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作文200字: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自主互动”教学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2:54:08
2008-12-29 20:21:24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ef54e540100bpvw [查看原文]
正确理解快乐高效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走出“分组”就是“合作学习”的误区快乐高效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生成、快乐、高效”等为基本的内容的学习方式。但自开展快乐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走进课堂,无论什么样的课,大多数教师基本上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高谈阔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有的小组则将任务推来推去,有的搭上便车干脆“随大流”,没有经过认真思考。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发言后活动就此结束。从表面看,课堂气氛很是活跃,但实际收效不大,究其源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领会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从而致使课堂中缺少有效的“合作学习”。基于这种思考,我们认为要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含义,一定要引导教师走出“分组”就是“合作学习”的误区。一、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教育界认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现正处于被研究、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因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对它的表述是各具特色。广义上的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网促成学生的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狭义上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具体来说:一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可在班级教学基础上将原班级按一定标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通常采用异质小组便于利用互补性。二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动态因素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要求所有的教学动态因素都应当保持互动,特别是合作性互动,由此推进教学过程。三是围绕一个共同目标而展开的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和管理是合作学习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四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二、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因为评定学生成绩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为本小组负责,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只有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提高才能使小组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互相领带的关系,“荣辱与共,息息相关,”只有小组成员团结互助才会成功。2、完善教学中的各要素互动参与教学是一项复合互动的活动,传统教学往往只注重了师生交往而忽略了生生交往或注意到了生生交往也只限于同桌,而合作学习则是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学生交流,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往程度,提高了交流信息的机会。通过集体备课等业务常规的落实,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3、提高了学生的自尊自尊是重要的人格,是相对稳定的特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以更积极的情感去投入,因为他们知道谁落后了就会影响小组成绩。于此每个学生的自尊意识的以进一步的提高。4、任务细化,结果整合,有效促进了学困生的发展合作学习依赖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内容与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在传统班级教学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会得到同学更大的帮助,从而失去了上进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有障碍的同学会影响集体成绩,因而小组成员帮助的情绪高,因此效果好。5、发展了学生非认知品质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都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好,强迫学生学好是不可能的。只有为学生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一起共同完成对每个人都同样重要的事,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公平竞争,会使学生产生学好的动机。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意见,合作融洽,学得也愉快。6、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观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7、能提高学生社交技能和适应能力三、“自主互动”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结合我们现行班级授课制,借鉴杜郎口学习经验,渗透“先学后教”思想,我们合作学习作如下安排:1、分好小组。班级学生按异质分成6-8人一个小组,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等,同时在每小组中每个成员又有“一对一,二对二”的小分组,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2、确定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各小组目标,确定各小组目标后,再根据各小组成员已有知识经验和水平确定个人目标(个人责任)。3、小组学习。各小组成员以小组目标为依据,着力解决个人目标,学习过程中应相互帮助,互相交流,把已有经验和个人责任结合起来介绍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由于学习者只能学会他所能接受的,只能听懂他所能理解的内容,这样成员目标一致,任务不同,参与兴趣积极;探索劲头很大,竞争意识使他们认真努力为本小组获得好成绩而思考。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学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四、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分析:1、分组教学就是合作学习: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就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当然这其中含有合作的成份,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2、分组讲座是合作学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前后左右几个讨论一下刚才教师提的问题,也称是合作学习。虽然前后左右几个一起就为分组,刚才的问题就为目标,但没有明确每组的任务,没有细化每个同学的责任,同时检测与交流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他要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3、合作学习就是没有竞争的学习:合作学习同样让同组与其它的组进行竞争,只是在同组中要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在检测时同样有激烈的竞争,有竞争才有合作,有合作才会更有力的竞争,竞争合作互相依存。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的对策:一是进行有效分组。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合作学习采取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即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即并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2、小组成员的“角色互补”:小组内的学生是异质的,也就是说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特点的学生适合在组内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小组内的角色分配要明晰,组员的任务要积极互补。