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机三国狂刀技能加点:[野史乱弹]西路军--那段曾经被隐藏的悲壮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6:25:09
        
       西路军。在中共党史上几乎成了“悲壮”的代名词。1936年10月,以红四方军主力的2.18万人西渡黄河,后被命名为西路军。在150多天的时间里,这支军队在河西走廊的血战中几乎全军覆灭。除400多人在陈云的接应下到达新疆外,7000多人阵亡,被俘遭虐杀活埋5600名,2000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还有2000余人辗转回到家乡。
当时红四方面军有4万多人,战斗力最强。西路军的2万多名战士,都是从土地革命时期的血与火战争中杀出来的骨干和子弟兵。占当时红军总兵力的五分之二。如果他们不被打垮,抗战初期八路军的编制就不是三个师,而是五个师。
   1937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西路军所剩部分领导人时说:红西路军的失败,主要是张国焘机会主义错误的结果。他不执行中央的命令,惧怕国民党反动力量和日本帝国主义,私自将队伍拉过黄河,企图到西北搞独立。这种错误的路线,注定要失败的。毛泽东的话就成了中共官方对这段历史的一贯定论。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疑点:如果是张国焘自己的决定,党中央为什么不阻止?徐向前身经百战,为何不率军直插新疆,反而在凉州一带不进不退,待在这里被动挨打?
   要解开这些疑点,还要从1935年说起。
   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从莫斯科回到陕北,他向毛泽东转达了斯大林的一条建议:红军主力应该向西北和北方发展,要尽可能地接近苏联。
   斯大林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他们承偌给红军一定的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在当时,苏联正面临德国和日本两个法西斯国家东西夹击的危险。出于本国利益考虑,他们希望中国能拖住日本。所以希望国共两党能达成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
   实际上,此时蒋介石也感到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已经不行了,日本的步步紧逼让他无法再接受。他秘密派出了一些人前往陕北,寻找中共进行谈判。
   此时,张学良也开始和中共进行秘密谈判。他和李克农在洛川进行会谈。但此时中共要求张学良抗日反蒋,张学良认为中国如果没有蒋介石的领导,将会是一片散沙,双方第一次会谈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1936年4月9日,周恩来秘密潜入东北军控制的延安,与张学良进行高层会谈。虽然共产党仍然不愿承认蒋介石,但双方还是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就在此后不久,南京政府取消了被红军消灭的东北军110、109师的番号,并拒绝给这两位阵亡师长的家属各10万元的要求,这让张学良感到极度不满。他对中共派驻在他身边的代表刘鼎表示,再等半年如果蒋介石仍不抗日,他就不惜进行兵谏,逼蒋抗日。
   张学良态度的转变显然给中共领导人一个很乐观的估计。1936年5月和6月期间,中共高层几次开会讨论西北局势,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对红军挺进西北局势的战略构想。毛泽东当时乐观地估计,盘据在宁夏和青海的马步芳和马步魁以及新疆的盛世才都和蒋介石有很深的矛盾,红军如果向这些地方挺进,他们很可能会欢迎红军的到来。到时成立一个以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为一体的“西北国防政府”,以兰州做大本营,由张学良担任政府主席和抗日联军总司令。同时努力打通通向苏联的道路,获得苏联的援助,与苏联和外蒙古结盟,形成西北大联合抗日反蒋的局面。
   7月初,中共向张学良转达了他们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进军宁夏,红四方面军则西出青海,威胁马步芳,占领河西走廊。二方面军则居中,策应张学良的东北军控制甘肃和兰州。虽然中共方面紧锣密鼓,但张学良却一直犹豫不决,一方面是他不想公开反蒋,另一方面他认为这个计划有很大的危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通”行动的成功与否,将是决定西北国防政府能否如计划发动的一个关键砝码。中共随后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打通苏联的问题上。由于张学良不愿做打通的主力,红一方面军又军力有限,所以毛泽东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二、四方面军身上。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和举兵反蒋,爆发了“两广事件”。粤桂两军北上进攻湖南,蒋介石只能暂时抛下禧北事务,他把原驻守在西北的胡宗南的主力部队调到湖南,应付两广事件。
