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人伪装真相:百病自测1(手相、味觉、大便、步态异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6:32:37
百病自测2(手相、味觉、大便、步态异常)
1 手指、手掌变形
(1)看手指辨病
拇指节较短且过于坚硬,不易弯曲,常见于高血压头痛、心脏病和中风。
食指(又称示指)头偏曲,指节缝隙大兼纹路散乱,常见于因肝胆病影响至脾胃功能失常。
中指头偏曲、指节漏缝,提示心脏与小肠功能较弱。
无名指(又称环指)头偏曲,指节漏缝,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衰弱。
小指侧弯,兼手掌皮肤干燥,常见于消化功能不健全者。
拇指与食指不能迅速反复接触(正常人接触速度相当快),提示可能患小脑运动失调症。
食指丘(食指根的鼓起部位)比其他丘高,常提示可能患脑出血症。
手指呈鼓槌形(即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如同敲鼓槌子),提示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肺脓疡、肺结核、肺癌、肺心病等,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指趾末端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手腕下垂无力,或手指关节变得像鸟爪一样,称“爪状手”,是手前臂的桡尺神经损伤引起的手部进行性萎缩。
手指关节肿大、皮肤萎缩、肌肉肌健萎缩,常见于胶原性疾病。
手指关节肿胀,两头小中间粗,如同织布的梭子,且呈屈曲强直、不能伸直、疼痛,活动时加重,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指骨骨折,愈合后手指完全不能弯曲,如病变在拇指,则不能与其余四指接触,叫指骨愈合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骼病变。
闭目直立,双手平伸,手指张开,可见手指轻微颤抖,这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
手指皮下组织细胞发生脱水,指端掌面皮肤皱褶、干瘪,好似手在水中长期浸泡过一样(被人称之为“洗衣妇手”),常见于急性胃肠道疾病,剧烈、频繁的腹泻、呕吐等症。
(2)看手掌辨病
健康人的手掌感觉是温暖、润泽、无麻木、疼痛感,如果非气候因素而出现手掌过冷、过热、过潮、过干,或有异样感觉,均应引起注意。
手背皮肤干皱,各指关节发僵不灵活,如果触摸一下,手感冰冷,一年四季都是如此,这是患了手中冰冷症,常见于年老体弱病者。如果手足冰冷是阵发性的,发作时伴有腹痛难忍、面色发青、身出冷汗等症状,发作过后如同常人,常见于蛔虫症。
看手掌的颜色
手掌呈淡白色,常见于贫血、潜出血等症;手掌呈白色,提示肺脏有疾患或体内有炎症。
手掌呈蓝色,常见于肠道功能障碍。
手掌呈青绿色,常见于血循环障碍。
手掌呈绿色,提示有贫血或脾胃疾病。
手掌呈黄色,常见于慢性病症。
手掌呈金黄色,常见于肝脏疾病。
手掌皮肤变厚、发硬、发亮、光掌滑、干燥,呈淡黄色,称“掌距角化”病,常人染色体显示性遗传,多在婴儿期发病,常有家庭史。
手掌呈土黄色,没有光泽,提示可能患癌症。
手掌出现红色网状毛细血管,常见于维生素C缺乏。
整个掌面有暗红或紫色的蜘蛛状斑点,常见于肝脏病。
手掌表面,特别是大、小鱼际部位和指端面的皮肤充血性发红,常见于肝硬化和肝癌。
手掌呈红色后又逐渐变成暗紫色,常见于心脏病,并预示病情在逐渐加重。
掌色过红者,提示有患中风的倾向。高血压患者如果整个手掌呈红茶色,提示可能是脑溢血的前兆。
手掌皮肤像缎子样柔软红润者,提示容易患风湿或痛风。
手掌的皮下组织瘀血发绀,呈青紫色,常见于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等疾病。
手掌面上嵌着一些烟灰样的薄薄的斑点,常是吸烟量大的人得心脏病的信号。
手掌呈黑色,常见于肾脏病。
手掌中间呈黑褐色,常见于肠胃病。
从手腕到小鱼际处出现黑色或暗紫色,常是因风湿得了腰部疾病的信号。这时,在脚踝内侧也会出现这类颜色。
掌纹  人手上的掌纹很多,这里就与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内容作简要介绍。
(1)掌褶纹  人的手掌上褶纹常有三条:远心横曲纹(又叫远侧横曲纹)、近心横曲纹(又叫近侧横曲纹)、鱼际横曲纹(又叫鱼际曲纹、生命线)。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鱼际横曲纹,近心横曲纹和远心横曲纹都以纹路清晰深刻,头尾连带无间断为佳。若再仔细分析,鱼际横曲纹粗而深长,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且又不庞杂错乱,线端渐形变细进而消失者,则常提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不会轻易患病。近心横曲文粗深而长,明晰不断,颜色红润,略微下垂,且弯曲成优美的弧形,近掌心末端可有分支者,显示其身体健康,充满活力。远心横曲纹深长明晰,颜色红润,向下的支线少,向上的支线或辅助线多,则表示其心脏功能健全。
(2)健康线异常
健康线触及鱼际横曲纹时,常见于心血管疾病。
健康线穿过鱼际横曲纹,常提示脏腑衰弱,特别是心脏衰弱。
健康线形成断断续续的线条时,常提示肝脏有病。
健康线有很多小眼并呈链锁状,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
健康线上有暗褐色的斑点,常提示患有重病,特别要警惕癌症的可能。
健康线与远心横曲纹相接处为暗红色,常提示可能患心脏病。
