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境界线安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0:52:48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说课

(2009-12-15 12:10:23)转载 标签:

杂谈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5、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1、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策略设计

1、利用图片等将微粒具体化,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建议使用多媒体及模型进行教学。

3、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投影图3-6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让学生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的图片

并总结

看图,倾听

将微粒具体化,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过渡: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不同微粒,这些微粒究竟具有何种特征呢?我们先学习分子和原子

 

 

投影:分子的图片并结合3-7—3-10,让学生知道分子确实存在。指出氢气、水、二氧化碳等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观察倾听

将分子具体化

板书:

一、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提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

为什么?

思考并回答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讲述:放大了几十万倍的分子才这么大,说明什么?

每个水分子约为3×10-26kg,计算一下一滴水(1/20g)中含有水分子的个数为多少?

回答:分子很小

 

 

计算:1.7×1021

设置问题情境体会分子很小

讲述:碘和蔗糖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提问:这两个实验证明了分子的何种性质?

实验:碘升华及糖溶于水

 

回答: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利用实验情境感知分子的特性

倾听

交流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感受到分子的真实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电解水生成的氧气、氢气为什么不具有水的性质?

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提问:在水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针对这个变化过程还有什么其他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

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原子的欲望

 

提问: 根据这一过程你还能得出什么其他结论?

讨论

总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被分割。

分子不同,性质不同。分子变了,性质一定变。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学会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培养问题的分析与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

总结并板书:

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能分。

分子由原子构成

倾听

 

提问:原子具有何种特性?

解释现象:温度计中的水银为何热胀冷缩。

    汞为什么会升华?

总结:

原子很小、原子之间有间隔、原子在不断运动

 

投影:原子小但现代技术可操纵原子,及一些图片。

 

观看

激发学生对新科技发展的关注

 

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

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

 

 

 

 

 

 

 

 

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 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

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

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

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

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弹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去。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金属是否带电?

   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

  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

思考回答

 

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

 

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

交流讨论: 原子的结构

结论: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

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那么原子相互结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分

析现象。

多媒体演示氯化钠的形成

 

 

交流讨论: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明确;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结果

 

板书:三、离子:带电的微粒

提问:微粒所带电荷有几种情况

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和阴离子

回答:带正电或负电

 

倾听、评价

小结: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关系

 

 

课堂练习

 

第三课时

 

 

引入: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原子的质量这一数据。

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一个铝原子:4.482×10-26kg

一个氟原子:3.156×10-26kg

一个钠原子:3.819×10-26kg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极不方便,谁能想出一种化繁为简的办法,方便的表示原子质量。

讨论、交流、思考:

设想自己的方法。

找同一个基准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倾听

 

板演: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由学生一步一步演算出来,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如m(碳)=1.993×10-26Kg,m(氧)=2.657×10-26kg,m(碳)/12=1.993×10-26kg/12= 1.66×10-27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10-26kg/1.66×10-27kg=16。再求一下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巩固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提问:这个方法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讨论:

用一个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基准,比值变大了,放大的数值好用。

放大的数值不能太大,否则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生活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它的优点。

生活中到都有数值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处理方法,以后还会遇到,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帮助。

 

简单看一下P73常见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且回想一下这些数值的来历。

买米不用点米的数目,而是斤数;

人民币用100元一张代替10张10元。

农民卖粮用担表示100斤。

 

 

设疑:知道了相对原子质量,我们能否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直接得出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原子质量的总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举例:求出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

64×2+(1+16)×2+12+16×3=222

计算P69的相对分子质量

 

 

课堂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基本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不能分。

分子由原子构成

三、离子:带电的微粒

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和阴离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