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超薄透视夏装:卷却诗书上钓台——读网师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5:25:50

[主题] 卷却诗书上钓台——读网师园

[主讲] 曹林娣教授

[时间] 2009年1月10日

[正文内容] [文档下载]

  网师园与沧浪亭比邻而居,同在旖旎的葑溪水畔,“负郭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郭之趣。……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钱大昕《网师园记》)。
  “网师”,就是渔父、钓叟,也是以渔钓精神立意的水园。所谓渔钓精神,并非去追随那位高唱《沧浪歌》、“鼓枻而去”、“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王逸《楚辞章句》)的渔父,而是藉滉漾夺目的山光水色,寄寓林泉烟霞之志,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以悦耳目,快人意。
  一、园筑之主
  计成在《 园冶·兴造论》中说:“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 …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匠用什一……” 
  计成认为,一般的建筑兴造,设计师(能主之人)的作用要占十分之七;而建造园林,则造园家的作用要占到十分之九。
  陈从周也强调:“园林非‘土木’、‘绿化’之事,故称‘构园’。”并说:“园以有‘境界’为上,网师园差堪似之。”(陈从周《苏州网师园》南京博物馆《文博通讯》第23期[1976年1月])
  网师园的“境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经过了数百年时间的磨洗和几代人的努力才完成的。
  史正志
  网师园以“渔隐”立意,溯源于南宋侍郎史正志。史正志,字志道,号阳巷,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史正志反对张浚北伐,因而遭到弹劾后罢官,流寓吴中。淳熙初(1174)花了“一百五十万缗”(元陆友仁《吴中旧事》)在此建堂筑圃,将花园称“渔隐”,也想当那个“摇首出红尘”的渔父了。
  自称“吴门老圃,读书养花,赏爱山水”的史正志,倒称得上是个菊花专家,写有《菊谱》。还有《建康志》、《清晖阁诗》等著作。
  但可惜的是,史正志苦心经营的“渔隐”花园,“仅一传不能保,僦直十万缗,久不售,后为丁季卿以一万五千缗得之。”(元代陆友仁《吴中旧事》)丁季卿仅用史正志百分之一的钱就买下了。但好景不长,“绍定末,丁又不能保。赵汝櫄来为浙西提刑官,占为百万仓和籴场。”
此后,经元明数朝一直荒废。
  宋宗元
  清乾隆二十年前后,园归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宋宗元,字悫庭,乾隆三年(1738)中举。历直隶成安、良乡知县、天津道,迁光禄寺少卿。著有《网师园唐诗笺》18卷。宋宗元50岁时以养亲陈情归里,“治别业为归老之计,因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渔隐之义”(钱大昕《网师园记》)。其姐夫彭启丰明确阐明了用“网师”名园是欣羡那三闾大夫屈原所遇到的渔父超然志远的风神:
  予曾泛舟五湖之滨,见彼为网师者,终其身出没於风涛
  倾侧中而不知止,徒志在得鱼而已矣。乃如古三闾大夫之所
  遇者,又何其超然志远也!
  网师园不仅保留“渔隐”的风格意蕴,且以唐诗般简括之手笔将江南胜景集于方寸,时园中题名景点就有“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溪西小隐”、“斗屠苏”、“半巢居”、“北山草堂”、“花影亭”、“度香艇”、“无喧庐”、“琅玕圃”。那时“幽崖耸峙,修竹檀栾,碧流渺弥,芙蕖娟靓,以及疏梧蔽炎,丛桂招隐,凡名花奇卉无不莱胜于园中。”
瞿远村
  乾隆四十四年,69岁的宋宗元去世,“其园日就颓圮,乔木古石,大半损失,惟池水一泓,尚清澈无恙。”八年后,瞿远村“偶过其地,悲其鞠为茂草也,为之太息!问旁舍者,知主人方求售,遂买而有之。”(钱大昕《网师园记》)
  经过瞿远村和诸多饱学之士的巧为运思,易旧为新者乃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诸景,增建的应该是蹈和馆、月到风来亭、云岗、竹外一枝轩、集虚斋等。今之规模,即为其旧。
  李鸿裔
  同治初年,园归咸丰举人李鸿裔,因园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  张作霖