(三)望指甲
1 望指甲的形状
指甲凸起,指尖周围指甲卷曲,表面呈毛玻璃状,多为危重症之征兆,如肺气肿、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指甲肥厚变硬,不透明,失去光泽,常见于外伤、真菌感染、银屑病、先天性厚甲症和先天性外胚层缺陷。若指甲变厚、变黄、侧面弯曲度过大、失去光泽,且生长缓慢,常见于呼吸系统、淋巴系统或甲状腺方面的疾病。
指甲剥离(指甲与甲床分离),分离部分呈黄色或白色,多见于日光性皮炎,血卟啉病。指甲呈云母片样层状分离,可见于严重的低血色素性贫血。甲板自游离缘处起逐渐与甲床分离,一般不超过甲板的一半,甲沟炎、湿疹病或长期浸泡热水和肥皂液的人,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指甲萎缩、变薄,为局部营养不良所致,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脊髓空洞症或麻风病等。
指甲呈倒三角形,即甲前端大,甲根部狭小,提示有患中风及麻痹性疾病的倾向。
指甲有如橄榄状,即两头小、中间大,提示心血管功能较差,或有患脊髓疾病的倾向。
指甲生长明显缓慢,提示患有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以及某些脏器有病或指甲本身病变。
指甲上出现“横沟”,提示营养不良,或者受到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心脏病的困扰。甲板上几条波形横沟如洗衣板样,多为甲沟炎或甲基损伤或甲基部有肿瘤压迫造成。
指甲出现横嵴。有人观察到,当人体受到一次打击后,受伤或患重病,在指甲根部即可出现一横嵴,随着时间的推移,横嵴渐往指甲远端生长,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横嵴可长到指甲的末端而消失。因此,指甲出现一横嵴,提示你可能正在患病,应引起注意。
指甲出现竖条纹,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或表明机体某部分组织器官存在慢性炎症。如十指指甲同时出现纵纹,提示可能是肝病征兆。如只有一个指甲出现,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如纵嵴明显者,见于周围循环障碍,扁平苔鲜和毛囊角化症,纵嵴成串珠状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
指甲上出现不规则凹坑,多半是由于银屑病(牛皮癣)的缘故。
无指甲。出生时就没有指甲,称为先天性缺甲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性缺甲往往是甲板损伤、烧伤,或反复的炎症所引起。
指甲根部半月弧比例正常(占全甲的1/5)者,表明其健康状况良好。半月弧没有或过小,提示消化功能较差;太大或超过比例,提示血压偏高或有中风的可能。十指完全看不到半月弧的人,多半患有贫血、神经衰弱、低血压等症;十指半月弧,同时过大者,提示机体内已失去代偿功能,已有慢性病的存在。
在指甲之前缘轻加压力,如指甲底部的组织出现随心搏而节律性地充血的现象,叫指甲毛细血管搏动,多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
甲廓部发生变化。若轻度甲廓红肿(常在侧面的甲廓发生),多见于皮肌炎初期、红斑狼疮和硬皮病。若甲廓局限性发红肿胀,伴指甲凹凸、甲廓缘退缩,可见于部分糖尿病患者。
至于指甲呈灰点“风斑”俗称灰指甲,那是指甲本身的毛病,医学上叫做甲癣,是由几种表皮霉菌引起的。宜早做治疗,否则蔓延开来会引起手癣、足癣和体癣等。
指头或指甲变形,也经常是一些慢性病的表现。
2 望指甲的颜色
(1)指甲呈白色  这里有几种情况:
如果指甲外表经常是白色,表示身体里的血液不太充足,有贫血象征。
指甲白蜡色无光华,正是溃疡病出血,或有钩虫病等慢性失血症的表现。
指甲下大部分显白色,正常的粉红色减少到只有靠近指尖的那一小条,可能是肝硬化的征兆。
毛玻璃样白色指甲的远端部分呈红褐色,可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而出现高氮质血症。
指甲上出现横贯的白色线条,可见于砷、铅等金属中毒,或见于霍奇金病、糙皮病等。
指甲上有两根横贯的白色线,往往提示血中的白蛋白减少,多见于慢性肾病的低蛋白血症。
甲板表面出现点状或丝状白斑,常为营养障碍,多为慢性肝病、肝硬化、肾脏疾患的象征。指甲平时为灰白色,可能是肺结核晚期和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征兆。
此外,全白甲有的可能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职业性的。在老年人指甲上出现白色斑块和纵向条纹,呈周期性出现,这是老年人指甲常见的变化,不是病态,不必顾虑。
(2)指甲呈黄色  这里也有几种情况:
指甲变黄,一般表示其肝脏有问题,多为黄疸性肝炎,也见于慢性出血性疾患。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症和胡萝卜素血症,可引起黄甲,甲癣也能致黄甲。
(3)指甲呈红色  根据红色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
靠近甲根为绯红色,而甲体中部、前端为淡白色者。大多患有咳嗽、咯血症;反之,接近指甲尖那一半呈粉红色或红色,而接近护膜那一半呈白色,可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征兆。
指甲下全是绯红色,为早期肺结核及肠结核的象征(如压迫指甲,血色恢复快的病轻,血色恢复慢的病程较久)。
