,具体原因如下:第一篇考核文言为主的语段,实词在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把握不够,对语言环境前后的分析缺失,另外对单音词、复音词以及被动语意的把握错误严重;翻译错误出现在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和对特殊句式忽略判断,对省略句的的理解不够;试卷人物形象的理解题失分在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达不规范,对文本进行概括分析的意识淡薄。第二篇考核文为主的语段对文本信息提炼把握不准,尤其是对人的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题时缺少基本的思考;文学赏识的识记错误严重,背诵记忆不够细致“歌诗”大多写成“诗歌”,这种情况在写作作文素材的运用中也出现了材料不确的问题。

4、现代文答卷有进步,答卷情况不理想的原因:阅读文本梳理层次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在现代文阅读中还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不看题干、审题不清和词句信息提炼概括不确切等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指导。

5、给材料话题作文审题没有太大偏差,作文得分情况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侧重点的把握与自己储备的作文素材之间存在脱节,不知道在谈“放弃”或“不放弃”时应该对自己储备的历史、现实、生活的素材进行裁剪和恰当地论证分析,不少学生存在堆砌素材的问题,这是结构谋篇作文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重视的问题。个别同学对材料不加分辨地既谈放弃又谈不放弃,是一种不好的作文态度。发现一位同学涉嫌抄袭套用一个已有的故事,这种情况要引起教学重视,如果这样也给高分,显然对学生是一种误导。

四、复习策略:

1、回顾古诗文专题复习阶段的工作,值得继续肯定的是紧扣课内已知,继续梳理巩固古诗文文学、文化常识,通过测验、练习查缺补漏。下阶段语文复习围绕课内基础和期末考试一篇课内文言语段,加强文言阅读基本能力训练。除继续文言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分析复习,准备在模拟考前进行一次默写识记测验和考前综合复习卷测试,用考测来督促学生课内外练习和复习。

作文审题立意依然是重点,结构思路是下一步提高作文等级的突破口。写作继续突出审题、立意训练,同时辅以结构思路的模式,力图能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写什么和怎样流畅地写。

2、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我们要加强引导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督促学生学习。

3、模拟考试结束后,希望学校能将现在高一、高二的期末考试资源共享给高三,让全体学生在以做带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进行课内文本巩固复习。

需要说明的是,老师面临的困惑是自认为强调得不能再强调的重点却一再失分,作为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从“失分的教训”中不断得到提醒,希望能让学生在平日知识梳理中自觉或被迫进行查缺补漏。

另外,我们教学中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性问题在答题技巧上的训练和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一次又一次的失分,聪明的学生是在失分中进步,如果失分能让大部分学生养成看懂文本再运用答题技巧解决理解文本问题的能力,考试测验就有用了,但倘若他们没有希望看文本,而只是为求答案而学技巧,那么再高明的技巧也只能用一次就没用了。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和学生单纯看作文分高还是分低,而不看为什么高、为什么低,那永远都走不出考试的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改出的作文分低,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提高作文水准有一个方向的认识,真正考虑作文的上升空间,在思考生活,用好素材,架构好结构,顺畅表达。

省第二次质检试卷是配合《考试说明》的又一次考试,它是对今年我省语文高考命题的进一步阐释,无论从试卷结构还是试卷命题方式,对我们今后的复习工作均具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就这次考试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省二质检的试卷结构与一质检试卷结构对比,传承了一质检的结构方式,并未作较大的改变。

1、试卷仍体现了课改精神。

试题的模块设计与课改对应,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写作三大块,突出了模块教学特点,突显了新课程的要求。

2、与往年的高考试卷相比,本次质检试卷结构除了继承以往的结构形式外,对部分的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

(1)第一大题即为古代诗文阅读,而且把以往放在《三》题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提前到《一》题,即试卷的开头部分。该题为“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的规范书写”(《考试说明》P34),能力层级为A,难度系数较低,易于体现试卷由易到难。

(2)文言文翻译一改以往的翻译文化经典的句子变为“文言文阅读”文段里的两个句子,实际上就是降低了文言文翻译的难度。

(3)将“文化经典阅读”从“文言文阅读”中剥离到“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上,避免学生连续阅读文言文的疲累心理。

(4)将现代文阅读分离为必考与选考部分,“论述类文本”为必考内容,由原来的试卷第一题放到第三大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题,学生可以任选一题进行作答。此题为第四大题。总之,试卷结构分类更为清晰,结构更为合理。

3、试卷命题范围增加了时文评说,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考试说明》P47)增强鲜明的时代性。此题为近年来的新鲜题型。且从两次的质检卷可看出,命题侧重于与学生生活关系大的新闻题材作为命题的依据。

4、在命题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1)“选择题约15%,非选择题约85%”(《考试说明》P83),可见,今年高考命题方式上的选择题类型的题目略有增加,主要增加在文化经典的阅读及现代文阅读上。

(2)增加了开放性题目和探究性题目。如“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增加了针对时文提出赞成或质疑的不同看法这样的开放性的题目。“现代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考试说明》P59-65)的命题意旨,从而生衍出诸如“本文记游,却有大量的议论,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质检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4题)“你认为张季鸾成为‘最杰出的报人’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质检卷实用类文本阅读14题)的探究性、开放性题目来。这种开放性、探究性命题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里。

⑶与一质检相比,诗歌鉴赏部分做了小的调整,即由原来的两小题变换为一小题,分值6分。该题的题目设置存在缺陷。题目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务必把对比内容全部分析出来,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分析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参考答案要求分析出四点内容。

5、整份试卷的难易度适中。

二、考情分析

1、各分数段及三率情况统计表

分数段

129-120

119-110

109-100

99-90

89-80

79-70

69-60

人数

0

15

101

114

51

7

1

 

与考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289

113

62

97.5

0

74.4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率%

9.16

33.3

66.6

80.0

33.3

80

82.1

70

76

 

题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得分

率%

62.5

62.3

77.8

65.4

46.3

60.4

58.5

64.3

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析

基本过关的知识

名句名篇中,课内默写部分。

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部分。

文学名著阅读部分。

文化经典阅读(1)题。

文本阅读的9、12题。

作文。

掌握较差的知识

诗歌鉴赏。

文化经典的(2)题。

论述类文本的10、11题。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14题。

语言文字运用的15、16题。

语言运用的15题。

四、原因分析

1、复习不全面、透彻,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现代文部分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有些题目还无从下手。

2、学生未能细读文本,冷静作题。

诗歌鉴赏题以及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对思想内容把握不到位,艺术手法的分析不够准确,都与不能静心阅读文本有很大关系。

3、答题不够规范。

学生的答题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到位、不规范、不会分点作答的弊病。

4、作文写作在审题立意、材料组织、谋篇布局上存在缺陷。该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十八岁”,学生心中有诸多材料,但只是把材料进行堆砌,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有些学生文体意识还很淡薄,写出了“四不像”的文章,使得作文分数低下,佳作甚少。

五、今后策略

(一)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和这次的质检卷,发掘其中精髓,明确下一段的复习重点。

《考试说明》、质检卷对我们的复习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它,发掘它蕴含的考试信息,明确我们的复习重点,做到不做无用功,有的放矢地复习知识点,努力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讲求实效性,课课有所得,不放过必须掌握的每个知识点。尤其要关注今年考试“有变”的部分,以此作为突破点。多方了解高考信息,化各地信息为己用。

(二)调整复习方向,抓住薄弱环节,强化训练,逐个击破。

1、侧重对探究性、开放性题型的训练。

2、第二阶段进行补缺补漏复习,依据综合练习卷,对时文评说侧重答题技巧和规范性的指导,寻找相关练习予以训练;对古诗加强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多筛选文化经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段,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思想性。

3、进一步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性散文。在作文的拟题技巧、审题立意、文章结构、素材运用等方面加强指导。

4、加强对各种类型题的提炼,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答题完整性的指导。

5、加强对要求背诵的十三篇古诗文的检查督促。

6、进一步加强对文学名著的导读的促读检查力度。

7、加强新题型的强化训练。

8、第三阶段复习注重综合练习的强化训练,做到现做、现收、现改、现评。注意收集各地模拟试卷的筛选工作,去伪存真,去劣存优。

9、依据《考试说明》的命题思想、原则、方式,进一步以模拟试卷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答题思维。

