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脸器的使用方法:大圆满前行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25:44

大圆满前行辅导资料

华智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

 

大圆满龙钦宁提是集广大班智达(智者的意思)派《龙钦七宝藏》(七宝藏”:全知无垢光尊者造,分为《窍决宝藏论》《如意宝藏论》《宗派宝藏论》《法界宝藏论》《实相宝藏论》《句义宝藏论》《胜乘宝藏论》)及甚深古萨里派《四心滴》(布玛莫札传下来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空行心滴》,无垢光尊者将前两者结合为《上师心滴》和《空行心滴》,加起来就是四心滴。)二者之密意于一体、即生可获得金刚持果位之甚深正法。

此《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不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胜窍诀要点。因此,诸欲解脱者必须实修。尤其是当今时代许多人不经过前行修炼,却首先高攀大手印、大圆满等正行法,以致正法与补特迦罗背道而驰。所以,诸位首先唯一实修此前行至为重要。

此深法摄集了藏地兴盛的萨迦、格鲁、噶举、宁玛派的引导文及广弘于汉地的净土、华严、禅宗等一切显密修要,并且具有持明传承殊胜之加持。祈请三根本、护法神赐予如理修行此法之具缘者加持并普降成就甘露妙雨。其它宗派共称的三现分(修行萨迦派道果预备位。显乘的共通三现分道:不净现分、瑜伽景象分和清净现分)、三士道、大手印的显宗引导等一切圣道的要诀都完全可包括在此引导中。

本法传承:华智仁波切传与乐喜堪布公美,彼传给喇嘛罗珠仁波切,大恩上师罗珠仁波切传与我。

对于此次译成汉文、校订并传讲,本人由衷随喜。同时,祝愿弘法利生事业吉祥圆满!

 

释迦比丘晋美彭措勇列致
于藏历铁龙年神变月初三自寿六十八岁之际
公元二○○○年二月八日

 

注:此法摄集了藏地兴盛的萨迦派的《三现三序》,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论》宁玛派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的引导文,及广弘于汉地的净土的《弥陀经》,华严的《华严经》,禅宗的《金刚经》,天台宗的《妙法莲花经》等一切显密修要,并且具有持明传承殊胜之加持。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大圆满的意思是一切能力内外所摄,一切万法与心的本体无二无别,什么时候通达卡这个道理,一切万法圆满于法界当中,就是大圆满,龙钦就是龙钦巴尊者,宁提是心滴的意思,前行就是不管修任何密法,必须要先具足修满前行的条件,不然修正行的资格就没有;引导文就是传承上师将自己所通达的道理通过文字的方式给我们引导,这样一个修法的法本就叫做引导文。

 

问:请解释:“普贤上师言教”,举例说明弟子对上师的信心与其对上师的称呼有何关系?

答:普贤上师是指普贤王如来,上师是指如来芽尊者,言教是指如来芽尊者依靠智悲光尊者的窍决口传下来的教言,这样的教言是由华智仁波切整理汇集成文字就是普贤上师言教,也叫做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这里说明华智仁波切将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看成是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有些弟子对自己的上师有非常大的恭敬心和信心,一般不直接说上师的名字,如蒋贡嘎的弟子经常称呼上师为金刚持将嘎仁波切,说明了他们对上师无比的信心,在他们的心相续中上师的恩德比佛大。

 

【注:现今大圆满的龙钦宁体传承便是由持明无畏洲开启的极重要意岩传承,其开启过程大约如下:

持明无畏洲当时正在巴日寺闭三年关。火牛年(1757)十月二十五日,持明无畏洲在光明定境中见自骑白狮飞至尼泊尔的博达塔旁。在彼处一智慧空行母给他一个智慧宝盒,内中有五个黄卷和七粒水晶珠。他打开两个黄卷,头一个是用符号文字写观音修法,另一个是名为"Nad Chang Thug Kyi Drom Bu"的指引授记。他吃下全部黄卷和水晶珠,然后先前被隐藏在心的有关伏藏教法的全部句与义均如印刷般唤醒,清晰无误。他将那些教法保密了数年。在土兔年(1759)他开始在桑耶寺附近的清浦闭另一次三年关。在该次闭关中,他连续三次于净观中见到无垢光尊者(1308-1363),亦因空行的多番劝请,故把那些伏藏教法记下来,是为龙钦宁提法系。在木猴年的六月初十,持明无畏洲首次公开此套伏藏教法,为十五名弟子灌顶和传法。

 

大圆满龙钦宁提传承略述

法身普贤王如来、报身金刚萨、化身极喜金刚(人间首位大圆满祖师)、文殊友、吉祥狮子(诗利辛哈)、

迦那思扎、无垢友(从吉祥狮子与迦那思扎得宁提传承)、莲花生大士(从吉祥狮子与文殊友得宁提传承。后将心要的龙钦宁提教法封印为库藏)、持明无畏洲的一个前生藏王赤松德真(790-858)从无垢友得授宁提,亦从莲师得授龙钦宁提。

龙钦绕降(无垢光尊者)(1308-1363):于过去生为赤松德真之女贝玛莎公主时获莲师授与龙钦宁提。尊者亦曾从持明古玛拉扎和寿迦色得授宁提传承。

持明无畏洲(1730-1798):开启龙钦宁提为心库(意岩)并授予其弟子,故为龙钦宁提传承之始祖。他过去生为藏王时曾从莲师与无垢友得宁提传承。持明无畏洲同时亦为无垢友之化身,又于净观中得无垢光尊者的直接传承。

从持明无畏洲以降,龙钦宁提被传予众多弟子。至今龙钦宁提为大圆满广传的传承之一,其前行法之论述《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更为多派推崇的经典。近代大多宁玛大德均与此传承有关联。下举几个传承表为例(因常有一人多师者,传承表错综复杂,故只举少许作例):

持明无畏洲

亲传:第一世多竹千仁波切(1745-1821)、 无畏佛芽(晋美贾维纽古)(1765-1843)等等。

再传:多钦哲移喜多杰(智慧金刚)(1800-1866):被认为无畏洲意业化身之大成就者,为巴祖仁波切直指法性时痛骂他作“老狗”,令之开悟,故巴祖仁波切以老狗为自称之密号。

巴祖仁波切(1808-1887):被认为无畏洲语业化身之大成就者,又为寂天菩萨化身;曾从无畏佛芽听受大圆满前行二十五遍,著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亦以智慧金刚为师。

蒋杨钦哲旺波(1820-1892):被认为无畏洲身业化身之大成就者。无分派别之利美运动之主要推动者之一。

第四世竹庆仁波切(1793-?)

竹庆堪布白马多杰

等等。

再后者辈分末学较难确定,不强分:

第二世多竹千仁波切(1824-1863/4)  第三世多竹千仁波切(1865-1926)

第四世多竹千仁波切持明天佩嘉晨(1927-1961)

第四世多竹千仁波切土登听列抛生(1927-):上二同为第三世多竹青仁波切之化身。

第五世竹庆仁波切(1872-1935)  第六世竹庆仁波切(1935-1958)  第七世竹庆仁波切(1964-)

麦彭仁波切(1846-1912) 列绕朗巴(1856-1926) 噶陀堪布拿旺抛生(1879-1941):噶陀寺之大堪布,无垢友之化身。

宗萨钦哲卓基罗佐(1893-1959) 顶果钦哲仁波切(1910-1991):同为蒋杨钦哲旺波之化身

等等。甚多。

 

注:《七宝藏》

1、《如意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二十二品,详细论述一切显密乘。由本基如何升现轮回,情器世间之形成,本文六十九篇,注疏六九七篇,本义二十四篇,宗义概要六十篇,要点说明六十一篇,释词十一篇,全文约一百二十万字,过於广大故分上、下两册出版。

2、《实相宝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四品,分别阐述无有、自成、平等、唯一四大誓言。以心、界、口诀三藏心要,总摄四大金刚义,诠释一切法自性“无有”,万有显现乃本觉“任运”,不坠偏方宗执而“平等”,本觉自然智为“唯一”等四大纲领,抉择诸法本质为本自解脱,本自圆满,超越因果论,分五大章,十六金刚位。

3、《宗派宝藏论》共分八品,卷首略述释迦牟尼佛出世经历,纲领全文,继而破斥教外各宗,以诸圣法分别成立佛教共不共乘。

4、《胜乘宝藏论》正文分二十五品,五十七篇,依《大密决定十七密续》详细阐明一百十九教言,由祖师应化,教法、传承贯穿整个金刚界大密,条理分明,约一百二十五万字,

5、《句义宝藏论》共分十一品,全文以道用之方式宣说基位实相、道位串修、现前果位。由基位本质之实相,道位逐一串修,果位真实现证解脱,详述无上光明金刚藏法门且却、妥噶、与中有导引之完整教授其殊胜无与伦比。

6、《法界法藏论》有颂词与自释,共分十三品,以空界部要旨为主,论述密乘大圆满之基、道、果。谓心性自然光明,远离一切戏论,是为法界,自性任运犹如牟尼宝,乃生死涅盘一切法之生处,故谓藏。以此为基础详说基位事业神变幻化之理,道位自然本智任运之理,果位自然解脱,赤露解脱之理,分十三品详述。

7、《窍诀宝藏论》是以六偈教言的方式为修行人开示深法。共计一百二十七篇,约七百种,四千二百句

 

注:三现即从凡夫修证成佛中经过三种不同的三个世界。

(1)不净境界,指众生暂时处于业及烦恼轮回诸趣的不净世界,引导众生出离这种境界,指出各种解脱方便依显教修心法门有:四耽着【耽着今生,非佛教徒,故于世事应收其心;耽着轮回,即非出离,故观苦海轮回过失而收其心;耽着自利,非菩提心,故观大慈悲和掊提心,则于小乘而收其心;耽着实执则非正见,故念诸法空,则于一切实执而收其心。此又名四收心。】、厌离心、出离心、思人身难得、思轮回诸苦及畏业果因缘等,在行持上守持戒律,奉行众善,然此亦仅为大小乘共通之修法。

(2)瑜伽境界,分为共同瑜伽和不同瑜伽。共同者即为显教大乘之修慈悲心、菩提心和修空性见,断离轮回苦根,空性大悲双运,行持上守菩提心戒。不共瑜伽即进入金刚密乘修深道法门【无上瑜伽之圆满次第。】。由于修习各种三摩地【入定,心定于一处而不动的境界】则会出现各种不同觉受境界,故须先对教授善为学习,了解其理,才于觉验起时,能立断疑虑而相续保任。

(3)最极清净境界即佛的世界,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可以设想我今修无上妙法,将来亦可同样获得如是功德,则心能生无量欢喜,总之在三境界中是先以波罗乘净治相续,才能成为金刚乘之道器。故学密之前先以显教奠定道基,这是本派修法之特点。
  

三相续。依密乘修持,提出三相续。所谓相续,指从轮回到涅磐皆为一心相续之所摄。

(1)因相续;(2)道相续;(3)果相续。肯定众生有佛性,

众生的因地与佛的果地无有分别,因、道、果是三者无二无别。故金刚乘以三相续道作为引导。在因续中灌以能成熟道之灌顶,使成修法之器,在此有四大灌顶【无上续之瓶、密、智、句四大灌】,道续中授以生圆二次第解脱道之方便;在果续中成熟三身现证佛的身智【佛身有四身,法、报、化、体性四身;智有五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或又总为二智,即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其它如五眼六通均为佛之智慧德相。】种种功德。众生既然是因佛,佛与众生平等不二,故在因位应保任轮回涅磐不二见。道位修习与四灌深道相联系之成熟道和解脱道的各种教授,净治五蕴四大种之烦恼,果位即现证五身【法身、报身、化身、体性身和不变金刚身。】五智之功德。故道果法门之因、道、果:众生是佛,是因;修离戏见和生圆二次第,是道;证三身五智,是果。

 

解脱庄严论:冈波巴大师曾经说过:「在未来世,若有弟子因不能亲见我,而感到沮丧的话,他不需要难过,他可以研读我所著的《壮严解脱宝论》,这就等于见到我本人一样。」冈波巴大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是世尊的大弟子之一--月光童子。有一次,世尊在讲《三摩地王经》时,向众弟子问道:「有谁能发愿在未来世宏扬此经教义?」,月光童子便于大众之中起立,说道:「我愿在未来世,广大弘扬此经教法,饶益一切有情。」,这时,其馀众弟子亦一同发愿要帮助月光童子来弘扬此三摩地王经。冈波巴大师是一位已登十地的大菩萨,在解脱庄严宝论之中,他融合了《三摩地王经》、《佛密续论》、《楞伽经》等经的要义,用十分平易浅显的方式表现出来。


    解脱庄严宝论主要有五重点:

  一、成佛之因如来藏: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如来藏)。
    二、成佛所依人身宝:虽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若没有圆满的人身作为基础的话,也无法成佛。
    三、成佛之缘善知识:即使获得人身,若没有善知识的教导,亦不能开悟。
    四、成佛方便口教授:领受善知识的教法,并精进实修,必得成佛。
    五、圆满佛果与佛行:经由修行而证悟成怫後,便能广行利生之怫事业。

 

闻法方式

 

此大圆满龙钦宁提内外前行,是依照无等殊胜上师的口传而记录下来的。

全文分二:甲一、闻法方式;甲二、所讲之法。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发心;二、行为。

乙一(发心)分二: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丙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注:有些论师把发心分为:1、小士道的发心:做善法是为了今生快乐,来世享受人天善果;2、中士道的发心:是为了自己从轮回中得到解脱;3、上士道的发心:以大乘菩提心摄持,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可怜父母,令他们早日获得佛果;4、无记的发心:既没有发善心也没有发恶心;5、恶心的发心:学法是为了去害别人。

●“无记心”:指行住坐卧的行为没有善心也没有恶心,这里主要是指行善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发心。

●“三殊胜”:修持的善根无论大小,若以方便摄持发菩提心,称为加行发心殊胜;善根不被他缘毁坏,以正知正念、不放逸、如梦如幻不执着的方式摄持,称为正行无缘殊胜;能令善根日日增长,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称为结行回向殊胜。

 

丙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三相灯论》中所说:“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注:颂词的意思是说:显宗和密宗在最后获得佛果意义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但是比较起来,密宗胜过显宗四个方面:

1、见解方面不愚昧。比如说从密宗的胜义见和世俗见两个方面来讲,《中观根本慧论》中也提到过,虽然显宗在抉择方面也有远离四边八戏的离戏论,但根本不能抉择法界和智慧无二无别这种明空无二的本性,如来藏的本来面目在他的胜义见中不能抉择,这是从法尔见的角度来讲。从世俗见的角度讲,显宗虽然抉择如梦如幻,不管只中观还是唯识,特别是中观承认如梦如幻,但实际上,它不能抉择在名言当中的万法也是清净的五种智慧五种身,它的这样的本性在显宗的任何一人经典中都是没有办法抉择的,比如说烦恼即是菩提,在名言中显宗是没有办法安立的,所以,从有法见来讲,密宗也完全胜过显宗。

2、行为不难。比如说密宗中的将五欲转为道用,通达一切万法的本性后,从他的行为上不取舍,没有显宗那样受苦行。

3、修行方便多。比如说密宗中有智慧圆满次第、方便生起次、无相大圆满的各种修法和境界等等。对治烦恼的方法也是非常多。

4、修行者的根机利。密乘修行人的根机主要是信根和慧根,对密宗来讲,修行者对密法有一定的信心,把上师看成佛等,它有一个决定的清净信,从智慧方面来说,不仅它通达一切万法本来清净,而且完全通达如来藏的光明本自具足。显宗方面最利根的修行人最多是将《入根本慧论》中的不来去观察的非常好。所以,从这一点上也说明密宗胜过显宗。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之行为。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丁一(法器之三过)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丁二(六垢)分六:一、傲慢;二、无正信;三、不求法;四、外散;五、内收;六、疲厌。

戊一、傲慢:

戊二、无正信:

戊三、不求法:

戊四、外散:

注:1、眼识贪执于色故,飞蛾亡于灯火中;2、耳识贪执于声故,野兽死于猎枪下;3、鼻识贪执于香故,蜜蜂惨死花丛中;4、舌识贪执于味故,鱼儿钓于铁钩上;5、身识贪于所触故,大象陷于淤泥中;6、意识散乱于外境,一切轮回迷乱显现之根本,一切痛苦之来源。

戊五、内收:

戊六、疲厌:

丁三(五不持)分五:一、持文不持义;二、持义不持文;三、未领会而持;四、上下错谬而持;五、颠倒而持。

戊一、持文不持义:

戊二、持义不持文:

戊三、未领会而持: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戊五、颠倒而持:

丙二(应取之行为)分三:一、依止四想;二、具足六度;三、依止其它威仪。

丁一、依止四想:

丁二、具足六度:

丁三、依止其它威仪:

 

 

暇满难得

 

甲二(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三、往生法。

注:共同外加行的解释:1、与小乘中共同的加行;2、与整个显宗共同的;3、与格鲁派、萨迦派等其他宗派不同的。不共内加行的解释:1、与大乘不共的加行;2、密宗不共的3、宁玛巴不共的。其中“外”是说明比较浅显易懂的,一般人都能够明白的;“内”是表示涵义比较深的;本论中(第一品)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解脱利益、依止上师属于共同外前行原内容;皈依、发殊胜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垛、积累资粮和上师瑜伽属于不共内加行的内容。

 

共同外前行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一、暇满难得

丙一(暇满难得)分四:一、思维本性闲暇;二、思维特法圆满;三、思维难得之喻;四、思维数目差别。

丁一、思维本性闲暇:

注:总的来说,“邪见”是指除佛法以外的外道邪见者或常断见者。长寿天认为无有任何善恶之念的禅定是解脱,但当他们在禅定中安住数个阿僧祗劫,引业穷尽后,快要堕落时就认为禅定不是解脱,原来我修的不是好法,从而从禅定中堕落三恶趣。      

 

因持邪见的弟子对上师没有恭敬心而且特别傲慢,所以总是觉得上师的形象不好,这些对上师生邪见者整天都想办法找上师的过失,把时间都花在到处采访收集上师的过失上,心相续被邪见染污,所以无有空闲修法。这些人以前世发恶愿之因而感受今生变成持邪见者的果报。

 

“喑哑”是指:1、语言喑哑,也就是指不具足知言解义这一人之法相;2、意根喑哑,也就是说意根无法堪能,非常愚痴而不能领悟正法的含义的这一类人。婴儿不属于喑哑人。因为婴儿他并不是不具足知言解义,他可以具足,所以他可以放在法相的种类当中。比如说,树的法相是具有树枝、树叶,但柱子不一定有树枝、树叶,但实际上它也属于树的种类,所以法相上可以安立。

 

丁二(思维特法圆满)分二:一、五种自圆满;二、五种他圆满。

戊一(五种自圆满)分五:一、所依圆满;二、环境圆满;三、根德圆满;四、意乐圆满;五、信心圆满。

此五者属于自相续所摄,且为修法助缘,故名:“自圆满”。

 

己一、所依圆满:

问:最聪明、最富贵、最有报的旁生为什么也比不上最蠢之人?有报之天人为什么亦比不上人类?已得暇满人身应如何让其变得更有价值?                      

答:因为不管多么聪明、多么富贵、多么有褔报的旁生,即使你对它说“现在你如果念诵一遍”嗡嘛呢叭美吽“便可成佛,然而它既不懂心咒的词句,也不了知意义,更不会讲话,甚至现在冻死,也只能低头忍受,而不知道想任何其它办法。若是一个人,无论多么脆弱、愚痴,起码他也知道去岩洞或树下捡柴生火、烤火取暧,而且最愚痴的人如果用种种方法逼他也可以让他生起希求成佛的念头,而有些动物虽然可以让它念出声音来,但它也不可能成为别解脱戒之具相法器,而且天人恒常处在放逸中即无有空闲修法,所以也比不上人类。我们既已得如此暇满难得之人身,就应努力断恶修善,精勤修持佛法寻求自他究竟的解脱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己二、环境圆满:

●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地界中土指以印度金刚座为中心的诸城市,如鹿野苑等六个城市。佛法的中土主要是指西藏等地。有些人在刚开始降生的地方佛法极不兴盛,但后来住在佛法兴盛的地方,所以也可理解为转生中土。

●中阴身不能穿越金刚座是因为金刚座本质非常坚硬;不能穿越母胎是因为众生业力现前,若中阴身入母胎就会住胎转生,所以也不能穿越。

 

在拉托托日年赞时期,《百拜忏悔经》和神塔小像印模(刻有小佛塔或小佛像的模板)从天而降,落到王宫上,这标志着正法的开端。

树立法幢:法王松赞干布

正法弘扬光大:赤松德赞时期

问:为什么将“预试七人”出家创立僧团称为“意所依“,您如何认识“出家”的功德?

答:因为僧众心相续中的戒体是功德和解脱的根本,与诸佛菩萨的心无二无别,故将“预试七人”出家创立僧团称为“意所依”。要想灭除生死脱离轮回最殊胜的所依身就是出家身,佛经上说出家一天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依靠出家身做功德那就更不用说了。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议,做个比较就一目了然,如《宝蕴经》说:“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如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供养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由此可见,出家身何其殊胜。

问:藏地经济文化均比较落后,为什么被称为宝地?您如何看待呢?

答:藏地被称为宝地并不是加为经济文化方面的先进或者落后,而是从佛法方面来说,藏地是观世音菩萨所化的清净地,这里有莲花生大师的发愿和加持,也朋很多菩萨化现的国王和大臣在这里做过很大的贡献,通过他们的加持,佛法在这里兴盛,众生得到利益,而且这里没有外道宾干扰,是闻思修行最好的道场。我认为,阿底峡尊者说过:“藏地的水是最清净的。”连水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了。

 

 

己三、根德圆满:

己四、意乐圆满:

问、“业际颠倒”有哪几种解释?现在虽遇正法及善知识有了闻思修行的良机,但末法时代一个好的修行人也可能变成“业际颠倒”者,应如何努力调顺自心而不成为“业际颠倒”者呢?

答:三门所做违背正法的行为都属于业际颠倒,这里主要是指出家人后来还俗,生种种诽谤佛法、破坏戒律的邪见等。为了使自己不成为“业际颠倒者”,必须精勤使自相续不违背正法,并经常思维我现在遇到正法和善知识又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是多生累劫积累来的,应该好好珍惜,不能错过,今生若错过,不知还要轮转多少劫才有如此良机。也要经常祈祷三宝,希望自己短暂的人生当中不要变成业际颠倒的人!

问、什么叫“真正信仰佛教者”?“真正入佛门者”?

