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好9不见五月天:五四与知识分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2:11:33
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2-26 13:28 | 提问者:bule的梦
最佳答案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实现社会变革、追求现代化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作者以独特视角,一反过去对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上单纯的“政治视角、“文化视角”和“纯理性视角”等传统角度,把知识分子问题放到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各个时期各类知识分子状况、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对长期流行于世的关于知识分子的种种看法和理论,如知识分子的社会定位标准,知识分子与其他阶级的关系,知识分子命运与整个社会状况的关系,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特点,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学者与政治家的关系,文化发展中的一家与百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文化战略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是近年国内系统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长期以来,我们在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问题上,有些观点值得重新研究,如把这批知识分子,阶级定位为“资产阶级这张皮上的毛”,历史定位为追求西方文明的失败者,社会定位为“秀才造反三十年不成”的“多余的人”。特别是对他们留下的十分丰富而可贵的思想遗产,认真的研究和学习不够。我认为,要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首先需要明确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即这一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中国新民主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显得格外复杂。它所要反对的外部敌人,既是侵略者、掠夺者,又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者,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既有侵略与反侵略的一面,又有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一面;它所要打倒的封建势力,其政治上的专制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它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而资产阶级却不是敌人,是可能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而它的主要阵地不是在城市,是在农村,它的主体不是工人,而是农民等等。如此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问题,要求革命的领导者和骨干分子,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和斗争艺术;必须有较开阔的眼界,既要了解中国,又要了解世界;必须有较广泛的社会经历,既了解城市又了解农村,既了解下层社会又了解上层社会。农民,一般讲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工人,则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革命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工人、农民被发动起来,卷起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担负思想启蒙任务的知识分子们,多数人渐渐远离旋涡的中心,社会舆论再度泛起贬低知识分子的思潮:“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自身,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撞击中,在经济落后,民众贫穷而又缺少文化的现实面前,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战乱年代,也深感知识无用武之地,一时竟找不到适当的位置,甚至自认为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其《零余者》(即多余的人)小说中喟然长叹:“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我对于世界是完全无用的”,“对于这样混乱的中国,我竟不能制造一个炸弹,杀死一个坏人”,“我读书学术,到了现在,还不能做出一点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就是这么几块钱……。啊啊,就是这几块钱,还是昨天从母亲那里寄出来的,我对于母亲有什么用呢?” 。即使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如瞿秋白,在积极投入革命事业的繁忙中,也感到文人气质与暴力革命的不相适应,理想与现实在认识上的无法协调,而伤感的说:“我竟成‘多余的人’啊!”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现象,怎样给革命年代的知识分子定位,如何认识他们的价值呢?革命作家高尔基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非常痛心和着急,他一方面多次向列宁写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在列宁的同意和支持下,于1919年成立“全俄科学家生活改善委员会”(高氏任主席),协助政府积极解决专家和学者们碰到的种种问题。参考资料:新浪网
31
回答时间:2007-1-7 19:49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冰糖葫芦拉拉 | 二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