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美人蕉岛房型: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新书快递-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3:27:29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   2008-10-27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组成】 甘草四两炙(12克) 生姜三两切(9克) 桂枝三两去皮(9克) 人参二两(6克) 生地黄一斤(50克) 阿胶二两(6克) 麦门冬半升去心(10克) 麻仁半升(10克) 大枣三十枚擘(10枚)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黄酒各半煎药取汁,再入阿胶烊消后服用。)

【功用】 益气养血,通阳复脉。

【主治】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 干咳无痰,或咳吐涎唾,量多,形瘦短气,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案例】

1.心动悸、脉结代

律师姚建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服炙甘草汤十余剂而愈。(曹颖甫.1979.经方实验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按〕本案述症较简,然据其心悸、脉结代,烦劳益甚等分析,谅由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脉气不相接续而致,故投炙甘草汤益气养血,通阳复脉而效。

2.心悸脉结

余外祖母李氏,79岁。1984年7月16日初诊:高年气阴两虚,心悸怔忡,咳嗽咽干,脉结(五十动而五六止),舌淡白无华,治宜仲景炙甘草汤。方用:炙甘草10克 生地24克 麦冬10克 麻仁6克 炒阿胶6克 党参10克 桂枝4.5克 茯芩12克 生姜3片 大枣10枚,5剂。

7月21日复诊:脉结有所好转(五十动而二止),心悸怔忡,咳嗽咽干亦有转机,舌淡红而干,再用前法增其制。方用:炙甘草12克 生地30克 麦冬12克 麻仁10克 阿胶6克 党参12克 桂枝6克 生姜4片 大枣15枚,5剂。

7月27日三诊:脉来已不结代,然细弱无力,自觉倦怠欲寐,舌淡白无华,前方去麻仁,加炒枣仁12克。5剂。

8月2日四诊:仍有心悸怔忡,脉结代,咳嗽咽干,舌淡少苔,此血气大虚也。仲景云:“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外台》云:“肺痿吐涎沫,心中温温液液者,炙甘草汤主之”。既然药证相符,何以收效不捷?思岳美中老师指出:“方剂的不传之秘在剂量上”,当以仲景原方比例治之。方用:炙甘草12克 生地30克 麦冬15克 阿胶6克 麻仁10克 党参6克 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30枚。服完此方3剂,结脉随即消失。继续服用本方15剂,至8月19日,再未出现结脉。但因时在盛夏,热伤元气,老人口渴倦怠,脉虚略微,舌红少笞,改用生脉散(党参18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7剂,益气养阴,以善其后。至1985年春节,老人已80大寿,结脉再未出现,身体尚健,能操持一般家务,(连建伟.1987.历代名方精编.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按〕本案年高体弱,气血大虚,心悸怔忡,咳嗽咽干,舌淡脉结,颇合炙甘草汤证,故初服该方诸症遂减。然续服数剂收效却微,经调整药物剂量,按仲景原方用量投之,方获捷效。经方遣药、配伍、剂量之严谨,足资后学揣摩。

3.心悸脉结

李某某,女,70岁,心悸间歇性反复发作5年。多次因病重住院用西药治疗,疗效开始尚佳,继则渐减,半年来几无寸效。患者心悸不安,焦虑甚重,于2003年4月6日采诊。症见:心悸胸闷,头昏气短乏力,腿膝酸软,睡眠不佳,舌暗红,苔薄白,脉结沉细微。西医诊断:冠心病,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处方用炙甘举汤加减:炙甘草25克 生地45克 大枣45克 红参10克 桂枝6克 阿胶10克(烊化) 麦冬15克 麻仁10克 丹参15克 生姜3片,醪糟酒为引。水煎温服。药进5剂,诸症悉减,脉特微数,继以上方加减治疗月余而愈,随访2年来未见复发,身体健康。[熊维美等.2006.名老中医临床荟萃——汤一新主任医师运用炙甘草汤临床经验.中国临床医生,34(8):60]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Tel:(010)66580000  国家图书馆Tel:(010)88544139
主办单位: 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国家图书馆、中国盲文出版社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无障碍技术支持:哈尔滨亿时代 IBM(中国)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书籍和音视频资源,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