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语音翻译在线翻译:江河湖泊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2:07:35

  江河湖泊介绍   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屈原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均曾品尝过银鱼,评价甚高。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枪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君山传说

    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虐待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 ============================================================================================   

楠溪江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山风景区,南距温州市区23公里,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楠溪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共分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又称岩头景区)、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七大景区,共计800多个景点。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三百里楠溪江,逶迤曲折,有36湾、72滩之称。楠溪江贯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积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

    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朴、野趣天然;楠溪江;美在纯净柔和、绝无污染。经检定,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水质呈中性,PH值为7,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被专家们誉为“天下第一水” 。溪流清荣峻茂,秀丽多姿,随江倒影,水清见底,游鱼碎石,历历在目。如日间泛舟坐筏漂游江上,远眺绵绵青山,近看郁郁滩林,俯赏碧蓝江水,饱览溪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如夜间游江,见渔火点点,闻渔舟晚唱,受江风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尽抒幽情逸致;如歇息滩林,横柯上蔽,草坪如茵,白昼如昏,朦胧幽静,促膝谈心,诗意盎然,此乐何极。

    楠溪江上游溪深源远,素湍绿潭,随处可见。山高岩峻之处,悬泉瀑布飞泻其间。百丈瀑、罗阳瀑布、崖下库含羞瀑、石门台九漈瀑、北坑龙潭三折瀑,各有其形,各显其妙,远望疑是银河,天汉倾落;近观飞流冲泻,气势磅礴......

    楠溪江的奇岩险峰,星罗棋布,有绝壁奇观太平岩,深潭凝碧三角岩,天然盆景狮子岩,九丈奇峰朝天龟,溪中天柱石桅岩,峥嵘入云十二峰,屯兵扎营南崖寨......真山真水真画图,宜晴宜雨,宜歌宜赋,宜酒宜诗......无处不宜人,无处不醉人,无处不引人入胜。这些奇岩险峰,多生幽洞,清雅幽致,奇妙无穷。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楠溪多山又多岭,峰峰岩岩数不清;洞洞都说神仙府,哪有神仙驻其中?”  

    风韵独具的楠溪江,至今还遗存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唐宋元明清时的古塔、桥梁、路亭、牌楼和古战场,保存着以“七星八斗”和“文房四宝”以及阴阳风水构思而建筑的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整的百家姓宗谱、族谱等。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和“宗族社会”的梗概。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人是多么爱好自然。从一千六百年前南朝诗人--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古往今来,永嘉山水激发了多少文人学士的情思,泼洒下多少骚人迁客的笔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孟浩然、宋文学家苏东坡等历代文士,无不慕名挥毫,吟咏不辍“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楠溪江,其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那迷人的山川,迷人的溪流,迷人的村落,迷人的风情,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赏。

    楠溪特色

              水秀        岩奇        瀑多       村古        滩林美

    楠溪景致

              狮子岩      太平岩      苍坡村     芙蓉村      九漈十门台

              五尺村      陶公洞      十二峰     崖下库      藤溪潭瀑群

              百丈瀑      石桅岩      四海山     芙蓉三冠   ============================================================================================ ============================================================================================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我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每年皆吸引着大量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笠泽",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是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湾而成的湖泊。周围则群星捧月一般分布着淀泖湖群、阳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连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受到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以后多有变化。今天的太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约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

    太湖水面烟波浩渺,水质清纯。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天然图画。沿湖各处,或山水交融,百态千姿;或园林典雅,诗情浓郁;或钟乳瑰丽,沿天奇异;或小桥流水,碧草繁花,无不透着一股精巧玲珑的秀气、灵气,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

    太湖胜景 

    梅园

    距无锡市区7公里,坐落在西郊的东山、浒山和横山之间。园前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饰山,倚山植梅,花径蜿蜒,湖石玲珑。古雅的亭台楼阁,错落地点缀在香海里,窈窕多姿。每年早春,山坡上的群梅,冲寒怒放,山翠梅艳,风光旖旎,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
   
    梅园以梅花儿驰名。建园时,占地81亩,植梅数千,多为果梅.花梅有银红、假朱砂、骨里红、素白台阁、小绿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

    邓尉山

    邓尉山探梅,是太湖风景区的一大景致。邓尉山也是斜插进太湖的一个半岛,属江苏吴县。相传东汉光武帝时,司徒邓禹隐居于此,他官至太尉,故名邓慰山。邓尉山的梅花似海、似雪,人称“香雪海”。有诗赞曰:“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梅海边上有古刹,名司徒庙。庙中生长着四棵大柏,相传为邓禹所栽。这四棵古柏姿态各异,被分别誉为“清”、“奇”、“古”、“怪”,则一大奇观。

    鑫湖

    无锡西南郊的蠡湖,又名五星湖是太湖的一个内湖,因传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曾偕同西施泛舟于此而得名。蠡湖的东北岸,是以水饰景的江南名园——蠡园。蠡园三面临水,亭、廊、堤均傍水而筑,纤巧精致。20世纪初,这里建有“梅埠香雪”、“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枫台顾曲”等八景,以后又建了曲岸枕水的千步长廊,堆砌了盘旋迂回的洞壑假山,使园林的景色更显秀丽的特色。

    洞庭东山

    洞庭东山因在太湖东面而得名。东山的主峰大尖顶是七十二峰之一,山中主要古迹有紫金庵的宋代泥塑罗汉像、元代轩辕宫、明代砖刻门楼以及近代的雕花大楼等。宋塑罗汉像比例适度,容貌各异,造型正确,姿态生动,相传是南宋雕塑名家雷潮夫妇所作,制塑技艺精湛,令人赞赏。轩辕宫面阔三间,进深九檩,雄踞山垣,面临太湖,气势确是磅礴。

    洞庭西山

    “平湖万顷碧,峰影水面浮”。湖中最大也最美丽的岛是洞庭西山,全山面积62.5平方公里,位于湖的南部,和洞庭东山隔水遥对。西山山峦起伏,太湖72峰,西山占其41座。耸峙于岛中央的主峰缥缈峰,又叫做杳眇峰,海拔336米。山中除寺宇和避署建筑外,主要以自然美取胜,最有特色的如秋月、晚烟、积雪、梅雪之类的四时景物。古人说西山是“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确非溢美之辞。西山系由石灰岩所构成,长期受侵蚀的结果,怪石嶙峋,颇多洞穴。岛上那些玲珑透剔的太湖石,将全岛装点得颇为别致。

    鼋头渚

    在无锡市西南太湖之滨,充山西端鼋头渚一带,水复山环,层峦叠嶂,湖岸曲折,岛屿纵横,是观赏太湖的最佳处。鼋头渚是一个伸进太湖的小半岛,像一只想伸头饮水的大鳖,故名鼋头渚。鼋头渚从1918年开始建园。先后辟有横云小筑、郑园、退庐等。游人进园先至“太湖佳绝处”牌坊,过“间津”、“利涉”门后,渐行至长春桥边。这里初春时樱花破绽怒放,排红粉白,一树树,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雾,灿烂眩目。这些樱树是日本友人赠送的。
    
