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歌王为什么改名:古人病因学说对现代人的借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24:40

古人病因学说对现代人的借鉴

 

[摘要]:人体患病都是大致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是六淫之邪,内因是脏腑的阴阳消长,以及人体的阴阳消长和自然界的阴阳的消长所协调.在医生治病时,要知道疾病的病因是什么。明确病因,协调阴阳,这样就会在治病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中医;病因;治疗

[Abstract]: Etiology of Human disease are divided into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External causes is the six elfen lied, internal causes is im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as well a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body's yin and yang and yin and yang of Yin and yang of nature.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t is necessary know what causes the disease.The causes is definite, harmony between yin and yang,this will be to navigate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tiology; Treatment.

治病之根本是知道疾病的病因所在,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古人对病因是从外在和内在病因以及内外阴阳的平衡来认识的,我们在古人的认识中可以得到借鉴,从而更有利于我们的诊断和治疗.

1.     外在病因

 “风、寒、暑、湿、燥、火”,是中医的六气,也就是说六淫之邪,再有就是五劳所伤;“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肺),久坐伤肉(脾),久立伤骨(肾),久行伤筋(肝)。”《滴天髓.二十九》说“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得之,不可过也”。也就是不及不过。另外,“曲远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遇事而忧则劳肺”。这是中医称的内因,上古之人认为;“人秉天地之灵气而生,素有不受天地之感应,故以“五气”、“五志”、“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志”视其死生”。这些是中医阐述的疾病的病因,不

解这些,就可能损伤脏腑机体,特别现代人,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提高了“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必然耗散其真,”“真”为元气、经气也。有《茹淡论》指出;“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有一位老中医叫张三锡说,“中年肥盛,富贵酒肉辈,久久不制,必成偏枯”,必成心脑血管病。现代的文明病,已成半数国民、半数病的趋势。少思寡欲,这是善待自己的身体重要条件。

2.     内在病因

中医认为;“人感天地之灵气而生,故与天地万物之响应之,五运六气之,以之应人的经络、脏腑气血,人之小周天平衡于宇宙大周天之中,逆阴阳者,不顺四时,七情之乱,饮食不节是导致脏腑气血变乱之源,故与天地万物之气不平衡,谓之病”。有句名言,“人死并非死于疾病,而死于无知。”对人生机体的不了解,首先要了解人的机体变化规律。

《黄帝内经》说:“人生10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动。人生20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人生30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走,人生40岁丰盛不摇,故好坐,人生50岁肝气始衰,人生60岁气血始衰,故好卧”。这是人体的发展规律。有句话年过半百,筋骨自痛。【1】这是人生的机体变化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可能就要生病.

3. 内外平衡协调

人是宇宙构造,人生活在宇宙之中,必然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人类感天地之气而生、长、壮、衰,人之小周天,要平衡宇宙大周天之中,方为不病。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周期,给生物带来了生长节奏,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怎么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感天地万物之秀气而生,气血脏腑必应于天地万物之节律,不应者病,进而鸣呼”。《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洞泄,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生物钟病理)。正如张景岳所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如阴阳之间当失于制约,就会发生偏胜,甚至决离,生机则无法维持,如《内经》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竭”。

人体的小周天不能与外界大周天的变化相适应时,就会导致阴阳失衡而产生疾病。只有顺于阴阳者,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度百岁乃去。用中医的观点就一句话,人的行为就是不及,不过就足矣。现代人提法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用中医的观点“再节制一点”那就更好了。

4.  对现代人治病的启发

我们的祖先认为自然界万物之生化与人之间的生理、病理现象,无不归结于天地(阴阳)之气所化,因此这一思想贯穿了整个祖国医学。有老中医利用人体天癸、冲任对月亮引力的反映,专治妇科病,按月亮的阴阳圆缺诊治疾病,上弦月调经,下弦月安胎,满月去瘀,无月补肾,满月海水西盛、血气积、肌肉充,而无月、海水东盛、人血气虚,其卫气去应补,利用月亮的盈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调整人体天癸、冲任的精气,疗效很好。女性月事28天,月亮阴阳圆缺也是28天,人的情绪周期是28天,兴奋周期也是28天,这是月亮盈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人相应。老子《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消除疾病是医生的责任,远离疾病是患者的权利。

得了病怎么办?“病非人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内经》有句话:“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医不治、在于思”。关键问题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不是病不能治,而是治病方法不当,不要怕病,得了病以后,要善于求医,求医也是学问,“病”急不能乱投“医”,乱投医不是最佳的选择,不一定到大医院就诊,不要找名医,要找明医,这样少走弯路。什么是明医。古人提出明医的标准是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现在有一些人在治病过程中,并不是认真的观察病人的神态,形态,而是会直接问病人几句后告诉病人去做检查,有一些浮躁,没有静心的思考。不过也有对中医潜心研究,并有所成就的人,吴怡对小汤山治疗非典工作的总结,充分认识中医的伟大,所以吴怡退休后,去学习中医,研究中医,她是以人格的魅力去推动当代中医的发展,鼓励真正的明医去研究中医、去承传当代中医发展的历史责任。在位时是一大国副总理,治理国家,功过是非有目共睹,退位后研究中医,促进中医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延续和发展,在位做一位君,退位后去做一个明医,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有一次院领导问我,你看病怎么样?我说成诊七、八,败诊二、三,只能称为医工,因为医神医圣,中国历史未有几人获此殊荣。古人提出观其面而知其病,闻其味而知其病者,并非言过其实。中医是整体观念,《内经》提出;“五色应于外,五脏应于内,犹根本与枝叶也”;“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它提出有其诸内必有其诸外,或者有其诸外必有其诸内,内部的病变,必然导致其外部改变,通过外部的改变,也可反应其脏腑的病变。十五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早已指出;“在身体最大部分中所存在的,也同样存在于最小部分中”。“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是现代医学的全息理论,并非是伪科学。

我在临床上看一些患者的特征,比如心肺肛肠等疾病,按中医提出的观点“心肺有邪,沉于两肘”;“肝肾有邪沉于腘窝”;“肛肠有疾在督脉”。“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是疾病的必然反应,西医在认识疾病方面也观察肤色,判断是哪个脏腑疾病,采取相应的诊疗方法,中医就可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借以调整人体阴阳脏腑气血,与天地阴阳万物平衡,而尽终于天年。     

    5. 结论

《上古天真论》说:“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我们应该遵循阴阳的发展规律,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加速患者的治愈效果,还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春伟. 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中药疗法[J]. 中国医药指南,2009,7(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