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制作:东台市第二届教科研先进个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8:32:02
高淑萍,东台市第二届教科研先进个人,东台市幼儿园副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事迹
1988年步入教坛,在多年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学规律,力求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1995年以来作为主要实验者参加盐城市级课题《中、大班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担任实验班教师,上结题汇报课,撰写实验报告,课题成果在全盐城市推广。《中、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获2002年东台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申报省级课题获得立项,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实验,于2004年5月结题。撰写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实验报告》获2004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三步骤、二对比”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在全市幼儿园普遍推广。
2005年参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德育研究中心“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园子课题《寓德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教育研究》的研究工作,担任大班子课题组长,制定大班子课题研究计划,撰写总结。注重跟踪观察幼儿个体品德行为,论文《家庭言语环境与幼儿独立性发展调查报告》获中央教科所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6年起,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园本课程全纳审美教育的研究》,担任艺术领域组长,组织本领域组教师选择教材、设计活动方案,共同挖掘每一个活动所具有的审美元素,编出具有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论文《美术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活动的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教育报刊社联合举办的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研读新纲要反思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盐城市教科院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幼儿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新途径》获盐城市教科院论文评比二等奖;结合课题研究,提出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摈弃传统美术教学的机械模仿,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激发创作热情,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作品富有个性。并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美术活动的始末。
代表作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
实验报告
高淑萍 执笔
我园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是在原盐城市级课题《中、大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3月被江苏省教科委批准立项为“九五”规划省级课题。三年来,我们针对存在问题,由盐城市教研室领导牵头,园领导参与指导,重新制定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省立项课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第一周期的实验已基本结束,先将实验报告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以蓬勃发展的走势迈向了二十一世纪,实现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主体生动发展、个性创新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支撑点。现在的音乐活动目标是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而音乐欣赏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获得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幼儿的音乐形象思维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音乐教育逐步丰富起来的,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比较快,而他们往往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就不那么准确。为此我们从1995年起从事盐城市级课题《中、大班音乐欣赏的课题研究》。并在1999年完成《中、大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的结题任务后,投入了省级音乐欣赏立项课题的研究。回顾课题研究的历程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总结几年来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无不凝聚着全组成员的智慧、耕耘和奉献。实实在在的探索使我们对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旨在通过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一条在我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途径,提高幼儿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我们在总结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对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不断的排查和讨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现在上音乐欣赏课并不难,难的是教材不集中、零碎、音乐磁带不多;
2.小班幼儿年龄小,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们欣赏音乐最适宜?
3.引导中、大班幼儿对比欣赏音乐教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4.在音乐欣赏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能,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针对新立项的课题,鉴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依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与《规程》的精神,以及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的音乐欣赏理论和现代素质教育理论,重新拟订课题方案,在原有中、大班的基础上,增加小班参加实验,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从而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并扩大课题组成员,吸收年轻、充满活力,有音乐特长的青年教师加盟课题组,充实力量,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将研究成果在全园及全市推广,有力地推动我市音乐教改的发展。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国家教委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规程》和《纲要》明确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一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开放的、美的、含有丰富的高质量的音乐信息环境,让幼儿爱听、喜爱听、会听,并且想说、敢说、愿意说,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以欣赏的目光赞许幼儿对音乐的各种理解和表达方式,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创造的快乐上。
