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出口美国税率多少:南方周末新闻:《观音山》:“千万别说我们是文艺片”-2011年03月10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07:42
《观音山》:“千万别说我们是文艺片”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03月10日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李宏宇


导演李玉(左)的《观音山》被认为是“不能放弃小众还要兼顾大众”的自我挑战。  CFP/图

张艾嘉饰演的常月琴在火堆旁与观音庙的师傅谈天,她问:“什么是最好的未来?”师傅回答:“无生无死,就是最好的未来。”《观音山》剧组供图

范冰冰在电影中饰演一位漂泊在城市里,小猫小狗般的青年,与陈柏霖等饰演的两位伙伴相依为命。因所租的房屋改建,他们辗转租住了中年丧夫丧子的常月琴的房子,几个孤独的人从互相敌视,渐渐相互温暖。《观音山》剧组供图

四川都江堰,灵验观音山索道门前的建筑在汶川地震中被毁。这是现实中的观音山。陈博/摄
《观音山》的制片人方励把流行的古装商业大片比作穿金戴银,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花了钱。“商业,也可以各式各样的,不要都是武打片好不好?”于是,有了张艾嘉、范冰冰主演的《观音山》。电影首映后,观众反映两极化,对批评意见中的“太文艺了”,方励回应:“追求一点质感就叫文艺?”
□南方周末记者李宏宇发自北京
2008年1月,电影《苹果》因为“色情内容”在公映一个月后被“追毙”,吊销了公映许可证。制片人方励当时跟朋友开玩笑说,要转行去拍电视剧。
他并没有去拍电视剧,很快进入了下一部电影,而且是不由自主的。
这一年5月12日,方励正在上海,他的科技公司要在那儿成立一家新分公司。朋友发来短信,说国外媒体报道,四川地震了。方励把电话打到国家地震局———他在美国创办的科技公司从事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的引进和开发,地震局里熟人很多。他获知明确地点,是汶川。
两天后,他在北京动用一切关系搜集救灾物资,联系航班、陆运,还亲自随车队送帐篷、毛毯、方便面去青川县,又忙着给彭州筹建学校……一年半之后,《观音山》剧组来到映秀、汉旺。2011年3月4日公映的这部电影里,张艾嘉扮演的常月琴身后,是绵竹市汉旺镇沉睡的废墟,当地居民拍摄的震时视频,把人们日渐淡忘的情景又带回眼前。
北川真实事件改变了电影故事走向
《观音山》的故事发生在三个少年和孤身一人的女房东之间。2008年3月,为了一个与车祸相关的国际短片集锦项目,故事雏形诞生:女房东常月琴早年没了丈夫,儿子一年前又死于车祸,时不时地,她就到那辆伤痕累累的车里哭一阵。房客是三个漂泊在城市中如小猫小狗般相依为命的少年,多少驱走了房东的孤零,带来些生气和快乐。
少年为了引起社会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要去制造一起车祸———这动机很像2010年的日本电影《告白》,那是方励去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女房东用自己的生命阻止了他们,死在儿子车下。少年、女房东、事故车,在《观音山》里都保留下来,但故事的后半部分和结局,在创作过程中,因为北川一起自杀事件起了变化。
短片计划因故没有做下去。方励和导演李玉在2008年底回到这个故事,打算做成长片。2009年4月,《观音山》剧本几乎已经定稿,与李玉共同编剧的方励得知33岁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杀离世。
