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刀鱼营养价值:中国聚焦:GDP在中国新五年规划中被历史性地淡化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3:56:20

图表:“十一五”时期我国GDP年均增长11.2%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顾钱江 张云龙 章苒)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在新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对相当一部分地区将不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即GDP。考虑到GDP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地方政府最热衷的指标和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这一改变引人注目。

    “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等指标。”正在接受人大代表审查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样写道。

    权威人士透露,上述农产品主产区包括东北平原等“七区二十三带”,而重点生态功能区则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等二十五个地区,具体划分以县为单位,正在进行中。这意味着,中国将对相当多的县级政府不再考核GDP。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李德水指出,多年来单纯追求GDP增长确实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多弊病,环境和资源代价极为巨大,这样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这也是“十二五”确定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将“主体功能区”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将国土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第一要务,分别是优先发展农业和提供生态产品,不要管GDP和工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说,“中央将加大对这两类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际上就是用钱来交换农产品和生态产品。”

    这位多年倡导实行主体功能区的学者型官员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决心取消对这两类功能区的GDP考核,是看到了GDP的局限性,要给子孙留一片净土。

    多处重要表述显示,纠正多年来存在的“唯GDP论”正是中国新五年规划的重要特征之一。

    规划草案要求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和办法,强调要“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的综合评价考核,并将结果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草案列出24个主要发展目标,其中12个是“约束性目标”,涉及义务教育、资源环境、社会保障、安居工程等方面。经济增长等另外12个指标属于“预期性指标”。

    “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预期性是一种指导、一种导向、一种预期;约束性则带有强制性,是必须完成的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6日的记者会上这样解释。

    杨伟民等专家指出,这表明GDP在中国的政绩考核中不再“一家独大”,政府在教育、环境、民生等方面的责任得到强化,这对改变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可能产生根本性影响。“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任务,要求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职能。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集团前董事长秦晓指出,推进政府从GDP导向的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换,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之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拟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年均7%,较“十一五”降低0.5个百分点。

    “调低增长速度指标,也是要传递一个信号,即今后更加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而非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GDP。”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说。

    他指出,GDP能反映财富的增长,但有很多缺点,比如它并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能反映财富分配的公平状况。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近年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经济增长至上主义的深刻反思。一些地方开始尝试打破“唯GDP论”,如重庆市最近率先将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写入本地新五年规划,广东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今后五年发展核心,

    据悉,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率领的课题组,将在今年6月首次发布“中国民生指数”报告,该指数体系涵盖居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民生等方面。 不过,专家指出,GDP仍然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基础性指标,它很重要,当然也有局限。中国要打破“唯GDP论”,而不是取消GDP。

    观察家们对于中国“十二五”淡化GDP普遍持欢迎态度,但也担心能否真正落实下去。

    “我们不仅要这样说,更要真正这样做,落实为机制化的安排,转变观念,转变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这才能使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发展。”李德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