答:直实了知如来的教法和证法之理,并因此而生起坚定不移信心的正信者才叫真正信仰佛教者;而教法和证法简单地来说,如华智仁波切所说:“自相续当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念也叫做证法;通达一句偈颂的意义也叫做教法。”真正皈依三宝、受居士戒以上,具有闻思修行的人才叫做真正入佛门者。

 

己五、信心圆满:

若未得人身,则不能值遇佛法,而如今已得暇满人身,故所依圆满;如果生于无有正法的边鄙地方,则不能值遇佛法,而如今生于佛教兴盛的中土,故环境圆满;诸根不具足,则将成为修法的障碍,而如今无有这类的过患,故根德圆满;如果业际颠倒,则经常行不善业,违背正法,而如今对善法生起信解,所以意乐圆满;如果对信心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则意识不能趋入正法,而如今自心已趋入正法,所以信心圆满。

 

戊二(五种他圆满)分五:一、如来出世;二、佛已说法;三、佛法住世;四、自入圣教;五、师已摄受。

注:此五者皆属他相续所有,且为修法顺缘,故为他圆满,

问:如何以上师角度安立“五种他圆满”?

答:若没有上师出世,我们就没有办法学佛,而今值遇上师出世的贤劫,所以称为导师殊胜圆满;虽然上师出世,但若没有说法,出无有利益,而今上师已宣讲正法,所以称为佛教正法圆满;虽然上师已宣讲正法,但佛法若隐没,也无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上师的教法仍然存在,所以称为时间圆满;虽然上师的教法仍然存在,但自己若未入佛门将无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门,所以称为自之缘分圆满;虽然已入佛门,上师若未摄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上师已慈悲摄受,所以称为殊胜悲心圆满

 

己一、如来出世:

问:如何理解“值佛出世难”,遇释迦教法更为殊胜在哪里?

答:三有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有佛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未出世的劫称为暗劫,而在过去的劫中,暗劫多明劫少,如从现喜大劫到贤劫之间,就有一千四百个暗劫,而只有五个明劫,此比例可想而知,值佛出世多么殊胜难得。而释迦教法更为殊胜,因为释迦牟尼佛教法时期的众生只要对密法有信心的都堪为密法法器。

 

己二、佛已说法:

……比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亲口说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 智悲光尊者有些讲义中说:“这是《广大游舞经》的教证,第一句讲了证悟的五种特点:“深”本体无相;“寂”自性无思;“离戏”远离常断;“光明”无得无失;“无为法”超离一切分别。整个颂词的意思是说:我释迦牟尼佛已经具有这五种特点的证悟境界,获得了能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疾病的甘露妙药,了不可得,但虽然我对任何一个病人宣说,他们也不能了知,所以我当安住在寂静的山林中。)

 

己三、佛法住世:

问:虽释迦圣教期还未圆满,为什么在有些寺院处亦可叫“圣教空世”?

答:因为他们没有闻思修行,不了知如来的教法和证法。

问:关于释迦佛圣教期分别有哪些说法?若按时间分我们现在已入了教期,能否可称为具足圣教正法圆满?

答:有四种说法:1)《月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两千年;2)《贤劫经》中说,释迦教法一千年,其中正法五百年,行相期五百年;3)有些戒律中说本来释迦教期有七千年,后来因大比丘尼出家减了两千年,但在《俱舍论大疏》中驳斥了这个观点,因为教法七千年的说法在律藏当中没有记载;4)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名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维持形相期为五百年,共有五千年。虽然按时间分我们现在已入了教期,但教法与正法还没有隐没,尚存于世,所以也可称为具足圣教正法圆满。

己四、自入圣教:

注:入佛门者有:1)为了熄灭今生的病魔而入佛门者;2)害怕来世恶趣的痛苦而入佛门者;3)为了今生的衣食等利益而入佛门者;4)为了来世人天的乐果而入佛门者;5)为了寻求自他究竟的解脱而入佛门者。

真正的入道者是因知晓一切轮回无有实义,为求解脱而趋入佛门者。

 

己五、师已摄受:

……假设没有依靠上师的窍诀,(上师的窍诀可归摄为出离心、菩提心和无二智慧)就不会懂得总结诸法的要领而加以修行。

问:什么叫“暂生缘”?有哪些暂生缘八无暇?每一种分别以何方法对治?

答:暂生缘是指偶尔产生或一直存在的违缘.若具足了暂生缘,则十八种暇满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毁坏.暂生缘八无暇有五毒粗重、愚昧无知、被魔所持、懈怠懒惰、恶业涌现、为他所转、求乐救怖和伪装修法。对治方法分别是:1)以修菩提心对治嗔心,以修不净观对治贪心,以修缘起法对治痴心;2)以四种对治力忏悔罪业,并一心一意祈祷文殊菩萨;3)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识;4)观修无常;5)应想自己后世的果报提前感受而生欢喜心,并因此对三宝生起更加强烈的信心;6)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从控制中解脱出来;7)要了知轮回的痛苦,对一切众生生起大悲心;8)一定要努力闻思,通过对经藏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使自己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问:有些居士说:“我虽然很想出家修行,但目前先将工作做好,将孩子带大,将老人后事准备安妥后再来出家修行就安心了。”他已入了哪一种无暇?应如何正确对待?

答:他已入了暂生缘八无暇中的为他所转。人生很短暂,不可能等到你什么都准备好了无常才到来,没有这样的道理,而且无始以来我们都是因为父母儿女的牵绊才耽误了修行的机会,若今生再不抓紧时机,下世又不知道要堕落到哪儿去了,所以应下定决心断除希求今生的念头,赶紧出家精进修持,那样才会对自己、老人以及小孩的今生来世有帮助。

问:一位具十八暇满人生的修行者,但他却有一、二个暂生缘无暇,这对他的十八暇满是否会有影响?请以比喻说明。

答:有影响。堪布阿琼的《大圆满讲义》中说:比如一个人有十八只羊,在放羊的过程中,出现一只豺狼吃掉一只羊,那么他就只有十七只羊了,又出现一只豺狼再吃掉一只羊,他就只剩下十六只羊了。同样的道理,这位具有十八暇满的修行者若具有了一、二种暂生缘无暇,他就不能称为暇满人生了。

问:什么叫“断缘心之八无暇”?此种无暇是否有对治方法?对此各大德分别持什么观点?若有对治,请分别说出各种对治方法?

答:断除解脱和佛果缘份的带有违缘性的八种无暇叫做断缘心之八无暇。堪布阿琼认为有些无暇没有对治。这里上师认为有对治,分别是:1)为今束缚的对治:观修人生难得,抛开世间的一切束缚;2)人格恶劣的对治:有些高僧大德讲,这里是从困难的角度加以否定的,并不是说他永远不可能转成善法;3)无出离心的对治:应该了知轮回的痛苦本性,现在的一切受用都是虚幻不实的,一定要生起真正的厌离心;4)无有正信的对治:应经常观想佛法和上师的功德、利益;5)喜爱恶行的对治:个别人是没有对治的,但有些可以把他交给具德的善知识教导,好的道友经常督促他看守他,慢慢耳濡目染善根成熟,闻思修行也会精进;6)心离正法的对治:若对正法没有一点希求心,就算佛陀在他面前也没有对治;7)毁坏律仪的对治:堪布阿琼在这里说应如理如法地忏悔,以后制止恶行并随喜他人清净的戒律;8)失毁誓言:努力保护金刚上师和金刚兄弟的身语意三门。

问:为什么说出家修行更容易成功?相对来说大部分在家学佛人以哪种断缘心无暇而耽搁修行?应如何对治?

答:因出家人远离凡尘俗事的牵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修行中,而在家人每天要忙着世间琐事,没有足够的时间修行,心也很难定下来,所以相比在家人而言出家人更容易成功。大部分在家学佛人以“为今束缚”断缘心无暇而耽搁修行,对治方法:应时常观想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外加行,人生短短数十年很快就过去了,而人生又如此难得若不好好加以利用让它空过,就如同入宝洲而空手而返一样,所以应努力抛开世间的一切精进修持佛法,毕竟世间的一切临死时也要舍弃的,一样也带不走,而罪业会跟随着你走向下一世。

问:进入密乘后,上师与道友是最为严厉的对境,我们应如何善加保护上师与道友的身语意三门,才不至于失毁誓言?

答:身:不能损害金刚上师、金刚道友的身体,诽谤、说过失都不合理;

    语: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教言,不能做违背他们教言的事;

意: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更不能对他们生邪见。

问:为什么说若没有善加观察“暂生缘八无暇”及“断缘心八无暇”,虽然具足十八暇满和修法形象,亦终不能趋入正道?

答: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在当今浊世,虽然具足暇满和修法形象,但也只能像法座上的法王、伞盖下的上师、深山中的苦行者、云游各地的舍事者一样,自以为贤善,实际上已被这些无暇之因所控制了,虽然表面上修法,但终不能趋入正道。

问:以什么因缘才能获得暇满之人身?

答:以守持清净戒律为因、发放布施为缘以及发殊胜的愿遇到佛法这三种因缘聚合才能获得暇满之人身。

问:什么叫皈依?办了皈依证,举行了皈依仪式之人是否一定是入佛教者?何为真正趋入佛门者?

答:皈依有投降、依靠之义,唯一上师三宝才是皈依处,对上师三宝有坚定不移的诚信,纵遇命难也不退转才叫皈依,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誓言与决信。办了皈依证举行了皈依仪式也不一定是入佛教者。真正趋入佛门者,必须了知轮回的一切无有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诫道:“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菩萨也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麦彭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以“昙花一现”的比喻说明人生之难得。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已获得人身宝,应依靠身体积累资粮修殊胜的法,并精进地护持心的境界。

 

丁四、思维数目差别:

当下我们可以进行观察,比如,在夏季里,仅仅一方草地上存在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数量,也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人类与旁生的比例多少是显而易见的。更不用说地狱和饿鬼道的众生与人类的比例了,所以得人身犹如得到如意宝一样,应好好珍惜。

问、有人说:“人身怎么难得呢?象我们一个大城市里有几百万人口,说明人身一点都不难得。”您对此看法如何?

答:这些人的数量跟三恶趣的众生数量相比较,前者如白昼之星,后者如夜晚繁星,而且这些人经常行持非法,信佛教的人数很少,而真正学习佛法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不能算是珍宝人身只能说是相似人身。

问、何为珍宝人身、中等人身、相似人身?您属于哪一种?应如何努力充实自己的人生?

答:如果暇满的所有功德完全具足,并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安住于瑜伽中而调伏自相续,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脱大铠甲,如此方为珍宝人身。中等人身是虽然心里有一点善法的信心,但经常被一些无明的黑暗蒙住了智慧眼不知取舍,总是搞世间法贪恋今生不求解脱。虽然表面上看来人的诸根全部具足,但不知取舍善恶唯行非法,这种人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故此等人身称为相似人身。(后两问请自己发挥)

 

问、请结合智悲光尊者的教言说明:得人身、遇殊胜上师、发菩提心、得灌顶、现见心的本性之难得,若已得到应如何行持?

答:智悲光尊者的《修行问答》中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徒灌水?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后一问请自己发挥。)

问、若得人身而不学佛唯造恶业之人,其人身是否难得珍贵?结合教言说明应如何善用此人身?

答:并不珍贵难得。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此教言说明无论行善或者造恶都是自己作主,智者应依靠如此暇满人身努力寻求殊胜妙法精华,而不应让此人生空耗。

问.为什么说得人生造恶业者比恶趣众生更恶劣?请从因与果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从因上来说,比如动物不会有太大的嗔恨心,而人的嗔恨心一旦生起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都很大,特别是一些有力量的人,当他们的嗔恨心一旦爆发,就有可能引发战争,对整个人类的危害都是无法估量的;从果上来说,这类人将永远在轮回中流转得不到解脱的因。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应以加行发心为了一切的如母众生早日离苦得乐获得佛果而修人身难得。正行无缘: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法以及修行的行为都是无有自性、如梦如幻的。后行回向: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应象金厄瓦格西一样,从来不睡觉,唯一修持正法。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修人身难得的目的是认识人身难得并善用此人身而精进修持正法,从而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暇满难得之引导终

 

甲一(暇满难得)分十:一、思维闲暇之本体;二、思维差别之圆满;三、思维恶趣之险地;四、思维难得之比喻;五、思维次第之数目;六、思维无义而空耗;七、思维因缘与缘起;八、思维生死之流转;九、思维暇满之赞颂;十、思维当生欢喜心。

 

  乙一、思维闲暇之本体: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反复观想自己未堕于八无暇处并且已获得闲暇之人身,应当心生欢喜而精进修法。若转生于地狱,则屡屡遭受寒热之苦而无有修法机会;若投生为饿鬼,则为饥渴烈火所焚而无有修法机会;若转为旁生,则为互相啖食所恼而无有修法机会;若转于长寿天,则数劫处于无想中,最后到临终时生起邪见,而无有修法机会;若生于边地,则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有修法机会;若转生为外道徒等,则因持邪见而无有修法机会;若生于暗劫中,则因不闻三宝之声而无有修法机会;若生为喑哑之人,则因意根不能堪为法器而无有修法机会。因未转生于八无暇处而称为闲暇。如今已摆脱了八无暇处获得闲暇之自性,因此,我应当唯行正法,精进修持。

  后行:将一切善根回向于众生。

  一切威仪中皆当如是思维而行。        

  乙二、思维差别之圆满: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倘若未得人身,则不可能修法,而今已转生为人,故具自圆满;虽转生为人但若生于无有正法之地,也无有修法机会,而今自己已转生于佛法兴盛之地,故具自圆满;诸根若未具足,也不可能修法,而今诸根已经具足,故具自圆满;若业际颠倒,则恒行不善业,不可能修法,而今业际无倒奉行善法,故具自圆满;若不信仰佛教,也不能行持正法,而今信仰佛教,故具自圆满。如此自己已具足五种自圆满。佛陀若未出世,则无有正法之名,而今已值佛出世,故具他圆满;佛虽出世但若未说法,也无有利益,而今佛已转三次法轮,故具他圆满;佛虽已说法但法若不住世,则无有利益,而今正法尚未隐没,故具他圆满;正法虽然住世,但自己若未入佛门,则无有利益,而今已趋入佛教,故具他圆满;虽然已入佛教但若无有顺缘善知识,则不知取舍道理,而今已为善知识慈悲摄受,故具他圆满。如此自己已具足五种他圆满。如今已经具足十圆满。因此,为使暇满人身有意义,我必须精勤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一切威仪中皆当如是修持。

  乙三、思维恶趣之险地: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今已得暇满人身,若未依此而修持正法,则为业力所牵,死后堕入三恶趣时连佛法之名声也听不到,不得值遇善知识,又不知善恶之理,一切所作唯是恶业,无有善法,结果必定不断流转于轮回中,那将多么悲惨啊!因此,我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四、思维难得之比喻: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为风吹动的海面上有一具孔木轭,为海浪所冲而不停地漂荡,海底有一盲龟,每百年浮到海面一次,

此二者相遇,并且龟颈进入木轭孔中极为不易,而从恶趣中获得人身较此更难。此外,向光滑的墙壁上投豆,颗

粒也难存留,获得人身比此更难。因此,我应当精进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五、思维次第之数目: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若思维一切众生次第之数目,则获得人身为数甚少;若思维人类中不行正法恒造恶业者,则信奉正法与听闻正法者也是仅此而已;尤其思维诚心入正法之门并能行持正法者更是绝无仅有。我们如今已获得珍宝人身并幸遇到真实上师,闻得甚深之法,有修学菩提道之时机。因此,我应当精进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六、思维无义而空耗: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若去宝洲却空手而归,则入海中无义。同样,今已到人身宝洲,若未得殊胜法宝,未获解脱道,一味散乱于今生琐事上,则虽获珍宝人身也是空走一遭。因此,我应下定决心精勤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七、思维因缘与缘起: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修持正法依赖于心,心依于暇满人身,如此修法顺缘之缘起具足也极为困难,而今自己无病无苦,未被他人所缚,自由自在之时,应当全力以赴勤修正法。反复深入而思维。

  后行:回向善根。

一切威仪中皆当如是而修。

  乙八、思维生死之流转: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辗转于生死之中,感受各自痛苦,然而直至此时,仍无有解脱之际,这完全是由于曾获得暇满人身时未修正法虚度人生所导致的。我今为使暇满人身有意义,必须精进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九:思维暇满之赞颂: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再三观想一切声缘阿罗汉以及菩提佛果都是依靠暇满人身而获得,密宗深法也唯有依赖暇满人身方可成就,一切大小乘法最殊胜的所依即是暇满人身。因此,我也必须依靠现在的暇满人身而获得解脱道。

  后行:回向善根。

  乙十、思维当生欢喜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再三观想如同穷人获得宝珠般喜不自禁,边看自己所获得的暇满人身边思维,这究竟是梦还是真的呢?因而生起极大欢喜心。

  后行:回向善根。

  一切威仪中皆当如是而修持。

 

寿命无常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问:作者在每一引导开端均有一个对上师的顶礼偈,这样做有何意义?我们在闻思每一引导时应如何观想随学?

答:这样做可以通过上师不可思议的意传和加持力,使自相续中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的修行境界很容易生起来。我们在闻思每一引导时也应观想我等大恩上师足下顶礼,并生起强烈的信心和恭敬心。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问、佛教中所说的器世界情况与科学上所说的是否有矛盾?应如何圆融统一?

答:佛教中和科学上对于器世界情况的观点,总的来说,从无常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只是对于存在的来源有争议,比如说世间上研究天文的科学家和研究其他项目的科学家在某些学说上的观点也不同,佛教中也是一样,《时轮金刚》和《俱舍论》中对地球的分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也不能说科学完全不对,各有各的特点,只是因众生不同的业力而有不同之显现,而我们的分别念和寿命都有限,不能完全通达。总之,最后一切都是无常的。

问、如何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如是思维后,应如何对待我们这个特别贪执的身体?

答:由众生共同的福德所形成的外器世界,四大洲、须弥山、天界以及坚固的铁围山等,虽然可存数劫,但它们也是无常的,最终必定将因七火一水而毁灭。既然大千世界也有成为那样空劫的时候,那我们就更不应该贪执这个由骨肉组成的如秋蝇一样的身体,而应该利用这个身体努力诚心地修持正法。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问、虽然人们均知道有一天会死,但此处“思维内情含生而修无常”是要在人们相续中生起什么定解?有了此定解应如何度过短暂人生?

答:此处是要在人们相续中生起死期不定的定解。有了此定解就不应被懈怠懒惰所控制,而应诚心修持对临终决定有益的殊胜正法,不让此生空耗。

问、死亡来临时,是否有办法遮止死主阎魔?唯一对死亡有益的是什么?了知此点后,在生时应如何为死亡作准备?

答:没有任何办法。唯一对死亡有益的就是殊胜正法。了知此点后,在生时就应努力行持善法,把精力放在来世当中,不要希求今世短暂的安乐。

丁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

问、依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做为修行人其修行的宗旨是什么?

答:修行的宗旨是把精力放在来世中,相续中生起看破今生、无常观和利益众生的心。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问、世间尊主主要指哪些?他们各具什么功德?他们能否摆脱死亡?与他们相比,我们应如何观修无常?

答:世间的尊主有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他们的寿命可住多劫,身高一由旬及闻距,并且具有胜过日月之威光。此外,还有具有五神通的天人和仙人,他们以神变力可以行于虚空中。另外,还有人间的转轮王和国王,他们的地位显赫、财产丰富,但他们也无一能摆脱死亡。与他们相比,他们的种种妙欲比我们不知道超出多少倍,但他们也要感受死亡的痛苦,无法摆脱死亡,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人呢?所以我们不应再贪执今生的种种受用、财富、权势,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而应努力修持正法。

 

丁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

问、很多人在生时对自己的亲友、眷属、部属、弟子、仆从、饮食、财务、名利、地位、身体均很执着,死亡时这些能否带走?真正对死亡有利的是什么?对此我们在生时应如何做?

答:死亡时这些一样也带不走。真正对死亡有利的只有正法。对此我们应从现在就开始再三思维无常,尽力精进修持正法。

问“积际必尽”是针对哪方面所说的无常,当我们拥有财产时应如何处理才最有意义?

答:是针对财产受用方面说的。当我们拥有财产时应用在佛法方面,上供下施,努力护持三宝利益众生的事业才是最有意义的。

问、《窍诀宝藏论》中亦说“再好的上师、道友亦终将分离”,所以我们在与家人、道友等相处时应持什么态度?

答:现在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不久必将分离,所以互相不应嗔恨、争吵、斗争、发生矛盾等,应当思维大家不一定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应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问、释迦牟尼佛因地传记中绝大部分讲其六度万行的功德,唯有他转生为我乳轮王时显现是因贪而堕落,此公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是释尊给我们的一种示现,说明贪欲有严重的过患,作为凡夫人应尽量远离贪心。

 

 “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希有。” (此颂说明了一切亲怨都是无常的。从今生来看,此生许多人虽然成了自己的主要仇人,但后来也许会变成朋友,互相交亲,关系异常亲密。此生虽然是父母兄弟的,有些却为了微薄的财产受用而心生嗔恨以致互相残害。虽然是家人或亲戚的,但也有因暂时的琐事而成为仇敌甚至互相残杀。从长远来看,今生是亲人的过去生中也许是仇敌,今生是仇敌的过去生中或许是最疼爱我们的父母、亲人,所以我们要平等的对待一切亲人和仇敌乃至一切众生。)

问、世间人为了生活而奔波所受之痛苦与修行人为求正法所受之苦有何差别?我们应如何面对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苦行?

答:世间人为了生活而奔波所受的痛苦只能成为恶趣之因,因为在为生活奔波的过程中难免会造下很多恶业;而修行人为求正法虽然暂时感受了许多痛苦,但最终将获得无上的安乐。做为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痛苦也应想到这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必经的苦行,而且这种苦行也是无常的不会持久,以自己的小苦换来众生的大乐是值得的!并发愿愿上师三宝加持自己早日有能力普渡众生!

问.即使我们现在身居传法法师位,或是持戒清净的亲教师,或是抛弃一切的舍事者,能否保证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很好的修行人?若不能,则我们平时应如何行持?什么时候才能确保自己的修行一定会成功?

答:不能保证。我们平时应恒时修习死亡无常,观察自己的过失,恒常处于低劣位,生起出离厌世心,三门调柔不放逸,一切有为观无常,思维轮回之痛苦,恒时处于强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厌离心之中。在未断除我执、未生起无我之智慧、未得到圣者果位之前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修行一定会成功。

问.当我们面对鲜花、赞叹、恭敬、供养等时应如何把握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如何才能对上师三宝生起强烈的信心?

答:应观察自己的心相续是否生起了傲慢心和贪心,并反问自己这些是不是凭自己闻思修行的功德而带来的,是不是以佛法饶益众生而得来的,如果是的话,收下一点也可以,若不是的话,应马上猛励忏悔。依噶当派的教言,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有四个因:1)依止善知识;2)依止有信心的道友;3)经常观修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因果的道理;4)经常看经论。

问.修行成功之因是什么?

