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系统好用吗:中国名将评述(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9:02:06
     
完美人生 
     中国皇帝大都有很重的疑心病,生怕别人谋朝篡位,整天疑神疑鬼。文官倒也罢了,知识分子造反十年不成。将军就不同,他们深得军心,手握重兵,更有天大的胆子,而且历史上造反的将军比比皆是。功高震主,也难怪皇帝们为此寝食难安。最为难的是,皇帝还必须倚重这些将军对付自己的敌人,这儿起义,那儿造反,怎么办?只有靠良将出马,若是派个酒囊饭袋,非但丢面子,更有皇位不保之危险,只好饮鸠止渴,放权给名将大干一场,待事情了结后再慢慢收拾。

  狡兔死、猎狗烹,飞鸟尽、弓箭藏,有才能的皇帝大都存着这个心思。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殷鉴在前嘛。皇帝心里存了这个念头还是小事,可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皇帝有了这个意思,臣子中从来不乏靠揣度圣意来飞黄腾达的人才,于是乎罗列罪名、捏造证据迎合圣意,一来二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弄假为真,那名将的末日就到来了。

  中国这官场之上,政治斗争十分残酷,你死我活,一点都容不得宽恕,只可惜那些无辜的名将,再凶残狡猾的敌人也不能将他击败,反而倒在了自己人手上,还不如那些碌碌无为之辈,平平安安的过上一生。

  在中国历代名将中,被自己主君杀死的不在少数,然而却有那么几个名将,不仅帮助君主成就万世伟业,更难得的是保全自己,写下完美人生,这就实在令人惊诧。

  细细看来,要像他们那样有个好结局,必须勇猛如虎,忠诚如狗,狡猾如狐,谄媚如猫,还要善于中伤自己,使出韦小宝的手段,显得十分贪财或是好色,让皇帝以为其人没有野心,可以放心使用,这才能够备受恩宠,直至老死。做人做成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要小心翼翼,夹着尾巴才能生存下来,不免让后人嗟叹不已。

  秦王嬴政征讨六国,已经“灭三晋,走燕王,数破荆师”,兵锋直指荆楚大地,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实力不凡,乃是秦国争霸的主要对手,秦王问手下的将军们要攻破楚国需要多少军力,老将军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而年轻猛将李信说:“二十万人就够了。”秦王以为王翦老而生怯,让李信领军,王翦也不多说,称病养老。不久,李信战败,秦王这才醒悟过来,再次让王翦出马,也备齐了六十万人马。

  六十万秦军,即使在秦国最鼎盛时期也是庞大数目的军力,况且领军还是王翦这样能征善战的老将,赢政必然有些担心,王翦想到了这点。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

  王翦大军讨伐楚国,不忧破敌,反而担心起自己的“美田宅园池”,一而再、再而三的求得赏赐,正是为了安秦王的心。换得秦王欣慰放心之大笑,那可比破楚国更难。别以为王翦是多此一举,其实这正是老将过人之处,历史上不知道多少名将浑浑噩噩栽在了主君的疑心上,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呢。

  老将做事就是稳重,“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再次邀功,丝毫不疏忽,滴水不漏的取得了秦王的绝对信任。

  《史记》上提到: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此话道出了王翦自污的动机,这番心思可比对付敌人难多了。

  不过我估计这番话是司马迁杜撰的,王翦不可能轻易说出这番话来。以王翦之老到,即算有人责备,王翦也必然装糊涂。生死关头,岂可图一时口舌之快?这番话能传到司马迁耳中,秦王不可能没听到吧,那王翦不是弄巧成拙?所以我想是司马迁根据王翦的行为而下的判断,以王翦的口气写了这一段话,准确到位,极为传神。

  得到秦王的信任,王翦自己也安心下来,专心对付敌人,不久大破楚军,亡楚国,为秦朝的统一立下奇功,自己也得以安享天年。

  秦代之后,便是汉代。汉武时期的大将军卫青小时候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他是私生子,被人看不起,后母的儿子们把他当奴隶使唤,有一次相士相他说道:“贵人也,官至封侯。”卫青倒想得开,笑道:“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卫青运气不错,他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刘彻看中,成了皇后,因着裙带关系当了将军,自己被皇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看上,顺便当了驸马;他和李广分别率领万人出战匈奴,李广遇上数倍自己的强敌,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卫青却捡了个漏子,遇上小伙敌军,轻轻松松的打了个胜战,从此更受青睐。

  卫青虽然是皇帝的小舅子和姐夫,但作官仍然极为谨慎。他立下大功,皇帝封他的儿子为侯,卫青赶忙推辞,不敢居功自傲;在外面打仗,有人犯了军法,卫青也不理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那一套,持意将犯人交由皇帝处置,以示人臣不敢专权。

  当时抗击匈奴名将中,还有卫青的侄儿霍去病(霍去病是霍仲孺同卫青另一个姐姐私通生下来的,他和汉武之后把持朝政数十载之霍光是同父异母兄弟),霍去病嚣张烈焰,而卫青“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不为世人称道,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卫青正是深谙保全之道,即使被属下李敢暴打一顿也不声张,恬淡退让简直没有名将的硬朗作风。

  霍去病为上天所妒,不到25岁即病死,此生仿佛为了抗击匈奴而活,我觉得他算死得其时,否则以其鲁莽性格,难得善终。

  卫青一生恩宠有加,在世时候安然无恙。可惜子孙后代不争气,因为犯法被剥夺侯位,渐渐销声匿迹。霍氏因霍光当政荣极一时,整个朝廷都是霍家党羽,深为皇帝所忌,霍光一死,霍家便开始没落,后因谋反被灭族。

  抗击匈奴众名将中,还有李广,其人多打硬战,运气不好,一生难封侯,最后还因迷失道路受责,不堪忍受刀笔吏的折磨自杀;李广之子李敢,良将,因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孙李陵,良将,以五千步兵中伏匈奴数万骑兵,因无援军,虽力战而不敌,降,其亲人为汉武帝所杀,李陵终老于匈奴。司马迁也因为李陵说话而受官刑之苦。

  李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前面提到的王翦,其子王贲、孙王离,世之良将。王离驰骋沙场之时,已是大秦末日,王离无回天之力,终为项羽所擒,此乃国运衰落,将星亦黯然失色,秦之名将不得不让位于楚汉名将。

  现在看来,古代名将能保全自己已是极为难得,想要子孙后代还得以功名厚禄者,更是难上加难罗。这所谓的完美人生,其实是畸形人生,那所谓开国盛世,也不过是畸形盛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