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功效与作用:当代竹枝词讲座 - 风清云淡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6:57:41

当代竹枝词讲座

诗词曲联 2010-10-17 07:07:34 阅读114 评论4   字号: 订阅

 

当代竹枝词讲座(稿)

 

曾建开

 

 一 竹枝词源流及历代竹枝词创作成果述略 

关于竹枝词的源流,很多资料上都有介绍,可能在座的诗友们大都熟知一二,有些诗友可能会非常熟悉。但是作为一个竹枝词讲座,这方面的内容还是有必要作一个简略地提示。

大家知道,最早的文人竹枝词可追溯到中唐诗人顾况的《竹枝曲》,刘禹锡的十一首竹枝词对竹枝词诗体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清初朱彝尊的棹歌则把竹枝词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文人竹枝词出现之前,原生态的民间竹枝词早已出现,但是究竟早到什么时代,目前还很难考证清楚,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历史记载。下面,我将我于2006年撰写的研究论文《竹枝词概说》一文中关于竹枝词的源流部分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这个讲座中来讲一下。 

《竹枝词》原称竹枝,本是巴渝地区的一种民歌,亦称为《竹枝歌》。为什么这种民歌叫做《竹枝》呢?我们可以从皇甫松创作的六首《竹枝》中获知其原因:  

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莲(女儿),花侵槅子(竹枝)眼应穿(女儿)。   

在上面这首《竹枝》中,每句的前四字下注“竹枝”二字,后三字下注“女儿”二字。“莲”和“穿”  协韵,而“竹枝”、“女儿”则是和声。也就是说,赛歌会上当某人唱竹枝歌时,其余与他同一组的人在每唱完第四字后和第七字后集体作和声,大致相当于劳动号子中的“嗨哟嗬哟”之类的加强声势的声音。

《竹枝》每首有四句的,也有每首两句的,每句七字,皇甫松这首即是两句的。因两句一首的《竹枝》表达的意思太有限,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竹枝词》绝大多数都是四句一首的,今人似再也没有人写两句一首的《竹枝词》了。

《竹枝》早在盛唐时期它就已经在局部地区流行、传唱。唐代冯贽《云仙杂记"竹枝曲》云:“张旭醉后唱竹枝曲,反复必至九回乃止。”又杜甫诗《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二首》其一曰:“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 唐代不少诗人的诗作中也时常提到竹枝歌,中唐诗人顾况就写有《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一诗,其中有“渺渺春生楚水波,楚人齐唱‘竹枝’歌”之词。唐代诗人张籍曾有诗记述云:“向南渐觉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而从白居易“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诗句中可知,《竹枝》是一种可用芦管伴奏的民歌。 

《全唐诗》卷二八及卷二六七载有顾况《竹枝曲》: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据近人任半塘先生《竹枝考》,顾况为唐肃宗至德(公元756年)进士,所作较刘禹锡之九篇约早七十年。顾况作的《竹枝曲》是我们现在所能够看到的最早的“竹枝”。

《旧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刘禹锡)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新唐书·刘禹锡传》又有这样的记述:“宪宗立,(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州连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儜。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朗州即今湖南常德。“竹枝”出于郎州之说是不准确的。                 

刘禹锡谪居夔州时,见当地人“持竹踏歌”唱竹枝词,认为歌词鄙俗,便按当地民间歌谣改作新词,写成竹枝词九首,后又创作两首,歌咏巴山蜀水自然风光、人民习俗、男女恋情,也曲折透露了自己被压抑的心情,语言通俗优美,以崭新的形式盛行于当时。在《竹枝词序》中,他先描写了竹枝歌舞的情景,认为其“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然后解释说:“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

白居易也写过四首《竹枝词》,但其流传以及对后世文坛的影响远不及他的好友刘禹锡所作的十一首。而后来“新词几曲,光芒大白,于文学史上另辟境界,其功绩诚不可没焉。” 这无疑对竹枝词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自此之后,历代文人多有仿制《竹枝词》的,而真正属于民间的竹枝歌反而少见于文字记载了。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段天顺:《漫话竹枝词》)由于文人的介入,《竹枝》这种民歌歌词逐渐由口头文学走向了案头文学;也正因为此,历代文人创作的《竹枝词》才得以保存和流传。

实际上,许多文人都喜爱清新而带有乡土味的民歌,因而仿制竹枝一类民歌的作品历代层出不穷,著名诗人如明代的杨慎等人都写过竹枝词。棹歌也是其中一种。据无名氏所作《鸳鸯湖棹歌及棹歌体》一文记载: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郊区)龚佳育幕府,创作《鸳鸯湖棹歌》百首,自序言:“甲寅岁暮,旅食潞河,言归未遂,爰忆土风,成绝句百首。语无伦次,以其多言舟楫之事,题曰‘鸳鸯湖棹歌’,聊比竹枝、浪淘沙之调。冀同里诸君子见而和之云尔。”朱彝尊所作《棹歌》熔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描写的虽然只是嘉兴地区的风情,但提供的社会生活领域却相当广阔,特别是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嘉禾平原的现实,历来被认为“可补方志所未备者”,在艺术上代表了朱氏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周作人在《关于竹枝词》一文中,称竹枝词在“元明之间所作亦不少,唯清初朱竹垞的《鸳鸯湖棹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盛行于世,实始于此”。由于棹歌源出于民间,为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谣,因此《棹歌》在创作上很注意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并运用了“双关”、 “谐音”等民歌创作手法,琅琅上口,易于记诵,雅俗共赏,是对刘禹锡革新民歌竹枝词的继承和发展,为当时的诗坛吹来了一缕清风。  

 当代鸳鸯湖诗社前副社长来根友评论说:

我以为,文人与民歌,就其本质而言,其实是断断乎难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的。而朱彝尊的风格,向以醇雅标格,却能放下贵族一般的高傲身段,“作秀”一番,写出洋洋百首原生态较为浓烈的棹歌,这是他的别于一般的瑰奇之处。三百年前,朱彝尊远在北京作寓公,因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于是乎而动了浓郁诗兴;我以为,就其身世而论,也许多少还暗寓亡国之音。故其内含似并不仅仅“稍变其面目者”。总之,似乎有其特殊语境。当代诗人欲步韵唱和,难度甚大。就朱彝尊本人而言,在动笔之前,不会不考虑,其将要抒写的那些内容,尽量的使之单纯化,而用民歌体抒写,似乎更为合适。所谓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鸳鸯湖棹歌》,可以说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同样道理,刘禹锡的那些个竹枝,也是如此。但就文本而论,刘禹锡比朱彝尊更质朴,更接近山野田亩上的清风雨露。           (见来根友《<鸳鸯湖棹歌>之概述》)

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发表之后,掀起了一股运用民歌创作手法的“棹歌体诗歌”热潮,清代仅作百首以上棹歌体作者就有谭吉璁、朱麟应、徐昭、张千里等二十余家。这些诗的诗注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迹、传说、物产、风俗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地方史文献价值。在平湖,就有陆增的《鹦鹉湖棹歌》、周光瑞的《盐溪渔唱》、释源衍的《当湖百咏》、陆拱斗的《当湖竹枝词》、冯应泰的《东湖棹歌》、王文海的《乍浦竹枝词》、卢奕春的《乍浦纪事诗》、俞金鼎的《泖水乡歌》等数十种。                 

清初,康熙年间的诗人王世祯(1634一1711),对竹枝词情有独钟。他每到一地都要写几首竹枝词,如《都下竹枝词》、《汉嘉竹枝词》、《江阳竹枝词》、《西陵竹枝词》、《广州竹枝词》、《邓尉竹枝词》等等。在诗词理论上主“神韵”说,主张诗歌要“兴会神到”,讲究含蓄蕴藉,富有情趣。他在一首讲自己诗风渊源时的诗中写道:“曾听巴渝里社词,三闾哀怨此中遗。诗情合在空舲峡,冷雁哀猿和竹枝”。可见竹枝词对他诗风的影响。王世祯在康熙时期主掌诗坛数十年,号渔洋山人,门生满天下,他主倡的诗风在清一代很有影响。

