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几道蝶去:何三畏:不要替古人担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0:29:52

2011年03月17日 07:5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何三畏

字号:T|T
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何三畏

3月14日的《华西都市报》报道说,成都发现了一份1932年公布的《成都市公安局取缔饮食店规则》。搜索网络,得知消息传播得很快,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个消息有意思。从网络留言看,人们的兴奋点在于,1932年“居然”会有如此可爱的食品安全规则。

这是人们在“以古喻今”,感叹时事,产生了可怜自己的感觉吧。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规则也还很不错。例如,规定了食品从业者的身体健康条件,规定了不准入条件。按照这个规则,三聚氰胺奶肯定是做不出来了,吃面条也不会吃进胶水,等等。

但这有什么好“居然”的呢。

有哲人说过,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会觉得古代的皇帝是最荒谬的,古代的贪官和古代的官场才是最坏的,总觉得自己好歹生活在现代。这大概相当于中国人常说的“替古人担忧”。

这可能有人性的原因,因为我们必须热爱当下的生活,必须承认当下的生活是值得过的。另外,在文化上,我们还有总是要把坏事推到古人身上的恶习。我们觉得,好歹我们今天的“规则”,总比过去多,而且系统。

这倒是,人类的管理制度是日复一日繁复了。1932年的成都,食品安全还是公安部门在管,管的办法也比今天初级(例如,其中有一种简单的处罚,是“打手板”)。但我们不能假设这种管理不管用,也不能假设那个时代的人们吃得比现在更不放心。甚至,我以为,在人类社会化程度很低,没有什么“明文规则”的年代,也不一定就吃得比规则如麻的年代不安全。

2010年,有关部门向全国人民深情喊话:为了给相关产业一个过渡期,请全国人民少安毋躁,再吃一年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吃到2011年12月31日。不过,前些天,有关方面大约是考虑到这是一个民生问题,已经改称不用再吃一年,只需吃半年,到今年6月30日就不用吃了。

一个增白剂,吃还是不吃就弄得如此纠结。但1932年的成都市食品安全规则,即规定了食物“不得加以有碍卫生之颜色”。而笔者认为,在那个化学工业尚未真正兴起的年代的色素,比起今天的色素来,恐怕都算不上是色素。

1932年的成都社会管理水平怎么样?从大气候来说,那个年代的中国,用中性一点的话说,是“自治”范围比较大,也就是国民党的统治,实际没有怎么“统”起来。成都一位本土作家的一本书的名字,就叫《成都巷战1932》。这是一本有真实背景的小说。这就是说,产生上述食物安全规则的那一年,成都的黑帮还火拼呢。也就是还没有形成一帮独大的局面,可以互相叫板。

军阀争夺地盘是本能。但它争下来了,不少军阀把它当成自己的地盘,管理治理。没争下来之前,也得争取民心。军阀财阀们平时吃着准御制食品,但市民生活怎么样,对地方头领也不是无所谓,也得顺便考虑一下。没有一个军阀不想要一种安定的秩序。否则,你就不能解释1932年的食物安全规则。

在中国没有现代化之前,出现了多少“老百姓信得过”的产品!看看今天被称为“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哪一样不比我们现代化的年代长。反过来看,在我们几十年的“依法管理”中,又管出了几个让人放心的“著名品牌”呢?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有“国家免检”,以及各种广告制造出来的辉煌。

其实,这个原理还可以推广到思想产品的范围。看看成都的所谓现代文化,我们这些今天在成都以写字为生的人,没有几个好意思称自己为文化人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成都文化创造加起来,也比不上那么一段时间的文化。当然,这也是不能比的,性质都不一样。

我们的生活其实很可怜。我们生活在现代,但不见得就是现代人。所以,不要为古人担忧,要多想想自己。

(作者系南方人物周刊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