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战纪花絮图片:【资源】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4:39:29
资源】管理学名词解释(word)

huahua1216(金币+1,VIP+0):没必要用附件吧 下来下去也费BB的 不如弄个网盘或者不多的话直接贴出来 小小红包不成敬意啊
yestering(金币+0,VIP+0):请楼主根据金币补偿管理办法加上适当的前缀


管理学的一些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致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3、中层管理人员:是指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4、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5、综合管理人员:指负责管理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每个产品或地区分部的经理。
6、专业管理人员: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7、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8、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9、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地说,概念技能包括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等。
10、管理人员:是从事全部或部分管理工作的人的总称。


1、等级链:组织机构由最高层到最基层所形成的层次结构,这一结构实际上是一条权力线,它是自上而正和自下而上确保信息传递的必经途径。
2、跳板原则: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跨越权力线而直接进行的横向沟通,可以克服由于统一指挥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误。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分成五种不同的需要,并按其优先次序,排成阶梯式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的需要。
4、斯坎伦计划:斯坎伦计划强调协作和团结,采用集体办法。该计划规定,凡因工人就减少劳动成本提出建议而使劳动成本减少的,工人可以得到奖金。但这奖金不是发给提议者个人,而是在工厂或公司范围内由工人集体共享。
5、林肯计划:林肯计划,强调满足职工要求别人承认其技能的需要。激励人们工作的动力,主要不是金钱或安全感,而是要求对其技能予以承认。所以要求职工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技能然后以“奖金”来酬谢职工对公司的贡献。
6、双因素理论:员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之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称之为保健因素,它不能起激励员工的作用。


1、管理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如政治形势、社会秩序、竞争对手、人文精神、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乡村发展、生活习惯等。
2、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下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或指一个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包括组织共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习惯、作风、道德规范等。
3、企业文化:工业社会中的企业文化经常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或自然人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5、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需要和种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所应履行的义务。这些义务包括对环境、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社会、竞争对手、社会、政府等方面权益的保护。
6、企业伦理:是企业体系内,或是在企业与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系统,其所规范的关系包括管理与管理者、职工与企业、企业与其他企业或非企业个人、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7、管理道德: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或指某决定和行为正确与否的价值判断,以及某决定和行为是否被大众所接受的标准。
或是指管理者用来明辨是非,判断行为正确与否,是否被大众所接受的规则或原则、价值标准。
8、跨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来中国开展肯德基快餐连锁经营就经历了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

1、计划:指确定目标和制定全局战略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和目标的行动方案。
2、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所对应的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变化。
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是指在每次编制或调整计划时,均将计划按时间顺序向前推进一个计划期。
4、投入产出法: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别是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或各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耗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5、网络计划技术:是运用网络图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6、 使命: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
7、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和理解书。
8、 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须方法的计划。



1、决策:所谓决策,就是指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目的或企图,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或策略,并加以实施地过程。
2、追踪决策:是指原有决策的实施表现将危及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对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
3、确定型决策:对决策问题的未来情况已有完整的信息,没有不确定因素时,这类决策问题的决策称为确定型决策。
4、风险型决策(随机型决策):指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在客观上存在几种可能情况(一般为自然状态),这些可能情况出现的概率事先知道,但决策后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决策者事先都不能完全知道的决策。
5、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方案面临多种自然状态,而决策者难于确定其出现的概率,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决策。
6、战略决策:确定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
7、战术决策: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为解决经济系统运行中某一阶段上的重大问题而做出的决策,即是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分阶段决策。
8、常规决策(程序化决策):例行的、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决策。
9、非常规决策(非程度化决策):非例行的、非重复出现的决策。

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2、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目标形成、战略对策的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
3、组织哲学:是指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4、组织宗旨:是指规定组织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组织类型。
5、具体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
6、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人员、职位、职责、关系、信息等五大要素的相互关联方式。
7、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8、行业:所谓行业是指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同类产品而互相竞争满足同类用户需求的一组企业。
9、经营战略实施推进:是指在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按照制定的战略实施计划向经营战略目标不断逼近的过程。
10、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评审与控制:是指经营战略管理者为保证经营战略计划有效的实施,按预定的标准,采取一系列行动,并通过不断评审和信息反馈,对战略不断修正、纠正偏差,使实际工作与经营战略计划尽可能一致,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活动。



1、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2、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目标形成、战略对策的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
3、组织哲学:是指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方式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4、组织宗旨:是指规定组织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以及现在的或期望的组织类型。
5、具体环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
6、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人员、职位、职责、关系、信息等五大要素的相互关联方式。
7、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8、行业:所谓行业是指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同类产品而互相竞争满足同类用户需求的一组企业。
9、经营战略实施推进:是指在经营战略实施过程中,按照制定的战略实施计划向经营战略目标不断逼近的过程。
10、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评审与控制:是指经营战略管理者为保证经营战略计划有效的实施,按预定的标准,采取一系列行动,并通过不断评审和信息反馈,对战略不断修正、纠正偏差,使实际工作与经营战略计划尽可能一致,以达到预定目的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