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毕大千: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7:58:15
第8章 孩子焦虑的一些来源: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因为担心被抛弃而产生的焦虑:通过准备工作让孩子安心 父母知道每个孩子都会有担心和焦虑,但是他们不明白这些焦虑的来源。父母经常问:“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害怕?”一位父亲竟然对他不安的孩子说:“不要再胡说八道。你知道你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里记述一些孩子焦虑的来源,并且提供一些处理焦虑的方法,可能会对父母有所帮助。

因为担心被抛弃而产生的焦虑:通过准备工作让孩子安心

孩子最大的担心是父母不再爱他,抛弃他。

永远不要威胁说要抛弃孩子。不管是开玩笑,还是愤怒当中,都不要警告孩子说他或她将被抛弃。有时,你会在大街上或者商场里,听到一个生气的父母冲着拖拖拉拉的孩子大叫:“你要不马上过来,我就把你丢在这儿。”这样的话会唤醒孩子一直潜伏着的对被抛弃的恐惧,它会激发孩子幻想的火苗,幻想被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世上。当孩子的磨磨蹭蹭超出了你忍受的限度时,比较好的方法是用手拖他走,而不是用话威胁他。

有些孩子从学校回到家时,如果父母或者监护者不在家,他们会感到害怕。他们原本处于睡眠状态的、对被抛弃的焦虑会被即刻唤醒,就像已经建议过的方法,在公告板上留一个信息,告诉孩子父母去了哪里会比较好,或者用录音的方式。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录音带的信息特别有用。父母平静的声音和充满爱意的言语能够让他们忍受暂时的别离,而不至于产生过度的焦虑。

当生活的情势使得我们不得不离开自己年幼的孩子时,分离之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有些父母发现很难告诉孩子他们要因为工作、假期或者一项社会义务离开家。因为担心孩子的反应,他们会在晚上,或者当孩子在学校时,偷偷地离开,把事情留给亲戚或者保姆来解释。
一位妈妈有两个三岁的双胞胎,她必须接受手术,家里的气氛紧张、不安,但是孩子们一无所知。在进行手术那天的早上,妈妈手里提着一个购物袋,假装她要去超级市场。她离开了家,三个星期之后才回来。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看上去无精打采。父亲的安慰起不到任慰藉作用。他们每晚都是哭着睡觉。白天,他们很多时候站在窗前,为妈妈的事焦急、烦躁。

如果事先让孩子作好准备,孩子们接受这种分离的压力时会更容易些。有意义的准备要求的不只是一般口头上的解释,它需要交流,交流时要用孩子对玩具以及玩耍时使用的语言,一种跟孩子心灵交流的语言。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妈妈在入院前两个星期,告诉三岁的女儿伊维特即将发生的事情。伊维特显得漠不关心,但是她的妈妈没有被她缺乏好奇心的表像所愚弄,她说:“让我们来演《妈妈要去医院》吧。”她拿出一些娃娃(专门为了这次事情买的,或者在孩子的帮助下做的),代表家庭成员、一个医生,还有一个护士。妈妈一边操纵合适的娃娃,一边替他们说话,她说:“妈妈要去医院治病,妈妈不会回家。伊维特奇怪:妈妈到哪里去啦?妈妈到哪里去啦?但是妈妈不在家,她不在厨房,不在卧室,不在客厅。妈妈在医院,看医生,治病。伊维特哭了,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但是妈妈在医院治病,妈妈爱伊维特,想念她,每天都想念她。她想念伊维特,爱伊维特。伊维特也想念妈妈。然后妈妈回家了,伊维特非常高兴,拥抱并亲吻了妈妈。”

这出分离和团圆的戏,妈妈和女儿演了一遍又一遍。开始的时候,多数是妈妈在说,但是很快,伊维特开始说。利用这些娃娃,她告诉医生和护士要好好照顾妈妈,要让她康复,尽快送她回家。

在妈妈离开前,伊维特请求她再重演一次戏,伊维特说了大部分台词,结束表演时,她非常放心:“不要担心,妈妈,你回来时我会在这里。”

