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井沙纪无码作品番号: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一把手谈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3:58:56

徐守盛  1953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曾担任过乡、区、县领导职务。1991年起,任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1996年8月至今任中共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徐守盛
宿迁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个年轻的地级市。建市3年以来,宿迁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建市时的1996年增长45.7%,财政收入比1996年增长3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46%和39.5%。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宁宿徐、沂淮高速公路宿迁段即将建成通车,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辐射带动功能大大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进步。
现在,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年轻的地级宿迁市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围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新宿迁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全力做好以下3篇文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的共识
建市以来,尽管宿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经济水平,都还处于江苏省最落后的位次。因此,当前宿迁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发展不够,而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今后,在宿迁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将继续坚持建市之初所确定的3条原则:一是积极实施区划调整的战略意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争取全市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牢固确立与贫困和落后长期作战的思想,切实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着力为宿迁长远发展打牢基础,积蓄后劲;三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不搞轰动效应,不作表面文章,甘当宿迁建设和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
我们要以此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到任何工作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任何工作不能削弱经济建设力量,任何工作不能干扰经济建设大局。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好稳与快的关系,既要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更要能快则快,能活先活,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把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区划调整的战略意图真正落到实处。
从基本市情出发,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宿迁建市时间短,在发展问题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目前,我们将继续围绕建市初确立的“强农富民,基础先行,主体突破,全面开放,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新跨越。宿迁市是农业大市,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农业综合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阶段。在全省,宿迁的农业中种植业比重最高,种植业中粮食比重最高,三产中一产所占的比重最高,人口总量中农村人口所占比重最高,城乡结构中乡村比重最高。这是我们的劣势,同时也为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将着眼于把农业大市建设成为农业强市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和引导农民围绕结构调优、品种调新、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品种、知识、技术更新3大工程,搭好农业、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后劲,夯实基础。
二、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宿迁市经济总量小,资本原始积累不足,扩大经济总量,加速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将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置于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一方面,针对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的实际,加大以产权转换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力度,在全市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中实行彻底的产权转换和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另一方面,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扶持政策,坚持“市外就是外”的概念,按照“科技领先,大小结合,长短齐上,土洋并举,内外兼顾”的要求,全方位开展外引内联,努力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目前,全市招商引资势头方兴未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木材加工、水产开发等已成为区域性新的产业支撑,市经济开发区以及各类专业、特色市场已成为展示宿迁形象和发展前景的重要窗口。
三、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建市3年多来,宿迁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70多亿元,交通、城建、电力、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有效改善了宿迁的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实施“基础先行”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缩短宿迁对外交往的距离。坚持“规划引导,敞开渠道,全民参与,加快建设”的原则,大力度地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力争使宿迁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加速发展。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促进宿迁全面发展
宿迁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要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宿迁,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参与和支持。在宿迁建设与发展的漫漫征途上,我们将始终把握好这样几点:
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尊重基层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倾听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集中群众智慧,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保持和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继续保持和发扬建市以来所形成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教育和引导各级干部力戒形式主义,真正扑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宿迁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中去。对看准了的事,说了办、定了干,争先进、创一流,在积极争取各方面帮助和支持的同时,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穷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工作,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攻坚克难,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抓落实、万众一心求发展的强大合力。
项王故里开新篇,拔山举鼎正此时。宿迁人民一定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辛勤的劳动,把宿迁建设得更加富饶、美好!
市情实况
地理位置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地处江苏北部,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下辖四县一区(宿豫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和宿城区),人口约500万。
经济数据1999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亿元,同比增长11.8%;财政收入10.16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增长4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增长10.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1元,增长10.4%;完成自营出口总额1800万美元,增长21.4%;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增长39%。
人文历史江苏省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下草湾文化遗址”就在该市泗洪县境内。宿迁大地历史名人众多,有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英雄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泗洪。宿迁是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彭雪枫、江上青、张震等都曾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
名优特产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和“名酒之乡”。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加上其它湖港河汊,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300万亩优质水面,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2万吨以上。宿迁的曲酒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以“洋河”、“双沟”为代表的大曲酒早在明清时代就享有盛名,曾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名酒金奖,全市白酒年产量达18万吨。
经济基础已形成以食品、酿酒、纺织、建材、电子、化工、机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大口径玻璃钢管道工程被列入国家产学研项目,江苏玻璃厂年产浮法玻璃250万重量箱。以意杨为主的木材加工发展迅猛,共有大小木材加工企业3000多家,产业化经营已经形成。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产业发展迅速,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交通设施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达1070公里;205国道跨越南北,305省道横穿东西,正在兴建的宁宿徐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长铁路新沂至沭阳段已通车运行。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0年06月19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