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太紧勒逼图:清水祖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7:44:4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漢▼

三峡祖师庙庙口
清水祖师,法号普足,俗名陈昭应(一说为陈荣祖、陈昭或陈应,1047年-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时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于在安溪清水岩修道,被尊称为清水祖师。民间俗称“祖师公”或“祖师爷”。
圆寂后,原属于佛教禅宗的清水祖师,逐渐民间化、道教化,被安溪人视为地方最重要的保护神祇。许多安溪人以种茶为业,再加上清水祖师以求雨闻名,也被视为安溪铁观音的保护神。另外,许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仪尊王、保仪大夫、清水祖师、法主公都被视为有保护茶叶种植的职能。
随着安溪移民来台,清水祖师的信仰在台湾也蓬勃发展,在台湾,有三峡长福岩祖师庙、艋舺清水岩、淡水清水岩等三大祖师庙,号称台北三大祖师庙,而大台北地区也是清水祖师信仰最盛之地。另外,松山慈祐宫、桃园三元宫、凤山五甲龙成宫等各地著名庙宇,皆以清水祖师为配祀神。
目录
[隐藏]
1 家世
2 生平2.1 异说
3 功绩
4 封号
5 祭祀
6 传说6.1 真真人
6.2 乌面祖师
6.3 落鼻祖师
7 注解
8 参考文献
9 参见
[编辑]家世
清水祖师生于书香世家,是宋福建著名理学家陈知柔的后裔,清水祖师之太祖、曾祖、大伯、二伯、四叔、弟陈梦得均考中进士。祖师之父陈机更是满腹经纶,以作诗闻名一时。
[编辑]生平
清水祖师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年)[1],永春县小岵人[1]。
清水祖师幼年时,即在大云院出家,遍访名山后,居于永春县,以“道行精严”闻名闽南。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清水祖师被素仰其道行的刘公锐请到安溪求雨,非常成功。故当地百姓极力挽留之。于是清水祖师定居安溪,而刘公锐慨然捐出大笔土地,在“张岩”建庵。祖师见“张岩”之“清泉不竭”,便改张岩之名为清水岩。刘公锐不仅布施,也跟祖师有深厚的交情。《清水祖师本传》:“乘刘公锐至岩,祖师嘱以后事谓:形骸外物,漆身无益。”《清水祖师本传》:“立(刘公锐)为檀越主,祀于岩左东轩。凡春日抬大师像下山迎香,必以公锐像配迎驾前,盖所以报其功也。”
而清水岩之庵本为草庵,多赖清水祖师和徒弟杨道、周明等几度拓展,终于开拓寺宇。故日后奉祀清水祖师之寺刹,多名为“清水岩”,如艋舺清水岩、淡水清水岩等。
清水祖师热心于公益事业,多次募捐款项,号召造桥铺路,一生兴建过几十座桥梁。并且医道高明,常常施药救助人民。不仅闽南泉州,连建州、剑州、汀州、漳州一带人士皆相当崇敬,施主尊崇,布施极盛。明朝何乔远《闽书》:普足(清水祖师)术行建、剑、汀、漳间,檀施为盛,居岩十九年。清朝道光重纂《福建通志》:普足名重建、剑、汀、漳间,檀施为盛,居岩十九年。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清水祖师圆寂于清水岩。安溪县民感激清水祖师,故加以奉祀。从此,清水祖师成为安溪县民信仰最诚的地方神祇。
[编辑]异说
有人认为清水祖师出生于书香门第,不应自幼削发为僧。于是出现了几种说法:
1、隐居说:清水祖师有浓厚的爱国思想,被其父影响,在乱世之中,以隐居明志,并非真正遁入空门。但清水祖师幼年懵懂时即出家,考其出家原因,似乎无法联系“隐居明志”、“爱国思想”。
2、抗金说:有人认为清水祖师出家的目的,是掩饰其对抗金活动的支持,甚至,其本人也是抗金志士。但据研究,祖师圆寂于1101年,而金朝则是1115年才初创,到1125年 辽朝亡后,金始攻宋,而宋朝的抗金活动才开始。抗金之说,根本于年代不合。
3、抗元说:与上述说法雷同,只是把抵抗的金朝改为元朝。但祖师在北宋时已然圆寂,根本没有元朝可抗。
在宋代福建,佛教非常兴盛,寺院之多,出家人数之众,都是中国的首位,时人有“闽中塔庙之盛甲于天下”和“山路逢人半是僧”的说法。而且当时的福建,出家为僧不但受人景仰,更是一种时尚,许多书香门第的子弟都出家为僧,清水祖师只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并非异数。没有必要将之特异化,并加上“抗金”、“抗元”传说。另外,《桃源南山陈氏族谱》记载:“(清水祖师)儿时持斋诵经,日常与山下里人牧牛子戏,日暮吟经,牛自知归。”可见得祖师幼时对闽地盛行的佛教也有相当兴趣。
[编辑]功绩
清水祖师的功绩主要如下:
