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战纪五季:德国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57:44

德国印象


  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上,我前排的那个德国老人一直坐在座位上,9个小时一直未睡,也一动未动。这就是德国人,了不起。
  过去我曾在法兰克福匆匆路过,好像只呆了一天的时间,但这次可以多呆两天。此刻万家灯火的法兰克福正是休息时间,好像也过了这座城市的晚餐时间。乘大巴去城郊的那个小旅馆,好像叫“豪莱”旅馆,似乎应当翻译成“假日旅馆”。旅馆并不大,四层楼,很宁静,干干净净、小而温馨。房间的设计有许多独到和启发的意味。比如,桌子上有一个小木块,上面有宽窄不同的凹槽,是来固定电脑线的,简洁而美观。屋子里的气温、水温,完全由自己控制,住进去觉得很舒适。住在外国的旅馆里会多一种饮料——番茄汁。看来,习惯也是一种立场。  
  吃过早餐后去看教堂。在路上,看到几位漂在德国的阿尔巴尼亚人,他们在这里干一些粗活,比如掏马葫芦。据说当地人绝不愿意干这样的活儿。
  我发现,这儿的出租车全部是奔驰轿车,但却是低配的那种,坐在车里感觉和中国的夏利差不多。不过,在德国,你会发现外国的轿车很少,几乎都是德国本国产的轿车。而且他们起车像开卡丁车那样,起得很急,大约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车轮空转好几圈,然后呼地一下飞驰而去。都这样起车,但是他们的车距却始终保持均等化。在一个不大的小市场里,我看一个阿尔巴尼亚人在卖一个旋转的小球,他看上去有点不好意思。走路的时候我感到这里的气温和哈尔滨差不多,于是有人告诉我,这里和哈尔滨是同一纬度。这我可不知道。这里的鸽子、鸟,全都不怕人。一只麻雀掉在方石路上,同行人把它捡起来,放在桌子上,它就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但中国人似乎一直没有把鸟和人的关系处理好。
  走在街上,看到德国人个个长得高大帅气,无论男女,无论老少,他们衣着考究,毫不花哨,走起路来大步流星,精神充沛,会让人觉得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街上偶尔也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面孔,尽管我们的同胞也穿得很好,但比之德国人还是略逊一筹,没有德国人那种昂扬、绅士、庄重之感。某些中国人穿的西装马马虎虎,尽管是名牌。
  德国正是秋天,可以看到被霜打的红叶,在红叶林丛的小道上猛骑自行车的德国人。而今中国骑自行车人越来越少了,但在德国到处都是骑自行车的人。虽然德国人的表情严肃,但只要你和他们目光相对,他们就显得很热情,很客气,甚至和你打招呼。两个中国人的眼光相对时,就会感觉到疑惑、烦恼、厌恶。德国人非常愿意帮助人,问路、买东西,都非常热情。在中国,我们常说,你就代表中国。这是对的,但同时,你更代表着你自己,你连自己都不尊重,别人怎么会尊重你呢。所以,我们不要总说,你代表着中国。你还代表着你自己呢。这就完整了。
  在闲逛的时候,似乎在一个小街里发生了凶杀案,一些荷枪实弹的德国警察封锁了这条街,我们只能从旁边走。
  路上,我发现马克斯的半身塑像,他在街中心的一个三角地那儿。我觉得像马克思,就问,这是不是马克思?大家一看,卡尔·马克思。我们都是共产主义的信徒,有的人还在党校学习过,无论如何要在马克斯像前留个影。
  接着去看歌德的故居。歌德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作家。按照路标,我们找到了歌德故居。它在一个僻静的小街上,当然是要门票的。歌德的故居在我看来应当是豪华的,屋子里的设施也应当算是豪华的、昂贵的,有许多名画、名瓷、名家具,而且非常考究。他的书房很不错。我坐在他曾坐过的椅子上拍了一张照。当我的同行也打算坐下来照一张的时候,被一个冲进来的工作人员制止了,这里的椅子是不可以随意挪动的。看来,我和歌德的关系还不错。  
