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闪电击中7次的人:《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6)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29:08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

 

下篇 教 义 篇

一. 染 净 因 果 与 诸 法 实 相 ()

心莲清净

性海圆融

注1:心莲:显教以自性心的清净性,有如莲花,这是从性质上说的;密教则以心莲指肉团心或心脏,这是从形相上说的。

注2:性海:本性之海。性指真如本性而言。真如普遍广大有如大海,故称性海。

六根清净

万事吉祥

注: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认识器官。

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心平不昧
念起无明

注:《大乘起信论》云:“忽然念起,名为无明。”

有求则苦
无得即安

六根不净
二障难除

注:二障:烦恼障与所知障。前者是心理上、感情上的迷执;后者是认识上、理解上的迷执。

心为业本

身是祸元

注1:《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云:“诸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心法犹如幻,世间亦如是。”

注2:《法句经》云:“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元。”

身为苦本

心是恶源

注:《佛说八大人觉经》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盲人摸象

眚眼观灯

注1:《六度集经》载“盲人摸象”的寓言:有个叫镜面的国王,下令众盲人去摸象,然后将大象的形象禀报国王。这些盲人有的摸到象牙,有的摸到象尾,有的摸到象腿,有的摸到象背,有的摸到象鼻,有的摸到象耳,然后,他们有的说大象如长矛,有的说大象如粗绳,有的说大象如树干,有的说大象如墙壁,有的说大象如大蛇,有的说大象如大扇。他们自以为是,争论不休。

注2:《楞严经》卷2云:“如世间人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恶缘障道

魔网缚心

注1:恶缘:指使人退失菩提心或引诱人做恶事、趣入恶道的外界因素。或指恶劣的条件。

注2:魔网:指魔所造作之种种邪业。意即众生为烦恼魔、天魔等所迷惑而难以脱离,犹如鱼鸟陷罗网中不能脱出。

佛无所说

道不属知(集句)

注1:《中论·观涅槃品》云:“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又,《宗镜录》卷29云:“若离众生言说,即佛无所说。”

注2:南泉普愿禅师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直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也!”

深行果妙

实相性空

注1:深行:深秘之行业也。为初地已上之行业。

注2:实相:一切事物的真实的、常住不变的本性,平等的最高真理。

鹿归于野

色即是空(集佛经句)

注1:《出曜经》云:“鹿归于野,鸟归虚空,义归分别,真人归灭。”

注2:色:指那些具有形相、被生成的、变化的物质现象。另外,色又有颜色之意,即视觉器官(眼识)的对象。

注3:空:在佛教,空作为一个基本概念,表示万法都由因缘和合而生成,并无固定的实体、自性。

注4:《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的是:一方面,物质现象的本质要透过空来了解;另一方面,空的本性亦不离物质现象。

佛魔同体

凡圣一如

注1:佛魔同体:即佛魔一如。佛与魔就表相而言,是两个极端;但就实体本性而言,始终一体不二。

注2:凡圣一如:又作凡圣不二、佛凡一体。指凡夫与圣者所具之本性同一无异。故不论凡夫圣者,其生命本质并无差别,仅由意识活动之迷悟而迥异。

成心为幻

体色入空

注1:《土观宗派源流》载藏密萨迦派教法三要:“三要者:成境为心,成心为幻,成幻为无自性。”意即:观外境由内心显现、观能取能知之心亦不可得、观心本无自性。

注2:体色入空:即体色入空观,又作体空观;与析色入空(析空观)对说。指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体达“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

实无法得

岂有佛成

注1:《金刚经》云:“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云:“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2:《道行般若经》云:“无有作佛者,无有得佛者。”《楞伽经》云:“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无佛,亦无佛道。”

色心不二

物我如一

注1:色心不二:天台宗所立十种不二法门之一为色心不二门,又称色心不二或色心互融。智慧观照之对象,总摄于一念。分别而言,则有色法与心法二种。但因宇宙一切均摄入凡夫一念之中,故称心外无法;同时,即使是一微尘,亦圆满具足宇宙之一切。故称色法与心法不二,无所分别。