  光绪三十三年,园归正黄旗吉林将军达桂(馨山),四年后为冯姓所有。后张作霖以三十万两银子购得此园,易名逸园。1917年赠湖北将军张锡銮(金坡)。曾租赁给词人叶恭绰(遐庵)和张泽(善孖)、爰(大千)兄弟居住。
  何澄
  1940年,园归山西人何澄(1880~1946),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
  解放后,政府扩建女厅北梯云室一区庭院,新建梯云室;1981年将法圆通寺乳堂及庭院扩建为“云窟”。以墙分隔西部内院,增辟涵碧泉、冷泉亭等。并精心配置家具陈设。
  二、东部住宅区
  网师园僻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门外途径极窄,据说其筑园之初心,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长长的小巷,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它表示:“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故“轩车不容巷”。
  宅前庭园
  宅前庭园,大门对面的照壁,呈不封闭状态,左右两壁各存有羁马绊五枚。
  庭南植盘槐两株,表示“槐门”之第。
  网师园是清代苏州世家宅园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住宅为一落三进的长廊型建筑,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是苏州现存园林中最为完整的住宅与园林合而为一的典范。
  大门
  大门为两扇对开的黑漆大门,下设2尺5寸高闸板,即门槛,又叫门档、高门限,地位象征(姚承祖《营造法原》)。门框上的横框叫门额,左右立框叫门颊。门额枋上装了三只圆柱形的门簪。正门两边,置砷石,门下的石礅,也叫门枕石,为承受门下轴的基石,露在门外面的部分被加工雕成圆鼓形即抱鼓石。
  抱鼓石一面饰三狮滚绣球浮雕,一面饰拟日纹。  “门虽设而常关”,唯贵客临门才打开正门,一般人只走偏门。
  跨进大门门厅,北面穿廊有对称的半窗半墙,半窗外的两个方形天井,据说是南宋原物。
  东小天井有“淡墨探花”王梦楼“锁云”砖刻,自然美景为我所有矣,风神可掬;西天井为冯桂芬所书砖刻:“鉏月”,鉏即锄,字体疏秀简逸,含蕴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隐逸情愫。
  文字一点缀,顿生不俗之情。
  轿厅
  轿厅,俗名茶厅,轿子放在两边厢房里,或者是过堂后面的停轿院内。来了身份低微的客人,也会被安排在那里喝茶。今有雕镂精工的红木官轿一顶,可遥想当年风貌。
  过廊前竖块屏隔,客人由屏隔两边进入正堂。屏隔上正中高悬匾额“清能早达”,意思是做清廉正直才能卓越的“清能吏”,早建功业,仕途畅达,兼善天下。为官者应该具备的品德才能,用《后汉书·贾琮传》中交阯刺史贾琮,为官清正廉洁,很有能力,交阯得以大治,为后代官吏之楷模。表示主人的官方身份。
  厅东有避弄可导之内厅,厅西首入山水园“网师小筑”。
  绕过屏门,只见砖库门上方嵌有砖雕家堂,据称亦宋时物。供奉“天地君亲师”五个牌位,“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帝制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
  大厅
  进入砖库门,是大厅前的天井,东西植有白玉兰两株,与厅后小天井所植金桂,合金玉满堂吉祥之意。
  砖雕门楼作为大厅南对景,为清乾隆年间制成,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
  门楼高约6米,雕镂幅面3.2米,雕镂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技艺在细腻的青砖上精凿而成,为江南一绝。
  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砖细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精美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细腻轻巧的砖细花朵,几道精美的横条砖高低井然,依次向外延伸,鹅头上昂,气势伟岸,风雅秀丽,好一幅优美的立体画。
  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牡丹图案,牡丹象征富贵,蔓生植物连绵不断,富贵长久。 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