2.许卓娅的音乐欣赏理论。
南师大音乐教授许卓娅认为: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主要是通过听觉渠道,唤起欣赏者的身心多方面的兴奋,如肌肉运动、想象、联想的产生以及各种相应情绪、情感的体验。音乐是时间艺术,它使欣赏者的某种情感体验在时间流动中得到积累和强化,使欣赏者长久地沉浸于审美享受的状态中。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所擅长的是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活动的目的。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音乐欣赏研究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优秀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审美情感的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幼儿在音乐的广阔艺术领域进行审美活动奠定基础。
3.现代素质教育理论。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审美教育可以催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深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情,还有益智的功能。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音乐欣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活动开展,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将其思想感情引入到欣赏作品的情景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唤起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智力,使幼儿身心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实验对象:
研究的对象为本园幼儿,确定大、中、小各一个实验班,其余各平行班均为对照班。以随机原则抽取实验对象,大、中班每班30名幼儿,小班24名幼儿,参加实验的教师12名。
(二)研究内容:
学习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理论,明确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内容。根据我园实际,探索一条在我园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途径。
1.引导小班幼儿欣赏简单、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充分调动小班幼儿欣赏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能够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
2.引导中班幼儿欣赏内容较广泛、结构短小的音乐作品,并能在感受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3.引导大班幼儿正确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感受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区别不同类型的作品,并能在感受过程中产生较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即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实验班老师既实际操作又参与设计,目的在于能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自然实验。
3.观察法、调查法:分别对实验班、对照班幼儿进行音乐素质、音乐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测查。
四、实验过程:
在盐城市级音乐欣赏课题中,主要是研究中、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活动,而本课题我们加进了小班的内容。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限,对音乐的感悟力与中、大班幼儿相比,有很大的距离。欣赏的关键点在于帮助孩子们建立音乐形象与其相吻合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的实验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借鉴中、大班的成功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小班,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实验假设:
(一)小班实验假设
在小班运用主题欣赏法和游戏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能够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实验被试:
小一为实验班,其余均为对照班,每班幼儿24名。
(三)实验变量:
1.自变量——教学方法。分为三步骤两对比的教学方法,游戏法和一般的教学方法两种实验条件,分别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
2.因变量——儿童在音乐欣赏中作出的反应。
(四)实验控制:
1.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学习和测验的材料完全相同;
2.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按同一标准记分;
3.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测验。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前测:
在小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用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幼儿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基础测查。(见表1、)。
前测前,幼儿欣赏活动的基本步骤为:
(1)教师介绍音乐名称;
(2)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3)教师随音乐做动作表演,让幼儿观看和倾听;
(4)小班幼儿听着音乐跟老师模仿做动作;
(5)最后再在座位上完整听一遍音乐。
表1 实验前,小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比较
项目




班级     比
总人数
欣赏态度
倾听能力
音乐感受力
音乐节奏感
注意集中
围绕主题音乐想象
有一定的模仿表现力
动作与音乐变化相协调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对照班 N1=24
6
25
2
8
7
29
5
21
实验班 N2=24
5
21
2
8
6
25
6
25
由此表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小班幼儿音乐欣赏无明显差异。从而为验证实验班实施教育措施后有无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参照。
2.拟定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
根据测查情况,我们看到小班幼儿音乐欣赏刚刚起步,我们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学会听音乐。然后在逐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针对小班的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的目标:
目标一:引导小班幼儿注意倾听和欣赏音乐。这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条件,是每个幼儿都必须达到的目标