注2:物我如一:亦即物我一如,又作物我无差、人法一如,谓主观、客观本非对立,而同为生命活动之要素。

死生不二
物我冥一

涅轮不二
醒梦恒一

涅轮不二
生死如一

尘尘刹刹
色色空空

意缘万法
心具大千

梦中说梦
头上安头(集句)

注1:白居易《读禅经》云:“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注2:《景德传灯录》卷16载:元安禅师言:“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又,吴可《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心真法假

识有境无

注1:心真:指吾人本具自性清净心之真性。又,《六祖坛经》云:“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注2:法假:谓诸法乃因缘和合而生,并无实体,仅有假名,故称法假。

注3:“识有境无”是唯识宗的一个重要思想。

迷头认影

贪月失珠(集句)

注1:《楞严经》卷10云:“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注2:古德云:“贪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亦常作“贪月失珠”。

迷头认影

捏目生华(集句)

注1:《楞严经》卷10云:“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注2:《楞严经》卷8云:“犹如捏目,乱华发生。”又,《楞严经妙心疏》卷7云:“如捏目生华,障自本明。”

骑驴找胯
认影迷头

众生平等
唯我独尊

菩提最上
缘起甚深(集句)

注1:《维摩诘所说经无我疏》卷6云:“菩提最上,无有伦匹。”

注2:《鞞婆沙论》卷1云:“缘起甚深,明亦甚深(出中阿含)。”

百川入海
万法归心

业如流水
身似浮沤

念如流水
身似浮萍

水非波外
春在枝头

注1:《起信论疏笔削记》卷6云:“体相虽异而不相离也。其犹波水。虽异岂得水在波外耶。故知其水是波之自体也。”

注2:《华严念佛三昧论》云:“如月在水。月非水内。如春在枝。春非枝外。”

愚人好杀

智者乐慈(集法句经句)

注:《法句经·尘垢品》云:“愚人好杀。”《法句经·慈仁品》云:“智者乐慈。”

愚夫纵意

智者调身

注:《法句譬喻经·明哲品》云:“智者调身”;又云:“荡身纵意,生死之路也”。

胜行严佛土

正法利人间

注:《华严经》卷11云:“修治最胜行,严净诸刹海。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海。”

三界唯心造

众生随业牵

注1:《华严经》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注2:业:行为之意。由身、口、意三者而来的或善或恶的行为,可召感后来的果报,称业报;以业为原因,召感果报的潜在力量,称业力。

注3:《业道经》云:“业道如秤,重者先牵。”

有生皆有死

无爱即无忧

注1:《出曜经》云:“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注2:《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畏。无爱即无忧,不忧即无畏。”

生死还双美

悟迷本一如

注1:寒山子有诗云:“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注2:迷悟一如:(1)迷与悟都无自性,故谓一如;(2)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属一体,故谓一如。

无愿不成佛

有心难度人

注:《指月录》卷6载南阳慧忠禅师云:“无心是真度生,若见有生可度,即是有心,宛然生灭。”又,据说吕纯阳曾感叹道:“众生好度人难度,宁度众生不度人。”谓人心尤其险恶刚强,难以教化。

刹净由心净

人成即佛成

注1:《维摩诘经·佛国品》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注2:太虚大师有诗偈云:“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此名真现实。”

无欲始离苦

有情难证空

注1:《八大人觉经》云:“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注2:《成唯识论》卷5云:“有情我不成证。”指凡夫行布施等善,不会成为无漏,无法脱离我执。

爱生憎亦起
乐至苦相随

食肉断慈种
贪杯坏慧根

注1:慈种:慈悲的种子。《大涅槃经》云:“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楞伽经》云:“食肉无慈慧。”又,《金刚心总持论》云:“文殊师利问佛:一切罪业,何业最重?佛言:一切罪中,杀生食肉,其业最重。”

注2:《罪福报应经》云:“喜饮酒醉……智慧日损。”