  两侧为兜肚,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八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
  郭子仪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郭子仪拜寿戏文象征着着有功、高寿和后嗣兴旺发达,故成为人臣艳羡不已的对象。这幅戏文图的寓意为“福寿双全”。
  右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
  姜子牙长须披胸,时已73岁,庄重地端坐于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这里描写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多兵权与奇计,隐于渭水之畔的潘溪,他大智若愚,手执无钩垂杆,稳坐钓鱼台。
  文王以大德著称,姜子牙以大贤著名,“文王访贤”,喻意为“德贤齐备”。
  下枋横匾饰三个团寿。《尚书·洪范》篇讲到人生之“五福”为: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首位是“寿”字,人们将“五福”视为上帝的“训词”。
  “寿”字周围,刻有展翅翩翩飞翔的蝙蝠和舒卷的簇簇灵芝形祥云、卍字、蝙蝠、向日葵。
正中砖额:“藻耀高翔”,取自《文心雕龙·风骨》篇,藻,水草,藻绘呈瑞,文采飞扬,标志家、国的兴旺发达。人类对福禄寿的理想,尽在不言中。
  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嵌饰其上的铜质铆钉称鼓钉,俗称“浮沤钉”。
  大厅亦清制,位住宅正位,面阔五间,三明两暗,正中三间,宽敞宏亮,为园主执行礼仪的主厅堂。  大厅内以黑白为主色调,白缮墙门,可人雅洁。南面十字穿海棠窗户,花纹重叠,陈设的红木明式家俱,线条流畅,富丽端庄。大厅正南板壁上挂有堂对一副,为清时旧制。
  东西两壁挂有象征春夏秋冬的大理石山水挂屏:春山晴翠(春)、华岳云深(夏)、白露横江(秋)、寒泉锄月(冬)。增添了古雅之气。
  值得欣赏的是厅中所摆的汉铜鼓,乃岭南古代文物,蕴含着神秘可畏的宗教观念。
  正屋东侧“避弄”连贯三进,直通后花园,供女眷、仆婢通行,以避男宾与主人。西侧为书塾,廊间刻园记。
  女厅
  女厅南门楼雕刻简净,突出对子孙兴旺发达的主题。
  上枋刻有如意金钱、菊花官帽,意为事事如意,家财万贯,长寿富贵,世代为正直清廉的高官。下饰葫芦藤蔓,葫芦多子,俗以之为得子、多子之兆。瓜藤蔓延,藤瓜累累,被赋予瓜瓞绵绵的吉祥寓意和传宗接代的象征意义。
  中枋两端饰磬和一对鲤鱼,磬为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磬本身可兆祥瑞,表示普天同庆之意,也是“杂八宝”之一。鱼多子,也是祝福高升、富足的吉祥符号。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双鲤与“双利”谐音,又可组成“吉庆双利”寓意。
  门楼砖额:“竹松承茂”,典出《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茂盛)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欺)矣。”《斯干》篇长期作为庆贺新屋落成的礼仪诗,取其家族兴旺发达、兄弟相亲相爱之意。
  内厅(女厅)为二层楼,亦五间,带厢,为主人全家居住所在。厢前障以花墙,植桂,小院宜秋。
晚清朴学大师俞樾书额:撷秀楼,即摘采远山秀色之楼。有跋语:“少眉观察世大兄于园中筑楼,凭槛而望,全园在目,即上方浮屠尖亦若在几案间,晋人所谓千崖竞秀者,俱见于此,因以撷秀名楼。”“晋人”指顾恺之,取《世说新语·言语》篇,突出了远借之景。 
  后庭园  从女厅北沿廊至半亭,半亭面东,亭前地上铺五福捧寿图案,寿以松鹤表示,院中为软脚卍字海棠铺地,腊梅、白皮松、黄杨、鸟不宿、书带草等花木扶苏,犹春色满园。
  亭西为五峰书屋,书屋东墙有蜂洞湖石假山,计成称楼山,古人称石为云根,以为云乃碰石而生,苏州园林中有“卧云室”、“眠云亭”都以湖石为云,这里也是以湖石为云,人行于曲折假山蹬道之上曲折而上五峰书屋书楼,如踏云雾,飘飘欲仙,“上楼僧踏一梯云”的意境悠然而生。
梯云室
  位于住宅区中轴线之北的梯云室,因缘得名。
  园主们为了关起窗户依然能看到山水,所以,南面六扇长窗的裙板上还雕刻大量的花卉山水画。 
  室内有号为清浓墨宰相刘墉所书“东坡题跋”木刻挂屏。中间一架黄杨木落地罩上透刻鹊梅报喜图,神形具现,雕工极精。
  落地罩北的六幅裙板画非常华丽,带有比较浓厚的世俗生活趣味。
  每进住宅都有西侧小便门入山水园,可以享受“园日涉以成趣”。
  三、南部宴乐区
  水景园门