清代描写风土人情的竹枝词可谓遍地开花,乾隆年间,连曾任江西萍乡县知县的山西人胥绳武也在任上留下了吟咏当地风土人情的九首萍乡竹枝词。到了清末,这种风气尤炽,逐渐发展成一个特殊的流派了。清代文人吟咏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竹枝词,其中纪事竹枝词发展成为一道新的风景。如罗煚(音jiǒng)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十六首和无名氏的《京口夷乱竹枝词》五十四首、《扬州竹枝词》二十首等,以鸦片战争为题材的内容,是极为珍贵的近代史料。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侵略者日益加剧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渗透,丘逢甲(1864-1912)的《台湾竹枝词》一百首中记述了台湾岛鸦片充斥、教堂林立的情形,揭露了殖民主义对人们身心的危害。清道光二十二年,查禁鸦片烟的林则徐远谪新疆伊犁,他因此亦创作有《回疆竹枝词》二十四首。清末著名人物梁启超,亦涉足竹枝词的创作。“明清两代,地域风土意识愈益强化,遂有全面歌咏一地风土的《竹枝词》专集出现,明代如文震亨有《秣陵竹枝词》三十五首,清代以李邺嗣《鄮(ma?).东竹枝词》为首,百首以上的专集现知就有六十多家!张芝田《梅州竹枝词》四百首,厉秀芳《真州竹枝词》四百十二首,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五百三十二首,而金长福等《海陵竹枝词》竞多达八百首。若搜集齐各种典籍所载的《竹枝词》,总数将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数字。”(蒋寅:《丘良任先生与<竹枝词>研究》。                         

辛亥革命后,番禺人罗汉于1915年创作了一百七十三首反映汉口风土、民情的竹枝词。1919年,长沙《大公报》上刊载了八首竹枝词,其中有《扯麻糖》、《洋行》、《天花》、《卖黄莉芽》、《送财神》、《打土地》、《划旱龙船》、《三棒鼓》等(见蒋圣培:《竹枝词里话湘俗》)。  

1938年l1月12日深夜,国民党在所谓“坚壁清野”的幌子下,下令纵火长沙,将三十多万人的文化古城付之一炬。长沙城垣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空前惨重损失。这就是历史上称为“文夕”大火的事件。当时长沙新闻界的名记者黄性一亲历其难,他以这一事件为背景写了十八首竹枝词体裁的绝句,题为《长沙火劫词》,颇富史料价值。

李木庵《延安新竹枝词》十七首,记述了抗战时期延安新的社会风貌。

四川刘师亮在《师亮随刊》杂志上发表过嘲讽军阀与时弊的竹枝词,数量颇众,在当时影响不小。除《师亮随刊》外,四川的《游艺》、《蜀道》、《成都常识周刊》等杂志上也刊发过一些竹枝词。

竹枝词源流我就讲这一些。

那么,历代竹枝词创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概括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竹枝词作品的数量巨大。现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自唐代至民国,竹枝词作品已近六万首,这个数量是《全唐诗》的1.5倍。这近六万首竹枝词,现已汇集在由丘良任、潘超等学者主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一书中,这部书共七厚册,每套定价1980元。历代竹枝词作者队伍庞大,共五千余人。当然,说是“全编”,也只是相对的,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性,肯定还有不少诗籍中的竹枝词未被收入其中。但这已是非常可观了。就省份而言,湖北省的竹枝词非常丰富,《湖北竹枝词》(2007年1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所收作品有4486首。江苏省更是竹枝词出产大省,《江苏竹枝词集》(2001年3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所收录的作品达6700余首。

其次,竹枝词作品题材所反映的地域广阔,涵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而且涵盖了海外包括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国家。  

其三,由于其内容丰富,在社会史、风俗史、政治史、经济史等方面弥补了历代正史的不足,或纠正了正史某些方面存在的失实记载。竹枝词作品因而成为社会史学家、风俗史学家、政治史学家、经济史学家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料。这里我仅举一个最新的例子,学者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三人辑录的五卷精装本《历代竹枝词》于2003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王慎之和王子今又于2009年6月出版了《竹枝词研究》一书,该书收入他们二人的竹枝词论文就达到三十余篇。

其四,竹枝词作品的风格或质朴,或清新、或诙谐,而且在内容上抒发了文人士大夫及广大劳苦群众的喜怒哀乐,记载了各种各样的见闻,从而成为历代士大夫、一般知识群体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诗体,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成为了历代读者不可替代的精神美餐。  

二 历代江西竹枝词 

我们江西位于江南,自然也应是一个出产竹枝词的省份。那么,历代江西竹枝词有多少作品呢?

在1997年雷梦水、潘超等合编的全六册本《中华竹枝词》(北京出版社出版)中,不是以作者的省籍来划分而是以作者的作品内容所描述的区域来划分的,所以凡是描述江西省境内事物的竹枝词,就划归“江西竹枝词”。在这套书中,江西竹枝词仅有429首。由孔煜华、孔煜宸姐妹编注、于2008年9月出版的《江西竹枝词》(学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江西的古近代竹枝词数量便翻了一番,达到1096首。《江西竹枝词》一书也是按作者的作品内容所描述的区域来划分的。但是江西师大的杨雪莲老师2007年对我说,她所搜集到的江西古近代竹枝词作品有1500多首。

在我们江西,最早创作出竹枝词的是安福人周霆震,他在元代创作的一组竹枝叫《城西放歌》,描述的是元末一支以周安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率领一万四千余人,从永新出发,攻打吉州与官军交战之事。收入最晚到1946年12月16日刊发在江西《知行报》上的一署名为“非菲”的作者所创作的一组《靖安竹枝词》,共九首,这组竹枝词描述了当时靖安县遭连年战争之苦、民不聊生的状况以及政 府官员腐败的现象。江西竹枝词作者中,著名的诗人有杨万里、蒋士铨、查慎行、陈文瑞等。

而在我们萍乡,民国及以前的竹枝词很少,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仅有清乾隆年间萍乡知县胥绳武(山西凤台人)的《萍乡竹枝词九首并序》和民国时期萍乡人江梦梅的《萍乡新年竹枝词十首》。后者没有被收入到孔氏姐妹编注的《江西竹枝词》一书中去,是由于我考虑到这组竹枝词是杨雪莲老师提供给我的,当时杨老师说她们也准备出版《江西竹枝词》一书,我不便将其提供给他人使用。

对于江西古近代竹枝词的研究工作,孔煜华老师已写了一篇近万字的《江西竹枝词简介》刊发在《江西竹枝词》一书上面,而孔老师现在正在北师大历史系读博,她父亲孔祥云去年曾对我讲过,她编《江西竹枝词》一书,就是为她的博士论文撰写做准备工作的。杨雪莲老师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清代江西竹枝词中的社会经济生活》则长达72页。在我们芦溪,前两年龙成前也写出了《从胥绳武竹枝词看清代萍乡风俗民情》一文。所以,对于江西竹枝词的研究工作,虽然参与研究的人很少,但始终还是有人在做。

三 当代竹枝词创作概况

(一)    建国之初至九十年代末的竹枝词创作

自从清代竹枝词一体作品数量及作者达到鼎盛时期后,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民生凋敝,加上新诗的兴起与传统诗词创作的走向式微,竹枝词创作也就随之很少有人问津。直到新中国建国以后一段很长时期,竹枝词创作仍未复苏。现在我们已很难搜集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所创作的竹枝词作品。当然,这五十年间也并非没有人创作过竹枝词。

潘家铮是我国著名水电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在他所著的《春梦秋云录》一书中里就有一篇散文,题为《新安江上竹枝歌》。文中由四十多首竹枝词组成,诗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现了当时(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我国最大的新安江水电工程修建的全过程。我注意到,潘院士的这些竹枝词并非是在他后来写散文时做的,而是他在修建新安江水电工程的1957年冬至1960年三年期间陆续写出来的。

文革结束之后不久,各种古典诗词选本陆续重版,传统诗词创作也开始复苏,诗词组织开始在国内许多地方建立,诗词吟诵活动便多了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全国性的诗词组织——中华诗词学会于1987年5月31日在北京成立。在这种情况下,竹枝词这一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的诗体,又重新被少数诗人拾起来进行创作,譬如:

江苏省铜山县文体局干部张文廉,于1981年11月至1982年10月创作了《山村竹枝词》十首,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又创作了《山村竹枝词十首》,1988年5月12日他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时第三次做了《山村竹枝词十首》。他通过这不同时期的三十首竹枝词,向读者展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间,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张文廉的这些竹枝词,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时代气息浓厚,堪称当代竹枝词中的佳作。我这里抄录他的《山村竹枝词——汉王乡纪事》(后十首)在此供大家欣赏:

 

冰解河床柳泛青,涧流几道绕村中。

盈盈石上浣衣女,疑是山桃映水红。

霏霏细雨透春泥,乳燕呢喃掠水飞。

一缕斜阳云破处,趁墒谁在试新犁?