目标二:有积极的欣赏态度,能产生感情共鸣。
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中,培养一定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就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情感。
目标三: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能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音乐作品的内容是表达某种感情或情绪的发展变化,不片面要求幼儿说出音乐的内容,而只要他们感受这种情绪。
目标四:再认欣赏过的音乐作品。要求幼儿对于欣赏过的作品,根据乐曲的片断或全曲进行再认,说出名称。
3.小班实验班教学方法:
(1)运用主题欣赏法,激发幼儿欣赏兴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制订的目标,我们采用主题欣赏法,将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告诉幼儿,为幼儿提供欣赏音乐的想象范围,使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如:让幼儿欣赏音乐《小熊跳舞》,由于我们对小班的音乐欣赏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在实验班正式欣赏前,先在对照班进行尝试,让孩子无主题欣赏,我们发现孩子基本脱离音乐,漫无边际的想象,离音乐主题相距甚远,而且当他们认定了音乐形象后,教师再来引导他们,也难以根据音乐调整自己的感受,也影响孩子们参与欣赏的积极性,无法实现让孩子感受音乐的乐趣这一目标。因此,我们在实验班采用主题的方式进行欣赏活动。活动刚开始,老师就说:“今天要给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讲的是动物园里一只小熊的故事。”这里就直接交代的音乐的主题。教师再让幼儿听听,小熊在干什么?这一次,幼儿边听边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做小熊走、拍手的动作,孩子们的动作基本符合音乐的变化。这时老师又问:你从音乐里听到小熊在干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小熊在跳舞、拍手、翻跟头。由于老师给了幼儿一定的欣赏主题,并结合富有感情动作的体态语言,那幼儿带入音乐这个情感最细腻的境界中,起到了一个点拨的作用,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达到与音乐产生共鸣的活动效果。
(2)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特别喜爱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有着积极、愉快的情绪,在游戏中引导小班幼儿欣赏音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们在引导小班幼儿欣赏音乐《小鸟飞》时,从头到尾采用鸟妈妈带鸟宝宝学本领这种角色游戏的形式,音乐的第一部分,鸟妈妈带着鸟宝宝们从家里飞出来学本领,小鸟们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上一下的飞。幼儿就是在这种游戏的情境中,用动作感受到第一部分音乐的抒情优美。第二部分鸟妈妈教鸟宝宝们学捉虫子的本领,请鸟宝宝所说你是在哪里捉的虫子,幼儿还可以创编捉虫子的动作,跟着音乐一口一口吃虫子。在这种游戏的情节中,感受到第二部分音乐的欢快跳跃。幼儿整个的欣赏过程保持愉快的情绪,欣赏的积极性很高。
4.实验效果及分析
在小班实验班主要采用主题欣赏法和游戏法后,我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用相同的教学内容(音乐欣赏“一只鸟仔”)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测查见下表:
表2 实验后,小班对照班和实验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比较
项目





班  级
总人数
欣赏态度
倾听能力
音乐感受力
音乐节奏感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对照班 N1=24
8
33
5
21
7
29
10
42
实验班 N2=24
23
96
20
83
22
92
15
62
由此表可以看出,小班实验班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96%的幼儿都能够注意倾听音乐,情绪愉快,83%的幼儿能够围绕主题想象,92%的幼儿能模仿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62%的幼儿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着小鸟的动作,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想象编出新的动作,在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二步:在中、大班在原由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设。
(一)实验假设
在三步骤两对比的方法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二)实验被试:
大1、中1为实验班,其余均为对照班。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前测
表3 实验前大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比较
项目




班级    比
总人数
欣赏态度
倾听能力
音乐感受力
音乐节奏感
情绪饱满
认真倾听
丰富联想
和想象
创造性地
表现音乐
随音乐节奏作出积极的反应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对照班 N1=30
20
66%
22
73%
15
50%
11
37%
实验班 N2=30
19
63%
21
70%
14
47%
10
33%
表4 实验前,中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比较
项目




班级    比
总人数
欣赏态度
倾听能力
音乐感受力
音乐节奏感
情绪愉快
集中倾听
进行联想和想象
主动参与
表现音乐
随音乐节奏作出一定的反应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对照班 N1=30
18
60%
13
43%
15
50%
19
63%
实验班 N2=30
18
60%
14
47%
16
53%
18
60%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水平基本一致,甚至对照班的音乐欣赏能力还略高与实验班。
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前两个中班幼儿音乐欣赏水平无明显差异。
2、中、大班音乐活动目标
目标一:在对比欣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乐感。
目标二:感受音乐作品内容,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运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中、大班的幼儿已能够欣赏内容较广泛、性质风格较多样的音乐作品,他们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经验。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欣赏不同性质、体裁风格的乐曲,对音乐的曲式、结构及表现手段进行区别,使幼儿在对比欣赏中更深刻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对比欣赏方法上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除了引导幼儿在三段体乐曲中,段与段之间的对比欣赏,我们还引导幼儿对比欣赏不同性质的乐曲,如〈摇篮曲〉和〈进行曲〉,幼儿通过仔细辨别,感受到〈摇篮曲〉的音乐是轻柔、缓慢、抒情、优美的,给人一种安宁、温馨的感觉;同时于明显地感受到〈进行曲〉的音乐是雄壮、有力的,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积极想上的感觉。
我们不仅让幼儿对比欣赏中国优秀的乐曲,还引导幼儿对比欣赏中国名曲和外国名曲,如〈化蝶〉和〈欢乐颂〉,在对比欣赏中,幼儿感受到〈化蝶〉的音乐,旋律是缓慢流畅,抒情的,给人一种委婉动听的美,似乎在向人们讲述一个忧伤的故事;同时幼儿又感受到〈欢乐颂〉的音乐是欢快、跳跃,感情奔放的,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热爱生活的美。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幼儿对相同体裁、风格的乐曲进行分类,提高幼儿对某一类型乐曲的理性认识。如进行曲类:〈〈解放军进行曲〉威武雄壮、气势磅礴;〈〈骑兵进行曲〉〉快速、跳跃,有勇猛向前的气魄;〈〈运动员进行曲〉〉则表现了运动员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情绪。还有圆舞曲类、摇篮曲类等,当幼儿掌握了这些乐曲的特点后,他们就会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欣赏新的同类音乐作品上去,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主动地欣赏音乐的能力。
