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汁山药用炸么:五百罗汉及讲解—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9:13:48



第肆拾陆尊

波阇提婆尊者

  波阇提婆尊者,本名难生,通称胁比丘或胁尊者。中印度人。被禅宗尊为西天第十祖。

  根据佛教传说,尊者在母胎中呆了六十年,将诞生时,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坐,坐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醒来尊者正好出生。禅宗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九祖伏陀蜜多游化至此,其父携他前往致礼说:”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复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伏陀蜜多遂将其剃度。他随师修行,未尝睡眠,因“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他率徒游化,至华氏国,在一树下小憩 ,以右手指地说:“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语毕,地果变金色,适逢富那夜奢前来,尊者即将其剃度,并付于正法眼藏,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说毕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徒众各以衣襟盛舍利,随处兴塔供养。据北传佛教载,他在腻色迦王时曾发起五百僧人在迦湿弥罗举行第四次结集。

  波阇提婆,又作波粟湿缚、波奢等。



第肆拾柒尊

解空无垢尊者

  解空无垢尊者,即无垢光菩萨。为密教理图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中尊文殊菩萨右方第三位之菩萨。是文殊菩萨的使者,显文殊菩萨的空智。又称无垢光童子。密号离尘金刚。

  尊者以文殊特有的智慧断除众生的烦恼,引导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 为文殊院菩萨眷属八大童子之一,主文殊毕竟空之理,以本性清静无垢,外放光明,故称无垢光菩萨。密号离尘金刚。形象为童子形,右手掌持玛瑙之宝钵安于脐下,竖左手掌,屈食指、中指二指,持未开敷之青莲花,趺坐于赤莲上。印相为舒左手之五指,微屈第三节,乃表由毕竟空智放五智之光明,如五道众生入无垢本性之掌中。真言为:归命系矩忙啰微质怛啰蘖底矩忙啰么弩娑么啰莎诃。据《大日经疏》卷十三载,其真言系显示此菩萨以种种本誓愿行,示现童子身、壮年身或老年身等,以利益一切之义。



第肆拾捌尊

伏陀蜜多尊者

  伏陀蜜多尊者,大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九祖。提伽国人,姓毗舍罗。

  根据佛教传悦,尊者年至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八祖佛陀难提率徒众行化至此,见其家屋上有白光上腾,便说:“此家当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尊者见到佛陀难提,便起来礼拜,说偈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佛陀难提亦以偈相答,尊者听后便行七步,佛陀难提对其父说:“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其父遂令出家,佛陀难提付于正法眼藏。他既受付嘱,四处行化,至中印度,遇胁尊者,即与落发授戒,后又付正法眼藏于他,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说毕,即入灭尽三味而涅槃,众人以香油旃檀阇维真体,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

  伏陀蜜多,又作伏驮密多等。此尊与第015尊同尊,可互参。



第肆拾玖尊

富那夜舍尊者

  富那夜舍尊者,古印度华氏国人,姓瞿昙。胁尊者之弟子,马鸣之师。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十一祖。

  其父宝身,虔诚崇奉佛教。受其影晌,他熟悉佛教理论及各种戒律。一日,佛教十祖胁尊者行化至华氏国,憩一树下,突然以手指地,告众弟子说:“此寺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地变金色,有长者子富那夜舍合掌立前说偈,说道:“我心非往尊者,我心非止尊者,我心不定,诸佛亦然。”尊者闻言大喜,当即度其出家。既具戒,以如来大法眼藏付之。说道:“佛祖如来的大法藏,今天我已传给你了,你要诚意爰护,勤奋修念,传给后人要慎重,传法毕,胁尊者化火自焚,富那夜奢成为佛教第十一世传人。之后,尊者将法藏传给马鸣尊者。



第伍拾尊

伽耶天眼尊者

  伽耶天眼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佛教将眼分为五种: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人中修禅定可得之,不问远近内外昼夜,皆能得见;三慧眼,谓二乘之人,照见真空无相之理之智慧;四法眼,谓菩萨为度众生照见一切法之智慧;五佛眼,佛陀身中具备前四眼者。尊者通过修持禅定而得天眼通。据《智度论》卷五云:”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尊者之名由此德行与神通而来。



第伍拾壹尊

不著世间尊者

  不著世间尊者,名虚空无边游步金刚。

  诸佛修行初斯,也有无数心障烦恼,他们须经长期修行,以强力的智慧破除烦恼,修成正觉,功德圆满才能证得佛果。尊者感诸佛的勇健菩提心化生而成,呈现暴怒可畏相。尊者以大威大智摧毁一切难以降伏的邪恶,可使群魔束手、凶鬼敛迹,大惑魔主也因其威摄而屈身归服。而使世间善良众生则安乐吉祥。



第伍拾贰尊

解空第一尊者

  解空第一尊者,即须菩提。"空"是佛教理论的核心之一,悟"空"是进入涅槃的重要法门。尊者在佛的十大弟子中被称为"解空第一"。

  尊者出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其父鸠留富有无比。惜年老而膝下无子。鸠留每天虔诚地祈祷诸佛,一天突然空中显现一位天神,对他说:"你当得福子,不久有一天王奉命将投胎长者家。"后其妻果然怀孕,取其"善现"、"善见"、"善吉"、吉祥之意,名须菩提。又据《法华文句》二称,其生时"家中仓库筐箧器皿皆空。问占者,占者言'吉'。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尊者自幼聪慧出众,但性情暴躁,所见人畜皆嗔骂。后离家入山,见山中鸟兽、风吹草动,仍嗔骂不止。后随山神见佛陀。其时佛陀于祗园精舍讲法,他当下睹佛相而生欢喜心。佛祖为他演说嗔怒果报之苦,尊者闻法后皈依佛门,经过多年精进修习,对空有着独特的体悟和透彻的理解。一次,有人问他是谁,尊者回答说:"我是世间人假立名称为'须菩提'的那个人。"终获阿罗汉果。