  第二天去法兰克福。法兰克福火车站非常欧洲、非常气派、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你身置这个高大、钢结构的拱型火车站内,心情非常舒畅。我还是第一次坐欧洲的火车。过去火车站给我的印象不佳:火车站内万头攒动、声音嘈杂、空气混浊,大喇叭不停的广播,入站口排着拥挤的长队,大包小裹,令人窒息。我一直认为这就是火车站的基本品质和基本状态。但身置法兰克福火车站,巅覆了我对火车站的固有认识。在这里只能看到一两个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所有的售票都是自动柜台,且有无数处,根本看不到排队现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操作买到你想买的票。进到站台里,你会发现,所有的火车头都冲着你,一排一排,你可以很轻松地走向你要上的那列火车站台上。站台上有非常明确的电脑指示,并指示着哪节车厢的具体停靠位置,火车几分钟就来等等,真的非常准时。总之,火车站有你能想到的所有服务设施,比如说,置换零钱、置换外币,服装、邮局,各种风格不同的快餐店。
  我们乘坐的是693次城际铁路快车。据翻译讲,要坐3个多小时才能到柏林,然后转车去勃兰登堡的首府波斯坦市。快速火车的内部设施非常好,舒适,即老百姓说的那种飞机座。列车的中间有一个专门放行李的架子,所有车厢的门都是玻璃门,非常的通透,看不到一个乘务员,也听不到任何广播,到站有电脑显示屏显示。车上所有的德国人都在看书、看报,或者吃东西。车上有卖面包圈儿的,打扮很有意思,挎着篮子,很有风度,卖面包圈儿的德国小伙也非常有意思。我们买了几个面包圈儿,1.3欧一个,一吃,居然是又甜又咸,这非常适合旅行。1.3欧就意味着13块人民币。不过,到了站台上才知道面包圈儿卖0.6欧。这个可是和国内接轨了。也觉得那个笑眯眯的德国小伙挺狡猾。
  20分钟之后,我们到达了波斯坦。我们走出火车站,勃兰登堡州外经贸部史泰克女士已经来接我们了。我们倒没有期望她送我们每人一束鲜花,但按照中国人接待外国人的方式,一定会有一大堆的嘘寒问暖,一连串帮拿行李的动作,一定会有几台车在外面接我们。但这一切都没有。史泰克女士身高有1米80,长得有点像俄罗斯女人,又白又胖,很和善。她把我们领到火车站外,她帮我们叫了两辆出租车。上了车之后她就和我们拜拜了。不知道这种方式热情不热情。但大家认为这是最好的方式,简洁、方便、节省。我感觉,我们的车一走史泰克女士就下班回家了。当然,大家也有一个小算计,觉得还不如坐公交车呢,坐公交车每个人一个半欧就够了,但坐出租车可就贵了。我们到达我们要去的那家旅馆,一看表,28欧,两台车56欧,换成人民币560块。
  我们住的这家旅馆在皇帝大街上,感觉是一个小镇上,没有几个人,街道也不宽,两边的建筑都是平房,山墙上画着各种风景画,颇有情调,非常的德国。其实旅馆就在波斯坦市内。德国的城市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在我们的城市当中你可不容易找不到这样的地方。这家旅馆似乎叫开萨尔旅馆,翻译把它译为“皇帝旅馆”。感觉他心里也没底,估计是从皇帝大街推演出来的罢。
  小旅馆很温馨,像住家一样,一共3层,木楼梯铺着亚麻的垫子,走在上面咣咣的响,这声音真是久违了,已经从记忆中淡忘了,小的时候就经常走这样的楼梯。而今,除了豪华的别墅已经没有这样的楼梯了,让人有一种隔世之感。底层的楼梯口那儿放了一个大篮子,上面摆满了各种水果。我们以为是装饰品,后来才知道,这是客人可以随便拿着吃的。旅馆的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草坪,椅子、咖啡桌,它的面积至少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这让人多少有些困惑,要是在国内,这么大的地方早被某个房地产开发商盖楼了。
  小旅馆里有厨房,这就太好了,大家都欢呼起来,吃了两天的西餐,中国的胃肠就开始有些不适。在坐车的途中我们发现附近有一个小超市,马上去超市采购。超市的东西,按照中国人的挣2000,外国人挣2000这样的标准算(不要说欧元和人民币了),非常便宜。我们采购了一大堆,鸡、肉、蛋、菜、酒,包括一瓶威士忌、大米,等等,居然还有酱油,才花了30多欧,这个价钱在中国,无论如何是下不来的,而且,量非常大,绝对的绿色,品质有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到了炒菜的时候,各个都很忸怩,我便自告奋勇炒了两个菜,一个是里脊肉炒青椒,一个是鸡蛋炒柿子。我还没上桌的时候,已经被他们吃掉一半了,翻译做了一大锅大米粥,喝着德国的啤酒和威士忌,真是其乐融融。
  早晨起来觉得天气很冷,真的是秋天了,德国的秋天也是秋天啊。这种感觉不错。早餐也不错,虽然是小旅馆,但应有尽有,牛奶、麦片、鸡蛋,各种肉。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的孩子太亏了。吃麦片的时候,我用开水冲的,那个有色人种(估计是西班牙人)的女服务员告诉我,应当用牛奶来冲。我说,我知道,但是,太多的牛奶我的胃肠有点不适应。