   
    鼋头渚公园以天然景物为主,人工雕饰为辅,湖岸陡峭,山石嵯峨,绿树丛中现出红梁黄瓦。沿湖峭壁上,镌刻着“包孕吴越”和“横云”两组猩红大字。山上还有广福寺、澄澜堂、飞云阁等。面向烟波浩淼的太湖,但见湖中时有白帆飘过,湖鸥腾飞,三山若沉若浮。 ============================================================================================ ===========================================================================  

巢湖

    位于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的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东西绵亘781公里,环湖172公里,据巢县、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面积753平方公里,巢湖与纵横交错的江河沟渠相吐纳,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湖面有丰乐河、杭埠河等来汇,湖南与兆河、白湖相通,湖水由东南出口,经裕溪河下泄长江。巢湖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清代任巢县知县的孙枝芳有诗曰:"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绮丽的山光水色,以及富庶的物产和美妙的神话传说使巢湖成为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

    巢湖之名,据考始于后汉。《巢县志》记载:"《淮南子》云,历阳之郡,一夕反而为湖。汉无巢湖名,后汉明帝纪云巢湖出。"有关"历阳之郡一夕反而为湖"的传说,各种志书记载大同小异。说的是巢湖水域本是陆地,一夕之间将陷为湖。当地一位老妇人焦婆预先得知,和独生子一起通知人们逃脱,幸免于难。湖呈鸟巢状,巢湖之名远播四方。

    巢湖景色优美。连天平湖,浪静波恬,轻舟逐水,帆影浮隐。有时也波涛翻滚,撼地震天。宋人刘攽游巢湖诗云:"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何人能缩地,有术可分风?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红。四山千里远,晴晦已难同。" 巢湖之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四周,参差相映,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似雄狮昂首;有的形似银瓶,有的状如香炉。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自古以来吸引着文人雅士前往寻幽探胜,李白、罗隐、苏轼、陆游、姜夔等,都为巢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赞之曰:"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

    巢湖水产资源丰富,尤以银鱼、螃蟹著称。银鱼是巢湖鱼中的"皇后",长不到一寸,周身透明,洁白晶莹,遨游水中如银梭织绵。传说孟姜女寻夫途经湖边,她的串串泪珠掉进水中,变成了无数小银鱼。巢湖螃蟹,体大肉肥,螯是金黄色,毛呈棕红色,故美名"金甲红毛"。飒然风起的金秋,是巢湖渔民捕捉"金甲红毛"蟹的大好时节。巢湖,壮阔雄浑而又妩媚秀丽,它美在人工,更美在天然。

    巢湖胜景

   半汤温泉

    半汤温泉位于巢湖汤山之麓。《巢湖志》记载:“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因有半汤之名。半汤温泉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秦汉,此处温泉就为人们发现和利用。据史书所载,汤泉味甘,抱疴来饮者多愈,主治肝胃虚寒、下痢、咳嗽、心腹冷痛及皮肤病等,被古人誉为九福之地。唐代诗人罗隐游览半汤温泉后,曾写下“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的诗句。温泉终年喷涌不断,水温保持在摄氏60℃以上,最高可达80℃。泉水清冽,无色透明,水中含有30多种活性元素。温泉涌出的热气,像袅袅青烟缭绕于曲径山道上。

    中庙

    被称为“湖天第一胜处”的中庙,矗立在湖北岸叫做凤凰台的矶石上。庙始建于唐,后屡有修建。它盘踞于矶巅,三面临水,楼台巍峨,颇有气势。明代储良材曾作《中庙》,诗中吟道:“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徒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庙内为形如四合院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精巧别致。登楼凭栏,烟波浩渺,不辨云乡水乡,景色奇诡而壮观。

    姥山岛

    在中庙南眺巢湖,湖中有一个飞红流翠的小岛,这就是姥山。远远望去,姥山像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凝望着滔滔湖面上的儿山。人们说这就是“巢湖陷落”传说中的那位焦婆,在望着她的儿子。儿子因为把陷湖的消息告诉乡邻,误了时间,自己未能脱险。焦婆也因想去搭救儿子而跑掉了鞋。所以姥山南边不远处还有一座鞋山。人们为了怀念焦婆,在姥山上修建了圣姥庙。“姥峰青似髻,砥柱立中流”。姥山地险景秀,岛上有三山九峰,总面积1300余亩,最高处海拔104米。全岛苍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飘香。姥山之顶矗立着姥山塔,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但工程至三层时停工。清代光绪年间,洋务派首领、合肥人李鸿章倡议续建,工成,李鸿章作《姥山塔碑记》刻于石。塔高51米,7层。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砖垒砌而成。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塔壁每层有碑石图饰,刻有古人诗名和浮雕,刀工细腻、精湛。盘旋而上可至塔顶,依窗远眺,可以饱览巢湖风光。万顷波涛,船帆如织,远山岚影,如梦如幻,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别有天”的画卷。

    四顶山

    四顶山是巢湖北岸的又一胜景,因山有四峰突起而得名。相传此山曾是汉代魏伯阳炼丹修道之处,故亦称“四鼎山”,留有“古仙不复见灵迹,近吾庐丹顶千年”的诗句。四顶山环境清幽,好似仙山琼阁。据《巢湖志》记载,昔日山顶有朝霞寺,寺周古树葱茏,浓荫蔽日。南山坡有兀立巨岩,形如鹦鹉,名鹦鹉石,从姥山远眺,恰似一对相偎细语的情鸟。四顶山景色又以旖旎的霞光为最,故又名“朝霞山”。每当旭日东升或落日熔金,满山光彩夺目,一湖闪闪金鳞,景色极为壮观“四顶朝霞”为“庐阳八景”之一。

    银屏山

    巢湖之南,群峰相峙,峭壁嵯峨的银屏山绵延于巢湖之滨。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银,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银瓶”之名。银屏峰海拔508米,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但见碧波远涵,极目水天无际。一脉青山,云缠雾绕,宛若仙境。围绕银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状如狮子,名曰九狮山,古人称之为“九狮抱银瓶”。银屏山麓有仙人洞,传说古代仙人吕洞宾等曾居此修炼,故名。这个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可容千人,洞顶洞壁垂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洞口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株亭亭玉立的白牡丹,枝叶扶疏,盘旋而出。每逢谷雨时节牡丹花开,洁白如银,艳丽芬芳。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 ============================================================================================ ============================================================================================  镜泊湖 镜泊湖距牡丹江市80公里,是五千年前历经五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道而形成的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面海拔350米,湖长45公里,水域面积约80平方公里。镜泊湖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综合性景区。

    镜泊湖于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8年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

    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名震中外,是国内流量最大的瀑布,汛期最大幅宽达300多米,每秒流量为4000立方米,从南西北三个方向以排山倒海之势从熔岩壁顶直灌黑龙潭。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声如奔雷,可震十里之外。火山口地下森林神奇壮阔,奇峰险峻,怪岩迷离,古树参天,12个火山口千姿百态,国内罕见。2006年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德国专家来镜泊湖景区验收地质公园,当他们登上火山口的齐天亭,俯瞰壮观的火山口原始森林,脱口说到:“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景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渤海国遗址,透过它现存的残垣断壁,追溯它斑驳的兴衰史,便可深切地感受到镜泊湖景区厚重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镜泊湖景区旅游建设、开发长足发展,镜泊湖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断得到挖掘和开发,一大批长久以来隐蔽在闺中的秀美景观陆续展现给世人,它们正以新鲜的姿态准备迎接各方游客。比如酷似毛泽东同志仰卧在《纪念堂》的形象的毛公山,是1993年7月18日哈尔滨“友谊宫”总经理毕德昌同志来湖,在1号元首楼别墅平台上,扶栏远眺,欣赏镜泊湖的湖光山色时发现的。它鸿姿巨相,雄伟壮观,不仅在游人心中留下了深奥莫测的玄念,也为秀山丽水平添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生命造型。近几年发现的琉璃世界,俗称佛像砬子,经考证,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当时的居民当作是朝拜的圣地,现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释一诚大和尚认定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是药师琉璃光王七佛的天然道场,不仅在佛教界,而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轰动效应。镜泊湖诸如此类的优秀景观不胜枚举。目前已开发和发现的景观132处,其中百里长湖景区96处,火山口地下森林景观29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7处。

