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梁子的老公:蔡霞:从省级主要领导调整看用人导向 //薄智跃:中国现任地方主要领导的三大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53:22
蔡霞:从省级主要领导调整看用人导向 //薄智跃:中国现任地方主要领导的三大特点  http://www.gmw.cn 2011-03-17 12:55:04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体:大 中 小] 
 
 

在这一轮调整中,有一些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走到了地方核心岗位,这凸显了执政党对自身执政根基的重视

每届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一两年,人们都会注意到地方高层干部密集调动,这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目前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62位主要党政领导人中,有20多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变动了职务,这一轮干部变动,不仅仅是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是为形成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而进行的通盘谋划,甚至是为培养产生今后几十年里,执政党高层领导力量而作的战略性人事准备。因此,这一轮调整省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特点非常鲜明。

选用干部更注重基层和群众工作经历

在这轮调整中,有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在群众工作部门的同志走到了省级主要领导岗位上,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新现象。这表明,选人用人不再是机械、片面地重年龄、重学历,而是更注重于干部的工作经历。

经过30多年贯彻落实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执政党已经解决了干部队伍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干部的学历也有了普遍的提高。目前62位省级干部不仅在年龄上是合理的梯队结构而且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干部的年龄、学历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要承担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重任和巩固党执政的基础,更多地需要干部在实际工作经历中形成的能力水平。这种经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长期的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二是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讲,当前和今后领导干部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光靠书本知识是很难应对现实挑战的。总结干部成长的规律,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实践证明,经历过长期基层磨练出来的干部不仅具有坚强的意志、品格,而且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和把握也更深刻,社会经验和政治智慧更丰富。有了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就能更真实地了解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更真切地感受群众的所思所想,和群众的感情更深厚,做工作就能更好得抓到要害关键处。在这轮调整中,更强调干部的实际工作经历,尤其是选拔经过长期基层磨练而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从这些省级主要干部的工作经历看,他们当中有的从工人、农民干起,有的长期在基层单位、艰苦环境中工作,有的从基层干部到厅局级岗位经历了20多年时间。有的在担任正省级领导之前,在副省级职位上工作时间也至少有10年以上。

注重干部的群众工作经历,也是这轮调整中选用干部的一个突出现象。政党来自于社会,政党的根基在社会,政党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在社会,所以政党和群众的关系,决定着政党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不高度关注争取社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从长远角度讲,这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命运的根本。今天国家快速发展,更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执政党把大量的精力和党内优秀人才投入到做群众工作中去,并在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成长起一大批被群众所公认、为群众信得过、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凝聚力的政治人物,以他们的人格力量为执政党赢得更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垒筑起执政党更高的政治威信。尤其是在当前,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与社会的安定和谐。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内高层领导干部会议上突出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工作,使为群众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实质内容,在服务中达到加强社会建设等,这都含有夯实执政基础的意味。所以,这轮有的省级主要领导是从工会、妇联、共青团系统走出来,非但不奇怪,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过去有一种模糊认识,觉得党的群众工作部门历来不占据权力舞台的中心,所以在这些部门工作的干部,一般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在这一轮调整中,一些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走到了地方核心岗位,这凸显了执政党对自身执政根基的重视。

有着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这一批省级党政主要干部大多是1950年代出生的人,有着鲜明的代际特征。他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亲身见证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所有历程。一方面,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比较熟悉,受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教育比较扎实;另一方面,他们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受益者、参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改革开放给了他们更广阔的人生舞台。由此决定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自己在亲身经历、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深刻认识,有着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有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从他们以往的工作看,他们中许多人工作有魄力,勇于面对复杂问题和各种挑战,既敢于碰硬,又非常讲求工作实效。他们在过去厅局、副省的位置上都有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些政绩很好地展现了他们的能力水平,是他们走到现在位置上的重要支撑。

同时,他们大多有在国外学习考察的经历,有些甚至在国外获得学位。这使得他们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创新思维、观察分析问题的时代意识和思想解放的鲜明品格。他们高度重视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运用新的知识和工具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呈现出现代政治人才的风格特征。一个很好的例证是,他们高度重视运用互联网,拓展联系群众、沟通群众的新渠道新空间。他们中不少人履新后,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作思路,敢于并善于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从而显示出他们过人的政治才华。

具备政治家的要求素质

从这轮调整省级党政主要干部的人员情况看,这不是简单地配备省级领导班子,而是以他们都应该成为治国理政的政治家来要求的。之所以如此高要求,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中国本身幅员辽阔,我们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资源储备都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国家,在各自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情况本身就相当复杂。所以,省这一级所肩负的不是简单的区域性领导管理职责,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治理。对省级党政主要领导来说,必须要有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本事。

