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 迅雷:如何做好微博产品的用户活跃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7:06:26


前言


用微博的时间不长,因为一直未曾发现自己是个话唠——也许是不愿意承认吧——好吧,我现在面对现实了:)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也粗略的比较过两个平台的一些细节体验,大赞了腾讯微博的体验设计,这里还有一篇来自高人的更详细的文章。


本文主要以腾讯和新浪为例,从体验和产品两方面讨论一下如何做微博产品的用户活跃度。
在两个微博分别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一个现象,在投入相同的精力、获得差不多的关注度的基础上,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要比腾讯的高出不少。这体现在好友的发表、评论、转发和回复上。当然,这还没有大量数据的支持,仅是个人的体会。但却由此,引发我去注意比较两个平台一些细节的不同,才有了此文的分享。


微博的特点

 

 

 


在开始之前,先看看微博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区别:


微博之微


微博与传统博客相比,有着“短、灵、快”的特点:内容简短、传播灵活迅速、发表和用户间互动都很快捷方便。因此,与传统BLOG的内容生产者少而内容消费者多的情况不同,微博的内容生产者数量更多,内容也更多,单个内容更碎片化,传播也更给力。


微博即媒体


微博是一种新媒体,一种用户既进行内容生产又进行内容消费的媒体,在微博上,人们收听那些能给自己提供有价值内容的发布者,尽管他不一定是你的好友。


强关系与弱关系


微博用户之间是有强弱关系之分的,所谓强关系,就是双方很可能认识,是线下的家人、朋友、部门同事,互相了解、甚至天天见面;弱关系,是指没有什么线下关系,或者线下认识但是联系不多,但是又在某个方面(时间、空间、兴趣等)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关系。


因为微博的媒体属性,人们更希望通过它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是“FOLLOW”动作的原始动力。但是对于强关系来说,因为经常接触,所以这种碎片信息的价值就不那么明显了——你订阅一个每天坐在身边的人,有多大意思呢,你们在某个无形的小团体中,你们接触的信息源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也就是说他分享的你很可能已经知道了(相对无用的,垃圾信息),而你不知道的,他也未必知道。但是,在弱关系中就不同了,因为用户所处的环境和圈子是不同的,所以正好是接触新信息的窗口,这种弱关系,把一个个碎片信息进行着跨越团体、跨越社交圈的传播,将微博的价值对大化。

 

 

弱关系在微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信息通路的作用,而强关系之间则有可能因为相同信息的来回震荡而产生大量“垃圾信息”。图中展现了3个分散的群体之间的强弱关系,群体内部的是强关系,通向外部的是弱关系。


所以,微博上“FOLLOW”的价值往往来源于弱关系的信息。有了这些做基础,将有助于我们去发现不同平台之间用户活跃度差异的原因。


用户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微博平台上的两种用户:一种是新手用户,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微博也不了解,多是被动的消费内容;另一种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微博控。不难看出,微博控才是对微博活跃度最有贡献,最能体现微博核心价值的用户——他们带活了活跃度,用户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别的平台难以抢夺的壁垒,并且不断影响新手们成为新的微博控。而那些新手用户,也许有一定的广告价值,但是平台要么一直要通过运营手段来持续拉动(因为没有UGC),要么就很容易被别的兴趣点吸引,然后流失。


用户来源

 

 

 


看一看两大平台的用户来源吧


腾讯无疑拥有中国桌面互联网最大的IM用户群这座金矿,而且产品整合做得很好,IM向微博导用户很给力,甚至把一些非微博达人,可能仅仅是个签名控,一下子就转成微博用户了。但是微博用户不等于微博控,一直以来QQ系列产品的低龄化娱乐化也会产生影响。而新浪呢,他们除了自己的新闻、博客平台,没有像腾讯那样的用户资源,自推出以来一直都只能比较高调的推。所以呢,新浪上的用户至少有一定比例是有一定资历的媒体控,或者是有一定资历的Twitter控被招过来的,他们对新媒体的理解要比签名控们深刻的多。


这个是群众基础。


当然,可能只是一些假设,也可能双方的群众基础差异并不大。但是IM好友向微博互粉的转化率,有多少能成为活跃、有效的微博控,又有多少慢慢变僵尸粉,这个恐怕很难说,还得看如何引导。


找朋友

 

 

 


接着我们就看看双方是如何引导的。


用户互动的前提是找到关心的话题和人,建立某种关联。为了方便/促进用户建立关系,进而互粉,两个平台也都提供了相应的功能和模块,例如:名人、通过学校和公司信息找同学、同事、导入邮箱联系人、标签系统等等。但是上面说到,真正身边的熟人反而不是微博上最佳的互粉对象,而上述的有些功能还是从熟人的角度出发的,那么,怎么在微博上去连接那些弱关系呢?


标签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环,同样是做标签系统,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添加标签


腾讯微博

界面很有亲和力;
重点提供定制的选择,虽然也可以自己写标签但是不太显眼;
输入自己的标签后会提示有多少人跟你用一样的标签;
页面下部会推荐几个标签相同的用户


新浪微博


界面很简单;
主要通过输入的方式添加标签,定制项选择的方式只作为辅助。这样更灵活,但是对用户要求较高;


小结:界面可以看出来,双方还是从自己的用户群出发,腾讯更注重对新用户的亲和力与引导,而新浪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用户来说比较给力。


………………………………………………………………………………..


按标签找朋友


腾讯微博

 

腾讯的“找人”界面,信息多而杂,影响互粉的效率。


在菜单栏可以看到,“综合找人”和“分类推荐”,其实主要推的都是名人,貌似在按新浪博客的思路(笑)。
在“可能认识”菜单中,提供了共同收听、QQ好友、距离最近、校友、同事等查看方式,但是都藏的比较深,不好找。而按标签找人则需要到“高级搜索”->同道中人->查看关于单个标签的列表,也是相当的麻烦。


再看下面具体推荐人信息,信息量相当大,很具体,但是稍微偏乱,不能很清晰的帮助用户得到“我为什么要收听他/她”这个答案。


新浪微博找人 首界面

 

新浪 找人的首页还是从兴趣点出发进行最基本的匹配推荐。


点“更多”进入按分类找人界面,下图是标签找人:

 

标签找人的列表页,可以方便的在标签间切换,而且信息很简洁、有效。


新浪的按标签找人的列表页很给力,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多个标签之间切换(腾讯微博里想看其他标签的时候很蛋疼),而且最重要的,信息的取舍很得当。对于某一个人来说,新浪除了列出基本的头像、姓名之外,给出了地址、粉丝数量、自我介绍、还有“共同标签”。地址可以帮助你建立对对方的初步概念,粉丝可以知道对方目前大致的微博使用情况是冷还是热,自我介绍是对方对自己的描述,能帮助用户了解对方这个人以及他的微博的大致内容方向,而“共同标签”则一击中的,告诉你是什么能把你们联系在一起。这些信息不多不少正好让用户足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对这个人做进一步的了解,还是这是一个与我关系不大的家伙。同时,信息量的最小化保证了界面的简洁和浏览的轻松、高速,这一点可以对比上文腾讯的相关界面来看。


小结:说实话,仅看界面还不能完全体会到要在腾讯微博找朋友是多么的眼瞎。。。标签找朋友新浪完全给力!

如果不用QQ,你会选择什么来代替?    
MSN
GTalk
飞信
阿里旺旺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