    镜泊湖以其天然无饰的独特风姿,竣奇秀美的神迷景观而闻名于世。她不但风光秀雅宜人,而且物产富饶。这里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生长期在150天左右,生长迅速。风景区内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水曲柳、杜松、蒙古栎等,这里盛产人参、猴头蘑、木耳、细辛、天麻等名贵山珍。镜泊湖广袤的森林地带有野生动物四十余种,包括梅花鹿、金钱豹、马鹿、黑熊、猞猁、狍子等。有鸳鸯、野鸡、野鸭、苍鹭等鸟类四十余种。国家一类保护珍禽中国秋沙鸭每年也来镜泊湖歇息。在镜泊湖辽阔的水域盛产红尾鱼、鳌花鱼、大白鱼、湖鲫、鲤鱼等四十多种鱼类。其中的镜泊湖鲫鱼,早在清朝时期就已成为宫廷贡品。

    作为国际避暑休闲度假胜地,镜泊湖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镜泊湖风景区位于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因其群山环绕,森林密布,水域辽阔,自成体系,形成了小气候特征。5月—9月份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至20摄氏度,是度假避暑的最佳温度,受镜泊湖水域、森林的影响,这里的空气特别洁净,负离子含量高。所以人们常以“冬有三亚湾、夏有镜泊湖”来形容镜泊湖独特的不可比拟的避暑环境。也正因为此,镜泊湖管委会决定从今年起把每年的八月定为镜泊湖避暑节,欢迎广大中外游客到镜泊湖避暑度假,品山水文化,游镜泊胜景。

    镜泊湖的秀美风光引起世人的瞩目,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镜泊湖格外关注、惜爱有加。自60年代起相继有刘少奇、朱德、叶剑英、董必武、贺龙、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李先念、朱镕基等百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光临镜泊湖检查指导工作。1964年叶剑英曾给予镜泊湖“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的赞誉。1983年邓小平同志亲临镜泊湖视察,亲笔提写了“镜泊胜景”四个大字。

    镜泊湖景区交通便捷,东接国家一类口岸绥芬河市,南通吉林省天池风景名胜区,西靠省会哈尔滨市,北连牡丹江,距牡丹江市仅80公里。景区依托城市牡丹江市,民航已开通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广州及韩国首尔和俄罗斯海参崴等7条航线;铁路有通往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沈阳、大连、图门、长春等直达列车;高速公路201、301国道贯通镜泊湖景区。镜泊湖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处于东北东游线的黄金地段,与吉林长白山,俄罗斯的海参崴形成东北东游线的“名山、名湖、名城”金三角。来镜泊湖旅游,不仅可以游览“名山名湖”,还可以体验便捷的名城出境游,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最佳组合。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镜泊湖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建设了一大批基础、环保和旅游服务设施。新开辟的镜泊湖夜游航线和近期通航的高档豪华游轮为镜泊湖凭添了新的靓丽风景。核心景区现有宾馆、休(疗)养院所77家,其中三星级以上标准的十余家,有床位10000余张,一次性就餐人数可达万人。大小旅游船艇有150余艘,旅游观光车60余辆。安置就业职工7000多人。近三年来,景区年均接待中外游客80万人次。镜泊湖景区已经成为东北旅游的热点,成为黑龙江省的龙头景区和重要的接待基地。  ============================================================================================ ============================================================================================  

千岛湖

    千岛湖在浙江省淳安县境内。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巍巍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一个烟波浩渺的巨大的湖泊。连绵的崇山峻岭淹入湖中成为大小岛屿,共1078个,故名“千岛湖”。千岛湖水域面积575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0余倍,蓄水量178亿立方米,相当于3184个西湖。郭沫若诗曰:“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

    千岛湖融浩荡的江湖气概,幽邃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古迹于一体,以山清、水秀、洞奇、石怪而著称。放舟湖上,如入琉璃明镜。除了碧水,就是数不清的岛屿。有的像腾舞的青龙,有的似跃然而起的烈马;时而双峰对峙,时而锦屏挡道,船到跟前,峰回路转,蓦然又是一番浩瀚天地。“一镜天开浮碧玉,两峰云净山青莲”,身心如同被摄入了缱绻的梦境。

    千岛湖之奇妙,还在于它的大岛里套小岛,大湖中藏小湖。浩渺的湖南被千百座翠屿自然侵害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当地俗语云:“湖中有岛千岛湖,岛在有湖龙川岛。”龙川岛像一张舒张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目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千岛湖中以界首岛最大,面积近2000亩;龙珠岛最小,不足4亩。随着季节的变换,湖水涨落,岛屿也时大时小,一个碧螺小岛,第二天就倏忽不见了踪影;过些日子,小岛又冒出绿尖尖来。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使人流连忘返,充分领略到一种湖岛一体的奇趣。

    千岛湖由人造,景则天成,它的秀姿丽色日益赢得人们的赞赏。千岛湖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一头连着杭州,一头连着黄山,是这条“黄金旅游带”上的绿宝石。

    千湖岛景观

    羡山岛

    以石见长,造型各异的奇石遍布全岛。羡山又被称为“花果山”,岛上栽培有熏衣草、晚香玉、茉莉花、玫瑰、玉兰、桂花、香樟、香根等名贵花木,水果有枇杷、蜜梨、杨梅、桃、杏、柑枝叶、板栗等,四季香气袭人。这里还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和历史遗迹。羡山是目前已开发景点中唯一的一个半岛景区。离千岛湖镇九公里。这里的岩溶地貌景观丰富。岛上奇岩突崛,溶洞贯穿,有“龙潭”、“虎穴”等景。有神奇故事港牌坊和左侧这座牛头雕塑,都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来此拍摄影片《“下次开船”港》时留下的场景。说来也巧,当千岛湖水位达到108米高程时,这座牛头称作“千岛神牛”,并勒石刻留作永久纪念。

    蜜山岛

    蜜山岛面积0.36平方公里,位于千岛湖东南湖区,距千岛湖镇15公里,是浙西黄金旅游线上唯一的一处湖中仙山,善男信女云集,香火旺盛。山巅西侧有蜜山泉,水质甘冽,四季不竭,曾被誉为东南第一泉。悬志记载:“蜜山巅‘有蜜水出空罅’,故名。”相传“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岛上。西南山腰有三个和尚坐化坟,原有蜜山庵,已毁,现存“圆寂蜜山堂”遗址。禅寺内有释加牟全身像,以及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弥勒佛、韦驮等。上山的小道用800级石板铺就,有“彭祖寿高八百”之意,现湖水淹没将半有“蜜山水空石罅中”而得名的蜜山,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浙西名胜之一”,既是文人墨客醉心一游的采风佳境,又是佛信徒神往沓的朝拜圣地。以密山泉泡云雾茶,品茗观景,乐而不知返。