   毛泽东认为此时是绝好的进军西北的机会。他决定提早发动进攻。红二、四方面军进入战斗状态。中共又给斯大林发电报,告知红军的行动,希望苏联能给予武器支援。斯大林基本同意这一计划,但他反对红军进入新疆。因为当时盛世才是亲苏的,斯大林担心红军的进入会让盛世才的态度出现转变。斯大林希望红军集中兵力占领宁夏和甘肃西部。
   事实证明,这个计划的确有很大的危险性。首先,红一方面军要保护中共中央的安全,防止蒋介石军队的袭击,不能出动。而东北军又不愿倘这趟浑水。盘据在宁夏、甘肃和青海是马氏兄弟虽然和蒋介石有矛盾,但这两年关系已有所缓和。红军进入他们的地盘,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威胁。而且在这些地方,老百姓由于国民党的说教,对共产党都怀有恐惧心理,他们是不会给红军任何帮助的。而此时,蒋介石已经用分化的手法,不费一枪一弹,解决了两广事件。胡宗南的军队又被调回了西北,蒋介石又增派了10个师的兵力到达西北。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占据绝对的优势。
   张学良将蒋介石的作战计划告诉了中共,并劝诫中共放弃北上的计划。但毛泽东这时已头脑发热,他认为只要打通通往苏联的路,苏联的援助物质会缘缘不断到来,中共的力量将大大加强。10月11日,毛泽东发布了《十月分作战计划纲要》,命令四方面军迅速进军靖远、中卫地段,抢占渡河点,争取在11月10前完成渡河。
   造船渡河的任务落在了李先念的30军身上。30军马不停蹄地向靖远发动进攻,占领靖远后,加紧造船。
   10月16日,蒋介石下达“剿匪”命令。22日,他亲自飞到西安督战。国民党大军已经铺天盖地地涌来。17日,国民党飞机侦察到了四方面军的渡河地点,随即进行轰炸。情势危急之下,徐向前、陈昌浩电告朱德、张国焘和毛泽东:30军将于23日渡河。但是河中有片之前没有侦察到的浅滩,船只受阻。渡河失败。
   心急如焚的李先念化装成老百姓,重新沿河堪察地形。当晚,他们在另一个地点抢渡黄河,国民党的先头部队发现了他们,随即展开一场恶战。30 军在损失了千余人的情况下终于渡河成功。当红四方面军的后续部队准备渡河时,胡宗南和关麟征的部队相继赶到,国民党空军出动了30多架飞机进行轰炸。经过一番奋勇撕杀,四方面军终于渡过黄河,但已损失了3000多人。
   25日,国民党已集结了10万的军队守住渡河点,随后的二方面军无法突破国民党的防线,不得不向后撤退。至此,红四方面军已经完全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困境。
   四方面军渡河后,马步芳调动他的军队5万多人追击红军。甘肃的马步青和马步魁怕蒋介石军队借口进入他们的地盘。也出动大批军队围剿红军。
   四方面军渡河部队一共有2.18万人,而他们面临的敌人达到12万人。还有许多敌视共产党的地方武装。
   11月2日,红军和马步芳遭遇,马家军多为回民组成,日式装备,步骑组合,十分骠悍。四方面军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自己也损失惨重。
   四方面军先前想的是如何打到中苏边境,获得苏联的援助。但此时已陷入四面楚歌中,毛泽东的战略目的已无法实现,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面对险恶的形势,毛泽东也开始动摇了。他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放弃北上,让红二方面军向山西进攻,来一次新长征。这等于是放弃了红四方面军。
   而此时,徐向前还坚信可以打通到苏联的路。11月9日,红军占领古浪城,但马步青的两个旅和四个团随后赶来,在3架飞机的支持下发动进攻。四方面军苦战了3天,牺牲了2000多人。四方面军的其它军级部队在这一仗中都被打垮,只有李先念的30军还算完整。
   11月19日,徐向前收到毛泽东的电报,要他们停止北上,在永昌、凉州一带建立根据地。毛泽东再一次错误地估计了西路军的形势。在这样一个寸草不生的戈壁大漠中建立根据地简直是痴人说梦。徐向前把当前的形势如实发了一封电报给毛泽东。但毛泽东还是要西路军就地坚持,建立根据地。
   西路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凉州一带建立了根据地。但是四面八方的马家军很快就围了上来。人生地不熟的西路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无奈之下,李先念只得率军撤出了根据地,此时西路军只剩下1.5万人。
   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消息传来,西路军上下一片振奋。此时,毛泽东的头脑又发热了,他命令西路军再次向北进攻,争取在明年3月前打通通往苏联的路。
   10过后,毛泽东又改变主意了,他给徐向前和李先念发电报要他们向东攻击,占领兰州,以得到张学良的支援。
   但是事事瞬息万变,12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毛泽东又改变主意,要西路军向西挺进。1937年1月5日,西路军又接到毛泽东的电报,要他们在高台、临泽一带就地待命,停止西进。就这样,西路军东走西停,累得疲备不堪,此时一直在后跟踪的马家军峰拥而上,西路军再次损失了5000余人。徐向前和李先年率军撤至甘肃西部的一个小镇时,只剩下不到9000人了。
   在万分危机的时刻,陈昌浩给毛泽东发电。要求中央派兵支援。但军委回电称:蒋介石又调集了40个师的兵力准备进攻陕北,中央实在是抽不出兵力支援西路军,要西路军独自坚持,等待国共停战。于是,西路军原地待命,也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此时已进入冬天,西北的温度降到了零下30多度,西路军战士没有棉衣御寒,缺少粮食,很多战士被冻死和饿死。1月20日,3万多名马家军包围了西路军,经过浴血奋战,西路军终于走到了尽头。第5军军长董振堂被俘残忍杀害,西哭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13师师长叶崇本壮烈牺牲,4000多名战士战死,2000余人被俘,后来大部分被杀害,只有2000人突围出去。