按照《2006年考语文试大纲》的要求,命题相对稳定,体例和2005年高考试卷的体例基本一致,体现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部分试题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渗透课程改革新理念。同一月份市统测语文卷相比较,题型略有变化,难度有所降低,相关数据如下表: 第一大题含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属对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的考查,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析成语正误”“辨析近义词语”)、“辨析病句“三个知识点。与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致。4个小题考查目标明确,导向正确,难易合理,文字材料取材于最近的报刊,贴近生活,时代感强。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凑合 缔造 一诺千斤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B. 发轫 会晤 要言不烦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C. 熨贴 规劝 趋邪去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D. 讹诈 荣膺 额首称庆 麻雀虽小,肝胆具全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答案:B( A项中“斤”应为“金”;C项中“贴”应为“帖”,“趋”应为“驱”;D项中“首”应为“手”。“具 ” 为“俱”) [考情分析] 此题平均得分1.07,难度0.36,区分度0.29,标准差1.44。本题误选率最高的是A,占25%。 [备考建议] 四项答案所涉及的字都属于生活中常用且易写混的字,如“缔”与“谛”,“烦”与“繁”,“恢”与“恢”,“帖”与“贴”等。在复习中,这一类易混字应该作为重点,把理解意义作为突破口,多掌握几个相关词语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分辨起来也就比较有把握了。另外,2005年全国卷没有考查“字音”,并不意味着“字音”不重要,决不可放弃。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资委将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 力度,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预警与防范机制。 ②《千手观音》以特殊的舞蹈语汇 生命的蓬勃,勾勒人性的高洁,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③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 靠自我努力, 靠社会支持。 A. 监督 展现 与其说∕不如说 B. 监管 展示 不仅是∕而且是 C. 监管 展现 与其说∕不如说 D. 监督 展示 不仅是∕而且是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D级。答案:C(监管,监视管理。监督,查看并督促。国资委是权力机构,不单是监督,更有管理的责任,因此要用“监管”,监管和“力度”搭配。展现,显现出,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展现”比“展示”多一层形象上“显现出来”的意思,用在舞蹈表演上更为恰当; “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与其说……不如说”表示选择关系。在原句中,前提有“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故在“自我努力”和“社会支持”中应选择后者) [考情分析] 此题平均得分1.12,难度0.37,区分度0.19,标准差1.45。本题误选率最高的是B,占54%。 [备考建议] 弄清词语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从词义的差别、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的差别、语体色彩的差别、不同的搭配等方面综合考虑,是完成这道题的基本方法。关联词的选择应着重从分句间的关系来判断。不要轻易地依据对某两个空的判断得出答案,对所有词语进行全面分析才是万全之策。音近(同)词、形近词是复习的重点。

一、总体评价

这套语文联考测试题有以下特点:

1、有的放矢 错落有致

本套试题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遵照考试说明,切合高三教学实际,重点突出,难度适中,知识能力点布局较为合理,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诊断性,有较为明显的区分度。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备考工作发出了一个前瞻性的信号。

2、立足教材 突出基础

该试题能够依托教材,突出对基础能力的考查。试卷中考查到的大部分题目都能在学过的教材内找到对应点,凸显了高考“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旨。旨在告诫我们不要忘“本”,更不要舍“笨”而只去求“末”。教材是第一位的,基础是第一位的。

3、强化综合 直击生活

18、19、20题,注重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交叉、衔接与综合等。考查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实际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与生活接轨,认识与实践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这集中体现了大语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

抽样86份试卷进行调查,总分为8260,平均分为96.1,难度系数为0.64,有20%左右的题难度较大,有40%左右的题难度较小,很多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病理诊断

1、薄弱的基础是潜在的最大危险。

2、可怜的积累量是作文的最大障碍。

3、审题不明 误解指令,应考技巧缺乏。

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张冠李戴或答非所问。

4、译析不分 有释无赏

诗歌鉴赏题的攻坚仍然任重而道远。

5、思辨弱势 整合不力

不会提炼、不会归纳,甚至不理解文本的含义,答题条理混乱,脉络无序。不会使用专业术语、关键语句,有的题虽然答的很多,但没有达到采分点,或者是在答题的过程中语言不够规范,不够简练,答题的位置、格式不规范、字迹有时候潦草、不清晰、前后顺序倒置等。写作不能跳出定势思维。

 

三、试题具体分析评价和学生考试答卷情况

1、基础知识部分

共设4个单选题,考查字音、词语、成语、表达连贯等知识点。具体答题情况如下:

第1题考查点是“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音”,选错率较高。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准确读音。B选项中读音全不相同。语音题主要涉及声母,韵母的不同,有时也涉及到声调的不同。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社会上使用频率高且出错率高的字是考查的重点。

第2题考查点是“正确使用词语”,主要考查不同语境中意思相近的词语的运用。正答率极低。

第3题考查点是“正确使用熟语”,主要从词语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词义角度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C中“擢发难数”主要是说罪大恶极。

第4题考查点是“语言连贯”,主要考查了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注意句子本身的逻辑顺序。本题是从视觉到听觉,并且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

2、社科文的阅读

材料是关于自然知识的。比较容易理解,但设题有一定的迷惑性,特别是第5题,只有少数学生选对。

3、文言文阅读

由于文意较为浅显,一般学生均能读懂。下设三个单选题,考查文言实词,筛选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评价能力。

第8题考查根据文段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正答率较高。“属”字应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为“隶属”。

第9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难度较小,答对的学生较多。

第10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本题难度较大。由于题目设置的错误信息较为隐晦,一般学生都看不出来,学生不能对那些信息量大就极容易出错的选项进行关注。

以上为选择题,从抽样的86名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平均得分只有14.4分,难度系数为0.48,结果不够理想。因此,选择题学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11题文言文翻译能够体现出难易结合,但在“扫境内而专诸将军”这个句子的翻译上,90%以上的学生翻译不正确,其它语句翻译能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得分情况符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翻译来看,学生在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根据上下文语境上比较欠缺,另外,学生在翻译时,半白半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4、古诗词鉴赏

诗歌选自王庭筠的《绝句》。

第12题学生理解题意有偏差: ①不能根据诗歌的意象来准确推断诗人所处的环境,即使有推断,也不能写的较为正确。②诗歌鉴赏知识相当薄弱。题目要求作简要分析,也就是要求你把诗人所处的意境描绘出来,这肯定得围绕意境对意象加以阐释,可很多学生不加任何分析。③答题不规范,语言组织混乱,只分析,不会总结。④对诗歌本身的信息理解不透:要拿满分则需较深厚的古诗词积淀才行。

5、名句名篇

第13题考查常见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识记默写。填对1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80%的学生不能得满分。名句名篇的默写要以篇为基础,光孤立地记名句不够用。要特别重视工整规范的书写

6、现代文阅读

所设题目考查学生的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概括能力、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点、难度、能级比例分布合理。

第14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能力。主要问题在于:不能很好的联系上下文,表述不够规范,也不够全面,尚未养成分层表述的答题习惯。第一小题解释文中的一个句子的含义,一般学生都能够答出不和其它树同类,但不能进一步解释原因;第二小题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忽视了情感因素。这道题学生得分较差。大多数同学都扣住了一至两个要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语言的精练和切合要点上还要下功夫,需要平时加强训练。

第15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答得很差,只有0.5%的同学答全对6分,99%的同学只能得3分。学生对作用类问题的答题技巧仍然不能准确掌握。

第16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概括能力。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主旨进行筛选。满分4分,包含2个要点。但多数学生只答出一个要点,这与出题者和答题者的理解出入有关系。

第17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属开放性题,难度不大,关键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价值取向。

7、语言表达及运用。

第18题考查的是语病题,先辨析然后修改,而且只是从十处错误里选出四处加以修改,难度不大,绝大多数能找到语病的所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感,但只能得到两三分,应该引起重视,进行分类的修改训练。

第19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合理的句子来表述图表题的能力。学生出现的问题有:①部分学生没审题,用一个比喻句,可写出来的却是两个;从2005到2008年是逐渐上升,从2008到2009年开始稍有下降,学生却一下子写出跌入低谷。②比喻不当,或不合逻辑。不会写比喻句,不能写出能够具有同一特征的比喻句。③很多学生语言不精练。④部分学生写的句子太长或语句不通。