答: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和对上师三宝强烈的信心是修行成功之因。

 

丁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

问.请举例说明死缘众多、生缘极少、生缘亦成死缘的道理。

答:因死缘多种多样,所以死期不定。有些在母胎中便已死亡,也有些刚刚出生就死了,还有些刚刚学会爬行就夭折,又有些在壮年时死亡的,有些是衰老而死的,有些是因未得到及时治疗而死的,对于当今社会来说,每天因车祸而死的更是不计其数。在以上无数死缘之中,生缘却如风中残烛,极其微少。而生缘中自足所需的衣食等也都有可能成为死缘,如当今时代,有许多人过分喜爱肉食,肆意食用血肉,因此似乎没有不染上“玛敦”病或“夏珍”病(因肉食所致的两种病的名称)的。(因每个众生被杀时都不是心甘情愿的,都是在极度恐慌和嗔恨中失去生命,这时他们的体内会分泌出一种毒素,若长期食用这些肉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丁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问.嘎单派关于死亡无常的三大誓愿是什么?

答:1)我决定要修法;2)我很快要修法;3)我一定要修对来世今生有意义的正法。

问.如何结合自己的行住坐卧各种威仪来观修无常?并以教证加以说明。

答:时时刻刻唯一观修死亡,并且观想行、住、坐、卧等一切行为都是此生最后的行为,口中所言、心中所想也是如此。如果去其它地方也观想将客死他乡而没有重返故土的机会;走路或者在台阶上休息时也想可能死于此处;无论坐在何处也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晚上睡觉时也要想今晚会死在睡觉的地方,无法确定明天是否还活着;早晨起床时也要想:在今天当中也许会死,无法确定今晚还有睡觉的机会,当如此诚心迫切地观修死亡。如经中云:“路上行走为无常,故当如理如法行;所住之处为无常,故当意念为净土;饮食受用无常故,当以禅定为食物;床上睡眠无常故,迷乱修为光明境。”

问.观修无常有何重大意义?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答:教证:《毗奈耶经》中云:“我之眷属中,犹如妙瓶者,比丘舍利子,及目犍连等,于如是百人,供斋与供物,不如一刹那,忆念有为法,为无常殊胜。”又如有一居士问博朵瓦格西:“若专修一法,修何法最为重要?”格西说:“若唯修一法,无常最为要。”

理证:释迦牟尼佛的修法中修无常法是最好的,很多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也是依靠修无常、出离心而获得成就的,由此可见,观修无常是很重要的。

问.若相续中未生起“无常观”有哪些过患?

答:如帕单巴尊者说:“西藏修法者之中,无有一人修死亡,亦未曾见谁留世。身著僧衣喜积财,岂非供养于阎王?收藏一切妙财宝,岂非企图暗地中,贿赂供养地狱卒?若见西藏修法者,不觉仰天哈哈笑!谁具广闻我慢高,修行好者积财富,谁依静处多散乱,谁离故乡无羞愧,彼为形象修法者。彼等喜爱造恶业,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之,彼等一切诸过患,未修无常所导致。”

问:消除违缘有何窍诀?请结合博朵瓦格西的教言加以说明。

答: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见解。博朵瓦格西说:“汝当多思死无常,若心生起定死亡,净除罪业无困难,修持善行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汝多修持慈悲心,于自相续能生起,利益有情无困难。倘若在此基础上,多修诸法实相空,于自相续能生起,清净迷乱无困难。”

问.相续中生起无常的定解的界限是什么?

答:应象喀喇共穹格西和持明无畏洲那样,时时忆念死亡随时都会降临而努力修法,并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寿命无常之引导终

 

甲二(寿命无常)分十二:一、观蕴身而修无常;二、观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三、观器情成坏而修无常;四、观诸佛圣士而修无常;五、观死亡不定而修无常;六、观有为法自性而修无常;七、观骤然死缘而修无常;八、观独自离世而修无常;九、观时代士夫而修无常;十、观无可信赖而修无常;十一、观外缘不定而修无常;十二、观厉力希求而修无常。

 

  乙一、观蕴身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自他由肢节聚合的身体,虽然现在依靠顺缘的衣食,对其进行装饰、擦拭,可是,一旦死亡时,必将离衣裸体,被扔到空旷之处,为豺狼鹰鹫所食,肢离破碎,骨架各自分散。因此,我如今必须行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二、观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帝释天王、大自在天王、遍入天王、广大仙人、蚁穴仙人等相貌庄严,威光夺目,寿量长达数劫,智慧广大,具足五眼五通及无量神变,他们也有死亡之时,象我们这些人岂有不死之理!因此,我应当下决心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观器情成坏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高山、境域为主的器世界以及男女为主的有情世界一切众生,尚有为坏劫七火一水所毁成为空无所有之时,我们这些人岂能不死?因此,我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四、观诸佛圣士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猛厉观想昔日的七佛及其眷属、中间的声闻缘觉及其眷属等都已先后出世、入灭,他们的教法也历经无数兴衰,象我们这些人以及亲眷怎能恒常存在?因此,我从现在起就应当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五、观死亡不定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我们的寿命无增唯减,日夜刹那刹那趋近死亡,如同花鼠咬断草绳一样,死处无定死缘众多,何时死亡呢?

  后行:回向善根。

   乙六、观有为法自性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总的观想一切有为法无常,分别观想人寿无常,尤其观想身心聚合无常。例如,从前繁荣昌盛的城市、寺院毁于一旦,最后成为废墟,以比喻来说,自己的身体如同城市,心如同城中之人,何时身心分离而死亡呢?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七、观骤然死缘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燃尽,若突然为风所吹,则刹那就会熄灭。同样,生后逐渐趋向死亡,若突然出现猛烈的病魔或损害等横死外缘,则刹那也无有自由存留。我也不例外,不一定何时就会出现此种情景。因此,我从现在起必须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八、观独自离世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弃离今世的显现,步入后世之道,身卧最后的床榻,享用最后的衣食,言说最后的话语,尔时,必须放下眷属、受用、亲戚等一切,独自前往后世,这样的时刻一旦到来,极为难忍。我不一定何时就会出现此情此景。所以,现在就必须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九、观时代士夫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百年以前的人及旁生等有情现在几乎一无所剩,如今人间的大多数众生百年之后也会所剩无几,我也不能超离此规律。未来的一切众生皆是如此。如同时季庄稼的替换一样,我从前出生地方的邻居熟人、亲朋好友、门犬牲畜、怨家仇敌、兄弟姊妹等许多已不在人世。

  后行:回向善根。

  乙十、观无可信赖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无论是高山、海底还是虚空等方位处所中,无一众生不为死亡所害,因时、非时之缘而死,尤其人间死缘危害极多,我何时会死呢?

  后行:回向善根。

  乙十一、观外缘不定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诚心观想即便无有突然性的死缘,但死主也如落日之阴影般降临。诸如以毒、兵刃、火、水、敌人、病、魔,甚至衣食不当等日常所行为缘而死的也极多,我何时会死呢?

  后行:回向善根

  乙十二、观厉力希求而修无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诚心观修:去他处时应想我现在会死亡或会死于此地吧;上路以及坐在台阶上也想我会死于此吧;处于何处都想我会死于此吧。吃饭、散步、睡眠等所作所为都想是此世最后的行为。因此,我恒时应当情不自禁地唯一观修死亡。

  后行:回向善根。

  此后一切威仪中皆当如是而观修。

 

轮回过患

 

了达轮回诸事无实义,唯以大悲利益诸有情,不贪有寂依教行大乘,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三(轮回过患)分二: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

丁一、总的思维轮回痛苦:

……我们要下决心:今生今世一定全力以赴脱离轮回大苦海,获得永久安乐圆满正等觉果位。上述道理,要完整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地修行。(加行发心:愿一切老母众生都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正行无缘:以三轮体空的方式观修从天界到地狱众生的各种痛苦;后行回向:将观修的功德以及三世所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它们早日离苦得乐!圆成佛果!)

观修轮回痛苦后应达到为了断除希求继续轮回的念头,生起真正的出离心的目的。

 

问:为什么要观修轮回过患?如何以比喻、教证说明轮回之过患?

答:因为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自相续中一定要具足菩提心,而菩提心的来源是出离心,要生起出离心首先就是要观修轮回的过患,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所以观修轮回的过患是很重要的,若没有观修,则出离心、菩提心不可能生起来,那大圆满、大手印等修行的境界更加不可能在自相续中生起来。

比喻:就像听到监狱里的种种状况后,就会对监狱生起厌离心,不愿意进去,所以不会触犯世间的法律一样,观修轮回的过患也是同样,当了知了轮回的种种过患后,就不会希求轮回,想获得解脱,就会努力地修持善法。

教证:《中观宝鬘论》中云:“三道生死轮,无初中后转,犹如旋火轮。”

问“如何从总的方面思维轮回痛苦?如是思维后有何作用?

答: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以贪心的缘故断过的头和肢体不计其数。如果把曾经生为蚂蚁等小含生的肢体堆集一处,将比须弥山王还高;因口中无食,背上无衣,感受寒冻、饥饿、干渴等痛苦,哭过的泪水比海水还多;仅仅曾经生于地狱时所喝过的铜汁铁水也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如是思维后就会生起若继续在轮回中流转则还将感受比以前更多的痛苦,所以容易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并精进地行持善法。

问:如何说明一切众生都当过自己的父母?生此定解有何作用?

答:佛在经中说:“如果把整个大地的土抟成象枣核一样大的丸子,其数量可以数尽,但是各个众生互为母亲的次数却不可胜数。”这是佛陀灭尽一切烦恼的慧眼照见而宣说的,而且没有任何教证防害,是了义的。若能在心相续中生起此定解,则会对一切众生都平等对待,为生起真正的菩提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丁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分六:一、地狱之苦;二、饿鬼之苦;三、旁生之苦;四、人类之苦;五、非天之苦;六、天人之苦。

戊一(地狱之苦)分四:一、八热地狱;二、近边地狱;三、八寒地狱;四、孤独地狱。

己一(八热地狱)分八:一、复活地狱;二、黑绳地狱;三、众合地狱;四、号叫地狱;五、大号叫地狱;六、烧热地狱;七、极热地狱;八、无间地狱。

 

问.有人质疑说:“地狱这么苦,寿命这么长是不可能的吧?”这样想有何过失?请以教证说明其过失的严重性,并结合公案说明地狱是真实存在的,相续中生起地狱存在的定解有何作用?

答:这样想罪过是相当大的。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中说:如果听到地狱的痛苦和寿命后产生怀疑,认为这只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这比造五无间罪还要严重,而且会成为始终得不到解脱的一种恶业。

公案:世尊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屠夫晚上守持不杀生戒(白天杀生)。后来他转生到孤独地狱,晚上住在悦意美妙的宫殿里,四名美女供养饮食、受用,快乐无比;白天时,宫殿变成燃烧的铁屋,四名美女则变成了恐怖的恶狗啃食他。

相续中若生起了地狱存在的定解,就会害怕转生到那里,为了避免转生到那里,今生就不会散乱、放逸、造恶业,而会努力地忏悔和修行。

问.地狱中的景象是否每个堕入其中的众生前均显现相同?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不相同。因为每个地狱众生是根据自己的业力而感受痛苦的,而每个众生的业力也不一样,佛陀只是根据热地狱众生的业力感受将热地狱分为八种,具体情况还是众生自己造的业而有所不同。如在多罗尊者写的《地狱见闻记》中所讲的很多符合佛教的道理,但地狱里的实际情况也与有些佛经中所描述的情况不太相同,这都是众生不同的业力所显现的。

问、人们均希望自己长寿百岁,但地狱众生特别希望早点死去,这是为什么?将人间最大的痛苦与地狱最大痛苦相比,如何生起地狱痛苦的正念? 生起正念的验相怎一样?

答:人是善趣众生,偶尔还会感受到一些安乐,但地狱的众生恒时都处在痛苦当中,对于他们来说,死亡之后就是一种解脱,说明他们的痛苦已经感受完了,可以从痛苦的地狱当中解脱出来,所以他们迫切希望能早点死去,获得解脱。人间最大的痛苦无论从方式方法,时间和程度上都无法与地狱中最小的痛苦相比,更何况最大的痛苦了。所以平时当我们感受一点微小的痛苦时也应想到此时地狱众生所感受的痛苦比我们的痛苦大得多。生起正念的念相是:无论在什么环境和场合都不会动摇。

问、如何解释“无间地狱”?造何罪转生此地狱?其痛苦状况与其它地狱相比如何?

答:汉文中“无间地狱”的意思是没有间断地感受痛苦;藏文中的意思是再没有办法压迫它,再没有比这更强烈的痛苦了,所以称为无间地狱;亦名五无间,谓受生无间、身形无间、寿命无间、受苦无间、受报无间。造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无间罪的众生或已入密乘对金刚上师产生邪见的人将转生到此地狱;《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造舍法罪和密乘中破誓言等众生也将堕此地狱,此地狱要感受前七种地狱的所有痛苦。

 

庚一、复活地狱:

复活地狱有情的寿量:人间五十年是四大天王的一天,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四大天王所在的天界五百年是复活地狱的一天,这样计算复活地狱三十天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此地狱众生自寿为五百年。也就是人间的一万六千二百亿年。

嗔恨心是感生复活地狱的主因。为了避免感生此地狱,在修行过程中,道友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一定不能生嗔恨心,并互相修慈悲心。以此扩大到对一切众生都修慈悲心,断除嗔恨心。

 

庚二、黑绳地狱:

寿量:人间一百年是三十三天的一天,三十三天的一千年是黑绳地狱的一天,此地狱的有情寿量长达千年。

庚三、众合地狱造十不善业中的杀生恶业是堕入众合地狱的主因

寿量:人间二百年是夜摩天(居于须弥山前上空,按时行乐,故名时分,不与阿修罗作战,故名离诤天)的一天,夜摩天的二千年是众合地狱的一天。此地狱的众生自寿为两千年。即人间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亿年。

庚四、号叫地狱:

寿量:人间四百年是兜率天(又名喜足天、睹史多天,六欲天之一,妙欲资具胜于以下诸天,身心安适,且喜具足大乘法乐,故名喜足)的一天,兜率天的四千年是号叫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自寿长达四千年。

庚五、大号叫地狱:

寿量:人间八百年是乐化天的一天,乐化天(六欲天之一,自己任意变化欲界资生妙具,尽情享受,故名乐化天)的八千年是大号叫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的寿量达八千年之久。

庚六、烧热地狱:

寿量:人间一千六百年是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一,夺他所化妙欲资具而自享用,故名他化)的一天,他化自在天的一万六千年是烧热地狱的一天,此地狱众生自寿长达一万六千年。

庚七、极热地狱:

庚八、无间地狱:

己二(近边地狱)分五:一、煻煨坑地狱;二、尸粪泥地狱;三、利刃原地狱;四、剑叶林地狱;五、铁柱山地狱。

无间地狱的四方各有煨坑地狱、尸粪泥地狱、利刃原地狱及剑叶林四个地狱。东方有四个,南方四个,西方四个,北方四个,共十六个。东南有一座铁柱山,同样西南、西北、东北各有一座铁柱山。

问:有的论典说“近边地狱”有四个,有的说六个,应如何圆融解释? 为什么叫“近边地狱”?

答:地狱的景象千千万万,因每个众生业力所感不同所感受的也不一样,如两个人一起去旅游,两个人对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佛陀在有些经典里面的观点是对大多数众生的业感现前面宣说的,个别的不一定;一般来说,利刃原地狱是过路的经过之地,铁柱山地狱在第一个角落均有,所以此二地狱没有算进去。由于无间罪的业力减轻而从无间地狱中解脱,而进入无间地狱的四面各有一个地狱,此地狱即近边地狱。

 

庚一、煻煨坑地狱:庚二、尸粪泥地狱:庚三、利刃原地狱:庚四、剑叶林地狱:

庚五、铁柱山地狱:

加行为利益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而观修,自已认真观察八热地狱、十六近边地狱的痛苦;对于以上八热地狱、十六近边地狱和铁柱山地狱的痛苦,自己经过一番详细分析之后,正行到一个寂静的地方开始闭目观想:我如今已经真真切切地转生在那些充满恐惧和痛苦的地狱之中。又转念沉思:啊!我现在并不是真正生在那些地狱里,仅仅是内心意念,竟然那么恐怖、那么痛苦,而如今真正堕落于地狱中的众生不可胜数,这些有情都是自己前世的父母,也无法确定现世的生身父母、亲朋好友等许多人命终之后不堕入地狱。其实,转生到那些地狱的主因就是嗔恨心,而我们这些人在前世和今生之中肯定造下了数之不尽的嗔恨烦恼恶业,由此后世一定会转生到上述的那些地狱中。如今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并有幸遇到了具有法相的上师,聆听了甚深窍诀,拥有了行持佛法成就佛果的机会,此时此刻务必下决心:为了从今以后不转生到那些恶趣之处,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努力修持。反反复复思维上述道理。后行为今后决定不生到那些恶趣之处,而且,痛悔以往所造的深重罪恶,诚心忏悔,并立下坚定誓愿:今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宁死也绝不造堕落地狱的恶业。一方面这样忏前毖后,一方面对现在身陷地狱的有情生起强烈的悲心而发愿:但愿这些众生当下从恶趣中解脱……

以上道理要以圆满加行、正行、后行来修持。

问、堪布阿琼详细讲述观修轮回痛苦有四个内容,并要求立三种誓愿,这些分别是什么?

答:四个内容分别是:一、观修三界轮回的环境 二、观修他们的身份 三、观他们的痛苦四、观他们的寿量

 三种誓愿分别是:一、要对整个生死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并发愿无论如何也不能转生到地狱去;二、发愿一定要从轮回中出离,一定要获得解脱;三、一定要精进忏悔,一定要度化众生,并发愿从现在开始重新做人。

 

己三、八寒地狱:

……接下来,我们还是像前面那样结合自相续而观修这些寒地狱的痛苦,首先观想:如果在这个人间,寒冬季节一丝不挂赤裸裸地在外面停留短短的一瞬间,尚且也无法忍受寒冷的痛苦,假设真正转生在那些地狱里,又怎么能忍受得了呢?对于自相续的罪业,要忏前戒后,并对已经沦落到地狱中的有情生起大悲心……,如前一样具足加行、正行、后行来实修。(加行发菩提心,愿三界轮回的众生都从轮回中得到解脱;正行在自相续中依次观修八寒地狱的痛苦,观想如果在在此人间,冬季时裸体在外面停留一刹那也无法忍受寒冷的痛苦,更何况生在那些地狱里的众生又如何能忍受呢?后行应忏悔自相续的罪业,防罪止恶,并对生在地狱中的有情生起大悲心,并将此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愿他们早日从轮回中解脱,也愿我们自己为了众生而获得解脱。)

 

己四、孤独地狱:

问、请解释“孤独地狱”,举例说明有哪些种类?

答:因孤独地狱的处所不定、痛苦不定、寿命不定、形状也不一定,什么都不是决定性的,故称为孤独地狱;孤独地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情法,但是也有无情法变成众生,这个时候就不是无情法,实际上他们也感受痛苦,因众生特殊的一种业力现前时,就成了一种孤独地狱。比如说海边的石头,有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观察后发现他们有些也是有生命的,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但只要是稍微了解一点佛教的道理的话就不难明白,孤独地狱的众生有的夹于山崖中,有的困于石头内,有的冻结在冰里,有的煮于沸水中,有的焚烧在火里,有的藏在树木里,还有些转生为日常使用的的杵臼、笤帚、瓦罐、门、柱子、灶石、绳子等形象。

问、平时应如何谨慎享用信财?

答:平时尽量在说法闻法时回向功德,并念诵观音心咒,并做到在没有意义的地方不浪费。 

问:了知地狱的情形后对自心有何帮助?

答:当详细了知了这些地狱的数量寿量以及所受的痛苦后,对生于这些地狱中的有情生起强烈的悲心,愿它们能早日脱离痛苦获得安乐,自己并发愿生生世世也不要造堕入这些地狱的因,并从内心生出对上师三宝更大更强烈的信心,若今生没有遇到佛法,若佛陀没有给我们开示这些地狱的情况,我们很可能因为无明愚痴而堕入这些地狱中,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行持佛法努力忏悔过去生和今生所造下的种种恶行,愿早日能成办自利利他的事业。

 

戊二(饿鬼之苦)若在平时施食时念诵观音心咒“嗡嘛呢叭美吽舍”它们就能受用。分二:一、隐住饿鬼;二、空游饿鬼。

己一(隐住饿鬼)分三:一、外障饿鬼;二、内障饿鬼;三、特障饿鬼。

庚一、外障饿鬼:

庚二、内障饿鬼:

庚三、特障饿鬼:

而投生为饿鬼的主因就是自己一毛不拔的吝啬和阻碍他人布施的悭吝,

 

己二、空游饿鬼:

问、饿鬼的分类、身体状况、转生之因、寿量分别是什么?应如何串习思维产生定解?

答:饿鬼分为隐住恶鬼和空游饿鬼;其中隐住恶鬼又分为外障饿鬼、内障饿鬼和特障恶鬼。

饿鬼的身体大、腹宽、手足细、口小如针眼、喉腔细。《日藏经》中说:饿鬼的身体大的有上千由旬,小的只有半尺。转生饿鬼界的主因是吝啬和悭吝(阻碍他人布施);人间一个月相当于饿鬼界一日,饿鬼自寿五百年,即是人间一万五千年。我们应经常想到无论在恶鬼中的任何一处,都同样遭受着以饥渴为主的各种痛苦,而现在我们这些人仅仅是没有吃早饭便会感受何等的痛苦?如果转生到许多年连水的名字都听不到地方那样将如何呢?所以现在应当尽心尽力尽已所能为不转生到恶趣而精进修持,并诚心诚意的思惟:愿代受那些饿鬼的痛苦,愿它们能够获得安乐。

问:见饿鬼之痛苦后,我们应当如何观修与发愿?为什么?

答:见到饿鬼恒时感受着以饥渴为主的痛苦,我们应诚心观修:若现在我们两三天没吃的,便会感受何等的痛苦?而饿鬼却是长年累月的感受这些痛苦,如果我们没有好好修持,自己若转生到其中该怎么办?所以我们应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堕入到三恶趣,也不应贪恋人天善趣的安乐,要对三有轮回发起猛烈地的厌离心,进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并发起令这些苦难众生早日离苦得乐的菩提心,精进行持正法。因为三有轮回如火宅,没有一刻是安乐的,我们就像在火宅中玩耍的孩子,根本不思出离,还乐在其中,很可怜,若是再不从三有轮回中脱离出去,结果只有无边无际的痛苦在等着我们,而我们不能只求自己得安乐,而弃那些生生世世做过我们父母的众生不顾,也愿自己能早日成就来度他们出苦海。

问:有人说眼见为实,对于看不见的鬼神,不相信其存在,对此应如何说服他们?