造桥:造桥铺路,便民甚多。清水祖师于永春“劝造桥梁数十”。到了安溪,又募捐劝造通泉桥、谷口桥、汰口桥等。清水祖师一生募捐,修造几十座桥梁,对民众生活、行动帮助极大,自然得到民众的感佩。
施药: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施药活人,是极大的善举。清水祖师以其高超之医术,在瘴疠之气盛行的闽南一带,救治了不少患病的民众,而患者无不感激、爱戴。
求雨:一般人认为,普通人不能掌握自然现象,如下雨与否,唯有神圣,方能成之。但清水祖师在世时,就已经屡次祈祷成功,让苍天降下甘霖,被认为有功于解决多次的旱灾。也因为求雨屡次的成功,被视为神迹,清水祖师也被赋予相当的神秘色彩。
[编辑]封号
由于清水祖师圆寂后,被奉为神,不忘苍生。多次求雨驱虫,每祷则应,灵验非常。地方人士上报朝廷,屡屡赐封。 封号如下:
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敕封清水祖师为“昭应大师”。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加封为“昭应慈济大师”。
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再加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大师”。
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再加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
[编辑]祭祀
各地祖师庙常以神猪、三牲祭拜清水祖师,以示崇敬。但敬考祖师一生,为汉传佛教禅宗得道高僧,且其在世时未见有食肉之举,故以祭祀素果糕饼为宜,不适合以肉类、荤菜奉敬。
[编辑]传说
[编辑]真真人
传说南宋时,泉州知府真德秀,乃程朱理学名儒,以清廉自居,向来不喜劳民伤财。泉州大旱时,在幕僚、官民不断建议之下,方不得已率众举行祭典,向清水祖师求雨,并在清水祖师神像下方堆满纸钱,意思暗示若求雨不成,即要烧毁神像。
祭祀完毕,立刻下起大雨,而且还飘落一片梧桐叶,上面写着四句诗:“雨是江西雨,移来泉州府,老佛若无灵,浑身成火灰。”意思是清水祖师施展法力,将本来江西应该下的雨,挪到泉州来抒解旱灾。如果清水祖师我不能灵验,可能就要被你知府真德秀烧成灰烬。
真德秀为感谢神威,于是在祖师庙“真人”之匾额之上,添上一个“真”字,成为“真真人”,其意为夸奖清水祖师是“真人”之中的“真人”。从此,真德秀笃信清水祖师。
据说,安溪祖师庙第十支首签诗:“火发连天炎,岭危去路难。若无天降雨,祸福在人间。”就是在讲真真人这个故事。
[编辑]乌面祖师
关于此传说有二:
传说中,安溪清水岩是块福地,适合修道。而祖师初居清水岩,遇到原先占据此地的四个山鬼,张、黄、苏、李(另说:赵、王、苏、李)四大将来挑战,明言此地为其所据,要求祖师离开。清水祖师于是与他们斗法,四大将失败逃离,却在夜半回到清水岩来,把出口悉数封死,纵火烧山,连烧了七天七夜,就正当四大将欢欣鼓舞,自度清水祖师已死,要重新占据清水岩时,却发现清水祖师无恙端坐,只是脸被熏黑了。从此四大将心悦诚服,成为清水祖师的护法神。而清水祖师的塑像,其面部也必为黑色。
祖师未曾出家之前,嫂嫂临盆生产,无法炊事,请祖师上山砍柴。但不久后,嫂因看见没有柴薪,而火依旧燃烧,不由得大吃一惊,方知祖师以己身为柴薪,嫂欲将祖师拉起,不料祖师身陷火中,祖师出灶后,安然无恙,唯烟熏黑祖师面孔。
[编辑]落鼻祖师
传说中艋舺祖师庙的有一座清水祖师神像非常灵验,每次只要有天灾、人祸,祖师神像的鼻子或下巴就会掉落,以向信徒示警,信众皆称之“落鼻祖师”或“落鼻祖”。后来清法战争时,法军进犯淡水,于是淡水祖师庙将落鼻祖师神像借去淡水,助长神威,事后却不归还,导致艋舺与淡水两派信徒之间的纷争。淡水方面,则说此神像本是淡水信徒所有,是艋舺祖师庙借去游行辖境的。在两派纷争的结果之下,于是由艋舺与淡水轮流奉祀。
落鼻祖师的正名又称为“蓬莱老祖”,终年接受上百个宫庙、聚落(迎请地域辖大台北、基隆市、宜兰县、桃园县等)以及私人民宅所迎请,由于其鼻子不定时于庙中或各迎请单位中掉落,衍生了许多传奇性的落鼻故事,譬如鼻子会化作蝉黏在树上,并且发出蝉的叫声等情节,落鼻祖师的故事也出现在许多童话故事的文本,使得落鼻祖师的传说故事不仅仅充满神秘性,而且拥有许多趣味性。
另一方面,落鼻祖师由于全身均是沈香木所雕成,沈香木在中药学来说,具有许多实质的疗效,因此又被称为“药祖祖师”,有着许多治病的神迹流传。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北部有许多宫庙神坛模仿其落鼻造型,而雕塑许多清水祖师分身,诸如:台北县瑞芳龙岩宫、台北县瑞芳镇忠仁庙、台北市北投区稻香里集应庙、台北县汐止市忠顺庙、台北县汐止市济德宫、台北市北投区山脚广福宫、台北县新庄市如意堂等(可参见辜神彻,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