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上的鲜花怎样处理:魅力“走出去”自信“请进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8:09:48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15日   23 版)

  30年来,中国科技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业界同行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国外科普资源和海外智力为我所用,把学习借鉴的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展品,并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1979年中国科技馆筹建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即组派了以著名专家茅以升为团长的考察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和日本等国家考察科技博物馆。考察所获弥足珍贵的第一手经验,为筹委会指明并确定了中国科技馆的建馆方向。在深入讨论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筹委会一改原已形成的以展示我国科技发展成就为主的建馆思想,决定引进现代科学中心的展教思路和方法。这一改变,不仅从此决定了中国科技馆的建馆和未来发展模式,并且确立了追赶世界科技博物馆发展潮流的目标。

  1980年,中国科技馆与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达成互换展览协议。1982年,《中国古代传统技术展览》赴安大略科学中心首展,历时半年之久,接待观众114.9万人次。这个反映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文化方面辉煌成就的展览,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动静结合的展示形式和引人入胜的传统技艺现场表演,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至今仍为安大略科学中心津津乐道,并载于其发展史册。

  这一展览引起了其邻国美国的注意。美国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和亚特兰大海洋博物馆等先后派团前往观摩,商谈承接展览事宜。在接下来的20多年当中,该展览有如薪火传承,先后应邀赴北美、欧洲、东南亚18个城市巡回展出,累计接待观众逾600万人次,堪称国际科技文化展览交流史上的奇迹。

  倾其毕生心力于中国科学与文明发展史研究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尝言:“人们总以为科学是西方的专利,与中国毫无关系,这实在是大错特错。”这一展览让人们认识到:至少3000年以来,尤其是自公元2世纪至15世纪之间,华夏先民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领域罕有其匹。他们最早观察太阳黑子,最早对磁性进行调查,最早计算出精确的圆周率,最早发现太阳风,最早了解人体血液循环,最早分离出性激素。从悬索桥和地动仪到钻井取盐和铸铁耕犁,古代中国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工程技术、医药等领域的贡献殊丰,引发了欧洲的农业和工业革命,并导致了近代科学的到来。这些贡献对人类发展进程以及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完全改变了近代世界。

  1983年秋,涵盖安大略科学中心展项精华的《加拿大科学展览》在北京展览馆展出。这个展览以47件展品为主,辅以趣味性极强的现场科普演示,在吸引普通观众的同时,也给广大科技和科普工作者带来良多启示,使他们对我国传统灌输式的科技教育展开了反思,并开始对中国科技馆的建设方向、建设内容、展品制作的理念、展览的形式设计等进行认真的考量。

  为加强我国科技馆队伍建设、理论建设和业务建设等基础工作,活跃全国科技馆学术氛围,进一步传播“科学中心”理念,中国科技馆历年来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例如,1990年10月,举办了“全国首届科技馆馆长研修班”,邀请英国伦敦科技馆、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卡迪夫科学中心和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等世界著名科技博物馆专家前来讲学,以生动的课程和科普演示传播“科学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1998年9月,促成了“98北京国际科学中心/科技博物馆学术研讨会暨亚太地区科技中心网络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技馆举行,邀请包括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萨罗吉·高斯在内的40余名外国专家学者出席。此外,还举办了“21世纪科技馆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国际研讨会”等活动。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之初,中国科技馆与印度国家科技馆协会合作,先后在北京和加尔各答两地联合举办了共计4届中印联合研讨会,重点研讨科普教具的联合研发及其在两国科技馆的应用。

  在这些交流中,中国科技馆逐渐走上世界科技博物馆舞台,融入国际科学中心大家庭。

  (欧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