答:其实我们眼睛能见到的东西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现在的人体学和科学也都承认的,我们的眼睛并不是圆满的望远镜,比较大的东西能看得见,特别小的东西却看不见,眼见为实只是从某个角度来讲的,因此我们对于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一概否认是不合理的。

问、有人活着很痛苦时经常想自杀,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答:对于现在的来说,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这让我们佛教徒不得不感叹,在物质文明很富足时,人们的精神文明却如此贫乏,众生不知因果,以我执引发无明、愚痴、烦恼,并任其摆布而不思出离,佛陀彻见三有轮回的真理,并为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开示了离苦得乐解脱轮回的方法,但却有无数愚痴的众生不如理如法的行持,实在可怜,其实,自杀有很大过失,是戒律中所不开许的,在密宗中将五蕴身视为本尊坛城,自杀有杀本尊的过失,而且自杀死者每隔七天都要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自杀死亡的痛苦,以此要延续几百年、几千年的痛苦,自杀对自他都是不利的。愿一切众生早日醒悟,离苦得乐,圆成佛果!

 

戊三(旁生之苦)分二:一、海居旁生;二、散居旁生。

己一、海居旁生:

己二、散居旁生:

我们自相续中在今生或他世一定积存了许许多多转生恶趣的罪业,所以现在就务必要诚心诚意努力忏悔以往所造的恶业,立誓今后绝不再犯……。并且对生在恶趣中的有情生起强烈的悲悯心,一边发愿:将自己三世所积的一切善根回向给沦落恶趣的这些众生,但愿它们能早日脱离恶趣,一边思量发心:我如今幸运地遇到了大乘正法,有了行持成办自他二利正道的机缘,一定要刻苦求法、精进修行,将来好接引恶趣的所有众生到清净刹土,愿上师三宝加持我获得这样的能力。并且祈祷上师本尊、念诵、发愿……。最后将善根回向众生。

对于上述道理,我们要以回向等三殊胜摄持来实地修持。(加行发心殊胜:为度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而观修三恶趣众生的痛苦,正行无缘殊胜:认真观修三恶趣中无论生在哪里,都要感受剧烈而漫长的痛苦,愚昧无知,无有正法的光明,一切所为唯有成为恶趣之因。如果生到恶趣以后,则难以解脱。我们自相续中今生或他世一定造了许多转生恶趣之业,应诚心忏悔以前所造的恶业,发誓今后不再造恶业,精进修持,对生在恶趣的众生生起强烈的悲心,自己所积的一切善根回向给生在恶趣中的这些众生,愿它们能从恶趣中解脱。并观想我如今值遇大乘佛法,有了行持成办自他二利正道之机缘;后行回向殊胜:所以应发心刻苦求法精进修持,将来接引恶趣所有众生到清净刹土,愿上师三宝加持我获得如是能力并祈祷上师本尊,发誓念诵等。如此善根也回向众生。)

 

看到遭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时,当详细思惟,观想自己如果遭受这种痛苦,那将如何忍受。所以我们应当对于旁生界的有情生起悲心,自己若有饲养旁生,应仁慈看护它们。甚至虫蝇及细微含生以上无一不有苦乐的感受,所有这些旁生也无一末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应当对它们生起慈悲心。

 

戊四(人类之苦)分二:一、三大根本苦;二、八支分苦。

己一(三大根本苦)分三:一、变苦;二、苦苦;三、行苦。

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如梦》中说:“整个六道的众生都被三苦摧毁着。”比如旁生中的牦牛在吃草时遭到猛兽的袭击是变苦;有时吃不到草又加上身上有病是苦苦;走路时踩到很多小动物是行苦。

庚一、变苦:

庚二、苦苦:

庚三、行苦:

乳汁、乳酪和酥油为三白;冰糖、蔗糖和蜂蜜为三甜

 

己二(八支分苦)分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求不得苦;八、不欲临苦。

庚一、生苦:

问、“生苦”主要体现在哪三个阶段?请举例说明每一个阶段各有什么样的痛苦?

答:生苦主要体现在:⑴住胎时期的痛苦:肢体和诸根圆满具足的时候,感觉到母胎中非常狭窄,异常恶臭,漆黑一片,犹如关在监狱里一样痛苦;⑵出生时的痛苦:出生时被三有的业风吹动,头足翻转颠倒,通过产门时犹如被一个大力勇士拉着脚拽出来,摔打在墙上一样痛苦;⑶出生后的痛苦:出生后被放到垫子上时,犹如落到荆棘丛中一样痛苦,剥脱背上的胎膜时,犹如活活剥皮般痛苦。

 

庚二、老苦:

庚三、病苦:

问、请结合你自身的经历谈谈生病时的痛苦?怎样才能尽量将病痛转为道用?

答:生病时应观想这是修行道上的一种助缘,有时若因前世的业力不一定能马上复原,就应好好的的忏悔,不管怎样随缘转就好,另外不应对病魔产生嗔恨心,不应想把它从身体里遣除,应想它毕竟也是一个众生,若依靠我的身体能让它得到利益,我心甘情愿的舍弃自己的血肉之身,并且念观音心咒回向它。

问、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对于初学者如何劝化他学佛?

答:我们学佛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早日离苦得乐,圆成佛果。所以我们为了这个目的要努力随学诸佛菩萨及大德上师等诸善知识,行六度万行度化众生并积累褔慧二资粮,以期早日证得有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及无漏神通的佛果,最圆满、彻底的利益众生,应以什么得度现什么身说法。

对于初学佛者对他宣讲佛的功德和学佛的利益,并投其所好,“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对不面众生应机施教,如对身体不好的人就对其宣说皈依念佛的好处,皈依三宝以后身体就会好等等。

 

庚四、死苦:

问、如何理解“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死亡时唯一对亡者有益的是什么?见到他人死亡时应如何观修?

答:见到罪业特别深重的人临死时特别伤心后悔,他想起从前所造的罪业,惧怕转生到恶趣,想到自己有闲暇的时候末修持对临终有利的正法,所以后悔莫及,痛苦万分而以手抓胸,胸口留下深深的指甲印痕,看到他的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明示因果的善知识。死亡时唯一对亡者有益的只有正法。见到他人死亡时应想我们自己的肉身也终有一天会灭尽的,所以有什么好贪执的呢?应在有生之年好好修持正法,利益众生,众生实在是可怜,欲乐反行痛苦因!

庚五、怨憎会苦:此处所讲的“怨憎会苦”是从财产的过失这个角度讲的。

问、在积累、守护与增长财产的过程中分别会有哪些可能发生的痛苦?

答:在积累财产的过程中很困难,为了养家糊口而终日庸庸碌碌,在辛辛苦苦积累了一点财产的同时又担心遇到怨恨的敌人或强盗、豺狼野兽等的损害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当财产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贪心又增长,希望这些财产能够获得利息,就绞尽脑汁的想是把财产存在银行好还是借给别人生利息好等等,可怜的是这些痛苦一般人不认为这是一种痛苦,实际上只是他们不知道也没有认识到拥有多少财富就会有多少执着,就会想如何去守护增长它,这期间是一种痛苦,一旦这些财富不小心失去以后又是一种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也会担心它被敌人抢走、被盗贼偷走、草料不足等,虽然只有一匹马,却也有许多痛苦。

 

庚六、爱别离苦:

问、怎样通过智慧来观察,以减轻“爱别离苦”?

答:世间轮回的一切众生都是贪爱自方、嗔恨他方,偏袒亲戚、朋友、眷属一方,为了他们而感受诸多痛苦。亲戚朋友暂时聚合,但这也是无常的,都是别离的本性;如果善加观察,亲友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亲友,父母亲等虽然自以为慈爱孩子,但慈爱的方法是完全颠倒的,最终只是害了他们,亲人间不一定有利益,不能对他们太执着,否则对修行有很大危害。

 

庚七、求不得苦:

问、如何理解“求不得苦”?感受这种痛苦的原因何在?

答:在此世间中无有一人不希望幸福快乐,但是几乎谁也不能如愿以偿。如有人喜欢求安乐,有人求发财,有人求自己过得圆满幸福,包括三恶趣的众生也希求摆脱痛苦获得安乐,但实际上,除了得果的圣者。真正在世间上能如愿以偿、心满意足的可以说几乎没有。感受这种痛苦的原因在于前世没有积累褔德资粮,如古大德云:“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褔”。

 

庚八、不欲临苦:

体会:没有学佛之前只知道做人很苦,但并不知道苦还分这么多种,虽然偶尔会觉得有些快乐,但现丰想起来那也只是行苦的本性。一般我们对病苦是最能体会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人进出医院,那种被病魔缠绕的痛苦和烦恼无法言喻,而我们自己每一个人也同样感受过大小小的疾病,我自己也感受过几次这样大的痛苦,那种药物引起的身体上的痛楚和连累亲人担心照顾的心理上的煎熬,让人觉得度日如年,每天都在唉声叹气中度过,不堪回首,若那个时候能遇到佛法看清这些痛苦的本质该多好啊!

问、做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如何把握发心的方向?

答:做为大乘的修行人在因地时愿自己获得快乐和愿自己获得佛果的想法要舍弃,因为获得佛果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因地原时候尽心尽力地以有相执着的方式来利益众生;在果地必须依靠佛的事业来利益众生。

问、当我们遇违缘、生痛苦时祈祷上师三宝护佑能否一定会如愿以偿?应如何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

答:有些偶然的违缘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力是可以消除的,但有些违缘是因为前世的因缘到来,念什么都不一定能起到作用,因为万法的本性谁也没办法改变。所以即使不能消除违缘也不能怪上师三宝不加持,而应怪自己前世所造的恶业并励力忏悔,相反若违缘得以消除应马上感恩上师三宝的加持。

问、请结合教言加以说明为什么一个人的报很重要?我们应如何培养报?

答:法王如意宝曾说过:“有褔报时,才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才有守持清净戒律的机会,才有证悟大圆满的机会”。我们应当依靠知足少欲这一无尽的财宝,修持真实的妙法来培养褔报。        

问、佛说的修行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看破今生、观修死亡无常、断除世间八法、生生世世利益众生。

 

戊五、非天之苦:

问、阿修罗有哪些痛苦?以什么因而转生到阿修罗道?我们应如何避免转生此道?

答:阿修罗在自己的范围内或区域间、部落与部落间进行争斗,相互不和睦,唯以战争度日,并嫉妒天人的财富受用圆满而与天人做战,因此感受丧命或濒临死亡的恐惧和痛苦。以强烈的嫉妒心可以转生到阿修罗道。所以平时我们应断除嫉妒心,努力修随喜。

 

戊六、天人之苦:

问、欲界天人有哪些痛苦?濒临死堕时有哪些相状?

答:欲界天人有放逸苦和死堕苦。濒临死堕时的相状:一、以前每个天人身体的光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闻距,天人临死亡时,身体的光消失;二、以前如何坐在宝座上也没有不欢喜的,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甚感不适,所以很不欢喜;三、以前天人的花鬘经久不枯萎,此时全部已凋谢;四、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沾不上污垢,此时旧衣也染上污垢;五、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身上出现汗水。

问、如何结合教证观修轮回的痛苦?转生轮回的直接因是什么?这种观修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答:《念住经》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因此我们应当观想此轮回之处,即上至三有之顶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无论生于何处,都无有少许安乐,也无丝毫实义。转生轮回的直接因就是对轮回的贪执。如果我们能如此观修并生起定解,则不需要精进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而然就会断恶行善,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难陀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别解脱戒的根本所依是出离心。若末以出离心摄持而持戒的结果是得不到戒体。如是持戒只能成为人天善趣之因而不成解脱之因。真正修行人持戒的目的是为了自他究竟的解脱,生生世世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自己来世快乐。刚开始出家或受戒时若无出离心,后转变而产生出离心的不必重新受别解脱戒亦可得戒体。

 

从阿底峡尊者对瑜伽士的教言以及促敦巴格西对弟子的教言中,我们应该在看破今生、舍弃今生的基础上,长期依止善知识。

 

要在相续中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心的“因唯一是观修轮回的过患。

那么观修轮回过患在相续中生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

在心相续中真正生起了对轮回的厌离心,真正想超离轮回获得解脱的时候就达到了观修轮回过患的标准。

注:由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所影响,我们每天想到的都只是今天该吃什么穿什么,有时即使在听法或念咒的时候还是妄念纷飞,想着听完法后该如何吃饭等等,根本没有专心听法,心思还放在日常的琐事上,通过这样的观修,了知轮回中确实没有一处安乐的地方,日常的穿衣吃饭所带来的也只有烦恼,而且浪费很多时间,但做为凡夫也不可能完全舍弃它,所以应尽量减少花在上面的时间,现在听法时努力使自己精力集中认真听法,从这一点上开始慢慢改变,我想通过上师三宝的加持和长久串习相续中的出离心会一点点生起来的。

 

虽见轮回痛苦仍贪执,虽畏恶趣险地仍作恶,我与如我邪道众有情,看破放下今世祈加持。

 

轮回过患之引导终

 

甲三、轮回痛苦分三:乙一、总说生起厌离心;乙二、分别思维痛苦;乙三、推知今生来世。

 

  乙一、总说生起厌离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漂泊在三界中的此等众生实在可怜!接连不断流转在轮回中时,一切众生彼此无不成为父母、亲朋好友、不亲不怨者以及怨敌。如果将自己仅仅转生为蚂蚁的头颅及四肢堆积一处,则比须弥山还高,哭泣的泪水比海水还多,为贪欲所断的头与肢体也不计其数。此生虽然财产丰厚、眷属圆满、地位显赫,但死后也会转生于穷困贫苦之处,这一切犹如梦中幸福美满醒后一无所有一样。自他所贪执的今生显现以及快乐的感受都不离此性,这一切都有什么用呢?以后的生世更为漫长。因此,我一定要修持解脱之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二、分别思维痛苦分六:丙一、地狱之苦;丙二、饿鬼之苦;丙三、旁生之苦;丙四、人类之苦;丙五、非天之苦;丙六、天人之苦。

    丙一(地狱之苦)分四:丁一、八热地狱之苦;丁二、近边地狱之苦;丁三、八寒地狱之苦;丁四、孤独地狱之苦。

        丁一、八热地狱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八热地狱的痛苦:复活地狱的众生聚集在燃烧的烈火境地,彼此好似不共戴天的敌人相见一般,以业力之兵刃相互残杀,全部死亡时,立即从空中传来“愿复活”的声音,于是它们又复活了,生死往返交替,业力未尽之前一直需要感受这样的痛苦;黑绳地狱的众生身上被阎罗卒画线,再被用铁锯锯割,锯开的部位又粘合,之后再锯;众合地狱的众生被放在区域大的铁臼中磨成粉末,复活后再磨,以及夹在形如马、骆驼的山岩间受摧残;嚎叫地狱的众生被放在铁熔液中炖煮,因烈火烧身而大声哭嚎惨叫;大嚎叫地狱的众生被放在两层铁室内,被火焚烧而受苦,并且遭受阎罗狱卒以火锤击打;烧热地狱的众生被放在铜铁沸液中炖煮,腹部燃火;极热地狱的众生在铁室内的烈火中燃烧,狱卒用三尖矛从它们双肩及头顶刺入,而且全身被铁片所缠;无间地狱的众生在十六个近边地狱所围绕的燃火铁室中感受前面地狱的所有痛苦,并与火融为一体,因此只是发出哀嚎声。此等地狱众生的感受成七倍地增长,痛苦也逐渐强烈七倍。地狱界具有如此难忍的痛苦。如今我必须精进修法,做到将来不转生于此等地狱中。

  后行:回向善根。

         丁二、近边地狱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近边地狱的痛苦:近边地狱是位于无间地狱周围的十六个地狱,每一方有煻煨坑、尸粪泥、利刃原、无滩河四个,四方共有十六个近边地狱。无间地狱的众生在铁室中感受剧烈痛苦的业力稍轻,便觉得四方的门打开了,于是纷纷从地狱中出来,看见好似凉荫遮掩的妙壕,于是踏入,结果落入了煻煨坑中,被烧得肉焦骨烂。感到从中解脱出来,却又掉入酷似河流的尸粪泥中,被昆虫的铁喙刺入,十分痛苦。从中出来后前往悦意的草原,却步入了利刃原中,脚一落下便被剁成数段,抬起时又复原。从中解脱后看到茂盛的森林,便奔去,结果进入了剑叶林中,身体被风吹动的剑叶砍成数段,之后又复原。恢复后继续前行,听到山顶上曾共同相处的男人或女人呼喊自己的声音,于是向上攀爬。这时,铁针刺入自己身体,到达山顶时,被乌鸦、鹰鹫吸吮脑髓。又听见山脚下传来呼声,于是向下去,铁针又向上刺入,到山脚下拥抱自己曾喜欢的人时,结果全成了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铁男铁女,紧紧拥抱,在火中相互啃食。向前行进时,望见远处潺潺流淌的河流,欣喜踏入,结果热灰没过腰部,被烧得肉焦骨烂。往回逃时,两岸却被阎罗卒守护着。我们曾经也屡屡感受过这样的痛苦。因此,为摆脱此等痛苦,从今起我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丁三、八寒地狱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八寒地狱的痛苦:寒地狱的众生在雪山等冰雪地带以及风雪交加的地方,由于寒冷的侵袭,因身体上长出水疱而称为疱生地狱;因水疱破裂成伤口而称为疱裂地狱;因众生紧咬牙关而称为紧牙地狱;因众生发出阿啾啾的哀嚎声而称为阿啾啾(虎虎婆)地狱;因发出呼呼声而称为嚯嚯婆地狱;因众生伤口冻裂成四瓣青莲花形而称为裂如青莲花地狱;因伤口裂成八瓣莲花状而称为裂如莲花地狱;因裂成十六瓣莲花或三十二瓣莲花状而称为裂如大莲花地狱,此地狱众生被爬入伤口中的许多小含生所食,而感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如今我们未转生于如此痛苦的地狱中,理应生起欢喜心,并且应当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丁四、孤独地狱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孤独地狱的痛苦:孤独地狱的众生生处不定,有的夹在岩石间,有的冻结在冰块里,有的煮在沸水中,有的在寒冬的冷水里受苦,有的在烈火中燃烧,有的成为树干的形相,若被截断,则感受支离破碎的痛苦。也有许多转生为恒时被使用的陶器、门、篱笆、柱子、炉灶、绳子等形相,而分别感受各自难忍的痛苦,有的在铁室中感受日夜变异的痛苦。凡是生在高山海岸、冰雪等中的孤独地狱众生,都受到与人间相同以及其它诸多痛苦的逼迫。为不转生于此等地狱中,我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二、饿鬼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饿鬼的痛苦:外障饿鬼身瘦肢细,听不到饮食声,恒受饥渴逼迫,他众损害,心不悦意,虽然看到大海与树林等,但赶到那里海已干、树已枯;内障饿鬼心肺燃火,烟从口鼻冒出;每一特障饿鬼身体上住有许多饿鬼饮它们的血,吃它们的肉,因而十分痛苦。为不转生于如此痛苦的饿鬼界,我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丙三、旁生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旁生界的痛苦:住于大海、黑暗岛屿中的海居旁生多如酒糟,相互啖食,愚昧无知;鸟兽等散居旁生虽然生存在人间、天界,却受尽宰杀、役使、殴打、责打、损害等折磨,有无量痛苦。因此,为不转成如是痛苦的旁生,我必须精进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丙四、人类之苦分二:丁一、根本苦;丁二、分支苦。

         丁一、根本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人类的三根本苦。苦苦:诸如麻疯病人头上又长毒痈,一种病痛或不幸尚未解除,又遭受另一种苦;变苦:如迎娶新娘跳舞欢庆,结果惨遭房屋倒塌的不幸,当下的快乐瞬间就变为痛苦;行苦:诸如服毒或加害他人后世会受苦,凡将成为痛苦不幸的都是行苦。因此,为脱离如是痛苦,我今必须修持解脱道。

  后行:将一切善根回向于众生。

         丁二(分支苦)分二:戊一、四大瀑流;戊二、其余分支苦。

             戊一(四大瀑流)分四:己一、生苦;己二、老苦;己三、病苦;己四、死苦。

                 己一、生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生老病死四大瀑流中的生苦:中阴的寻香意识到处漂泊时,与父母的精血融合,于七七日中分别形成凝酪、疱膜等,直至形成身体,之后逐渐增长。住于母胎期间,感受臭气熏天、令人发呕、身体蜷曲之苦。因母亲衣食行为不当,时而如住火坑感到十分炎热,时而如落雪水中感到极为寒冷,时而如被高山所压感到沉重,时而如堕深渊感到恐怖,头足颠倒而瑟瑟发抖,痛苦不堪。降生时,如在众合地狱一般顷刻昏厥。落地后,身体被手接触时如同宝剑割肉一般无法忍受,沐浴时如同剥皮般痛苦,诸如此等痛苦无量。无论于何处出生都不离此等痛苦,因此,为不转生轮回,我现在必须精勤修法。

  后行:回向善根。

                 己二、老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衰老的痛苦:人到老时,因体力丧失而难以站立,行动不便;因诸根功能丧失而眼观不清,耳闻不明,忆念模糊;因识力丧失而思维外散、心胸狭隘;因风脉减退而如孩童般无有主见,感觉粗大;因内在身心改变而遭受诸多疾病损害,令众人心不悦意,虽然口口声声说愿意死,实际上极为担心死去。此等痛苦不可胜数。因此,我现在就必须修持无老无死的菩提。

  后行:回向善根。

                 己三、病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病苦:人在患病时,四大紊乱,病苦的感受极为强烈,身体改变,心不悦意,暴躁易怒。由于根力丧失而难以从床上立起,对一切皆不感兴趣,心烦意乱,因魔障违缘而突然一反常态,害怕死亡的痛苦极为强烈,极其难忍。因此,我今必须获得摆脱一切痛苦之甘露妙法。

  后行:回向善根。

                 己四、死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死亡的痛苦:人在临死时,住最后的床榻,享用最后的衣食,言说最后的话语,虽为众多亲眷围绕也无济于事,感受着死亡的折磨,前面有迷乱的显现相迎,步入中阴的狭道中,身体的四大隐没,弃离今世的显现,赶赴后世之境。如同从酥油中取出毛一样丢下一切独自前往时,拥有多少食财却连一个食团也无权带走,无论拥有多少眷属却无有自由与一人同行,必须孑身前往,真是悲惨!今生从前的伏怨护亲、筹划处所与资具以及疼爱子孙眷属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一切也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应当勤修无死解脱胜道。

  后行:回向善根。

 

             戊二、其余分支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其余四种分支苦:怨憎会苦:遇到不喜欢的人,出现所担忧的损害,不愿意中遭遇痛苦和不幸;爱别离苦:亲朋好友死去或远离,一想起他(她)的优点、音容笑貌便悲伤难过;求不得苦:失去美好的事物,福德减少等,对不合意之事,都生起忧伤;近取蕴苦:色、受、想、行、识为自近取五蕴,它们作为痛苦之处、痛苦之所依、痛苦之来源,所以是苦之本性。例如,身上扎一个刺儿,色为刺痛;受为知痛之心;刺痛刹那连续为想;再次刺痛为行;知觉刺痛之相为识。身上的刺痛在心中产生的一切痛苦唯是在此五蕴上产生的。因此,为断除此等痛苦,我必须获得无有苦谛中有漏近取蕴苦之圣者智慧。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五、非天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非天的痛苦:阿修罗因不能堪忍天人的福德而生起嫉妒,发动战争,极为苦恼。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残害,身心不宁,非常痛苦。如同锅中炒谷物一般,恒时受苦。因此我今必须勤修寂灭之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丙六、天人之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天人的痛苦:欲天的天众尽管享受瞬间的安乐,然而死亡时,以神通得知往昔的善根耗尽,将以不善果转生于恶趣,则会感受七天的死堕痛苦,此苦比鱼在热沙上翻滚之苦更为剧烈。色界、无色界众生虽然享受片刻的等持安乐,但善业穷尽,将因恶业感受恶趣的痛苦,诸蕴前后相结合感受行苦。所以,为脱离六道,我今必须勤修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推理今生来世: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今已得暇满人身并且自由自在时,身体上落一火星的痛苦尚且不能忍受,轻微的寒冷饥渴疲劳之苦也无法堪忍,那么死后堕入地狱的寒热、饿鬼的饥渴、旁生受役使等剧烈长期的痛苦如何能忍受得了?现在一天中生病、痛苦也不能忍受,那么如何能堪忍无边轮回的痛苦?