从网上看到冯翔的遗书,他说自己哭了一宿。“最打动我的是他给儿子写的信。他一直告诉身边的人,他走得不痛苦,非常平静而且是抱着希望走的。他不能容忍儿子独在另一个世界的大树下,没有人陪伴。”方励决定在常月琴身上写出他对冯翔选择的理解:“人有时离开世界并不是因为绝望,而是觉得该做的事都做完了,没有牵挂了。他惟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子。”电影里常月琴自杀过一次,三个少年救了她。她修好了儿子出事时开的车,让他们带自己去兜风。他们路过地震的废墟。“铺天盖地的瓦砾里头,还有很多人,再也不可能挖出来。”方励说,看到这样的汉旺镇之后,张艾嘉对故事结尾的处理不能理解,她觉得常月琴看到那么多生命死去,应该更珍惜生命。常月琴和孩子们帮着山里的和尚修好了震毁的观音庙,第二天清晨,她的身影消失在对面的山崖。张艾嘉仍然找不到这个角色的心理依据,“到最后,我才给她讲冯翔的故事。她欣然接受,让观众看到,这最后一夜,常月琴是快乐的。”
地震天灾变得不再那么特别
在震区拍戏时,方励在当地居民经营的纪念品摊点上买到了各种震时影像的DVD。“有意思的是,在映秀镇买的,全是映秀镇的影像;在汉旺买的就只是汉旺,每个地方只卖自己的那些东西。”方励说。这些影像来自公共场所的摄像监控系统和居民拿家用DV拍摄的视频。犹豫和反复之后,方励和李玉还是决定在影片里使用这些真实的片段,作为一种纪念。
电影要说的并非灾难之后的创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之苦:常月琴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南风的父亲酗酒、家暴;丁波与父亲因为隔阂与误解不睦;肥皂的父亲嗜赌,输了就拿他解气。原本的故事里,还有常月琴在京剧团受到排挤,儿子的女友家里是钉子户面临强拆……类似的枝节剧情已经为叙事效率而删掉了。
总之他们的命运就像那座灰突突的城市,看不清前途和希望。短暂出现的汉旺镇的废墟里埋着很多人,但相比活着继续面对各种困苦的人,也是一种解脱。《观音山》里,灾难反而变得不那么特别,在宿命的鹅卵石滩上,它无非是其中一颗石头。少年们最快乐时,就是扒上火车,在群山和隧道中呼啸而过。这是方励的少年记忆。在差3天17岁时,他从成都铁道中学被送往贵州修建湘黔铁路,打了一年隧道、修了一年大桥。他还曾扒火车1500公里回老家成都,闷罐、货车、平板都扒过了。列车的轰鸣,汽笛在山间的回荡,车顶气流强劲地拍打在脸上,冲进隧道时黑暗的突如其来,冲出隧道时阳光一下子打在脸上……至今他说起这些,眼神中仍然满是兴奋的光。“当时根本没有念大学、招工的任何希望,在山沟里,完全是劳工营。1972年能有什么希望?我那时候还失恋,感觉世界就是一片绝望。但在列车上,人可以忘乎所以,像灵魂出窍一样。”方励说,“所以特别想跟今天的年轻朋友分享———人没钱没势还是可以快乐,可以自由,可以在自然中找到自我。”拍戏时他从铁路局借调“专列”,列车挂着十几节车皮,在宝成铁路上跑了500公里才完成拍摄。“从秦岭往北,向宝鸡方向,第一站是青石崖,第二站就是观音山。”这个小站成为电影的名称。青山之间蜿蜒的铁轨,看不到尽头。“它能把你带上路,但你不知道前边的命运是什么。”方励说。
在诀别人世的前一夜,常月琴在火堆旁与观音庙的师父谈天,她问:“什么是最好的未来?”师父回答:“无生无死,就是最好的未来。”尽管略显刻意,但电影的作者显然有心为平复创伤提供一些参考。
2008年的救灾当中,方励也曾在朋友当中筹款,想在彭州建一所中学,条件所限,未能成事。最后他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成立了“劳雷灾后心理救助基金”。学院的研究生或教师志愿前往灾区进行灾后心理救助工作的,都可以得到基金支持。“去年的预算,用在给北川县到乡一级所有的公务员,所有的老师,做一个心理咨询培训。每年大概30万,到今年已经干3年了。我给他们承诺了10年。”
“追求一点质感就叫文艺?”