4、效果及分析:
中、大班在原有三步骤两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的方法,重点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表现音乐,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大班“卡门序曲”,中班“对比欣赏摇篮曲、进行曲”),随机抽出各30名幼儿进行测查(见表2、表3)
表5 实验后,大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比较
项目





人数
欣赏态度
对音乐的敏感度
音乐感受力
音乐想象和创造力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对照班N1=30
22
73%
18
60%
15
50%
10
30%
实验班N2=30
30
100%
25
83%
28
93%
23
76%
表6 实验后,中班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比较
项目





人数
欣赏态度
对音乐的敏感度
音乐感受力
音乐想象和创造力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对照班N1=30
16
53
15
50
12
40
8
26
实验班N2=30
25
83
22
73
18
60
15
50
由表5可以看出,大班实验班的幼儿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全部幼儿都能够注意力集中的倾听,情绪饱满,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幼儿,特别是音乐的想象和创造力上比对照班幼儿有显著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半数幼儿都能够自己想象创编出运动员的不同动作表情,并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使他们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由表6我们也可以看出,中班实验班幼儿无论从欣赏态度,音乐的感受力和敏感度以及想象和创造力方面都优于对照班幼儿。
五、结论与体会
(一)运用主题欣赏法和游戏法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纲要〉中也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它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学中游戏,不仅心情愉快,气氛也很活跃。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单纯的欣赏音乐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而我们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音乐形象和主题,使幼儿在欣赏中有一定的目的性,根据主题内容去感受音乐作品情趣。并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幼儿有着积极愉快的情感,欣赏中能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达到幼儿与音乐产生共鸣的目标。
(二)通过音乐欣赏,促进了幼儿审美情感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音乐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音乐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而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幼儿在感受作品内容的过程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
如:幼儿在感受〈摇篮曲〉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他们抱着布娃娃时流露出自然的、温柔的眼光,爱的表情淋漓尽致。在音乐欣赏中,幼儿感受到了生活美,夜晚景色的美。
又如:在让幼儿欣赏〈春天来了〉歌曲时,配上一幅充满春意盎然的春天背景图,以及各种小动物的可爱动画,幼儿犹如置身在春天大自然美的景色中,在音乐和画面交融的欣赏活动中,幼儿从中得到自然美的启示,旋律美的感染以及心灵美的熏陶。这种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近年来,我园教师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孩子们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里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聆听这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孩子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但音乐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音乐的熏陶下,愉悦了孩子的身心,活泼了孩子们的性格,无论欣赏他人还是自己表演,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了幼儿审美情感的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幼儿在音乐的广阔艺术领域中进行审美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音乐欣赏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通过音乐欣赏课题的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进一步增强,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研究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保教质量,让孩子受益。科研必须依科学规律办事,研究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孩子负责,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必须在理论指导下,科学规范地进行科研活动。因此,教师们主动学习教育理论,获取信息,努力掌握科研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熟背“纲要”,并自觉地将纲要精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在科研活动中,每位组员都刻苦钻研,她们都上过实验研究课、公开课,基本掌握了观察、了解、分析、判断幼儿发展水平的技能。及时采集现代信息,都会操作现代化的教育装备,有二位教师在盐城市2003年幼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每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和教育笔记,其中一篇论文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两篇论文或省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有三篇论文获盐城市论文评比一等奖,五篇论文获二等奖。她们在对全市幼师公开教学活动中,从理论到实践畅谈教育研究活动的设计的意图,得到听课老师的一片赞扬。《中、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研究》获2002年东台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最动听的语言”。它象一块磁铁吸引着孩子们,它象染织房的染缸,会把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染成最美的色彩。我们将继续沿着教育科研的道路,用音乐的甘泉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以音乐独特的启迪手段,不断发展和改善他们的智慧和品质。用满腔的热忱去引导孩子们去欣赏这世界上最动听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