  后行:回向善根。

 

因果不虚

 

取舍善恶因果依教行,行为依照九乘次第上,真知灼见于何皆不贪,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问、为什么对修行人来说,开始时的四个共同前行中的每一个引导都非常重要?

答:因为若不知道人生难得就不可能修行;不知道寿命无常就会一直处于懈怠当中,不可能尽快修行;不知道轮回的过患就不会生起出离心,所修的法很可能成为转生轮回的因;不知道因果不虚虽然想修行但不知道修什么;所以一定要懂得因果与善恶之间的差别,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善加取舍。

问、有人说因果法很简单因此不予以重视,此说法对否?如何以教证说明因果之甚深?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龙猛菩萨说:“空性依靠理证可以通达,但极其难以通达的就是甚深因果法。”细微的因果只有佛陀才能了知,连阿罗汉都不能通达,更何况我们凡夫。

 

丙四(因果不虚)分三:一、所断之不善业;二、应行之善业;三、一切业的自性。

丁一(所断之不善业)分三:一、身恶业;二、语恶业;三、意恶业;四、十不善业之果。

戊一(身恶业)分三:一、杀生;二、不与取;三、邪淫。

己一、杀生:

注:如《俱舍论》云:“军民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在军队见前方、后方均为战胜敌人而努力,前方战士杀了五百敌人,后方的一切军队人员均有杀五百人之罪过。

 

自己不杀劝他人杀也是杀生而且过失很大。因为如果是自己去杀,那只有自己一个人堕入恶趣,不会连累其他人,但若劝别人去杀的话,两个人都会堕入恶趣的。随意杀生也有同样的罪业。

 

己二(不与取)分三:一、强权不与取;二、盗窃不与取;三、欺诳不与取。

庚一、权威不与取:

庚二、盗窃不与取:

庚三、欺诳不与取:

同样的,现在唯一经商的那些人,白天晚上都是考虑经商帐目,经常处于迷乱、散乱之中荒废光阴,在死亡的时候,也只有在这种迷乱的状态中死去。

1、不仅如此,而且在销售的过程中,本来自己所卖的是低劣商品,反而油腔滑调地说:“先前某某人说给怎样怎样的价,但是都没有出售,我自己买进时也是花了多少多少钱……”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2、在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撒谎说自己想买某某物品而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这是离间语;

3、口出不逊说对方的物品太次,或者依靠负债累累的原因而吵得天翻地覆等等,这是恶语;

4、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等,属于绮语;

5、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6、心里怀着把他人弄得一败涂地,这是害心;

7、宰杀羊只作买卖等,就是杀生。

  8坏意的将低劣商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或短斤少两卖商品为不予取,                                                                                                                     

此八种只是直接造的恶业;此外邪见与邪淫间接亦可造下,如他们到三宝所依处做生意可能对上师三宝生邪见。

 

己三、邪淫:

在家人以种姓护持戒律以正法护持戒律。根据自己不同情况而守戒,可守一分……多分戒,一般年轻人可守少一点,如不杀生、不予取等,老年人尽量守的有五戒,以此获得人生才有意义。

戊二(语恶业)分四:一、妄语;二、离间语;三、恶语;四、绮语。

己一(妄语)分三:一、一般妄语;二、大妄语;三、上人法妄语。

庚一、一般妄语:

问、世间人为产品打广告与佛教徒为众生弘扬佛法有何本质差别?

答:本质的差别是前者是为了自私自利打广告均是妄语,对自他均无利益;后者是为了利益众生,宣讲的是宇宙人生之真理,对自他均有利,若圆满成熟为人宣讲佛法,哪怕是利益一个众生亦可,甚至在旁生耳边念咒利益它们功德也很大。

庚二、大妄语:庚三、上人法妄语:

己二(离间语)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二、暗中离间语。

庚一、公开离间语:庚二、暗中离间语:

己三、恶语:

问.有人喜欢为别人取外号,是否如法?为什么?

答:不如法。这是一种粗恶语,以此口业将感受很可怕的果报。在《百业经》中有很多公案说明对出家人/在家人/旁生等取外号过失很大,自己将五百世变成所取外号模样的众生,如你说别人是瞎子,则自己五百世变成瞎子。

 

己四、绮语:

戊三(意恶业)分三:一、贪心;二、害心;三、邪见。

己一、贪心:

己二、害心:

问.做为修行人如何修持才能尽量断除自相续中的贪心、害心?

答:做为修行人要从根本上断除害心很难,但应保持心地善良,经常处于利他的状态,甚至对一个众生亦令其安乐,如阿底峡尊者手疼时要其弟子仲敦巴尊者加持,因为仲敦巴尊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凡是害他人的心不是佛教徒的心肠。要断除心相续中的贪心就对令自己生贪的人或事物修不净观和无常观。如此经常串习善法,则每个人的心相续均可以改变,最终就可以断除害心、贪心。

 

己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二、常断见。

庚一、无有因果之见:

庚二、常断见:

……因此,除非的的确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界,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这一恶业。若高僧大德杀死众生后即能使他们复活(如钦则益西多杰、寂天菩萨)或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清净刹土(如帝洛巴)则其杀生无罪过。

 

问.以教证说明十不善业中罪业极大的有哪两种罪?他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而说?应如何发愿避免此两种罪业?

答:杀生与邪见这两种罪业极大。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杀生是从断除众生最珍爱的生命的角度而说罪业重,应当发愿生生世世宁愿当最贫穷的乞丐和最少贱的妓女亦不变为杀生之屠夫、愿以自己最珍贵的生命赔给众生!并经常放生。

    邪见是从断众生善根的角度而说罪业重,平时应对中观的道理深入研究,并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即生之中自相续不要生起诽谤上师三宝、不信前后世等邪见,而生起正知正见。《中观四百论》中说:“宁可破戒,不可破见。”因破戒通过忏悔还有解脱的机会,而破见则不但不会忏悔还认为自己见解正确,从而诽谤上师三宝而无解脱的机会。

 

戊四(十不善业之果)分四:一、异熟果;二、等流果;三、增上果;四、士用果。

己一、异熟果:

己二(等流果)分二:一、同行等流果;二、感受等流果。

庚一、同行等流果:

庚二、感受等流果:

注:法王如意宝说:“这些人以前世卖武器、卖肉、卖毒药之钱而布施之果报,从而感受比穷人更贫穷的果报。”此是布施物不清净之果报。

己三、增上果:

己四、士用果:

比如说我们把钱存到银行里,钱未取出来前,利息越来越多,我们造恶业也与此相同,如果不制止、不忏悔,则所造恶业将与日俱增,生生世世延续无边的痛苦,恶业越来越向上增长,将永远漂泊在无边的轮回之中无有解脱之日。

 

丁二、应行之善业:

……如果在家人等实在不能彻头彻尾永久性地杜绝杀业,也可以发誓在一年当中的一月份或四月份不杀生,或者在每一个月当中的十五日和三十日不杀生。或者在佛教节日里不杀生。此外,立誓在一年、一个月或一日等期间不杀生也会受益非浅,并有很大的功德。也可以把自己杀不到的众生立誓不杀,比如立誓不杀恐龙、天人等,此善巧性的方法也能获得功德。

 

丁三、一切业之自性:

如果我们平时无故被人冤枉时,不应怨天尤人、生嗔恨心,应该了知这都是由自己往昔冤枉他人所产生的业果,应当劢力忏悔往昔的罪业并欢喜承受现在的果报,并感恩对方为自己净除业障提供机会。“随缘消旧业,绝不造新殃。”

问.为什么断证圆满的佛陀也需要感受自己的业障?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这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凡夫众生面前的一种示现,因佛陀了知众生受业力牵引往往不信因果,对善法没有信心,唯造恶业,故佛陀以身示范,若断证圆满的佛陀在显现上也需要感受业力的异熟果报,更何况说我们这些从无始以来漂泊在轮回中造了不计其数恶业的凡夫众生呢?而且我们现在仍然还执迷不悟地累积罪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即使是脱离恶趣恐怕也不容易。所以无论是谁都应随时随地谨小慎微,即使是微乎其微的罪业也要尽心尽力予以杜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善事也要悉心毕力加以成办。

问.有些弟子在自己上师圆寂后喜欢将上师骨灰做成灵塔供养,如此做法有何利弊?

答:以前法王如意宝在讲《前行》时,讲到目犍连被遍行外道杀害的公案时,曾教诫:世间当中的很多名气大的高僧大德,不一定是真正的大成就者,所以有些弟子出于信心想要给上师建灵塔,但如果上师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每当弟子供养时上师就会很痛苦。所以法王如意宝也曾强烈反对给他老人家建灵塔,法王如意宝的上师托嘎如意宝也曾如此教诫过。

问.有些高僧大德显现生严重疾病或示现横死、圆寂等,对此应如何正确理解?

答:一切显现都为业的自性。那么高僧大德显现生病等也都与其前世的业力有关。

问.为什么说哪怕是细微的罪业也要尽力禁忌,微小的善业也要尽力成办?

答: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从小处着手,那么以每一刹那的恶业也需要在恶趣中住留数劫。为此,就算是很微小的罪业,我们也绝不能认为就这么一点点无关痛痒而抱着无所谓的轻视态度。寂天菩萨亲口说过:“刹那造罪业,数劫住无间,况无始轮回,积罪失善趣。”《贤愚经》中也说:“莫想诸罪微,无害而轻视,火星虽微小,能焚如山草。”同样,微不足道的善业也能产生大为可观的果报,所以不要认为仅仅这么一点点有什么用途而不屑一顾。如《贤愚经》云:“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功德藏》亦云:“无忧树种如芥子,每年果实成熟时,一枝亦增一由旬,善恶果增不可喻。”

 

大悲商主非但没有堕入恶趣,反而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这一公案,表面上来看是造了恶业,为什么呢?因为作为菩萨的他亲手杀了一个人,但实际上完全是善业,因为大悲商主根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念,而且从眼前来看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身性命,从长远而言,把短矛黑人从地狱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所以是伟大的善行。但从缘起业果上讲还是要感受杀生的果报,所以有在世尊成佛以后显现上仍有脚上刺入降香木刺的公案,这就是以前杀短矛黑人的业果。

 

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而认为必堕地狱的坚定信念也是由诚信因果而来的。依靠对因果的诚信才精进修持正法。

注:最终获得了解脱,这是依靠对因果的诚信,如自相续生起了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诚信因果之心,那么因果不虚的定解在相续中才无伪地生起来了。

 

虽知因果差别然信弱,虽闻众多正法然未修,我与如我恶行众有情,自心与法相应祈加持。

 

因果不虚之引导终

 

甲四、业因果分三:乙一、不善业;乙二、善业;乙三、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乙一(不善业)分三:丙一、身不善业;丙二、语不善业;丙三、意不善业。

      丙一、身不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以杀生之业而感无论转生于何处,皆是短寿多病,处所也是深谷险地等危害生命不悦意的地方,感受三恶趣的痛苦等;以不与取之业而感转生到屡遭霜雹、饥荒灾害、贫穷落后的恶劣环境中,堕入三恶趣,尤其是饿鬼界等;以邪淫之业而感夫妻不和、怨敌众多,生于荒凉肮脏之地,感受恶趣之苦。因此,我从今以后必须断除身体的三种不善业。

  后行:将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丙二、语不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以妄语所感多遭诽谤,恒受他欺;以离间语所感眷属不和,饶益他人反而嗔如怨敌;以粗语而感所闻之语皆不悦耳,并且成为诤论之言;以绮语所感语言无力,颠倒错乱。若造此等恶业,则必定连续堕入恶趣等邪道感受痛苦。因此,我必须断除语言的四种不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丙三、意不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以贪心而感所想不能如愿以偿,而且不欲之事却临头;以害心而感恒时担惊受怕,恐怖不安;以邪见而感转生为不信因果恒持常断见的恶劣身体,并将流转于恶趣中受苦。所以,我必须断除意之三种恶业。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二(善业)分二:丙一、随福德分善;丙二、随解脱分善。

       丙一(随福德分善)分三:丁一、身善业;丁二、语善业;丁三、意善业。

          丁一、身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断除杀生而感健康长寿;断除不与取而感受用圆满;断除邪淫而感夫妻和美,无有怨敌。即行持此三善业获得善趣安乐。因此,我必须行持身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丁二、语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断除妄语而感得到众人赞颂、欢喜;断除离间语而感眷属、仆人和睦,受到恭敬;断除粗语而感所闻之言悦耳,倍受赞叹;断除绮语而感语言诚实,众人信赖。即行持此四善业成办语言善法与一切安乐。因此,我必须行持语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丁三、意善业: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断除贪心而感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而感无有损恼;断除邪见而感受持正见。即行持此三善业可得到善趣之喜乐。因此,我必须行持意善业。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二、随解脱分善: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无论任何善法都是可以摆脱轮回获得涅槃的。简而言之,虽然观待声闻、缘觉、圆满正等觉有三种解脱,但圆满正等觉最为究竟。因此,我今为获得佛果,必须以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摄持而行十善、四禅、四无色、止观、四无量及六度等,若未圆满资粮,则不得佛果。所以,自己一定要作到刹那也不懈怠而修持正法。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思维一切皆为业之自性: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轮回的苦乐及善恶趣都是由众生各自行善作恶所致,三菩提及其不同安乐也是由行随解脱分各自不同善业所得。此业如同画家,一者可变化多种多样;业如身影,紧随众生身后;业如不同身体之苦乐,自己所作不会落到他人头上,他人之业也不会落到自己身上;业如国王,猛烈的善恶业可将众生牵引到善恶趣中;范围广大如同虚空界;数量众多如同市场的商品;互不混杂如同锦缎花纹;黑白性质不变,如同青莲与睡莲。随着所积累之诸业而感相应之果。因此,我应当了知一切皆为业之自性并精进取舍善恶。

  后行:回向善根。

 

解脱利益

 

多成就者智者所摄受,依照上师言教而修行,解脱胜道无误示于众,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五(解脱利益)分二:一、解脱之定义;二、解脱之分类。

丁一、解脱之定义:

丁二(解脱之分类)分二: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二、三菩提之果。

戊一、能获解脱果位之因:

戊二、三菩提之果:

解脱利益之引导终

 

依止上师

丙六(依止上师)分二:一、依师之必要;二、依师之次第。

丁一、依师之必要:

丁二(依师之次第)分三:一、观察上师;二、依止上师;三、修学上师之意行。

戊一、观察上师:

问.为什么说上师对自己恩德胜过了父母、所有天龙八部以及一切人非人等甚至超过了佛陀?

答:在世间上父母的恩德是最大,只有父母才能给予难得人身及胜过一切的爱,但这只会使你不断地增加三毒烦恼而成为趣入轮回之因,他们不能给予真正出世间究竟的安乐。只有上师才能给予一切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安乐,在自己遇到最大的困难——堕入轮回中时,依怙上师会慈悲救护。天龙八部和一切人非人等虽然它们暂时具有一些能力和福德,但它们还没有真正从轮回中解脱到最后还是会堕落的,而上师已经得了自在为了利益所化众生而显现朴特伽罗的形象。从大悲心与加持方面来说,上师与诸佛相同,与上师结上善缘者即生便可成佛,结上恶缘者也有断绝以轮回之日。但从恩德方面来说,往昔出世了说不尽、数不清的佛陀,他们的大慈大悲也无法救度我们,直到现在我们仍在遗留在轮回的大苦海中。此时此刻,诸位上师以无量悲心垂念我们,他们相应所化众生各自不同的缘份而以不同补特伽罗的身相现于世间,通过善巧方便摄受,使我们趋入殊胜正法之门,打开我们取舍的双眼,无有错谬、无有迷乱地指示解脱遍知的胜道。所以,上师的功德与诸佛无有差别,但对我们来说,上师则以胜过诸佛的恩德予以救护。

问.为什么上师外表一方面与普通人完全相同,一方面又与世人的行为完全相违?

答:上师的密意始终安住于与诸佛无二无别之中,然而正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不清净的所化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有些上师另一方面又与世人的行为完全相违也是为了利益众生,如帝洛巴尊者吃鱼肉,其实帝洛巴尊者并不是由于饥饿难耐实在得不到食物才杀鱼的,而是因为那些鱼是不知取舍道理的恶业众生,而尊者具有超度它们的能力,为了使之与自己结上缘才吃鱼肉的,然后将它们的神识接引到清净刹土。同样,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曾经显现为弓箭手的形象、夏瓦热则现为猎人的身份等等,在印度圣地多数成就自在者都是以下贱种姓等极其低劣的姿态出现。所以,我们对于上师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视为颠倒,需要唯一观清净心。

问.如何理解“凡与上师结善缘者即生成佛,结上恶缘者则断轮回之根。”?

答:如果与上师结上了善缘能使你得到究竟佛果即生成就,如果结上恶缘,由于上师是殊胜的对境之故,以上师的发愿力也能种下菩提种子,也就是有断绝轮回之日,比那些未依止上师的人先解脱。如颂云:“如是上师等诸佛,害彼亦入安乐道,何人正信依止师,降下一切功德雨。”

问.有些人认为将上师视为佛不合理,对此您如何看待?

答:有些人认为“将上师视为佛是一种过于狂热的信心”,这是由于他们对于佛法不了解所导致的错误观点。所谓上等的信心就得到上等的加持,中等的信心中等的加持,下等的信心下等的加持,将上师视为佛就会得到佛的加持,而本身上师就是一切诸佛的总集,当然,并不是上师偏心,对上等信心的弟子就给予上等的加持,对下等信心的弟子就给予下等的加持,其实上师给予的加持都是一样的,得到加持的大小是取抉于法器的信心,如天降甘霖,大树、小草、庄稼等所吸收的水份各不相同一样,所以弟子对上师的信心很重要。

 

甲一(思维善知识之自性)分三:乙一、思维差别;乙二、观察法相;乙三、赞颂功德。

 

   乙一、思维差别: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善知识、恶知识之差别而取舍。若依止真实善知识,则自然会熏习上他的善妙功德,如朽木置于旃檀树林中,便会熏上它的芳香,因此,为了增上圆满善法,我应当依止善知识与善道友。若依止恶知识与恶友,则自然会沾染上他的过患,如同吉祥草在肮脏处被烂鱼所染。因此,为了减轻、断绝不善业,我必须弃离恶知识与恶友。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二(观察法相)分二:丙一、共同法相;丙二、不共法相。

         丙一、共同法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善知识之共同法相:要到宝洲去必须依靠善巧的商主。同样,自己去解脱洲后获得佛果也依赖于上师善知识。因此,应当依止一位身语意行为无过、广闻多学、悲心强烈、具有无量智慧方便、能令与之结缘者入解脱道、能堪忍疲劳苦行功德圆满的上师。愿我速遇这样一位善知识并蒙受其慈悲摄受,愿我恒时不离上师。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二、不共法相: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察上师不共之法相:若想得到今生的圆满地位、财富需要依靠转轮王等贤善君主。同样,要想即生获得无上佛果与功德也必须依止成就者金刚持上师。因此,我应当依止一位灌顶圆满、誓言清净、精通续部窍诀、获得甚深念修之力、具有见解意趣等持之相、利他事业圆满的上师。愿尚未值遇者值遇上师,已经值遇者不离如是上师,愿我恒时令师心生欢喜、慈悲摄受。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赞颂功德)分三:丙一、第一次第赞颂;丙二、第二次第赞颂;丙三、第三次第赞颂。

        丙一、第一次第赞颂: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同昙花在世间上难得一现,佛陀出世极为难得,佛之大悲化身善知识也同样难遇。就以现今我们的吉祥怙主殊胜上师为例,真实的善知识具有无量功德之光芒。即救渡我们摆脱三有海,如同大舵手;将我们引入解脱道,如善巧之商主;遣除有寂衰败,如同摩尼宝;熄灭烦恼之烈火,如同甘露水;普降大法雨,如同妙云;令诸众生皆大欢喜,如同天鼓声;去除三毒诸疾,如同药王;遣除无明黑暗,如同日月明灯;满众生愿,如同如意树;事业光芒万丈,如同日轮,具足如是希有功德。我今已幸遇并依止了这样的上师,真是万分喜悦,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依止真实善知识并被其慈悲摄受,愿我有朝一日也获得上师的果位。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二、第二次第赞颂: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是一切殊胜上师善知识密意广大如虚空;等持光明如日月;智慧无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河流;心性稳固如山王;远离过患如莲花;对众平等如父母;功德自成如宝藏;引导世人如国王。上师的每一分功德都是不可估量的,真是希奇!愿我恒时令上师欢喜、慈悲摄受。

  后行:回向善根。

       丙三、第三次第赞颂: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如是一切吉祥怙主殊胜上师,仅以见、闻、忆念、接触便可播下解脱种子,能够摧毁轮回。上师的事业等同诸佛,将众生引入解脱道中,其缘份极为殊胜。无论任何坛城中,上师都是主尊黑日嘎之本体,行持一切圆满灌顶之事业,因此是第四宝出世。在所化众生前,上师的恩德胜过佛陀,具有殊胜功德。愿今生入成熟解脱深道中的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依止上师,令师欢喜、慈悲加持。

  后行:回向善根。

 

戊二、依止上师:

甲二(修上师瑜伽)分三:乙一、平时之瑜伽;乙二、修四事业之次第;乙三、遣除病魔之赎死法。

   乙一、平时之瑜伽: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若白日修上师瑜伽,则于顶上观想上师,夜晚于心间观想。修法时,首先将一切法观为空性。于空性中观想日月莲花上根本上师为本尊、空行所围绕。迎请根本上师、传承上师及空行,彼等皆融入根本上师(誓言尊者),在上师前顶礼、供养、忏罪、祈祷。之后念诵三遍“恭敬顶礼诸上师,本尊以及空行众,供养内外密供品,忏悔根本支分罪,祈赐灌顶与加持,生世作为众导师。”再观想:上师身体各部位降下甘露,充满自身,净除病魔罪障,生起大乐法性之证悟。入定片刻后将上师尊名译成梵文,加入嗡啊吽而念诵。如:“嗡格热革玛燃匝斯德啊吽”或如“嗡格热阿白拉江嘎绕斯德阿吽”。又观想:上师、本尊、空行身体放光,降下甘露,净除自他众生之身障,获得宝瓶灌顶,加持身成为身金刚;上师等喉间放光降下甘露,净除自他众生之语垢,获得秘密灌顶,加持语成为语金刚;上师等心间放光降下甘露,净除自他众生之意障,获得智慧灌顶,加持意成为意金刚;上师全身放光降下甘露,净除自他众生身语意各自执著之垢,获得句义灌顶,加持成为智慧金刚。自己的身语意融入上师的身语意中,上师的身语意融入无生法性中。于无缘中入定。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二、修四事业之次第: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修息增怀诛四事业。息业:观想一切为白色,放射白光,依此息灭病魔罪障,念诵“某某新当革热耶索哈”。增业:观想一切为黄色,放射黄光,依此延年益寿、增上福禄,念诵“某某布章革热耶索哈”。怀业:观想一切为红色,放射红光,依此使所作自如,念诵“某某瓦相革热耶索哈”。诛业:观想一切为青色,放射火光,以此消灭魔障,念诵“魔障玛雅啪达。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遣除病魔之赎死法: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空性中,于前方虚空中观想莲茎上有狮子严饰之宝座,上有日月、柔软层叠绸缎座垫,与传承上师无二无别之根本上师安坐其上,四周是如海本尊坛城尊众空行护法,下方是六道众生和对己加害者。再观想:自己心间的神识以吽(>)字形相从梵净穴出来,变成持宝剑的五部勇士,其将自己的头颅从眉间白毫处斩断,放在须弥山大的骷髅三角灶上,其中装入自己的血肉,灶下燃火,煮沸血肉,十方诸佛菩萨降下甘露充满托巴,从而使托巴内之物变成所需饮食与美妙甘露。又观想:自己幻化出无数持托巴的勇士,同时现于各位宾客面前而供施甘露,令出世间的一切宾客欢喜,从而圆满福慧二资,最后获得共同与殊胜悉地。令轮回的一切宾客欢喜,从而还清无始以来的宿债。尤其令作害的魔众欢喜,从而息灭它们的恶心,遣除违缘。诸众皆大欢喜的光芒照耀自己,从而去病除魔,赎回生命,获得悉地。最终一切如云消于空中。

  后行:于无缘中作回向。

  以此可圆满二资,赎回性命,无病无害,认识中阴光明。

 

戊三、修学上师之意行:

观察一位上师是否具足菩提有几种方法:1)通过他人打听;2)不结法缘只替他做事或做侍者半年以上;3)以其他方法了解,对于公认的大成就者不需要观察即可依止。

 

问.在七宝组成的智慧波罗蜜多宫殿中央为什么供养智慧波罗蜜多金函?作为修行人对加持应有什么不同认识?