    龙羊山

    龙羊山面积0.2平方公里,因岛上野桂遍地,又称桂花岛。属石灰质岩溶地貌,它在自然演变的过程中,造化成各种奇妙景观。景观很多,有乌龙出水、蟾官仙坞、犀牛啸天、清波映月、通天石门、群羊洞、望湖台、万水千山等天然岩景。全岛犹如一个大盆景,穿行其中,可领略到“人在石缝时,天从洞中出”的妙趣。桂花岛的主景之一,通天石门,沿壁而凿的“通天”二字,系我国著名书法家、美学家黄苗子的手迹。当年他为桂花岛美景所倾,留下了“雨里重阳一振衣,我来不待桂花迟,何当更上蟾宫去,小石疏林总是诗”《重九登桂花山》的佳句。

    中心湖区

    中心湖区被喻为“一城山色半城湖、千岛湖上一明珠”,是游客游览的重点区域。著名景点有“龙山岛(海瑞祠)、三元宰相岛、钱币岛、锁岛,又增了动物群岛屿如孔雀园、驼鸟岛、松鼠岛、猴岛、蛇岛、鹿岛、鸟岛、灵猫岛、貂岛等等,还有以游乐参予为特色的温馨岛,可参加飞艇、跳伞等活动。

    蛇岛原名五龙岛、岛上有四个蛇池。蛇池内有水池、喷泉、土丘、灌木丛、洞穴、冬眠室等,放养了十几个品种的二三百条蛇,多数是毒蛇,如蕲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眼镜蛇等。管理人员用蛙、鼠饲养它们,在实验房中则取蛇毒,剖蛇取胆供制药和进行科学实验。盘缠在草丛和树上的蛇群,有的争食斗殴,有的昂头吐信,使游人惊叹不已。鹿岛原名清心岛,四周碧波拍岸,绿树成荫,来自东北的梅花鹿在此安家落户,岛上建有观鹿长廊、鹿舍、割茸房、凉亭等,游人可用鲜嫩的叶子喂食温顺的鹿群。猴岛原名云蒙列岛,在大小不等的六个岛上放养了200余头猴子,既是科研基地,又是旅游景地。游人登岛以仪器喂猴、逗猴,享受一番难得的猴趣。

    龙山岛

    龙山岛位于千岛湖的中心,面积0.45平方公里,因形似苍龙而得名。岛上林木青翠,四面碧水环抱,锦帆片片,风景秀丽。明嘉靖三十七年至四十年(公元1558-1561年),海瑞任淳安知县。他以“刚锋”自命,为官清正,为百姓办了不少公道事,还掏过两位路经这个小县的大吏作威作福的行径,当地百姓中至今流传着这位“海青天”的故事。淳安原有“海瑞祠”,被淹后已重建于龙山。祠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正堂里设高大的海瑞坐姿全身塑像,端庄威严,双目炯炯传神。祠内有海瑞遗迹陈列室,回廊中有“去思碑”,海瑞亲笔手书和纪念海瑞的诗碑。山上还有龙山书院和观间洞的遗迹。

    鹿岛

    鹿岛,距县城9公理,海拔112米,占地60亩,山坡平缓,林木葱茏,环境幽雅 , 很适应梅花鹿的放养和栖息,也适宜游人逗鹿拾趣。梅花鹿是一种性情温驯的 动物,也是古往今来倍受推崇的吉祥物。岛上放养着30余头来自东北的梅花鹿。 红墙环岛,绿树成荫,游人登岛进门,过凉庭,漫步林中,活泼可爱的鹿会立即 前来欢迎。这时,您可买上一束鲜嫩的树叶给鹿喂食,看到那一头头的鹿向您 嘴乞食,别有一番温馨、自然的野趣。 对于爱好文学艺术者来说,不妨可以去品味一下问鹿亭的楹联和顶棚上诗句的出 处和内涵。景点大门的那幅楹联“无限空明湖上月,多般变幻水中山。”是已故 著名作家杜宣的遗作;又如北侧鹿园的那幅楹联,则出自唐代诗人张悦的《七律 湖山寺》,原诗为“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根据鹿岛周围多山的 区地貌和湖泊效应体现的意境,制联进将原句的中“东”改作“峻”,“南”改 作“平”,便成了如今的楹联:“云间峻岭千重出,树里联湖一片明”。诸如此 类的考究与琢磨,无疑也是一种收获和享受。

    猴岛

    猴岛,原名云蒙列岛,由十余翡翠的大小岛屿组成,距千岛湖镇九公里, 海拔141米,面积300亩。 198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和千岛湖林场合作, 在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云蒙列岛利用水困法,采用天然放养和人工喂养结合的饲养 方法,繁殖猴群,并获得成功。该猕猴繁殖基地,1089年被国家科委任定为重大 科技成果奖。到目前为止,猴岛已陆续放养了95只广西恒河猴,34只红面短尾猴, 还有长尾猴、食蟹猴、熊猴、平顶猴等品种,已繁殖多种类350余只小猴,形成企 业不等的六个猴子群体,遍布云蒙列岛大小岛屿。 千岛湖猴岛是云蒙列岛猴子王国中的一个主要猴岛,1991年对外开放,主要有短 尾猴、恒河猴二大猴群。短尾猴又名红面猴,体型较大,平易近人,内部较少争 斗,猴王德高望重,有长者风范,母猴相夫教子,猴群家庭祥和;恒河猴又名广 西猴,属比较聪明的猴,其内部有复杂的社会势力与等级地位,倚强欺弱者在盟 友帮助下反扑攻斗又为强者,争强打斗,恩恩怨怨,唯看猴王仲裁。

    孔雀园

    孔雀园,座落在千岛湖中心湖区与东南湖区交界处的界牌岛山,距县城千岛湖镇 9.5公里,面积825亩,海拔218米。这里林木葱翠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孔雀栖息 繁衍和游人扶筇探幽的理想之地。 1996年5,由淳安县千岛湖林场引进技术和资金筹建。1997年3月,建成并对外开 放。园内有绿孔雀、蓝孔雀、白孔雀、花孔雀等四个口种景观和游览项目,就孔 雀的品种、数量规模而言,该景点在全国也首屈一指。 孔雀,俗称“凤凰”,为鸟中之王,它是一种羽毛华丽的观赏鸟类。古往今来流 传着许多孔雀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如汉代乐府长诗中的《孔雀东南飞》,就曾 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无的影响。孔雀是一咱吉祥鸟,在我国云南边陲,它是傣家 人吉祥、宝贵、幸福的象征。 从码头沿着小路漫步,第一站是香雏园,里面都是刚孵化出来不久的小孔雀。由 于它的繁殖率和成活率都很低,需要特别护理,一般说来,是谢绝参观的,但为 能让游人了解孔雀的整个生长规律,而破例接待游客参观的。 继续往前,游人可经过“自好池”进入大观园参观。何为自好池“为了免疫,游 人入内都要进入鞋底消毒,只要游客经过“自好池”便达到免疫的目的了。 “大观园”内入养着400余只各种孔雀。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观赏孔雀开屏, 孔雀群飞,孔雀觅食的壮观场面,聆听孔雀高傲的叫声,也可以买上一杯孔雀饲 料去和成群的孔雀合影留念,当一次“孔雀王子”或“孔雀公主”,享受大自然 所赐的“金玉良缘”。 最后一站是“衍生轩”这是孔雀的繁殖基地,孔雀喜群体生活。孔雀家庭组合实 行“一夫金妻制”,一般一只公孔雀和3-5只母孔雀组成一个“家庭”,在这里繁 衍了一代又一代孔雀。