第20题考查学生想像的能力。属开放性试题,难度较小,一般学生都能得六分。

8、作文

是给材料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

可写个人思想修养,对比坏人坏事,呼唤美好心灵,抨击各种丑陋思想。

学生能抓住“伟岸的树”中的“伟岸”一词,把它理解为“适应、坚强、勤奋、独立(生活独立和人格独立)真善美、宽容、责任、奉献、正直”等积极的美德;部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及当前的实际来写。

审题看似没有难度,实际上也写出高分作文是很难的;选材立意上要出彩必须动一番脑筋。记叙文选材上即事明理比较合适,立意由实及虚更合乎题目要求;关注身边事情、感情的文章较多,但是能将感情作巧妙智慧的渲染的文章不多,语言精美的文章不多。

不足之处有:把“树”写成现实中的树,没有发掘其比喻义,文中无“我”,只一味写别人的“伟岸的树”,如古人李白陶渊明屈原。

要学会点题或呼应。字数最好在800至900之间。

 

四、应对策略

(一)基础部分

1、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二轮备考复习阶段要加强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要理解记忆词语、熟语的使用环境,要识记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常用特殊句式,要识记诗词鉴赏的意象、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识记名句名篇词句中字的写法。

2、尊重学科特点,注重积累感悟。

积累和感悟是学习语文的最重要方法,没有丰厚的语文积淀,没有深刻的语文感悟,就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也就不可能取得很好的语文成绩。即便是复习课,我们依然要品味语言,咀嚼文章内涵,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在感悟中形成语文能力。

3、不搞题海战术,科学处理练习。

老师易受理科老师影响陷入题海战的泥淖中,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语老师要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按照自己的计划组织复习。练习一定要适量。对于好的练习,我们要加大课前投入,精心讲解,让它发挥最大的效能,千万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语文试题的参考答案可能有符合要求和题意的多种表述,这是语文的特点和魅力。教师不应死扣标准答案,应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给学生适度的自由思维空间。

4、打造高效课堂,让复习课有滋有味。

语文课堂教学要激其趣、析其疑、授之渔。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毫无兴趣,是为人师最大的悲哀。作为语老师,我们应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用一切恰当的手段,保持上课的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认真上好每一堂复习课,让学生好学乐学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有所得的效果。

5、强化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解决小阅读题的关键是训练确切认定语句含义的能力,原文怎么说的,试题怎样问的,选项又怎么表述的。原文——试题——选项三对照,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它的测试点是非常明确的。必须进行五种阅读基本能力的训练.确认能力、转换能力、筛选能力、把握作者观点能力和推断能力等五种基本阅读能力训练是否到位?尤其是确认能力,是否能熟练运用。

现代文大阅读答题要旨:

①.弄清题目要求——几问,问什么

②.寻找和锁定答题区间——哪几段,哪一段,哪几句,哪一句。

③.由大到小的过程——筛选最重要的语句。

④.向“标准答案”靠近——不要乱答,并非越多越好。

答题采取的三种方法:

①.直接摘取(筛选摘取)

②.筛选整合(先筛选,后整合)

③.分析阐述(分析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要学生学会全面把握文章的结构、布局谋篇、表达技巧、主旨的特点,学会组织语言使答案精练。

6. 古诗鉴赏注意以下几点:

(1)一看标题,推敲诗歌意旨。

(2)二看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3)三思术语,学会规范表述。

(4)四重审题,注意答题范围。

(二)关于作文

1、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精。

(2)文体特征不明。文体特征不明,是学生思维不清晰的表现。

2、作文教学建议:

(1).作文训练要系统化。 要训练过好审题关,要切实练好三种基本文体: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就表达方式讲,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2).作文要做到“五有”。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文中有我”、“文中有他”。