答:这样能表示出法胜菩萨对智慧波罗蜜多的恭敬和信心。所以我们平时也要如此随学,对自己最有信心的法本,如金刚经等进行供养,把它观想真正的佛菩萨恭敬、供养,这样做能得到很大加持。

作为修行人我们对佛菩萨等的加持要有诚信。以前格鲁派的一位大德说“我们做为佛教徒应该对‘加持’有不共的认识,在整个西藏,加持最大的就是觉沃佛像,但对于一个不相信加持的人来说,那只是一个铜相,可那对我们而言,觉沃佛像是世尊亲自开光加持过的。”所以我们要对上师三宝的加持有不共的信心。

 

……在此期间,常啼菩萨与五百女众眷属始终未曾合过眼,也没有安坐一刻,仅仅以站立行走两种威仪度日,一心期盼着法胜菩萨出定演说妙法。这充分地说明了常啼菩萨与众眷属对法胜菩萨的恭敬心,以及对佛法的希求心,更表示了佛法的殊胜难得。所以我们平时在求法的过程中,也要以艰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并以强烈的恭敬心和信心在上师面前求得殊胜难得的正法。

就这样,大智者那诺巴所经历的这二十四次苦行,实际上都是上师的吩咐,结果全部成了清净业障的方便,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只是无义的徒劳,感觉没有一个是正法,而且上师也从来没有宣说一句正法,弟子也未曾实地修行过一次诸如顶礼之类的善法,但是因为遇到了成就者的上师后,全然不顾艰难困苦,百分之百依教奉行,从而使障碍得以清净,在相续中生起了证悟。所有的修法当中再也没有超过遵照上师言教行持的修法了,可见依教奉行的功德利益有多么广大!可是现在很多上师带弟子到处去,却不给弟子传一点法,可能有些没有能力,也有些可能没有兴趣,也许弟子是当上师给别人讲法的时候不一起听,认为自己每天与上师在一起会有很多机会听法等种种想法。如果上师与弟子之间真正有帝洛巴与那诺巴一样的根基、信心是可以,但一般凡夫人是必须在佛法上有修练才能保证。

 

问.米拉日巴尊者为什么在大圆满上师绒敦拉嘎上师前不成功,而置遇马尔巴尊者却即生成佛?

答:原因有二:1)正法与补特伽罗的相续已背道而驰所以未成功;2)米拉日巴尊者与马尔巴尊者具有前世的缘份,而且米拉日巴尊者对马尔巴尊者有不共的信心。

问.米拉日巴将上师给的一瓶酒一饮而尽,与后面向上师供养一口空锅分别有何缘起?

答:以将上师给的一瓶酒一饮而尽这个缘起使得日后马尔巴尊者以满瓶倾泻的方式将所有的灌顶与窍诀毫无保留地全盘传授给他。而后来米拉日巴尊者供养上师一口空锅,以此缘起米拉日巴尊者后来修行过程中无有什么吃的,以苦行的方式来修行。

问.有人一来学院就要求上师以上讲经传法,然后就回去,这样是否如法?要真正相续成熟修行成功应如何做?

答:不如法。以前法王如意宝面前来了一些骑马的人,他们说:“马上给我传一个法,我的马就拴在外面的柱子上。”这样是不可能的,我们真正想要成熟相续,应当长期依止善知识,依教奉行,以这样的苦行将以前所有恶习清净,相续堪为清净的法器后,再灌顶修窍诀,修行才有可能成功。就如“田”先要开垦后,再种下种子后,灌盖生长,才有可能结果。

问.有人见了《米拉日巴传记》后说“这种行为是对人权的践踏”,此种说法是否正确?应如何正确理解?

答:不正确。之所以会有这样错误的理解,完全是因为他们对佛法的不了解所导致,如果米拉日巴尊者没有经历过种种苦行,往昔他所造的恶业不可能清净,也就不能成为接受佛法的法器,最后也不可能得到马尔巴译师的全部证悟智慧和功德。正是因为马尔巴译师以善巧方便使米拉日巴尊者相续中的罪业得以清净,才有后来获得即生成就的米拉日巴尊者。

 

我们能够来到学院并遇到上师与大乘佛法并不是偶然而得的,而是多生累劫积聚的福德资粮现前,就像无垢光尊者在《法界宝藏论》中讲到:“偶然因缘我不可能遇到这样殊胜的上师和大圆满的法。”

 

法王如意宝也说过:“如果弟子想要到其他上师面前求法应该得到上师允许,不然修任何法都不会成功。”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违背上师的教言等不如法的行为而依教奉行。

 

由此可见,对上师生邪见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一旦相续中对上师生起恶分别念要当下猛励忏悔,并要在心里自我谴责:这绝对是我自己的心识、眼识不清净所导致的,上师的行为根本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过失或缺点。

 

虽遇圣士仍为劣行诱,虽获胜道仍漂非道中,我与如我恶性诸有情,正法调伏自续祈加持。

 

依止上师之引导终

共同前行圆满矣!

 

不共内加行

问.何为不共内加行?三宝、三根本、三身?

答:趋入大圆满、趋入不共密法的,或者可以说宁玛巴的不共的加行为不共内加行。三宝是指佛、法、僧;三根本是指空行、本尊、上师;三身是指法身、报身、化身。

 

归依

 

乙二(不共内加行)分五: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沙里——积累资粮;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丙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分五:一、皈依之基础;二、皈依之分类;三、皈依之方法;四、皈依之学处;五、皈依之功德。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丁一、皈依之基础:

问.对上师三宝不具信心有何过失?如何让自相续中生起信心?

答:信心犹如种子,它能生长一切善法功德,如果不具备信心,那就如同种子被火烧得一干二净一样。如经中说:“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若想让自己相续中生起信心,全知无垢光尊者曾说:“信心的来源是经常看经典、传记;依止具有信心的上师、具有信心的道友,同时,经常阅读一些甚深的大乘经曲,并且尽量不要接触不具信心的外道,亦不要阅读外面的一切歪门邪说的书籍。”

问.佛陀对众生有哪四种加持?

答:佛陀对众生的加持有四种:1)佛陀恒常的加持如河流;2)自性自然的加持,犹如日光;3)祈祷显现的加持;4)值遇外境的加持,如母亲遇到着魔的儿子一样。

 

狗牙的故事说明了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源泉,只要具有胜解信,任何人都会得到佛的悲悯与加持,成佛亦依赖信心。

 

这是依靠信心力,觉沃奔才没有罪过反而得到了佛的悲悯与加持。以此说明依靠所生起的不共信心,上师三宝的加持才会融入自相续,于是相续中便会生起真实的证悟。

 

因为若自己相续中没有生起证悟实相的智慧与胜解信,则所作所为会掺杂自私自利的念头,摄受弟子也没有多大意义,反而会错误地引导弟子。

 

丁二、皈依之分类:

丁三、皈依之方法:

作为佛教徒,对自己的传承上师及根本上师应该生起强烈的信心,并经常祈祷诸传承上师及根本上师的加持,这样自己的心相续会逐渐融入诸传承上师以及根本上师的智慧,通过修持上师瑜伽,则可获得圆满的功德。

 

丁四(皈依之学处)分三:一、三种所断;二、三种所修;三、三种同分。

戊一、三种所断:

戊二、三种所修:

戊三、三种同分:

问.修十万皈依偈的目的是什么?是否一定要修十万?为什么?

答:修十万皈依偈主要是数量和质量两个都达到量,也就是为了使自相续对三宝生起不退转的信心,乃至菩提果之间宁舍生命也不舍弃上师三宝。法王如意宝曾开示过:“如果真正对三宝具有坚定的信心和恭敬心,那么修皈依时数量不足十万也是可以的。”

问.有人与对自己有法恩的上师稍有一些矛盾就舍弃,又另外依止其他上师,这样是否如法?有何过失?

答:不如法。因为舍弃了一位上师就是舍弃了所有的上师也就是舍弃了僧宝,连最根本的皈依戒也舍掉了。如果舍弃了一位上师,虽然以后依止的上师是一位大成就者亦无法让你成就。如法王如意宝说:“你们被其他上师舍弃时,我也无法摄受。”

 

在藏历每月的十五、三十日的六时中一定要尽可能供养三宝,)在藏历每月的十五、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三十(吉祥日)的六时中供养三宝更具功德)

 

问.有人已受皈依仪轨十几年,有人已剃度出家,他们是否一定是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为他人授皈依戒?

答:不一定。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生起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纵遇命难亦不舍弃三宝的决心,从内心真正皈依三宝,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如阿底峡尊者说:“内外道以皈依别。”

    在真正是为了利益众生的发心的情况下可以为他人念四皈依而授皈依戒。

 

丁五、皈依之功德:

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律藏中记载:曾经一头猪被狗追赶而转绕了一座佛塔,由此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动物的耳旁念诵一些佛号(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宝积佛等)或者咒语(如观音心咒、释迦牟尼佛心咒等)或者念诵皈依偈等,给它们种下善根,或者更直接地去放生,完整地念诵一些高僧大德所作的放生仪轨,那样对它们更有利益。

虽已皈依然而诚信弱,虽受三学然仍舍持戒,我与如我无心诸有情,不退坚固信心祈加持。

 

一切圣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导终

 

甲六(皈依)分三:乙一、皈依分类;乙二、思维功德;乙三、皈依方法。

   乙一、皈依分类: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不同皈依法:畏惧三恶趣痛苦后寻求善趣安乐而皈依三宝是小士道皈依,因其仅仅寻求暂时安乐之故;惧怕轮回痛苦后希求个人寂乐而皈依三宝是中士道皈依,因其缘自己从轮回中解脱之故;见到无边轮回中的其他众生受苦后为救脱一切有情脱离轮回而皈依三宝是大士道皈依,因其为利一切众生而想成佛之故。因此,我要断除小士道、中士道发心,应当为一切众生而随学大士道皈依。

  后行:将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乙二、思维功德: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若有人皈依那些自己尚且流转于轮回中的世间天神,为何不皈依无有怖畏、殊胜解脱之依处——三宝呢?心续变化无常、恒时加害众生的鬼王等都不能作为怙主与依处。何人仅仅皈依三宝,便可播下解脱之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法。皈依可谓是一切戒之基础,一切功德之源泉。皈依之人也会受到白法方面天尊的护佑,一切所愿如意成办,恒时忆念宿世,不离正法之光明,今生来世获得暂时安乐,究竟获得佛果。皈依具有诸如此类之无量功德。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皈依方法: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自前方虚空中观想狮子日月莲花宝座上安坐着与诸佛无二无别之根本上师,为遍布虚空、浩瀚如海的菩萨、空行以及护法众所围绕。再观想:我与一切众生在大地上恭敬合掌,默诵“从今起乃至菩提果之间供养您,依赖您,除您无有其余指望处、皈依处。”以悦耳声音尽力念诵皈依偈“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后,自己与一切众生融入三宝,三宝融入中间的佛陀如意宝上师,上师融入离戏法身空性中,何者也不缘中放松,乃至心能安住期间一直修持。

  后行:回向善根。

 

发殊胜菩提心

 

以大智慧现前胜涅槃,以大悲心住于轮回中,以巧方便证轮涅无二,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一、修四无量心;二、发殊胜菩提心;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丁一(修四无量心)分四:一、修舍无量心;二、修慈无量心;三、修悲无量心;四、修喜无量心。

问:大小乘以何为分水岭?所有佛法的精华是什么?如何以方便法让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

答:大小乘佛法以是否具足菩提心为分水岭。所有佛法的精华是胜解信之菩提心。让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方便法是修四无量心,并经常祈祷传承上师,如念诵《释迦佛仪轨》和修上师瑜伽,通过上师的加持力与自己的发心力,一定可以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

 

所缘的众生无边无量、能缘的心识无边无量、所得的功德也无量无边所以叫作四无量。

 

戊一、修舍无量心:

戊二、修慈无量心:

戊三、修悲无量心:

问.什么叫悲无量心?应如何具体观修?

答:悲无量心就是希望一切被剧烈痛苦逼迫的众生远离痛苦。具体修法:1)面对可怜的众生首先观想就是自己;2)观想那个可怜的被宰杀的众生就是自己的母亲;3)观想这个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是自己以往生生世世的母亲;4)观想痛苦的原因(如造不善业);5)观想这个以痛苦之因为业的众生做为修大悲心的对境;6)观想愿这些痛苦的众生远离痛苦获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问.生起大悲心的方法有哪些?

答:1)上师的教言;2)依大乘的佛法;3)经常接触一些可怜的众生,自己亲身尝试体验它们的痛苦。

问.有人很喜欢看斗牛、赛马、斗鸡等游戏,这样有何过失?应如何观修大悲心?

答:这样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并且也为自己将来成为这些痛苦的众生种下了因,经常这样也会损害自己的大悲心。观想自己或者自己的最亲的人就是这些被斗的牛、马、鸡,则自然会生起大悲心。

 

我们作为释迦牟尼佛的随学者,发了大乘菩提心,应该身先士卒作为慈悲的表率,对每一个众生都应像独子之母对待儿子一样慈爱、关怀。

 

能行降伏的条件: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自己降伏对方不会变成恶业而会变成善业,并且能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具足这三种条件的人才有开许。此外,若对对方没有嗔心,对自方没有贪执心,唯行利他这样的心态下,仅念形象的降伏仪轨亦对众生有很大的功德和利益。

 

问:吃肉有何过失?哪些经论中宣讲了吃肉的过失?

答:吃肉就犯了皈依戒。因为皈依以后必须要断除损害众生的事情,无论到哪里,哪怕是危及一个众生的性命而杀害、享用血肉就完全违背了皈依戒。尤其是身为大乘行人,理所应当作为天边无际一切众生的皈依处和救护者,又怎能去伤害众生吃它们的肉呢?而且一切众生无论今生还是来世都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吃自己父母的肉,岂能算是大乘的佛教徒?对出家人来说,形象亦极不如法。对于弘法者来说,如果自己吃肉又如何来劝他人戒杀、放生、吃素?《楞伽经》、《楞严经》、《涅槃经》等经典中都有宣讲吃肉的过失。

问.会供及供护法时正确观点是什么?在汉地供护法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合理享用会供酒肉?

答:有些僧人到施主家里时,那些施主宰杀了许多旁生后供养肉食时,他们内心没有丝毫顾虑,欣然享用,尤其是进行消灾免难,祭祀求福等时,他们要求必须用新鲜肉作供品,并认为刚刚宰杀、鲜血淋淋、热气腾腾的肉才是干净的,用荤腥血肉装点美化食子和供品,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举行佛事,并且会供后酒一瓶一瓶的地喝,肉一大块一大块地吃等不如法的现象。

应当戒肉。至于以血肉作供品清净不清净,对于完全证悟到清净、平等的时候,密宗当中也是有开许的。如果认为肉是不干净的,自己是吃素的护法神是管吃肉的,将不清净的肉给护法神吃,这种分别念会有很大的过失。然而在现实供品当中,有些涉及作为等净无二瑜伽士的密宗誓言物而已。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的使用血肉供品,那是苯波教的做法,而不是内道佛教的教规,只要将自己认为是比较清净的,如供水、茶、水果等供护法神亦是可以的。

在汉地对于有些佛教徒,对供酒不太认可时,亦没有必要一定要用酒供,用水、茶、水果等供护法神亦可。

在享用会供酒肉时:肉呢,像蚊子的脚一样非常小的尝一尝;酒呢,就像用一根马尾巴沾一下,稍微尝一点就可以了,代表接受了誓言物。

 

戊四、修喜无量心:

问.美国物价大楼被恐怖分子炸毁后,很多人特别高兴,说“炸得好。”日本广岛被炸亦很高兴,这样是否如法?为什么?有何过失?修行人应如何面对怨敌之不幸?

答:不如法。对于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没有必要参与这些世间法,尤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遗患,过了多少年也是很难澄清的。如果我们直接去参与的话,是取是舍,是破是立,也没有任何必要的,这只是世间的一些政治因素而造成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留下创伤的一种痕迹。

若经常怀有这种妒忌心、竞争心等,既无益于已也无益于他人,只能是毫无意义地积累严重的罪业而已。作为修行人当面对怨敌之不幸时,不应幸灾乐祸,而应从内心真正地愿他(她)速速远离痛苦和不幸。

问.平时应如何修学心地善良?如是修学有何功德?

答:应经常观察自相续,若末观察,则极易没有任何理由在无意义当中生起恶念。当生起恶念时,马上念金刚萨垛心咒忏悔,这样做而不积业,罪业可以清净。反之,如果认为我们这个恶念是对的,那么这个业已经在阿赖耶上存留下了,也许果报今生也可能会成熟。经常观察自相续:我这个人是什么样啊?如果有错的话,就想通过这么长时间修学佛法,仍与自相续没有相应,实在恶劣,通过多次呵责可以改变自相续。作为大乘修行人,平时应当这样想,哪怕是利益一个众生也好,以后今生当中如果有能力,我应当办一个道场,如果今生当中实在没有能力的话,但愿我生生世世哪怕一个众生也好,一定要救度他们,生生世世当中不损害众生,生生世世当中不杀害任何众生,平时在心里这样串习,经常唯一修学心地善良。

如果经常唯一修学心地善良,那么不但今生的一切所愿能称心如意,受到白法方面的天神的保护、蒙诸佛菩萨的加持,一切所作所为成为善法,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后世还会获得人天果位,究竟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等无量功德。

 

甲七(修四无量心)分三:乙一、思维功德生起欢喜;乙二、真实修法;乙三、修炼。

 

  乙一、思维功德生起欢喜: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若未修四无量心,则不能成佛,若修则可成佛,所以必须修持四无量心。修慈心暂时令众人悦意,究竟成就报身;修悲心暂时无有损害,究竟成就法身;修喜心暂时无有嫉妒,究竟成就化身;修舍心暂时自心堪能,究竟成就本性身。此外,因现前了色界等持生处清净功德而投生为欲界的人天之身利乐有情。思维此等利益后,我必须修持四无量心。

后行:回向善根。

  乙二(真实修法)分四:丙一、修舍无量心;丙二、修慈无量心;丙三、修悲无量心;丙四、修喜无量心。

      丙一、修舍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通过观想所缘境的众生而了知:如今我贪执父母亲友等自方、憎恨怨敌与他方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些怨敌也作过自己前世的亲友;现在的亲友也曾作过自己的仇人,这都是不一定的。如今也是同样,长久的怨敌也不能加害于己,若随其心顺其意,则也可能成为亲友饶益自己;亲友之间若恶语中伤、相互争论、分配财物、出现不幸,则好似仇人一样会使自己心灵受到刺伤。现在、未来也可能出现亲成怨、怨变亲的情况,所以亲怨是不定的。因此,我应当断除贪爱自方、憎恨他方之心,观察亲怨平等之理,作到无有亲疏偏袒,一视同仁,对一切众生皆如是而观。观想方式:从现在的一个众生到两个、三个、一个城镇、一个地区、一大洲,直至虚空界的一切众生,我应当修持无有贪亲嗔疏的无缘大舍心。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二、修慈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所缘境——一切众生,就象希望自方不具安乐之人获得一切快乐一样,愿所有不安乐的众生得到一切安乐,以慈心将众生视为我所。观想方式:以自己的父母及自己喜欢亲近之人为例,从一个众生到一切众生之间皆如是修持慈无量心。最后于何者也不缘中入定。

  后行:回向善根。

      丙三、修悲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正遭受无法堪忍强烈痛苦逼迫的众生。观想方式:生起悲心,但愿他们远离此苦的逼迫,从一个众生至一切众生而观修。后于无缘中入定片刻。

  后行:回向善根。

      丙四、修喜无量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之所缘境是在善趣中具大小安乐幸福的众生到凡具有安乐的一切众生。观想方式:愿这些众生乃至未获佛果之前,恒时不离此安乐,并且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圆满、无有损害、智慧广大等较此更幸福更安乐。从一个众生至一切众生而观修,尤其对于加害自己的怨敌、嫉妒的对象更应当反复观修。后于空性中安住。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修炼: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按慈悲喜舍顺序次第而观修;从舍心到慈心逆行而修;慈心、喜心、悲心、舍心交替而修;刹那刹那串习,无有实执而精进修炼。

  后行:回向善根。

 

丁二(发殊胜菩提心)分二:一、发心之分类;二、正式发心。

戊一、发心之分类:

戊二、正式发心:

 

按照噶当派的一些高僧大德的教言:首先通过教证、理证一定要了知一切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在做父母时恩德是什么样的,忆念恩德以后,如何报达恩德,这就是龙猛菩萨、无著菩萨修菩提心的传统,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对一切父母亲生起真实慈悲心,如若不如此观修,对一切老母有情生不起慈悲菩提心,就口头上仅念诵数十万遍发心偈,诚如华智仁波切所说:“连芝麻许的功德也没有。”

 

所谓“无芝麻许功德”是从若未生菩提心,念十万遍发心偈亦不能成为真正成佛的因的这个角度来讲“无芝麻许实义”的,然而念十万遍的功德还是有的,若没有一点功德的话,浪费了时间、精力,这样因果就变成虚耗,这样说是为了强调成佛的因是很重要的。

 

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分二:一、愿菩提心学处;二、行菩提心学处。

戊一(愿菩提心学处)分三: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己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己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己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若相续中无勤而自然具有极大的悲心可以判断是大乘种姓者。

 

佛在因地时显现布施自己妻子、儿女、身体血肉,不懂佛法不懂功德的人可能认为这太残忍了,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因为佛陀在因地时并不是因为自私自利而舍弃这些眷属、受用以及身体的,而是为了得到能救护一切众生的佛果而作出如此伟大的举动,因为,无始以来,我们就是因为执着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才造下种种罪业,不得解脱,若能放下舍弃,则会离佛果越来越近。

 

问.宝髻国王为了避免与难忍国王打仗而逃跑,世尊因地时也有显现打仗的情况,此二者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我们如何随学世尊行为?

