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报身高的男明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7:01:20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

 

符明弘1,    李鹏2

(1、2.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摘  要] 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城区、郊区和农村的14所学校的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的1210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对象,对其亲子关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把被调查者的家庭亲子关系分为5种类型,再对5种类型的家庭在居住区域不同、孩子年级不同、家长文化层次不同和职业不同的情况下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当前昆明市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类型以理解信任型居多数,专制服从型仍占较高的比例;2、在对家庭亲子关系状况的认识上家长和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郊区和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3、居住区域、孩子的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等都是家庭的亲子关系状况的影响因素。本文还就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The status quo of the parenthood of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advices

FU Minghong,  LI Peng

12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a

 

Key words: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hood; familial education

Abstract:  1210 families which had one child in grade 3 of primary school or in grade 5 of primary school or in grade 2 of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random selected from city, suburb and rural area of Kunming.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were respectively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on their opinion of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We divide those families into 5 types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we also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s of frequencies of these 5 types of families in different status by statistic computing. The differences caused by living area, children’s grade, parents’ literacy level and parents’ careers we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ypes of parenthood of most of the families in Kunming are understanding- trusting. 2. There i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on the opinion of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3. Living area, children’s grade, parents’ literacy level and parents’ careers are affecting factor to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We also gave some advices on the familial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一、引言

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反映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气氛,而且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因此,亲子关系一直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家庭亲子关系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亲子关系的类型是家庭亲子关系中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最集中、最综合,也是最典型的表现。因而,把握亲子关系的基本类型对于深入分析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本研究主要围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管理的类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调查,总结出了五种亲子关系类型,以期通过对这种类型亲自关系的分析,把握新形势下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为有效改善亲子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昆明市城区、郊区和农村的14所学校的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的1210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对象,进行有关调查,实得家长有效问卷1192份,学生有效问卷1204份,其中,男556人,女633人。

2、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座谈等方法。采用课题组自行编制的《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分为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两份,两份问卷在调查项目上基本相互对应,其中各有少量项目各自针对家长或学生。

3、结果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亲子关系状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对问卷中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后,将每份问卷所涉及的被调查者的家庭亲子关系归为五种类型之一,即(1)以父母为中心,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专制服从型;(2)以孩子为中心,父母总是设法满足孩子的满足保护型;(3)父母和孩子互为朋友的理解信任型;(4)父母与孩子常常互相抵触,发生矛盾冲突的矛盾冲突型;(5)父母与儿女谁也不管谁的互不相干型。当然这种划分表明的是在家长看来或在学生看来其家庭亲子关系属于哪一种类型。

对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查结果进行频次分布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  不同区域间的家庭的比较

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的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经济、地域位置的差异将导致社会文化、教育的差异,从而又引起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进一步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表1  不同区域的家庭间亲子关系类型的比例分布比较(%)

 

来源

亲子关

系类型

家长问卷

学生问卷

 

城区

郊区

农村

城区

郊区

农村

 

N=410

N=332

N=444

N=390

N=335

N=477

专制服从型

26.8

22.0

33.6

35.4

38.2

46.1

 

满足保护型

6.1

8.7

5.4

6.7

12.5

12.2

 

理解信任型

63.9

64.8

57.4

55.9

42.7

35.8

 

矛盾冲突型

2.7

1.8

2.3

1.8

5.1

4.4

 

互不相干型

0.48

2.7

1.4

0.26

1.3

1.5

 

表1显示,城区、郊区和农村的家庭在五种亲子关系类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也就是说不管是属哪一种区域,中小学生家庭的亲子之间均有专制服从、满足保护、理解信任、矛盾冲突、互不相干等情况存在。但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无论是城区、郊区还是农村的中小学生家庭,其亲子关系均以理解信任型为主,同时专制服从型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区域家长在教养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上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很多家长在逐渐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开始意识到应该使用一些较为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已懂得以一种民主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注重形成理解信任的亲子关系。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家长制的思想仍然植根于一些家长的脑中,以至还存在不少家庭以父母为中心,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情况。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较城市缓慢,在家庭教育上一方面表现出仍然固守传统家长制的做法,另一方面却表现出了溺爱的倾向。

    此外,本次调查还表明,在对家庭亲子关系的评定上,家长和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郊区和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从总体上来看,在家长眼里,亲子关系以理解信任型居多数,专制服从型次之。城区和郊区孩子的看法与家长基本一致。在农村孩子的眼里,则是以专制服从型居多数,理解信任型次之。