  自轿厅西首入低矮的水景园门,有额曰“网师小筑”,返顾门宕,上刻“可以栖迟”四个篆字,取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柴门、柴扉被用作清高的象征,隐居不仕。小门含蓄,不事张扬,俨如园主清心寡欲的心理独白。
  槃涧
  入门沿东墙有便道直贯南北,作用与宅内避弄相同。
  门右侧一小窄溪,溪壁凹凸错落,壁间一方宋时石刻“槃涧”,“槃”即“盘”,盘曲之意,取《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之意,言隐居的贤者退处深藏涧谷之间,心胸硕大宽广,安然无戚戚之意。后人遂以“槃涧之安”自慰。水边即“云岗”假山,真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之感。涧中有水闸一座,上方石上摩刻“待潮”二字,似乎水深湍急,源流不尽。  彩霞池与槃涧交界架以引静袖珍型小桥,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体态小巧,长才2.4米,宽不足1米,俗称“三步小拱桥”。桥顶刻有一拟日纹浮雕,两侧雕刻的12枚太极图案,桥东地面铺着“寿”字图案。文化含义丰富。
  引静桥将园中之水隔成一大一小两体,形成旷奥不同境域,增加了整个中部园区的构筑层次和审美深度。
  小山丛桂轩
  循曲廊西行至四面厅“小山丛桂轩”,是山水园中主要建筑,与蹈和馆、琴室为一区宴聚用的小庭院。轩处南北叠石间,山居之意裕如也。轩南界花墙漏窗,湖石灵秀,花台低矮,小山上主植桂花,另有腊梅、海棠、丁香、竹子等花木,秋日丛桂幽香,颇具淮南小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株相缭”的境界。庾信以“小山则丛桂留人”(《枯树赋》)来招人隐居。
  轩北为模拟崖岗的近景黄石假山,是座石山,高峻雄浑,假山的叠置,借鉴了国画山水画中云岗山体的趣味,并按“腹虚而无翼”的画论,筑成外轮廓横阔竖直的巨大岩体,如一幅立体云岗山体画,表现了巨岩耸立池畔的意境。山上植榉树、紫荆、紫薇、腊梅、桂花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姿态虬曲、树龄有200多年的二乔玉兰,树枝斜临水面,花色半紫半白,或内白外紫,绚丽多采。与轩南构成不同景色。
  轩北墙正中一方窗,中间圆形窗框嵌进窗外假山一角,但见山势盘旋曲折,重峦叠嶂,乔木丛生,俨然是一幅立体山石图。
  东侧“槃涧”幽壑,蜿蜒远去,此景此情,真是“高情逸思,画之不足”,必须“题以发之”(清·方熏《山静居画论》)了,清“书联圣手”何绍基所书的对联“山势盘陀真是画,水流宛委遂成书”,恰似这“尺幅画”上的一首题画诗,字体沉雄峭拔、恣肆中透着逸气。
  樵风径
  出轩西行,循曲廊步上蜿蜒起伏的爬山廊“樵风径”,象征着汉太尉郑弘隐居时上白鹤山打柴、乘舟往返之路,是郑公得“樵风”之地。(《后汉书·郑弘传》“会稽山阴人”注引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唐宋之问有“归舟何虑晚,日暮有樵风”(《游禹穴回山石邪》)诗句。漫步廊间,东望小山丛桂,庭中老树浓荫,东南黄石云岗,真有“山居忽闻樵唱”之感。
蹈和馆
  循樵风径南行,为“蹈和馆”,园主在此燕居,遵循“履中”、“蹈和”的儒家处世原则和审美标准,修身养性,将最高意义的美存于这种和谐之中。
  琴室
  跨入 “琴室”,回廊迂徐,幽静雅洁。琴室为一飞角半亭,无栏。额下悬“苍岩叠嶂”一大理石挂屏,屏上有七律一首,咏苍岩叠嶂所具有的化工之妙,有“断壑岁滩古洞门,谁移石壁种云根”、“能与米颠为伯仲,抗衡倪迂胜痴翁”等句。居中置琴砖一方,传为汉物,厚重中空,奏琴于上,音韵悠然。东侧院墙门宕上刻有“铁琴”二字额,意思即铁骨琴心。这里是一个封闭式的小院落,环境幽深,院南堆砌二峰湖石峭壁山,“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皱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园冶 峭壁山》)。山下植矮小紫竹,竹丛摇曳生姿,俨如竹石图。西侧有200多岁的古枣树高出墙头;
  东侧配有350年的枣树古桩石榴大盆景,树身似劈成半爿状,虽然下腹已成空心,但依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古琴、汉古琴砖、琴几、挂屏,以南面两座大小壁山为对景,于此抚琴一曲,颇有令众山皆响的意境。
  宜春寏
  宜春寏与殿春近邻,“寏”,《说文解字》曰“周垣也。”段玉裁注曰:“苑之周围也。”《广雅·释室》云“寏” ,院,垣也。”即花园的围墙。“宜春”适应春天或适宜于春天。唐施肩吾《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餐霞阁上最宜春。”春景烂漫,周以院墙,把春围在院内,很有诗意。