唾天污己面

修道净其心

注1:《四十二章经》载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注2: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障深行不切
福浅信难坚

恶因缘易忍
善知识难逢

注:善知识:亦称“善友”,指能引导、帮助自己知解学修佛法的良师益友。

世界微尘里

人生大梦中

注:李商隐《北青萝》云:“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一相圆成实

三时梦电云

注1:一相:就是实相,无二之相,即绝对平等、无差别对立的真如之相。圆成实,即圆满、成就、真实之意。所谓圆成实相,又作圆成实性,指真如具有圆满、成就、真实三种性质。

注2:三时:又作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如梦,现在如电,未来如云,俱为无常不可得。《大乘起信论》云:“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忽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倏尔而起。”

众生皆作佛
诸法尽归心

实相原无相
真空并不空

境风掀识浪
刹海涌心波

注1:《楞伽经》云:“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

注2:心波:凡夫之意念恒常相续不绝,犹如波浪之层层叠生,故称心波。

钱多心不满
饭饱欲难填

因缘生万法
业报造群萌

身田承法雨
佛日释心冰

注1:身田:身能生善恶之业,故云身田。《涅槃经》卷2云:“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

注2:心冰:心中有疑而不解,譬于冰,称为心冰。

狂心迷镜象
翳目见空华

心高难入佛
我慢易成魔

注:我慢:恃我而自贡高,慢他也。唯识论四曰:“我慢者,谓倨傲恃所执我。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真身归性海

净土入心莲

注:天台、华严、密宗、禅宗皆有“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说。指阿弥陀佛与极乐净土乃唯心所变,皆存在于众生心中。《角虎集》卷1云:“净土不离众生心,是三无别:极乐遍在一切处,举一全收。”

因缘都是业
果报不由人

能得平常之乐
何劳痛痒而搔

注:龙树《中观宝鬘论》云:“搔痒生乐受,无痒更安乐,如是世欲乐,无欲更安乐。”

堪叹欲无止境
奈何命有穷时

悟身心为幻相
视富贵若浮云

注1:《圆觉经》云:“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注2:《论语》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圆瑛大师文集·杂记》云:“视富贵若浮云,念人生如闪电。”

空相不增不减

涅槃非断非常

注1:空相:诸法皆空的相状。《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注2:《楞伽经》云:“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

私心生,必缠缚

狂性歇,即菩提

注1:缠缚:谓令众生系于三界生死的一切烦恼。

注2:陈健民《密宗灌顶论》云:“盖心理上有一心自私,生理上必有一脉自缚。”

注3:《楞严经》云:“……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地狱苦深难受

天堂福大易消

注:《弥兰经》载一故事:有个叫弥兰的商人,率五百商人入海采宝,途中遇海难,惟有弥兰侥幸余生,漂流上岸后,见一座银城,银殿重重,美景无比,城门前有四名美女迎候,弥兰于是在此城中银殿住下,受用四名美女,住了一千年。但弥兰仍不知足,仍为人类的身见和贪思所诱惑,趁四名美女熟睡之际,悄悄出城。不远处有一座金城,金殿重重,美景无边,城门前有八名美女迎候,弥兰于是在此城中金殿住下,受用八名美女,住了几千万年。但弥兰仍不知足,仍为人类的身见和贪思所诱惑,趁八名美女熟睡之际,悄悄出城。不远处有一座水晶城,水晶宫殿重重,景象更美,城门前有十六名美女迎候,弥兰于是在此城中水晶宫殿住下,受用十六名美女,又住了几千万年。但弥兰仍不知足,仍为人类的身见和贪思所诱惑,趁十六名美女熟睡之际,悄悄出城。不远处有一座琉璃城,琉璃宫殿重重,美景更是非凡,城门前有三十二名美女迎候,弥兰于是在此城中琉璃宫殿住下,受用三十二名美女,又住了不知几千万年。但弥兰仍不知足,仍为人类的身见和贪思所诱惑,趁三十二名美女熟睡之际,悄悄出城。待他刚出城门,即有一座铁城在前,一恶鬼头顶铁轮迎面而立,铁轮在鬼头上飞速旋转。弥兰惊异之际,另一恶鬼便将铁轮钉在弥兰头上,弥兰感到头疼欲裂,痛苦不堪。两个恶鬼对他说:你见惑无限,贪思不断,已经享了许多年的福,就在这铁城中受六亿年的罪吧!