二是,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走过了经济起步和起飞的阶段,进入了中国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全面转型阶段。这个阶段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矛盾错综复杂、并且高度关联交织的时期,也是执政党面临极大风险和挑战的时期。省级主要领导要努力提高统筹兼顾的本事,配套推进各个方面的改革,并要有处置各种突发风险与意外情况的能力。同时,各个省市区的改革发展状况不仅在当前而且在未来都对整个国家具有相当的影响。因此,他们不仅仅是国家政权系统的所谓中层官员,而应该是既能够高瞻远瞩地把握全局、把握长远,又善于不失原则、灵活权变地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复杂问题的政治家。

三是,从“木桶短板”原理 和“协调平衡”原理看,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更取决于党和政府能否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使这些问题和矛盾不至于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短板。同时,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社会来说,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区域内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既要承认这一客观规律,但又尽量寻求协调平衡发展的空间,制定与执行引导平衡发展、协调发展的政策。这就要求一个省部级领导像管理整个国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本区域内的问题,并且清晰把握本区域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从这几个角度来看,这两年调整省部级主要干部,呈现跨区域流动和上下流动的特点。一些以前在浙江、江苏、上海等东南发达省份工作的领导被调到西南和东北省市区去工作;西南和东北的干部到东部去工作,中央部门的干部下到地方省市区工作。这样的跨区域调动和上下交流,从眼前看,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好地推进各地的工作;从未来看,有了多地域、多部门工作经历的积累,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情,承担起走上中央领导,肩负领导整个国家发展的执政重任。

基本趋势是实现党内干部的代际传承和接替

要保证一个政党事业发展的连续性,就需要有政党领导骨干力量的代际传承,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已经经历了好几代的干部更替。实现党的事业代际传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政党的干部队伍朝气蓬勃、新人辈出。这是一个政党富有生命活力、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政党最高层的领袖人物,必须是经过各级岗位长期磨砺而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必须要积累相当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也需要经过政党组织长期的培养与考察。这就要求党着眼于长远,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现大批年轻干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因而,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对县处、厅局到省部级的后备干部培养做了一个整体性的安排。

要成长为政党最高层领导集体的成员,省级主要领导岗位的锻炼和磨砺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关键阶段。事实上,之前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被选举进入党的中央核心领导层的,有相当部分是在省级党政主要领导岗位工作了若干年,然后上去的。所以,2009年以来的这一轮调整,担任省级党政主要领导的干部绝大多数出生于1950年后。尤其是2010年以来调整成为省部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是清一色的“50后”,其中还包括4个“60后”的年轻领导干部。从目前的情况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现任的省级党政主要领导中有一些人达到退休年龄,有一些人将进入中央领导层,相信那时还会有新的人事调整,它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党内干部的代际传承和接替。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薄智跃:中国现任地方主要领导的三大特点  http://www.gmw.cn 2011-03-17 12:41:59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自2007年10月十七大结束以来,中国省级领导更替频繁。现任领导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年轻化。第二,高学历。第三,具有多省经验

自从十七大召开以来,大多数省级主要领导都发生了变化。总体看来,现任省级领导有三大特点。

第一,年富力强 (表一)。与四年前相比,现任省级领导普遍比较年轻。四年前,省委书记中大多都出生于四十年代,最年轻的生于1957年。当时31位省委书记,有19位生于四十年代,占总数的61.3%。当时3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也有19位生于四十年代,同样占总数的61.3%。现在,省委书记大多都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生于四十年代的只有10位,占总数的32.3%。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都是“60后”。而现任省级政府一把手更是“50后”为主,生于四十年代的只有6位,占总数的19.4%。最年轻的省政府一把手如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也是“60后”。

但是,从平均年龄看,现任省级领导比四年前还是大了一些。四年前省委书记的平均年龄是58.7岁,现任省委书记的平均年龄是59.7岁。四年前省政府一把手的平均年龄是58.2岁,现任省长的平均年龄是59岁。在今后的两年之内,将有8位省委书记、4位省长、直辖市市长会由于年龄原因而离任。

现任省级领导的第二大特点是普遍学历高(表一)。应当指出,四年前省级领导的学历就已经很高了。当时31位省委书记中将近一半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其中8位有硕士学位,4位有博士学位。31位省政府一把手一半以上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其中7位有硕士学位,2位有博士学位。宁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有博士学位,时任陕西省长袁纯清有博士后学历。

现任省级领导的学历更上一层楼。31位省委书记中一多半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其中12位有硕士学位,4位有博士学位。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都有博士学位,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有博士后学历。31位省政府一把手2/3以上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其中8位有硕士学位,3位有博士学位。宁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天津市长黄兴国、青海省长骆惠宁有博士学位。

