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微博:西部大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2:00:03
添加义项设置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中国中央政府政策
2.谢霆锋主唱歌曲
1.中国中央政府政策
编辑本义项
百科名片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目录
简介简单介绍青藏铁路通车运营
主要意义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战略地位战略任务工作重点突出成就
简介简单介绍青藏铁路通车运营
主要意义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战略地位战略任务工作重点突出成就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简单介绍
    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图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由于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以及国内成为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青藏铁路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两年多来,青藏铁路公司投入4800多万元用于高原铁路卫生保障工作,实现了“职工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传播、患病旅客得到及时救治”的卫生保障目标。
青藏铁路公司有关负责人李力介绍说,结合青藏铁路在高原运营的特点,青藏铁路    西部大开发
公司严格实施进出藏旅客《健康申报卡》制度,把不适宜高原旅行的旅客劝阻在车下。在车站和列车上配备了相应的医疗设施和应急预案,由列车工作人员组成的卫生小组可以为出现高原反应的旅客及时提供医疗咨询和救助;建立起覆盖全线的医疗体系,设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协调机构,确保患病旅客得到最及时的医疗救助。
据了解,在配备有供氧装置的进藏列车上,车内氧气浓度可达23%到25%,完全能够满足旅客高原旅行对氧气的需求。(完)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    西部大开发
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峰至罗平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时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工建设。此前,对“西电东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庆万州至三峡电站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电厂也开工建设。“十五”期间,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将向广东输电 1000 万千瓦。
“西气东输”开始实施。目前,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了管道走向,各相关部门和    西部大开发政策
下游各省正在积极落实市场。根据目前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 120 亿立方米左右,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届时每年可以代替几千万吨煤,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 1-2 个百分点。
2010年重大项目
国家还将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将新增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此外,还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机场建设方面,根据“十五”时期西部地区民航机场“实施枢纽工程,发展支线机场,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同时建设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一个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幅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以建设青藏铁路为契机,“十五”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将高潮迭起。主要有:修建沟通东西部通道的铁路线。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建设,研究修建西北至华北地区便捷铁路通道,强化沪昆通道,建设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区间通道铁路。
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 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和加快。公路国道主干线和路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新增通车里程 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安排的国家级贫困县道路工程进展已经过半。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还林还草共完成 1120 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完成 780 多万亩。(数据为2009年)
国家对西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续建项目在内,今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安排的投资要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人士认为,要在“九五”以来优先安排和近两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项目的基础上,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同时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金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的事、国家的事,东部、中部地区的企业都可以从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找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1]
编辑本段主要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8年,是西部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经济增长最快
发展质量最好
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
城乡面貌变化最大
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
“十一”黄金周期间,洛桑次仁一家从拉萨乘坐T28次列车来到北京,亲身体验了“鸟巢”、“水立方”的魅力。而曾在美国留学的李先生,则与他的同学们一道,乘火车进藏,游览了雪域高原的美丽风光。
青藏铁路公司统计显示,今年国庆期间,青藏线发送旅客16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6%。而截至今年6月30日,青藏铁路已迎送旅客282万人次,运送进出藏物资超过160万吨,为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这条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钢铁动脉,只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之一。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左右;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
上世纪末前后,西部地区的人口,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五省市大体相当,国内生产总值却不到东部五省市总和的40%。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尚未实现温饱的3000多万贫困人口大部分也分布于这一地区。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
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也是保持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新的变化,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战略构想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布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同时也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对西部地区人民的一个重大政治承诺。
8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6655亿元增加到4745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6%,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同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差距不断缩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72亿美元增加到786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5%。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的8年,中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2000年至2007年,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近15000亿元,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730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水利、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累计安排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92项,投资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西部地区累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5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600多公里,电力装机11300万千瓦,民航机场26个。实施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沼气到户,累计解决5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
2000年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2000年至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安排建设任务3.85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严重退化草原保护面积5.19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初步形成新疆、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甘肃、云南铅锌、四川钒钛、内蒙古稀土开发利用基地,青海、新疆钾肥生产基地。内蒙古、四川等地商品粮,新疆优质棉,广西、云南、新疆糖料,云南烟草,四川、贵州名酒,陕西、新疆瓜果,内蒙古畜牧产品等生产加工,在全国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也渐成规模。
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410个攻坚县中,已经有368个实现了“两基”目标,其余42个达到了“普六”标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西部地区80%的农村中小学。西部地区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强。
积极探索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近年来,东西部地区互动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7年,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经营的企业累计近20万家,投资总额15000多亿元,西洽会、西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已成为东西互动合作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平台。西部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180亿美元。
西部大开发,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由于西部是内陆,东部靠海,造成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表现得太明显了,西部人口稀少,东部人口密集,在地图上的表现,也是东部密密麻麻,西部零零星星的。主要的还是东部交通方便,对出口有力。但我们不能任由这种不平衡发展下去,必须振兴西部经济,给西部以政策支持。这些年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西部大开发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西部大开发的新闻,就举成都的例子,让我感到意外,应该重点介绍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的发展,别老拿一个成都来举例,来说明问题,我觉得成都代表不了西部。
编辑本段三个阶段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十五”计划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特别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集中有限力量,精心规划,组织建设一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标志性工程。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2]
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关注
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他讲道:“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八十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并多次就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发表重要讲话。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
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总原则,即“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西部发展同实现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战略地位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敲定对西部进行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会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从大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后,在12月份举行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分化”和“西化”,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和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空间。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水平较低,还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更为艰巨。加上千百年来频繁的战乱、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有逐步向东推移的趋势。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也给东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不遏制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进行,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在新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们发展得更快、更好,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为东部地区的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编辑本段战略任务
