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杀英雄辅助:世界鞋都 如履薄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09:32:54
世界鞋都 如履薄冰?
 
● 李气虹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十双新鞋子,就有一双产自东莞,当地因而号称“世界鞋都”。最近广东媒体报道,今年东莞有上百家鞋厂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营成本增加,加上人民币升值和政府持续收紧加工贸易政策,选择倒闭或外迁,全广东省倒闭的制鞋企业更多达1000家!  有分析指广东省政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希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从珠三角转移出去。也有业界人士指出,即将在明年元旦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才是“压垮骆驼(鞋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广东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莞、惠州、广州、鹤山和中山这几个城市,总共有5000至6000家。《羊城晚报》引述亚洲鞋业协会的数据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1000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  东莞制鞋工人2002年的最低月薪标准是450元(人民币,下同,约90新元),现在是690元,五年里增幅超过50%。实际上,整个珠三角的平均工资介于1000元到1500元之间,但企业仍然很难请人。“廉价劳动力”在珠三角,已经是过去式。  亚洲鞋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朱卫平指出:“江西、安徽、湖南等地平均月工资成本比广东便宜200元左右,所以广东1000人的工厂,只招到三五百人,限制了制鞋的生产。”同时,江西、四川、湖南、江浙等地鞋业的崛起,分流了鞋业熟练工人和外地工人,广东一些支撑不下去的工厂只能关门大吉。  亚洲鞋业协会主席、东莞市华坚国际集团董事长张华荣透露,该公司以前给外国品牌代工获取微薄的利润,一双鞋只能赚1、2美元(1.44至2.88新元),而平均出口价在14美元左右。原材料价格、水电费用、厂房租金不断上涨,但加工费和产品价格没涨,使许多工厂难以为继。  朱卫平说,中国政府宣布从今年8月1日起扩大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东部地区从事加工贸易企业必须把保证金如实交给银行管理,中西部地区则不受此限制,使东部地区企业的资本成本一下提高了10%以上。  此外,去年10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皮鞋企业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今年6月,台湾也对大陆6类鞋靴产品课征43.5%的反倾销税。有业内人士认为:“要不是今年欧元对人民币升值较快,中国鞋企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东莞美丽华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巩伦贵、清远万邦鞋业协理郭炜文告诉本报,人民币升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原材料涨价的冲击,真正动摇一些企业继续经营的信心,是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新法规定,雇主如果雇佣工人超过一个月未与受雇者签订劳动合同,得支付工人每月两倍工资。同一雇主只能试用工人一次,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工人受雇满十年、或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雇主就必须与工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广东律师陈永忠估计,新法将使企业雇工成本增加8%以上。东莞厚街松江鞋材厂董事长柏再骏认为,新法使得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制鞋业首当其冲。“如果按照规定,每月起码要支付给每名普通工人2000多元。”  “要么转型,要么就倒闭,做低端产品的企业是没办法挨过去,我估计厚街鞋厂至少有40%适应不了。这绝对是一次革命。”《劳动法》提高经营成本和企业法律风险  今年10月24日,曾经是东莞鞋业代表性企业、拥有4000名工人的常登鞋业(台资)宣布停业,并付出超过《劳动法》规定的4000多万元经济补偿金。郭炜文认为,《劳动合同法》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法律风险,一些企业感到经营前景黯淡,像常登鞋业便选择在经济补偿成本较低的时候,干脆结束营业。  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制鞋企业停产的根本原因是利润降低。一般替国际品牌代工生产的利润,介于5%至8%之间,新法对企业而言是“雪上加霜”。  亚洲鞋业协会统计,广东已经有约25%的鞋企到越南、印度、缅甸设厂,50%到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省份设厂,只有25%还在观望。尽管广东成本不断提高,甚至高过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但外移的厂家还得面对其他地方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交通成本增加的问题。  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认为,未来东莞应发展高端产业,成为以研发、设计为主的制造业基地,打造中国品牌。巩伦贵说:“如何把品牌做成名牌,是一个如何取得质量飞跃的问题。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对每个企业而言都是必然发展的方向,而现在企业正面对一个重新洗牌的阵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