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小学怎么样:地理:关于《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课的教学反思--董介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4:10:21

关于《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课的教学反思

西葛中学                董介文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示范课活动,执讲的是《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课,几经磨练,收获颇多,感慨颇多,反思颇多。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要想出一节高水平的课,备课是关键,备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先调查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知程度,发现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于是,我将“导入新课”设计为“感知黄土高原”,使学生从感性的层面来了解黄土高原,之后我播放一段介绍黄土高原的视频,使学生在“观”中生“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地猎取知识,的确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讲授新课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黄土高原是教材设计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地形区,因此我用“学习一个地区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入手呢?”来引入本段教学。要使课堂生气勃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力军,教师必须舍得“让位”,在此我完全“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完成本段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风成说

“事实胜于雄辩”,教学需要实事求是作基础。因此我搜集了一组资料——有关黄土高原面积的数据和 “黄土堆积很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当然,学生的答案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老师可加以整理,从而归纳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顺水推舟我继续提问:“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继而引出“风成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成说”,我制作了一幅动画,并适时地播放“黄土高原形成”的视频,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在理性上认识了“风成说”。

“既然‘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证据”。简单的一句话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了“研究地理事物要尊重科学”。关于“风成说的证据”的教学,我采取了开放性的手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从课堂学生参与程度看,学生对“风成说”的证据理解的不太深刻,我认为还应多给予引导和探究。

3、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 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后,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很好地引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继而由地貌导出千沟万壑,由千沟万壑导出水土流失,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及其原因。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教学,我搜集材料,精心设计了动画实验,力求将难点简单化: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培养兴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论证态度。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教课以扑捉疑难为先”。课堂中我善于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内部认知活动的矛盾冲突,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因此我即兴设计了一场小辩论赛,辩论题目是:“是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还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活动、尽情发挥的平台,使学生在辩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民主的气氛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深化对地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场竞赛的出示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彼此的“较量”相当精彩。

   三、内化知识,拓展迁移

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开阔。本课我将课本中“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的内容作为拓展性题目,充分放手给学生,我只需指点迷津,而同学之间互相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产生了和谐的学习气氛,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还算理想,这说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归纳、知识升华

    在课堂小结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包括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思想方面等等,学生也能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力。

五、总体评价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表达为主体,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和“恰当的组织引导”,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