具体来看,地域的不同,各亲子关系类型所占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差异。从家长问卷来看,属专制服从型的农村高于城区和郊区;属满足保护型的农村低于郊区和城区,郊区比例最高;属互不相干型的城区的比例高于郊区和农村。而从学生问卷中来看,除理解信任型城区高于郊区和农村外,其余的四种类型城区均低于郊区和农村。

   (二)不同年级的家庭间的比较

表2显示,总体上,三个年级的家庭在五种亲子关系类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也就是说不管在哪一年级,中小学生家庭的亲子之间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制服从、满足保护、理解信任、矛盾冲突、互不相干等几种关系。但其中家长与孩子的看法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三个年级中均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家庭的亲子关系属于理解信任型,同时专制服从型仍占有较大的比例。接下来依次是:满足保护型—矛盾冲突型—互不相干型。而在学生的眼里,认为其家庭的亲子关系为专制服从型和理解信任型居多,接下来依次是满足保护型—矛盾冲突型—互不相干,而且每一种类型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年龄特征。其中,随学生年龄的增加,认为自己的家庭亲子关系属专制服从型、满足保护型以及互不相干型的比重有所降低,认为属理解信任型和矛盾冲突型的比重则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从理论上讲,孩子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从而亲子关系也有所不同。本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

表2 孩子年级不同的家庭间亲子关系类型的比例分布比较(%)

    来源

亲子关

系类型

家长问卷

学生问卷

初二

小五

小三

初二

小五

小三

N=442

N=310

N=434

N=447

N=390

N=365

专制服从型

27.1

32.3

25.8

36.5

42.3

43.3

满足保护型

7.0

4.8

7.4

8.3

10.8

12.9

理解信任型

61.3

58.7

64.3

49.9

43.6

38.1

矛盾冲突型

3.2

2.9

0.9

4.7

2.6

3.8

互不相干型

1.4

1.3

1.6

0.7

0.8

1.9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父母和孩子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亲子沟通交流不够有一定的关系。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尽了全力在理解和关心孩子,管孩子是为了爱孩子,而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则认为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得服从父母,父母不尊重自己,自己没有自主权。

  (三)家长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间的比较

父母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长可能接受的教育意识、观念,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知识的情况,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采用的教养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亲子关系。

表3  家长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间亲子关系类型的比例分布比较(%)

来源

亲子关

系类型

父亲文化程度

母亲文化程度

研究生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研究生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N=12

N=287

N=253

N=422

N=155

N=11

N=224

N=279

N=405

N=204

专制服从型

16.7

25.4

28.1

27.7

32.9

27.3

28.1

25.1

26.9

30.4

满足保护型

8.3

5.9

5.9

6.6

6.5

9.1

5.8

5.0

7.2

7.4

理解信任型

66.7

65.9

62.8

63.5

50.9

63.6

63.4

65.6

64.7

54.4

矛盾冲突型

8.3

1.7

1.9

1.2

5.8

0

2.2

2.9

0.5

4.9

互不相干型

0

1.1

1.2

0.9

3.9

0

0.5

1.4

0.7

2.9

由表3可见,各种文化程度的家庭在五种亲子关系类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无论父母属于何种文化程度,均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同时专制服从型亲子关系占有较大的比例。具体到各种类型的亲子关系,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存在一定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更倾向于采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方式,而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采用专制服从方式的相对较多。与此同时也发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孩子采用满足保护的比例略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如,父亲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家庭,理解信任型的亲子关系比例最低,互不相干型亲子关系比例最高,父亲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家庭专制服从型亲子关系比例最低,满足保护型和矛盾冲突型亲子关系比例最高。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程度的家庭专制服从型、矛盾冲突型及互不相干型亲子关系的比例最高,而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比例则最低。母亲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家庭满足保护型亲子关系比例最高,矛盾冲突型和互不相干型比例最低。

   (四)家长职业不同的家庭间的比较

表4可见,不管是何种职业的家庭在五种亲子关系类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共同的特点是,不管父母为何种职业,其亲子关系为信任理解型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其次是专制服从型。此外,虽然父母的职业不同,其亲子关系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说明,职业对亲子关系没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来源

 

 

亲子

关系类型

父亲职业

母亲职业

工人

农民

商人

干部

教师

技术人员

工人

农民

商人

干部

教师

技术人员

N=228

N=256

N=141

N=243

N=24

N=34

N=197

N=299

N=131

N=209

N=54

N=48

专制服从型

27.2

35.5

27.0

25.1

29.2

20.6

31.0

35.1

25.2

26.8

22.2

20.8

满足保护型

7.9

7.4

4.3

5.3

8.3

11.8

7.1

7.7

5.3

4.3

5.6

8.3

理解信任型

61.0

54.3

63.8

67.1

62.5

58.8

59.9

52.8

64.1

66.0

68.5

68.8

矛盾冲突型

3.5

0.8

3.5

1.6

0

5.9

1.5

2.0

5.3

1.4

1.9

2.1

互不相干型

0.4

2.0

1.4

0.8

0

2.9

0.5

1.3

0

1.4

1.9

0

表4  不同职业的家长其家庭亲子关系比较(%)