现任省级领导的第三大特点是具有多省工作经验(表二)。应当说,四年前的很多省级领导已经具有多省领导经历。当时31位省委书记中,只有不到30%只有一省的领导经历,11位省委书记有两省的领导经历,10位有三省领导经历,1位有四省的领导经历。如张云川先后在江西、新疆、湖南、河北四个省(自治区)作过领导工作。当时的省政府一把手多省经历比省委书记略有不足。2/3以上的省政府一把手只有一省的领导经历,9位有两省的领导经历,1位有三省的领导经历,没有人有四省的领导经历。王金山是唯一一个有三个省份领导经历的省长,他先后在吉林、浙江、安徽作过领导工作。

与四年前相比,现任省级领导的多省经历更加丰富。2007年有9位省委书记有一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降低到7位。2007年有11位省委书记有两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上升到12位。2007年有10位省委书记有三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降低到8位。2007年有一位省委书记有四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上升到4位。张云川、苏荣、卢展工、栗战书都在四个省份担任过领导职务。

与四年前相比,现任省级政府一把手的多省经历也大大加强。2007年有2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有一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降低到16位。2007年有9位省级政府一把手有两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上升到10位。2007年有1位省级政府一把手有三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上升到4位。2007年没有省级政府一把手有四省的领导经历,2011年上升到1位。王三运先后在贵州、四川、福建、安徽四个省份担任过领导职务。

总而言之,自十七大以来,省级领导变动频繁。现任领导呈现出年富力强、知识丰富、具有多省领导工作经历的特点。这对于各省、市、自治区在今后的五年中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延伸阅读

地方选人用人新“风向”

重庆:将基尼系数列入官员政绩考核

2011年1月,重庆市率先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引起广泛关注。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打造五个重庆”的构想,通过解决“十件民生大事”,改善民生,增强居民幸福感。改善民生不是政绩工程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主要指标,其数值最小为“0”,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均,最大为“1”,表示绝对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

目前重庆市的“基尼系数”为0.42,未来五年全市人均GDP将达到8000美元,要谨防“中等收入陷阱”。重庆不想掉进发展“陷阱”,决心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扭转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重庆市降低“基尼系数”的重点是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使低收入人群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持续扩大,“贫者扶助”与“富者约束”同步推进。目前重庆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降低民营企业社保缴费门槛以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提高高收入人群社保缴费标准;通过征收房产税等措施抑制高收入人群收入过快上涨,等等。

河南:“五重五不简单”

调任河南省委书记不久,卢展工就提出,选人要注重把握“五重五不简单”,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他还说,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把人选好,树立好的导向,弘扬好的风气,否则改革就会流于形式。

很快,河南《坚持“五重五不简单”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出台了,18个省辖市和32个单位被确定为试点单位,围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探索开始了。

地方党委常委会务虚酝酿干部这个新名词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提名人选都要经过集体充分讨论,进行差额酝酿,在不少干部中引起了震动。

一些干部通过全委会票决走上了领导岗位的报道,不时出现在媒体上。内行人看出了门道,在河南,全委会票决制的范围逐步扩大,由省辖市党政正职扩大到了省直单位一把手,又扩大到了正厅级领导干部。

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重点岗位干部的管理制度、干部选用工作全程监督制度等一项又一项规章制度的发布,让老百姓感到,河南在管理干部上动了真格,功夫下在了平时。一些干部反映,现在选人用人确实公道多了,工作起来气顺了。

山西:官员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

2010年8月份,山西省掀起了全省规模的“整风运动”,在这次行动中,山西省委对全省党政工作人员提出“五个不准”:不准上班时间未履行请假手续擅自离岗;不准上班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和玩电脑游戏等;不准上班时间到茶社、歌厅、洗浴场所等休闲娱乐场所活动;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不准参与赌博。全都切中时弊。

有着中纪委工作履历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对待歪风邪气习惯性“过敏”。在“全省兴起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新高潮大会上”,袁纯清专门告诫全省干部杜绝“三风”——闲话风、吃喝风、玩乐风。在随后的省委全会上,袁纯清将“三风”深化为“庸俗风气、不良风气、恶劣风气”,并再次发出警示。袁纯清直接下达了整顿作风的强硬命令:“‘一把手’不抓队伍不抓作风就是不称职,就是软弱无力,就是旗帜不鲜明。”

仅是过去一年多的山西焦煤反腐中,已经处分了两千多名官员。清掉一大批在地方上跟各种利益纠缠的腐败官员,再提拔一批有改革意识和能力的新官上来。观察人士认为,山西吏治革新政策有很多条,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年龄界限和懂经济,而“因年龄、专业及个人原因不宜交流”的则要转成虚职(巡视员等)。

此外,山西官场上史无前例的目标责任制被推行开来,所有的官员作为都将与这套制度联系在一起。颇具威力的是,考核办公室设在掌握官员升迁的省委组织部,考核结果将影响到官员的声誉和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