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 蜂后:开挖你巨大的记忆潜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7:09:11

各位开复网的年轻朋友:
你们好!
一周一次,周老师又与你们见面了,我内心充满了既温馨又亲切的情感;那感觉,仿佛我又回到了自己的熟悉的故乡,环绕我的,是外甥们的欢笑,是侄儿们的嬉戏,是姐妹们的关切,是兄弟们的殷勤。感谢你们,使我进入了如此一个充满了温情、充满了友爱、充满了生机、又充满了世外桃园般欢悦的大家庭!
从这次你们的贴子看,许多朋友都在猜测我那段话──“对于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知道’其奥妙的人可以说千千万万,但真正能‘做到’、真正能变成你自己能力的人也许只是凤毛麟角。那这里的关键又在何处呢?”
是啊!究竟这里的关键在何处呢?
而没有想到的是,在许多网友的猜测中,竟有一位猜测得那样准确,以至几乎完全吃准了我的心意。
这位网友是“fatcatye”。
那他究竟是如何说的呢?
他说:
我猜周老师下一周要说关于“执行力”的话题,也就是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际,从而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能力;而这又涉及到“习惯”的话题,也就是如何培养小小的习惯,从而形成大大的能量。
我觉得这位网友说得真是太对了,尤其那“培养小小的习惯,”“形成大大的能量”,说得太妙、太凝练、太经典了,简直可以作为名言警句留传下来!
为什么?
因为我的实际做法正是这样,经由“培养小小的习惯”,最后“形成大大的能量”。而如果我没有走这关键一步,那最后也只是停留在“知道”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就是如此;而因为我走出了这关键一步,使我在这个小小的领域里很有一点“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味道了。
听到这儿,你一定想好奇地追向:周老师,您这关键一步究竟如何做的呢?能不能让我也来个“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呢?
好了,既然如此,我就把我那关键一步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去给你捅破那层窗户纸。
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我通过那次在红塔礼堂的学习后,有一点我是十分清楚的──倘若我也要拥有这种记忆数字的神奇能力,有两件事我必须做到;否则一切都只是停留在“知道”上,我也只是个普通常人而已:
那这两件必须做到的事是什么呢?
第一,我必须对0-99这一百位数每一个都编一个代码,也就是给它们每一个都起一个最好记的“外号”;
第二,我必须把这一百个代码、外号背得滚瓜烂熟,就如一说到“52”,脑中就能闪出“李咏”;一说到“李咏”,脑子就能闪出“52”。
试想,如果以上两条做到了,那我上周说到的有关记忆数字的种种奇迹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而如果以上两条做不到,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知道”而已。
因此,现在一切的一切就转化到了如何能做到以上两条。而这正是一个坎,挡住了几乎绝不多数人。
为什么?
因为很简单,“我每天连作业都完不成,还那有功夫做这种事?!”“我整天忙得四脚朝天,还让我干这个?!”
朋友,这正是绝大部分学生(也包括成人)的想法,这想法也很正常是的。
是啊,要编一百个代码、还要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这要化多大功夫啊!这当然难以做到。
但你知道吗?第一,这是件重要的事,实际它也许远比你当时完成多少作业重要百倍,因为一种重要而关键的基本能力一旦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它会影响你这一生所有的作业、所有的知识、所有的工作、所有的生活,因此这是我们人生“投入产出比”几乎最高的事。第二,对于这类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事,我们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教给了我们一种绝妙的方法。
这妙法是什么呢?──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的,要一下子编一百个代码、还要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这确是“难”了点,确是“大”了点。但“难”你为何不设法把它变成“易”呢?“大”你为何不设法把它变成“细”呢?变成了“易”、变成了“细”,你不就很容易做到了吗?
因此,这里就要用到“fatcatye”网友所说的“执行力”了,即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达成目标的艺术;就要用到他的“如何培养小小的习惯,从而形成大大的能量。”了。
我当时让自己养成了两个“阶段性习惯”:
第一个习惯,要一下子编一百个代码不是工作量很大吗?但我不着急,我每天编十个:第一天我编0-9;第二天编10-19;第三天编20-29;第四天编30-39……你看,我这样每天十个,十天不就完成了吗?
那怎么编呢?
比如0-9。
先为“0”编码。这“0”多像“鸭蛋”,干脆它的代码就这“鸭蛋”吧,多形象,多好记啊!