片风丝雨望中迷,岭上凝云湿不飞。

稚子那知农事急,紫藤架下唤爷归。

回环碧水绕瓜畦,蜂蝶纷纷过槿篱。

少妇娉婷倚棚柱,纤纤素手织毛衣。

山上青松山下槐,山腰果树织成排。

春风十里山沟路,玫瑰香飘扑面来。

六月骄阳似火煎,闲云望断土生烟。

泵机一夜嘣嘣响,晓看清流绕碧山。

断续蝉声噪夕阳,山村隐隐暮烟苍,

荷锄坝上归来晚,濯足清溪卧石床。

眉豆花开爬满墙,葫芦架上半青黄。

老妪揽孙门槛坐,荧屏喜听拉魂腔。

柏油路入苇塘西,烟柳拂堤月影迷。

如此星辰如此夜,阿哥教妹驾轻骑。

古槐树下纳凉多,急管繁弦《祝酒歌》。

高跟皮鞋牛仔裤,村姑也扭迪斯科。

张文廉的朋友、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裴鸣若,曾于2009年5月26日在他自己的“忘忧草”新浪博客中一篇文章中说:

已故诗友张文廉生前就曾和我聊起过,当年他创作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巨变的那三十首“乡村竹枝词”,就是在一辆破得不能再破的大架自行车上构思成的。那时,他还在一个县里的文化馆工作,论家境还很寒微,头角也不够峥嵘,和县长、局长们比起来,上下班自然没有专车接送,来来回回全靠自己骑车运送自己,尚属于我所定义的“诗家车”族。每当布谷催耕或是五谷登场的农忙时节,他总要骑车往返几十里外的老家帮工;改革巨变中的乡村,山野间清新的喜雨乡风,涤荡着诗人的心扉也滋润着他掌中的诗笔。“山径崎岖日易斜,刺槐花发压篱笆。故园莫道春回早,杏雨无声落万家。”“樱桃红透压枝斜,小院风回荡枣花。绕舍菜畦春水绿,门楼深掩冒尖家。”“何处山歌响流水?村姑斜插一枝红。”“高跟皮鞋牛仔裤,村姑也扭迪斯科。”这一首首充满泥土芳香,有着新田园牧歌赞誉的乡村竹枝词,诗意地记录下那个时代的影像,回放至今,仍感动着广大读者,提升着诗人的美誉度。

诗离不开生活。文廉当年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的佳作,和他那段亲历的乡村生活紧密相关。后来,他贵为当地文化部门的一名局长,坐骑也由“诗车”改成“公车”,诗笔虽然至死未辍,但我却再也没能读到他像《乡村竹枝词》这样的好诗。

江苏扬州诗词家汤杰,他大致于上世纪1994年前后创作了一组在当时脍炙人口的《扬州文革竹枝词(二十九首)》(这组竹枝词原刊于《扬州诗词》第十四集,另刊于夏友兰等编《扬州竹枝词(再续集)》第90至94页),其中记载了1966年 6月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伊始,扬州部分大、中学校学生走上街头破“四旧”,致使文物古迹、园林名胜、寺庙道观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其中第一首:

“刲龙撕凤毁无余,此日真将四旧除。

独累老妻亲检点,劈柴著火夜烧书”。

(刲:读作kuī,割取。)

这个时期,湖南浏阳人谢文耀亦作有《文革竹枝词》五首,曾刊于王成纲主编的大型诗词集《华夏吟友》第一卷(1996年出版)中。其中有一首为:

“派性纷争最可忧,皮鞭抽处血横流。

劈头盖脑笞将去,胜过张飞打督邮。”

 这些写文革时的情景的竹枝词,都是作者在多年后的追忆之作,当时没有谁敢于冒这个“诬蔑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政治风险。

1992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册《潮汕竹枝词》,此书由潮汕地区的岭海诗社选编。这是一册潮汕地区的历代竹枝词集,其中包括建国以前的竹枝词59首,1990年前后该地区诗人创作的新竹枝词达290首之多。

扬州历来是竹枝词创作活跃的地区,那里的当代作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创作了不少新竹枝词,并于1996年4月编印出了《当代扬州竹枝词》(夏友兰 陈天白 顾一平编)一书。我一直没有看到过这本书,也不清楚此书收录竹枝词的数量。

这一时期的个人的竹枝词专集,现只看到原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原北京市诗词学会会长段天顺的《新竹枝词集》一书,此书于1998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就全国而言,著名当代竹枝词作者有丘良任、段天顺、梁鉴江、张文廉、张道理、薄松涛、袁岗岳等,都创作了一批比较优秀的竹枝词作品。如北京段天顺的《燕水竹枝词》,广州梁鉴江的《水乡竹枝词》,杭州薄松涛的《杭州竹枝词》,新疆袁岗岳的《新疆竹枝词》,广东雷州莫各伯的《雷州竹枝词》,湖南常德周询的《竹枝词》,四川威远姚用国的《竹枝词》,都是写得比较好的。

我自己是在1996年才开始创作竹枝词的,不过,我于1995年7月创作的一组《神仙苦》,可作环保竹枝词来读,而于1996年5月写的三首《田间小曲》,更是一组真正的竹枝词了。1996年7月所写的八首小诗,我便正式冠以了《竹枝歌》的名称,1997年4月,我又写出《芦溪竹枝词十首》。此后不久至2000年,我先后在《中华诗词》诗刊上共发表竹枝词计十余首。

八十年代初至上世纪末,虽然国内诗词创作热潮如火如荼,所创作的诗词数量大得惊人,但是总的来看,其中的竹枝词作品仍是屈指可数。

 (二)    跨入新世纪至今的竹枝词创作

有识之士的提倡

文革结束以后,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下,部分报刊辟有竹枝词专栏。如:1980年《龙门阵》创刊,即辟有《山歌闻竹枝》的专栏,用竹枝词反映建国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变化。1984年,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诗词协会会刊《长阳诗词》创刊,他们创刊伊始,便设置了“长阳竹枝”栏目,一直坚持到现在。诗北京市诗词学会会刊《北京诗苑》开辟了一个《竹枝词》栏目,十年来刊发了数百首新竹枝,涌现出一批竹枝佳作。2004年10月,武汉《长江日报?城市周刊》设立了一个《新武汉竹枝词》的栏目,并向读者发了征稿启事,陆续刊发了一些当代作者创作的竹枝词。虽然这只是极少数报刊的作法,但对于繁荣当代竹枝词创作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有识之士中,就有长阳的陈金祥、北京的段天顺、武汉的徐明庭等人。   

竹枝词网络写手的出现

跨入新世纪之后,国内宽带网的发展迅猛,上网不再是公司和科研单位以及学校计算机室里才拥有的专利,县乡两级政 府也开始使用电脑办公,大约到2003年前后,宽带上网开始大规模走向家庭,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自己家里上网了,这大大的方便了网民的学习和创作。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为数不多的一小批竹枝词作者开始在一些网上文学论坛崭露头角,网络竹枝词写手成为诗词论坛的一个新的亮点。于是竹枝词作品由于它的清新诙谐风格,受到了一大批竹枝词爱好者和刚刚走上诗词创作道路的新作者们的喜爱。我在这里举一个我所熟悉的例子。

湖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历史上竹枝词创作比较多的地方,产生过147首竹枝词,其中,清代该县人士彭秋潭一个人就创作了《长阳竹枝词》五十首。所以这个县有几百年的竹枝词创作历史。2000年之后,该县宗教局原副局长田昌令开始竹枝词创作,他写的竹枝词大都受人喜爱。他在长阳清江网上开设了一个“巴风楚韵”诗词版面,在他的带动下,长阳县拍岸(徐长清)、河南新乡的清荷(丁金霞)、山东诸城的叶知秋(范旭梅)、广西桂林的雪薇(韦秀孟)等网友都在这里开始学习竹枝词创作,后来他们都各自创作出一批竹枝词作品。我当时也在这个版面上活动了一段时间,所以对这件事有所了解。