  近年新辟为牡丹院,移建一明代建筑名“露华馆”,取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句意名馆。南庭园现为牡丹园,花时一片烂漫,北庭园地纹铺着牡丹盆花,三朵硕大的牡丹花,一枝含苞待放的牡丹花蕾,与露花馆的牡丹主题园十分融洽。  小山丛桂轩、蹈和馆和琴室、牡丹园一区,建筑体量都比较小,空间狭窄封闭,走廊蟠回宛转,环境幽深曲折,是为藏景。
  四、中部环池区
  循廊北上,经一段低小晦暗的曲廊而达中部,池水荡漾,顿然开朗,以暗衬明,欲歌先敛。
  略呈方形的彩霞池居中,水仅半亩,水面聚而不分,池中不植莲蕖,使天光山色、廊屋树影反映于池中,仅东南和西北两角伸出水湾,黄石池岸叠石处理成洞穴状,渔矶高下,巧妙地点设了溪口、弯头,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造成来去无迹的假象,桥与步石环池而筑,犹沿明代布桥之惯例,其命意在不分割水面,增支流之深远。
  环池而筑的亭榭廊轩,体量娇小,结构各殊。自池南北望,较低的看松读画轩隐于树丛中,东北方有一前一后的楼房参差配列,高耸的古柏与贴水的曲桥,石矶亘列于中,临水的竹外一枝轩空透玲珑,组成错落的构图。至于驳岸有级,出水留矾,增人“浮水”之感,而亭、台、廊、榭,无不面水,使全园处处有水“可依”。 尺度比例之精妙,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水面显得辽阔旷远,弥漫无尽,有水乡漫漶之感。
  不仅如此,水面经东南角的引静桥和西北角的平桥一架,顿呈“龟”状:池西北角的大水湾恰似龟首,东南之窄窄涧溪形似龟尾,中部池岸略呈方形,则如龟身。这一首一尾,一湾一涧,增加了池的景观层次,还具有龟呈示的吉祥意蕴。
  环池区的建筑和植物配置景观互异,可静赏朝夕晨昏的变化,留连春夏秋冬四季景物:
  池东为住宅界墙,粉墙若屏,前障以小型黄石狮形假山、蟠曲而上的紫藤、攀缘于白色界墙上的木香等,破除墙面的僵直平板感,处处为一幅幅无上粉本。
  射鸭廊为长5米多的寻常小廊,东倚山墙,西凌绿波,三字题刻,却引出关于古人斗鸭、射鸭的趣话,颇助游兴。射鸭是古时水边的一种游戏。古人喜欢鸭子,斗鸭、射鸭之风盛行了近千年。
  射鸭廊前池畔,春日,迎春花低枝拂水,虬曲的枝头红梅俏,紫藤爬满了狮形假山,木香垂直满粉墙,春色一片烂漫。
  池西南的濯缨水阁基部全用石梁柱架空,池水出没于下,水周堂下,轻巧若浮,幽静凉爽,临槛垂钓,依栏观鱼,悠然而乐,确有沧浪水清,俗尘尽涤之感。阁中南墙正中辟一窗,两侧挂有郑板桥用“乱石铺街体”撰写的哲理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说的是曾参每天反躬自省的精神、颜子不听不做不说不符合法制规范、道德准则的言行、古代大禹珍惜寸阴、东晋陶侃珍惜分阴、勤奋谦逊的学习态度,至今耐人寻味。水阁外廊柱联:“于书无所不读,物皆有可观。”集自宋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和苏轼的《超然台记》。
  水阁东,“云岗”屹立水际,高下参差,黄石驳岸,大小错落,挑出各种穷凹岩穴,曲折多变,宛如余脉的绵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池西“月到风来亭”高踞池中半岛,临池西向,架于碧水之上,明波若镜,渔矾高下,画桥迤逦,显得浩淼宽阔,涟漪荡漾,“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这秋夜清趣,宋理学家邵雍更体会出天人相融的神韵:“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清夜吟》)月到风来亭壁置一面大镜,是为镜借,将对景射鸭廊、空亭悉收其中。
  池北主植白皮松、柏树。看松读画轩隐于后,轩前松柏若虬,高十余米,为全园最高物,树龄都有九百年的古松、古柏,原有一枝罗汉松,传为当年史正志手植;那棵古柏,老根盘结于苔石之间,主干虽已枯萎,但枝头却依然郁郁葱葱,蔚为奇观。曲桥头那棵树龄200年的白皮松,枝干虬劲。白皮松独步中国园林,因其体形松秀,株干古拙,虽少年已是成人之概。
  轩旁修廊一曲与竹外一枝轩接连,此轩东头紧挨着射鸭廊,原为封闭式斜轩,何氏改为敞轩,小巧空灵,从池南望去,宛似船舫。此轩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这里,抬头便见山石、花木、亭阁以及池中倒影,清风徐来,微波荡漾,风景越发旖旎,在此读书赏月,实在是赏心乐事。
  题额竹外一枝轩用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独赏那梅花的幽独闲静之态和欹曲之美。盘曲的冬梅正在射鸭廊前,月白风清之夜,即得暗香浮动、篱落横枝的画意。