   实际上,苏联方面也的确在与甘肃接壤的地方准备了很多武器,有步枪、冲锋枪、火炮和手雷等。直到苏德战争爆发,这些武器才被运往战场。
   3月13日,突围出来的2000多人退进祈连山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召开了一次会议,陈昌浩坚持要回陕北向中央讨问说法,为什么军令一变再变,失去了很多机会,导致全军覆灭。陈昌浩和徐向前走后,西路军由李先念率领向西行进。4月29日,终于穿过了新疆和甘肃接壤的星星峡,与盛世才的人接上了头,还得到了空投的武器和食品。盛世才派人护送西路军余部去乌鲁木齐,在新兵营里学习使用机械化装备,包括架驶坦克和飞机。这时的盛世才对中共还是很友好的,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关系。
   西路军将士的命运极为悲惨:红5军军长被俘后,头被砍下来挂杆示众。身负重伤的红9军军长孙玉清被俘后宁死不降,被乱刀砍死。与总部失去联系的妇女独立团,遭敌人包围全部被俘。大部分被马家兄弟占为己有,有的分给下面的军官玩乐。有的被迫自杀。
   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写道:西路军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大大超出应有限度,孤军外线作战,迟疑徘徊,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关于西路军的失败,中共一直把责任推给张国焘。1991年中央党史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出版,对西路军问题,仍然采用原来的说法,李先念看后大发雷霆,他当即给党史工作组的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信中以严厉的口气说:西路军当时究竟是奉谁的命令?几十年来一直说是奉张国焘的命令。张国焘当时已经没有任何实权了,这与事实不符。现在中央正式出版的党史,竟然还在沿用这个说法,对得起牺牲的那些西路军将士吗?信发出后,那些编写党史的人不得不作检讨,把已经出版的书收回,重新编写。
   如今,当我们回首那一段被隐藏的历史史,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是那些烈士们的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那些埋藏在大漠深处的灵魂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所有歪曲那段历史的人,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西路军的毁灭的大致原因有三:
  
  第一:马家军为防止中央军插手河西事务,丧失自己的地盘,倾巢出动骑五师,新二军全部兵力八个旅,若干直属部队计二万五千人,战马一万三千匹。动员省属各县民团八万五千人,战马四万七千匹。军力是西路军的六倍,又以来去如风,攻势迅猛的骑兵为主,在攻守之势上造成了西路军致命的威胁。
  
  第二: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采取坚决果断的自救措施,甚至必要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孤军在外开始,就抱定打通新疆国际路线的宗旨。以取得新式装备,武装自己再回头补过的决心临机制敌,也能摆脱覆没的命运。但是陈昌浩跟随张国焘犯了错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唯中央电令是听,丝毫不顾及西路军实际,他的最后决定权断送了这支部队。总指挥徐向前虽然提出过正确的意见,但他性格中有懦弱,拘谨的一面,(否则,自己在前方指挥打仗,老婆程训宣被当作反革命在后方被肃反,他也该老虎发威了)遇到反对,便不能坚持,其命运也就和皖南的叶挺一样,即不能自救,也不能救人,眼睁睁看着自己心血创建的部队军旗坠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中央军委今天要西路军打通新疆国际路线(1936年11月10日,11月13日,12月18日、12月27日电报),明天要西路军在永昌、凉州、甘州、民勤建立根据地(1936年11月8日,11月19日,1937年1月5日,7日、8日电),后天又要部队东移策应河东(1936年11月24日,12月14日,12月24日、1937年1月16日电报),这种以牺牲一支主力部队为结果,使其疲于奔命,首鼠两端,进不得,退不成,在敌军重围中越陷越深的自相矛盾的电令,才是西路军败亡的真正原因。
  
   难道一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统帅部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起码的判断能力,强要一支孤军在外的疲惫之师,完成自身实则无法完成的战略战役任务,进而把他送上了毁灭的境地。探讨这一点实际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想到祁连雪峰,河西黄土那被掩埋的万名忠魂,为了告慰他们,我们还是揭示历史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