第伍拾叁尊

罗度无尽尊者

  罗度无尽尊者,即无尽意菩萨、无量意菩萨。贤劫十六尊之一,依《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七《无尽意菩萨品》载。此菩萨居于东方不眩国普贤如来之世界。

  尊者为密教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外坛北方五尊中西端之菩萨。此菩萨因观一切事象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称无尽意菩萨。

  尊者佛理高深,曾为众生讲说八十无尽意法门,即《无尽意菩萨经》,度无数有情离诸垢染,其形像呈白肉色,左手握拳置腰间,右手持花云。

  罗度无尽,音译阿差未底,意译无尽意,密号定慧金则、无尽金刚。



第伍拾肆尊

金刚破魔尊者

  金刚破魔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金刚,金中最刚,佛教中用以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智慧。魔,梵文魔罗的筒称,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能夺命者、障碍,有十魔、四魔、五蕴魔之分。破魔,这里指破灭四恶魔:一是烦恼魔,如贪、嗔、痴诸烦恼能损害身心;二是五阴魔。如色、受、想、行、识五蕴能生种种苦恼;三是死魔,能断人之命根;四是他化自在天子魔,即欲界第六天之魔王。此魔之本,能害人之善事。

  尊者经过长期苦修,心性智慧坚如金刚,四魔不侵,魔根断绝。能用佛性佛理破除四种魔障,提高人们的觉悟,行佛教化众生之目的。



第伍拾伍尊

愿护世间尊者

  愿护世间尊者,为护世四大天王之一。

  佛教宇宙观认为,有三千大千世界。大世界内包含无数个小世界;小世界之数犹如恒河沙数一般多而不可数,每个小世界内教有一尊佛主宰。每个小世界都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东面叫东胜身洲,南面叫南瞻部洲,北面叫北俱罗洲,西面叫西牛贺洲。须弥山的半山腰又有一山,名犍陀罗,犍陀有四个山峰,每一山峰住一护世天王,每王各率二十八部众镇守一方。若有凶神恶鬼残食世间众生,天王便率本部神兵神将前往剿灭,保护世间众生,使他们不受迫害。



第伍拾陆尊

中天在线禅定尊者

  中天在线禅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中天在线,即破除了忧愁烦恼。人生在世,往往不能摆脱贪、嗔,痴的影响,生出无穷的忧恼。

  佛教认为,修习禅定能除去烦恼。禅定,即止一处而拂去妄念。禅定有四种,由浅入深,亦称四禅:初禅脱离欲恶不善法,可感觉到离开欲界的喜和乐,但心中仍有寻(觉)、伺(观);至二禅时,寻、伺断灭,达到内等净,得定生喜乐,即所得喜乐是对禅定自身的感受;三禅舍去二禅之喜乐,任住非苦非乐的行舍境界,修成正念、正如,产生离喜妙乐;四禅达致清净和念清净,即舍去三禅的妙乐,唯念修养功德,住于不苦不乐的境界。

  尊者通过循序渐进地修习禅定,彻底离弃诸种忧恼,不苦不乐,终成阿罗汉。



第伍拾柒尊

无作慧善尊者

  无作慧善尊者,即无作菩萨。

"无作"是佛教为人处世的规范之一,本世不做恶事,来世就聪慧善良。无作有三:一名身无作,要爱护世间的一切生命,不做任何有损于生命存在的事,否则就是罪恶;二名口无作,不说污秽的语言;三名心无作,心要清净,排除对财物及感情贪恋,消除对他人的怨恨,也不要因为任何不顺心的事而萌生愤怒。身、口、心以"无作"为本,一切都改恶从善,来生就不会有苦果的报应。据《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一载,尊者以佛教无作、无用、无受、无智、无慧的规范教化众生,做出无尽的功德事业。



第伍拾捌尊

十劫慧善尊者

  十劫慧善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劫,意为极久远的时节,《智度论》卷五云:"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石尽,而劫未尽;又四十里大城满芥子,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取一芥子,芥子尽而劫尚不尽。"慧,指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心理作用,"《俱舍论》卷四云:"慧谓于法有简择"《大乘义章》卷二十云:"真心体明,自性无暗,目之为慧。"善,与恶相对,《大乘义章》卷十二曰:"顺理名善,违量名恶。"

  尊者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慈悲的品德,是经历了极长的时间获得,也是说佛的济世度人的事业是永恒的,不可变易的。自强不息,经历十劫,慧善日增,证得阿罗汉果。



第伍拾玖尊

旃檀德香尊者

  旃檀德香尊者,即旃檀德佛;

  佛教以救苦救难为大德。《观虚空藏菩萨经》载有旃檀德,其德之馨,若莲花之清香。故又称为旃檀香佛。旃檀德佛主救世间的一切苦难,众生如有困难。向他礼敬,均能得解。如身患疾病,痛苦难忍,在其前述说自己种种的病痛,及医生所开的处方,疾病便可迅速痊愈,此外,世人若想获得超人的智慧,或使自己的手艺精巧过人,或使自己的子女健康,或对他人作出功德,或对寺院有所施舍,或无恶而增加财产,或脱离各种罪恶与灾难,清除忧愁与烦恼,或健康长寿,家庭美满等等,只要双手合十,诚心诚意地向其礼拜,均可让你满足心愿。



第陆拾尊

金山觉意尊者

  金山觉意尊者,为佛陀弟子。金山,喻佛之身如同金山。在佛教经典中,佛陀有时被称金山王,意即金山之胜妙者。《往生要集》云:"遥以瞻望弥陀如来如金山王。"有时也直接以金山譬喻佛身,《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深妙。"尊者常在佛陀身边聆听妙法,有如佛祖般的觉悟,摒弃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专意修习佛法,遵守佛祖教导,终获阿罗汉果。