  五、西部园中园
  潭西渔隐  彩霞池西为园中园“潭西渔隐”,为南宋史正志花圃旧名,是一个雅洁幽静的书斋小庭院。
  进池“潭西渔隐”门洞,建筑仅有殿春簃、冷泉亭、涵碧泉三处。
  坐北朝南的书斋名“殿春簃”,原额有跋曰:“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军行后为殿,芍药花时在春末,故曰殿春。阁边小屋叫簃。宋理学家邵雍《芍药》云:“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诗意也就是造景的依据。这里是书房,清静雅洁。屋前庭院中,植芍药八株,品种名贵。以“殿春”名斋,蕴涵着与人的品格美相对应的道德品性。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叶恭绰、张善孖和张大千兄弟借住园中,殿春簃即为张氏画室。今殿春簃西侧复室布置成画室,北面窗景如画,在这里,“镫火夜深书有味,墨华晨湛字生香”,“卓荦观群书,从容养余日”,岂不妙哉!室内墙上挂着张善孖逗虎的老照片,室外西壁镌刻着“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几个字,款署“大千张爰题”,引出一段养虎、画虎的佳话。
  冷泉亭,借杭州飞来峰冷泉亭之名,因亭近涵碧泉,故借用此名。让人产生某种联想。亭用明式细砖结顶,十分古雅。亭中有一灵壁石,又名鹰石,形如展开双翅的鹰,乌灰色,轻扣铮铮有声。传说此石原为明画家唐伯虎家物。
  小院西南有一泓寒潭,石刻篆书“涵碧”二字,取宋朱熹“一水方涵碧”诗句名之,此处岩壑深邃,寒气逼人,底部潜藏一泓天然泉水,清澈明静,且与中部大池水脉贯通,潺潺不绝。“网师园以水为中心。殿春簃一院虽无水,西南角凿冷泉,贯通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终不脱题。”(陈从周《说园》)
庭院满铺渔网纹,“网”中有荷莲、游鱼、虾,不仅与“网师”主题密切相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已经有了一些中国明朝家具,而且是文徵明款识的。他们十分中意素净雅洁的殿春簃,历经五年,1980年,它的仿制品“明轩”,首次远渡重洋,落户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轰动美国。
  六、北部书房区
  彩霞池北自西至东是一区书房,自西至东,依次为:看松读画轩、集虚斋、五峰书屋……  小书房
  从殿春簃东曲廊北行,跨进一小书房,前有小天井,以采光,冰裂纹短窗,正北墙上悬挂清“西泠八家”之一陈鸿寿的对联:“天心资岳牧,世业重韦平。”上天帮助的是象四岳十二州牧那样有贤德的封疆大吏;先人的事业、功绩推重的是汉代的韦贤、韦玄成父子和平当、平晏父子,他们都能父子相继为宰相。是士大夫治国、齐家的最高理想。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帝国时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
  陈鸿寿为西泠八家之一,隶书夸张奇崛,极富装饰美。联中间古梅郁勃苍劲,富有金石味,填以石绿,显现出一片亮色。
  看松读画轩
  紧挨着的是宽敞的“看松读画轩”,与小书房幽旷、暗明又一对比,处处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惊喜。
  “读画”,是观画的雅称。中国画是熔诗、书、画、印于一炉的综合艺术,观赏国画,不仅要看绘画的画面,而且要读画上的题画诗、题跋、印章,方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其深远的寓意和隽永的韵味。此处的“读画”,既可理解为观赏二度空间的国画,更应理解为观赏轩周围的立体画面:轩内的地罩挂落及窗格裙板的内侧上枋刻有清供花篮等图案,纱隔裙板上、半窗夹堂板上刻有摆十景、花篮和《三国演义》故事,刀法讲究,棱角整齐。
  轩南松柏、海棠、牡丹等绚丽多姿;正北一幅优美的尺幅窗,“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绿荫满地,草木丰茂,“飞燕语呢喃”,被称为“天女”的小鸟那轻快婉转的调子,使人感受到一派春的生机。早春的梅花满枝白簇簇的花朵,犹如天晴后的积雪,洁白耀眼。对联挂在镂窗的两侧,轩后假山花卉好似镶嵌在窗扇里面一样,组成框景,成为一幅优美的立体梅花图。
  看松读画轩本为书房,咏诵轩额,自有雅人深致。
  集虚斋
