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定制翰诺威衣柜:追寻文化的灵魂,我们出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10:31
  追寻文化的灵魂,我们出发
【南方周末】 7月17日晚7点,前门23号,看得见天安门风景的房间,两个人正在耳边私语密谋。付骁鹏和高云华都是宝马3系的车主。宝马车主,是一群被普遍认为享受着中国顶级物质生活方式的人,他们同时有着新一代的精英意识。今天的聚会是为了一个非物质的主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他们刚刚走完2009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拜访过“千家农户亦锄亦笔”的绵竹村;欣赏了青海热贡隆务河谷的美轮美奂的唐卡、光华灼灼的堆秀,在西合道大师和娘本大师的精工细描下慢慢成形;感受完羌族炙热的灵魂,追寻过白马藏人浓郁的古氐遗风,以及其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回到北京,忽然就不知该怎么生活了,似乎我只适合宝马中国文化之旅的‘在路上’;回到北京,忽然就不知该怎么开车了,因为方向盘上没有了蓝天白云……”这是高云华在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结束半个月后在博客上写下的文字。此刻再次被提起,每个队员都感同身受。短短的9天旅程,便建立了一个如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团队,这个团队里,有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有媒体,还有车主。 
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提及为什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宝马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之旅负责人、企业社会责任经理杜明华表示,作为高端品牌一定要有品位,这种品位只有从精神层面的提升,才能让人感受到拥有品牌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核心是精神,通过参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宝马在品牌战略层面塑造了自己的文化价值,同时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位。
  任何一个国外品牌到中国来都必须要本地化,要入乡随俗,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中国人民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宝马选择参与投入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保护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2007年开始的 BMW中国文化之旅,是宝马中国企业社会贡献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三年以来,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化现象通过媒体的多次报道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因为对沿途文化遗产的捐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充裕资金的支持下,得以传承。
探访,是保护的基础工程
  参加此次“文化之旅”活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贺学君表示,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都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有自己的基因、要素、结构、能量和生命链,在这里蕴含着生命的全部秘密。因此,要找到它的灵魂和脉搏,即贯穿其中由特定民族精神(心理)凝铸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在源头和根本上准确认识,精心保护。这应该成为整个“保护”的基础工程。只有这一点做好了,守住了对象的生命之本,其他的保护措施才可能是积极的,有效的。
  “BMW中国文化之旅”至今已经完成了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探访,所探访的文化遗产项目接近100项,捐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累计捐资超300万。
反思灾难,
重建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
  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四川、陕西和甘肃的39个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41个省级项目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对羌族民众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羌族历史悠久,只有三千多万人口,却拥有极其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宝。
  谈及今年文化之旅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表示:“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旅程,它充分展示了‘5·12’地震发生一周年来灾区人民重建精神家园的决心和取得的成就。同时通过反思灾难,该活动也深入探索了积极应对灾难、恢复文化生态的新途径,并呼吁全社会重新审视民族文化的未来,重塑民族保护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重建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
  在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刻,选择这样的一段旅程,意义非凡。
启程,一路向北,
画出一个大的问号
  张洪是资深媒体人,这是他第三次受邀参加BMW中国文化之旅。在2009年6月7日,距离发车的前3天,和许多车队成员一样,张洪正仔细地研究这次旅程的线路图——从成都出发,沿着绵竹、都江堰等重灾区北上,深入汶川、茂县等羌族聚居区,然后东进陇南,继而再拐向西北的甘肃及青海省黄南、热贡地区,9天的行程将曲折延绵地在中国的西部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同时,另外一个大问号也存在张洪心里。每年的线路都有一定的文化使命,这次,寻源问道,寻什么源,问什么道?源在哪里,道在何方?
  2009年6月10日上午10点30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人头攒动。在本次文化之旅的发车及捐赠仪式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面带微笑,宣布宝马今年通过其爱心基金向被汶川大地震造成不同程度损坏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将用于四川省绵竹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羌族刺绣和羌笛制作技艺,甘肃省“池哥昼”白马藏族藏戏、武都高山戏、武山旋鼓舞,陕西省略阳民歌和宁强跳端公,以及青海省热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寻源问道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成为本次旅程的主题。
  尽管大部分参与的队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保护如何做,能做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没底。揣着心中的这些疑问,19辆汽车组成的车队上路了。随着76个车轮在2200公里的中华西部的热土上倒碾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出行之初的大问号也就有了答案——寻源问道,寻的是中华民族的先人足迹,问的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传承之道。
打开一扇门,然后走进去
  第一个探访的文化项目是三星堆。它们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之后却突然消失无以延续和不见踪影,只有在队员面前展示的出土的文物向大家提示着这段“遗失的文明”。流连于这些光怪陆离奇异诡秘的古蜀秘宝之间,大家被无数经典的文化元素所冲击。在对悠久的文明的溯源过程中,大家不禁思考,传承到底应该表现在哪里?
