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vs超人 加长版:大陆游客赴台游:杀价的习惯让台湾人错愕!【转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11:51

大陆游客赴台游:杀价的习惯让台湾人错愕!【转摘】

(2008-07-16 20:06:18) 标签:

台湾游

大陆

杀价

心态

习惯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大陆居民台湾游首发团的活动是最近海峡两岸的热门话题。因为这是对两岸关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人们不能不关注。

 

   台湾官民为大陆游客的到来做了不少准备,诸如宾馆和景点要不要搞简体字指示牌,一些“两蒋”时代的标语要不要清除,都经过了热烈的讨论。大概是基于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台湾同胞也总想将自己美好的一面示人,而不愿“家丑”外扬,所以就有警方警告穿丁字裤的“槟榔小姐”不得在大陆游客面前太暴露而“有伤风化”。也有人很不高兴两岸关系热络起来——居然有地方官说大陆游客所过之处要“消毒”!当然,最终那位官员还是道歉了。

 

   两岸同胞分离这么多年,难免存在隔膜、差异和误解。这也是为什么要加强两岸往来的理由之一,有民间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才可能增进相互了解。为了“入乡随俗”,首发团成员在出发前就得到过不少忠告。对此,大陆游客有些做得挺到位,比如遵守关于吸烟的规定、不乱扔垃圾等等。有报道说有位阿叔对大陆人有成见,自制了一个拾拉圾的袋子,准备跟着大陆游客捡垃圾,羞辱来人一番,结果一点收获也没有。

 

   也有值得商榷的。7月9日凤凰卫视新闻对首发团有跟踪报道,其中一条就是讲台湾的小店主很高兴大陆游客光顾,因为买东西很多,但是很不习惯他们的“杀价”,动辄对人家的标价“砍”一半。新闻主持人善意地说,这是两岸购物习惯不同。

 

   这种说法最多对了一半。如果说讨价还价是中国人做生意的传统、风俗习惯,似乎有道理。中国古话把“讲价”、“砍价”叫“袖笼子里的生意”,皆因在骡马市做生意,卖主不想暴露底价,于是就用手指头在宽袍大袖里讨价还价。明末以来传教士写的中国札记也讲到中国人市场上的“砍价”风俗。

 

   但是,不仅台湾人(众所周知,很多是从福建迁移去的,还有随蒋介石“撤退”至台的)早已移风易俗,不再这么做;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前也不兴讨价还价了。凭票供应、国营商店,这些制度根本不容许你讲价。讨价还价不仅浪费交易双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与“童叟无欺”的良风美俗格格不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有法律明确规定要经营者“明码实价”,可是这个法规似乎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杀价”之风在大陆这边仍比较普遍。

 

   由此看来,“杀价”并非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传统或风俗习惯。为什么制定了明码标价的法规而不执行?是制定这条法规之前根本就没有认真调研其可行性,还是根本就没有去执法,就像我们的《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经费占GDP4%的比例,一直都是说说而已?无论是“有法不依”,还是“法不责众”,都是法治意识差、法治水平远未达标的表现。

 

   更重要的,这是一种“老实人吃亏”的社会病态。“砍价”风气降低了社会的诚信度,对人总是心怀猜疑,时时处处要防范他人在设套挖坑。有人以善于坑蒙拐骗窃喜,也有人以善于打心理战“砍价”而自得。这种欺诈风气害人害己,因为你不可能只卖不买。

 

   这种不讲诚信的“习惯”,对喜欢简单生活的大多数人实在是一种心理折磨。至于大陆同胞入台前曾受劝告,入台后却还是忍不住要“杀价”,与其说是“习惯”难改,还不如说是某种心理的后遗症,需要较长时间的认真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