指甲出现红斑点或纵向红色条纹,说明毛细血管出血,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皮肤病、心脏感染或一些潜在的严重疾病的存在。
指甲周围出的红斑,提示可能是皮肌炎或全身性红斑狼疮。
指甲前端出现横向红色带,提示胃肠道有炎症或心瓣膜脱垂、房室间隔缺损。
指甲呈深红色,压之色不变,是表示脾脏机能不良。脾脏经络的出发点在脚拇趾,因此,手的大拇指也相对地与之关系密切。
食指半月甲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的血液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中指半月甲呈粉红色,提示有精神衰弱症。
无名指半月甲呈粉红色表示运行于无名指的三焦经发生异常。三焦经是连结人体内脏的经络,跟人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三焦经异常,表示人体内脏功能失调,是体能崩溃的征兆。
小指的半月甲如果由白色变成粉红色,表示心脏经脉流畅不顺,心脏机能不良。
(4)指甲呈紫色  这是心脏病、血液病的一个特点,反映血液内缺氧或某些成分异常。若紫色与苍白色交替出现,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症。
(5)指甲呈青色  急腹症患者四肢厥冷,指甲会突然发青;胎儿死于腹中的孕妇,指甲会持续性发青。此外,有人曾观察到,指甲出现青色瘀斑,可提示中毒或早期癌症。指甲呈青紫色,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等肺脏疾病。
(6)指甲呈绿色  甲板部分或全部变绿,多与长期接触肥皂水、洗涤剂的职业有关,有时也可因传染上绿脓杆菌或绿色曲菌所引起。
(7)指甲呈蓝色  白喉、大叶性肺炎、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道异物阻塞的患者,其指甲呈青蓝色;在肝豆状核变性时,铜的代谢紊乱,有时也可出现蓝甲。吃不新鲜的蔬菜而引起的肠原性青紫症,以及亚硝酸盐类中毒,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或高铁血红症,以及亚硝酸盐类中毒,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或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发生皮肤紫绀及蓝甲,但应引起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硫磺、亚硝酸盐、阿的平、伯氨喹啉等也可引致蓝甲。指甲根部呈蓝色半月状,出现这种指甲,就可能意味着病人患有血液循环受损、心脏病或雷诺综合征,有时也与风湿性关节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有关。
(8)指甲呈灰色  可见于全身性疾病、黏液性水肿、类风湿关节炎或偏瘫患者。营养不良,指甲会变厚或萎缩,且有色素沉着或呈灰色。当拇指甲下端呈灰色波浪状时,常见于青光眼。
(9)指甲呈黑色  多数由于外伤引起。受伤指甲下出血,开始为紫红色,久之成为紫黑色。甲床黑色素增加,重金属银沉着,会产生黑褐色指甲;甲下或周缘有绿脓杆菌感染的甲沟炎存在时,指甲可呈黑色或蓝色;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到指甲远端有明显的发黑;维生素B12缺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肠息肉综合征,或长期接触煤焦油等,指甲也可变成灰黑色。另外,有两种情况必须特别引起注意,首先当指甲呈一片黑色,或褐色,或者呈雀斑状,最常发生于大拇指和大脚趾,尤其是出现指甲及其周围组织也呈褐色或黑色时,这就可能意味着患有一种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其次,当指甲根部生长出数根黑色线条(通常只长到指甲的中部),提示体内正在或已经发生了癌变,应即刻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10)指甲呈多色  十个手指的指甲,经常无规律地变换颜色,各不相同,可谓十甲十色,多见于心脏病患者。
以上讲了观手识病的几种方法,观手识病必须左右手互察,不能套用“男左女右”这一不成理的公式,当双手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更有诊断意义。同时,观手识病,还必须考虑患者的职业和生活爱好,如是否因为染过指甲或工作环境的影响,使指甲等发生了异常变化,只有排除外来的因素,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四、味觉异常辨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 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此时即使饮白开水亦觉甜,或甜而带酸。口甜常见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觉口甜,后者则由于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觉得口中发甜。
(三)口咸