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了以朱镕基总理任组长、温家宝副总理任副组长、国务院和中央19个相关部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1月19日至1月22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接近小康水平,国家有能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当前正在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用更多的财力直接支持西部开发。现在我国已基本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这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有计划、分步骤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好时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西部地区也将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更加开放。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抓好几件关系西部地区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先搞好实施规划和试点示范。试点的规模要适当,不宜铺得太大,防止一哄而起。要加强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
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逐步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    西部大开发
这次会议强调要加强对西部地区开发工作的领导,当前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所有的重要建设项目都要纳入规划,进行充分论证。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又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不能乱集资、乱收费,增加企业和农民负担。要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证西部开发扎扎实实地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工作重点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2000年3月中旬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
西部开发办2000年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二是抓紧制定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要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大战略、大政策,一定要贯彻好、实施好。
一、西部大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亦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对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基础上把支持与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到日程上,邓小平同志也做了深入的思考,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上,第373、374页)现在到了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我国东部地区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高,实力大大增强,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了条件,而且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把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国家经济布局指向和区域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总揽全局,作出的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
1.适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是我们这两年来取得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的基础上,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适时调整与部署。在市场供求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证下个世纪的长远发展,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全国人口中近1/4居住在西部地区,只有加快西部的发展,提高西部民众的收入水平,使庞大的潜在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需求,才能为经济增长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只有东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况,将影响全国经济的发展,拖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
3.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要素秉赋各异,相互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表明区际经济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加快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对基础原材料和动力的需要,使整个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4.西部大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居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的上游,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只有加快西部发展,使居于高山深谷者尽快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中走出,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区的安全,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才有保证。
5.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要保证。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聚居于西部和陆地边境地区,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使愈来愈多的民族聚居地区和边境地区走上繁荣之路,是巩固、加强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持边境安宁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
二、西部大开发要依靠两个手段、三股合力
两个手段是指市场机制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区域政策。
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地区要素价格差异,是推动产业空间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20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大城市的土地、环保、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攀升,不少传统产业、产品的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西部地区应该利用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有利条件,在这些产业和产品上形成优势,赢得市场,站稳脚跟。传统理论在讲到产业空间转移时,往往解释为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的工厂和设备向欠发达地区搬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通过优胜劣汰,一地区某产业逐渐失去优势和衰落,而在另一地区发展起来,形成优势。因此,西部地区不能坐等“转移”,而应打主动仗。方式不同,中西部的付出与收益都大相径庭。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推进西部发展的积极效应,但单靠市场机制还解决不了东西发展的差距问题。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处于国内运输网的末梢、国内大市场的边缘等)、历史基础和历史包袱(如“三线”建设时,工厂靠山进沟,社会负担沉重)等因素,使西部的市场主体和东部并非处于同等的起跑线。实践表明,区域发展差异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人才、资金、能源、原材料的流出造成欠发达地区缺少人力、物力、财力而降低发展速度的“极化效应”;二是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导致资金、技术、设备向外扩散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扩散效应”。在经济起飞时,强大的“极化效应”和弱小的“扩散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如果单凭市场力量的作用而不进行政府干预,结果势必造成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通过中央政府的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使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非常重要。具体说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中央财政支持加快西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揭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前提;二是支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保护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为了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亦是为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安宁。在上游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实行退耕还林(草)的过程中,国家和中下游地区应通过以粮代赈等方式予以补偿;三是保证西部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在义务教育、初级卫生保健等社会公共产品的享用上与东部地区大体持平;四是为某些国有企业还清历史旧账。60年代从备战出发在西部山沟里建了一些军工厂,现在产品要军转民,有的工厂要出沟进城,这几笔“旧账”让企业靠加强经营管理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消化不了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关“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所提的各项政策,有必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三股合力的共同作用。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政策与资金投入的力度。二是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三是加快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前两者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启动与推动力,后者则是关键与根本。只有通过后者,来自外部的种种支援和帮扶,才能转化为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组织、自发展的机制,成为推动西部发展永不衰竭的内在动力。
加快西部改革开放步伐包括加快西部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形成与壮大;加快西部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使国有资本集中布局于优势产业,实行有进有退,以退求进;加快西部商品与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市场规则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加快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由过去按行业隶属原则管理所属企业,转向按属地原则,面向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市场主体,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诱导,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使来自各个国家、国内各地区、各种所有制的投资者,在西部投资能取得合理回报,真正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体。
编辑本段突出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这期间,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是已经竣工,比如:西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3]
第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国家累计新开工西部开发重点工程70项,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中央累计投入财政性建设资金55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7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3100亿元。国家投入带动了社会投入,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0-2004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与全国同口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2004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之1999年增长了将近一倍,自身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西部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加,西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第二,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西部地区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开始得到解决。党中央、国务院选择西部地区最薄弱的方面、也是长期以来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力争在西部开发头十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9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显著加强。西气东输工程提前一年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西电东送工程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提前完成,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全线铺通。截至2005年底,西部地区累计退耕地还林8467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1579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安排治理严重退化草原2.9亿亩。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一手抓关系西部全局的重大工程,一手抓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基本实现,县际公路、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等工程积极推进,"两基"攻坚计划稳步实施,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和重大任务,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1
西部大开发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11/02/content_3719691.htm
2
西部大开发专题——三个阶段  
http://business.sohu.com/7/0304/65/column219556530.shtml
3
西部大开发7年成果巨大  
http://www.cnr.cn/minzu/mzxw/200703/t20070301_50440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