    奇石岛

    奇石岛以奇石文化为基础,采集了自全国各地的景观石、象形石、抽象石、图像石、纹理石、生物石等六大类(从欣赏角度分类),计1000余件,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灵璧石是这里的主要奇石。岛上建有石艺馆、奇石盘等景观,千姿百态、风情万种,是一种高尚艺术的享受。

    鸟岛

    鸟岛是五龙岛景攻的生态旅游景点,形似小鸟的岛上,饲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飞禽、走禽、涉禽、水禽、猛禽等50余种6000余只。整个岛屿沉浸在一片鸟语花香之中。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名句在此得到了印证。
   
    岛上辟有百鸟园、珍鸟园、孔雀苑、猛禽园、笼鸟长廊、飞鸽广场和自然鸟群等赏鸟游览区。在小径上行走,你只在手上放些面包虫或鸟饲料,成群的八哥或其他鸟就会飞来啄食,让人领略到一促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乐趣无穷。在鸟岛的百鸟园喂鸟会使您真正享受到回归大自然的乐趣,而人鸟对话则会使您感到人与鸟的朋友亲情,激起人们爱鸟、护鸟的情感。此外,还有人鸟合影、观看竹筏鱼鹰捕鱼表演、群鸽嬉戏等参与性项目在等着你们。离开鸟岛前,与岛道个别,鹩哥、八哥会跟你说:“再见,欢迎再次光临!” 

    石林

    千岛湖畔有座奇美的石林,方园10平方公里,属迷宫式喀斯特溶岩地貌,由蓝玉坪、玳瑁岭以石狮为胜,西山坪石林旧称白云山,是千岛湖石林主要游览部份。区内群峰壁立,层峦叠嶂,蓝青色的石头平地拔起,如春笋,如树林,如城堡,如屋宇,如村寨,如大海扬波,如狂潮骤起,如群兽奔驰,如蛟龙腾空,如飞鸟展翅,如三军争战,硝烟腾空,人仰马翻,旌旗猎猎……有“华东第一石林”的美誉。是我国四大石林之一(另三大石林为云南路南石,四川兴文石林,福建大湖石林)。千岛湖石林多藤蔓植物,青藤缘石而上,有的穿石而过。这种藤石交缠的景观叫人惊喜不已,好事者将它叫做藤石缘。

    千岛湖石林景区,张良洞很具魅力。张良洞是一个不深的洞,与其说是洞,不如说是一道内凹的深坎,横长约五米,深约两米。内有一石桌,名棋盘石,是当年张良隐居此时,与其师黄石公下棋的地方。张良是汉代开国元勋,传说,他曾遇仙人黄石公。黄石公拿出一编《太公兵法》,授予他。黄石公说:“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张良将此书温习精熟后去投刘邦,终以此书的智慧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汉朝建立时,汉高祖刘邦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张良没有战功,如何赏?刘邦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于是,封张良为留侯。于是,张良成了历代谋臣的典范,“王者师”的旗帜。刘邦的那句“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也就成了千古名言。令人感到特别有意思的是,黄石公说他本是一块黄石。史载,张良十三年后到谷城寻师,真的发现了一块黄石,感叹不已。他死前,特意嘱与黄石并葬。
   
    千岛湖石林还有一个洞名曰琴音洞。洞门流出流水,呈小瀑布,声音清脆响亮,抑扬顿挫,如琴音悠扬。走进洞内,洞虽不大,但高、有天光射入,甚明亮。洞壁洁白,丰满而又光滑,疑若女性的肌肤。
   
    景区有很多肖形石,极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其中,比较明显且富有情趣的是:唐僧朝观音、猴王诵经、八戒探路、神龟驮经等。唐僧、观音是相距十数米的两座石峰,从侧面看,是很像唐僧与观凌晨的。早晨与傍晚,浴着霞光,两尊石像熠熠生辉,很是好看。

    三座桥

    两座水上浮桥和一座钢索悬桥是千岛湖中的一大特色。
   
    其中幸运桥全长230米,为国内跨度最大的水上浮桥,堪称中国之最,走过幸运桥定会使你走好运。
   
    鱼乐桥兼桥上观鱼和水上通道两大功能,该桥长120米,中间水池放养着几十种千岛湖的本地鱼,其中观鱼的乐趣自不待言。
   
    悬空的状元桥是一条钢索悬桥,有惊无险,人称“状元桥上走一走,高中状元就是我”。
 ============================================================================================ ============================================================================================  

泸沽湖


    在我国川滇交界的群山中镶嵌着一泓汪汪碧水,它就是被誉为“世外桃源”的泸沽湖。那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世所罕见的民族风情,使这翡翠般的世界,闪耀着古朴而神秘的光彩。

    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成的高原湖泊,海拔约2700米,面积近50平方公里。以湖心为界,西部属云南宁蒗县,东部属四川盐源县。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又像一个还在母体中的胚胎。泸沽湖平均深度40米,最深处93米,是云南仅次于抚仙湖的第二深水湖泊。由于处地偏僻,沪沽湖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水质特别纯净,那里的风光近乎原始的朴素美。

    泸沽湖由草海和亮海两部分组成。亮海如明镜一般透亮,波光粼粼,清潋幽深。草海有着丰茂密实似绿毯覆盖的水沼,透过晶莹的湖水,可以看到绿的、黄的和紫红色的小草。

    泸沽湖周围山峦起伏,像一围翠屏环护着它的珍宝。东北面是峭拔壁立的肖家火山,高3787米;西北是状如雄狮蹲踞的姆山,高3755米。湖东面有条山梁蜿蜒直下宛如苍龙汲饮甘泉,形成泸沽湖上一个美丽的半岛,它几乎将广阔的湖面分成两半。泸沽湖是川滇高原的鱼米之乡,田地丰饶,稻麦飘香,湖菱满塘,有趣的是,当地的牲口都在水中放牧,牧童赶着牛羊马在草海中觅食肥美的小鱼小虾和水草。

    泸沽湖内有5个岛屿,它们像一只只绿色的小船,漂浮在湖面上。最小的尼喜岛,只是一块长方形的岩石,上面布满灌木和青苔。位于西北部的奈络普岛,又叫永宁海堡,周长约里许。岛上有房屋的断垣残壁,据说原永宁土司在二三十年代,曾在此岛上建造过精美的别墅,可以依栏凭眺全湖风景。土司并非是第一批在这个岛上生活的人。在他建房时,就曾从地下挖出雕刻生动精美的石狮。乾隆时编纂的《永北府志》就将“泸沽三岛”列为胜景之一。谢秉肃的〈泸湖三岛〉诗云:“何处来三岛,苍茫翠色流。嶙峋吞海气,缥缈壮边陲。叠嶂临波动,连峰倒影浮。浦寒猿啸月,汀冷雁鸣秋。雨后烟鬟净,云中螺碧幽。乘槎如有约,即此是仙洲。”如今,湖畔没有楼台水榭,没有拱桥画航,有的只是蓝天、碧水、白云、轻鸥。