  今天的气温是零上4度,下雨了,幸亏我穿了绒裤,这一点我是接受了上次去芬兰的教训,那次穿得很少,结果重感冒。这次还带了一保温杯热热的茶,被同行称之为“最牛的中国人”。后来,他们都买了保温杯,看来最牛的中国人是可以成为群体的。我们站在公交车站前看着对面的房子,每一幢都很干净,看不到一处年久失修的。家家的门上都挂着一个画着一恶犬的牌。非常的宁静。有的民舍冒着淡淡的炊烟。
  我们先到勃兰登堡门。其实勃兰登堡门有两座,一座在波斯坦,另一座在勃兰登堡州,都叫勃兰登堡门,但两座门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气势也不一样。雨越下越大了,需要打伞了,我们看到在勃兰登堡门这儿有几个化妆的乞丐,浑身都涂上了银灰色,风雨飘摇之中,加深了他们生计的艰难。
  之后,我们去《波斯坦宣言》的签字地,即西林宫殿。西林宫殿在原东德的位置上,那是一片森林。我们坐在公车上不知道下了车以后怎么走,于是翻译询问车上的一位妇女,那个妇女说,下了车就跟我走吧。想不到,她就是波斯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下了车,在雨中我们跟在她后面,穿过篱笆墙,顺着一个小道走。如果不跟着她走,还指不定绕到哪里去。
  我们到达西林宫殿时还没有开门。翻译和他们联系,说明我们10点钟还有事。他们便专门为了我们提前开门,由一个女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她讲解得非常好,非常详细,也非常自然。她能非常轻松地讲各种问题,比如说,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的办公室,为什么斯大林的办公室最好,因为斯大林说他是战胜国,是第一个把苏联国旗挂在议会大厦上的,所以他要最好的办公室。这让丘吉尔很不高兴。罗斯福倒很大方。总之,三个人的办公室各有各的风格,丘吉尔的办公室就充满了英国风格,并且在墙上还挂着狗的照片,丘吉尔喜欢狗。罗斯福的办公室却显得简单、明快。他们办公室的窗外都可以看见环绕这个地方的湖。德国是一个湖水众多的国家,想想看,这里森林这么多,小气候自然好,雨水充沛,湖水处处可见,显然树的作用巨大。这一点,中国人的认识还差些。据说,湖对岸的不远处就是柏林墙。这有点让人联系不起来,但这是事实。遗憾的是这里不让拍照。
  从这里出来,我们乘公车返回勃兰登堡门。因为我们和勃兰登堡州的接待方事先定好,在这里接我们。这次他们来了一辆面包车。我们原以为还给我们打出租车呢。看来,正式接待和下火车的接待是不一样的。
  小会议室在4楼,没有电梯,但是,不大的会议室布置得很幽雅,长条桌上摆着两国国旗,有饮料和点心,同正规的国际谈判的规格一样。对方来了几位作家。然后,双方开始分别介绍各自作协的情况。有趣的是,一看对方就是作家,作家的样子在全世界都一个德行,总是想解构某些东西,总是想打破严肃的气氛,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发言中我说,波兰登堡州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像早期的哈尔滨,人很少,树很多,大都是平房,而且有很多外国移民,他们都穿得十分考究,无论男女,大衣、围巾、皮靴,都很讲究仪表,并且喜欢读书。我说,哈尔滨人一直说自己的城市是“远东的莫斯科”、“东方的巴黎”。这当然是对的,不过,我觉得在今后我再写哈尔滨的时候,就会说,哈尔滨是东方的勃兰登堡。他们听了非常愉快。因为在领导介绍当中,说到了中国人对德国的歌德、海涅等人的崇拜,我又做了点几补充。我说,我们光知道歌德、海涅、黑格尔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知道在座的各位作家。他们听了都开心地笑起来。
  会后,我们是走着去汉莫尔饭店的,这顿饭由州政府招待,地点不错。这个饭店是由皇宫的马厩改成的,非常的气派,现在皇宫马厩的主体建筑已经被改为电影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的上面是一群奔腾的马,很是皇家的感觉。饭店在电影博物馆的院子里,毫不张扬,很宁静。屋子里用原马厩的木桩装饰着,墙上挂着马鞭,旁边有木啤酒桶、炉火、蜡灯、葡萄酒等等。他们问我喝什么,我点了浅色啤酒。旁边人小声告诉我,应当叫白啤酒。我知道他是内行,我很崇拜他。因为德国的黑啤酒我已经喝过了。有些人很矜持的,没要。德国人是以实为实的,没要就没有了。
  我们坐的餐桌旁有一个直播电视,通过电视可以看到他们给我们做的菜,是怎么做的,卫不卫生,这个方法很独特,喜欢豪华的中国人一定会学去的。听说已经有了。中国人有速度啊。
