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夫座黄金圣斗士漫画:大器须早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1:57:44
首届荆楚社科名家邢福义博导谈成才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我风 通讯员党波涛
自去年底,记者一直在联系被评为“首届荆楚社科名家”的华中师大文科资深教授邢福义先生。但先生既有自己既定的研究计划,又要照顾瘫痪卧床15年的妻子,因此一直非常低调地和媒体保持着距离。直到上周四,记者才在华中师大的博导楼里找到邢先生。
1995年之前的36年里,先生一直住在武昌昙华林一栋老旧的公寓楼里。近些年搬进博导楼以后,家中那些“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的藏书终于有了一个舒展的书房。先生接待来访者也有了一个宽敞明亮的起居室。记者进门时,先生坚持不让换鞋,“人不能为物役”。电脑一打开,立刻进入生动活泼的讲课状态。
名家名片
邢福义生于1935年,海南省乐东人。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攻现代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文化语言学和其他问题。1995年、1998年、2006年,其著作3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还3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且获得中国图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个奖项。2001年出版的《邢福义选集》,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该《丛书》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10年11月,被评为“首届荆楚社科名家”。
祖父启蒙
识字自《薛仁贵征东》始
邢先生1935年出生于海南,祖宅离“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不过数十里。
先生出生不久,家乡沦陷,父亲考入黄埔军校14期,再回乡已是12年之后,家中全靠祖父支撑。
祖父当过药童,后来开个小杂货铺,算乡村知识分子。日占期间,祖父教他认字,让只有三四岁的邢福义坐在膝盖上听他念《薛仁贵征东》。说起来一般人不相信,如此一本《薛仁贵征东》读完,不过4岁的邢福义便什么书都能读了,10岁之前,他读完了村子里所有能找得到的旧小说。
抗战胜利后,家乡办起了小学。入学时只考作文,按写作程度分年级,结果邢福义分到四年级,哥哥倒被分到了三年级。老师看哥哥过意不去,便把哥俩一起安排进了四年级的教室。如此,未来的语言学大家,终于在10岁那一年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读书10年
博导学历只是大专
邢先生自小身体孱弱,祖父临终前都在叮嘱家人,“不要让阿义读书”——怕他把身体读垮了。小阿义在生病的日子里,独自躺在床上,居然可以在墙上和屋顶上“看”出光怪陆离的图案,想象出天马行空的故事。
他喜欢画画,为了帮家里节省开销,初中毕业后考入琼台师范,主要是学画画,想毕业后能当个小学美术教师。中师毕业时学校却让他考大学。虽然喜出望外,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时间较短的二年制专修科;又因为喜欢画画,决定报考华中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修科。
按照要求,考美术必须加试“术科”,而要参加“术科”的加试,必须去广州,那里才有考点。邢福义没有去广州的路费,思来想去,决定报考华师的中文专修科,希望考取报到之后能转到美术专修科去。
1954年9月,19岁的邢福义来到武汉。从来只穿木屐的海南小伙第一次穿上了布鞋。他在华师中文专修科报到后,提出转到美术专修科去,没有得到批准。好在他对文学也很有兴趣,于是安下心来学习。
1956年,邢福义大专毕业,这是邢先生到目前为止的最高学历。从小学到初中,从中师到大专,这位华中师大中文系的首位博士生导师,在学校里一共只读了10年书。
大器早成
22岁薄积薄发
邢先生说,他走上汉语语言学研究之路,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1955年的一个傍晚,他走进中文系资料室,翻看一本《语文学习》,读到了几篇讨论主宾语问题的文章,立即对语言里居然存在那么神奇奥妙的规律大感惊讶。1956年7月中文专修科毕业之后,中文系领导宣布把他留在系里当助教,要求他表明希望分到哪个专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当时大家都不愿意搞的一门被认为十分枯燥的学科。
开始当现代汉语专业助教时,邢福义学历比同事们低一两个层次。那时候,家乡的一句俗话对他起了作用:“猪往前拱,鸡往后扒!”意思是说,人总要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路。“我属猪。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往前拱!”
老教授们在纷至沓来的政治运动中草木皆兵,邢助教在专业上不能得到老教授或年长学者的面对面指导,于是,他开始“偷师”——以国家语言学权威刊物《中国语文》等为“函授教材”,以重要论文的作者为“未见面的老师”,既学习教材的内容,更琢磨老师的方法。处处留心,充分发挥两只眼睛的功能。抓住问题,做小专题研究。1957年,22岁的邢福义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文章。至“文革”前《中国语文》停刊,他连续发表7篇重要论文,引起吕叔湘等前辈学者的特别关注。
邢先生反对“大器晚成”这种说法。他说,“大器晚成”是一些人为自己的惰性找借口。20岁左右是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年轻人千万不要被什么“厚积薄发”所迷惑——积一点就发一点嘛。大器就应该早成。
走过10“偷师”岁月,邢先生在学术道路上又经历了23年坐冷板凳的“自悟”阶段,如今已进入学术上的“有我”状态。到2011年3月,他发表文章、论文450多篇,出版书籍50余本(个人独著18本)。入选“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被俄国国际刊物称为“汉语逻辑语法学派奠基人”。
——《楚天都市报》开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