    泸沽湖里有一种原始的独木舟,细长形,用整根木头凿成,形似猪槽。传说很久以前,泸沽湖原是一片肥美的牧场,有个牧童在放牧时发现一条大鱼塞住了一个岩洞,牧童正饥饿难耐,便上前用刀割了一块鱼肉烧来吃。谁知第二天,那鱼身上被割处又长拢了。于是牧童天天割鱼当饭吃,连土司给的一点点粑粑都吃不完了。土司感到十分奇怪,以为牧童偷了他家食物,用皮鞭拷打牧童,逼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贪婪的土司想把这条神鱼占为已有,就派人去拉鱼,但怎么也拉不出。最后土司自己套上九头牯牛去拉,硬把那鱼拉出了洞。谁知,刹那间汹涌的洪水从岩洞中喷出,顷刻间就淹没了土地和村庄。只有一个正在喂猪的摩梭姑娘急中生智跳进了猪食槽,随波飘泊,死里逃生。据说,也就是摩梭人的祖先。独木剜成的猪槽船也一直沿用至今。这动人的传说,与西方广泛流传的人类初始的神话诺亚方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在泸沽湖周围居住着蒙、纳西、汉、藏、普米、傈僳、彝等民族。在云南境内以纳西族为主要民族,在四川境内则是忽必烈的传人蒙族为主。而真正使得泸沽湖名扬天下,吸引游人前来览胜探奇的是泸沽湖的子孙纳西族,他们的社会形态和婚姻习俗至今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特征。

    古老的民族

    纳西族

     纳西族,旧称摩梭族。据〈旧唐书·西南夷·东女国〉记载,我国隋唐时代,在雅砻江流域有个东女国,“东女国,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重妇人而轻丈夫”。泸沽湖地处古东女国南境,这一带的纳西族很可能是东女国的后裔。
   
    纳西族的房屋建筑相当别致,多系方木垛成的井幹式木楞房,以木片当瓦,板壁都显露着木料的本色,散发着一股大森林特有的芳香。木楞房有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作畜圈。房屋的内部结构为适应其母系原则而组成家庭的特点,有火塘所在的正室,为全家的中心。另有一幢小楼为“客房”,为青壮妇女与她们的“阿注”的居室。“阿注”,就是“密侣”。阿注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双方各大母亲家里生产和生活。夜晚,男子到有阿注关系的女子家偶居,暮去晨归。所生子女均由女方抚养,用母姓。双方没有经济上的往来。这种走婚形式,在时间上可长达数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天,只要女子闭门不纳,男子不再到女家走访,“阿注”关系也就结束了。在数量上,可与一二人结为“阿注”,也可以与更多的人偶居。结合自愿,解除容易。与此相适应,其家庭是由血缘为纽带的母系亲属组成,其世系财产由母系血统的成员继承,男子的身份是舅父或舅祖父,孩子不知自己的父亲是谁。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产管理上是主宰,享有很高的地位。如今,随着社会产往的增加,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在逐渐增多。阿注婚姻形态作为母系社会的“活化石”,对社会学家、民俗学家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对象,对旅游者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泸沽湖胜景

    戛姆山

    泸沽湖水美,泸沽湖岸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戛姆山为人们喜爱。这座山雄伟高大,状如雄狮在湖边蹲伏静息,狮头面湖,倾斜的横岭似阿是熟悉的人,还指得出口耳鼻眼,使人越看越觉维妙肖。人们常呼它为狮子山。认为山顶上茂密的森林是它的黑发,山腰上的白云是它头上的轻纱,泸沽湖是它的银面盆,五彩的永宁坝子是它的罗裙。
   
    当地传说,山上有一位“戛木”女神,她保护着山下各族人民的平安幸福,让百姓多子多孙,让姑娘健壮美丽,让庄稼茂盛,五畜兴旺。人们还传说,这位女神和摩梭妇女一样,有一个田山神做长期“阿注”,另有几个男山神做临时“阿注”。狮子山在环湖摩梭人心目中,是最美丽的山,也是一座神圣的山。他们在山脚为它建立神龛,视戛木女神为众神之首。每年阴历七月二十五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到狮子山、泸沽湖去赛马、游船、对歌、野餐、露宿。在活动中结交朋友,物色如意的“阿注”。摩梭人民将自己内心对一切美和善的追求,都凝聚和外化到狮子山和泸沽湖的自然美之中了。

    泸沽三岛

     200多年前的《永北府志》就将“泸沽三岛”列为胜景之一。人们往往慕名远道来游,这里绝妙的景致引起人们的惊叹。岛上是一个极佳的览胜之处,并可访问热情好客的摩梭村寨。

    从“摩梭山庄”乘独木舟,15分钟可到,从“摩梭之家”骑马或步行,约3小时可到,沿湖边走一走,可以欣赏泸沽湖的湖光山色。

    吉意溶洞

    吉意溶洞位于宁蒗县红桥乡,是泸沽湖附近最新探明的一个大溶洞,清翠的吉意河从村口东流,清山溪流,宛若画图。村中居住的,大都是摩梭人,村寨的北部是一条山辔,沿这个山脊上行数里,即可到达古意溶洞。
   
    吉意溶洞景观丰富,十分奇异,洞内宽敞,钟乳石林立,蔚为壮观,堪称地下迷宫。该洞全长1公里多,由主洞、上洞及众多的支洞组成。洞内最高处30多米,最宽20米,前后洞口穿越一座大山,整个溶洞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容数千人聚会,距前洞口约400米处有一清泉常年涌出,清澈能见游鱼。
   
    洞内景观有的若吊灯,有的似雄狮,有的如菩萨。有争奇斗艳的石花在石柱旁开放,有神话中的“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在闪闪发亮,满天星斗似的在大厅里,人物鸟兽虫鱼花草等应有尽有,造型逼真,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呈青褐色,有的呈金黄色,金碧辉煌。多数为立体状的石柱、石笋、石花或长于洞底,或倒挂空中。每逢清明时节,附近各民族群众到洞内一巨型观音像下烧香拜佛者甚多。 

    扎美寺

    扎美寺是宁蒗彝族自治县藏传佛教(黄教)寺院。它东面与噶木山遥相对应,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建筑雄伟壮丽,藏式庙宇分正殿、偏殿、禅房等。寺庙外围有东、西、南三扇门。正殿流光溢彩、气势恢弘,有三丈金佛通连偏殿,满寺佛光辉映、气势非凡。
   
    寺内壁画极富艺术性,各种宗教题材的绘画另人目不暇接,虽年代久远,但仍色调浓烈,充满了浓郁的印藏风格。

    湖畔民居 

    泸沽湖沿湖村落棋布,民房建筑风格奇特,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1米,宽0.17至0.26米不等。房屋一般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分正房、经堂或厢房,宿舍楼,也有人叫花楼,门楼,也称草楼。正房供家庭集体活动,是议事和炊事及祭祀场所。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楼上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楼下住单身男子或为客人住房。宿舍楼或花楼,主要供女子居住。门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摩梭人直到现在还沿袭着“走婚”的传统,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