第陆拾壹尊

无业宿尽尊者

  无业,唐代著名法师。俗姓杜,上洛(陕西商洛)人,少小出家聪慧过人,十三岁就能畅读《华严》、《法华》诸经,并能为众讲经,世称神童。无业成年后,誉满海内,然而尊者视名如垢染,畏而远之唯求佛道精进。他长途远涉,去江南拜访当时的名僧玄素,尽学其教法,然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仰其名,想推举他为"西街大德"(僧官),无业听说此事后,当即离开长安,北游上党。驻上党节度使李抱真依佛教礼仪接待他,请教佛法的要旨,心生敬意,想请他主持当地的教务。无业又离开上党,居于汾州开元寺。唐宪宗曾两次召他进京,他都予以谢绝,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备礼致聘,使者再三催促,无业见无法推辞,决定离开世间,升往净土,便笑着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天夜晚,端坐而化。穆宗得知无业示寂,不胜哀惜,封为国师,谥号"大达禅师"。



第陆拾贰尊

摩诃刹利尊者

摩诃,意为大。刹利,意为田主。摩诃刹利尊者,即经刹利贤者。

  尊者为大田主出身,后归信佛法,在家修好。据《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一载,尊者曾参加佛陀在舍卫国王舍城举行的法会。他修行精勤不懈,勇猛精进,终成阿罗汉。



第陆拾叁尊

无量本行尊者

  无量本行尊者,阿弥陀佛之前世身。本行,指菩萨修炼能使自己成佛的方法。尊者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

  据《无量寿经》载,尊者曾对世自在王佛发愿说:我要在世间广泛地宣讲佛法,诚心修行,获得无上正果。当我成佛之后,要救众生于苦难之中。于是,世自在王佛为广说妙法,法藏听后大悟,在佛前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愿实现后即可成佛,法藏的誓愿感动天地,天空为他雨花。经历无数次转世之后,终于遂愿。名无量寿佛。阿弥陀佛为接引佛,接引有心成佛的众生,参学佛理,获取果位。

  阿弥陀佛,意译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密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第陆拾肆尊

一念解空尊者

  解空,悟解诸法之空相。一念解空尊者,即宋代高僧解空。名可观,字宜翁,号竹庵,江苏华亭人。生于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法嗣有北峰宗印、智地守(日文)、神辨清一等人。著有《楞伽说题集解补注》四卷、《山家义苑》二卷、《竹庵草录》一卷。尊者好学深思,他深信世事皆空、众生之不二法门,身体力行,并教化众生。

  尊者出家后从车溪择卿禅师受教,后又于湖州见慧沈法师,雪窗下读书时悟得"世间文字语言皆糠秕"之旨。宋高宗绍兴八年,主持当湖德藏院,至孝守乾道七年秋,应邀移住北禅天台寺,九月九日入寺,指法座曰:"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销。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强登高。"听众无不悦脱。八十九岁时又移住延庆祖庭,不到二年又回当湖竹庵,不久圆寂,世寿九十一,僧腊七十八。园寂后,焚化日无风无雨,烟所到处皆舍利,众建塔于德藏院供奉。(五百罗汉)



第陆拾伍尊

观身无常尊者

  观身无常尊者,观音菩萨的变化身。

  观世音大慈大悲专门观察世人苦难声音,人普现色身三昧,示现三十三变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上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宫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尼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妇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紫那罗身、摩睺罗伽身、执金刚神身。众生有难,诵其名号,即有相应的化身前往拯救。



第陆拾陆尊

千劫悲愿尊者

  千劫悲愿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劫,佛教表示十分长久的时间单位,人寿每百年减一岁,直到减尽后又每一年增一岁至一百岁为一劫。千劫,表示时间相当长久。《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曰:"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以天衣重三铢,人中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又八十里石,以梵天衣重三铢,梵天日月岁数三年一拂,名大中劫;又八百里石,以净居天衣重铢,净居天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故名一大阿僧祗劫。"悲愿,即佛度人于生死海之船筏,故佛教有"悲愿船"之说

  千劫悲愿尊者久已发无上正等正觉,他悲悯众生,遂发下弘誓,千劫之中不离世间,以自身大船筏,载众生脱离苦海。



第陆拾柒尊

瞿罗那含尊者

  瞿罗那含尊者即瞿师罗,意为美音。为古印度憍赏弥国之长者,乃优填王三大臣之一。

  尊者身长三尺,佛陀现身为三尺以化彼,令归正法。又因尊者家中富有,归依佛教后,在自家园林建造精舍奉施佛祖及其弟子居住,名"瞿师罗长者园"。据《中本起经》卷下:"美音心念欲请世尊,佛知其念而告之曰:'彼无精舍,汝愿不遂。'美音悦解,喜白佛言:'我有别宅,愿为精舍。"佛祖在园中讲经多年,著成《唯识论》据考,园址在今印度朱木那河畔的柯桑村

  据《贤愚经》卷五载,尊者过去世曾转身为一只小狗,以吠声引辟支佛到主人家中供养,故世世转身,皆报得美妙好音,成罗汉果。

  瞿罗那含,又作瞿私罗、够史罗、具史罗。意译为音美、妙音声。



第陆拾捌尊

解空定空尊者

  解空定空尊者即东晋著名法师僧肇。长安人,俗姓张。人称"解空第一"。师从鸠摩罗什,参与翻译、评定经论,著有《般若无知论》等,后被后秦国主姚兴所杀。临就弄前说偈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尊者家贫,以租书为业,遂得博览经史。初好老庄,及读《维摩经》感悟而出家。善方等大乘经典,兼通三藏,冠年名声已震关中。才思幽玄,精于谈论。闻鸠摩罗什羁留凉土,前往从之,罗什视为奇才。及至姚秦破凉,乃随侍罗什入长安,禀姚兴之命,与僧叡等于逍遥园禅定经论,解悟弥深,被称为解空第一。弘始六年,罗什译出大品《般若经》,尊者乃撰《般若无知论》呈之,颇受鸠摩罗什及慧远之赞赏。后又撰述《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涅槃无名论》,后人题名为"肇论"行世。《注维摩诘经》十卷等。惜英龄遽折,义熙十年示寂,年仅三十一。著述相传又有《维摩诘经序》、《长阿含经序》、《百论序》等。