  (3).写文章要内容与形式并重。要写身边事,讲小道理,抒小我情。

在第一次省统测中,我校文史类平均分为91.76,理工类平均分为95.39,考查信度、区分度均较理想。为扬长避短,对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作出科学评估,特作此质量分析:
一、阅卷中基本情况的分析
(一)第一卷情况分析
1-6小题,题型与2004年高考卷类似,题目难度适中,考查功能较强,学生完成情况较好。7-10题的科技说明文的考查,所选材料人文因素强,除第八题外,其余各题答题难度不大。11-14题的文言文阅读,学生完成好,得满分的同学较多,但由于所给文言文语段字数太多,超过1600字,阅读量大,耗时多,影响了考生后面做题的时间,以致有少部分考生作文未完成。据初步统计,第一卷我校平均分在26分左右。
(二)四至六大题情况分析
第15题翻译的第二小题难度稍大,学生对“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的理解有困难,翻译情况不好,平均得分在1.5-2.5分,8分的翻译题平均得分在3.5-4.5分,属失分较多的题目。第16题诗词鉴赏,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过李 景的作品,分析评价起来较困难,第(1)小题要点答不全,多数人得1分,第(2)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得分情况又稍好。
第五大题考查对散文《空灵》的阅读理解。文章形而上的成分较重,虽不易理解,但学生均能从原文中找到各题的相关答题区域,并抽取部分话语作答,只是概括性较差。如第18题,要求考生分点写出自然景观的“空灵”与人心灵上的“空灵”内容上的联系,基本上所有的考生都能答出第一点来,但把第二点答出来的考生就寥寥可数了。第19、20题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抄原文太多,自己的归纳不足,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答题字数太多,给教师批阅带来了很多困难,扣分是在所难免的了。
第六大题考查概括语段、拟写公益广告词和仿写句式。
第22题考生在概括语段时,要点信息没有抽取全面,只写出了“陕西歧山周公庙遗址18号墓出土两块石磬”一事,遗漏了“证明墓主身份至少是诸侯”这一重要信息。多数得2分。
第23题拟写公益广告词,考生思维未被激活,答案单调,缺乏想象力、创造性,构思平淡,满分者很少。
第24题仿写较简单,但好句子不多,大多数考生用语生涩,缺乏美感;或前后不对称(内容上和形式上);或选择的内容不合情理。
以上三个大题我校的平均得分初略统计在26分。
(三)作文情况分析
作文是一篇材料性话题作文, 所引出的话题是“听”,意在强调听在生活、学习中对自己的重要性。我校的抽样调查的情况是:作文平均得分42.26分;其中最高分51分,最低分20分,基本测试出了我校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就对我校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这道作文题,应该说不是很难写,不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但要写好并不容易。在写作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话题,没能准确理解“听”这一概念,正确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主要问题是:①囿于材料,不能生发开去。局限于就事论事,或者将材料翻来倒去,甚至于“文不够,材料凑”。②缺乏创意与深度,话语定位停留在浅层次上。逼仄的思路,陈旧的事例,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行文习惯和话语习惯,这些都难免给人以稚拙浅俗之感。③受到供材料作文的程式化影响,死板的形式限制了活泼的思想,不利于抒写真挚的感情。
当然,在作文阅卷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较好的方面,表现在:
首先,大多数考生都能在话题给定的范围内进行发挥,并且能够比较恰当的回答命题中提出来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尤其能够透过事物的表层,挖掘其内在的依据和根源,比如谈到听取别人的意见时,有的同学说:“在这个世界上,花朵没有绝对的美丽;金子没有绝对的纯度;人没有绝对的完美。在我们追求梦想的旅途中,都在试图使自己接近完美,使自己所作的一切接近经典,这时我们便要敞开心扉,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有的考生用比喻手法表述说:“别人的言语如风,而你这只风中的船啊,你是否做好了迎接各种风的准备了?要记住,有利于你到达目的地的风要大胆地利用;而那些阻碍你脚步的风,也并非全无用处。风,正在不停地吹,祝福你,我的朋友,我坚信你会成功!”这就把听取别人意见与相信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准确而且深刻地阐明了辩证的听取别人意见对自己的启示。
其次,部分考生的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能够搜取古今中外的多种事例和格言论证自己的观点。远至古希腊的哲人,中国的诸子;近到当前的选美活动,汽车拉力赛,以至学生们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尤其是中国从上古直到近代的种种著名事件,皆能够运用自如,表述清楚,叙述生动,体现出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
第三,文体丰富多彩,不拘一格,表现出相一定的创意性。除了占比例最多的议论文形式以外,文体方面,考生采用的还有抒情散文、寓言、杂文、书信、小说、诗歌等。人称使用也较丰富,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多种。其中有以古代经典小说为蓝本改编的故事,尤其引人注意。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考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新编中学教材对学生的显著影响。
存在的问题
本次作文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除个别现象外,有一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值得引起注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题目不够规范。还有一部分考生不会正确地选择题目,其语言组织往往不好,如“听取别人意见自己参考”, “相信,听取”等。这说明平时这方面的训练还不够。
2、有的考生将历史上的某些故事机械地复述一遍,不作任何发挥,既不挖掘其中的意蕴,也没有评说,个人创意极小。
3、一部分考生把作文分成两块,前面一块儿写相信自己,后面一块儿写听取别人意见,各占一半,冠冕堂皇,却又互不相干,缺乏深入思考,思想的平庸。
4、有一小部分考生喜欢用半文半白的语体写作,非此非彼,似是而非,语病较多。
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解决的方向。
(一)文言文翻译不够准确,主要是对文言文实词的把握还不牢固,对“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的运用还有差距,须通过对文言文的重点复习提高翻译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中概括综合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还有待在短期内提高,在组织现代文阅读重点复习时要抓重点,力争有大的突破。
(三)作文选题、剪裁、选材技巧要加强辅导,必须注重作文强化训练的质量。
三、几点建议
(一)文言文卷要适当压缩,翻译句子难度要适中。
(二)现代散文阅读文章最好选择紧扣学生生活实际,能给他们以思想的启迪,又能从中得到美感享受的散文。
 清秋送爽,金柚飘香。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平和一中又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2010年高考再创辉煌,赢得各级领导和全县人民广泛赞誉。这是一连串辉煌的数字:应届文史类考生陈伊凡以641分列福建省第16名,已成为清华大学学子,其中语文成绩为131分;应届文史类考生朱煜杰以635分列福建省第27名,其中语文成绩为128分;应届理工类考生周勇以653分列平和县第1名,语文成绩126分 。应届本一上线人数139人,比去年增加38人。考取浙大、上海交大等重点大学的考生明显增加,他们的语文成绩都有长足进步。各个班级都出现了很多语文成绩优秀者,语文成绩优秀率大幅提升。多年来平和一中师生面对种种不利因素,秉承自强不息、负重拼搏的优良传统,坚持“质量求生存、竞争求发展”,以必胜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旺盛的斗志,努力拼搏,历史性的突破,极大地激发了一中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一中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平和一中品牌在漳州市、福建省的影响力。
  为大面积提高平和一中高考语文成绩,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树立正确质量观和科学备考观,团结协作、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做法:
  (一)目标明确,统筹兼顾,注重阅读积累,科学安排进度。
  根据去年考试说明的内容,分块复习,逐步推进,讲练结合,注重讲评;增加课堂容量,守住课堂这块语文主要阵地,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打好“攻坚战”和“主动战”。
  语文教学应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光靠做题,是上不去的,相反会破坏感觉与兴趣。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 “语文高考要让多读书的学生受益”。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涵泳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好文章,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高中三年坚持利用互联网收集“时文美文”,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高考试题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适当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时事节目),留心身边的世界,关注生活,提高思想认识,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文学名著的考查,起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高二选修课上,紧密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开展名著阅读介绍与文化经典讲解,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贯彻“细水长流、分段推进”的理念,采取读书竞赛、名著故事情节演讲比赛、名篇名段诵读比赛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阅读。不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挑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认真读一读。保护学生对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名著,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教学。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并把易中天先生的《实话孔子》,视频以及一些高考专家的讲座视频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注重学习《论语》《孟子》中那些至今仍然要活力的智慧精华。不做琐碎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我们努力遵循高三语文教学规律。认真研究本校学生实际,认真学习新高考有关精神,努力做到:不盲目拔高要求,不随意加快进度,不盲从照搬资料。
  (二)分工协作,培优转差,突破重点难点,形成强大合力。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研究考试说明和题型示例,及时搜集高考信息,加强复习课、讲评课的探索,严格落实教学反思。根据考试说明提供的最新信息,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阅读与写作、积累与提高、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训练学生系统掌握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能力体系,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及写作为主线,分类进行专题复习,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各自负责几个专题的内容,包括资料整理、练习设计和试卷检测,其他老师做相应补充,把复习内容细化、分解到教师个人头上。发挥团体智慧,实行资料共享,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深入细致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树立高三语文大有可为的观念,增强学好高三语文的信心,教给学好高三语文的方法,实施高三语文的限时测试。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早读课,有步骤、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阅读名篇美文、名著情节、新鲜论据等内容,并努力做到有布置、有要求、强检查。最大程度发挥早读课的作用。
  实施“讲、练、考、评、补”等有效复习模式。在复习节奏上要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复习目标上要瞄准目标选准内容,在资料选择上严格按照新课程新高考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同时,还加强学生防失误训练,通过专题讨论、学法交流、用好错题集和做好“摘抄集”等措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力求打通阅读与写作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能力系统。重专题,重方法,重突破。摸清学生的薄弱点,寻找突破点,辨明易混点,突破重点和难点。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熟悉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作全面的分析,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的复习计划,培优转差,辅导临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做到目标准确、范围广阔、操作灵活。
  (三)狠抓基础,教给方法,注重规范答题,强化作文训练。
  备课组对18篇的默写课文进行归纳整理。逐渐总结“化整为零、背写结合”,“整理错误、强化巩固”,“循序渐进、细水长流”,“重视全面、突出重点”等好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老师重新研读文本,预测学生背诵时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易错点,加强指导,分析点拨背诵方法。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分析错因,强化巩固。诵读吟咏,品味诗文,用心读书。让学生背有所用,背诵的内容成为长久记忆。我们还把默写的内容结合到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写作等复习教学之中。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回归教材,重读文本。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套路:如对“探究题”(“开放题”)的解答的专门训练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答题方法,培养答题规范的意识,养成答题规范的的好习惯。训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确定思维角度。培养语境意识。放眼全文理解文章,整体把握,不断章取义。训练学生紧扣题目要求,查找文中有效信息,围绕中心答题。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答题技巧、科学思维等方法引导,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作文教学有计划有重点。教法上依据新课标新高考,注重写作的过程和方法。写作批改注重科学化,人性化。
  我们深知文学是人学,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学语文,从观察、思考、探究中掌握思想的方法,积极阅读、努力表达;更加突出应用性、创意性、思考性、灵活性;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思考,自我发现,个性化发展。坚持开展“时文评说”的短文写作训练。以训练“时文评说”为抓手,字数简要精练,结构小巧完整,语言简明严谨,教会学生开门见山地摆出自己观点,态度明确。进行分析评价,深入思考,由现象到本质,抓住问题实质。采用微型评论的方式,训练学生形成观点、阐发理由、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时文评说”短小精悍,可操作性强,易于考察学生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高低,易于发现学生思维品质的优缺点,易于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评。
  端正作文文风。扭转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片面追求语言华丽、铺排事例、内容空洞、缺乏真情、缺乏个性、缺乏见解等主要弊病,提倡朴实、真诚、思辨、创新的文风,强调真情实感,言之有物,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帮助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上面下文章,在引导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功夫。
  我们重视规范议论文训练,尤其是重视新材料作文的训练,遵循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我们重视议论性散文写作训练,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我们依照课标的要求,加强书写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字体端正,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删改线的好习惯。平时考试作文评分坚持严格执行《考试说明》中‘每个错别字扣1分’的规定”。这些举措有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我们将倍加珍惜荣誉、永不止步、奋勇争先,增强紧迫感、化压力为动力,增强竞争意识,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继续谱写新篇章,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立新功!