口咸,指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多见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觉有酸味,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觉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感。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退、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肠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味觉突然减弱或消失时,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
(七)口涩
口涩,指口中自觉有一股涩味,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口涩。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八)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觉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九)口干
口干舌燥并非都属病态,如长时间劳动、讲话、烈日下劳作,出汗过多等引起的口干舌燥均属代谢性的,饮水之后便可缓解;也有些口干舌燥系由出血、脱水、发热等疾病所致,病情比较复杂。
十、大便辨病
(一)望大便的颜色
1 白色或灰白色  说明胆汁的排泄受到了障碍,提示胆道梗阻,有胆结石、胆道肿瘤或胰头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粪便还可见于钡餐造影后,这并非疾病所致,属生理性粪便。
2 白色淘米样  即粪便呈米泔水样无粪质的白色混浊液体,量多,常见于霍乱。
3 白色油脂状  量多,并有恶臭,常见于胰源性腹泻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4 白色黏液状 提示可能为慢性肠炎、肠息肉和肿瘤。
5 深黄色  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即红细胞大量破坏所产生的黄疸,常伴有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细菌感染、恶性疟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种免疫反应(包括自体免疫)等引起。
6 绿色  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若绿便中混有脓液,则是急性肠炎或菌痢的表现。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广泛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如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提示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此外,吃了大量含叶绿素的食物,或肠内酸性度过高,也会使粪便变成绿色。
7 淡红色 像洗肉水样大便,这种大便最多见于夏季因食了某些被嗜盐菌污染的腌制品。常见的有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8 鲜红色  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外层粘有鲜血,量少,并伴剧痛,便后疼痛消失,是为肛裂;若血色鲜红,量多少不一定呈血块,附在粪便外层,与粪便不相混,用水可将血液或血块冲走的,有内痔出血的可能。痔出血的另一特点是,常在便后滴出或射出少量鲜血,稍后自行停止;或血色鲜红,并与粪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为肠息肉或直肠癌、结肠癌所致,直肠癌的血便中常混有糜烂组织。结肠癌的血便特点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黏液或脓液。
9 暗红色  因血液和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此外,某些特殊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流行性出血热等,由于凝血机制障碍,亦可导致便血,这种便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且常伴有皮肤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另有一种情况是正常人进食过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樱桃、桑椹等也可出现暗红色大便。这要同上面的疾病区别开来。
10 黑色在便  因黑如马路上柏油色,又称柏油样便,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窦炎、胃黏膜脱垂、肝硬化时的食管胃底靜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但是,食过多的肉类、动物血、肝脏、菠菜、口服铁剂、铋剂、活性炭等,粪便也可呈黑色,应加以区别。除询问病史外,可用水将黑便冲散,若黑出血色,即为消化道出血;而食物与药物所致的黑便,粪便黑面不亮,用水冲也不见血色。经素食二三天后或停服药后,大便颜色就可转为黄褐色。