  在“中华信息文化网”诗词论坛版主李汝启也影响了一些诗友学习竹枝词创作,如“秋江月影”(崔丽娟)就是其中较有成就的诗友之一。

  当然,由于诗词创作断层了几十年,恢复创作后能做诗者绝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虽有时间可自由支配,但其中会电脑打字的很少,能上网的就更少了,所以老年竹枝词作者很少有上网的。

网络论坛上的竹枝词专版

 2005年5月19日,我在“中华诗词论坛”上发帖申请在该网站论坛开设一个“当代竹枝词”专栏版面,当即得到了该网站站长兼坛主张驰(广东佛山张老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和另三位坛主渔艇丽人(海南包德珍,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塞上白衣子(吉林温瑞)、耐寂轩主(翟致国,吉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等管理员的支持。湖北长阳县拍岸(徐长清)认为该版面应当叫“清江竹枝”,我认为搞成一个地区版块不适宜,应团结全国的网上竹枝词作者到这里来开展创作竹枝词的活动。我推荐长阳的清江野老做竹枝版的首席版主,因为他退居二线了不用上班,每天都有时间上网回帖,而且他又热心。塞上白衣子则推荐吉林的“松花一叶”做首席版主。我因为当时镇里将我安排去帮助搞“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工作,加上又要主编《萍乡诗词》第10期和《楚萍竹枝词》两书,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上网。于是张驰站长按照我的提议,由清江野老做竹枝版上的首席版主,松花一叶和我以及还有两位网友也担任竹枝版的版主。这个竹枝词版的名称定为“竹枝新唱”,这是全国文学网站上的首个竹枝词专版。因我当时很少有时间上网,而且同时又担任“诗文天下论坛”上“诗歌采风”(即天下采风的前身)和“对联雅座”两个版面的版主,所以我在中华诗词论坛“竹枝新唱”版上只担任了一年多一点时间的版主便辞职了。

“竹枝新唱” 版面的开设,引来了一批竹枝词作者。五年多来,也培养了一百多位新的竹枝词作者,如文正清风(陈良誉)、爱国者(杨学军)、问樵(文启尧)、湖上渔鹰(段先锦)、阳朔人(朱明良)、桑榆(王德臣)、绿洲笑翁、马洲钓仙(张寅)、陈繁华、林习之、畅风扬、知行合一、挚殊(詹彩梅)、月白(甄德如)、刘白杨、龙山牧童(郭军民)等。从2005年5月开版到2009年12月8日止,在这个版面上发表的主题帖子有15500多个,其中加精竹枝词帖子774个。

后来,“中华信息文化网”文学论坛、“诗文天下论坛”都曾开设过竹枝词专版,但均未坚持下来,大都只开了一两年的时间。  

全国的当代竹枝词创作基地

到目前为止,当代竹枝词创作正朝着一个逐步繁荣的方向前进。新世纪以来,国内竹枝词创作已初步形成了四个竹枝词创作基地。这就是:以北京市诗词学会为中心的北京竹枝词创作基地、以鄂州诗词学会为中心的湖北鄂州竹枝词创作基地、以湖北长阳县诗词协会为中心的土家族竹枝词创作基地、以萍乡诗词学会为中心的江西楚萍竹枝词创作基地。这四个竹枝词创作基地都已出版竹枝词专集或正在组编竹枝词专集。

1.北京竹枝词创作基地:

  该基地实际上是集中了全国相当一部分竹枝词知名作者投稿,本市竹枝词作者为数也不少,他们以北京市诗词学会会刊《北京诗苑》为发表平台。2007年9月,北京市诗词学会组编了一册《竹枝词新唱》,由京华出版社出版。该书内收入149名作者的960首竹枝词。

2.鄂州竹枝词创作基地:

  该基地截至2006年拥有本地区竹枝词作者65名,在鄂州诗词学会组编的《中华当代竹枝词》一书中,选发了鄂州地区作者的竹枝词357首(全书刊发竹枝词1998首)。该书于2006年12月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3.长阳县土家族竹枝词创作基地:

该基地目前拥有本县竹枝词作者80余名,到2009年年末,他们共创作当代竹枝词近5000首。他们已于2009年开始组编《新编长阳竹枝词》(暂名)一书。

该县竹枝词传人之一的陈金祥先生于1983年便完成了《秋潭竹枝词浅注》。2003年陈金祥先生又完成了《长阳竹枝词》一书的编著工作,与此同时,他还撰写出《清声亮节,兴寄高朗》、《词合巴渝,情钟土里》两篇探讨长阳土家族竹枝词渊源和特色的文章。在收集、整理和研究古代文人竹枝词的同时,土家族地区的竹枝词的创作日趋繁荣,长阳出现了一批热心竹枝词创作的当代诗人,如:杨发兴、陈金祥、方松、田昌令、徐长清等。他们继承传统,反映现实,创作出了大量的竹枝词新作。

早在2007年12月,该县著名竹枝词作者田昌令就曾写道:

“长阳诗词协会主办的诗词刊物《长阳诗苑》自创办之时起,就辟有竹枝词专栏;连续30多期,刊载会员新竹枝词作品1200多首,参与新竹枝词创作的会员达79人。本人自2000年开始习作竹枝词,共习成竹枝词600多首,其中半数以上涉及到土家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山川风物,先后有100多首发表在《长阳诗苑》上。

  从当代竹枝词创作的趋势来看,土家族地区将出现继唐宋、明清之后的第三次竹枝词创作高潮。一大批当代竹枝词作者,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地采用新语言,开拓新主题,描绘新气象,展示新风貌,呈现新风俗,表达新情趣。他们的新竹枝词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反映了土家族地区的新变化、新风貌和土家族人的新生活、新境界。”

4.楚萍竹枝词创作基地:

该基地目前拥有本市竹枝词作者近80名,已创作出当代竹枝词1200余首。萍乡诗词学会于2005年组编《楚萍竹枝词》一书,于当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开展对竹枝词的研究工作方面,该会也开展了对一些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2005年,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尹兆书为《楚萍竹枝词》一书撰作《序》,论述了萍乡竹枝词的特色。该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曾建开于2006年11月写出了1.6万余字的综合研究论文《竹枝词概说》,比较全面地概括和总结了竹枝词的源流、竹枝词的特色风貌与表现手法、建国后竹枝词图书的出版情况及国内对竹枝词的研究状况、当代竹枝词主题的新拓展等情况。此文在网络上广为转载并被台湾一篇研究竹枝词的论文列为参考文献。2007年,该市诗词学会理事龙成前写出了《从胥绳武竹枝词看清代萍乡风俗民情》一文,对清代萍乡知县胥绳武的竹枝词作品作出了全面解读。同时,他还写出了《<摸鱼儿竹枝词>赏析》一文。2006年至2008年,曾建开开展了对清代竹枝词作者胥绳武的全面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清代萍乡知县胥绳武身世及生平事迹考》长篇论文。同年3月,曾建开通过认真的统计工作,写出了《对<中华当代竹枝词>一书的定量分析结果》。  

除此四个作者相当集中、当代竹枝词创作成果显著可称之为“竹枝词创作基地”的地区之外,东北和岭南地区的当代竹枝词创作也各有作者群体,可称之为竹枝词创作基地的两翼。

在东北地区,有吉林省辽东的塞上白衣子(温瑞)和德惠的松花一叶(孙湘萍)、辽宁省本溪的李男、桑榆(王德臣)等一批关东竹枝词作者。

在岭南地区,广西桂林的悠歌(郭中洲)和庄重,柳州的雪薇(韦秀孟)、水虎英雄(朱少文),玉林的可藤(谢玉婵)等,还有文正清风(杨学军)、阳朔人(朱明良)、陈繁华等一批竹枝词作者。广东潮汕地区也集聚了李绍雄、杨方笙、陈文惠、释定持等一批当代竹枝词作者。

福建、四川、贵州、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当代竹枝词创作也比较活跃。

比如四川省泸州地区的叙永县,该县县委宣传部去年将创作永叙当代竹枝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他们于2008年10月启动了《叙永竹枝词》的编撰工作,这是叙永中共县委宣传部、叙永县社科联联合实施的一项大型文化工程。该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集中对沉寂在民间已鲜为人知的民俗、风物、史事、人物进行发掘、整理,以富有韵味的传统诗歌“竹枝词”的形式反映叙永风土人情、物产、人文景观、习俗。自这项文化工程启动以来,叙永县的竹枝词爱好者们一边认真研究竹枝词,一边广泛搜集题材进行创作,现已创作出叙永竹枝词600余篇。2009年5月底至6月初,该县竹枝词编撰委员会举办了一个竹枝词文化研讨会,专门请来研究竹枝词文化的老师对50余位竹枝词爱好者进行了培训,使这些竹枝词爱好者更好地掌握了创作的方法,推动了叙永竹枝词文化工程的开展。

