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的成语有哪些:高中生自我设限行为的个案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5:22:33
高中生自我设限行为的个案分析 作者:梁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0 更新时间:2010-4-6 10:14:33 | 【字体:小 大】

【摘要】自我设限是个体预先保护自尊的一种策略。本文以一位高中生的心理咨询过程为例,阐述了自我设限行为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分析了产生自我设限行为的心理原因,探索了对重点高中学生在高学习压力的情境中如何摆脱自我设限行为,学会理性面对压力的心理咨询方法。

【关键词】(自我设限;自尊;学习压力;个案分析

一、个案的基本资料和主要问题描述

(一)基本资料

来访者是一位高一新生,男,十六岁,以比较优异的中考成绩进入重点高中学习。

(二)来访原因

期中考试成绩大大低于父母的心理承受底线。父母非常着急,但未见其有奋发努力的行动,在家不做作业,要么上网玩游戏,要么听MP3。多次教育未果,于是求助于心理辅导老师。

(三)主诉

我知道自己没考好,原因我也分析过了,就是我没好好做作业。爸爸和妈妈打也打过我,骂也骂过我了,可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是这样了。他们的要求太高了,初中的时候我还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但现在我没有学习动力了,反正我也觉得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没什么意思。

二、个案的原因分析及指导方案的实施

(一)访谈过程及诊断分析

首轮访谈过后,来访者给我的印象是缺乏学习动力,与父母的沟通不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抱无所谓的态度,有些自暴自弃。

但当仔细整理完访谈记录之后,我发现不论是“我已经分析过没考好的原因”,“我就是这样了”,还是“我认为是爸爸妈妈要求太高了”这样的自我分析,都是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表现。“我已经分析过没考好的原因”,言下之意是“心理老师用不着给我分析了”;“我就是这样了”,言下之意是“就是说破天,我也不会改变了”; “我认为是爸爸妈妈要求太高了” ,言下之意是“我的问题是我父母造成的,责任不在我。”这种为症状辩解的现象,咨询心理学中称之为“阻抗”。阻抗虽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可避免,但如果能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就能逐步修通,使咨询过程得以正常开展。

第二次访谈,通过想象理想生活、价值拍卖等活动,我与来访者的良好咨访关系开始逐步建立,来访者不再刻意阻抗我们的谈话。通过整理访谈记录,我发现,来访者并没有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相反,一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我察觉到来访者其实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并迫切希望自己能取得成功。而问题又在于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父母过高的期望和过于严格的要求,加上重点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让来访者的学习压力上升。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注重与怀疑自己能力之间的矛盾使来访者应对学习压力时,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做作业。给人一种不在乎学习成绩的感觉,实际上保护了自己的自尊。

(二)理论探究

来访者这种保护自尊的做法让我想到了自我设限理论。自我设限或称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是由Jones首先提出的,描述了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预先保护自尊的过程[1]

⒈自我设限的定义

最早对自我设限做出界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Jones和Berglas,之后许多研究者也对自我设限下过各种不同的定义。Jones和Berglas认为,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使个体为了给失败寻找借口,躲避或忽略成就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行动和选择[2]。Tice认为,自我设限是指人们面对一次评价的威胁时,为了保护和增强自我评价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3]。Covington认为,自我设限是给个人的表现制造一些障碍(想象的或真实的)从而为个人的潜在失败提供一个预先的借口[4]。Rhodewalt认为,自我设限是个体有意无意地给自己设置障碍,它涉及到的行为可以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或同时出现,而不是之后出现[5]。Urdan和Midgley认为,自我设限是个人在完成他们认为重要的任务时自己为自己创设障碍的过程[6]

虽然存在各种自我设限定义,但这些定义的本质还是大体相同的。一般涉及以下几点含义:一是个体认为自己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行动中失败;二是个体事先设计一些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三是这些障碍是为了给失败寻找借口;四是自我设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我价值或进行印象管理。

在本案例中来访者认为自己很可能在新的环境(重点高中)的学业竞争中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于是事先设计一些真实的做法(不做作业)作为障碍,这种障碍时为了给学业竞争失败寻找借口,以此保护自我价值(我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我笨,而是因为我没好好做作业,只要我好好做作业,我就能提高成绩的)。

2.自我设限的类型

自我设限一般分为三类:行为的或获得的(behavior or acquired)自我设限、声称的或自陈的(claimed or self-reported)自我设限和抬举他人的(other-enhancement)自我设限[7]

