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政综 2003 139:陈德济教授治疗痛风经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0:59:40
陈德济教授治疗痛风经验 陈德济教授以自治痛风灵方治疗痛风,疗效很好,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    陈德济教授认为痛风是由于脾肾两虚,运化失司,或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浸渍于肌肉关节,又兼外感风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痛风反复发作,病久必致肝肾阴血亏损,骨失所养,不荣则痛。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间歇期则多为肝、脾、肾虚,病理因素为浊毒瘀痰。陈教授尤其重视浊毒瘀痰在痛风中的重要性。他提出,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体内“垃圾”的堆积导致了痛风的发作。体内“垃圾”中医称为“浊毒瘀痰”。陈教授指出,历代医家在阐述痛风的病因中已经明确提出,浊毒瘀痰内聚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比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说道:“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其意表明,痛风的产生是由于一种病理产物阻遏脉道,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不通则痛。近代名医顾伯华指出:痛风为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间或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反复发作遂成瘀血凝滞、经络阻塞、关节畸形。当代名医朱良春提出:“痛风似风非风,责诸浊毒瘀滞”。以上均说明了浊毒瘀痰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治疗方法2.1 痛风灵方治疗 根据痛风湿、浊、瘀、痰的特点,陈教授在治疗上采用活血祛瘀、利湿化痰法作为治疗该病的根本大法,旨在使血运湿行、经脉畅通、关节通利,污浊邪毒得以排出,而达到血与气和,其病自安。并据此组方,研制出痛风灵方治疗痛风,主要药物组成为丹参、延胡索、川芎、莱菔子、车前子、泽泻。以此方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表明:痛风灵方通过抑制ICAM 一1,VCAM 一1的表达,对实验性痛风有治疗作用。2.2 分期治疗 痛风分为急性期和间歇期,急性期发作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两次急性发作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痛风间歇期。陈教授认为,治疗上不仅要重视急性发作期,更要注重间歇期的治疗,通常间歇期的患者症状缓解而血尿酸仍可明显高于正常值,若忽视治疗,则导致关节炎反复发作或形成痛风结节、关节畸形,甚至出现间质性肾炎或形成尿酸结石,痛风结石可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瘘管。陈教授以痛风灵方为基础方,根据急性期与间歇期各自病机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痛风急性发作时,以活血止痛、豁痰行滞、清热除湿为主,药用丹参、延胡索、川芎、半夏、石膏、莱菔子、车前子、薏苡仁、泽泻、黄柏、木通、寻骨风、秦艽、威灵仙、络石藤;当疼痛缓解后,则标本兼顾,在利湿化痰、活血祛瘀的基础上,以滋养肝肾、健运脾土与调理气血并重,药用丹参、延胡索、川芎、莱菔子、车前子、泽泻、茯苓、白术、淫羊藿、五加皮、牛膝、桑寄生治疗,在临床治疗上取得满意疗效。3 病案举例    患者,男,58岁。因右踝、右足拇指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1月余于2001年11月11日门诊就诊。患者曾在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尿酸704 umol/L,诊断为痛风,以秋水仙碱治疗,由于患者不能耐受,在服用秋水仙碱0.5 g,4次/d1 d后,出现恶心呕吐,即停用。之后服用乐松、别嘌呤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来门诊就诊时,患者右踝及右足拇趾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夜间加重。食欲欠佳,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紫暗,有瘀点,苔黄腻。查体:右踝、右足拇趾肿胀,皮色发红,局部皮温高。未发现痛风结石。查血尿酸664umol/L,诊断为痛风(急性期),拟中药处方:丹参30g、延胡索12 g、川芎15 g、半夏12 g、石膏30 g、莱菔子10 g、车前草30 g、薏苡仁30 g、泽泻15 g、黄柏15 g、威灵仙20 g、鸡内金15 g、怀牛膝20 g、砂仁10 g、甲珠10 g。3剂,1剂/d。嘱患者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海鲜、肉汤、鸡、酒等。二诊时,患者右踝、右足拇趾肿胀疼痛等症状已消失,食欲也有改善。随后在痛风灵方的基础上加用滋养肝肾、健运脾土的中药,随症加减,1月后,复查血尿酸374umol/L,无关节疼痛或肿胀,精神食欲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