  每人上了一大盘子菜,都是一样的,盘子里有一根肉肠,一小堆儿酸菜,几个土豆。感觉酸菜是东北酸菜,土豆是东北土豆,只是肉肠不是纯东北的。看见洋人把芥末抹在切开的香肠片上吃,我们也学着这样吃,果然非常好吃。重要的是人家的芥末不很辣,甚至有一点点甜。于是,在回国的时候我花高价买了两瓶,给女儿一瓶,自己留一瓶。吃到半截的时候,我的中国同行告诉我,阿成,别吃得太猛,后面还有菜。我悄声地告诉他,兄弟,没有了,就这一盘,都吃光吧。他说,不会吧?我说,你就等着瞧吧。这时翻译的一个德国朋友来了,他们到一旁去聊天,桌子上没有了翻译,大家都不知说什么好,互相尴尬地笑着。那个州政府的文化官员不知为什么他偏指着我,非常礼貌地问,我们能用英语交谈吗?虽然我不懂英文,但英格力士这个词我是懂的。我立刻说,sorry,英格力士、法格力士、德格力士,我都不会。对方笑了。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正如我说的那样,上了一小块点心之后午餐就结束了。那个中国同行说,老阿,你真狐狸。我说,又不是我上的菜,应该说德国人真狐狸。
  吃过饭以后,他们把我们送到我们想去参观的地方——无忧宫。这是普鲁士国王的夏宫,我们去的时候,雨越来越大。在路上,我们看到一些普鲁士打扮的乞丐,见我们过来,就用横笛吹起了《茉莉花》,吹的水平不低,以我的鉴赏,至少可以进省歌舞团。但是在德国只能到街头乞讨了。
  参观无忧宫,感受普鲁士国王是一个很有趣的国王,他喜欢和各种有趣的人在一起接触,思想家、哲学家、美术家、作家、剧作家,在一起谈,用中国的话说,“在一起坐一坐”。他的宫殿到处都是壁画、瓷器。我看到其中一幅巨型油画其细心到一个小麦穗都画得非常精细,这是在中国人的油画中从未见到过的,这是伟大的杰作。
  在参观的时候,我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这里的宫殿很大,但是皇帝睡觉的地方非常不显眼,甚至不容易被人发现,在墙边挖出一个小长方形的洞,里面有一个小床,感觉像仆人睡觉的地方。外国的皇帝和中国人皇帝真是不一样呀。据说,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普鲁士国王就是在这里办公的。   
  第二天,我们决定去柏林看看。早晨坐城际快车20分钟到柏林。我们想去看看柏林墙、国会大厦,因为这两个地方被世人瞩目。到今天,我还记得那个国会大厦纵火案的嫌犯季米特洛夫,他在法庭上揭露了法西斯统治和国会纵火案的真相,指出这是屠杀德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一种借口。最后纳粹当局迫于舆论压力,被迫宣判季米特洛夫无罪。
  眼前的柏林大教堂,气势恢宏,极其高大,雕塑凌利而有气势。欧洲的建筑令人吃惊啊。国会大厦是一座典型的德式建筑。据说,苏联红军抢先占领它,就是在这个楼上一脚踢掉了德国纳粹的国旗,第一个插上了苏联国旗。它的旁边是柏林古代博物馆,同样是一座杰出的建筑。但柏林大教堂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一层一层的雕塑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在雨中与历史的衔接,那种无声中的有声,那种宁静中的动感,让人思绪万里,它不仅仅让人感到人类智慧的伟大,也感到人类的创造力是何等令人震惊。
  我们在去柏林墙的途中,路过洪堡大学,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里面有一个普鲁士时代打扮的雕塑,不知道是哥哥还是弟弟。离开洪堡大学,途中我偶然发现了一座雕像。我想,既为雕像,一定是这座城市里的名人了。翻译过去仔细一看,娘亲吔,是黑格尔。黑格尔太熟悉了。哲学就是这样,你想专门寻找恐怕不行,是需要碰的。
  现在的柏林墙感觉像一面艺术墙,当然也是充满着政治意味的墙,上面是一幅连一幅的画,类似广告画、招贴画、艺术画,艺术是次要的。它表现的是两方人对柏林墙倒塌之后的情感,对专制和民主的阐述。有些画中国人一眼就能看得懂,类似中国的政治画。但有些画就看不懂,感觉是在说天堂的事,或者地狱的事。我看到许多俄罗斯人或者是波兰人在这里留影,他们对柏林墙的印象很深。据说有这样一幅画我没有看到。画的是一个人,要从东柏林爬到西柏林去,后面的警察拽着他的裤子,连屁股都露出来了。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幅画。
  总之,每一天都要走很多的路。
  翌日,到法兰克福机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各种手续,过各种关,非常繁琐。当我们坐上飞机已经是黑夜了。飞机起飞了,灯火阑珊的法兰克福再见了。德国人的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将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