 

一、2007江西试卷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2007年高考江西卷,落实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彰显人文,侧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测试,命题形式不偏不怪,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1.人文色彩浓郁

2007年高考江西语文卷,人文色彩浓郁,语文特性突出。材料使用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含量。科技文阅读材料第一次使用社科文。材料《书斋》介绍了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介绍了书斋的历史演变、功能以及发展趋势。这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无疑具有精神提示及引导意义。选材摒弃了多年来令高三师生头痛的自然科学文,是让广大师生拍案叫好的事。文言散文阅读《催科》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现代文阅读《泰山很大》从文化的角度写泰山,新颖而深刻。上述选材重文学性,使语文学科特性得到回归。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弘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是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好题,它以高考作文的形式带指令性地促使考生乃至社会反思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影响等。

2变化隐含信号

高考语文江西卷基本继承了去年的格局,保持了相对稳定:(1)结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阅读、写作三大块不变;(2)题数,共七道大题不变(语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2,阅读4,写作1),22小题;(3)分值,客观题共36分,主观题共114分。

具体变化有两点:

①内容变化最大的是作文题。今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作文题“(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改变了多年来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变为命题作文。说明命题人员对话题作文的弊端已有充分的认识,而对文体、审题等基本语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高三复习中要特别关注文体训练,尤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

②设题角度力求逃逸应试套路。今年小阅读材料选择社科文,就是要避免纯粹的应试技能考查,从而使语文味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诗歌第二小题说“(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就是迫使考生进入文本,而无法套用现成的做题套路。

3语基不求创新

05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94.12分(得分率63%),06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89.29分(得分率60%),07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87.58分(得分率58%),难度看似加大,实际上是作文改卷比往年压低了分数所致。前两年高考中频频出现新题型,往往让人耳目一新,如03年全国卷的改写提示语;04年全国卷的拟写公益广告词、对对联;05全国卷的提取关键词、写请柬、给主题写宽对。但今年在这方面似乎缺少“亮点”,显得平淡朴实。一些题型甚至给人以“复古”的感觉,如20小题语用题,考查“是”字句的强调句型变换,在89年高考中就出过,而语文基础题都是考生常见题。这就提醒我们不能被轰轰烈烈的题型创新所迷惑,经典的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附:江西省2005—2007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抽样成绩比较表

大题号

满       分

平    均     分

难    度    值

 

07年

06年

05年

07年

06年

05年

07年

06年

05年

15

15

18

8.4

8.16

9.16

0.56

0.54

0.51

9

9

12

4.98

6.06

8.31

0.55

0.67

0.69

12

12

12

6.48

6.1

7.074

0.54

0.51

0.65

注:本表数据由省高招办机读组及省高考阅卷语文组供3000份抽样统计。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社科文阅读是对语文本义的回归,本值得高兴,但实际得分却较自然科学文更低,这说明学生已沉溺于做题技巧却忽略了语文素养的积淀。

二、试卷结构及特点

 

1.2007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命题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

 

能力要求

知识点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表达

应用

鉴赏

评价

分值

总计

 

第一题

字音

 

 

 

 

15

字形

 

 

 

 

近义词辨析

 

 

 

 

熟语

 

 

 

 

辨析病句

 

 

 

 

第二题

社科类说明文

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9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第三题

文言文

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第四题

古文

翻译

古诗

赏析

文学

常识

名句

默写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4

鉴赏古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第五题

文学作

品阅读

分析概括文章思路

 

 

 

 

2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鉴赏评价

 

 

 

 

第六题

语言

表达

选用、变换句式

 

 

 

 

9

语言连贯得体

 

 

 

 

第七题

作文

 

 

 

 

 

60

各能力题数及赋分总计

 

3题

14分

6题30分

5题18分

6题78分

2题

10分

共22题150分

 

上表说明表达应用赋分极多,达78分,这提醒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应高度重视;识记部分绝对分不多,但与去年(12分)比已有增加,这部分是复习中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要高度重视。

 

22007年高考共19套语文试卷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统计

知识点

 

试卷

字音

字形

词 语

标点

符号

句 子

修辞

近义词

熟语

病句

衔接连贯

全国Ⅰ卷

1

  1

1

1

1(主观题)

全国II卷

1

(删词)1

1

1

1(主观题)

北京卷

1

1

  1

(文学常识)

1

1(主观题)

天津卷

 1

1

  1

1(主观题)

1

上海卷

辽宁卷

 1

1

  1

  1

1

1(主观题)

1(主观题)

江苏卷

 1

  1

1

1(主观题)

浙江卷

与形合

1

  1

  1

1

1(选对联)

(默写)

安徽卷

1

  1

1

1

福建卷

1(主观题)

江西卷

 1

1

  1

1

1

1(主观题)

山东卷

1

1

  1

  1

1

1(主观题)

湖北卷

 1

1

1

  —

1

1

湖南卷

 1

1

  —

1

1

1

广东卷

 1

1

  1

1

1(主观题)

重庆卷

 1

1

1

1

1(主观题)

四川卷

 1

1

  1

1

海南卷

1

1

1

1

宁夏卷

1

1

1

1

总  计

12

11

11

13

2

18

10

8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07年1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考病句、字音、字形、近义词、熟语、句子衔接连贯较多,考查修辞较少,标点符号基本不考。

3.考试主要数据

江西省2007年高考语文抽样成绩一览表

小题号

选答情况

正项

均分

难度

小题号

选答情况

正项

均分

难度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1

A

6.2%

B

56.3%

B

1.68

0.56

2

A

12.8%

B

26%

C

1.53

0.51

C

10%

D

27.4%

C

50.9%

D

10.2%

3

A

74%

B

23.8%

A

2.22

0.74

4

A

1.5%

B

4%

D

2.13

0.71

C

0.9%

D

1.1%

C

23.9%

D

70.5%

5

A

17.3%

B

9.9%

D

0.84

0.28

6

A

4.2%

B

18.9%

D

2.01

0.67

C

45.2%

D

27.5

C

10.2%

D

66.6%

7

A

10.5%

B

52.5%

C

0.81

0.27

8

A

72.2%

B

5%

A

2.16

0.72

C

26.5%

D

10.4%

C

5.4%

D

17.3%

9

A

17.1%

B

47.9%

B

1.44

0.48

10

A

4.8%

B

11.5%

D

1.68

0.56

C

14.2%

D

20.8%

C

27.6%

D

55.9%

11

A

1.5%

B

5.5%

C

2.58

0.86

12

A

8.8%

B

25.8%

B

0.78

0.26

C

85.9%

D

7%

C

24.9%

D

40.4%

13

平均分

5.08

难度值

0.51

14

平均分

2.54

难度值

0.42

15

平均分

3.56

难度值

0.45

16

平均分

2.35

难度值

0.39

17

平均分

2.36

难度值

0.47

18

平均分

2.44

难度值

0.41

19

平均分

2.44

难度值

0.61

20

平均分

2.73

难度值

0.68

21

平均分

3.81

难度值

0.76

22

平均分

40.41

难度值

0.67

大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大题号

满分

平均分

难度值

15

8.4

0.56

21

9.59

0.46

9

4.98

0.55

9

6.54

0.73

12

6.48

0.54

60

40.41

0.67

24

11.18

0.47

合计

150

87.58

0.58

注:本表数据由省高招办机读组及省高考阅卷语文组供3000份抽样统计。

截至6月17日,据江西语文阅卷中心统计,各题实际得分情况如下:

选择题

翻译题

诗歌鉴赏题

默写题

现代文大阅读

语言运用题

作文

全卷平均

难度值

18.8分

6.7分

2.8分

3.7分

11.9分

5.9分

40.5分

90.3分

0.60

三、考卷情况逐题分析: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该大题有5道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学生答题情况]平均得分8.4分,难度值0.56,在七大题中排名第三。

1小题考查现代汉字的字音。该题平均得分1.68分,难度值0.56。主要是对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考查。答案:B。A校(jiào)对:核对是否符合标准  C莞(wǎn)尔:形容微笑 D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回答字音题时要注意四点:

①注意多音字的固定搭配。如“隽(juàn)永”和“隽(jùn)秀”,“莞(wǎn)尔”和“东莞(guǎn)”。

②注意意义、固定搭配相近的字。如“刹(chà)那”“霎(shà)那”

③所考字标音与声旁相同、或是常读音往往错误,如“校(xiào)对”;相反则可能对,如“腼腆(tiǎn)”“一曝(pǜ)十寒”“内讧(hòng)”“不肖(xiào)子孙”“ 机械(xiè)”“恪(kè)守”“草菅(jiān)人命” 所考字标音均非声旁读音。

④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如“言简意赅(gāi)”中的“赅”与“骇”“骸”“亥”“咳”等字的区别。

2小题考查现代汉字的字形。答案C

做字形题要注意五点:

①用分解法。就是把一个词的语素分解开来理解,看是否通顺。如“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家具: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

②寻找原义法。就是看词的原始意义。如“针砭: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经失传。“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如愿以偿:偿:实现、满足。

③看义旁法。就是看字的义旁。羸弱:瘦弱。“羸”字义旁为“羊”,羊为弱小之物,故“羸”和弱搭配。“赢”字义旁为“贝”和钱有关,故“赢”和输搭配。再如文言阅读中的“比岁”的“比”是会意字,意为两个人紧挨着。故“比岁”意为连年。