再看这“1”,很像树,也像电线杆,也像铅笔,也像姚明。为什么?因为姚明不仅高得像“1”,而且他身上有多少个第一啊!但代码只能一个,你就挑其中最好记的一个就行了,每人挑的可以不一样。
再看这“2”,是不是很像鸭子或鹅,你也在其中挑一个;总之一个原则,挑一个最好记的。
……
朋友,我就这样为0-9这十个数编了码。你说要化多少时间?不就是大该三五分钟时间吗?请问,你作业再多、工作再忙,难道忙到每天连三五分钟都拿不出吗?更何况这不是一般的事,而是会影响到你一生所有方面的基本能力。
好,有了上面第一个“阶段性习惯”,编一百个代码的难题就给我很轻巧地攻克了。
现在,我又为自己设计了第二个“阶段性习惯”。这些代码编完后不是不熟悉吗?那我让自己养成又一个习惯:每天将这一百个代码念一遍、就只念一遍。每天念一遍,第一天念完你肯定不熟;第二天念完也不熟;第三天念完还不熟。但倘若你能天天习惯性地念,念上十天、二十天、三十天,难道还不熟吗?更何况你编的代码一个个都像“52”-“李咏”、“李咏”-“52”似的,都是极好记的,你这样念下去怎么会不被你念得滚瓜烂熟呢?而一天念一遍化多少时间?不就是三五分钟时间吗?请问,你作业再多、工作再忙,难道忙到每天连这三五分钟都拿不出来吗?
因此你们看,我就用这两个小小的“阶段性习惯”,很轻巧地解决了两个难题。而这两个难题解决了,这两件必须做的事完成了,那所谓一百位数的顺背、倒背、吊背,所谓记300个电话号码,还有什么神秘可言、还有什么奇迹可言呢?这应该是谁都可以很轻松地做到的事。
说到此,我不由地想起我国经营管理大师张瑞敏的一句名言:
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叫做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非常容易的事情能够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叫做不容易。
我觉得张端敏这句话简直道出了一切成功的真谛。可惜的是我们许多人只愿做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不愿做这种简单、容易的小事。岂知不积蛙步,何以至千里?不择细流,何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不都是我们先祖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吗?因此我说“fatcatye”网友所说的“培养小小的习惯,从而形成大大的能量。”这句话,简直可以作为名言警句留传下去。我这样说是不是也并不为过。
好了,到此为止,那层窗户纸已完全捅破了。你们只要按我这两个小小的“阶段性习惯”去做,产生像我一样所谓的记忆“奇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们也一定会从那“千千万万”逐步变为那“凤毛麟角”。试想,当你每天只化三五分时间,而一个月后你竟能在你的同学间、亲友间表演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一百位数正背、倒背、吊背时,你的自信心、你的进取心、你的成就感、你的成功感,将以一种何等飞快的速度在你内心升腾啊!
而说到此有一个问题我想回答大家──这种记数字的方法即使我掌握了,又有何意义呢?
对此我的回答是:
一、你从此对记忆任何复杂的数字都不会再有任何困难感,而你所花的时间为一个月每天三五分,总计150分钟左右、即两个半小时。我认为这两个半小时对你一生而言,真是太值了,太值了。
二、通过这一典型过程,你掌握了一种典型方法。既然这种方法可以突破数字记忆,那为何不能用来去突破单词记忆、课文记法等呢?因为记忆每种东西一定有好方法,当你找到这种好方法后,把其中关键之处也抽象出几个“阶段性习惯”,也去天天轻巧地反复训练。这样的结果,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你不能拿到手、不能征服呢?
三、以此类推,除记忆力外,你的其它各种能力都可用这种方法突破。不仅如此,用这种方法你的各种特长都能飞速而扎实的提升,你的各种潜能都能飞速而高效地开掘,甚至你的各种目标、各种难题、各种瓶颈、各种短板都能飞速而智慧地征服。试想,由成功的数字记忆开始,能给我们带进一个如此广宽、神奇的新天地,还有什么不值得我们去尝试的呢?
好了,匆匆地又该搁笔了。顺便告知,如果没有变化,下星期五晚上七点到九点(本月25日),我将应邀到中国农业大学食院报告厅,作题为《让心灵洒满阳光》的主题演讲。从贴上知有些年轻朋友很想当面听我演讲,我要在此以十二分的热诚欢迎你们前住。
此祝
学祺!
你们可信赖的 周老师
2007.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