行为的自我设限是指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行动,如故意生病等。声称的自我设限是指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主动声称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如声称自己有考试焦虑等。相较于前两种自我设限策略,抬举他人的自我设限较少被采用。这是指个体为他人提供额外的信息或者帮助使其有更好的表现,而自己同样努力以求最佳的表现。若结果失败,则可将之归因于竞争者所获得的额外帮助,从而不免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并博取不自私、不看重名利得失的美名[8]。个体采用哪种类型的自我设限策略与性别有关。国外的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设限使用的类型上存在差异,男性更多地使用行动的自我设限,而女性更多使用声称的自我设限 [9]

在本案例中,来访者采用了行为的自我设限,即故意不做作业。

3.自我设限的动机

个体为什么要采取自我设限的策略呢?国外的自我设限研究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自我设限动机:自我价值保护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impression management)。

Covington提出了自我价值保护动机。他认为,失败对个体的自我价值来讲有隐含的意义:失败暗示着低能力,低能力又可与低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因此,人们会用尽全力来避免失败或改变它的意义[10]。当一项任务放在个体面前时,如果个体知觉他可能在任务中失败时,也就是个体没有把握能避免失败时,个体能做的只有改变它的意义。人们常常最不愿因为愚笨而失败。于是个体就采用了自我设限的策略,通过将失败的原因从能力差转移到其它的因素上来,以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另一方面,虽然自我设限会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降低事情成功的概率,但并不意味着结果注定失败。若结果为成功,则可据此吹嘘,因为在“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获得了成功,从而达到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的目的[11]

而Urdan和Midgley认为,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得没有他们想象或希望自己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那样有能力才是自我设限的动机[6、12、14]。这就是印象管理的动机。他们认为,自我设限的个体并不害怕失败,使用自我设限的策略也不是为了避免失败。事实上,个体的自我设限行为往往会增加失败的可能性。他们关心的是一旦他们表现得不好,他们会不会给别人一种他们没有能力的印象。

自我价值保护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的共同点在于个体采取自我设限都是为了避免对失败进行能力归因。而不同点就在于前者更关注的是自我评价,而后者更关注的是他人评价。在本案例中,来访者更直接的自我设限动机是为了进行自我价值保护——我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我笨,而是因为我没好好做作业,只要我好好做作业,我就能提高成绩的。

(三)指导方案的实施

第一步,在尽力良好咨访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澄清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在于面对学习压力时采用了消极的应对方式——自我设限。来访者能够正视和接受自己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

第二步,着重运用“解释”这一影响性技术使来访者能从新的、更全面的角度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以及自己,并借助新的观念和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觉悟,促进变化。新的思想和观念包括:自我设限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压力应付方式、成就目标理论。来访者承认自己存在自我设限的行为,理解了自身采取这种行为式因为过低的自我效能感,及采用了成绩——趋近的目标定向等的自身原因,并产生了希望学习和掌握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的心向。

第三步,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练习和巩固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压力应对方式。

第四步,处理咨询中的反复现象。由于来访者的问题还与父母沟通有关,同时,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阶段的长期努力,因此本咨询过程出现反复现象。与父母的沟通和对咨询效果的巩固需要进一步开展。

本案例来访者已经改正了不做作业的行为,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同意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业现状和与父母的紧张关系。

 

参考文献:

[1]乔纳森.布朗著,陈浩莺译.自我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89-190.

[2]Jones E ,Berglas S. Control of Attributions about the self through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ies: the Appeal of Alcohol and the role of under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78, 4:200-206.

[3]Tice DM. Esteem protection or enhancement? Self-handicapping motives and attributions differ by trait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 60: 711-725.

[4]Covington M V. Making t he grade: a self-worth prot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refo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2.

[5]Rhodewalt F, Saltzman A T, Wittmer J. Self-handicapping among competitive athletes: The role of practice in self-esteem protection.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84, 5: 197-209.

[6]Tim Urdan Carol Midgley. 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 What We Know , What More There is to Learn .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13(2):115-137.

[7]石伟,黄希庭.自我设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04, 12(1):72-77.

[8]孙青,张力为.别对我期望太高:运动领域中的自我设限[J]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6):956-960.

[9]Berglas S, Jones EE. 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 J Pers Soc Psychol, 1978, 36(4): 405.

[10]何江军.学业自我设限行为的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6):107-110.

[11]Midegley C, Urdan T. Acadmic Self-Handicapping and Achievement Goals: A Further Examination. Contemp Educ Psychol, 2001, 26(1): 61-75.

[12]Kimble CE, Hirt ER. Self-focus, gender, and habitual self-handicapping: Do they make a difference in behavioral self-handicapping.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5, 33(1): 43-56.

[13]李晓东,林崇德,聂尤彦等.课堂目标结构、个人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自我设限[J] .心理科学, 2003, 26(4):590-594.

 
  • 上一个教学: 教育——现在的孩子缺少什么

  • 下一个教学: 教学——“《论语》热”中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