④区别形近字法。答题时可列出几个形近字分别组词,看是否搭配。迁徙:迁移。“徙”字非“徒”字,戳穿:刺穿;说破;揭穿。“戳”字非“杀戮”的“戮”。

⑤语境还原法。一筹莫展: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如“很多人在一起竟然一筹莫展。”显然是指想办法,而不是发愁。

3小题考查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本题得分较高,均为常考词。其实只要有两项分辨得当即可得分。答案A。质疑:动词,提出疑问:质疑问难。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不容置疑,无可置疑。兴味:一时性的兴趣,一时产生的兴趣。趣味:持续时间长的兴趣,爱好。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一般指结果,贬义词居多。

近义词辨析要注意三点:

①色彩区别。词语色彩分为感情色彩(褒、贬、中性),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中的书面语又分为公文体、政论体、外交辞令体等。本题中的“反之”“否则 ”就是感情色彩的区别。

②使用范围区别。如“置疑”多用于否定式。

③意义区别。如“兴味”“趣味”就是意义的区别。

    4小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本题得分较高,均为常考熟语。答案D。

熟语考查要注意三点:

①所考熟语语义往往不是字面义。如“休养生息”就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而不是“休息”。再如“过江之鲫”的意思是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而不是狼狈逃跑的意思。

②感情色彩。如“不堪设想”是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显然不能用于褒义语境。

③注意对象。情不自禁是说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只能用于感情而不能用于眼睛的动作。

5小题辩析病句。得分情况很不理想,答案D。

A.并列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两种错误。“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

B.是典型的句式杂糅,也是约数误用。“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

C.倍数误用。“低一倍多”语病题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

常见病句类型失分竟如此严重,实属遗憾!

第二大题“科技文小阅读”。今年选的是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话题涉及书斋发展历史、书斋功能及发展前景。该大题有3道小题,满分9分。

6小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答案:D。原文中交代“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往往”二字不能缺,是以偏概全。

7小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答案:C。“永远存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8小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答案:A。B少了“常常” ,是以偏概全;C是有些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这么看,是偷换概念;D“必然趋势”判断武断。

本大题6、8两题较理想,但第7小题均分只有0.81分,估计文末段“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有很大的迷惑性。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文段选自明代江盈科的《雪涛阁集》卷十四。该大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9小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本题得分较低。

答案:B.

A.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代入原文理解能通。“往往相妨,不能相济”是对照句,“妨”与“济”意义应为相反,从这一点也可得出“济”字的意义。

B. 缴纳(赋税)。我们今天还会使用“完税”一词。前句“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后文“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一系列行为的目的都是缴纳(赋税),而不是结束。

C.“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

D.比:连续,接连。“比”是会意字,是两个人紧挨着,故引申出连续,接连的意思。

实词理解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还原原文意识、联想相关词语的意识和从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10小题着重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要掌握透。课文后练习要吃透记牢。

11小题筛选文中信息得分较高。④是指古今缴纳赋税的制度和形势的不同⑤是权衡让百姓死和缴纳赋税两者之间的轻重。

12小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得分偏低。考生对“其子欲鸣诸官”句中的“欲”字未仔细斟酌。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赏析、名篇名句默写”。该大题有3个小题,满分24分。

13小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语句取自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选段),这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该题10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关键词为“陟”“无若我何”“但”“逋”“非仗”“有司”等。

14小题是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该小题6分,得分率偏低。高考古典诗词鉴赏02考诗眼, 03仍考诗眼,04考细节描写的创作风格,05年考细节描写,06年考诗眼和表现手法。今年的诗歌鉴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总的感知能力和诗歌借景抒情的手法。虽是比较阅读但与单首诗的阅读无大异。

15小题考查文学常识名篇名句的默写。该小题8分,平均得分较低,但这题和文言文一样是夺高分的传统项目,学生应有更好的表现。高考对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的这道题均出自高中课本,而且在《教学大纲》规定的30篇(首)范围内,要求能背诵全篇。另外需要注意错字、别字、多字、漏字不能出现如“婉约派”的“婉”字很多考生写错。

今年第一次考文学常识,所考两空都是极简易的知识。

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泰山很大》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议论性文化散文。该大题有4个小题,共21分。考查了文章结构思路、主旨、文章关键句、综合分析鉴赏等问题。要求学生有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今年增加了多项选择题。今年对学生整体综合把握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要求极高,16、17、18三小题无不涉及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该大题有2个小题,共9分。

20小题考语言运用能力,4分,考查“是”字句的强调句型变换,在89年高考中就出过。

21考查“语言运用连贯得体及修辞运用”,5分,平均得分较高。对学生综合运用语、修、逻、文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七大题写作”,60分。

这次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为“(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任选一题作文。要求不得另拟题目。

命题作文对学生审题要求高。许多学生写惯了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不适应。

 

附:2007年高考共19套语文试卷作文统计分析

  省  区

 

作 文 题

 

 类 型

 

要求或特点分析

江西卷

(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命题作文

展开联想、多种表达

天津卷

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命题作文

展开联想、抒情等

上海卷

必须跨过这道坎

命题作文

展开联想、抒情、描写

江苏卷

怀想天空

命题作文

展开联想、抒情、议论

安徽卷

提篮春光看妈妈

命题作文

展开联想  多种表达

福建卷

季节

命题作文

展开联想  多种表达

山东卷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命题作文

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湖南卷

诗意的生活

命题作文

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辽宁卷

我能

话题作文

展开联想  多种表达

浙江卷

行走在消逝中

话题作文

展开联想、多种表达

海南

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话题作文

体现辩证关系

广东卷

传递

话题作文

展开联想、议论、抒情

重庆卷

高考体会

场景描写

话题作文

描述性质

展开联想、议论、抒情

四川卷

一步与一生

话题作文

展开联想、议论、多种表达

宁夏

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材料作文

体现辩证关系

全国1(陕西、河南)

摔跤了

看图作文(相当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全国2(甘肃、贵州)

帮助

材料作文

根据材料自命题作文

北京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材料作文

审题要求高

湖北卷

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理解和体会

材料作文

展开联想、议论、抒情

上表说明高考作文命题类型已呈多元化趋势,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全数登场,而命题作文较以往增多,命题精神较前卫的上海福建均为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必将成为今后几年内的热点。

 

四、2008年高三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

(一)2008年高三毕业班复习建议

1.要做到“三吃透”:吃透《考试大纲》,分析研究江西命题趋向,了解与07年比有那些变化;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2.要狠抓双基

1)“基础知识”要抓落实。由于2005年起《考试大纲》取消了加※号的内容,意味着高考将对所有考点进行选择性考查,因此,考生复习的覆盖面扩大了。老师要带领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位,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一些应试对策。筛选出常见易混的字词,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全面把握,对常见的句式、修辞要做到概念准确、理解到位、熟练运用。

(2)“科技文小阅读”的选材以社会科学文为主。从做题技巧来说社会科学文与自然科学文无大异。考试内容上,信息的筛选、文意理解和推断想象应作为训练的重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阅读社科文,应先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然后再读题干,在原文中找出题干所在的位置;最后从命题人常设的几个干扰角度(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偏盖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认定题干与原文说法是否有出入。

(3)“文言文阅读”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自课外的,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还要回归课本,把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活用等)、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文言文翻译要抓住得分点(即句子中的关键词),字字落实,尽量直译。

4古代诗歌赏析从形象、语言和技巧三个角度去鉴赏;除单首诗歌鉴赏外,还要加强诗歌的比较鉴赏训练。鉴赏的内容,可以是用字赏析、妙句涵泳、技巧分析、修辞运用、思想把握、创新评价等。要落实诗歌母题、写作技巧的掌握,规范答题步骤,规范表述方式。

5名篇名句默写《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应重视名篇;字词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另外也要加强课外名句的背诵,字词也一定要记准确。文学常识要记常见的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可编成顺口溜。

(6)“文学作品阅读”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阅读文学作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2)注意文章的题目,切实把握文章的中心。(3)注意开头结尾,注意开头结尾的直接呼应或隐性呼应,注意开头结尾与主旨的关系。(4)必须审清题意,全面透彻地把握题意。(5)务必在文中找到题目的出处,即找到题与文的结合点, 再结合上下文,大致确定有效作答区间。(6)缩小范围,或直接引用原文作为答案(经过压缩后),或提取关键词语整合成正确答案。(7)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述能力是语文复习的重中之重,应贯穿整个高三复习的始终。

