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排骨饭轻松解决。:皖江文化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22:02
 近年来,区域文化研究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就安徽省而言,徽文化研究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目光,淮河文化研究也正在热烈地进行着,相比之下,皖江地区文化研究力度尚弱,研究人员较少,研究成果不足。但自2004年12月举行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后,皖江文化的研究开始呈现新的局面:研究的学者增多了,研究的课题广泛了,研究的内容也深入了。如2006年11月在池州召开的第二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有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会议收到论文八十余篇。但研究皖江文化有什么价值呢?一些人尚存在疑问。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

    1.明确皖江文化的内涵、外延

    关于“皖江文化”的概念,目前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皖江文化就是安庆文化,甚至就是明清以来的安庆文化。代表性的学者是汪军。他提出,皖江文化以安庆、桐城为中心,皖南其他区域如宁国府(今宣城市)、池州府(今池州市、铜陵市)、太平府(今芜湖市、马鞍山市)、广德州(今广德县、郎溪县)、和州(今和县、含山县)、无为州(今无为县)则受徽州文化和皖江文化交叉影响,他们在一起构成了徽皖文化圈,亦称皖南文化圈。一些学者强调安庆在皖江文化中的特殊性。如郑炎贵认为,皖江文化是由皖山发脉沿皖河、皖江分布推进辐射的山水背景文化,前期以皖公山下的皖城为中心,可称之为古皖文化;后期政治经济中心转至宜城(今安庆市区),是一种由大山走向大江的地域文化。朱选祥认为,皖江文化是以安庆为传统中心并涵盖着整个皖江地区所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地域文化。朱洪还考察了“皖江”概念的沿革,认为约有三种,即皖水、安庆和八百里安徽沿江区域,其中指称安庆的最为久远和最集中。我们认为,皖江文化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的总体文化,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针对“皖江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文化概念还未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程必定提出:在研究过程中,“皖江文化”和“皖江地区文化”这两个概念是可以并用的,并且还要加强“皖江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文化现象的研究。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大对皖江文化内涵的研究,努力形成共识,即提出皖江文化的概念是否科学?它包括整个皖江地区的文化,还是仅包括明清以来的安庆文化?

    皖江文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涉及众多领域。我们曾从最突出的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科技、宗教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教育、经济、生态、民俗等方面皖江文化也有较为鲜明的特点。方晓珍将其归纳为九个方面,即:以禅宗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以邓石如、李公麟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敬敷书院、国立安大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徽班和黄梅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方以智、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张英、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陈独秀、张恨水、朱光潜、朱湘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以“五山两水”(天柱山、浮山、妙道山、司空山、小孤山,天仙河、花亭湖)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但这主要是安庆地区的文化,未能涵盖整个皖江地区。为此,需要学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2.总结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特点

    我们在开展皖江文化研究时,初步总结了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特点,认为它主要有: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辐射力强、发展不平衡、自主性不足等特点。其他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如朱选祥认为,皖江文化注重文以集智、文以载道、文以救国、文以抗战、文以济世、以文乐民,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较系统地整合了哲学、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孙永玉认为皖江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广阔性、始创性和引领性、标志性和影响性、传承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汪军认为,皖江文化特点鲜明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以《新青年》杂志早期作者群为代表的变通开放的世界意识,以桐城宋学“士”的精神为代表的刚毅进取的人生品格,以明代方氏学派“坐集千古之智”的治学胸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的文化襟怀等。章征科在第二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上提出,皖江文化具有务实意识与务虚意识共生、精英情怀与乡土意识共存、保守意识与开放意识交织的特性。王春才、何寅认为统一性和发散性是皖江文化的本质特征。学者们还应进一步探讨,以便深刻地、准确地总结出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