答:此二者并不矛盾。对众生有利的时候可以打仗;但若是为了个人受用的争夺而打仗,对众生毫无意义而又必定会伤害许多众生的时候,舍弃王位而前往森林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主要是发心。

 我们应该随学世尊,不能无缘无故地伤害众生,只有对众生有利的时候才显现战争。特别是现在世间上一些权利比较大的人,他们在作出任何决定的时候,都应该观察自己的心是否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或嗔恨心。因为往往他们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给众生造成巨大的痛苦。

 

戊二(行菩提心学处)分六:一、布施;二、持戒;三、安忍;四、精进;五、静虑;六、智慧。

己一(布施)分三: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庚一、财施:

庚二、法施:

所以,在自私自利的心念还没有断尽之前,不要急急忙忙地去利益他众,而要在自己念经诵咒、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但愿白法方面的鬼神们听到这些后相续得以解脱,在念诵水施、施身等仪轨的结尾时,也要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平时可以在可怜的众生耳边或者放生的时候在众生的耳边念诵观音心咒、释迦牟尼佛圣号、宝积佛圣号,依靠心咒和圣号的加持力,它们也能不堕恶趣。唯一做这种法布施就可以。一旦自己的私心杂念完全断尽,一刹那也不要处在安闲寂乐的状态中,这说明主要一心一意利益他众的时刻已经到了。

庚三、无畏施:

问:为什么说一切有为善法中救护有情生命的功德是最大的?

答:因为每一个众生最珍爱、最宝贵、最执着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所以杀害众生的生命罪过是最大的,而救护众生的生命的功德也是最大的。

 

己二(持戒)分三:一、严禁恶行戒;二、摄集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庚一、严禁恶行戒:

庚二、摄集善法戒:

相反,如果我们随时随地提起正知正念而实地行持,那么随随便便中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善业资粮,平时我们可以手拿转经轮、口念咒语,甚到当看到路旁一刻有观音心咒的石堆时,也立即脱帽、恭敬右绕而行,并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一来就成了圆满无上菩提的无倒之因。

庚三、饶益有情戒:

己三(安忍)分三: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二、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庚二、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庚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因此我们应当对甚深正法以及宣讲此法的补特伽罗从内心深处生起胜解、恭敬诚信。倘若因为自己智慧浅薄而实在生不起胜解,那么尽力断除妄加诽谤也格外重要。我们对大乘空性法及密法不应生邪见,应千方百计毫无颠倒地受持它们的密意。虽然暂时不能接受,但还是要发愿终有一天我要接受它。

 

己四(精进)分三:一、擐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不满精进。

庚一、擐甲精进:

庚二、加行精进:

问:有人说“我要将工作和家里老小安排好再一心一意出家修行”,这是缺乏什么精进?应以何态度对待修持正法?

答:这是缺乏加行精进。世间上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只要想一心出家修行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了脱了世间的束缚,立即致力于佛法。否则世间琐事无有了结之时,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犹如水纹一般,始终不会有修法的空闲机会。

庚三、不满精进:

 

己五(静虑)分二:一、静虑之必要;二、真实静虑。

庚一、静虑之必要:

庚二(真实静虑)分三:一、凡夫行静虑;二、义分别静虑;三、缘真如静虑。

辛一、凡夫行静虑:

辛二、义分别静虑:

辛三、缘真如静虑:

庚一、闻慧:

庚二、思慧:

庚三、修慧:

真正证悟空性的验相是:相续、行为调柔,对上师三宝具足信心、清净心,于六道众生具有不共的慈心与悲心等。证悟空性则可对治一切烦恼,并可了达一切圣道之法。

 

问、有人说“我证悟空性后,再不需要取舍因果、修加行、听课、念咒、转绕等”,这样说是否如法?真正证悟者是如何行持的?

答:不如法。真正的证悟者了知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是离戏的大空性,名言中如梦如幻的因果都是成立的,所以更加取舍因果、积资净障。

问、佛陀宣讲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是什么?远离了皈依、菩提心有何过失?具足有何功德?

答:佛陀宣讲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是为了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空性大悲藏。如果远离了皈依、菩提心,与外道无有区别,则无论见修之法多么高深莫测也对获得圆满正等觉无任何利益,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必须了知一切圣道的加行、正行、后行都圆满包括在皈依发心之中。具足皈依就入了佛门成为一切戒律的基础,有了菩提心的话,即使没有任何其它功德,也会使与之结缘者获利,一切所作所为都会成为菩提之因,

 

尤其是对于那些享用信财亡财、向上引导亡灵的上师、僧人们来说,相续中具有一颗无伪的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离开了菩提心,那么再怎样念诵仪轨、作净除业障等等仪式,对死者与活人都起不到作用。尽管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在利他,但究其实质,也只不过是掺杂私欲而已,结果给自己带来的是享用信财的无尽罪障,并且后世也不得不步入恶趣。但如果他们的相续中具有真正的菩提心,那么即使无有其它任何功德也会使与之结缘者获利。为他人念经、超度时应该观想:这个众生真的很可怜,希望三宝的加持能让他得到利益。哪怕仅仅发一刹那的善心,也会对亡人、病人有利。

 

……祥纳穹敦巴问:“那么,该如何归纳精华要义呢?”

尊者教诲说:“对等同于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修慈悲、菩提心,为了他们而勤奋努力积集二种资粮;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善根回向所有众生,愿与一切有情同获圆满菩提;并了知这一切的自性为空性,法相(显现)如梦如幻。”

1)发菩提心;2)积累资粮;3)回向善根;4)空性方便摄持。

 

虽发胜心然却未生起,虽学六度然却具私欲,我与如我愚痴众有情,修成胜菩提心祈加持。

 

诸道之根本——发大乘殊胜菩提心之引导终

 

甲八(发菩提心)分三:乙一、思维利益;乙二、真实发心;乙三、思维学处。

   乙一、思维利益: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菩提心之利益:一切大乘法中发菩提心最为殊胜,因为若未发心,则无法成佛,若发心则可成佛。发菩提心可摆脱轮回痛苦,遣除烦恼忧苦,胜过声闻缘觉乘,令善根无尽增上,获得广大福德,成为佛陀之继承者,为安乐奠定基础,成为世间应供处,实现一切所愿,成办利他之伟大事业,迅速获得菩提……。因此,我现在必须发菩提心。

后行:将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乙二(真实发心)分二:丙一、前行;丙二、正行。

      丙一(前行)分七:丁一、顶礼支;丁二、供养支;丁三、忏悔支;丁四、随喜支;丁五、请转法轮支;丁六、请不涅槃支;丁七、回向支。

丁一、顶礼支:

  前行:在佛像、佛经、佛塔三宝所依前摆放供品,皈依、发心。

  正行:于上方虚空中观想上师、三宝、本尊、空行、护法如云密集。再观想:自己幻化出成百上千乃至无数身体遍满大地,与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共同顶礼。以赞颂的音调念诵《自说帝王经》、《三十五佛忏悔文》、《诸多佛号经》、《贤劫千佛经》、《寂猛酬补续》等,身体端直,双手合掌于头顶、喉间、心间中任何一处皆可,双膝着地,五体礼拜,数量成百上千。

  后行:回向善根。

        丁二、供养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三宝所依前摆设相合自己经济条件的供品,尤其是酥油花、熏香、涂香。观想人间天界中的香花酥油、无量殿、清净处眷属乃至形形色色所喜爱之物,以及轮王七宝、八吉祥物等一切供品和天子天女所散发载歌载舞、弹奏乐器之供云,以此供养此刹与其它刹土中的三宝。念诵《普贤行愿品》、《入行论》等中的供养偈或本论中的“真实财物意幻供,广大无上之供品,鲜花香灯水神馐,华盖幡旗伞乐声,胜幢拂尘腰鼓等,身与受用诸资具,供养师尊三宝等”。于所供对境、供者、供品皆不缘中安住。

  后行:回向善根。

        丁三、忏悔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三宝所依前合掌,观想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自己能忆起、不能忆起所积累的一切罪业,诸如不恭敬父母、堪布、阿阇黎、道友以及其他众生,造十不善罪、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损耗三宝之财,存有吝啬、悭吝之心等,这一切罪业于舌尖上集成黑团,以猛厉的追悔心忏悔。再观想:刹那间三宝身语意所依发光照射到黑团,从而使罪业清净无余。以对治力发誓今后不再就犯,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等经续中的忏罪文。后于忏悔对境、所忏之罪、能忏之人皆不缘中安住。

  后行:回向善根。

       丁四、随喜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诸佛利他转法轮等善法、诸菩萨行持广大菩提行之善法、任何众生所行随福德分随解脱分之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曾做、如今正在做、未来必定做的一切善法,我都诚心诚意随喜,从一件善事至一切善根而观修。后于无缘中安住。

  后行:回向善根。

       丁五、请转法轮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三宝所依前,观想利他事业广大的诸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不说法,于彼等前如往昔梵天、帝释请佛转法轮一样,自己幻化无数身体供养法轮与宝珠等而请求他们转法轮,诸佛菩萨上师等应允后降下法雨。念诵《普贤行愿品》等中的偈颂。(如:所有礼赞及供忏,随喜劝请转法轮。)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丁六、请不涅槃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此世界与他世界的上师、佛菩萨利众事业圆满后准备趋入涅槃,于彼等前如往昔的珍达居士请佛不入涅槃一样,自己幻化出无数身体而祈请,结果乃至轮回未空之前他们已长久住世,利益众生。按照经论中所说念诵。(如: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丁七、回向支: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从顶礼支至此回向支为主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皆为众生成佛而作回向。念诵诸圣者所造经续中的偈颂。(如: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于诸法无自性中安住片刻。

  后行:回向善根。

 

     丙二、正行: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于三宝所依前合掌,观想我为一切众生发殊胜菩提心,直至无一众生存在于轮回中之间精进修学广大菩萨行。念诵此金刚语:

   “我某某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皈依诸大金刚持上师,皈依二足至尊诸佛出有坏,皈依离贪寂灭至尊正法,皈依诸众之至尊不退转圣者僧众,祈求摄受我为菩萨,祈祷诸大金刚持上师、诸佛出有坏、住地诸大菩萨垂念我,如往昔诸佛出有坏、住地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而发殊胜菩提心,我某某也自此乃至菩提果之间为一切众生而发广大菩提心。未救度者救度之,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得安慰者安慰之,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三遍。诸大智者一致承认胜义发心是由有相修持力而得,不观待仪轨。念诵三遍后观想自己成为菩萨,成为人天等世间之应供处,阻塞由业力堕入恶趣之门,从安乐之善趣至安乐之善趣,成办广大利他事业,成为诸佛之子,速获菩提。因此,应当抬高自心(生起佛慢等),生起欢喜。

后行:回向善根。

 

  乙三(思维学处)分二:丙一、思维愿菩提心学处;丙二、思维行菩提心学处。

丙一(思维愿菩提心学处)分三:丁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丁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丁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丁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为一切众生而修自他平等菩提心:虽然所有众生与我一样都希求安乐,不愿遭受痛苦,恒时唯一向往幸福快乐,却不知弃恶行善,以致于恒时感受痛苦,这些众生多么可怜。悲哉!愿不具安乐之众生获得安乐,被痛苦逼迫之众生远离痛苦,享受安乐的众生恒时不离幸福,有亲疏贪嗔的众生无有贪嗔、一视同仁,一切众生皆趋入解脱道,恒时行持善法。愿我与一切众生迅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如是以猛烈心观修。后于诸法何者亦不成之空性中放松片刻。

  后行:以三轮体空作回向。

        丁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面前有一位能令自己生起悲心的有情,意念自己的一切安乐、善妙身体、受用以及善根如脱衣服般全部取出施与他,令他享受幸福安乐,他的所有痛苦取来自己代受,他的痛苦与自己的快乐相互交换就象换衣服一样。观修纯熟(观修达到标准)时,以呼吸法修炼,即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安乐善根施于众生,吸气时观想众生的痛苦自己取受。如是从一个众生到一切众生之间轮番修持施受法,以最大的精进日夜勤修。

  后行:回向善根。

       丁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以如独子之母慈爱儿子般观修。观想面前有一位能令自己容易生起悲心的有情,心里无法堪忍他在受苦,自己取而代之,并将自己的安乐等善妙施与他,使其获得安乐。又暗想:我住于轮回中也好,病也好,死也好,无论遭到任何损失都可忍受,但怎么也无法忍受此等众生漂泊于轮回中受苦,生起强烈的慈爱心。从一有情至一切众生皆如是观修,所有众生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无论是损害我还是饶益我的众生,以自己所见所闻的众生为主直至遍布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皆以殊胜菩提心对待。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丙二(思维行菩提心学处)分六:丁一、布施度;丁二、持戒度;丁三、安忍度;丁四、精进度;丁五、静虑度;丁六、智慧度。

       丁一、布施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对境——一切众生,我应尽己所能以财、法作真实布施,以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作意幻布施。总之,应当真实或意幻进行普通布施、大布施、极大布施,尽力真实或以等持力意幻供养三宝。以食子、净水布施魔鬼与饿鬼。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丁二(持戒度)分二:戊一、本体;戊二、差别。

           戊一、本体: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所谓的持戒即是以断除罪行之善心护持自相续。如果是出家菩萨,则应严格守护曾受的声闻乘戒律,并且在忏前戒后、依对治力的基础上护持愿行菩提心,反复以仪轨受戒。即使是在家菩萨,也应当学菩萨戒。总之,无论出家还是在家菩萨皆应护持自相续,利益他众,并反复以仪轨受菩萨戒。

  后行:于无缘中回向善根。

          戊二(差别):己一、清净行境;己二、观修大士八大发心。

             己一、清净行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华严经》云:“菩萨进入房屋时当发心愿一切众生到达解脱城;睡眠时发心愿众生获得佛陀法身;作梦时观想愿证悟诸法如梦;系腰带时发心愿一切众生皆结善缘;坐于垫上时发心愿获得金刚座;点火时发心愿焚毁烦恼薪;火燃起时发心愿燃亮智慧火;饭熟时发心愿众生获得智慧甘露;进餐时发心愿众生获得禅定食;外出时发心愿众生从轮回城中解脱;下梯阶时发心愿趋入轮回利益有情;开门时发心愿开启解脱门;关门时发心愿阻塞恶趣门;上路时发心愿趋入圣道;上行时发心愿一切众生享受善趣安乐;下行时发心愿断绝三恶趣;遇到众生时发心愿亲睹佛陀;落脚时发心愿饶益众生;抬足时发心愿拔除轮回;看到佩装饰品者时发心愿获得相好之饰;见无装饰品者时发心愿具足清净功德;见满器时发心愿功德圆满;见空器时发心愿过患空无;见喜爱之众生时发心愿喜爱正法;见不喜爱之众生时发心愿不喜有为法;见安乐之众生时发心愿获得佛之安乐;见苦难众生时发心愿遣除有情之一切痛苦;见到患者时发心愿摆脱疾病;见报恩者时发心愿报答诸佛菩萨之恩;见不报恩者时发心愿不报邪见者之恩;见反对者时发心愿能消灭一切外道;见到赞叹之情景时发心愿赞叹诸佛菩萨;见他人说法时发心愿获得佛之辩才;见到佛像时发心愿无碍面见诸佛;见到佛塔时发心愿见众生之应供处;见人经商时发心愿获得圣者七财;见人顶礼时发心愿获得人天导师佛之无见顶相。”

  后行:回向善根。

             己二、观修大士八大发心: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但愿我有朝一日能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令苦难众生具大财富;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利益众生;但愿我有朝一日能饶益长久堕于地狱中的众生;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以世间、出世间的广大财富满足众生希求;但愿我有朝一日成佛后定能去除众生的一切痛苦;但愿我生生世世中断除一切损害众生之行,不唯住胜义之一味寂灭,不言令众生不悦之语,不行不利他众之事,不转成有害于众生的身体、智者、富翁,不喜损害他众;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令一切众生罪业果报成熟于自身,自之善果成熟于众生令彼等享乐。

  后行:回向善根。

 

 丁三(安忍度)分二:戊一、有缘之安忍;戊二、无缘之安忍。

      戊一、有缘之安忍: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修持正法过程中,虽有苦行之安忍、承受他苦之安忍、不畏广大正法之安忍、忍受自心痛苦之安忍。然而,此处主要修的是对于他人加害自己不生嗔心,修持安忍。即当遭受眷属的邪行或有义、无义的一切损恼时皆不生计较之心而以智慧作如是观察:众生的本性即是损害者,所以他们这样加害我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不应报仇,当修安忍。往昔我也一定造过如此恶业,若忍辱负重,则可获得殊胜福德,由此也当安忍。如果不是自己的业力那么他人的损害也不能使自己变得高贵或低劣,所以理应忍辱。若能令对方改正错误,则想方设法去做;如果实在无法改变,那么生起无法堪忍的计较之心也只会令自己苦恼而已,无有实义,并且他人会更进一步损害自己。因此,我应当断除一切计较嗔恨之心,心态平静,悠然放松。

  后行:以三轮体空作回向。

     戊二、无缘之安忍: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加害者与自己的身体皆可分析为微尘,最后成为无分空性;分析语言之颜色与可识别性,结果自然消失无迹;观心可识别之本体,结果无有实体。也就是说,作害之敌、损害之不悦耳语以及损恼、不快等损害对境都无余变成了空性,于无生空性中放松安住。

  后行:回向善根。

 

 丁四、精进度: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我若这般懈怠,自利尚不能成办,何况说是利他?因此我为利一切有情必须精进修法,尽力勤修十法行(缮写佛经、供养、施赠、听闻、受持、披读、开演、讽诵、思维与修习。)、十度、顶礼、转绕等正法,尤其应修七支供法及念诵《三聚经》(《即三十五佛忏悔文》)。

  后行:于三轮无缘中回向善根。

 丁五(静虑度)分六:戊一、思维变化无常之自性;戊二、思维贪欲之过患;戊三、思维与凡夫交往之过患;戊四、思维愦闹之过患;戊五、思维静处功德;戊六、真实修持静虑。

    戊一、思维变化无常之自性: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生际必死,聚际必散,积际必尽,一切兴盛终将衰亡,那些贪执漂动无常、无有实质的今生事物之人多么悲惨!我也必将迅速死亡,明早或今晚不死的把握也没有,此生迷现的一切有何用呢?死亡时必定有利的是甚深窍诀。日夜、刹那、瞬间、须臾都是变化的,我们正在一步步迈向死亡。因此,我必须修持禅定。

  后行:回向善根。

     戊二、思维贪欲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思维贪欲有许多过患,诸如为积累、守护、增长财产而忙碌,增长不善业,与众人争论,有财仍不知足,增上慢心、悭吝,又担忧财产用尽、被人拿去、被人掠夺、与盗贼等共同分享。虽然积累,可到死时必须放下、远离一切,有多少财富就会有多少痛苦,痛苦总是多于安乐,并且与闻思修行、持戒等解脱法相违,受到诸圣者呵责。后于无生空性中安住。

  后行:回向善根。

     戊三、思维与凡夫交往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无论与出家还是在家的凡夫眷属、亲朋好友、怨敌、不亲不怨者相交往都是无法忍受的,因为他们秉性恶劣、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贪欲强烈、不知满足、粗暴嗔恨、恶语伤人、唯求私欲、自然害他、薄情寡义,自己衰落时他们便会弃之不理,不知羞耻,对于正法誓言及因果报应毫不在乎,琐事繁多,难以满意,经常以争执、危害及嫉妒等非法手段欺惑他众,虚度人生。只要与这些凡夫交往就会减少善法增长不善,诸圣者也是远离彼等。因此,为了断除修持解脱正法之违缘,我也不应交往任何凡夫,而应独自修持寂静等持。

  后行:回向善根。

     戊四、思维愦闹之过患: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总的世间事物,尤其是今生的一切琐事,无有完结终止之时,恒常徒劳无义地忙忙碌碌,散乱度日。无论如何精勤也无有实质,伏怨护亲永无休止,无论从事农、工、商、文化中哪一种行业都只是为了温饱而已,实际上丝毫没有趋向正法之道,夜以继日这样漫无约束地虚度时光有什么意义呢?因此,现在我必须舍弃今生,修持禅定。

  后行:回向善根。

     戊五、思维静处功德: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昔日诸佛菩萨都是通过在寂静林中修持而获得甘露法义,所以我也愿意前往寂静林间。那里既无有愦闹、散漫、忙碌之琐事,也无需经商务农及与凡夫来往,与鸟兽为伴,充满安乐,以净水、树叶等为饮食而苦行,住卧于山间岩洞中,与正法相应,无有任何熟人、亲友,自然增上善法,内心清净使智慧明清。寂静之处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功德。因此,我从现在起应当住于静处。

  后行:回向善根。

     戊六、真实修持静虑:

  前行:以毗卢七法而坐,皈依、发心。

  正行:不分别、不执著任何法,于此境界中毫不散乱、坦然安住,外境显现不灭,生起无分别执著之等持。

后行:回向善根。

 

丁六(智慧度)分三:戊一、显现观为幻化八喻;戊二、观察法性空性;戊三、安住于离边中观之义中。

    戊一、显现观为幻化八喻: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修五境之一切现相皆是于迷乱者前无而显现,故如梦境;因缘缘起聚合而骤然显现,故如幻相;无而现有,故如眼华;现时无实有,故如阳焰;显现内外,故如空谷声;无有能依所依,故如寻香城;现而无自性,故如影像;无而显现一切,故如幻城。如是正在显现时也是虚妄无实的空色。

  后行:回向善根。

    戊二、观察法性空性: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将外境的粗大显现与自己的实质身体分析为微尘,从而断定无境空性;将内在执著之心分析为无分刹那,从而断定为无执空性。如是证悟无有任何能取所取之义,于此无依空性境界中入定。

  后行:回向善根。

    戊三、安住于离边中观之义中:

  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身不动,语不言,心不分别,外境显现不灭,息灭执著外境之分别念,内在明空清澈之觉性灭尽一切执著之戏论,中间无有身心所依而自然显现法性,于如虚空般的明空觉性、不可言思大智慧、离意中观之真如性中乃至能安住之间一直入定。

  后行:于显现如梦如幻中回向善根。

Welcome!