第陆拾玖尊

成就因缘尊者

  佛家将善事善报称为成就因缘。成就因缘尊者,当即超度因缘如来。

  超度因缘如未,原为王太子。据《正法华经》卷四载,过去有十六个国的王太子,个个聪慧绝顶。十六国国王都信奉佛教,诸太子也广行善事,供养过无数僧众,为世俗大众作出无尽善业,后来他们一起出家为僧。为寻求无上正果,前去求见佛祖佛陀,请佛祖讲解佛教深奥的道理,希望以无边的智慧指出解脱的方法,佛祖以法眼看出他们意诚心慧,便为他们讲解佛法。诸太子听完讲法,心怀欢喜,继续入静室精思闲定,终获菩萨果位。后十六太子都获佛果,分别住于世界八方,其中尊者居于东方,为众说法,救护世间,成就诸善因缘。广行善事,后出家,曾请佛祖讲说无上正法,因获佛位,居于东方。



第柒拾尊

坚通精进尊者

  坚通精进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坚谓竖固,指如树之根株不能拔动;通谓通达,指自在碍之作用。精进,《辅行》卷二亦云:"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指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之心作用。精进又作勤,《唯识论》卷六云:"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

  尊者对佛法具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艰苦修行。持善除恶,永不松懈,终获罗汉果。



第柒拾壹尊

萨陀波仑尊者

  萨陀波伦尊者,即常啼菩萨。即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七所说之菩萨。此菩萨得称为常啼者,有诸神说法:或谓菩萨因见恶世之人身受贫苦老病苦恼而悲哀哭泣;或以菩萨生于无佛之世,然为利益众生,追求佛道,于空闲林中忧愁哭七日七夜,天龙鬼神遂号之为常啼;或以幼时喜啼而得名。

  尊者常以勇猛心,修般若波罗蜜之行。据《道行般若经》卷九《萨陀波伦菩萨品》载,尊者于梦中闻东方有般若波罗蜜之大法,为求法乃向东行,途经魔所乐国,为供养其师乃卖身,遂过二万里到达犍陀越国,见昙无竭菩萨而得其法。其中,犍陀越指北印度健驮罗,又《大毗婆沙论》编纂以前,般若流行于健驮罗地方,以此推之,尊者可能是实有其人,于当时从遥远之印度西方来健驮罗求般若波罗蜜之法。据《大智度论》卷九十六载,尊者拯救众生脱离苦海,积难苦之行以求般若波罗蜜,而被列为般若守护十六善神之一。

  萨陀波伦菩萨,又作普慈菩萨、常悲菩萨。



第柒拾贰尊

乾陀诃利尊者

  佛典中有乾陀诃提菩萨,当即此人。关于乾陀诃提的意义,说法不一。《翻译名义集》卷第一:"乾陀诃提,此去不休自,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初无休息。"《阿弥陀经要解》 :"此云不休息,旷劫修行不暂停故。《阿弥陀经疏》:"不休息者,即教众生不绝。"《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上:"不休息,即化利有情,更无止息也。"又《阿弥陀经义述》:"乾陀诃提,此云赤色。"《佛说阿弥陀经疏》:"乾陀诃提者赤色。"又《阿弥陀经义记》:"乾陀诃提,翻为香意。"可见,乾陀诃提,意为他是一位于永不止息地自我修行。化导大众的高僧。



第柒拾叁尊

解空自在尊者

  解空自在尊者,名不空金刚;祖籍北天竺,先祖唐时率族人船海来中国定居。

  尊者自幼聪慧过人,十五岁出家,拜长安大慈恩寺印度名僧金刚智为师,深受金刚智器重,获五部三密之法,成为当时名僧。他佛学博奥,悟解诸法无有疑碍。开元二+九年(741年)金刚智圆寂后,为履行金刚智遗嘱,乘船由广州去印度,深入探求佛法奥义。在印度游历名寺,遍访高僧,天宝五年(746 年)返回长安受到僧俗的倍加崇敬,亲为唐玄宗举行灌顶仪式,并受命迁居大兴善寺。安史乱时 ,长安失守,留于兴善寺的不空常遣弟子出京,向唐皇帝问候平安吉祥;唐肃宗也时时派密使来兴善于寺,向不空请教佛法的疑难。安史乱后,不空被授予试鸿胪卿的职衔,将翻译的七十部佛经进献给朝廷。代宗大历九年(744年)圆寂。



第柒拾肆尊

摩诃注那尊者

    摩诃注那尊者,佛陀弟子。

  据《四分律》卷第十二载:"尔时世尊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与中夏安居,尽是众所知识,如舍利弗、大目犍连,尊者大迦叶、尊者大迦旃延、尊者劫宾那、尊者摩诃拘罗、尊者摩诃朱那……"可见,尊者是经常随侍在佛陀左右的大弟子之一,是当时僧众中声眷很高的一位名僧。

  摩诃注那,又作摩诃朱那等。



第柒拾伍尊

见人飞腾尊者

  见人飞腾尊者,即唐代名僧"腾腾和尚"仁俭。其籍贯、俗姓及生辰年月僧史侍记等均失于载。

  尊者出家后入嵩山修学佛法,数年后悟法得道,身心寂然清净深入禅定,通达诸法,×××见性,永断疑悔,视生死涅槃无有去来。然而处世坦然,放旷不拘,漂游于城郊村野,居无定处,被世人称为"腾腾和尚",作有《了元歌》广行于世。他曾与武则天有过接触。天册万岁年中(695),武则天访得其行踪,召他入宫内询问佛学奥旨。仁俭仰视武良久,对云:"这就是佛的奥意,明白了吗?"武后笑答道:"不明白。"仁俭说:"老僧持不语戒,只宜意会,不宜言传"言罢转身而去。次日,仁俭进上短歌十九首,略说佛教真谛,武后读后欣然欢喜,敕命仁俭住持洛阳福先寺。不久,又失其行踪。



第柒拾陆尊

不空不有尊者

  不空不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空"和"有"在佛教中是相对而立的概念。空,指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虚而不实,有如镜花水月。有,指空并非龟毛兔角那样虚无,故又称假有。据《注维摩经弟子品》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宛义也。"不空不有乃是佛教的"中道观",与中土无过无不及之中庸相类。佛教认为,一切事物迁流无常,而又相续不断,才是离开边见的中道,因此认为"夫法者,非空非有,难用诠叙"。