    3.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形成的原因

    皖江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是在与周边地区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步吸收其它地区的文化因素以后逐步发展而成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因为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先后受到吴国、越国、楚国的统治,因此它早期受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的影响较大。秦朝统一以后,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又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特别是儒学思想的影响。宋朝以后,相邻的徽州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力逐渐加大,又打上了徽文化的因子。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它又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应该说皖江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既有同质性,又有相异性。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皖江地区位于长江两岸,—条长江纵贯其间,这既将皖江地区连成一个整体,便于皖江人的交流,也使皖江地区受到相同的环境影响,具有共同的命运。可以说,水文化是皖江文化中一个具有鲜明特质的文化因子。但同时,由于皖江地区自然环境不完全相同,如江南与江北的差别,东部与西部的差别,又使得皖江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不一样,结果表现出既有同质性,又有相异性。如芜湖的商埠文化、铜陵的青铜文化、安庆的人文文化、池州的佛教文化等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也是皖江文化备受争议的一个根源。三受人员流动的影响。皖江地区是一个移民地区,更易受其它地区文化的影响。我们曾仔细查阅安徽省图书馆所藏皖江地区家谱,并检索了安徽省各市、县图书馆编写的家谱提要,发现皖江人的先祖多来自徽州地区和江西鄱阳地区。世居皖江地区最早的也只是唐宋时期,多数是元明时期迁来的。受战争、瘟疫、灾荒、地少人多等因素影响,皖江人迁出的也较多。这样,皖江文化就不断地处在输入、输出过程中,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质。

    4.比较皖江文化与徽文化、淮河文化的异同

    皖江文化与徽文化、淮河文化是安徽省内最重要的区域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有着明显的区别。朱万曙在第一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上曾进行过初步的比较,如认为徽州文化体现出“山”一样的凝重、厚实,文化遗存多,积淀厚;皖江文化则犹如“水”一般飘逸、空灵,感染力强,召唤性强,文学艺术成就尤为卓著。但这显得比较抽象。我们要努力比较这三种文化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区别又有哪些?相互之间是如何影响的?而要做好这个课题,需要对这三个文化地区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不能仅凭感性认识,也不能仅靠某一个阶段的历史资料,要有宏观、整体、全面的思考。在目前,不妨先重点研究这些具体的文化,分别弄清这些文化的内涵、特质,再进行比较研究。也可先就具体问题进行比较,如程朱理学思想对皖江人的影响,桐城派在徽州的影响,水对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形成的影响等。

    5.比较皖江文化与吴越文化、楚文化的异同

皖江地区在先秦时期受吴越文化、楚文化的影响较大,其后由于地理位置邻近,相互之间仍有一定的影响。如战国时期江淮地区(包括皖江地区)考古发现的各种遗址、遗迹、墓葬和遗物多具楚文化色彩。战国初年越灭吴后一度称雄江淮,所以越文化对该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皖南地区的宣城城关等地就发现了楚风格的土坑墓。但江淮地区(包括皖江地区)文化对楚、吴文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对楚系青铜器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裘士京在《江南铜研究》一书中总结道:“吴越对江南的开发以及吴越之争、吴楚之争、楚越之争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时期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其主战场就是江淮之间和沿江地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文化在特殊情况下的交融。”我们可以进一步比较皖江文化中哪些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哪些受到楚文化的影响?皖江文化与吴越文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吴越文化、楚文化对皖江文化的积极影响有哪些?在目前,学术界对吴文化、越文化、楚文化均有较多的研究,但由于对皖江文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要进行这几种文化的比较尚有困难,我们不妨先进行具体的文化比较,如青铜文化的比较、教育思想的比较、商业思想的比较、宗教影响的比较、移民对所在地区文化影响的比较、方言的比较等,待有一定的基础后,再进行宏观比较。

    二、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

   1.为皖江地区率先融入长三角提供文化服务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990年我省为呼应浦东开发开放,就曾提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口号。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三角”的决策,明确了我省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在2006年召开的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郭金龙又提出皖江地区要率先融入长三角。长三角地区主要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加强对吴越文化的研究,为我省特别是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就成为我们应该着力从事的一项工作。因为要融人长三角,就不仅仅是交通接轨、招商引资、承接转移的工业产业,也不仅仅是学习经济方法、经济体制,而要接受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赖以形成的文化。事实上,吴越地区文化与皖江地区文化在先秦时期就相互产生影响。如潜山薛家岗文化中有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中常见的泥质灰陶壶。薛家岗文化遗存与宁镇地区北阴阳营下层文化遗存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石器,两者都有多孔石刀和有段石锛;陶器,两者都有带盖釜形鼎、柄上部有算珠状突棱的豆、平底壶和三足带爸罐;器身上带錾、耳、嘴等附加部分。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江苏吴县澄湖出土的一件良渚文化黑陶罐中有个“巫”字符号,该符号也见于皖江含山玉版中。考古学上,还将宁镇皖南地区划为一个区,其青铜文化按夏商周等时期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被分别命名为点将台文化、湖熟文化和吴文化。历史上的吴国、越国还曾先后统治过皖江地区。在安徽建省以前,安徽与江苏在很长时期就是一个整体。两地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均是稻作文化区,均重视文化、教育,对外开放意识均比较浓厚等。当然两地文化有明显的区别,如吴越文化重商,皖江文化重视农耕等,这就决定了两地对经济问题的不同认识。要继续研究吴越文化与皖江文化的联系,为皖江地区率先融人长三角提供文化服务。