上面讲了在便颜色改变同疾病的关系。其中,红色和黑色大便多半是便血的表现。俗话说说:“十男九痔”。日常大便出血,人们往往想到是痔疮,而忽略了大肠癌的可能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逐步趋向高脂肪、低纤维素,比而使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并趋向年轻化。因此,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肿的可能。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下面就各种常见的胃、十二指肠、大肠、肛门出血性疾病的便血特点,作简要分析。
1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便血  多呈暗红色或柏油状,便血伴泛酸,上腹部有烧灼感、疼痛,服用解痉止酸药常能奏效。但是,当病程短而无节律性,抗溃疡药物治疗不佳时,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2 痔的便血  常是鲜红的,不与粪便相混而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3 肛裂的便血  便血量较少,多只在便纸上发现。大便时可伴有肛门剧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4 息肉的便血  大便时无不适感,粪质正常,血常附于粪块表面或是便后滴血,多见于儿童。
5 大肠炎症性便血  可有急性、慢性之分,除了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外,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症状。
6 大肠癌便血  表现为持续性、慢性带黏液血便,和粪便混在一起,而且便意频频,有时却只解出一些血或黏液而无粪便。癌肿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率就越低,直肠癌约80%有便血,盲肠癌则为30%,而右半结肠癌则多数表现为只有通过化验检查才能测得的潜血试验呈阳性。
此外,便血量的多少,也常常作为鉴别各种疾病出血的一种依据。例如少量出血,大多来源于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如痔、溃疡、息肉与癌,也见之于肠套叠等;中等便血,大多见之于肠系膜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大量便血,应考虑来自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疾病。
由此看来,便血都是病理性的,而且不同的便血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特殊联系。因此,患者在就医时及时准确地向医生报告便血的情况,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 望大便的性状
1 看形状
(1)稀水样大便  可见于消化不良或肠滴虫所致的腹泻,如同时有黏液、脓血则应考虑急肠炎。
大便水样似米汤,并急促有压迫感,甚至腿足抽搐,肉削目陷,有失水状态,多为“霍乱症”,也可见于砷中毒。
(2)溏薄大便  慢性结肠炎患者大便多为溏薄。受寒,多吃冷食,喜吃油腻滑肠之物,常使大便变软或溏薄,若大便稀溏,每日天未亮时泄泻,多为肾阳虚,俗称“五更泻”。
(3)食糜样大便  是因肠道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加所致,可见于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
(4)黏液状大便  正常的粪便有时有极少量黏液。若黏液大量出现,犹如涕状,常见于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不同部位发病,大便中黏液存在的形式也不同。若黏液均匀地混在粪便中,可见于小肠发炎;若黏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则见于大肠病变。
(5)冻状大便  患过敏性结肠炎时,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黏冻状、细带状物。如在坚硬的粪便表面附有少量黏冻,则是痉挛性便秘的特征。此外,部分慢性菌痢者也可排出冻状大便。
(6)脓性及脓血状大便  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
(7)羊粪状大便 大便干结、呈粒状,中医认为这多为内热,或阴液不足之故。大便坚硬,不易排出者,主要因手术后肠粘连、腹内肿瘤、肠套叠、肠痉挛等引起。高热或久病之后,及老年人阴津不足也可出现大便干结,小孩不喜欢吃蔬菜,缺乏纤维素,也易引起大便干结。
(8)细条、扁平带状大便  经常排细条、扁平带状便,说明直肠或肛门狭窄,多见于直肠肿瘤。大便一侧有沟纹,标志直肠肛门有赘生物,应警惕直肠癌。
(9)其他  此外,大便的性状还可帮助医生推断病变的部位。
例如:
大便稀薄如水状,多为小肠腹泻;
大便如粥样或稀泥状,多来自回盲部病变;
大便含大量泡沫,多为小肠消化不良;
大便如干粥样,多为结肠病变;
大便中含新鲜脓血,量不多,且里急后重明显者,多来源于肠源或乙状结肠;
大便中含大量黏液而无血迹,多因慢性功能性结肠病变引起。
2 闻气味
(1)酸臭 提示消化不良。
(2)恶臭  见于肉食而消化力弱者,或见于直肠癌、阿米巴痢疾、肠道肿瘤、溃疡、消化道大量出血等。
(3)脂肪便  便量多、奇臭或混有油珠,它是胆囊、胰腺功能不良的表现,也可见于梗阻性黄疸。
三、步态辨病
