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共创集团谢辉涉案:初中孩子为啥“不听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55:44

专家讲座:初中孩子为啥“不听话”(ZT)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更多
  • 设置置顶
  • 推荐日志
  • 转为私密日志
乡党/爱心    发表于2008年05月15日 08:28 阅读(49) 评论(4)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岁,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首场“家长学校”讲座《培养优秀孩子的科学规律》针对初一和初二的学生家长,在讲座上和会后了解中,记者发现,初一、初二孩子的种种“反常”表现让很多家长忧心又无奈。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在心理学中,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叛逆期”。
  在孩子的叛逆期里,很多过去看上去不错的“亲子关系”好像一下子出了问题。为了改变孩子,父母从批评、斥责、吵闹到无可奈何、焦虑不安。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从改变自身开始,重新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
  正面的亲子关系让你和孩子心连心
  何谓亲子关系,“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说,父母和孩子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彼此留下印象,基于印象会形成一些看法,通过这些看法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待方法。“在他创立的‘亲子关系模型图’中,‘大人’和‘小人’的‘心’由一条管道连起来,如果亲子关系是正面的,那么父母和孩子的心灵管道就能畅通,相反,这条管道就会堵塞,父母和孩子就无法交流沟通。”糜仁海说。
  糜仁海讲到,要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首先父母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
  糜仁海还强调,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有“三条高压线”和“两个陷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三条高压线”分别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它们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破坏亲子关系。“两个陷阱”是“有条件的爱”和“输不起的心态”。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这是交易而不是爱,在这种条件下,你无论做什么,孩子都不会感受到你的爱,他不会感激你,他认为这是有条件的交换。调查数据显示,仍然有23%的家长保有此种心态,他们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输不起的心态”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时刻监视孩子,知道他(她)的一举一动,这会让孩子非常反感,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和关系。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关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这说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长都可能陷入了“输不起的心态”这个陷阱中。
  “八个工具”助你建立正面亲子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具体说起来,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糜仁海说:“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糜仁海介绍了“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只要家长能够用好这些工具,就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的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做好听、说、看、做这四个方面,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糜仁海说,“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和过少。”
  糜仁海还解释了另外七个工具,他表示,表扬是一个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长却认为表扬会让孩子骄傲,“只要表扬的方式得当,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扬,具体步骤是:陈述事实,确认值得表扬的原因,表达高兴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继续保持的愿望,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父母都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具备什么品质,那么当发现孩子某次这样做了,父母就要大声地说出来加以确认,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父母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尽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才能和他们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规则时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规则,他才能遵守,才有用。发现孩子犯错后给予批评时,应该就事论事,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注意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表达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
  讲座上,《新学刊》主编解素蔚与家长们分享心得时特别强调,家长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如果你只盯着成绩单,就会忽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三分一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
  “我常常听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数学不好’、‘他英语不行’等等,这就是家长盯着成绩在给孩子‘定性’。”解素蔚说,“这种定性对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学不好数学了’、‘我没语言天分,学不了英语’,这会限制了孩子的进步。”她认为,家长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绩不太好,作文还老跑题,但我从来不说他语文不行,我总是告诉他,‘你的语文有很大的潜力’。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题了,中考还考了个靓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种与“成绩提高”无关的兴趣,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加以禁止,“这种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解素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钻研,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喜欢阅读、爱看杂书,家长就应该保护他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寒暑假,要支持、鼓励孩子多看各类书籍。”
现场花絮
  ○由于第二天是母亲节,新快报《新学刊》为前来听讲座的母亲准备了一枝康乃馨做礼物,很多母亲都感到惊喜;在工作人员“送给您太太”的话语鼓励下,很多父亲也“不好意思”地接过康乃馨。
  ○一般而言,母亲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但当天前来听讲座的父亲居然很多,尤其是下午场,父亲差不多占了一半,大大出乎主办方的意料。看来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意识到,教育子女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
  ○因为是针对家长的讲座,所以其实我们并不“欢迎”孩子来听,但是一个男孩和妈妈一起来了,男孩还认真帮妈妈做笔记;边听讲座,母子俩偶尔低声交谈,看来,亲子关系很不错!
  ○看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妈妈”走上来,工作人员立即送上笑脸和鲜花,对方却连连摆手,说“还不是,还不是”。原来,她是七中的老师,知道今天有讲座,特地跑过来听。“老师也要教育学生,也应该学习。”七中副校长谢晓萍说。
  ○一位父亲由于来迟,位满无座,硬是在最后面站了一个多小时,听完整场讲座。
  问卷调查
  你是合格的家长吗?
  如果以下说法符合您的情况,请打“√”;如果不符合,请打“×”。条目前的百分比是回答“√”的家长比例。本次调查数据源于5月10日“家长学校”讲座现场,共回收218份有效问卷。
  17.4% ( )1.当众批评孩子。
  21.1% ( )2.很少去表扬孩子。
  30.7% (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
  55.5% ( )4.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
  30.2% ( )5.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
  21.6% ( )6.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32.6% ( )7.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21.6% (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0.55% (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或不感兴趣。
  48.2% ( )10.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10% ( )11.不愿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29.8% (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28.9% (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常常不统一。
  8.7% ( )14.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1.5% (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31.7% ( )16.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23.4% (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28.4% (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17.4% (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
  17.9% ( )20.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与自己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53.2% ( )21.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认为是处处关心孩子。
  5% ( )22.相信各种速成班。
  15.6% ( )23.认为孩子学习必须有人看着是正常的。
  3.7% ( )24.教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在他人面前说谎。
  28% ( )25.认为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骄傲。
  5.9% ( )26.限制孩子玩,自己却经常出去玩。
  9.2% ( )27.当孩子不听话时常打骂孩子。
  12.4% ( )28.常在孩子面前评说别人长短。
  39.4% ( )29.认为孩子的缺点必须用批评才能改正。
  6.9% ( )30.常说:“你怎么这么笨?”
  14.2% ( )31.常在生气时斥责孩子“你啥也不是!”
  15.1% ( ) 32.你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15.6% ( )33.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啥条件都答应你。”
  17.4% ( )34.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聪明程度。
  42.7% ( )35.认为孩子将来的命运是他自己制造的。
  22% ( )36.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
  16.5% ( )37.认为成年人是不可改变的。
  35% ( )38.当孩子说一件得意事时你却警告他别骄傲。
  26.6% ( )39.认为自己该做的事都做了而好坏全在孩子了。
  51.8% ( )40.认为孩子在学习上一点不着急自己却急得团团转。
  自评:
  A.如果您有5项的回答是肯定的,您应该加强学习了。
  B.如果您有10项的回答是肯定的,您必须警惕了。
  C.如果您有20项的回答是肯定的,您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