俗众贪求得、命

道人力断见、思(题“二求”和“二惑”)

注1:二求:得求和命求。得求是众生希望获得快乐;命求是众生希望获得长寿。

注2:二惑:见惑和思惑。见惑是知解上、理论上的迷惑,思惑(又称修惑)是情意上、习惯上的迷惑。断见惑为见道位,断思惑为修道位。

注3:俗众:指凡俗的大众。与道众(有道行的大众)对说。

果海渊深莫测

法流悠远无穷

果证中边一味

因修大小三乘

注1:果证:即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果地之证悟。

注2:《佛说华手经》卷1云:“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槃,一味解脱。”又,《四十二章经》云:“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注3:因修:于因位之修行。

佛乃众生眼目

法为三界伽陀

注1:《法华经·化城喻品》云:“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

注2:伽陀:阿伽陀之略。意为不死药、良药,据说此药灵奇,价值无量,服之能普去众疾。《华严经》卷23云:“譬如伽陀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

万法依他如幻

一心当体是无

注1:依他:为依他起性之略称。指依于他缘而生起一切如幻假有等现象之诸法。

注2:当体是无:谓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称为当体是无。

实相随时圆满
菩提当下现成

法非法非法法
空不空不空空

注1:法: (1)意指护持人间行为的规范,后发展成真理之意,这是其基本意思。(2)亦可泛指存在;凡意识所能思及的,以及意识本身,都是法。

注2:非法:即妨碍解脱、涅槃的因素。或作为法的否定式而言。

注3:《金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又,清代何元晋有联云:“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注4:不空:就真如佛性表现为智慧并以种种方便施设化度众生而言,是不空。

注5:《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云:“又解脱者名不空空。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犍实无解脱,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脱者名空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虽无水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为水等瓶。而是瓶等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色香味触;若言不空,而复无有水酒等实。解脱亦尔,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空及以不空。”

万物生生不息

诸行念念无常

注1:诸行:指种种意念。行,即心之行。

注2:念念无常:谓一切有为法刹那刹那生灭而不停住。

佛性净如满月

法身遍布虚空

注1:《大法鼓经》云:“如来之性净如满月。”

注2:《金光明经》卷1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无障无碍,如焰如化。”

看破六尘缘影

认清五蕴幻身

注:缘影:指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

法不真,唯识变

人无我,但缘生

注1:识变:唯识宗言,一切万法无非是“识”所变现,称为识变。

注2:人无我:又名众生无我、生空、人空、我空。人体为五蕴之假和合,其中无真实之我体,故云人无我。

空相不生不灭
妄心著有著无

见一大光明藏
得六根清净身

净土六时常乐
娑婆一切苦空

俗众唯贪妻爱
道人不忘母恩

注1:《楞严摸象记·附诸经》云:“凡夫年长,唯贪妻爱,顿忘母恩。”

注2:《佛说盂兰盆经》云:“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又,《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云:“父母恩德,无量无边,不孝之愆,卒难陈报。”

心有常圆之月

我无久住之身

注:《景德传灯录》卷25载: “师(玄则禅师)谓众曰:诸上座尽有常圆之月,各怀无价之珍。所以月在云中虽明而不照,智隐惑内虽真而不通。”

人生变幻祸难料
世事空虚福易消

众生欢喜佛欢喜
国土庄严法庄严

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众生欢喜佛欢喜
国运吉祥法吉祥

得与上善人相处
绝无众苦受可承(题西方极乐世界)

注:《佛说阿弥陀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又云:“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受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庄严功德已成就