    高山温泉

    高山温泉位于宁蒗县永宁乡,当地俗称“热水塘”。温泉水从挖都山脚岩缝间涌出,清澈异常,终年热气腾腾,蒸气弥漫,四季可浴。温泉坐落在一个祥和而宁静的山弯里,四周群山延绵,摩梭人、普米族的村寨依傍着群山,分布在公路沿线的山脚下。格姆山离你如此近,黛色的山峰和斑驳的灰岩清晰可辨。
   
    永宁温泉面积约50平方米,泉水恒温38℃,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天然浴场。因其泉水中含有硫化氢,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关节炎和皮肤病疗效显著。据传,该温泉最初位于永于乡西南,后因地壳运动而移至今天的位置。另据传说,永宁温泉最初的水温很高,滚沸的泉水可烫猪烫鸡,到后来,温度逐渐下降,而今其水温已最适宜人体浴洗。
   
    永宁乡政府到温泉的公路畅通无阻,旅客往来极为方便。沿途您可尽情观赏摩梭村寨及永宁坝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及动人的高原景色,将使您的旅途充满愉快。   
  ============================================================================================= =============================================================================================  广东从化温泉 从化温泉,在广东省从化县西北,距花城广州75公里,是广东省名传遐迩的风景区和疗养胜地。四面青山逶迤。远望群山如黛,莽莽苍苍,近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清碧如镜的流溪河蜿蜒其间,与两岸的密林交相辉映,愈发显得光彩照人。河东的大片荔枝林如一望无际的碧波,轻泛涟漪。河西的梅林花开之时,似空中升起的冉冉白云,轻柔洁净。在茂林修竹之间若隐若现的一幢幢亭台楼宇,临溪倒映,把这里的环境装点得格外雅致。

    在这如诗似画的风景中,还有更神奇、更壮丽的景色:一股股地下暗流,正带着地壳深处的热能,冲破层层岩石的阻碍,沿着曲折的岩石缝隙,一往无前地向上奔突,朝着这片绿意满盈的土地涌来,给人们带来融融暖意。

    温泉的发现较早,在清代编纂的《从化县志》中,已有该地“其水温热”的记载,但当时尚未开发利用。1931年底岭南大学的女教授冼玉曾撰文介绍该温泉。这才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初发现时,四处荒无人烟。但因温泉能治病疗疾,其知名度不断提高,故而一些富豪和显贵之人,纷纷前来此地修建私人别墅或疗养院。在半山腰上有一巨石,上刻有“天医处”三个大字,这大概是人们在大自然里接受“天医”后留下的纪念吧。

    从化温泉的闻名之处,不仅在于它奔涌于明山秀水之间,还在于它具有其他温泉少见的温沙浴。在流溪河的两岸,散布着一堆堆温软的细沙。人们可以随意在温沙里挖出一个“澡盆”,泉水便人沙底汩汩喷出。躺在“澡盆”里,若嫌太烫时,不妨就地从河里放入下结凉水,冷热可各取所需,方便之极。

    从化温泉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它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进行调节;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压稳定下降;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用它来淋浴或饮用,对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每年都有不少病患者,慕名前来疗养。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宝贵的温泉资源,当地人民已先后开掘了10多个新泉眼,这些泉眼,大多分布于河东岸,也有一部分从河心中涌出。泉水平均温度在30℃—40℃,最高的可达70℃,鸡蛋放进去不多时即可烫熟。因其水质清冽甘醇,游人们往往把它视为上乘饮料,除痛饮一番之外,还乐意带回家中给亲友们品尝。泉眼周围,均以混凝土筑成蓄水池,再用水管导入浴室。过去那种一度流行的温沙浴,如今渐渐地被现代文明方式所取代了。

    温泉区的露天泉眼,远望白雾蒙蒙,轻烟袅袅;近看河底细石晶莹,闪闪发光。温泉就从河底石罅中喷涌而出,激起沸珍串串,宛如明镜上滚动着的万斛珠玉,闪烁不定。

    温朱区的其他景致,同样令人神往。距温泉两以里处的香粉、飞虹、百丈飞涛等三处瀑布,更是分外引人入胜。

    长时期粉瀑在山麓石桥之下,长约丈余,又称小瀑布。水流曲折蜿蜒,四周岩石苍古有致。瀑布泻入深潭之时,溅起朵朵水花,碎若粉末,飘忽细密。轻风徐徐拂过,恰似香粉迎风,在苍松翠竹之中,显各格外娇怜可爱。这大概是其所以取名为香粉瀑的缘由吧。

    从香粉瀑前行二三里,就可看到悬挂在半山腰的飞虹瀑。飞虹瀑又名中瀑布。瀑布晶帘高挂,从岩石上倾泻下来,清莹壮美。激起的水花,凝成阵阵细雾。瀑布气势虽称不上雄伟,但它却有一个奇特的景象:当阳光和它成一定角度之时,上空就会同时出现几道色彩瑰丽的彩蓝天,五彩缤纷,气象万千。更为奇妙的是这里的“彩虹”会“追”人,你往东,它也往东,你若往西,它也往西,真可谓形影相随,一直要“追”到你远离之后。

    如果说香粉瀑与飞虹瀑的景色各具神韵,耐人寻味的话,那么,当你来到百丈飞瀑布面前,你一定会对它那慑人心魄的气势赞叹不已。

    从飞虹瀑拾级而上行至近山顶处,即可望见百丈飞涛。隔谷远眺,瀑布仿似银河倒悬,倾泻而下,近观则似万马奔腾,飞珠溅玉。有时淙淙嘈嘈,如秦朝潮带急雨;有时降降作吼,如雨前打闷雷。瀑布顶端有近人集苏东坡诗句的摩崖刻石“百丈飞涛泻漏天”,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字体遒劲有力,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从化温泉是一个绿色的海洋,百丈飞涛之上的天湖,更是绿得醉人。湖边峰挺峦秀,壑美谷幽。树木伸枝展臂,郁郁葱葱。该湖集雨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总库容1000多万立方米,为百丈飞涛大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站在天湖的大坝上,只见湖水浩渺,碧波轻荡,近水如玉,元宵不含烟。座座茶山,青翠欲滴,行行果树,婀娜多姿。天湖不仅是一处优美宁静的风景区,而且是一座以蓄水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养鱼等综合功能的水利工程。
    从化温泉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和修葺,景致愈加优美动人,将日益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 =============================================================================================  

鄱阳湖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将一个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的鄱阳湖呈现在世人眼中。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千百年来,鄱阳湖哺育着江西人民,也以她瑰丽的姿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长江像一条长藤,在其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处,挂系着一只南宽北狭的巨大宝葫芦,纵卧在长江的南岸、江西的北部,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烟波浩淼,碧波万顷,承纳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和饶河等五河之水,北注长江,汇入大海。一条条晶莹绵长的河流与星罗棋布的湖泊塘堰,构成了一个向心状的水网-鄱阳湖水系。

    鄱阳湖湖面范围北起湖口,南达三阳,长达110千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宽约70千米。南宽北狭,形似葫芦。葫芦的长颈是一条狭长的通往长江的港道。

    鄱阳湖湖面水位的涨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湖面的伸缩范围在1000千米左右。湖水最大量在3-7月份,这是由于江西境内春夏两季降水最多的缘故。秋冬两季,湖面可缩小1/7至1/6,仅剩几条航道,湖滩出露,绿草繁茂,形成坦荡的湖滨区,是冬候鸟的理想的越冬地。因而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部,就有一个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鞋山拾趣