(三)    萍乡竹枝词创作热潮的兴起

建国前,我们萍乡历史上没几首竹枝词,除了清乾隆年间萍乡知县胥绳武写了一组《萍乡竹枝词九首并序》外,现在我们能找到的就是江梦梅的十首《萍乡新年竹枝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新的萍乡竹枝词资料。建国以后至八十年代末,萍乡写传统诗词的人本来就少得可怜,更不用说是创作竹枝词了。萍乡著名已故诗人李蓁非先生也没有做过竹枝词。

 

1.《楚萍竹枝词》一书的问世过程

  当代萍乡竹枝词始作俑者便是本人。前面说过,我最早创作竹枝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到2004年冬,我所创作的竹枝词累计已有八十余首,在正规出版社选编的诗词集上我也发表了其中一部分竹枝词。此时,我已在二十多种大型诗词集上辑得一百多首全国范围内作者创作的竹枝词(我自己创作的竹枝词不在这个统计数字内)。

萍乡诗词学会自2003年恢复组织活动,当时已组编了两册诗词图书,一本是《萍乡当代山水诗词选》,另一本是《萍乡当代诗词选》。2005年2月19日,萍乡诗词学会在萍乡市广播电视局举行《萍乡当代诗词选》一书首发式。当日下午又召开了市诗词学会理事会。在这次理事会上,我首次提出组编《中华当代竹枝词选》一书的建议,得到副会长李汝启等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萍乡人出钱给外地人出书不合算。我为什么提出组编《中华当代竹枝词选》而不是组编《萍乡竹枝词选》呢?我的理由是,当时全国还没有谁选中这个课题,如果由我们萍乡来编这样一本书,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能够为学会筹集一部分资金;而且通过推出这本书,也可以提高我们萍乡诗词学会在全国的知名度。

 

  同年3月1日,萍乡市诗词学会在副秘书长姚季良家中召开了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会议决定由本人担任《萍乡诗词》第10期和《萍乡竹枝词选》(后改为《楚萍竹枝词》)两书主编。由于一些市党政领导认为编书应突出萍乡地方特色,我提出的关于组编全国性当代竹枝词选的建议未被采纳。实际上迄这次会议时止,当代萍乡只有四人写过竹枝词,竹枝词作品不超过百首!当时,连姚茂初老师都还没有尝试过做竹枝词。另三人是谁呢?就是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陈菲老师、萍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干部刘均、芦溪小学陈选民老师。后两位是我的朋友。我清楚得很,他们三位当初写这几首小诗时,根本就不是当竹枝词来写的,而是姚茂初老师在主编《萍乡当代山水诗词选》和《萍乡当代诗词选》两书定稿时给加上去的竹枝词标题。这就是说,在当时,萍乡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写过竹枝词。

 

  后来几经研究,最后决定编成一本《萍乡竹枝词选》。其实,我深知萍乡当代竹枝词创作方面的现状,所以我想这肯定是一个作“无米之炊”的难题。就是在我们市诗词学会几十位理事中,也没有几个人懂得竹枝词与七绝究竟有何区别,更不懂得如何来创作竹枝词。童福生的情歌,也是由我将标题改为《竹枝词》的,实际上作者本人创作这些作品时并无把它当作竹枝词来创作的意识存在。我知道,没有五六百首质量较高的竹枝词是出不了书的,何况还得从入选数量多几倍的竹枝作品中去筛选呢?虽然我们学会于当年3月间在《萍乡日报》上刊发了一则竹枝词作品征稿启事,但一直到6月底,才收到竹枝词稿件两百余首,而且其中有许多根本就不是竹枝词,有的纯粹就是顺口溜,有的就是七绝。在后来的编委会议上,我将这个情况向编委们作了通报,并再次提出应到一些网络论坛上去征集一部分优秀竹枝词稿件,否则这本书编不出来。这样才统一了思想,决定一面发动我们的会员进行创作,一面到网络论坛上去征稿,此书内容以萍乡竹枝词为主,适当选收一些外地的作品,并将此书名改为《楚萍竹枝词》。通过各方努力,《楚萍竹枝词》一书终于由作家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并在萍乡矿业集团天鹅宾馆会议室举行了首发式。

 

2.竹枝词作者的培养

  由于组编《楚萍竹枝词》一书的征稿,市诗词学会组织我市各县区作者积极开展了竹枝词的创作活动,从而带动了一批本地作者加入到竹枝词创作队伍中来。但是不用讳言,大多数作者根本就没弄清楚竹枝词与七绝、与顺口溜有什么区别。主要是这中间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举办竹枝词知识讲座。但如果当时真要举办竹枝词创作知识讲座的话,却又缺少师资:包括我和茂初老师在内,对竹枝词理论所知甚少。我当时虽有过创作近百首竹枝词的实践,但很多东西似乎只可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创作实践的经历尚未上升到经验和理论层面上去。我并不是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2005 年3月间,我曾对“诗文天下论坛”网站站长“小诗魔”说,想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他也期待我早日写出来。我拟了一个写作提纲,但实际上我只写了八百多字便写不下去了。为何?一是我本身所读到过的竹枝词就那么两三百首,无竹枝词书籍可读,二是总共没见过两篇研究竹枝词的文章,去网上搜寻也就几篇短文而已。头脑空空,哪里还写得理论文章出来?

  在那次竹枝词创作活动中,有的诗友非常勤奋。比如湘东区的黎敬芳,他一次便交来了60多首,我初选时选了他24首,当然也对其中有一些诗作了一些润色。但是到了本书编审时,姚茂初老师又给删去7首,结果只选入他17首。而有一些作者的来稿,根本就无法录用,有的简直是在写儿歌。这也难怪,因为大家都是头一次写竹枝词,无从着笔的事是难免的。做主编并非就是选用来稿,更重要而且最麻烦的事就是对来稿进行修改润色,得花很多精力。编这本《楚萍竹枝词》时也一样。作为一个投稿者,如果他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录用后原作被编辑作了修改,就要认真思考一下改得比原作更差了还是改得更好了?如果认为修改后的稿子比原稿好,就要进一步思考好在哪里?编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否则的话,其写作水平就难以提高。

 

  通过这一次的组稿活动,我市一大批竹枝词作者脱颖而出,共涌现竹枝词作者68名,《楚萍竹枝词》一书中收录本地作者竹枝词600余首。其中特别出色的有李汝启、何建洋、李远实、姚茂初、龙成前等人。在一年之内冒出这么多的竹枝词新作者,这在全国都可以说是罕见的现象,我称之为“异军突起”。

  自此之后,《萍乡诗词》的第11、13、14期均设置了“楚萍竹枝”栏目,芦溪濂溪诗社会刊《濂溪诗文》的每一期也都设置了“竹林新韵”栏目,为本地竹枝词作者提供发表平台。《芦溪诗词》第一期和第二期也设置了专门的竹枝词栏目,选发了一批新创作的竹枝作品。从2006年到2009年底止,这三种会刊共发表竹枝词两百余首。

 

  2008年9月,《江西竹枝词》一书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现当代诗词部分中的萍乡竹枝词作者有20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此书编注者孔煜华女士在她为此书所作的《江西竹枝词简介》一文的最后惊喜地写道:“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萍乡市竹枝词创作很活跃,涌现了许多新作者,2006年萍乡市诗词学会编印了一本《楚萍竹枝词》(作家出版社出版),其中江西竹枝词有267首,作者共27人。萍乡已经成了令人瞩目的竹枝词之乡!”