3.作文复习(1)注意从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新颖有力度的材料,材料应涉及自然、社会、人格修养等不同的方面,可收集几十条记熟。(2)注意在语言上出亮点。记住一些成语并学会运用到作文中去。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排比句不可无,引用、比喻不可少。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3)在审题上首先应注重三种能力:筛选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联想感悟能力。(4)写文章一定要点明中心。建议考生写明白文,开头或结尾要点明中心;或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5)文章结构要完整,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作文层次要清析。(6)作文求异求新时一定要有把握,一般情况下不要贸然行事,特别是从反面立意的文章,轻易不要去写。(7)作文文体特别要练习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最后,文面要美观大方,起码书写要端正清晰,不要随手涂抹,行文格式要正确,包括标点符号的运用也要规范,这些均属文章的“脸面”。

4.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特别是基础知识和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要归类落实。

5. 加强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发挥老师不同的特长,各负其责,每人按专题有侧重地整理精选习题,缩小复习范围,查缺补漏,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要交替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三轮复习,以效率为目标,以薄弱环节为主攻点。落实基础训练,加强方法指导,争取在2008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毕业班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复习(07年8月—08年元月):基础知识的复习阶段

教学指导思想:

1.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

2.本阶段复习应以第一至六册教材为纲,兼顾专题及综合训练。复习时要认真把握江西及全国命题趋向,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把握重点,构建和梳理知识体系。

3.可开始专题复习.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材教学要以诗歌、文言文的教学为重点;现代文部分,可以按照做高三阅读题的形式去处理;古诗词与文言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背熟。

2.第一至六册教材复习教学重点是抓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复习。要以教材的单元或知识块为单位,将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如常见易混的字词、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串联起来,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

教学内容与进度:

考试安排:第一次模拟考试(08年元月)

第二阶段复习(08年元月—083月下旬):专题复习阶段

教学指导思想:

专题复习要研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的复习。

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阶段复习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配以综合测试题组织复习。

考试安排:第二次模拟考试(08年3月下旬)

第三阶段复习(083月下旬—08年5月旬):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教学指导思想要求以模拟测试的形式进行考前练兵,及时反馈讲评,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取得应考经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精选试题,规范练习,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培训解题技巧;要针对模拟测试中发现的学生复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2.第三次模拟考试之后,要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复习的时间,但不可放任自流,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要求学生归纳整理以前所讲所练内容,及时复习。

4.进一步巩固古诗文及文学常识的默写。

教学内容与进度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08年3月下旬至08年5月上旬)

考试安排:第三次模拟考试(08年5月上旬)

  

一、试卷评价

1.平稳过渡

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制是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第一年,本着有助于高等学校人才选拔,有助于推进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原则,严格遵循省教育厅发布的《考试说明》,试卷难度基本适当,平均分100.5分,(考试中心的评价是“题量基本恰当,总体难度尚可”)。实现了向新课程高考的平稳过渡,也体现了让改革者受益的承诺。

2.体现新课程理念

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有继承、有创新,适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试卷的结构、题型、分值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确保福建省高考语文卷特色(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作文占70分)的基础上,现代文阅读首次增加选考内容,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内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首次增加了时文评说这一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时文评说选取为考生熟悉且具备社会热点话题的清明节祭祀活动作为阅读材料,为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并从事简要的评说做了有益的探索。

(考试中心对整卷的评价是“对教学有较好的导向性”。)

3.不足之处

    作文题的审题难度偏大,题目“这也是一种       ”,要求所写内容的特殊性、非一般性和非常态性,一般考生还没有这样的审题能力,他们把作文写成“这是一种       ”,偏离了命题者的原意。试题的中心词蕴含着作文的内容和观点,中心词由考生自由填空,就给套题开了方便之门,(考试中心的评价是“防套性差”)。

在选材方面,今年的语文卷文体特点不够突出,现代文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选《尺度》,论述性不强;实用类文本选《寂静钱钟书》,实用文体特点不足;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选清明节祭祀为材料,内涵不够丰富,指向单一,不利于考生阐发不同的见解。

二、试题特点与实测分析

(一)分数段柱状图(略)

(二)与省质检分数段柱状图比较(略)

(三)总体数据

全卷平均分为100.52

           难度值为0.67

            及格率89%

            标准差15.36

(四)3年数据对照表(略)

(五)各题平均分和难度值统计如下表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值

27

18.64

0.69

 

 

 

1

6

4.5

0.75

(甲)

15

10.92

0.73

2

3

2.1

0.7

12

5

4.66

0.93

3

3

2.7

0.9

13

4

2.87

0.72

4

9

4.66

0.52

14

6

3.41

0.57

5

6

4.46

0.74

(乙)

15

9.81

0.65

16

11.63

0.73

12

5

4.24

0.85

6

5

3.91

0.78

13

4

3.02

0.76

7

5

3.62

0.72

14

6

3.17

0.53

8

6

4.25

0.71

10

6.09

0.61

12

7.57

0.63

15

3

2.22

0.74

9

5

4.38

0.88

16

7

4.38

0.63

10

3

1.4

0.47

70

46.37

0.66

11

4

1.79

0.45

17

70

46.37

0.66

 

(六)各大题得分率情况

大题得分率由高到低排列:

1.第二大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平均分:11.63,得分率:73%。

2.第四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平均分:10.92,得分率:73%。

3.第一大题:古代诗文阅读(27分)平均分:18.64,得分率:69%。

4.第六大题:作文(70分)平均分:47.07,得分率:67%。

5.第四大题:(选考)(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平均分:9.81,得分率:65%。

6.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12分)平均分:7.57,得分率:63%。

7.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10分)平均分:6.09,得分率:61%。

(七)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古代诗文阅读(27分)平均分:18.64,得分率:69%。

(二)文言文阅读(15分)平均分约为:9.47,得分率:63%。

第4题(9分)平均分:4.66,得分率:52%。

第⑴小题(5分)平均分:2.95,得分率:59%。

第⑵小题(4分)平均分:1.71,得分率:43%。

本题得分率很低,多数考生没有把“以”字译出,也没有译出“宁……耶”的反问语气;“自代”、“他所”这些短语的翻译不准确。说明学生文言文词语、句式的掌握不够扎实。特别强调虚词,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由于教材版本的不同,选句不再涉及教材内容,只选用考查文本的句子,最好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文本,虚词不是不考。我省09年没有单列考虚词,虚词是结合在翻译中考查。

第二大题: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平均分:11.63,得分率:73%。

江苏卷、福建卷以附加题或选做题的形式设置的“文学名著、文化经典”板块,与选修系列文化论著研读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刊物

文学名著列入考试内容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这种知识是有价值,值得考。香港大学招生也看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学生的成绩由语文老师来评定。课外阅读没有评价就会落空。考试要求是能够记住并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经典的细节、精彩对白。现在的测试题不理想,年年都在探索改进。准备向老师们广泛征集题目。

(一)   文学名著阅读(10分)平均分:7.53,得分率:75%。

第6题(5分)平均分:3.91,得分率:78%。

    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E两项,考生误选D项的较多,说明考生对《复活》中的重要细节不很熟悉。预估0.9 ,每个错误选项都有两个的错误点,容易题。

第7题(两小题任选一题)(5分)平均分:3.62,得分率:72%。

本题中的两小题难度不相当,第(2)题的平均分约比第(1)题高1分。

第(1)题《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跨越大,回答的难度大;第(2)题《巴黎圣母院》中故事情节集中,回答难度小,所以约三分之二考生选第(2)题作答。

江苏08、09两年的附加题“文学名著”部分,都与我省相似,一道选择题,五选二5分,两道简答题10分。

(二)   文化经典阅读(6分)

第8题(6分)平均分:4.25,得分率:71%。

第⑴题(3分)平均分:2.52,绝大多数考生答对。第⑵题(3分)平均分:1.73,不少考生没有把“择友”与“择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失之偏颇。 也有考生对“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理解不够准确而失分。

浙江省09年在“古诗文阅读”中设一道题考查《论语》。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举一反三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台湾题目也值得借鉴。

                                                            