在离开前,妈妈还做了几个其他的安排:她介绍了新的保姆给伊维特认识;她放了很多她的照片和伊维特的照片在化妆台上;她录了一盒磁带,里面是几个伊维特最喜欢听的睡前故事,还有一些充满爱意的话。在无法避免的孤单时刻,妈妈的照片和话语让伊维特安心,感觉到妈妈的爱依然在身边。 由于内疚而产生的焦虑:简洁更加有效 父母会慢慢地、无意识地唤醒孩子心中的内疚感。内疚就像盐,是使生活丰富多彩的有益调味剂,但是永远不能让它当主菜。当孩子违反社会行为规则或者道德行为规范时,就会产生内疚。但是,当孩子被禁止某些消极的情绪或者“卑鄙的”想法时,孩子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太多内疚和焦虑。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自责,父母对待孩子的犯规行为,应该像一个优秀的技工处理损坏的汽车那样。他不会谴责车主,而是指出需要修理的地方。他不会谴责汽车的噪音,或者咔哒咔哒声,或者吱吱声,他利用这些声音来进行诊断。他问自己:问题可能出在哪儿?

如果孩子们心里知道他们可以随自己高兴地想像,而不必担心失去父母的爱和支持,这对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安慰。当有不同意见时,这样的表达会比较有用:“你这样想,但是我的想法不一样。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不同。”“你的看法好像对你而言是正确的,我的看法不一样,我尊重你的看法,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父母唠叨,给孩子不必要的解释,可能无意识地导致孩子内疚。特别是这样的父母,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内疚:相信他们必须控制局面,孩子必须同意他们,即使谈话的主题很复杂,孩子还不成熟。

五岁的扎伽利对幼儿园的老师很生气,因为老师已经因病休息了两个星期。老师回来的那天,扎伽利一把抓住她的帽子,跑到了院子里。妈妈和老师都跟着他。

老师:帽子是我的,应该还给我。
妈妈:扎伽利,你很清楚那帽子不是你的,如果你拿着帽子,玛塔小姐会感冒,又要生病了。她之前病了两个星期,你知道的。现在,扎伽利,你不希望老师再次生病吧?

如此解释的危险是扎伽利可能会觉得需要对老师的病负责任,并且感到内疚。这通冗长的解释不量不切题而且有害。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拿回帽子。手中的一顶帽子比院子里的两个解释要有效得多。

可能事后老师会跟扎伽利讨论他对她没来上课的愤怒,向他指出处理这种情绪的更好的办法。 因不信任或者不耐烦而产生的焦虑: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当孩子被阻止参予某种活动,被阻止承担某种他或她已经能够承担的责任时,他们内心的反应是不满和愤怒。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系鞋带,扣上衣的扣子,穿上外套,拧开瓶盖,或者旋开门把手。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耐心的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穿一件外套不容易。”“瓶盖很难拧开。”

这样的评价会对孩子有帮助,不管他们的努力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家务事被征服了,他们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不管是哪种情况,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某件事失败了,不能因此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力不够。孩子的生活不能被大人对效率的需要所控制,这一点至关重要。效率是孩子的敌人。就孩子的情感的经济性而言,效率的代价太高了,它耗尽孩子的才智,阻碍成长,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彻底崩溃。孩子需要试验、努力的机会,需要在没有催促或者辱骂的情况下学习。 由于父母之间的冲突产生的焦虑:内战导致的后果 当父母吵架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和内疚。感到不安是因为他们的家庭遇到了威胁,感到内疚是因为他们在家庭冲突中的实际的或者想像的角色。不管有没有道理,孩子经常会认为自己是家庭冲突的原因。孩子无法在父母发动的内战中保持中立,他们或者站在父亲一边,或者站在母亲一边,后果对他们的性格发展有害。当父母不得不争夺孩子的爱时,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手段,诸如贿赂、奉承和说谎。孩子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分裂的忠诚和长期的感情矛盾。而且,保护父母中的一个免受另一个伤害的需要,以及迎合一个反对另一个的机会会在孩子的人格中留下印记。从很早的童年时代起,他们就夸大了自己对竞争双方的价值,不断增加自己的身价,他们学会了利用和剥削,学会了密谋和勒索,学会了窥视和搬弄是非。他们学会了生活在一个正直和诚实是缺点和障碍的世界里。

父母可以平静地讨论相互之间的分歧,或者留待私人时间讨论。对孩子来说,让他们知道父母之间有分歧,需要协商,这样会比较好,而让他们目击父母之间的互相攻击对孩子则没有好处。

当父母离婚时,情形会恶化,在大人的战争中,孩子被当成棋子利用。他们经常被要求窥探父亲或母亲,被怂恿抱怨某个父亲或母亲,显示出对另一方的偏心。他们还被利用当成传话筒,在父母之间传达不好的信息。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孩子的生活显然不会有进步。孩子经常不得不扮演大人的角色来让父母放心——他爱他们两个人。