苦恼人民当往生(题《佛说阿弥陀经》)

注:《佛说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云:“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妙观刹土皆平正

喜见人民俱善良(题嵌妙喜世界)

注:妙喜世界:是东方阿閦佛之净土。其地平正生树木,无有高下,无有山陵溪谷。其土人民皆行善行,皆容貌端庄。

苦海无边由恶意

涅槃有岸靠慈航

注:恶意:造恶业的心或意识的过恶。另外,恶意又能妨碍佛法,使人远离佛法,所谓“破法”。

夜半屠门声不息

世间战火劫难逃

注:愿云禅师有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世智辩聪难入佛

慢心邪见易成魔

注1:世智辩聪:世俗的聪明巧辩,被认为是接受佛法的障碍,为八难之一。有“世智辩聪,不入佛法”之说。

注2:慢心:傲慢的心理。

注3:邪见:邪恶的、不正确的见解;主要指拔无因果的见解。

煮沙哪得成佳馔

雕粪何能出妙香

注:《楞严经》云:“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历尘劫终不能得。”又云:“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又云:“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不迷邪念念为正
能觉妄心心是真

遇缘失念念非正
对境动心心是邪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注1:直心:指质直而无谄曲之心,此乃万行之本。《维摩诘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菩萨净土。”

注2:《法华经·譬喻品》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意不谦恭非学者

心无惭愧是痴人

注1:学者:又作学人,学徒,指从师受业之人。于禅宗指学道修禅者。现多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之人。

注2:惭愧:惭是内心对自己的罪过感到羞耻;愧是自己的罪过发露出来,为人所知,而感到羞耻。或者,惭是对人感到羞耻;愧是对天感到羞耻。

火移薪尽业犹在

种烂苗生果又成

注1: 历代以薪火喻神形之论甚多。如,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曾以薪火之喻论证人死神不灭云:“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注2:《佛说孛经》云:“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断。”

贪财恋色舐刀蜜

祈佛求神忘额珠

注1:《四十二章经》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注2:额珠:《涅槃经》卷7谓:力士眉间之金刚珠在相扑中没入肤内而不自知,其处生疮,良医为出珠。比喻众生虽有佛性,而不自见。

恶人但以默言弃

浊世须凭冷眼观

注:释迦灭度前曾说:“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默摈,即对犯戒比丘未忏悔者,饮食坐起语言等,均不与其往来共事,以令其悔改。

扎眼色尘针见缝

追人业力影随形

注1:色尘:眼识的对象,又称色境,由于这对象能染污心情,生起烦恼,故名尘。

注2:《旃檀越国王经》云:“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为恶不得殃者。”又,《涅槃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贪着一期迷实相

破除二惑得真观

注1:一期:指人的一生。

注2:二惑:(1)见惑与思惑。见惑是见解上的迷惑,如身见、边见、邪见等;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如贪、瞋、痴等。(2)理惑与事惑。理惑是对理性的迷惑;事惑是对事相的迷惑。

注3:真观:《法华经》所说的五种观法之一,指观照真实的道理,除灭见思惑。

石中之火敲才现

弦上之音拔乃鸣

注1:陆桴亭《思辨录辑要》卷3云:“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乃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击不已,火光始现。”

注2:《楞严经》卷4云:“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本无造化难知命
各有因缘不羡人

丙丁童子来求火
瘌痢狂人去觅头

注1:有一禅师向青峰禅师参学,问:“什么是学人自己?”青峰答:“丙丁童子来求火。”意即自己求自己,因丙丁属火。

注2:《楞严经》卷4有演若达多“迷头认影”之典故。经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喻众生认妄相为真,不见自己本来面目。禅宗亦有“将头觅头”之语。

天地悠悠容我静

江河滚滚任人忙

注:普陀山慧济寺有苏曼殊题联云:“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此联稍改之。

是因是果由它定

得豆得瓜看你栽(题因果报应)

