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变强度的符号:人性的原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1:44:55
 。

  人性的原恶有三:任性、懒惰、嫉妒。显然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不同,原罪是指人类祖先亚当与夏娃,接受了毒蛇的诱惑,偷食了伊甸园的智慧之界,犯了最早的奸淫之罪。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亦有“万恶淫为首”的说法。古代西方人因原罪之说而推出人性本恶,其实没有多少道理,而且偷食智慧之果,以求得知识为恶反而与古希腊人的“知识即善”相悖。正因此,我认为,古代西方人的人性本恶论虽然暗合人性偏恶的实际倾向,但并不表明他们对人性之恶真有完全的认识,因此只不过属于“歪打正着”。

  真正的人性之恶应该是人性的原恶,原恶不应与人类的原欲——食欲、性欲、知欲混同,原欲是人类必须获得满足的生命意义的支柱,不仅不能说是恶,而且应是衡量人性善的最基本的座标,人类原欲得不到满足反倒是造恶的渊薮。因此,中西方古人不约而同地把淫——性欲的满足视为恶,而且是首恶、原罪,其实是不对的。淫不为恶,但淫起来不讲任何规矩、道德、法律而达到任性妄为的程度,就是十足的恶了。所以真正的恶不在淫,而在任性。人性的任性原恶一旦从潜在的可能性变成显在的社会行为,它便不再是原恶,而是实恶了。

  任性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中既存的一切规矩、道德、法律、诫条、制度……总之,一切行为的“度”或“条理”的否定。这种否定不外乎两类之间,其一是因为完全的无知,其二是明知故犯。在现实生活中,因任性的行为而作恶犯罪者比比皆是。因此任性作为人性的一项普遍的原恶是必须由社会和个人双方同时加以制约和防范的。社会的防范表现于社会权力的威慑,比如法律的制裁,个人的防范则在于个人扩大求知的范围,其中包括对道德价值、法律责任、制度理性等各方面的认知。

  懒惰的本质是对人类社会生存意义的否定,是对个人生活体验的拒绝。任何人在能够轻易获得原欲满足的场合都会任懒惰的人性原恶变成实际懒惰的恶习。懒惰的原恶在不适当的环境中很容易变成人们惰性的习惯,尤其在人们尚处于幼童的年代,由于长辈的娇宠,极易染上懒惰的恶习。懒惰似乎与任性不同,不触犯规条,而实际上懒惰之恶比任性之恶对人类自身更有害。一个人年幼时养成懒惰的恶习,好比天鹅从小折断了翅膀,将永远失去高空翱翔的生命乐趣。毛泽东青年时代曾亲自书写过如下一条箴言:“怠惰乃生之坟墓也”。实际上懒惰更是一切恶行为的最深邃的祸因。贪污、偷盗、抢劫、乃至杀人等罪恶无不深深扎根于懒惰之源。“万恶淫为首”实不如“万恶懒为首”来得确切、真实。

  嫉妒的本质是对永恒、终极、自由的精神追求的缺失,是完全沉浸在偶然性机遇得失之中的人们的一种潜在绝望的心理,这种绝望的心理很容易转化为对他人的恶意,甚至恶行。

  人性的原恶:任性、懒惰、嫉妒,如同人性的原欲:知欲、食欲、性欲,是与人的生命同始终的,即均为与生俱来,与死俱去。前面曾说过,人的原欲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支柱,关于原欲的满足状况甚至是衡量人性善的最基本的座标。原恶与原欲相反,是阻碍人类进入社会生活的潜在于人类自身的劣根性,克服这些劣根性不仅体现为个人精神的升华,也是人类共同创造社会文明必然的需求。任何人,无论他是圣人、伟人、还是一般人,谁都不可能仅仅以有限几次的努力便一劳永逸地根绝自己身上的原恶。人们可以在一时或一事上表现出克服自身原恶的毅力或勇气,但要永远根绝原恶,除非死亡。在这点上,任何漂亮的自我表白都是不可相信的。中国人自古以来,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轻信大人、圣人的漂亮话,实在是受了绝大的欺骗。大人、圣人身上的原恶不仅丝毫不比小民少,而且大人、圣人身上的原恶一旦变成实恶,它所造成的社会灾难简直百倍、千倍、万倍于小民。无论伟人、圣人,都只能盖棺而后论定,在生之论,不足为凭。正是因此,人治制度远不如法治制度可靠,专制社会远不如民主社会安全。

  由于人性原恶的真实永恒的存在,我们现在可以确认中国圣人所宣扬的人性本善的虚假性,而他们所主线的克己、礼让的善也绝大多数是伪善。中国圣人为中国人开创了一个好讲漂亮话、好讲面子的文化传统。以后我们可以论证,这种传统对于克服中国人的人性原恶,尤其是对于克服上层中国人的人性原恶来说,提供了太多不利的因素。

  人性原欲与人性原恶是一个生命体的两面,它们一个是创造人类社会文明的原动力,又可称之生命动力;一个是阻碍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原阻力,又可以称之死亡动力。这两种力量都只能在人类的社会状态中或付之实现,或施以压力。社会是人性原欲获得满足的无穷无尽的泉源;社会同时也是帮助人类克服人性原恶的压力场,离开了社会的压力,任何人的克服原恶的自觉能力都将分毫不值,任何人自我表白的漂亮话都不可相信。在社会生活中人性原恶完全不受到压制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另一种则是以权势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独夫民贼或暴君。

  人生来即是这样一种多重的矛盾体,原欲与原恶,生命动力与死亡动力,知欲与任性,食欲与懒惰,更有它们交叉的互动,从而使得人性呈现出比魔方还更复杂万分的多变的生命属性。

  在社会性、精神性层次尤其在精神性层次,人性是向善的,而在人性之初,也即人性的生物性层次则为原恶所占据。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原欲,不得不接受社会的压力,克制自己身上的原恶;达到精神性层次的人,可以把被动地克制原恶变成主动地自觉地克制原恶,甚至把人性升华到最高的受的层次,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人要取得进步,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人类要推进社会,要从事更高级的文明的创造,首先必须面对的,即是自己身上的原恶,普遍存在于一切人身上的人性的原恶。这是任何人从生至死都必须与之战斗的最不可轻视的敌人。这就是古希腊德尔菲神谕:“认识你自己”所给予人类的最伟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