    2.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皖江地区经济有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许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皖江地区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较好的区位优势、较为便捷的交通,为什么经济发展不快呢?为什么邻近的江苏、浙江能有那么快的发展呢?这需要我们从文化角度进行认真思考:皖江人才资源很丰富,但杰出的人才多是在外地成长起来的。如陈独秀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北京、上海等地;东至周氏家族在晚清民国经济界具有重要地位,但其活动的地点也主要是天津、青岛、唐山等地;安庆地区每年高考升学率均居安徽省榜首,考上各类名牌大学的很多,但回来的人很少。皖江人很聪明,有许多发明、创新,但常常不能坚持、发展,如安庆的窗口经济很快就昙花一现,芜湖的傻子瓜子也未做大做强。皖江的精英吸收新生事物较快,但皖江人整体上观念还比较落后,如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不少安庆人在外地经营小商品,但多年过去,成长为企业家的很少,主要是满足于小富即安的思想等等。我们要通过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而探讨皖江文化中哪些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哪些是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在皖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在其中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如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进而改良所在地区的文化因子。

    3.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视角

    皖江文化是祖辈创造、遗留给我们的财富,应该精心保护,既要注重文物古迹等物质要素的保护,又要注意对民俗风情等非物质要素的保护。要科学、系统、有计划地开展皖江文化资源的梳理工作,为进一步开展皖江文化研究创造条件。要把皖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旅游、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把文化的创新点与经济的增长点结合好,推动皖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皖江地区各个地方都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经济、文化、旅游活动,也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未能形成一个整体,呈现的是单打独斗的局面,造成小而全的结局,未能很好地提升皖江地区各个城市的影响力。应该从大皖江的角度对皖江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打出皖江文化的招牌。如在戏曲方面,皖江地区的贵池傩戏、青阳腔、岳西高腔均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对研究我国的戏曲文化发展史非常有价值,有的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地也都在进行抢救性的发掘、整理、研究,但限于各地的人力、财力,虽有一定的成效,但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在目前的环境下普及、推广也不太现实。如果我们在皖江地区,如建立一个皖江风情文化园之类的场所,将具有鲜明的皖江文化特色的戏曲产品集中起来,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展示、表演,将既能保护、流传这些戏曲,又能让这些戏曲发挥娱乐和经济功能,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1.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现在皖江地区各地都在努力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但由于未能形成一个整体,在全国的影响都非常有限,特别是在皖江地区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即使是安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外地人往往也只知道桐城派、黄梅戏。而要单个宣传各个地区需要很大的投入,也需要较多的内容,皖江地区各地目前很难做到。若对皖江地区进行整合,以皖江地区形象进行宣传,效果就不一样。如它的内容就很丰富,有物质的东西,有精神的东西,有制度的东西,能很快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皖江文化研究本身就是宣传皖江地区文化,提高皖江地区美誉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事实上,历史文化不仅能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如1992年日本住友株式会社在寻求铜产品加工合作伙伴时,先考察了其他地方,在到铜陵考察时得知铜陵有三千余年的铜冶炼史,且一直未曾中断,便立即选择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合作,后成立了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铜冶炼厂——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2.促进文化产业整合

    我们研究皖江文化既有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也有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为文化产业服务。事实上,皖江地区各地已在开展这项工作,都在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节,铜陵有青铜文化节、马鞍山有国际吟诗节、安庆有黄梅戏艺术节;各地也在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如潜山天柱山、池州九华山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只是这些活动尚未达到一定的规模,皖江文化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皖江文化,发掘皖江文化的内涵,探讨整合皖江地区文化资源的方式,如开展皖江文化游,或皖江地区某种特色产品游;拓展皖江地区文化产业的内容,以便打造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进而形成有较长的文化产业链条,如黄梅戏,不仅要唱好黄梅戏,还可以出唱片、建网站、拍电影电视、制做动漫作品、制造旅游产品等。其实,皖江地区尚有许多好的文化产品可开发,如流传千古的《孔雀东南飞》中的故事,在九华山潜心苦修的金乔觉,桐城张英、张廷玉父子大学士等都可以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戏剧。这些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挖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