  我们自己知道,在当代竹枝词创作中我们还存在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要消除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快对竹枝词作者的培养。成绩已成为过去,为了不负“竹枝词之乡”的美称,我们还需要克服种种薄弱环节,使我们萍乡的竹枝词创作之花开得更加灿烂美丽。

四、    竹枝词与其它诗歌体裁、韵文的区别

竹枝源于巴渝地区的祭祀歌和当地赛歌时所唱的民歌,这本是原生态的文学,在那个时代发表的办法就是口口相传。古代巴渝地区的山民们在劳作之余,以此种歌唱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凄凉和苦痛、情爱与怨恨。但是,由于巴渝地区山民缺少文化,这种原生态的口头文学没有被文字所记载下来,而是任其自生自灭。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竹枝词是一种“草根文学”,它根植于民间的劳苦大众。

直到唐代,诗人刘禹锡被朝廷贬往朗州,后又谪居夔州,他喜爱上了巴渝一带的竹枝歌,他亲自创作这种可唱的竹枝体小诗并命名为《竹枝词》,并将它改造成为了比原生态竹枝更为优美的文人竹枝词。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文曾说:“据研究,他(指刘禹锡)所依据的实际上就是土家族的民歌。”刘禹锡写了《竹枝词九首并序》,后来他又增写了两首。所以刘禹锡是竹枝词领域的开拓者,他的这十一首竹枝词是文人诗与民歌相互渗透的一种诗体,这种结合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诗风,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竹枝词的典范。

1.竹枝词与七绝的区别:

竹枝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它所呈现与其他诗体不同的特色。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题材的独特性与广泛的适应性。唐时,竹枝词多用来抒发民间男女情恋的缠绵与凄怨,对山民劳作活动的记录,对山川形胜的流连,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被贬者则借竹枝词来抒发政治上失意时的苦闷与不平。后来又发展到用竹枝词来抒发对人生旷达的情怀、对腐败官僚阶级的怨恨等等。到了当代,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情况的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的竹枝词题材外,社区竹枝词、新农村竹枝词、校园竹枝词、军营竹枝词、体育竹枝词、环保竹枝词、抗震救灾竹枝词、航天竹枝词、下岗竹枝词、工业园竹枝词、交通竹枝词、移民竹枝词、反腐败竹枝词等一系列新的竹枝词题材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具有很强的纪事性。所以,竹枝词的题材是在不断创新发展的。

二是语言风趣幽默,清新灵动。

三是具有较为浓厚的民歌风格。

四是可将民谣、方言、俗语或民间谚语直接入诗。

五是格律较七绝相对宽松。明代董文焕在《声调四谱图说》一文中说:“(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之间。”当代学者任半塘先生作《竹枝考》,他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格为常体”,“以七绝为别体”。在押韵方面,可用读来相近的邻韵做韵脚,也可以用作者本地的方言读音字做韵脚。

以上五个方面的特色也是竹枝词与近体诗中七绝的根本区别。我们只有弄清楚了竹枝词与七言绝句的根本区别,才有可能不会把竹枝词写得跟七绝雷同。

2.竹枝词与七言顺口溜的区别:

一是表现在两者功用上的不同。竹枝词是读有余味,可品、可咀嚼、可回味、有诗意、有情趣的诗歌。它的功用是向读者提供文学审美的欣赏对象,向学者提供有用的历史资料。顺口溜的功用,多是一种学习、工作之余宣泄个人情绪的调侃,具有活跃情绪,减轻学习、工作、人事环境压力的作用。有一些顺口溜是用来发泄对某种社会不良现象、不公现象、不平现象的不满。如:

 

一进硅谷,双眼发毛。

二手旧车,东奔西跑。

三十出头,白发不少。

四尺作坊,跑跑龙套。

五彩屏幕,键盘敲敲。

六神无主,天天操劳。

七夕牛郎,织女难找。

八万家当,股票套牢。

万般无奈,只得跳糟。

——佚名:《硅谷工程师进行曲》(顺口溜)

 

狠抓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

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动嘴,

验收就是宴会,检查就是喝醉,

研究就是扯皮,汇报就是掺水。

——佚名:《百姓语录》(顺口溜)

 

笋怕剥,肉怕割,经营怕的伸手多,

不怕税局来上税,就怕都来乱收费;

男怕乱,女怕贱,夫妻怕的把心变,

不怕家里没有钱,就怕有了婚外恋;

相怕扮,货怕赝,顾客怕的受欺骗,

不怕假货不能用,就怕假货要人命;

戏怕脏,片怕黄,影视怕的乱上床,

不怕大众看做爱,就怕小孩也学坏;

医怕黑,药怕贵,百姓怕的医疗费,

不怕偶尔把病害,就怕医院刀子快。

——佚名:《“怕”字歌》(顺口溜)

 

 

工龄越来越早,年龄越来越小,

文凭越来越高,资格越来越老。

——佚名:《人事档案打假》(顺口溜)

 

二是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竹枝词的表达方式多用比兴,顺口溜则多用夸张、扭曲。虽然顺口溜也可以用来纪事,内容上也可能是有积极意义,风格上也可能很幽默甚至搞笑,但是顺口溜多直白表达,但是它只是一种没有诗意的韵文而不具备诗的内涵。诗的内涵是什么?诗的内涵就是意境,它是作者通过意象的有机组合和作者感情的注入所体现出来的情调、所营造出来的诗美的氛围。认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我们是写不出真正的竹枝词来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媳妇像个宝。

衣服脏了妈妈洗,生了孩子妈妈抱。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媳妇不得了!

三餐茶饭谁来烧?清洁卫生谁来搞!

——刘定刚:《世上只有妈妈好》(顺口溜)

 

身体越来越胖,心胸越来越小;

胆量越来越大,正气越来越少;

娱乐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

搞笑越来越多,幽默越来越少;

恋的越来越多,爱的越来越少。

发言越来越多,真话越来越少;

活动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

权势越来越高,威望越来越小;

钱越来越多,亲情越来越少吗!?

——佚名:《当今社会(顺口溜)》

 

忙碌的公仆在包厢里,重要的工作在宴会里。

干部的任免在交易里,工程的发包在暗箱里。

该抓的工作在口号里,须办的急事在会议里。

妥善的计划在抽屉里,应煞的歪风在通知里。

扶贫的干部在奥迪里,宝贵的人才在悼词里。

优质的商品在广告里,辉煌的数字在总结里。

——佚名:《公务员素描》(顺口溜)

这篇顺口溜实质上是对党政机关里官僚主义者的画像。

 

三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不同。竹枝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而顺口溜是用逻辑思维创作出来的,所以顺口溜中虽也有实际思想内容或对某种意义的表达,但它不是诗语,读起来便使人觉得枯燥无味。因而两者所传输给读者的效果也不同。

 

落实措施三为主,三个结合新课题;

职能部门抓配合,综合管理靠各级;

七大措施三大率,领导心中清有底;

了解基层重调研,依靠专干出成绩。

——佚名:《计划生育有感》(顺口溜)

 

十一五,好进步,劣势农民有幸福,

落实政策来指路,亿万百姓齐欢呼。

去农税,种植补,农民种田不再负,

千万干部来帮扶,资金科技送致富。

忆长河,五千五,叩开历朝翻古谱,

农民何曾有活路,皇帝座下万民苦。

共产党,谋幸福,一心为民好队伍,

为了民族脱贫苦,改革奋进不停步。

——潘德萍:《农民有活路》(顺口溜)

 

四是表现在押韵方式的不同。作枝词一般是用平韵押一、二、四句的末字,不可以平仄韵互押,不可以中途换韵,不可以同一韵字重押。顺口溜则可以是平仄韵互押,篇幅较长的顺口溜可以中途换韵如古风诗,而且可以用同一韵字重押甚至用同一韵字一押到底。如有的顺口溜通篇用“了”字或“多”字、或“少”字一押到底。如:

 

十亿人民九亿商,齐心合力骗中央;

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

十亿人民九亿疯,还有一亿练气功;

十亿人民九亿愁,还有一亿当盲流。

——《大团结》(顺口溜)

 

 

上午是你说我我说你,

中午是你吃我我吃你,

下午是你赢我我赢你,

晚上是你搂我我搂你。

——《你我之间》(顺口溜)

 

 

 

孤帆远影 2009-12-15 22:35

3.竹枝词与民歌的区别:

  民歌是竹枝词的“母体”。竹枝词是文人向民歌学习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同时它又是一种“草根文学”,所以它与民歌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向民歌的学习过程中,竹枝词吸收了民歌的常用表现手法,如比兴、双关、谐音、顶针、呼应、叠字叠词等,同时它们在表现题材上也有许多的共同之处。在诗风方面,通俗与清新也是这两种诗体的共同点。极少数优秀的四言八句式民歌,也许我们可以将它视作竹枝词来读,但竹枝词并不等同于民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一是表现在句式方面的不同:如汉族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的。纳西族民歌和苗族古歌,几乎都是五言句,水族的歌多为前三言、后四言的特殊复式句。而竹枝词,就是七言体。虽然历史上如宋代苏轼偶尔写过五言竹枝,清代袁枚写过六言竹枝,但这都没有成为后人效法的模式。