《观音山》的发行公司曾经请求提前看片的媒体记者:千万别说我们是文艺片。他们的恐惧可以理解,至少在电影院看来,“文艺”就等于票房不灵。3月7日,影片上映的首周末后,票房报收2600万,他们心里可以踏实一些了。
相比不少票房火爆的国产电影,《观音山》从挑剔的影评人那里得到了更多肯定。《时尚先生》杂志主编钭江明在自己的微博上真心赞美《观音山》,但因为用力过猛招来质疑甚至谩骂。也有观众习惯不了手提摄影机幅度较大的晃动,感觉想吐。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电影放到20分钟的时候,一个女孩问她的男伴:“为什么要叫《观音山》啊?”线索其实在电影的大约第60分钟时出现,但他们等不了,50分钟左右时间已经撤退。
影迷级的观众在网络上拿《观音山》与娄烨的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比较———二者的摄影、剪辑、美术、音乐是同一班底。在风格与气质上,两部片子的确可堪对比玩味。方励与娄烨的渊源,始自他参与投资并担任娄烨电影《颐和园》的制片人。
在李玉的上一部电影《苹果》之前,方励投资制作的都是小成本的作者电影,比如王超的《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李玉的《红颜》。他几乎完全不图商业回报,只管自己喜欢。他的理由是,电影没有市场时,根本不用考虑市场。“2003、2004年我们做《红颜》时,中国电影一年十几亿票房,那叫市场吗?起一个楼盘都不够。我们只能说从2008年以后,开始有市场的苗头了。”《苹果》被方励视为导演李玉从作者电影转向大众市场的过程,而《观音山》则是“不能放弃小众还要兼顾大众”的自我挑战。他对这部片子观众的定位很明确:“所有离家漂泊的年轻人,有过家庭矛盾、情感困惑的这群年轻人。”这部成本1200万的电影,舍得把钱花在不那么夺目的地方。他们租借机车和车皮跑着拍,在繁忙的货场和铁道上调动列车;凭空搭出观音庙,凭空造出瀑布———山顶上并没有水,是铺管子从另一个山头的小水电站引过来的。“商业,也可以各式各样的,不要都是武打片。”方励说,“不就是找几个影视基地,弄点宫殿、古装、盔甲,有什么难度?”方励把流行的古装商业大片比作穿金戴银,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花了钱。“一拍这种东西才叫大片?追求一点质感就叫文艺?电影做到今天,我们应该学会穿得休闲一点,学会有钱不露了吧?”
南方周末新闻:《观音山》:“千万别说我们是文艺片”-2011年03月10日 南方周末新闻:叶永青,画个鸟-2011年03月10日 南方周末新闻:开会是个技术活儿-2011年03月10日 南方周末新闻:什么是爱?-2011年03月31日 南方周末新闻:印度的隐蔽式内战-2011年03月10日 南方周末新闻:曾经的良药为何背上“夺命”恶名-2011年03月10日 南方周末新闻:中国议政制度的设计轨迹-2011年03月03日 南方周末新闻:用八年时间回答三岁女儿的一个问题-2011年03月03日 南方周末新闻:未来20年:穿越增长的陷阱(二)-2011年04月14日 南方周末新闻:《当代》,一个台湾思想杂志身世的故事-2011年02月17日 南方周末新闻:江苏睢宁“一毛钱维稳”-2011年02月24日 南方周末新闻:无言之教-2011年02月24日 南方周末新闻:从造炸弹到建学界-2011年04月28日 南方周末新闻:传授知识、慈善和爱-2011年05月12日 南方周末新闻:“运动战”消灭不了食品“恐怖主义”-2011年05月19日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1年05月26日 来源: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新闻:车改提速遇到“坎”-2011年06月09日 南方周末新闻:政策缘何左突右支?-2011年05月12日 南方周末新闻:党的老人-2011年06月16日 南方周末新闻:大国崛起靠经济,但长久维持靠法律-2011年01月13日 南方周末新闻:对民众所赋权力要保持最大敬畏-2011年04月14日 南方周末新闻: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010年12月02日 图片新闻精选:2011年10月10日 图片新闻精选:201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