  不空不有尊者经过长期禅定观照,悟了空之真谛,达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



第柒拾柒尊

周利盘特尊者

  周利盘特尊者,侍统十八罗汉之第十六尊。

  尊者系佛世时舍卫城一婆罗门之子,后与兄摩诃槃特同为佛陀弟子。因前世为僧时精通佛典而秘不传化,所以转世后鲁钝无比,凡学之教法,随诵即忘,故时人戏称为愚路。后得佛陀加以点化,教示以筒短之"拂尘除垢"一语。尊者于日清扫寺院,深悟"除垢"二字真谛,业障渐除。某日忽然开悟,证得阿罗汉果。证悟之后,具大神通,能示现各种形像,尝现大神力为六群比丘尼说法。据传,尊者与其一千六百阿罗汉眷属共住于持轴山,护持正法,饶益有情。

  唐代善绘罗汉之贯休,曾为尊者作画,其形像为身坐于枯树中,举出左手,手指或屈或伸。又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庆友)所说《法住记》,将师列于十八罗汉之第十六位,



所传者,则列师于第十一位。

  周利盘特,又作周利槃特、周利槃陀伽、注荼半托迦、掉利槃物、周罗般陀,略称般陀、半托伽。意译为小路、路边生。此尊与第322尊周陀婆尊者、第498 尊注荼迦尊者同尊,可互参。



第柒拾捌尊

瞿沙比丘尊者

  瞿沙比丘尊者,为婆娑四评家之一。瞿沙,意译曰妙音、美音。《俱舍光记》二十称他音声妙,故名妙音。

  相传,瞿沙前世为狗,曾用犬声将佛请到家中供食,因此善举,转世为人,声音美妙。阿育王时,他住在善提树伽蓝中修行。时阿育王的太子拘浪拿双目失明,瞿沙应邀为其诵经,太子双目重见光明,明亮如昔。塑像右手持洞箫状,正是象征瞿沙美妙悦耳,且能医治各种疾病的声音。尊者著有《甘露味阿昙论》二卷。



第柒拾玖尊

师子比丘尊者

  师子比丘尊者,被禅宗尊为西天第二十四祖。婆罗门种姓,为中印度王子。

  尊者博闻强记,聪慧过人。其父崇信佛教,由于受到家学的熏陶,尊者自幼立志学佛。一日,佛教二十三祖鹤勒那进宫说法,尊者向他请教如何使用心力学佛,鹤勒那语意玄妙且引人入胜,讲解得非常清楚,尊者的身心当下决心出家为僧,师事鹤勒那。鹤勒那随即传正法眼藏给尊者,并预示师子后半生的劫数所在,嘱咐他要善自护持,言毕,鹤勒那灭度。其时,罽宾国有五位修禅僧人,悟性过人,能言善辨。尊者远游罽宾与五众论道,挫败五僧,其令折服,由此尊者名闻遐迩。罽宾国有一童子,自降生左手握拳不得伸展,与尊者相见后,拳手伸开,并将握于掌心的后颗珍珠献给师子。尊著认定与童子前生有缘,遂将法衣传给童子,是为佛教第二十五祖。但终为外教所污陷,被罽宾国王所杀。当地白象山仙人以神力探知尊者被冤,遂建塔礼葬比丘。此尊与第438尊同尊。可互参。



第捌拾尊

修行不著尊者

  修行不著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修行,修行,即遵循三世诸民说义理而行之戒定慧。即按佛教规定修习戒、定、慧三者,在身、口、意三方面进行修炼。著,即心情缠绵于事物而不离,如爱著、执著、贪著等。佛陀在《法华经.方便品》中说:"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言演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释门归敬仪》卷中亦说:"著是病本"。可见,修行的首要目的便是破除"著"以拔掉病根。不著,不执著于外部俗事的干扰,心胸开朗,一心行善,方能证得阿罗汉果。

  修行不著者能通过戒定慧的实践,对任何事物不执著,心如明镜止水。(五百罗汉)故人们称之为修行不著者。

第捌拾壹尊

毕陵伽蹉尊者

  毕陵伽蹉尊者,于五百世生在婆罗门贵族家。

  依巴利文载,毕陵为舍卫城之婆罗门种,初学隐身咒,得名声,后遇佛,失其咒力,遂出家为佛弟子。《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谓其言语粗犷,不避尊贵。《大智度论》卷二载,毕陵曾渡恒河乞食,对恒河神说:"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以走过乞食,因而得罪了恒河神。神到佛所诉告,佛使尊者道歉忏谢,他即时合掌向恒水神说:"小婢莫嗔,今特向你表示忏悔和歉意。"并谓其因五百世以来生婆罗门家,常自骄贵,轻贱馀人,故为本来所习之口言而已。盖"馀习"又有"恶口'之称,系基于此。又尊者亦擅长神通,有部《毗奈耶乐药事》卷一谓其身患诸疾。

  毕陵伽蹉,略称毕陵伽、毕陵。又作毕陵伽婆蹉、毕陵伽筏蹉、毕邻陀婆蹉、毕兰陀婆遮。又梵汉文并举,称为毕邻陀子。意译馀习、恶口。



第捌拾贰尊

摩利不动尊者

  摩利不动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为密教诸尊之一。摩利即未利,香花。摩利,又作摩梨、摩罗耶、摩罗延,意译曰除垢,山名,在南印度摩利伽罗耶国。山中出产一种独特的旃檀香,入此山者身心香洁,故云除垢。《智度论》卷二曰:"如旃檀香出摩梨山,除摩梨山无出旃檀"。不动,菩萨名,译作不去尊。摩利不动意谓此尊者佛法芳香,为众生所亲近。