 

红军本姓天,住在龙潭边。

白天冇一个,晚上万万千。

——江西芦溪红色歌谣:《红军本姓天》

 

反扫荡,反扫荡,

不给鬼子一顿饭。

粮食背了走,

牛羊赶上山,

门上拴个手榴弹。

——皖南当涂民歌:《反扫荡》

 

枇杷:

咱果类,你比我好。

出得早,三月结果。

结得多,四月黄熟。

亮晶晶,甜如蜜糖。

我枇杷,骨多肉少。

涩又酸,有谁肯要。

…… ……

——水族民歌:《李子和枇杷》(节选)

 

  二是每首诗总字数方面的规定不同:竹枝词每首就是四句二十八字,雷打不动。而民歌却不然,有四句二十八字的,也有如土家族的“五句子”五句三十五字的;有长短句式的,还有一问一答的《盘歌》,超长的民歌甚至一首可达到几万字。

 

等话等得好心焦,

今日才把实话掏。

去年就有心嫁你,

谷子黄了不磨刀,

哪有姑娘肯上轿?

——湖北长阳土家族山歌“五句子”:《等话等得好心焦》

 

师:

哎,高山打鼓来得夜,

大水茫茫过不得坝。

我扯根丝茅摊座桥,

千年古迹万年牢。

徒:

哎,师傅你唱歌扯了白,

丝茅搭桥过不得,

若是你丝茅搭得桥,

我灯芯起屋万丈高。

师:

…… ……

——江西芦溪民歌:《盘歌(四)》(节选)

 

羊羔上树吃柳梢,

拿上个死命和你交。

 

鸡蛋壳壳点灯半哟半炕明,

烧酒盅盅淘米也不嫌你穷。

 

半碗黑豆半碗米,

端起碗来就想起你。

…… ……

——陕北民歌:《拿上个死命和你交(信天游)》(节选)

 

三是民歌语言用的是生活中的口语,其作者多是社会下层群众,文化修养不高,有的欣赏趣味低下,用词有时很鄙俚、粗野,而竹枝词则扬弃了这种不良用语习惯,使之比较文明、优雅。

 

清早爬起来,

见他 妈 的鬼,

三个脚的板凳,

撞了奴的腿。

——长阳土家族山歌:《耨草歌?撞了奴的腿(独脚)》(节选)

 

…… ……

船夫:

嫂嫂码头上剖鸡,

莫非今天请我吃。

困到三更半夜时,

心想嫂嫂难入睡。

村妇:

墨古溜湫老贼古,

癞狗想吃天鹅肉。

我个崽都比你大,

拜我做娘嫌你丑。

船夫:

嫂嫂嘴巴有蛮强,

骂得恶挫伤船郎。

下次我请师傅来,

恶言恶语骂一场!

村妇:

你生来一只痞子样,

满口下流总骂娘。

下次撑船要看清,

看清是不是老娘。

若见老娘在河边,

你赶紧闭口莫开腔。

前世冇修今撑船,

都是阎王开哩量!

——江西芦溪民歌:《船夫与村妇》(节选)

【注】墨古溜湫:萍乡方言。意为皮肤黝黑难看。 

恶挫:萍乡方言。意为恶毒、凶狠。

开哩量:意谓给了面子。

 

四是竹枝词创作中注入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文人的情思与文学修养,除写恋情的题材外,写其余题材多以“第三者”、“见证人”的身份记事抒怀。民歌则多以被表现事件中的“我”为主体,直诉哀怨、凄楚或爱慕、喜悦之情。 

 五、    竹枝词的格律要求   

竹枝词有没有格律方面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有不少人以为竹枝词完全没有格律要求,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在上千年的竹枝词创作历史中,形成了两种竹枝词格律。一种是完全是以七绝的格律为竹枝词的格律,这就是前面已说到过的“以七绝为别体”,我们姑且称它为 “别格”。这种竹枝词体以唐代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为代表。

竹枝词四首——白居易

其一: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其二: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其三

巴东船舫上巴西, 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 江蓠湿叶碧凄凄。

其四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 多是通州司马诗。

白居易的这四首竹枝词,除第一首是七绝中的“折腰体”外,其余三首完全合于七绝的平仄,这四首竹枝词押韵用字也都符合平水韵。七绝的格律,做传统诗词的人大都懂得,这里就不用细说了。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竹枝词的“常格”。常格,即创作中常常用到的格律规范。竹枝词的常格,也就是任半塘先生所说的“拗体”。这里所说的“拗体”,这是指与七绝格律相出入的一种体式。这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为代表。 

刘禹锡《竹枝词》十一首

1.    竹枝词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折腰体,第三句:第二字拗)

2.竹枝词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折腰体,起句:第二字拗。第三句:第六字拗而用第五字救) 

3.竹枝词(折腰体)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4.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折腰体,起句:第二字拗。第三句:第二字拗,第六字拗而用第五字救)

5.竹枝词(折腰体)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6.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首完全合七绝平仄)

7.竹枝词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此首前三句合七绝平仄,结句“纥”字拗,用“披”字救。纥,在平水韵中属入声字【六月】,在普通话中读hé音。那,在平水韵中可平仄声两读,分属下平声【五歌】和上声【二十哿】。纥那,在普通话中读hé nà,在平水韵中读成萍乡宣风方言时大致音为“割萝”。)

8.竹枝词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彀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折腰体,第三句:第二字拗,第六字拗而用第五字救)

9.竹枝词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折腰体,第三句:第二字拗)

10.竹枝词

城西门外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折腰体,起句:第二、三、四字均拗。第三句:第六字拗而用第五字救)

11.竹枝词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此首第三句虽是律句句型,但若将此首当折腰体诗看时,它的结句就都拗了;若将它当七绝看时,它的第三句逢偶数的位置上的字又都拗了)

刘禹锡的十一首竹枝词中,有:

两首全合七绝平仄( “杨柳青青江水平”;“楚水巴山江雨多”);

两首是七绝折腰体平仄(“山上层层桃李花”;“ 巫峡苍苍烟雨时”);

六首是出律的七绝折腰体(“白帝城头春草生”;“ 瞿塘嘈嘈十二滩”;“ 山桃红花满上头”;“ 江上春来新雨晴”;“ 两岸山花似雪开”;“ 城西门外滟滪堆”);

  一首是出律七绝( “日出三竿春雾消”)。

以上分析表明,刘禹锡这十一首竹枝词的平仄大都不合七绝平仄,即所谓介于“古、拗、律”之间。刘禹锡的这十一首竹枝词开了新一代诗风的先河,唐以后的历代文人,都将他尊为竹枝词这一诗体的开山鼻祖,所以在我们的当代竹枝词创作中,不但要继承他的这种新诗风,而且他的这种以拗体平仄为竹枝词的主要平仄格式的原则,也是值得我们后人效法的。以我的理解,按任半塘先生的说法,作竹枝词似应多用拗格(一诗之中杂有律句),用七绝律做竹枝词只可偶尔为之,不必刻意去做。

同时我们应当理解,竹枝词创作中的拗体平仄,并非刘禹锡故意要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使形式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  

其一,我们都知道,竹枝词是仿民歌体诗,它的风格是平易通俗、清新自然,要保持这一风格,当然在语句上便应尽可能做到晓畅,而不能为了使诗句符合七绝平仄而妨碍到这一风格的形成,于是在很多竹枝词中,不合七绝平仄的句式便必然会存在。

其二,由于竹枝词的创作中常用到呼应与叠词叠字的表现手法,很多时候也就必不可免地会在同一首竹枝词中的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同一字、词的重复出现,这也是造成竹枝词平仄多用拗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三,有一些竹枝词中直接引用民间熟语、谚语、民谣入诗,或将引用的这些熟语、谚语、民谣句子稍加改造后入诗。这些被引用的句子都是原生态的语言,它们很少有可能会符合七绝的平仄。

其四,各地创作的竹枝词大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如方言入诗、用方言押韵,这也会对固有的七绝平仄产生冲击。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竹枝词创作中应遵守的格律:

  1.体式律:竹枝词每首四句,每句为七字,共二十八字。

  2.平仄律:可遵七绝平仄,也可用拗体(包括律绝大忌“三平尾”),其中第三句末字必须是仄声字。在不妨碍语言晓畅、清新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用字平仄相间,忌同声字串连使用时超过四个字:如“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之类。

  3.押韵律:在同一首竹枝词中,韵字可用读音大致相近的平声韵,忌用仄声韵(仄声字音值稍短,体现不出用平声字做韵脚时的那种悠扬韵味);允许方言入韵。

 

  为使当代竹枝词保持通俗易懂和清新自然的诗风,竹枝词作者在创作中应当遵守以下禁忌:

  1.用词不可以违反生活语言习惯使用词语倒装。如将 “天地”倒成“地天”、将“先后”倒成“后先”、将“慷慨解囊”倒成“解囊慷慨”等。

  2.忌用文言词汇中的“之、乎、者、也、矣、焉、哉、欤”等一类虚词和“尔、汝、吾、子”等人称代词。

  3.忌用典:除民间习用的如“牛郎织女”之类的俗典外,凡是须加注方能使读者读懂的典故一律不可用。

  4.忌用僻词僻字。凡现当代生活中已不常用的字、词,一律不用。

  5.忌生造词汇和凑韵。

 

学习前人及与我们同时代作者的竹枝词作品,是写好竹枝作品的前提。俗话说;“做鞋还得有个样”,模仿工夫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一个竹枝词作者,至少应熟读500首优秀的或比较优秀的竹枝词。我们不要认为500首这个数字很大,实际上就只1.4万字。一本一般的小说或散文集也在二十万字以上啊。竹枝词的语言当然是精炼的,但我们要反复读它,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揣摸它的意境、它的妙处。

我们在创作竹枝词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便是对它的题材的选择。同一个题材,可以用传统诗体裁表现,也可以用自由诗体裁去表现;可以用传统诗中的律绝表现,也可以用古风去表现。而竹枝词题材尽管广泛,但是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以描写风土民情为主要表现对象。特别是有些题材不宜用竹枝词这一体裁表现,或不宜多写。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三种题材不适宜用竹枝词这一体裁来表现:

一是纯粹的咏物题材。比如诗中的咏花草树木、咏某种产品。我们可以写某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为这是写的劳作活动,但若是去咏某种产品,大可用七绝七律等体裁去表现而不是用竹枝词这种体裁去表现。试问:咏某物品有何风趣与诙谐可言?这类诗又有何价值值得以后的政治史家、经济学史家、风俗学史家、社会学史家们拿去当资料引用、论证呢?历史上确有题为《咏茶》之类竹枝词作品,那是某些作者将茶当作土特产品来写的,有的写茶叶生产的过程,这当然可以,但如果是用竹枝词写纯粹的咏茶诗,则不可取。又比如,山东潍坊历史上就有放风筝的大型民俗活动,如果是描述放风筝这种民俗活动,自然可用竹枝词来表现;如果是纯粹的咏风筝本身特征的七绝,则不可标为竹枝词。同样,我们描述收割稻谷或小麦的劳作活动,可用竹枝词去表现;而描述一台收割机的机械特征,则不可用竹枝词去表现。

二是题赠应酬题材。我看到有些作者在他自己所作的题赠应酬题材的七绝标题前标上“竹枝词”字样,细读之,根本就读不出它的竹枝风格和竹枝美来。用竹枝词这种体裁去表现这类题材,肯定是吃力不讨好。

 三是咏人物的题材。这其中又分为三类:一类是咏历史人物的题材,如咏曹操、诸葛亮、屈原、李白、陈毅、彭德怀之类。一类是咏尚健在人物的题材。还有一类是咏民间传说、小说、戏曲作品中的虚拟人物题材,如咏《红楼梦》一书中的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的、咏《水浒传》中林冲、鲁智深一类好汉的、咏杂剧《西厢记》里的人物张生、红娘的等等。

我以为,这是我们的竹枝词作者须引以为戒的。竹枝词这种体裁,由于其体裁特色的规定性,不可能适用于表现七绝所能表现的所有题材。

【参考图书】

[ 1]雷梦水、潘超、孙忠铨、钟山:《中华竹枝词(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 2]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历代竹枝词》第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 3]潘家铮:《春梦秋云录》;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 4]林孔翼:《成都竹枝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 5]林孔翼、沙铭璞:《四川竹枝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 6]欧阳发、洪钢:《安徽竹枝词》;黄山书社,1993年12月第1版。

[ 7]夏友兰、陈天白、顾一平:《扬州竹枝词》;邗江印刷厂,1992年10月承印。

[ 8]夏友兰、陈天白、顾一平:《扬州竹枝词(续集)》;邗江古籍印刷厂,1993年10月承印。;

[ 9]夏友兰、陈天白、顾一平:《扬州竹枝词(再续集)》;邗江古籍印刷厂,2000年1月承印。

[10]陈金祥:《长阳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11]赵明;薛维源、孙珩:《江苏竹枝词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2]徐明庭、张颖、杜宏英:《湖北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3]岭海诗社:《潮汕竹枝词》;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14]胡盛海:《中华当代竹枝词》;香港天马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2月第1版。

[15]段天顺:《新竹枝词集》;作家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6]段天顺:《竹枝词新唱》;京华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17]周立荣、李华星、肖筱:《土家民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18]曾建开:《波影行云集》;萍乡市群众艺术馆,1998年3月编印。

[19]曾建开:《楚萍竹枝词》;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20]曾建开:《濂溪诗文》总第二期;芦溪濂溪诗社,2006年12月编印。

[21]曾建开:《濂溪诗文》总第三期;芦溪濂溪诗社,2007年12月编印。

[22]姚茂初:《萍乡山水诗词选》;作家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3]姚茂初:《萍乡当代诗词选》;作家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4]姚茂初:《芦溪民俗文化》;政协芦溪县文史委员会,2004年12月编印。

[25]孔煜华、孔煜宸:《江西竹枝词》;学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26]九月酒:《诗文天下?网络诗词精华(卷一)》;华夏翰林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7]王广福、蓝锡麟、熊宪光:《中国三峡竹枝词》;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28]塞上白衣子、梅关雪:《中华诗词论坛选刊(三)》;广东顺德越顺印刷有限公司,2008年承印。

[29]李耀宗、李绍尼等:《中国少数民族情歌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30]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中国歌谣选?第一集?近代歌谣》;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11月第1版。

[3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中国歌谣选?第二集?新中国歌谣》;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4月第1版。

[32]刘政生:《芦溪诗词》第一期;芦溪县诗词学会,2008年12月编印。

[33]王成纲:《华夏吟友》第一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6月第1版。

[34]陈新谦:《今诗三百首》;学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0人  |  分享到:          阅读(114)| 评论(4)| 引用 (0) |举报   (原)[仙吕]鹊踏枝---重阳 有趣的数字对联欣赏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 杨慎与竹枝词2010-08-23 18:00:53
  • 竹枝词 竹枝词学习来源网上2010-07-22 00:17:53
  • 刘禹锡:竹枝词2010-09-13 08:44:14
  • 引用 关于北京小吃的竹枝词2010-09-25 22:23:12
  • 竹枝词与七绝的区别2009-12-14 11:09:29
当代竹枝词讲座 - 风清云淡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宋彥軍 当代唯美工笔画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陶瓷精品欣赏 - 温柔细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洛阳当代盗墓传奇 - hnyangtong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当代女书法家 - 狂草农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当代女书法家 - 狂草农夫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行书的章法讲座 - 苍狼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田蕴章书法讲座全集 - 雁飞墨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百家讲坛讲座 全集 - 熊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陈玉琴:敲胆经(视频讲座) - tianweimin1355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著名国画家孙菊生老人的养生之道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画家史国良的几幅传神作品 - suiqianmin-511111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陶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陶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陶 - 香儿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十大陶瓷【组图】 - 石庆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视频: 洪生教授激情讲座 - 安国的博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1) - 白色猎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2) - 白色猎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4) - 白色猎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好莱坞男影星(5) - 白色猎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陶瓷精品欣赏(组图) - 渴望美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包容性增长之不可能 - 徐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当代陶瓷精品欣赏(组图) - 渴望美好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