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蝏:43.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5:58:04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发展

                         张  平

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来的,同时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早在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以苏联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的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深刻阐述了: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其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还多次强调,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的经验, 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些重要思想和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3、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国策;4、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5、强调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个方面的利益关系;6、为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邓小平同志强调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必须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强调加强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对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名的深刻总结,又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经验的科学概括,不仅使我们在发展的认识上实现了新的飞跃,又指导了我国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搞现代化建设遇到的涉及全局的十二个方面的重大关系,明确了需要坚持的正确原则。这十二个关系是: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4、一、二、三、产业的关系;5、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6、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7、所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8、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9、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10、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1、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12、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正确认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些重要思想,不仅是发展现代化的认识深化,而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推进和完善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的重大指导方针,强调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是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人才兴国战略等五大战略,这些带有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提出,是对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到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对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认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意义深远。

   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2月21日中央党校省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有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化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下去。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住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才能真正地统一思想,指导工作。

  从世界而言,我国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位置,离发达国家还有许多差距,从中国而言,云南处在与全国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还有着许多差距,有些指标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云南而言,怒江州与云南的昆明和曲靖相比还有更大的差距,人民把落后地区或者发展缓慢的地区称之为欠发展地区,欠发展地区的明显特征就是四条:一是社会发育程度低;二是生产力水平低;三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四是生存环境差。从怒江的实际而言,这四条基本特征同时具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教育发育程度看,怒江境内各民族解放前的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地区:一种类型是社会发展落后,阶级分化不明显的地区处在原始社会,另一类是已进入封建社会,两种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口,各占全州总人口的一半;

   其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一是生产方式落后,解放前,怒江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和一部分白族(勒墨)地区,虽已进入以农业经济为主,但采集和狩猎仍占一定比重,生产工具十分简陋,耕作技术落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相当普遍,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之低。二是原始的商品交换方式,解放以前,傈僳族、怒族、独龙族和一部分白族地区,原始自然经济的特点十分突出,小手工业和小商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社会分工很不明显,在傈僳族地区,虽以出现少量的铁匠和木匠,但都未脱离农业劳动,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解决自家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并且技艺水平也非常之低,在怒族能够进行小铁农具简单加工的也非常之少,独龙族地区则仅有编制竹,藤篾器,纺织麻布、麻毯、修补竹木农具,织补鱼网等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没有铁匠,木匠。三是思维方式简单,怒江没有经历过人类历史上的若干个发展阶段,尤且是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较充分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思维方式简单、陈旧,缺乏现代人的思想意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节奏的高速运转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领域处处充满了竞争,资源的配置越过了地区,国家的疆界,成为区域间的共同事情。怒江大多数人没有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紧迫感,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紧紧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很难接受新事物,仍然宥于高山狭谷的一方天地之中,“一家宰猪,全村过年”的原始共产主义思想十分普遍,“一杯酒,一塘火”就是最大的满足,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不迫切。四是生活方式陈旧,人们习惯于慢节奏运行的生活方式,不善于讲效益、讲时间,也不善于勤俭节约和安排生产生活,一方面存在着有饭一顿吃,有酒一顿喝,吃了上顿不管下顿的现象。另一方面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常发生寅吃卯粮的事,还不爱惜生存环境。怒江大部分地区是从原始社会降生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打着原始社会“胎记”的落后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它将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妨碍着人们进入市场,走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没有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的发展,怒江就不可能彻底改变贫困的面貌。怒江的贫困是从原始社会脱胎来的,原始社会相对于其他社会来说,最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就是贫困与愚昧。

第三是从少数民族来看,全国有56种少数民族,怒江就有近20种,独有民族2种:独龙族和怒族。

第四是从生存环境看,海拔落差大,最高5000米,最低800米,立体气候十分突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天之内就能领略到3种气候。由于山大并且都是喀斯特地貌,可耕地较少,25度以上的坡地占76﹒7%以上,生产条件、生存条件都十分恶劣。由于存在着上述种种特征和原因,给怒江各族人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大大的影响和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条件性贫困带来了素质性贫困,素质性贫困带来了观念性贫困,观念性贫困带来了经济性贫困,这就是怒江贫困的重要原因,尽管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怒江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50年的努力,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怒江州情,推进怒江区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在以下八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要在恢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上下工夫

怒江州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全州土地面积中林业面积109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74.4%,其中有林地面积9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551万立方米,年森林生长量1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4%,就当前而言,怒江的生态环境是比较好的,但就是有些区域有些地方,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之泥石流频繁发生,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在恢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上下工夫。怒江属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山美水美,风光无限好,这些都是牺牲了几代人的利益和幸福才换来的,这里的各族儿女宁愿自己贫穷,也要对这些千年古树,一草一木进行保护。但目前存在保护与开的矛盾,由于资源紧缺燃料少。出售原木是当地农民和财政收入唯一的来源。怒江的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保护好这片静土,建议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建议国家每月给山上的农民20千克的粮食,每年每人500元的补助,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让这些农民不要毁林开荒种粮食,把粮农转为林农,由州县统一规划,实行工程造林,让广大农民休生息,切实把开荒种粮转到保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上来。