注:因果报应: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支配,善因必生善果,恶因必生恶果。又,所谓“是因是果”,即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亦即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业流滚滚勿贪境
苦海茫茫快上船

真知正觉无诳语
邪见慢心多妄言

若无前世心中毒
哪有今生意外灾

欲知世上不平事
但看眼前颠倒人

注:颠倒:指违反正理、违背真理,如以妄为真、以苦为乐等。

悬崖万丈易松手

苦海无边难露头

注:《国语·周语下》云:“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又,佛教有“十进九退”之说,喻佛道难行,十人进修,有九人退堕。

轮回六道诚堪叹

浪掷人身最可悲

注:丹巴桑结云:“得人身空过,是诚可惜!发菩提心,守清净戒,较得人王为贵,得最上密法,受大灌顶,较金轮王为荣。浪掷人身,如宝投水。”

可怜鼠辈偷酥死

堪羡鸽王绝食生

注1:《经律异相》卷47载:一长者以瓶盛酥,有鼠贪酥入于瓶内,食酥身大而不能出,终被焚死。喻众生因贪亡身。

注2:《六度集经》载:有鸽王率五百鸽觅食,被人以美食诱捕,关于笼中喂养。鸽王告众鸽:“吾等被拘,均因贪食,若欲出笼,绝食可也。”但众鸽贪于美食,争抢不已。鸽王独自绝食,身体减瘦,自笼隙出,飞回天空。众鸽则无法出笼,被人吃尽。

观美女华瓶盛粪

叹凡夫甘愿投泥

注1:印光大师云:“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华瓶,又作花瓶或画瓶。

注2:《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关,出尘罗汉。”

应念害人如害己
但观无我亦无常

遭逢失命因缘处
成就舍身功德时

注1:失命因缘:能致人丧失生命的因缘。《宝积经》云:“失命因缘,不以妄语。”

注2:舍身:指舍弃身命。佛教以舍身供养佛等,或布施身肉予众生,乃布施行为之最上乘,称内布施(财布施则称外布施)。《胜鬘经》云:“善男子善女人舍身者,生死后际等,离老病死,得不坏常住不可思议功德如来法身。”

烦恼使刚强得伏

菩提以柔软而成

注:柔软:谓心意柔和而随顺于道。

梦里心行犹可转

水中月影岂能捞

注1:佛教有“醒梦一如”(又作寤寐一如)之说,谓通过自净其意、降伏其心,不仅能使一个人转变气质,提高道德修养和自控能力,甚至在梦境亦可自主。《楞严经》云:“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

注2:《摩诃僧祗律》卷7载:有一群猕猴于树上见井中月影,便首尾相接,欲至井中捞月,结果树枝折断,群猴俱堕井中。喻众生认幻象为实有,贪着追逐,堕于生死之苦。

天籁人声皆佛语

逆缘顺境尽禅机

注1:佛语:佛之言说。又,密教认为,佛之身、语、意三密遍满宇宙,一切显色为身密,一切音声为语密,一切理趣为意密。

注2:《楞严经》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认清三界是牢狱

看透众生皆画皮

注1:《付法藏因缘传》卷5云:“三界狱缚,无一可乐”。

注2:画皮:《聊斋志异·画皮》中载:妖怪化成的美女,可以将披在身上的人皮取下来描画。后用来比喻以美丽的外表掩盖丑恶的本质。在此借指众生之色身为虚妄的,亦可喻指众生之色身为心识所染成。《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治世资生皆实相

搬柴运水即神通

注1:《法华经》提出“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的思想。《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云:“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

注2:庞蕴有诗偈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又,董其昌《栖霞山五百阿罗汉画记》云:“搬柴运水,即是神通;资生顺产,不违实相。”

真身已过凡间望

妙法不堪小智听

注1:真身:又称真佛身,指法、报、应三身中的法身与报身二者,与应身、化身对说。

注2:《楞伽经》云:“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过世间望,非譬所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