  摩利不动尊者经过修行,已铲除了贪、嗔、痴等毒垢,心性清净香洁,定于一处而不散乱,安稳如山,不为任何外物所动,遂至无苦无乐的境界,成阿罗汉果。



第捌拾叁尊

三昧甘露尊者

  三昧甘露尊者,即军荼利明王,按其梵名本意为甘露,所以又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

  尊者为南方宝生如来的忿怒身。据说尊者能示现千手,手执种种金刚器杖,摧伏各种凶神魔鬼,调伏一切外道。同时,他还将甘露洒向人间,降福于一切佛教修行者。

  尊者形相一般常见的有八臂像和四面四臂像。其中,四面四臂像,据《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四面表情各异,正面作慈悲相,右面作忿怒相,左面大笑,背面张口微怒,分别象征息灾、降伏、敬爱、增益。此像以毒龙为璎珞,虎皮为裙,身有威光焰鬘,坐于磐石座上。以慈悲方便之心显现大忿怒形,能使众修行者速得成就。以尊者为主体所修之秘法就称为军荼利明王法,据说修此法能降魔息灾,驱除蛇障热恼等各种疾病。

  又,按尊者在胎藏界曼荼罗内所处位置不同而有金刚军荼利、莲花军荼利等不同名号。



第捌拾肆尊

解空无名尊者

  解空无名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佛教认为所谓空,意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而生,刹那生灭,究竟而无实体。《注维摩经》卷九曰:"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注引僧肇之言曰:"诸法之相,唯空唯无,然不以空无舍于大悲也。"解空无名尊者通过对佛藏的研习修持,了解世间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诸法究竟无所有",一切皆虚幻不实,只有理体空寂明净。

  尊者解悟世事之空幻而思考自身之疾苦。对于众生,他亦关怀备至,心存哀悯,以众生之苦痛为己身之苦痛,尽力加以救度。



第捌拾伍尊

七佛难提尊者

  七佛难提尊者,佛教第七祖。古印度北天竺人。七佛,指佛陀及以前的七个佛祖。为人乞食耐劳,不避寒暑,行化各地,救度众生,超升佛土。

  佛陀在世时,携弟子游访北印度时,曾对大弟于阿难说:"我灭度后三百年,当有一个名叫佛陀难提的圣人在此降生人世,并在这里弘扬佛法"。至时,佛陀难提出世,智慧超群,辨才无碍,胜过当世口辨之士,善于理解一切道理。他能记忆前世的经历,曾对人说,过去劫曾亲自向如来敬献一宝座,由此因缘,现在劫我将在释迦佛教中弘扬佛法,因此,他立志出家。

  一日,佛教六世祖弥遮迦尊者游访北天竺,遥望京城上空有金色祥云,便惊喜叹道:祥云之下必有大士,可以嗣承佛法;入城后果然寻到佛陀难提,为之剃度出家。佛陀难提聪慧过人,一经指点,对佛法全然贯通。于是,弥遮迦将法藏传给佛陀难提,嘱咐他广传法,利益世间。佛陀难提成为佛教七祖,最后,他在一次化乞食将要完毕时进入涅槃。众人收其舍利,加以建塔供养。

  七佛难提,又作佛陀难提。



第捌拾陆尊

金刚精进尊者

  金刚精进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金刚,指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智慧,正如《大藏法数》卷四十一所说:"百炼不销,至坚至利。"他佛性坚定,有如金刚之锋利,能摧毁一切尘障与恶魔。精进,指勇猛向前、修善断恶的毅力,正如《慈因上生经疏》卷下所说:"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华严大疏》卷五亦云:"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即于佛性的锻炼精纯无污染,念念趋求,永无止息。

  金刚精进尊者皈依佛法之心如金刚一般坚固锋利,心中诸魔悉皆摧毁,诸垢悉皆涤除,功德与日俱进,永无懈怠。



第捌拾柒尊

方便法藏尊者

  法藏(643一712),唐代僧。俗姓康,字贤首,号"国一法师",祖先康居国。至其祖父时,举族迁至长安,为华严宗第三祖。

  尊者早年师事智俨,深入《华严》玄旨。智俨示寂后。乃依薄尘剃度,时年二十八。初以能通西域诸国语与梵文经书,参与义净之译场,先后译出《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余部。曾为武则天演述《华严》十玄缘起之义旨,而指殿隅金狮子为喻,武后遂豁然领悟,后乃因之撰成《金狮子章》。尊者一生宣讲《华严》 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之组织大成,又注释《楞伽经》、《密严》、《梵网》、《起信》等经论,并仿天台之例,将佛教各神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而推崇华严之组织为最高者,华严哲学于现实世界中乃属理想世界之实现。于玄宗先天元年十一月,示寂于大荐福寺,世寿七十。著作甚多。计有《华严经探玄记》二十卷等二十余部。他为弘扬佛法作了大量有益的功德,故称方便法藏。

  方便法藏尊者,又称香象大师、康藏国师。



第捌拾捌尊

观行月轮尊者

  观行月轮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因之其德性像清冷而又明亮的月亮一祥,无暇无垢。故名。

  佛教以月轮明晦譬喻人心中的清净佛性的显晦。《摩诃般若经》曰:"一切有情于心质中有一分净性,众行皆备,其体极微妙皎然明白,乃至轮回六趣亦不变易,如月十六分之一。凡月其一分明相若当合宿际,但为日光夺其明性,所以不现。后起月初,日日渐加,至十五日圆满无碍。"故现心中之月轮为重要修行方法,《秘藏记本》曰:"唯一向观月轮周遍良久以后,月轮周遍法界,俄须忘身与月轮,专注无分别智。然后为利众生,住大悲门出观,卷缩月轮,收剑自心?quot;  观行月轮尊者依此修行,常用佛法的原理原则,对照反思自己的行为,有过则改。达到了"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境界,正象《证道歌》所说:"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五象森罗影现中,-颗圆光非内外。"