  “这些文物证明着我们在那样遥远的时期就有如此高度的文明。”解说员热情洋溢地如是说,而高云华却陷入了不断的沉思——“我们的文明是需要证明的吗?我们的文明只能通过祖先的遗物来证明甚至标榜吗?我们的文明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一群人?”时钟指向凌晨一点,他依然难以入睡,连绵的思绪化作深夜的不断敲击键盘声,写下这一连串的文字。
谁来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埋单?
  绵竹村里的陈兴才老人今年已经89岁了。他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目前年龄最大的民间艺人,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车队一行60人行至绵竹版画村,便直奔老人而去,除了要看他手下精美的版画,更多的时候是想看看这个传奇式的人物。
  89岁的老人额头布满满皱纹,戴者一副大黑框的老花镜,面容安静而祥和。简陋的画室里挂满了奖状,墙上贴满了大大小小五彩斑斓的年画。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儿子现在也以作画为生了,绵竹年画后继有人。对于版画技艺的文化传承,大家也开始了思考。
  “从陈兴才这样的老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提及这段记忆,高云华说,“当时他们的环境很单纯,外面的压力、诱惑比较少,他们的技艺在当时也是一个先进的、奇特的技术,但是就现在的印刷术来讲,绵竹版画可能是很低级的绘画,它的价值或许更多在于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精神传承,但是谁能为它的保护价值埋单?新的一代人受到的各种市场经济的诱惑,他的后人是否还愿意投入父辈那样大的精力,将本族的历史以及其尾随的艺术精神传承下来?”
  随着旅程的逐渐展开,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思索摆在了队友们面前。
  文化之旅车队在第7天出了“难题”。2009年6月17日,青海互助土族风情园。车队成员,也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教授非常愤怒。“这种商业化演出绝不是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旅游开发项目,首先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车队成员、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郑娜认为:这是伪民俗。
  这的确是个大难题。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过于积极的商业化开发,就被社会关注过。专家们担心过度开发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陷入两难,一方面,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被遗忘、破坏乃至消亡;另一方面,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陷入商业化误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化开发如何调和?在商业大潮中的人们,在功利物欲的驱使下,如何真正地保护好文化遗产?这些问题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回归本真,洗涤心灵
  文化之旅的意义不只在于给参与者打开一扇艺术之门与启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索,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参与者真正地远离尘嚣,感受最原始与质朴的风土人情。
  高云华是这次活动的全程参与者。去年地震发生以来,他一直参与各种形式的捐助活动。“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够到地震灾区去亲眼看一看、走一走,亲身体会一下,正好借文化之旅的行程,圆了这个心愿,比较大的心愿。”
  对他来说,能亲身走进地震灾区,而且跟地震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亲密接触,是很大的收获。他感觉,地震一年之后的灾区,方方面面的重建工作,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能够从大自然的景观中,包括山和河道,清晰地看到当时被地震破坏的程度。旅途上还有无时无刻从山上往下滚的石头,行到半路能看到几米高的大石头赫然立在路中间的,时刻提醒着:地震的危险依然存在。在感受危险的同时,也被另外一种精神力量鼓舞。沿途处处可见各地的援建队伍,无时无刻不为中华民族在面对大灾难时的团结而振奋。
行有道,爱无界
宝马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基金是全体BMW员工、BMW授权经销商、BMW车主、BMW爱好者构筑的一个持续汇聚爱心的公益平台。它在“行有道,爱无界”的宗旨下,本着公开、实效和参与的原则,为四川地震灾区的教育、文化以及环境重建提供支持,并在未来将爱心辐射到更为广泛的需要帮助的地区。
  基金成立之初,已为地震灾区的100名什邡大学生提供了一年50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在灾后顺利进入大学。宝马爱心志愿者更是用脚步丈量了余震不断的土地,走访学校和学生家庭,为后期的项目立项和资主对象的资格确认提供了可靠详实的依据。
  2008年12月8日又正式启动了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教育支持项目,并向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的优秀教师颁发了首批教师奖助金。作为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教育支持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奖助金项目计划在2010年之前向来自四川、甘肃、陕西的1000名教师提供每人3000元共300万元的奖励,以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教育事业的默默奉献,向他们在灾难中折射出的“师德”和“大爱”表达敬意。
  此外,宝马爱心基金还强调精神关爱和传递爱心的公益理念,爱心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同时让更多的宝马大家庭成员参与其中,因此还将组织包括宝马员工、经销商、爱心车主等不断深入灾区,开展和当地学生、老师的互动交流等一系列有意义的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