  集虚斋,取《庄子》“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之意,如庄子般的虚己、顺物,修持真道,臻于虚静空明的境界,读书养心,尽去内心尘滓,进入超功利的纯净的人生境界。心斋,后为道教斋法之一。《云芨七签》载:心斋,疏瀹其心,除嗜欲,澡雪精神去秽累,舍去其智绝思虑。庄子认为,要用专一的意志去排除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靠专一的意志排除思虑的过程来自然获得真知,这就是造就不同流俗、保持自己自然本性的“畸人”的方法。
  这里旧为读书养心之所,额意为自己读书养心,尽去内心尘滓,心中澄澈明朗,悠闲自得,展示一种清雅超逸之美。斋内几无一物,唯墙上有竹画,后院有一枝凌霄,攀援于粉墙之上,画意横生。
  “集虚斋”二楼是园主子女读书处,俗称“小姐楼”,屋脊两端的凤头鸱吻引人注目。
  五峰书屋
  书屋前后,皆有湖石秀峰起伏,南庭院中几座造型奇特的假山石峰,其状尤其峻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天宝十五年(756)曾经筑室于庐山的五老峰下的屏风叠,作《望五老峰》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一本作‘削’)出金芙蓉。”写出了庐山五老峰的险峻秀丽,犹如一幅彩色山水画。诸峰姿态各异,或如诗人吟咏,或如勇士高歌,或如老僧盘坐,或如渔翁垂钓。
  李白诗意为书屋题额所本,文人们可以在此屋获得崖栖庐山读书的雅趣,以获得某些心理满足。
  据说,这里原为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史氏当年曾在住宅和花园之间,造三间书屋,内环列书42橱,写本居多,并篆书“万卷堂”三字。据元代陆友仁《吴中旧事》说:始则论斤买为故纸,其后势家每橱止得一十千,席卷而去。
  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纤回不尽之致……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池容澹而古,树意苍然僻”。(钱大昕《网师园记》)宜坐宜留,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陈从周《说园》)

返回
卷却诗书上钓台——读网师园 万卷诗书在线阅读 七绝——147.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有感 万卷诗书在线阅读来自《零点书屋》 ★★★【千万卷文学诗书】收藏阅读 《华严经》第一卷——第十卷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四年要读的101本书 对联——46.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对句》 七绝——118.再次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国画 【冬日】 》 七绝——128.再次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青田山泡翡翠绿 【春色满园 】 》 七绝——95.再次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青田封门???【奇峰仙境】?》 七绝——146.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国画?【汩罗江底狂曲】?》 七绝——148.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书法 《温故知新》藏头诗】 七绝——149.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诗集封面第一稿?藏头诗】 [宁静致远]一卷诗书入画来 几多闲情山水间$$广南子——图说天下 原创七绝——111.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国画 【梅】 》 七绝——107.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 国画 【竹】 》 原创七绝——123.再次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青田石 【玉兰花】 》 七绝——127.再次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青田石 【玉兰花】 》 七绝——95.赏读邓澍诗书画石艺术《 国画 【梅】》 两会点对点之九:腹有诗书气自华——温家宝渐显大国总理风范 - Qzone日志 第一五一卷——第一六0卷 第一六一卷——第一七0卷 第一七一卷——第一八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