 

念修金刚萨埵

 

离二障垢然示净除障,究竟胜道然现修学相,超有寂边然显三有中,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分五:一、忏悔之理;二、四种对治力;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四、念修百字明;五、忏悔之功德。

丁一、忏悔之理:

罪障总的可分为自性罪和佛制罪。具体可分为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以及习气障。业障就是无始以来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这是障碍获得人天福报。烦恼障就是相续中的五毒烦恼,也可以归纳为非理作意,障碍小乘声闻缘觉的果位。所知障就是三轮执着的碍障。习气障禅定障按照显宗的说法是习气障最细微的一个部分,按照密宗的说法叫做三现迁移习气障,比如说身体的来源是红明点,语的来源是白明点,意的来源是白红交合的黑明点,按照密宗圆满次第的有些说法就叫做三现习气障,所知障和习气障直接遮障获得菩萨果位和佛果。

 

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就没有不能清净的。如古代诸大德也曾经这样说过: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本来罪业都是没有任何功德的,它的本体性质都是不好的,但是它有一个功德就是忏悔的话可以得以清净,不管是犯显宗方面还是密宗方面的任何罪业,只要一心一意的忏悔的话,都可以清净。如杀牦牛,在别解脱戒中是堕罪;从菩萨戒的角度来说就犯了严禁恶行戒,已经杀害了无始以来当自己父母的众生,也就是犯了根本戒;在密乘戒中如果没有降伏的等持和能力,就有杀本尊的过失。

 

丁二(四种对治力)分四:一、所依对治力;二、厌患对治力;三、返回对治力;四、现行对治力。

戊一、所依对治力:

戊二、厌患对治力:

戊三、返回对治力:

戊四、现行对治力:

问、应如何观修厌患对治力及返回对治力?

答:自己诚心忆念:与大恩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怙主金刚萨垛,汝以大智、大慈、大悲垂念我与一切众生,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身语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持明密咒乘的三昧耶,背弃世间的盟誓、说妄语、无惭无愧等能亲自回忆的一切罪业在上师金刚萨垛面前生起惭愧、畏惧、追悔之心而惊恐万分、毛发耸立,发露忏悔,此外自己不能忆起的,从无始轮回以来生生世世中肯定也积累了许多罪业,不覆不藏发露忏悔这一切罪业,请求宽恕,在此时此地,愿一切罪障即刻荡然无存、全部清净,如是以上观想为厌患对治力。

  观想我往昔因愚昧无知造了那些罪业,而如今依靠大恩上师的悲心变成了懂得利害之人,所以发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造那样的罪业,此为返回对治力。

……邬金莲花生大师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正确的观修方法是:就现分而言,乃至其如眼目的黑白以上都明观清楚、互不混杂;从空分来说,无有丝毫实体物质血肉内脏等,如同空中显现彩虹或无垢水晶宝瓶一样。

……而且,诚如人们所说的“于人垫上净己障”,(坐在别人的坐垫上积累自己的资粮,而且净除自己的罪障,意思是别人请我念经但是我的发心特别清净,所以在为别人念经的同时也积累了我自己的资粮清净了自己的罪障)

 

丁五、忏悔之功德:

 

闻益窍诀然却耽词句,稍许实修然为散乱欺,我与如我迷相众有情,愿得生圆精华祈加持。

 

净除业障法——观修上师金刚萨埵之引导终

积累资粮

 

虽知世俗然积二资粮,虽证胜义无修然入定,虽已现前双运仍精进,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四(积累资粮)分二:一、供曼茶罗;二、古萨里。

丁一(供曼茶罗)分六:一、供曼茶之必要;二、所修曼茶罗;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四、三身曼茶罗;五、供品洁净;六、积资之理。

戊一、供曼茶之必要:

问、对二资粮与二身的关系,前译、后译派及阿琼堪布分别持什么样的观点?如何将二资粮归纳为空性与大悲之中?

答:堪布阿琼《大圆满前行记录》中说:福德资粮如果是作为真正的因,智慧资粮作为俱生缘的话,可以产生色身,智慧资粮作为近取因,福德资粮作为俱生缘的话,可以产生智慧身。前译派的认为二资粮与二种清净的身并不是能生所生的关系,而应该是能遣所遣的关系,后译派则认为二者是能生所生的关系。大悲心有关方便方面的法门是属于福德资粮,以菩提心摄持,以空性摄持的法门全部是属于智慧资粮。

问、有人说“自己已经证悟了空性,再不需要转绕、念咒等勤积资粮。”这种说法对吗?请以教证宣说积累资粮之重要性?

答:不对。如大瑜伽士谛洛巴尊者说:“吾子那诺巴,此现缘起生,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瑜伽士布瓦巴也曾在道歌中说:“虽具不希世俗佛果大把握,然应尽力精勤不断积福资。”无等塔波仁波切也说:“虽然积资净障本来清净,却应从细微资粮开始积累。”所以我们没有成佛之前还有所要增长的功德和要断除的障碍,一定要积累资粮。

问、所谓苦行精进求正法可包括哪些方面?修曼茶罗时的苦行与安忍是指什么?

答:在精进求正法的过程中的苦行包括口中无食、身上无衣、天气冷、路不好走等等。修曼茶罗时左手持曼茶盘,右手安置供堆,如此这般左手会极其疼痛,右手手腕擦拭基盘时间久了会磨破、起疱等,这些是修曼茶时的苦行。忍受左手的酸疼,右手的磨擦起疱而坚持修曼茶罗就是修曼茶罗时的安忍,以此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圆满广大的资粮。

问、修曼茶罗时应怎样以三殊胜摄持?

答:修曼茶罗时最初以加行发心:为了一切众生圆成佛果而修曼茶罗;中间正行无缘:一心一意观想,不掺杂任何闲言碎语而专心修曼茶罗;最后结行回向:以此修曼茶罗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早日成佛。

 

戊五、供品洁净:

问、有人说“一切都是如梦如幻,不需要作真实供养,只需念供养咒、观想意幻供养即可。”对此您看法如何?

答:虽然万法都是如梦如幻,但众生也要感受如梦如幻的痛苦,也应该积累如梦如幻的资粮,如果自己实在无有财富及能力者以清净意乐供养肮脏的残汤乘饭、低劣之物等也未偿不可。但如果自己有能力供养而吝啬不供养,而以一切都是如梦如幻作为借口那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对自己今生和来世都不会有利益并且有极大的过失。

 

供水时水杯摆放过窄将来会变成争论心特别强、经常有口角的众生;摆放歪斜自己将来会变成狡诈、虚伪者;供水不清洁将来会变成身体带有各种疾病者;供水过满、不满或供台上有溢出水来将来会戒律不清净。

 

戊六、积资之理:

问、作为希求出世间解脱的修行人为今生受用圆满积累资粮是否合理?应以何种发心来积资净障?

答:不合理。作为希求出世间解脱的修行人必须要做到如丢唾液般地抛弃现世的一切贪执,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唯依静处,罹患疾病、乐观对待,死亡临头、坦然面对,精进修法,即便是为了自利希求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也根本不属于大乘道。因此无论积累资粮还是净障都是为了饶益遍满虚空界的一切众生,绝不能掺杂自私自利的心。

丁二(古萨里)分三:一、古萨里之义;二、施身修法;三、断法之含义。

戊一、古萨里之义:

问:此古萨里修法在凡夫位也可修持,是否与经中所说一地以上菩萨才可布施自己的身肉相违?为什么?

答:不相违。因为修古萨里是通过观想次第的身体观空性,然后通过修法通过仪轨布施给众生,不需要真正的身体布施众生,通过观想以般若的加持力对对方有无量的利益。

问:凡夫不能亲自供施自己的身体,通过意幻供施对诸佛菩萨及六道怨亲债主、鬼神是否有真实利益?为什么?

答:有真实利益。因为通过自己发清净心和般若空性的威力以及造仪轨的诸大德们真实语的加持,我们这样的意幻供养能使诸佛菩萨欢喜,以此积资净障,下施三界轮回的所有众生以此还清宿债,各自得到一些享受,最后他们也是心满意足不会害任何众生。

问:修持古萨里中所断之四魔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如是修持断法、上供下施具有什么功德?

答:天魔是指众生的分别念跟随外境转,始终不会通达无我的空性,也指魔王波旬;死主魔从细微的角度讲是指无常的刹那,从粗大的角度来说,人有生必有死,五蕴的相续到最后终会灭尽;烦恼魔是指世间上的八万四千烦恼,归纳起来是贪嗔痴,众生依靠五蕴产生烦恼始终得不到解脱;色蕴魔是指我们现在这个五蕴的相续。

上供诸佛菩萨可以忏悔往昔毁坏戒律破誓言的罪业,通过自己的身体来忏悔,诸佛菩萨也会加以原谅、宽恕并赐予加持,下施三界轮回的众生,可以还清无始以来所欠的债。平时遇到违缘修持古萨里有很大的功德,可以积累资粮、净除罪障。

问、正、邪断法有何差别?修持邪断法具有什么危害性?

答:正断法是以大悲的铁钩勾召那些作害的鬼神,以自己的温热血肉布施它们,以慈悲菩提心转变它们的心,并将其摄受为自己的眷属。邪断法是指残杀、驱逐、殴打那些可怜的鬼神。修持邪断法虽然可以降伏个别势单力薄的鬼魔,但如果遇到一些凶猛残暴的鬼神,反而有使自己丧命的,或者精神发狂等等。

 

戊三、断法的含义:

问、一些被鬼魔危害之病人经常请人降魔,这样之病效果是否殊胜?按玛吉拉准之教义应如何对待魔鬼来之病最为殊胜?

答:不殊胜。如玛吉拉准说:“病人交付于鬼魔,送者托付与怨敌,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此乃佛母吾之教。”所以说喊一百遍“救我护我”不如诵一次“食我携我”好,向一百位本尊祈求救护,不如施身与一百个鬼神为食好。

问、如何理解“护法变为化身”?

答:如果断除了内心执魔的根本,则一切显现也会现为清净,魔种将成为护法神,即所谓的“护法变为化身”。

 

虽具无我见然我执重,虽断二执然仍起希忧,我与如我我见众有情,愿证无我实相祈加持。

积累资粮——供曼茶罗与古萨里之引导终

上师瑜伽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另外,哲贡炯巴仁波切也曾说:“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上师的法身、报身、化身、以及本性身四身的雪山上,如果没有恭敬心的太阳升起,就不会降下加持的甘露水,所以应当精勤地修习强烈的恭敬心和信心。)

 

问、为什么要修上师瑜伽?请以教证加以说明。

答:如喀喇共穹格西说:“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无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也不会有收益。”尤其是一切密宗金刚乘圣道唯有上师至关重要,修上师瑜伽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更为殊胜。如续部中云:“何人俱胝劫,修十万本尊,不如不刹那,忆念上师胜。”尤其是宁提金刚藏乘的观点,唯有依止一位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依靠自己坚定不移的诚信恭敬之心猛厉祈祷上师,才能使自己的凡夫心跟上师的智慧无二无别,即以上师的加持力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问、修上师瑜伽时什么时候可以直接观上师?什么时候观本尊形象?

答:如果对上师具有真佛之想的信心生起时就可以直接观上师,若觉得上师跟佛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话,信心还不够就观本尊形象,本体为自己的上师。

问、传承上师们很重视《开显解脱道》的仪轨念诵,为什么?

答:因为《开显解脱道》中的每一个引导都离不开对上师的祈祷,实际上念《开显解脱道》就是在修上师瑜伽。

问、上师瑜伽是加行法,为什么说它是一切正行道之究竟要诀,是九乘次第中最殊胜之甚深圣道?

答:因为仅仅依靠修上师瑜伽而不依靠生圆次第等正行也可以获得成就。如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说:“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个道之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增相等。唯以此上师瑜伽自道之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之证悟,即可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无伪实相的证悟唯有依靠恭敬诚信之心修上师瑜伽,才可以在自相续中生起,除此之外无有其它任何方法。例如那洛巴依止帝洛巴、持明无畏洲依止无垢光尊者而成就。所以我们随时随地如果将修行的重点唯一放在上师瑜伽上,即使无有任何其它修行也可以。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己一、顶礼支:

问、顶礼支可对治相续中什么烦恼?三门如何如理做顶礼?不如法顶礼有何过失?如法顶礼有何功德?

答:顶礼支可以对治自相续中的傲慢。顶礼时,身顶礼即身体作礼拜;语顶礼即口中念诵顶礼句或祈祷文;意顶礼即以诚挚恭敬之心意念:您无所不知,我全心全意信赖您。并观想:上师圣众,我与一切众生一同顶礼。

    若心识散乱、随境所转、只是身体东倒西歪等不如法地进行顶礼,则除了自己的身体徒劳外无有任何实义。佛经中说:“躬曲顶礼的异熟果将转生为驼背者,即背上生大瘤的侏儒佝偻之人。”

若如法顶礼则可清净五毒烦恼之障,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等。

 

己二、供养支:

己三、忏悔支:

问、修忏悔支时如何与四种对治力相对应?

答:修忏悔支时,所依对治力是金刚萨垛佛像,以猛厉追悔之心发露忏悔从无始轮回至今自己能回忆、不能回忆所造的堕罪,即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近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就是厌患对治力;并发愿从今以后永不再犯就是返回对治力;观想一切罪障于自己的舌上集为黑团,从福田(皈依境)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黑团,以此犹如涤荡污垢般地净除了罪障就是现行对治力。

 

己四、随喜支:

己五、请转法轮支:

己六、祈请不入涅槃支:

问:为什么要祈请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常转法轮?

答:祈请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长久住世自己可以遣除寿障,祈请常转法轮可以净除谤法的罪障,以后可以恒常遇到正法。诸佛菩萨、高僧大德哪怕住世一天也能度化无量众生,常转法轮能利益无量的众生。

 

己七、回向支:

问、按因果规律是自作自受,为什么还要给亲友做佛事?超度亡灵是将善根回向给他们为什么还可以使他们获益?请以比喻加以说明。

答:按因果规律是自作自受是从主要的角度来讲的,当然,自己所造的业不会耗尽的,但业果的规律当中也不排斥其它的一些三宝的威力,比如说触犯法律就要承受法律的制裁,但是有些人犯法后通过送钱或者依靠别人的威力也有减轻刑罚或免除刑罚的。

问、凡夫应以何窃诀回向才可以达到三轮体空无缘回向的功德?

答:1)我们应当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传承上师如何回向,我们也如是回向,2)回向愿一切众生早日成佛;这种回向与三轮体空的回向无有差别。

《三十五佛忏悔文》中也说:“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如《普贤行愿品》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戊三、专心祈祷:

问、每次开大小法会时,在各种念诵仪轨之前均要念诵“莲师七句金刚句”,为什么?以此说明此金刚句有何重大功德?

答:麦彭仁波切在金刚七句的讲义中说:任何一个人念诵莲师七句金刚句就像孩童喊母亲的名字一样,母亲会不由自主地往孩童所喊的地方去。所以我们以诚挚的信心边祈祷莲花生大士边念诵金刚七句,莲花生大士和所有眷属从自性清净刹土中显现到面前对身口意做加持。上师如意宝也说过经常念诵金刚七句,莲花生大士会像影子一样经常做加持并赐予悉地。

 

丁三(传承上师简历)分三:一、如来密意传;二、持明表示传;三、补特伽罗耳传。

戊一、如来密意传:

戊二、持明表示传:

见到传承上师的照片应该恭敬顶戴、好好祈祷,有些大圆满的境界依靠传承上师的加持和自己的恭敬心才能在自相续中产生。

 

问、文殊菩萨化身——文殊友在显现上开始也不理解大圆满密法而生邪见、侮语,之后痛心忏悔而成为一代传承上师。末法时期众生罪业深重,经常有对密法生邪见者。应如何随学古大德?

答:如果我们刚开始对密宗不了解进行了诽谤,应该好好忏悔,并在心里发誓愿从今以后再也不诽谤佛法,当自己有一些境界的时候,一定要撰著一些论典利益众生。

 

戊三、补特伽罗耳传:

问、为什么静命论师说一定可以将莲师迎请到藏地?莲师来藏地后作了哪些弘法利生的事业?

答:因为往昔莲师、瓦彻月、赤松德赞国王以及静命论师曾是四兄弟,在建造夏绒卡绣佛塔时曾发愿将来在藏地弘扬佛法。

莲师在来藏地的途中就依次降伏了十二地母、十二护母、二十一优婆塞等藏地的所有鬼神。来到红岩,举行寺庙净地仪地后建造了三层桑耶自成寺,四周以四大洲、八小洲、罗刹洲、日月、铁围山围绕。并与静命论师、大智者布玛莫扎一起为该寺开光。此后,莲师与大智者布玛莫扎广转大圆满阿底约嗄等内三续法轮。不仅如此,而且邬金第二佛还为君臣具缘者传授了相应各自根机的不可思议法门,并撰写在金纸上隐藏成伏藏,发愿以此饶益未来的随学者且交付于护法神保护。

问、请举例说明如何才能获得极为清净的传承加持?

答:如如莱芽尊者遇到他的至尊上师智悲光尊者,一直依教奉行以三欢喜依止上师,从未做过任何不称其心意之事,甚至使上师斜视一眼的事也未做过。所以他的传承如金丝钱一般清净。所以我们也应该随学,三门恭敬诚信祈祷上师、依教奉行、不做让上师不欢喜的事情。

 

虽视大恩上师为真佛,却因性情刚强违师教。虽知三界众生为父母,却因蛮横粗暴出恶语,
  我与如我恶业众有情,此生及诸生生世世中,愿以寂静调柔之言行,依止上师道友祈加持。

强力生起证悟之智慧、加持之门——上师瑜伽引导终

 

不共加行圆满矣!!!

 

往生法

尤为悲悯愚昧之众生,尤为摄受罪孽深重者,尤以善巧法调难化众,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乙三(修持正行支分捷径往生法)分三:一、往生分类;二、往生修法;三、往生仪轨。

丙一(往生分类)分五: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丁一、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

丁二、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

丁三、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

丁四、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

丁五、以大悲铁钩超度亡灵之往生:

 

丙二(往生修法)分二:一、修炼;二、运用。

丁一、修炼:

丁二、运用:

问、临终时应如何观想对自己才有益?您所知道的显宗及密宗中往生法分别有哪些?

答:临终时一定要观想自己的罪业全部清净,一心忆念善法,精进地观清净心,也要想自己的根本上师或者阿弥陀佛才对自己有益,临终的那一刹那一定要观想上方有根本上师或者阿弥陀佛,实在观想不起来,一定要心想上师就在上方,心尽量的往上面去,临终的时候心的力量是很大的。

一般显宗的往生法有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自己念佛往生极乐。密宗的往生法有:1)利根者见解印持法身之往生;2)中根者生圆双运报身之往生;3)下根者无量大悲化身之往生;4)平凡者具三想之往生;5)以大悲铁勾超度亡灵之往生。

问、超度亡灵最适合的时机是什么?应以何态度超度?为什么说要慎重对待亡财?如何处理亡财?

答:超度亡灵最适合的时机是外气已中断、内气未中断之际。应以慈悲菩提心超度。因为即便是具有殊胜证悟的补特伽罗高僧大德,若接受亡人供养后没有念经回向等,也将成为地道之障,更何况是一般的人呢,所以一定要慎重对待亡财。供养僧众或请僧众念经。

问、莲师所说的不修便可成佛之法是指什么?应具哪三想?

答:是指平凡者具三想往生法。应将中脉作道想、心识明点作旅客想、极乐清净刹土作去处想。

问、有些人心生烦恼或遇到违缘时就想借往生法自杀,这样是否合理?为什么?何时使用往生法往生最适宜?

答:不合理。如续云:“时机成熟当往生,非时往生杀天尊。”非时往生不一定能修成,即使修成也有杀天尊的过失,戒律里面也是不开许的。使用往生法最适宜的时间是在隐没次第开始出现之时。

 

自尚未度超度诸亡灵,自不实修巧言如撑伞,我与如我狡诈种姓者,愿能精进修行祈加持。

不修便可成佛法——往生之引导终

 

问、请简略归纳全文12个引导的中心思想。其中哪几个引导是与其他宗派共称的?哪些引导是宁玛自宗的特法?

答:依靠观修四种厌世心可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依靠观修解脱的功德可开启诸道之门,依止一切功德之源善知识可准备圣道的缘起,以皈依作为基础,发殊胜菩提心,修学六波罗蜜多圣道则可将我们引入遍知圆满正等觉的真实正道中。

其它宗派共称的三现分、三士道、大手印的显宗引导等一切圣道的要诀都完全可包括在此引导中。依靠念修金刚萨垛和供曼茶罗的无上方便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还有甚深加持之密道上师瑜伽以及不修便可成佛的往生法教授,这些引导都是宁玛自宗的无上特法。

问、作者华智仁波切是非常擅长词藻文法的诗学家,为什么撰注本文却以通俗易懂的言辞表达?文中从头到尾有许多直言不讳揭露修行人过失的地方,其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本文是完全遵照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莱芽尊者的亲口教授记录的,并且很少掺杂华智仁波切自己的言词。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对照自己,以此作为向内反观、观察自己过失的明镜。使自心自然趋入真实正道、自己改变自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