比如,在一个小型的合作中,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1)组织者: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2)记录者: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3)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4)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3、小组的维持时间:并非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为完成一个任务而努力就能立即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小组的成熟需要一段时间,小组从发生冲突到产生凝聚力,小组成员从陌生到互相了解、信任都以一定时间的合作、协调为基础,所以教师不宜过于频繁地更改分组情况,这样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小组深层次合作关系的建立。反之,合作小组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合作小组已经运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安排或者指导学生重新分组,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教师要不断地监控学生的学习和合作情况,敏锐地发现是否需要重新分组或者更换部分小组成员。二是合理科学的组织小组学习。1、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最直接和最明确的表达方式,就是明确的提供“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目标”,而两者还有不同之处)。作为展示课的“学习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兼顾《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学习目标”不一定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字眼,但其中要蕴含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将“知识与能力”部分的内容在提出学习目标时,教师和学生要同时分清“识记层次”“理解层次”“运用层次”的不同要求,以利于知识的掌握。提出关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目标时,要包含师生共同参与内容,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提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有责任地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学生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快乐和高效的生力源。2、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一份详细实用的《导学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一般地说,一份《导学案》可以包括下面的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也可以有其他的名称,不一而足。要包括知识呈现过程、结合具体知识呈现的学法引导等。知识呈现尽可能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边做边学中发现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中参与、合作的快乐,因为他参与了,他学习了,他找到了《导学案》中老师为他设计的题目。尽管每个学生的经历可能有区别,在参与和学习中享受到了快乐,这种学习后的快乐成为他再次想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要走下讲台(关键是走下心中的讲台,不再成为学生面前“板着面孔”的教师,成为学习中对话的伙伴),在巡堂的过程中要走到合作学习的小组当中,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度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点,为教师当堂还要进行的讲解、课末点拨、构建知识网络等方面做好准备。这是高效的关键环节。“三讲三不讲”是否能落实就是看这一环节能否把握课堂的进展情况,了解学情。在落实快乐高效课堂的视导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完不成当堂课时任务的原因,就是“想说”得太多,想起来就说,整堂课老在提醒学生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像喋喋不休的“老奶奶关心自己的孙子一样”。归根到底就是教师不放心,在教师的误导下,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教师也找不着自己的感觉。找到感觉的做法我认为就是将将你想说的话都写在《导学案》上发给学生,我认为最好写在“学法引导”里,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学法,让“学法引导”充满整个学习的过程。3、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是学生个体依照《导学案》进行静思当中的自主学习,在个体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再在合作小组内部(二人学习对子之间、四人小组之间、八人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分清问题的难易程度,基础的、容易的问题不讨论,比较难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合作小组内部解决。再剩下的问题就是教师课末点拨、讲解、构建知识框架的问题,这是落实“三讲三不讲”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落实传道授业解惑的亮点所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以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所剩无几。(当然也要根据实际,那些可能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后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就需要教师帮助解决。该讲就要讲,打造快乐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而是要求讲得合时、合适,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在感悟中让他再次增强体验成功的勇气。所剩无几问题仅需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能解决。如果教师对教情和学情把握不准的话,在课中就不可比避免的“表演”多了。既想当好“导演”又想当好“演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一定要克服两个倾向:一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点都不讲了,以学生的讲解代替了教师的讲解,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毕竟受他所处的年龄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对教材的理解可能不深不透,讲解的过程也可能是不逻辑、不条理。如果让学生讲还不如教师自己讲,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可能会更准确一些。二是教师继续“满堂灌”,让学生继续充当知识的储存罐,继续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没有新的变化,死气沉沉。4、进行即时的训练、检测和反馈。预习时《导学案》中的训练题提醒学生认真做,做到边学习边训练边讨论,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其中的这些活动最好也能以学习小组内部活动为主。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了解学情,对于学习中的疑问、困惑,以及学习中独特的收获,让学生习惯性的及时展示,这种展示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在黑板上,可以在纸上,可以是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也可以是向教师的请教等等,不要将展现的方式单一化、生硬化,切忌在课堂上为“展示”所累。5、课堂上,进行即时评价。本着鼓励和表扬的原则,课堂上采用捆绑方式,对学习对子、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和八人小组进行即时评价。评价时要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使之始终处在激励中成长。让优生、中程生认识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就应了一句话:满桶的水才会向外流。当然,这种氛围靠教师来营造,也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快乐高效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与人合作,竞争意识的养成,团队意识的形成等各方面,可能随着活动的开展效果可能会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师生共同成为快乐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和受益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