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不吸被套怎么办:航母在救灾中的非常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32:24

航母在救灾中的非常作用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朱江明

日期:2011-03-21

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美国总统奥巴马迅速表示,愿向日本提供援助。除驻日美军原有的一艘航空母舰外,奥巴马下令另一艘航母全速开往日本海域协助救灾。

对于美国而言,航空母舰就代表着权力。一艘核动力航母所承载的战斗机机群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全部空军力量。而航母战斗群的总体火力,相当于二战中美军的总体火力投放当量(此数据包括水面和水下力量所携带的核武器战斗部)。

但是,航母却并非一种百分百的杀戮机器。当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在实施救援方面,航母以及两栖攻击舰一类的战斗平台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救灾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投入力量和物资,保证紧急医疗救护;尽快恢复灾区与外界的通信联络;实时掌握灾区情况;恢复当地社会秩序,以及维持基本生活的电力饮水供应。而以航母为首的海军战斗群,恰恰具备完成以上任务的条件。

从本质上说,航母是一座可以移动的水上空军基地。大型航母的排水量往往达到10万吨以上,自身相当于一座中小型城市。一旦沿海地区发生诸如台风、地震、海啸一类的自然灾害时,陆路交通网络多半已经受损。空中进入又往往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而航母等大型舰船往往具有抵抗高海况的能力,能够迅速从海上接近灾区。接近灾区之后,航母本身便是一个机场,担任救援的直升机和固定翼机群可以航母为基地展开行动。同时,由于航母战斗群有配套的医疗和补给船只,仅凭自身携带的物资便可以对灾区进行一定程度的援助。

此外,灾区的基础设施往往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灾民需要相对可靠的医疗中心和庇护所。航母战斗群本身便具有很强的医疗救助能力。即便没有随队的医疗船只,仅凭航母本身的医院便可以进行包括外科手术在内的大部分医疗救护活动。而航母的空中搜救团队能执行紧急医疗救援,在自然灾害中发挥出比一般民事医疗救援队更强的能力。

另一个容易导致灾区混乱的问题是通讯不畅顺。人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未知。汶川地震后,震中地区跟外界的通讯中断了整整3天。而这3天中,任何猜测和评论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恐慌。

由于航母战斗群本身便具有极为强大的通信能力,舰载的预警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作为通信中继,承担起紧急通信的职能。海军的侦察部队可以通过水上或者空中进入失去联系的区域,建立一个卫星通讯节点。这种能力可以保证救灾指挥本部能够实时掌握灾区情况,并且对区内人员进行必要的调度。

同时,航母战斗群本身还具有强大的战区侦查能力——通过空中侦察机、无人机以及预警机对区内进行侦查照相,或者电子信号侦查。救灾如同作战,信息的实时掌控有助于合理调动资源。在海地的特大地震中,美国军方的救灾工作便是从P-3C海上巡逻机的空中侦察开始,对灾区进行分析,直接以空降投入灾区建立安全区,引导后续部队开进。

在灾区,发生抢掠是难以避免的。在文明程度比较发达的社会,情况会相对好些。然而,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在新奥尔良飓风灾害中,仍然发生了哄抢和骚乱。军队介入救灾,必须保证能够在必要时承担维持治安的任务。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已经将战斗目标由公海决战变为由海向陆的导向。因此,在配置上非常注重对沿海陆地的兵力投放,这就赋予了海军战斗群很强的维持区域内安全的能力。恢复秩序非常有助于让民众心理走出绝望和无助,并且树立起重生的信心。

核动力航母在救灾中的另外一个巨大优势,便是自身的发电和海水净化能力。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航母本身几乎具有无限的电力提供能力。在海地救灾中,美国“卡尔文森”号便曾经作为紧急的发电基地,为陆上提供必要的电力输出。同时,核动力航母本身便具有海水净化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大量生产干净的淡水,为灾区提供饮用和冲洗用水。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军队越来越多地介入救灾等民事行动中。美国海军航母并不是第一个用于救灾的海上战斗单位。上个世纪90年代,泰国进口了轻型航母“乍基纳律贝”号。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多年来该舰很多必要的武器装备并未安装——幸好在此期间,泰国也并未卷入任何海上冲突。而这艘轻型航母却多次参与了台风以及海啸灾难的救护。在宋卡水灾中,它充当紧急物资运输平台和医疗站。在印尼特大海啸中,除了运送物资,它还承担了多次海上紧急搜救和医疗转运任务。因此,“乍基纳律贝”号赢得了“和平航母”的称号。

由此可见,航母并非仅仅是一种杀气腾腾的机械,在灾难中它还能给人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