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12分)平均分:7.57,得分率:63%。

论述类文章不等同于严格意义上议论文,没有那么严谨。文本的

客观性强,答案是客观唯一的,不能多元解读。这块的选文通常是社科论文。从考试中心命题的海南宁夏卷和辽宁卷,09年“诗与歌词”“文质论”,可以作为依据。

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两道题:第10题47%,第11题45%。

10.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答:                                         

11.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第10题(3分)平均分:1.4,得分率:47%,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考生的回答不全面,或只答“尺度的相对性”而没有说明“尺度不同引起的后果”,或只答后者没有说明前者。也有的考生没有理解题意,答了别的互为矛盾的现象,答非所问。

第11题(4分)平均分:1.79,得分率:45%,得分率较低。本题要求考生谈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面貌”这句话的理解,回答时既要有理论阐述又要举例分析,有一定难度。大部分考生回答的失误在于缺乏“理论阐述”,或阐述不到位,原因在于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较为肤浅,没有把“个性”和“尺度”之间的关系分析清楚。

社会科学类文本的考查重点:

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对文章主要观点的把握,

对材料与观点关系的判断,

对文章逻辑思路的领会。

第四大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两道选考题考生答题情况比较分析:

两篇文本的阅读难度不尽相等,文学类文本选丰子恺的散文,内容浅白,故事简单;实用类文本“寂静钱钟书”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学生对此缺乏了解,所以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难度相对大一点。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生是190082人,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生是97260人。测试结果表明文学类文本的试题难度小(难度值0.73),实用类文本的试题难度大(难度值0.65)。

省单科质检:

(甲) 8      0.53

(乙) 8.5    0.57

省二质检:

(甲)平均分8.74   难度值0.58

(乙)平均分8.35    难度值0.56

省质检时福州反映:学生选做文学类文本阅读比较少,不到总数的10%,多数学生选做实用类文本阅读;这跟设题是散文阅读有一定的关系。

反映——大多数甚至是绝大多数学生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他们觉得相对容易。有老师抱怨,高中阶段花了那么多时间学文学作品,到头来“一江春水付东流”。

考试中心对此提出商榷:选做题的选文应力求长度、难度相对一致;设题难度、角度、覆盖面等也尽可能一致,使二者保持等值。今年我省选考题命题时,根据省质检的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控。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10分)平均分:6.09,得分率:61%。

第16题(7分)平均分:4.38;得分率:63%。

第⑴小题(2分)平均分:1.63,得分率:82%。得分率较高,考生大多数能准确概括所给两则材料的内容,少部分考生由于概括不当(未点明祭奠方式的“变化”)而失分。

第⑵小题(5分)平均分:2.75,得分率:55%。本题要求考生针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某件事发表看法,并说出理由。大部分考生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出简要阐述,取得较好分数;也有部分考生或因为分析太笼统或因为表达不准确而丢分。

课标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目前语文教学不够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在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较为薄弱。命题应在学生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度和思考水平方面加强考查力度,试题应给考生足够空间展示他们思维的开阔度、思考的深刻度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六大题:作文(70分)

第17题(70分)平均分:47.07,得分率:67%。

    针对半命题作文,学生可以在横线上填上自己所熟悉、感兴趣的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进行写作。多数考生在横线上填“幸福”、“美”、“智慧”、“爱”等。

    在文体方面,考生多对抒情写意的文化散文感兴趣,部分考生在文体上出新,选用书信体、童话、文言文形式写作的也不少。相反,写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比例相当低。

与选用文体和表达方式相关的是文章的材料。选用散文体的文章,所写材料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只有少数考生用一些较为新鲜的材料;选用记叙文体裁的,大多能写自己经历过的或家庭或班级中发生的事件;选用议论文体裁的,文中倒有一些新鲜的事例,如《这也是一种罪》,作者选用某公交车因小锤被盗,致使汽车燃烧时乘客无法逃生,造成多人死亡的事例,很有震撼力。

作文评卷组认为:

作文考题“这也是一种    ”在大开放的同时,也有一定限制,这个限制主要体现在“也”字上,要求考生从“也”字中读出它所包含的矛盾、对立、并列等关系,并通过分析找出被判断对象“这”与所填词语间的同一性,这就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但从整体答卷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许多考生所写内容是“这是什么”,而不是“这也是什么”,“也”字的缺失,看似一个审题的问题,其实也是思辨能力缺失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1.阅读积累是基础工程。

“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光靠做题,是上不去的,相反会破坏感觉与兴趣。现在语文教学几乎完全指向高考,是很枯燥、很累人的,很多学生中学毕业了,除了课本与教辅,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其实,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温儒敏语)

名句名篇的积累——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名句名篇默写,重点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的规范书写。规定的13篇默写,是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定,十分注意两种版本的公平性。我省背诵规定的篇目是偏少的,宁夏64篇,广东60篇,大家都认为要适当增加一些篇目。背诵内容要长期规划,不能稿考前“即背即考即忘”,除了课标规定的篇目之外,教材中要求背诵的也要认认真真的背诵。短诗应当整篇背诵。今年默写这道题预估0.92,送分题,实测0.75,送分没有送到家。学生的背书功欠缺。

文学名著的积累——

三年来坚持文学名著的考查,起了非常好的教学导向作用,“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是读书”。(巢宗祺语)读书的目的是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读书破八部,下笔如有仙”。 “语文高考要让多读书的学生受益”。(章熊语)受益是多方面的,就考试而言,语感强对现代文、古诗文的感悟力、鉴赏力也强,语言表述力也强,对写作文也是有帮助。不能用做练习来代替阅读,练习册是没用的,所有练习册上出现的题目题型,高考命题时都会回避的。应该挑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要保护学生对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文化经典的积累——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注重学习《论语》《孟子》中那些至今仍然要活力的智慧精华。不要做琐碎的语言分析,要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2.“应用、审美、探究”要和谐发展。

应用能力——

汉字书写规范工整。默写部分考生因书写不规范扣分,如“砺、矗”,“落”字,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答案两处有“落”字,一错就扣2分。

今年考试中心对我省试卷的评价中,要求我们“作文评分要严格执行《考试大纲》‘每个错别字扣1分’的规定”。(上不封顶)

语言表达准确通顺。把一句话说清楚,把一段话写通顺。考卷上除了客观题之外,就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操作。

今年的“下定义”,“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要用一句话(单句)作答。“阐述题”答案:

从祭奠方式的改变,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变革。我赞同在网上祭奠这种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想法也随着改变。燃烧物的变化,表现出社会的一种奢侈浪费的风气且污染环境,而在网上祭奠,不仅能表达哀思,且环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位考生的词汇还是蛮丰富的,缺的就是准确和通顺。

端正作文文风。要扭转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片面追求语言华丽、铺排事例、内容空洞、缺乏真情、缺乏个性、缺乏见解等主要弊病,提倡朴实、真诚、思辨、创新的文风,强调真情实感,言之有物,加强思辨能力的培养。 “朴拙文”作文竞赛——写出朴拙美。

审美能力——

大学老师反映现在高中毕业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缺乏对美的感受力。因为中学阅读教学重肢解分析,轻整体感悟;鉴赏教学重套用概念说法,轻具体赏析品味;评分重标准答案,忽视个性化的解读,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偏弱。

课标要求“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对文本价值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既能有“直觉”又会“细读”。

近年试题多有这种取向。

【例1】(上海2009)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春声和春深》

(1)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2)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⒎第⑴、⑵段画线部分都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                                                  

(北方冰雪的野性特点以及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2分)(具体分析,拒绝套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冰雪特点。)

【例2】(浙江  2009)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魔     盒》

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似乎①: (显示人物的情态。)

似乎②: (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似乎③: (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突出品味语言,扭转语文味缺失现象)

 

探究能力——

课标在阅读方面要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是不能在考场里探究的,考场里的探究就是对文本的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探究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本要能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发现长处,有所感悟。

【例题1】(2009海南宁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孕妇和牛             铁凝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例题2】(2009辽宁卷)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遗  璞    贾平凹

 

(4)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评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高中高三语文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001 高中高三语文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002 高中高三英语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高中高三数学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中高二语文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2 高中高一语文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中考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2,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刘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sdag 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一七年级下学期下册政治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三九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下学期下册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九年级下学期下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中高三地理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下册下学期学科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中高二化学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 高中高二化学下册下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