1 蹒跚步态  也称“鹅行鸭步”,是形容行走时摇摆迟缓,像鹅和鸭走路一样。这种步态,一般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的典型体征之一。因为患者盆带肌无力,髋关节不能自如地运动,所以步行时左右摇摆,形如鹅行鸭步。此外,它还常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
2 醉汉步态  行走时步态紊乱,摇摇晃晃,重心不稳,如喝醉酒的人走路一样。这种步态常见于小脑有病的患者。
3 跨阈步态  由于踝部肌腱肌肉松弛,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将髋、膝关节提高,但跨步小,并使足尖擦地而行,这种步态常见于坐骨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麻痹或多发性神经炎。
4 慌张步态  走路时,身体前倾,起步慢,随后越走越快,慌慌张张难以止步,见于震颤麻痹患者。
5 剪刀步态  步行时两膝相互前后交叉,两腿牵曳擦趾而行,常见于大脑性瘫痪的病孩和下肢痉挛病人。
6 间歇性跛行步态  行走一定距离后,感到一侧或双侧下肢无力,蹲下休息片刻后(1~5分钟)恢复正常。但再度行走时又会重复出现上述病态,此症状医学上称“间歇性跛行”。这种步态是由于脊椎管内病变压迫引起一过性脊髓血循环障碍,或下肢大动脉病变所致。
7 共济失调步态  走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不能保持平衡。这种步态常见于脊髓痨,可各种原因引起小脑病变的病人。
8 偏瘫步态  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痉挛性麻痹。上肢旋前,肘、腕、指头节皆屈曲,走路时很少摆动。下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僵直,足跖曲,每次跨步时,先要将患侧骨盆抬高,使患肢提起,再以髋关节为中心,直着腿、足趾,擦着地划半个圆圈,才能前进一步。可见于中风偏瘫病人。
此外,下肢畸形、外伤、关节损害等也可引起不定型的异常步态。步态正常与否是诊断某些疾病的一面镜子。如果一旦发现步态异常,应及早去医院就医。

             教 你 学 号 脉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
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
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
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
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
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深资中医戏说脉诊
告诉你一个秘密,
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
也许你从这里起步,
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
成为了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
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
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
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说的才10种,
有否搞错?错不了!
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
要明白看下去就知道了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
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
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吧!)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
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
(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
不用你出声,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
是不是好玩?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
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
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
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
是不是好玩?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再学习一下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
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
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

◆◆◆五行口诀◆◆◆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