 四、讨论

(一)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现状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昆明市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类型是多样化的,但其中以理解信任型居多数,专制服从型仍占较高的比例。亲子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其他社会人际关系一样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这是正常的。此外,亲子关系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或自然角色关系,更是一种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双向互动关系,它既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能与孩子建立理解信任的关系,这是令人欣慰的。但仍有一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或是以父母为中心,要求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或是以孩子为中心,父母总是设法满足孩子的需要;或是互相抵触,常常发生矛盾冲突;或是互不相干,谁也不管谁。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与发展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家长制的作风在中国的家庭中仍然较为突出。因此,尊重孩子的个性,增进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是广大家长应当不断努力的方向。

此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在对自己家庭亲子关系的认识上家长和孩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与家长的比例相比较,有更多的孩子认为自己家庭的亲子关系类型属专制服从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父母和孩子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亲子沟通交流不够有一定的关系。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尽了全力在理解和关心孩子,管孩子是为了爱孩子,而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则认为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得服从父母,父母不尊重自己,自己没有自主权。另外由于采用的自陈问卷调查,家长的回答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的。这也从某种角度反映出了现代家庭教育观念已经得到了大多数父母的认同,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从观念到实践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影响亲子关系形成的因素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亲子关系研究的生态系统模型认为,所有影响父母行为及儿童发展的因素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系包括统微观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外环境系统和宏观环境系统四个子系统。微观系统是个体亲身经历的或直接面对和接触的,如亲子沟通的时间、地点及孩子的短暂行为等。中环境系统是指包括发展中个体在内的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的微观系统。如父母、儿童稳定的个性特征及家庭特征。外环境系统指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如父母的工作、邻居、社会支持、压力等。宏观环境系统指形成特定的文化、亚文化或其他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的微观环境、中环境和外环境系统的特征之后构成的一种模式。如父母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及受教育水平等。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区域、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等对家庭的亲子关系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这与本次的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有一定的关系,本次调查未涉及微观环境系统和中环境系统,主要是涉及了外环境和宏观环境系统,且是以封闭试的调查问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所以对于亲子关系形成的原因无法作更深入的分析。

五、教育建议

1、重视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亲子关系和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般的观点是,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亲社会性的发展,而消极、冷漠和对抗性的亲子关系则促进儿童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陈欣银、李伯黍和李正云,1995)。此外,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能够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和坦诚沟通的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

因此,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父母应该提高在家庭生活中对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主动意识,去了解一些有关培养良好家庭亲子关系的教育、心理相关知识,并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实践。

2、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方式等又影响着亲子关系的建立。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了其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其互相对待的态度。首先,由于亲子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改变的,使得许多人从不认真思考亲子关系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问题。其次,父母是孩子的养育者,是长者,在一定时期内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各种能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在认知性的交往中占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是处于帮助、管理、指导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凡事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过分要求孩子或过分保护孩子。再次,有的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对与父母交往的方式、内容等也有不同的需求,常年一贯地采用同一种教养态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得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疏离、不信任或畏惧,甚至矛盾冲突等。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在树立了正确的亲子交往观念以后,家长和子女之间还必须有一定的沟通交流时间作保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是由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的多少来决定的,要形成密切的关系,就必须沟通,必须用较多的时间沟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课紧张,怕影响孩子学习等理由减少甚至不与孩子沟通交流。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关系。经常的沟通,一方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另一方面又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交流,获得父母的帮助,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

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抛弃的居高临下的态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情感等。与此同时父母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许多事情,体验的许多情感,父母或许觉得不“希奇”,甚至觉得幼稚、乏味。所以,不愿意耐心倾听,从而影响了亲子关系。此外,家长在与孩子交往时,对于孩子的不同意见、一些离奇的想法、做法,要能宽容对待,让孩子从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之后再以讨论的方式与孩子交换意见,否则可能影响沟通。

 

参  考  资  料  ]

 

[1]   雷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   刘晓梅、李康:亲子关系研究浅识,《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6年第12期。

[3]   郑希付:良性亲子关系创立模式,《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8年第4期。

[4]   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心理学报》,1995年第3期。

[5]   张璐斐、吴培冠: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1年第2期。



* [作者简介]符明弘(1964),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本文系昆明市社科联资助的“学校减负下的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