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市中心购物:平遥古城,古韵依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1:39:52

平遥古城能完整保存至今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个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有一个让平遥百姓难以忘却的“刀下留城”的故事。

 

山西的古建专家柴泽俊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大搞城建,平遥县也请人做了个规划,开辟东西南北4条大街,古城墙上也要相应开挖8个豁口。当时城西门外的民居已经拆了100多米,现在刚进平遥城有一段比较宽阔,就是在那个时候留下的。东门以南也开了一个豁口。时任平遥县文管所所长的李有华知道后躺在门道里不让拆,硬挡着。”

 

后来,在国家文物局郑孝燮、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平遥古城得以保护,一出“刀下留城”的传奇就此被百姓传诵。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从此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册里,又增添了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到底什么样?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以市楼为中心,由4大街、8小街、72巷组成的庞大八卦图案。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多次进行过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便建造了四面的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周长6.4公里的平遥城墙,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外是新城。 

城内古居民宅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一些民居的屋顶看起来是平的,四周有镂空花墙,但下雨下雪后,积水会从一边流下,这种屋顶被称为“一出水”。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鸟瞰平遥古城,其形如龟状,城门6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4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20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反映出古人对乌龟的崇拜之情。城墙上的72个观敌楼和3千个垛口,传说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当地人都说平遥有三宝,古城墙是第一宝。镇国寺是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殿内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第三宝是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的双林寺。寺内10余座大殿有元代至明代的彩色泥塑2000多尊,被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古韵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