    湖上风光在西鄱湖“葫芦颈”一带最佳。那里水深崖陡,美景天成。在“颈”的深处,北离湖口不远,碧波中突起一座小石岛,名为大孤山(亦称大姑山),与长江又一石岛——小孤山遥遥相对。这引起历代许多诗客的旅思,其中尤以唐人顾况的“大孤山远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小孤山》)最为深沉隽永。
   
    大孤山一头高一头低,远望似一只巨鞋浮于碧波之中,故又称“鞋山”。它高出湖面约70米,周长百余米,一峰耸峙,峻峭秀丽,古时有“蓬莱仙岛”之称。山上劲松挺拔,绿树葱郁,林中点缀着一座美丽的古代建筑——天花宫,殿宇雄伟,塑像辉煌,平日晨钟幕鼓,梵乐声声,令人飘飘欲仙。登山四顾,茫茫鄱湖云水和西面庐山秀色,悉在眼下。明代陈云德有诗赞道:“谁削青芙蓉,独插彭湖里。平分五老云,远挹九江水。日月共吞吐,烟霞互流徒。大力障狂澜,与天相终始。”
   
    关于湖岛鞋山,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渔夫叫胡青,他在湖上打渔时,与天界瑶池玉女大姑相遇,后来相爱成亲。此事被渔霸盛泰得知,即要抢大姑。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天将把大姑带走,盛泰乘机抓去胡青。大姑从天上丢下一只绣花鞋把盛泰一伙压住,这只绣花鞋便变做了鞋山。鞋山又名大姑山,其由来大概也出于此。    
   
   在鞋山的西南,有一伸入湖中的山嘴,嘴的前端有一块上大下小的孤立石墩,高约16米,墩粗11--12米,好像一只嘴向鄱阳、背依庐山、鼓噪蹲立于湖滩上的大青蛙。它与鞋山一样,都是湖浪“吞食”未完的“湖硅”。其向湖一面受波浪拍击,下部渐渐向内凹退,上部显得突出悬空在湖面上。远远望去,活像一只顶波送浪、跃跃欲试的青蛙,迎扑着湖中遥遥相对的鞋山,真乃栩栩如生。

    石钟神韵

    在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即湖口的东南岸,巍然耸立着石钟山。它虽然高不过5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登两山远眺,襟带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展现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云间峭峻峰”的独特景观,气势雄伟磅礴。
   
    双钟山中,著名的是下钟山,突兀峥荣,傲然屹立于长江鄱湖之滨,犹如一把锁挂在湖口“门”前,故有“江湖锁钥”之称。每到多事之秋,便成为兵家之争之地。承平之世,则游人不绝,成为游览胜境。山上亭阁玲珑,回廊曲折。这些建筑结构优美,布局变化如画。“江天一览亭”面临长江,“大雄宝殿”雄踞山巅,“锁江亭”、“浣香别墅”、“怀苏亭”、“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等皆因势构筑,上下错综,左右散布,曲径沟通,回廊相接,庭院穿插,花墙点缀,显得处处通幽,美不胜收。
   
    下钟山不仅人工园林优美,天然美景更引人入胜。山前长江的茫茫迷雾和滔滔江水把山的轮廓钩勒得格外嶙峋有致。若乘小船从石钟山脚下驶过,但见红岩壁立,岩壁上的青松直伸入天际,没入水中的岩石被浪涛拍打得玲珑剔透,一行行幽邃曲折的穴缝迎水而入,仿佛通向深深的远处。如登至山顶极目眺望,只见长江浩荡而来,一泻千里,鄱阳湖水万川归一,蜂拥而出。江、湖水的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流混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

    石钟山以其雄奇秀丽的景色,吸引着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了许多诗文题记。尤其是大文豪苏轼夜乘小船,泊于绝壁之下,探访石钟,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成为后来脍炙人口的佳篇名记。

    南山秀迹

    靠近都昌县的鄱阳湖中,有一挺拔秀丽的南山,像器宇轩昂的中流砥柱,,耸立在万顷碧波中。苏东坡曾慕名游南山,写下了《过都昌》的著名诗篇: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南山与都昌县城隔水相望,如今,在县城与南山之间,已筑起一道横贯鄱阳湖水面的石砌长堤。一虹长堤成坦途,人可安步到南山,再也不用感叹“水隔南山人不渡”了。
   
    南山的胜迹主要以野老岩和野老泉而载誉。据《都昌县志》记载:“野老岩、泉,在邑治南山上。相传汉时有老人处岩下,武帝南巡,欲举之,老人辞不出,后人因名其岩曰‘野老岩’。岩下有石罅,中出泉,甘洁清洌,虽大旱不枯。宋学士苏轼尝游此,悦其泉,乃于岩上刻‘野老泉’三字,自是泉与岩并知名于远近矣。”    

    在野老泉的近侧,有一状如圆椅的巨石,这就是“翻经台”。相传南北朝时著名文人谢灵运曾在这巨石上读过经书,因此得名。翻经台上侧有南山古寺,始建于唐代,原名“清隐寺”。宋代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改名为“清隐禅寺”。宋代著名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曾慕名来游南山,写下了《清隐禅院寺》。现存的屋宇,是明代嘉靖年间重建,又经清代重修。

    珍禽王国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鄱阳湖内的九个湖泊,总面积224平方公里。
   
    鄱阳湖属吞吐性湖泊。每年4至9月份汛期,湖水上涨,最大面积达4,600平方公里。这时鄱阳湖一片汪洋,水生生物鱼、虾、螺、蚌及水草大量繁殖。10月至立年3月为枯水期,水位大降,湖水面积减至50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大面积的湖滩、草洲、沼泽湿地、浅水湖泊。水退之后,水草、螺、蚌等便成为候鸟丰盛的食物。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从俄国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双候鸟,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直到立年暮(3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200多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2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以及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等,总数达4000只以上,1989年发现白鹤竟达2,600余只,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白鹤是珍禽中的珍禽,属于世界性稀少鸟类。她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达135厘米,通身羽毛洁白,只有翅的前端是黑色,故又称“黑袖鹤”。它有棕黄色长刀状的嘴,粉红色的长腿,是“一夫一妻”,长寿七十多岁,故被中国人神化为“仙鹤”,成了幸福吉祥的象征。
   
    白鹤以三只为一家族,这是因为一对成年白鹤每年产卵两枚。由于出生后的两只幼雏互相间不断地斗殴,直至强者消灭弱者方休,传说这是白鹤自身的一种淘汰方式,习惯过“独身子女”生活。这样,白鹤的父母便带着一只幼鹤飞越五千余公里,来到鄱阳湖越冬。每当晴空日丽,数以百计的白鹤从湖面腾空而起,一对对啼鸣追逐着起舞,有时,她们排成一字长蛇阵,长达1.2百米,其状如白衣仙女般优美动人。
   
    这里的其它珍禽还有白鹳、黑鹳、大鸨、小天鹅、白琵鹭、鸳鸯、鹈鹕、白额雁等珍稀鸟。    
   
   由于保护区内鸟类密集,时常可见“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美景。因此,这里成了中外游客冬季观鸟旅游的最佳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