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圭子与多少人结婚:心中的提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15:30

丹 增(全国政协委员、藏族)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11日   21 版)

  不久前我在云南昆明宴请欧洲一个作家代表团。华丽、宽畅、气派的宴会厅里,笑声朗朗,歌声响亮,气氛活跃。尽管都是中外作家,只有双方主宾致词时,谈一些彼此的文学,其余无论是敬酒碰杯、相互闲聊,谈的主题都是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富裕。似乎有文学被边缘化了的感觉。

  回到家里,枕边放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全国政协提案报表。3年了我从没有报过提案,这次总要履行职责。刚才那些作家除了用最美好、最极端、最生动的词汇赞美中国之外,也用最尖锐、最刻薄、最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行为。中国人“疯购”、“狂买”、“自大”、“炫富”这类词汇输入我的脑海。

  1984年我们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奥地利和意大利。在维也纳参加了音乐会,参观了博物馆,出席了招待会,给我的印象是,对这里的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遥远的中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了解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也许与我们从前闭关锁国有关,也许与西方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所谓汉学家的误导有关。一天中午,我入住酒店的老板捧着鲜花兴冲冲地到房间看我,我很高兴,赶紧把翻译请过来与他交流。他开口就说,丰田汽车质量如何如何好,尼康相机功能如何如何多。我说,我是搞文学艺术的,不研究汽车、相机。他又开口夸高仓健、山口百惠的电影演技。我打断他的话,主动介绍武打明星李连杰和成龙,他懵了,没有听说过这些演员。他这才问我,你是哪个国家的人?我就让他猜,他说:你肯定不是日本人,然后猜是韩国?新加坡?我只是摇头。最后他急了:那你到底是哪儿的?我响亮而诚恳地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他尴尬而冷漠地笑了笑,热情骤减。我主动打破沉默,故意问了几个有关中国的常识性问题,他不但一无所知,还反问我:你们那儿男人都留有辫子,你怎么不留?你们那儿出门远行都坐毛驴车,是不是买不起汽车?还说了些城市没有公厕,许多人敢吃狗肉之类的话。我气得面红耳赤,忍无可忍,请他出去。他出去时差点把送来的鲜花都拿了回去。原来,他送花本身是一个误会,他误认我是日本人。一周后又到了意大利首都罗马,导游小姐一见面就介绍说:“罗马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人类建筑的精品,世界旅游的圣地。但小偷很多,很不安全,请大家注意。不过你们是中国代表团,他们一般不偷中国人,知道中国人没有钱,就怕小偷误认为你们是日本人。”我又一次面红耳赤,肺都快气炸了。

  20多年过去了,2006年,我再次访问意大利、俄罗斯、摩尔多瓦。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处欣欣向荣,国人扬眉吐气,走到哪里都令世界刮目相看。在意大利,出了罗马机场,罗马国家文艺协会的主席西装革履,捧着一束鲜花前来迎接。上了豪华的宝马大巴,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注意事项。他说:“罗马社会治安总的不错,但流浪汉、小偷很多。你们千万要注意,这些小偷专偷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太有钱,而且喜欢把现金装在手袋里,请你们保管好钱包,要注意安全”。我脱口问了一句:“他们偷不偷日本人?”他说:“现在日本人没有中国人有钱,就怕小偷把日本人当成中国人。”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罗马艺术陈列馆,入口处收票人的第一句话是标准的汉语“热烈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们”,参观时导游用生硬的汉语作介绍。中途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又看到一个醒目的中文标识“厕所”,这对我这样不懂外语的人真是格外方便。后经了解,我才知道现在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人数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不久到了俄罗斯,一天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农庄吃饭。门口有个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店主见我在挑选商品,主动过来搭话。他用连比带划,加上感觉能听清楚的汉语和我们聊了起来。他来过中国6次,店里的商品百分之百是中国货,每天晚上请一个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给全家5口人教两个半小时的汉语。他得知我是搞文学创作的,说他也爱好文学,硬是把我拉进他的里屋喝咖啡。进入这卧室连着厨房的小平房,扑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来自中国的商品:1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袖珍收音机,微波炉,大小不等的暖水瓶,配套齐全的灶具,就连招待我们的茶具也全是中国产品。据他介绍,莫斯科旅游景点的商品90%是中国制造的。我临走时,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现在我们很羡慕中国,你们富得太快,假如没有中国商品,我没有卖的了,用的也没有了。想想,我们也很嫉妒你们,有时还有点恨,曾经我们是老大哥,你们学我们,还靠我们援助……”

  昆明的宴会上几位外国作家谈中国人在国外的故事。法国的一位作家说,他在巴黎听到中国人购物的故事。一个中国代表团到路易威登专卖店,一进商店门就问售货员,这些货是真的还是假的,尴尬的售货员只好把老板请来。老板只能回答货是从工厂直接拉来的。从小到钱包,大到挎包背包、手提箱,被全团抢购一空。因为货是限量供应,第二天商店关门,老板去旅游,员工放假一个月。丹麦的作家讲了另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在当地有名的烤鱼餐馆就餐。他们要吃产自红海的昂贵的无翅鱼,老板再三解释这种鱼一周才供一次,因为是珍稀鱼类,一下买不来。他们说你派飞机拉也好,汽车拉也好,今天我们吃定了,说着把1万美元塞进老板手中。

  我觉得今天中国人有尊严了,也体面了,但能出国消费的毕竟是少数人,太有钱的更是少数人,过去讲勤俭持家,讲艰苦奋斗,这些现在慢慢淡忘了。有次我们几个朋友聚餐,我一再说少点菜,怕浪费,因为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知道一粒粮的宝贵。可几个朋友异口同声地说,像你这样还能促消费吗?没有消费,哪来生产?是他们对?还是我对?我自己也糊涂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不能是个大吃大喝的暴发户、吃喝玩乐的阔少爷、穿金戴银的娇小姐、高傲自大的不雅人。由此我想的提案是“注意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这个题目压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