第捌拾玖尊

阿那邠提尊者

  阿那邠提尊者,古印度舍卫国城人,与佛陀生活在同时代。

  尊者家中富有,乐善好施,救济贫穷孤寡之人,被人称作"给孤独者"。崇信佛教,凡佛祖及弟子有所需求,皆施舍不吝。曾向波斯匿王太子祗陀购花园建祗园供佛陀作说法道场。家中的女仆认为须迷愚痴,被出家人的几句话迷惑,至使僧众乞求无厌,她发出恶愿,希望早日看不见这些僧人,听不到他们的名字。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妻子未利夫也崇信佛教,听到此事后气愤异常,命令须达将女仆赶出门去。据《观佛三味海经》卷六载,须达向未利夫人提议说,佛象太阳一样润养万物,大恶人鸯掘摩罗、贱人尼提,都被我佛感化而调伏,何况这个老婢不能调伏呢?未利夫人采纳了须达的意见。一日王宫施斋饭给佛陀及其弟子,女仆受命持宝瓶前来助兴,由于受佛的感化,对僧众的误解顿然烟消云散。

  尊者对佛陀的学说有全面的体会,不仅自己信奉佛教,还使他的七个儿子也皈依佛门,他终得正果,升为大阿罗汉。

  阿那邠提尊者又称须达长者,须达阿那邠提。



第玖拾尊

指尘三昧尊者

  指尘三味尊者,即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禅僧神秀。汴州尉氏(河南开封之南)人,俗姓李。身长八尺,龙眉秀目,有巍巍威德。

  尊者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剃染受法,寻师访道,后至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受心于弘忍。忍深加器重,令其为上座、教授师。据《宋高僧传》卷八,唐高宗上元二年十月,弘忍寂后,尊者往江陵当阳山传法,道誉响四海。锱徒靡然向风。武则天闻之,召至京城内道场,特加敬重,曾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敕于当阳建度门寺,以表旌其德。中宗即位亦厚重之,中书令张说执弟子之礼。神龙二年二月示寂于洛阳天宫寺,世寿一 二。敕号"大通禅师",为禅门溢号最早者。

  尊者原与大鉴慧能互有启发,后亦曾数度奏请武则天召请慧能。但在阐扬禅旨上力主渐悟之说,与南宗禅慧能主顿悟恰成对照,故禅史上有"南顿(能)北渐(秀)"之称。法嗣著名者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其法行盛于长安、洛阳一带,门庭隆盛,世称北宗禅之祖。然其法流仅数代即衰。



第玖拾壹尊

摩诃俱絺尊者

  摩诃俱絺尊者,即唐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生卒年、俗姓、籍贯等均不详。

  尊者属洪州南岳怀让之系统。常诵俱胝(准胝)观音呪,世人遂之为俱胝。尝止于浙江婺州金华,后因无以答复实际尼之质问,遂起勇猛精进之心。未久,大梅法常之法嗣天龙禅师到庵,尊者乃迎礼陈其事,天龙一指而示之,尊者当下开悟。其后逢有参学僧前来问法,尊者皆一指以答之,除此别无提倡,世称"俱胝一指"、"一指禅",尊者于入寂前,尝谓: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景德传灯录》卷十、《无门关》第三则等皆载有其事。



第玖拾贰尊

辟支转智尊者

  辟支转智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辟支,旧译为缘觉,新译为独觉。指未经佛指导就独自觉悟,却又不对人说或教化的圣者。《智度论》云:"初发心时值佛,而思惟世间之法,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好寂静,加行满而无师友之教,自然独悟,故名独觉;又观竺内外之绷,而悟圣果,故名缘觉。"可见,独觉是谓辟支佛虽生于"佛法已来"的无佛之世,但因其前世修行的因缘,遂依靠自己的智慧证得正道:缘觉是谓辟支佛"自觉不从他闻",观悟十二因缘之理而得道。藏经中有《辟支佛因缘论》二卷,说八辟支佛觉悟之因缘。佛教有八辟支佛,其首为波罗捺国王,或即其人。



第玖拾叁尊

山顶龙众尊者

  山顶龙众尊者,佛祖弟子。

  迦叶波佛在世时,苏娑伐窣堵河(今印度河上游)的源头有个名叫殑祗的人,此人精通咒语,善于调御恶龙,禁止龙王暴雨成灾,使得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粮食年年有余。当地百姓感激殑祗的恩德,每年每家自愿送一石谷子给他,作为报酬。年岁既久,居民对殑的感激心情渐渐淡漠,有人忘记了送谷子。殑祗心怀愤怒,发愿化作毒龙,用狂风暴雨毁坏禾苗,令田亩无收。他死后转生为一条地龙,潜伏山顶的泉底,每年雨季泉流白水,禾苗触白水尽皆枯殆,至使当地百姓缺衣少食,苦不堪言。佛陀降临世间,怜悯这里百姓遭受苦难,前来教化此龙,随行力士用金刚杵敲击山崖,龙王畏惧,浮出水面皈依佛教,静听佛祖讲法,顿时心地清净,恶念全消,并听从了佛祖的劝导,不再毁坏当地庄稼,从此,百姓无不丰衣足食,此龙也证得罗汉果位。



第玖拾肆尊

罗网思惟尊者

  罗网思惟尊者,即宝思惟。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之刹帝利种。唐代译经家。

  据《开元释教录》卷九、《宋高僧传》卷三等载,尊者自幼出家,修习禅要,受具足戒后则专习律品。尊者慧解超群,学兼真俗;尤擅长呪术,而以化导为志。长寿二年至洛阳,奉敕住天宫寺。未久,于天宫、佛授杞、福光等寺译出《不空了魍勇弈峋贰ⅰ端媲蠹吹么笞栽谕勇弈嵘裰渚罚ㄓ殖啤端媲缶罚┑绕卟烤啪怼L觳嵬蛩暝辏第壹佰零壹尊

除忧尊者

  除忧尊者,为除去众生一切忧恼的罗汉。为佛弟子。密号为大救金刚,位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最上端。

  忧愁是世间众生的巨大苦恼,清除忧愁冥想才能得到解脱,获得愉快与自在。据《佛说离垢施女经》载,除忧尊者曾在舍卫国祗树孤独园听佛陀讲法,他受佛的教诲,当时已尽除世俗的尘垢,捐弃人生的忧愁与烦恼,脱离了脱离了因果转世的束缚,成为聪慧、通达、明智的仁人。释尊涅槃后,除忧尊者居于胎藏界曼萘罗地藏院,发愿要解除一切众生的忧愁烦恼及一切无益的冥想。