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来说,即使不受导致父母离婚的种种不愉快事情的影响,生活也已经够麻烦的了。他们需要放心,需要知道父母依然爱他们,他们不会卷入到父母的争论中去。在离婚之后,孩子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哀悼失去了稳定的家庭,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新的现实。 由于生命的终结而产生的焦虑:神秘面纱下的谜团 对于成年人来说,死亡的悲剧在于它的不可逆转性。死亡,是最终的结局,永恒的结局,是所有希望的终结。因此,死亡是个人无法想像的:我们不能想像自己的生命停止,不能想像自己的躯体腐朽。人本身包括记忆和希望,过去和未来,人无法看到没有未来的自己。由宗教信仰带来的安慰正好属于这个范畴,它向人们提供了来世,因此人们可以在平静中生活,在平静中死去。

如果死亡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捉摸的事情,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死亡就是神秘面纱下的谜团。年幼的孩子无法理解死亡是永恒的,不管是父母,还是牧师,都无法把死去的人带回来。在死亡面前,魔法愿望的无效对孩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动摇了他们用主观愿望影响事件能力的信心,这使他们感觉到脆弱和焦虑。孩子们看到的是,不管有多少眼泪和抗议,深爱的宠物或人不在了,结果,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不再被爱了。他们的恐惧体现在他们经常问父母的问题里:“你死了之后,还会爱我吗?”

有些父母努力保护他们的孩子,不让孩子遭受失去某个他们深爱的人的痛苦和悲伤。如果一条金鱼或者一只乌龟死了,父母赶紧用新的来替代,希望孩子不会发现两者的差异。如果一只猫或者狗死了,父母会赶紧给痛苦的孩子一只更可爱、更昂贵的替代品。孩子从这些突然失去又迅速替代的早期经验中获得了什么教训呢?他们可能会得出结论,失去所爱不是那么了不得的事情,爱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忠诚也可以很容易地替换。

孩子(以及成年人)不应该被剥夺痛苦和哀伤的权利。他们应该能够自由地为失去某个深爱的人而感到痛苦。当孩子能够为了生命和爱的终结而哀悼时,他们的人性得到了深化,人格也更加高贵。最基本的前提是,孩子不应该被排除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痛苦之外,就像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家庭生活的欢乐之外一样。如果发生了死亡的事情,却没有告诉孩子,那么孩子可能会一直沉浸在莫名的不安中,或者孩子可能会用恐惧和混乱的理由弥补信息上的不足,他们可能会因为死亡而责备自己,感觉自己不仅和死去的人分开了,甚至和活着的人也分开了。

帮助孩子面对失去所爱的人的第一步,就是允许他们充分地表达出他们的担心、幻想和感受。和一个关心你的聆听者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感会带来安抚和慰藉。父母也可以把孩子一定会有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过可能会发现表达有点难。举个例子,当孩子深爱的奶奶去世之后,父母可以这么说:

“你想念奶奶。”
“你非常想念她。”
“你非常爱她,她也爱你。”
“你希望她和我们在一起。”
“你希望她还活着。”
“很难相信她已经死了。”
“很难相信她不和我们在一起了。”
“你会好好地记着她。”
“你希望你能再次看望她。”

这样的话可以告诉孩子,父母关心他们的感觉和想法,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的担心和幻想。他们可能想知道死会不会痛,死去的人还会不会回来,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会不会死。回答应该简短而诚实:当一个人死了,他的身体不会感觉到疼痛;死去的人不会再回来;所有的人最终都会死去。

跟孩子谈论死亡时,最好避免使用委婉语。当一个四岁的女孩被告知爷爷永远地睡去了时,她问爷爷有没有带睡衣。她还担心爷爷会生她的气,因为在他睡觉之前,她没有跟他说晚安。当被告知“奶奶去了天堂,变成了一个天使”时,一个五岁的男孩祈祷家里其他的人也死去,变成天使。

当简洁、诚实地告诉孩子真相时,同时给他一个充满爱意的拥抱和关切的眼神,孩子会觉得安心。这种方法只有当父母自己接受了生命和死亡的现实时,才是有效的。最重要的是,态度比言语更重要,更有效。

成长并不容易,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烦恼的想法和感觉,诸如怀疑、内疚,特别是不安和焦虑。孩子担心被抛弃,为父母之间的冲突感到烦恼,对死亡和垂死感到困惑和担忧。父母无法消除孩子所有的焦虑,但是他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这种情绪,表达对孩子担心的理解,帮他们为烦扰、可怕的事件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