注3:《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暗还黑月明还日

云在青天水在瓶

注1:《楞严经》云:“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土孛]还尘,清朗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其类。……汝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注2:唐学者李翱曾参谒药山惟严禅师,问:“如何是道?”惟严以手向上一指,向下一指,曰:“会么?”李翱曰:“不会。”惟严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于言下有悟,作诗偈云:“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真常如实无生灭
声色皆空随变迁

自他万法皆平等
心佛众生本一如

依正庄严欣净土
寿光无量仰如来(题《佛说阿弥陀经》)

大千世界入毛孔
一切音声流辩才

注:大千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这是古印度人对全宇宙的称呼。一般所谓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有四大部洲,或者说一日月照四天下,这便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便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便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 便是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三千大千世界。故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包含10亿个小世界。这是一佛所教化的范围,即一佛国土。

涅槃烦恼皆平等
幻变真常本一如

水不离波波是水
金虽在矿矿非金

注1:川禅师云:“明镜当台万象居,水不离波波是水。镜水尘风不到时,应现无瑕照天地。”

注2:《楞严经》卷4云:“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

圆觉妙明弥法界
真心清净遍虚空(题《圆觉经》)

眼前世界梦中梦
脚下地球天外天

如来常乐而无受
菩萨大悲乃有施

注1:《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云:“不可动转无有尽灭,断一切受名无受乐,如是无受名为常乐。若言如来有受乐者无有是处。是故毕竟乐者,即是涅槃。”

注2:观世音菩萨又名大悲菩萨、施无畏者等。谓其悲悯、拔济众生种种痛苦怖畏。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回文格)

妙净心珠心净妙
圆澄性海性澄圆(回文格)

注1:心珠:喻指众生之心性。众生之心性本来清净,犹如明珠一般,故称心珠。

注2:《楞严经》卷6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意指妙觉灵明真心自性的本元,如澄清无波的大海水一样,圆融遍满,寂然无相。在圆澄的寂灭性中,又元自具足灵明妙觉。

色即空来空即色

心生法也法生心(回文格)

注:《楞严经》云:“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清流本是蓬莱客

翠竹无非法界身

注1:法界身:(1)指佛之法身,亦即透显法界真理之佛身;(2)密教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大日如来之法身,称为法界身。

注2: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悟真实不生不灭
观苦空无我无常

法摄色声香味触
识融地水火风空

注1: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境,又称六尘,即六种认识对象。其中,法境广义言包括一切东西,狭义言则指除其它五境以外的东西,特别指思想的对象。换言之,凡是可以感触的以至思想的,都是法。

注2:地水火风空识为六大,即构成世界万物的六种根本要素。其中,地水火风空属色法(物质),识则指心法(精神)。

解脱处贪瞋是道
执著时佛法亦尘

注1:在《大智度论》中,有引自《文殊师利本缘经》中喜根菩萨之偈云:“淫欲即是道,瞋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无量诸佛道。若有人分别,淫怒瞋及道,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道及淫怒痴,是一法平等。若人闻怖畏,去佛道甚远。”又,依天台宗“贪欲即是道”的说法,谓贪欲之事虽恶,然具法性之实理,故习于贪欲者,可就贪欲而观法性。

注2:《景德传灯录》卷10载义端禅师语:“佛是尘,法亦是尘,终日驰求有什么休歇?”

须知佛在世间觉
谨记魔由心里生

心如缺月望圆满
身似浮萍盼自由

世间注定有生灭
佛法本来无实虚

注:《金刚经》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智者不贪身外物
痴人难舍眼前财

爱欲为众生之本
悲心乃菩萨之根

注:《圆觉经》云:“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清风明月有禅意
翠竹黄花是佛身

一尘妙映大千界
万法同归不二门

遭遇并非时运恶
由来却是世人痴

悲欢离合叹情苦
雪月风花悟色空

尘寰扰扰百年梦
恩爱绵绵一场空

生活常常难理喻
世间处处有禅机

根性难移非教化
本心不变假缘生

注:本心:指本性,即自己本来之真如心性。又作本身。《六祖坛经》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