二是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工夫

怒江由于历史的原因,贫困差距巨大,人居环境恶劣,30%左右的农户还在深山老林中,例如泸水县的石扁村有17户72个人口住在村后面是滑坡体,前面是陡崖峭壁上,一天只能见到两个小时的太阳,居住条件很差,却还住在前不挡风后不避雨的茅屋里面,这些家户的家当平均还不走200元,怒江类似石扁村的还不少,全州四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石扁村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通过异地搬迁解决改善了人居环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但类似的村还有很多。有些农户人蓄共居,生存环境,人居环境十分恶劣,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几乎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要根本改善人居环境,生产条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下苦功夫、硬功夫才行。

三是要在提高社会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功夫

怒江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教育程度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层次的低层次。以州政府所在地的泸水为例,全县15万人,12﹒1887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中劳动力6﹒8039万人,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762人,占7%,高小文化程度8987人,占73﹒2%,文盲54310,占79﹒8%,文盲和半文盲比重大,难以接受先进适用技术,严重影响着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推广;284名村干部基本为初中以上的学历,缺乏进一步带领群众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科技文化素质,而367名农村科技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中专学历占90﹒2%,初中1﹒6%,国民平均教育年限极低。因此必须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狠下工夫。根据怒江的实际,教育的重中之中在“两基”,两基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山区和边境一线。要千方百计抓好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巩固升学率,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

四是依托现有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云南来讲,结合省情,省委提出云南还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正确判断。就怒江而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的低层次。云南是欠发达的地区,怒江又是欠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区,但怒江的矿藏资源丰富,目前探明28种,开发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水能资源丰富,怒江水资源占云南省的23%,可开发的有机容量占云南省的16%,怒江又是植物王国的明珠,森林覆盖率61。4%,由于地理气候独特,动植物因素复杂境内汇集,条件性保存完好,有珍惜种、特有种、濒危种,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模式标本采集地”,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的明珠,怒江有丰富的资源,由于历史和自然状况及社会发育程度,交通闭塞等原因,近50万名群众守着“宝山”受穷,怒江的特殊性决定了怒江开发的迫切性。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民族自治州,是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贫困面、贫困程度和返贫率高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小城镇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及有效耕地远远落后于其他民族的地州。由于怒江州发展能力的先天不足和基础建设投入的后天不足,使怒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要树立怒江的贫困是暂时的贫困,是资源富集组织欠开发的贫困思想。结合欠发达地区怒江的实际,一方面要支持怒江加大开发力度。使资源优势变转变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国家要采取特殊政策加大扶贫力度,尤其是在基本建设投资如交通建设、易地搬迁、生物资源开发方面都要给予与内地相比更大倾斜的政策,通过政策的倾斜度由输血变为造血走自我发展之路。

五要在突出特色,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上下功夫

怒江的主要特色:一是丰富的水能资源,怒江流域开发好相当于建一个三峡电站;二是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上千种中草药可以开发利用;三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个旅游的好去处,又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四是民族文化十分丰富。这些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所在。努力做好矿电经济、水电经济、旅游经济、生物经济(开发中草药)这四篇大文章。

六要在小城镇建设上下功夫

怒江所辖四个县,州府所在地六库市达2万余人,兰坪县城区也只有1万人左右,福贡县城不足1万人,贡山县城不足5000人,总计城区人口还不足4万人。城镇人口数量少,是阻碍怒江发展的重要原因。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快怒江小城镇建设,方法上可以采取移民建镇,加快资源开发力度,吸引外地人员到该地区开发资源,在提高城镇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的质量,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七是在切实推进扶贫攻坚,进一步把农业放在首位上下功夫

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都比较低,农业还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发展区域经济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现实,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作为主要经济,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盘促进城乡联动、工农对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系,调整种养业结构,发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突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调整生产结构、专业化生产;调整劳动力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动员一部分县乡干部带领农民到沿海一带打工或学习管理经验,促进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大力推进农民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发展各种形式的农织,把农户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共同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逐步向粮农户进行直接补贴等政策,深化农村费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保护农业,通过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稳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确保农民收入增长。

八是在加大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交流力度上下功夫

欠发达地区的自然状况决定了干部素质的高低。毛泽东同志指出:“干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原因”。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这些地区的干部普遍存在着“家乡宝,走不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的观点。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交流力度。改变目前存在的外地干部的临时性、本地干部的满足性、广大农民的依赖性,切实转变到谋长远、顾眼前、讲实效、求发展、善创新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怒江的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握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问题。从怒江的实际情况,从眼前看要千方百计采取办法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让老百姓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有一个相对好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从长远看,以发展为主题,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争做到在保护中开发资源,在开发中保护。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牺牲长远发展、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走所谓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蛮干,一些即使有眼前效益,但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也不能推进。

二是把握既要奋发有为,又要量力行的问题。目前怒江存在自我发展能力低,财政自给率只有20%,大量的资金是要争取上面的支持,因而一定要确立奋发向上的思想,确定宏伟目标,鼓舞士气,又要结合怒江实际,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量力而行,做到干一样成功一样,减少重复、浪费。

三是把握在任何时间都不能放松“三农”工作的问题。怒江9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不稳,农民吃不饱,少数民族的团结问题就很难谈起。一定要关心三农工作,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首位,把农村稳定放在重中之重,把农民的增收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里,这样才能切实保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200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