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传奇英雄翅膀升级:李鸿章的坏名声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52:49
李鸿章的坏名声是怎么来的
11497 次点击
23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一直以来,李鸿章头上都顶着卖国贼的大帽子,这似乎很有道理。他作为清朝的代表签定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两个条约,根据这两个条约,中国赔款总额达到了6.8亿两白银。而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也不过是8000万两白银,李鸿章大笔一挥,全国人民辛辛苦苦八年半的血汗就灰飞烟灭(这还不包括利息,算上利息,赔款总额几乎翻倍)。前两年金融危机,据说欧洲某国政府资不抵债,险些破产。如此看来,李鸿章早就把清政府推到破产的边缘了。
由此看来,李鸿章真是罪大恶极,但仔细想来,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仗打输了,却把责任推到签订条约的人头上,这怎么说都是不公平的。如果说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还有责任的话,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基本上与李鸿章没有什么干系。战前,他是战争的反对者,清国以一个羸弱之躯,悍然向十一国宣战,对于世界大势基本了然的李鸿章,自然知道这是疯狂的自杀行为,因此明确反对,可惜反对无效。战中,他又与张之洞等人联合搞了“东南互保”,使得中国东南大部分地区免受战火涂炭。而战后,他作为代表去谈判、签约,完全是“被代表”,因为是列强点名要他去的,不去也不成。
当然,鉴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负有重大责任,一定要说他是卖国贼,我也不好反对。但考察一下李鸿章一生的作为,尤其是推动洋务运动的重大贡献,将他作为卖国贼而盖棺论定,显然失之偏颇。李鸿章不是第一个倡言办洋务的人,但洋务运动中的很多第一次,则是由李鸿章一手推动才实现的:比如第一个工厂,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报线,第一批留学生,第一支现代化海军,第一所新式学堂,等等。这么多的第一个,对于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其意义是决定性的。当然,我不否认,没有李鸿章,这些第一迟早也是会出现。但我敢肯定的是,没有李鸿章,很多第一的出现会晚很多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近代,有些东西晚几年出现,可能就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因此不得不说,李鸿章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人。单单一顶卖国贼的帽子,还真是对不住他那颗为中国历史发展贡献了很多点子的脑袋。
作为一名晚清重臣,李鸿章有那个时代多数官僚所不具备的眼光,这是中国之幸。但他又有当时几乎所有官僚都具有的毛病,这又是中国的不幸。贪腐是李鸿章的致命伤。他的收入,与其俸禄极不相称。甚至在外交谈判中,他也敢接受俄国人的贿赂。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在俄国人的回忆录当中被曝了光。为了自己政治集团的利益,他不惜利用公器,牺牲国家利益。在北洋水师当中有不少在英国喝过洋墨水,熟谙业务的海军人才,比如刘步蟾、邓世昌等。李鸿章却要用他的的亲信,旧军人出身的丁汝昌管理海军。后来的事实证明,丁汝昌固然可以舍生取义,气节值得称道,但这并不能掩盖外行领导内行的事实。甲午战争前,刘步蟾们还没有资格管理一支舰队,但他们在英国的日本同学伊藤博文,却已经贵为日本首相,在管理一个国家了。
李鸿章不太清白的政治操守,使得他政声不佳,不为官民所信任,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在北京组建强学会,作为改革前辈的李鸿章也打算捐点银子以示支持,康有为却因李鸿章名声不好,拒绝接受。这是极具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的一幕。康有为很明白,主持改革的人的政治品德,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于改革的认知。李鸿章的坏名声,极大地增加了改革的成本,改革于是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功。这多少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中国近代的多次改革总是浮于表面,到最后都停滞不前。
本文发表于2011年1月29日《温州商报》,发表时有删节。
老诌 于 2011-2-21 22:01:3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