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迪欧致胜改装图片:“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52:01
  “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当。”
2010-03-10 10:33  来源: 中国网

6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丁伟岳当初是从电视里知道自己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这位著名数学家2001年被增补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连任第十、十一届委员至今。

他说,每次换届,“一直到电视台宣布我才知道,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当”。

丁伟岳是由他所在的中国民主建国会提名推荐为政协委员的,但他说,民建从未就推荐事宜征求过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是因为现有的政协委员遴选机制存在漏洞。

“万一人家不愿意当呢?你得让人家有不同意的权利。”他说。

为了避免以后仍有这种情况发生,今年开会,丁伟岳提了一个建议:调整委员的产生机制。“我建议,(在提名时)应出具被推荐人表示同意的证明。你还要尊重被推荐人的民主权利。推选是一回事,征求不征求人家意见、人家愿不愿意当是另一回事。”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红桥区副区长沈奎林对此有同感。他成为政协委员,也是由民主党派推荐,再经过协商和评定而确定的。但在整个过程中,少了最初的一环:通知当事人。

沈奎林担任过天津市政协常委,在最近一次换届中,市政协公布的常委名单里,他的名字消失了,很多人拿着名单去问他,“谁把你政协常委给拿下了”,而他对此并不清楚。“因为事先没有正式渠道告诉我。”

一位委员说,也许有人觉得政协委员是好事,是荣誉,所以不必事先告知。沈奎林强调,相信大部分入选者没有不愿担任的,但在程序上的确应该再完备一些。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委员注意到,个别人将政协委员的头衔视为“荣誉”、“待遇”,一些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强调进京开会是来“认真学习”的。他告诉记者,政协委员是来给政府建言献策,而不是来“学习”和“照相”的,要增强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茹克叶·穆罕默德说:“我觉得作为政协委员,要替人民群众做事,政协委员是人民群众与党和国家的桥梁,应该反映群众的呼声。”

 政协委员丁伟岳“被委员”又如何参政议政? 2010-03-11 10:50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丁伟岳

作者:奚旭初

65岁的中科院院士、北大教授丁伟岳当初是从电视里知道自己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这位著名数学家2001年被增补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连任第十、十一届委员至今。他说,每次换届,电视台宣布才知道,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当。(3月10日中国青年报)  

“从电视中知道自己是委员”、“没人问过我愿不愿当”,并不是丁伟岳一个人碰到的问题。自己不知道就当上了,愿不愿意都得当,更是颇在共性的一个现象。一些人成为政协委员,虽然是经由了推荐、协商和评定的过程而确定的,但在整个过程中,却缺少了重要的一环:当事人自己的态度。这个现象,既凸现了现有的政协委员遴选机制存在漏洞,也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些政协委员会成为不出席会议、不参加调研、不撰写提案的“三不委员”。还有些委员,虽然不是“三不”,却又是碰上选举划划圈,提交议案不领衔,附和随手把名签的“太平委员”。

之所以“三不”,之所以“太平”,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按章程产生的委员,本就缺少参与政治、建言献策的使命感和能力,换言之本就不愿意当政协委员却“被委员”了,又如何能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有所作为?又怎么让他铁肩担道义,放喉言民意,发谠论诤言,抒真知灼见?参政议政是我国的民主制度,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不是说人人都必须参政,而是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参政议政的渠道。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不想参政议政也可以,“人人必须参与”和“不许人参与”都不是民主制度。既然有人当了委员也是“三不”,那么不妨请其腾出位置让贤。这对“两会”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显然也是高屋建瓴之举。

但是除了“让贤”,更应规范“入口”。政协委员不是政治待遇;政协章程对委员的条件和产生有明确的规定。要消弥遴选机制的漏洞,首先要严格按照政协章程办事,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委员资格审查制度,对委员的推举过程进行监督,对推举出来的委员进行考察,进一步了解他们参政议政能力和从事政协工作的责任心。“入口”规范了,把严了,委员的质量就有了保证,政协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个“把关”,同样也意味着要将某些四处托关系进入政协,但根本不合政协章程的人拒之门外。这种人物进入政协,从政协章程的角度,恰也是一种“被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