  除忧尊者,又作除一切藏冥菩萨、除一切忧恼菩萨、除众忧冥菩

萨、除一切忧冥菩萨、大救金刚。



第壹佰零贰尊

大忍尊者

  大忍尊者,南朝著名僧人。

  据《智者大师别传注》载,他于梁朝剃发出家,入隋以后才圆寂。根据《续高僧传》卷二七及卷三十、《隋智者大师别传》等载,大忍在梁,陈二代是德高望重的高僧,匿影钟山,修道于开善寺,不与世俗之人往来。"天台大师"智顗(被尊为天台宗四祖,实为天台宗创始人)在法会上传布禅法,大忍曾去听讲辩论并赞叹说:"此非文疏所出,乃是观机纵辩。般若非饨非利,利饨由缘,丰富适时,是其利相,池深华大,饨可意得。庆余晖之有幸,使老疾而望疲。"得到大忍称赞,智顗更加颂声说道。

  尊者但对后进奖掖不疲。名僧真观亦曾远道专程登门拜访大忍。用呈玄妙,蒙其称誉:"龙树之道,方兴东矣。"



第壹佰零叁尊

中天在线自在尊者

    中天在线自在尊者,即早于释尊七十一劫出世之过去七佛之首毗婆尸佛的弟子,时释迦牟尼尚在修菩萨行,曾经向毗婆尸佛请教。

  尊者勤于读教,佛理通达,于佛教的各种三味耶通达明了、进退无碍,远离了世俗的忧愁与烦恼,心性清净无垢染,住于佛法无退转。



第壹佰零肆尊

妙惧尊者

  妙惧尊者即妙幢菩萨。惧有俱怕之义,但惧怕有时可以使人不邪路,故有妙惧之称。

  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最胜王经·梦见金鼓忏悔品》,载有"金鼓说法"的故事。尊者曾在梦中拜见佛陀,见光明晃耀之大金鼓宣说"忏悔品"。他对佛陀说、"世尊,我梦中见婆罗门南妙金鼓,声中演说微妙伽陀,明忏悔法。我皆忆持,愿世尊听我所说"佛陀听毕,赞日:"善哉!善男子,如汝所梦,金鼓出声,赞叹如来真实功德并忏悔法,若有闻者,获福甚多。"



第壹佰零伍尊

严土尊者

  严土尊者为佛祖的声闻弟子。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尊者曾在毗耶杂罗园听佛祖讲经。此时,他已获菩萨果位。据《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载,尊者的佛学理论宏富而博达,宣讲佛法声如雄狮怒吼,声闻十方。他禅功深厚,心地慈善清净,从修禅中获得了无尽的智慧,已永远脱离世俗情障的缠绕。善解法相,能知人前世善恶。辩才敏捷锐利,令信仰者心悦诚服,令外道屈服而皈依佛教,如坚固的城池一样保护释尊的学说,尊者有佛祖一样慈悲的心愿,不需邀请,便可与每个人作朋友,并使对方在生活中获得平安与吉祥。

  又据《佛名经》卷二十二载,他是为使众生得到解脱而住于世间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第壹佰零陆尊

金髻尊者

  金髻尊者即金髻菩萨。

  佛经对金髻菩萨名的由来向有不同的说法。《注维摩诘经》卷第一:"金髻菩萨,金在髻也。"《维摩经义疏》卷第一:"金髻菩萨,阎浮檀金在髻。"《说无垢称疏》卷第二:"观无为法,不离心首,如以金为髻,故名金髻。"〈维摩经略疏〉"卷第二:"金髻者,实相慧明如金,髻者即权智也,以严心首,故云金髻。"尊者实相慧明如金,教化众生,能妙用佛法,权智极为希有。



第壹佰零柒尊

雷德尊者

  雷德尊者,即光明电王阿揭多,是掌管雷电的罗汉,能制止一切因雷霆闪电所引起的灾难。

  佛教认为有四方雷电王,即:东方之阿揭多、南方之设羝噜、西方之主多光、北方之苏多未尼。《最姓王经·如意宝珠品》有载,云"东方有光明电王名阿揭多。"密教有用以避免雷电的四方电光法之称修法,又称四方雷光法。据〈金光明经〉卷七:《如意宝珠品〉所载,若书写四方雷电王之名,并将之安置于住处,就可避免雷电以及其他诸种厄难。尊者可使远离一切灾厄,也可以制止诸恶雷电。元代皇帝及贵族举行宴会时,都在宫殿的一角供奉光明电王,由僧人诵念避雷经。



第壹佰零捌尊

雷音尊者

   雷音尊者即雷音菩萨。雷音,神名,护伽蓝神。《敕修百丈清规.沙弥得度》有"伽蓝(伽蓝神简称)土地,增益威光,护法护人,无诸难事"。《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卷四列举守护寺院之十八护伽蓝神护伽蓝神,尊者为第七神。唐宋以降,我国即有禅宗奉祀伽蓝神的记载。

  据《大宝积经》等载,尊者原是雷音王如来佛国的菩萨。他到佛陀说法之处,希望听到秘要法教。为了表示对佛陀和法教的尊敬,他曾在虚空中作法,使鲜花象雨一样地飘下,空中还奏起美妙的音乐。霎时,雷音从虚空中下来,稽首佛足,绕佛七匝。佛陀对雷音的诚意表示赞赏,便让密迹金刚力士代表自己向雷音和其他菩萨宣讲佛法秘旨。此外,在佛教典籍中有多处载他受佛陀教诲。如《维摩诘经》所载参与法会诸菩萨中,尊者即为其中之一。《十住断结经》还载有雷音之语,曰?quot;于诸善本,观其法界不增不减,不见诸法有窠窟者,于中净身口意,是为菩萨慧。

  伽蓝神,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狭义指伽蓝守护神,广义泛指所有拥护佛法之诸天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