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胸部原来这么大啊: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27:23
 “和平崛起”是大战略吗?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正迅速扩大。在国际社会眼中,不仅美国人在谈论G2,越来越多国际人士开始把中国看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大国。然而,中国似乎并没有做好去扮演世界级角色的准备。
  有学者认为,中国已有大战略,就是“和平崛起”(后改为“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

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

作者:郝雨凡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1-02-26  浏览:1378 显示全文     “和平崛起”是大战略吗?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正迅速扩大。在国际社会眼中,不仅美国人在谈论G2,越来越多国际人士开始把中国看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大国。然而,中国似乎并没有做好去扮演世界级角色的准备。
  有学者认为,中国已有大战略,就是“和平崛起”(后改为“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然而,“和谐世界” 只能被看作是终极的外交理想,可以被看作是早年和平共处思想的延续;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这一提法是基于“和平、合作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这一认识,可近年来中国外交面临的困难多是源于中国高速发展而引发别的国家猜疑和抵制所致。
  尽管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但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依旧保持警觉甚至敌意,我们的和平意愿并不能得到他国的认同和接受。与其向别国努力地解释,争取别国同意并接受我们的和平理念,不如尊重现实,承认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性和别国的不同利益,承认国与国之间利益经常是冲突的,以及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外交战略不能只在描述一种空泛的美好理想,必须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能够实实在在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大战略是什么?
  大战略是国家分配和使用所有工具(包括军事手段)以达到政策目标的艺术。大战略不仅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更要有战略对象或假想对手(甚至不只一个假想对手),还要有系统的思路(doctrine),以及步骤、方法和策略去帮助其达到战略目标。它虽然不是一门精确、刻板的“科学”,需要灵活地并不断重新审视和调整策略,但它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全局性设计。
  国家外交大战略首先是对外的,而不是对内约束自己行为的。它应该包含明确的对外目标定位(如塑造怎样的外部环境,对付怎样的主要对手,达到怎样的目的)、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如依赖的力量)。大战略虽较宏观和倾向于指导性,但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小国一般只能适应环境,但大国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营造和改变环境,并根据自己利益的变化来选择自己的战略,改变外部环境。中国的外交大战略应该是我国民族生存发展的各种利益在当今内外环境下产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汇总;其中,既包括对我们自身状况和问题的细致了解,又包括对长远民族利益的综合把握,也包括对国内国际可资利用的各种手段和资源的分析,以及对外部世界大趋势做出高屋建瓴并具有前瞻性的判断。
  不可忽视的是,国家利益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需要分类和排序中国的核心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还要能区分长期利益、中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以此决定应采取的全球大战略和与之配合的区域战略。
  首先,中国对以美国和西方为首的现存世界体系是否满意?如果想改变,希望改变成什么样子?对正在发生的国际格局变化和全球化以及区域化的趋势怎么看待?哪些对我有利,哪些又是应该防止的?维持现状也许对我们有利,但在一个动态的世界里,外交上的不作为不等于能够维持现状。学界和政策界应该开始讨论,未来30年中国要达到什么战略目标;美国对中国是威胁还是机会?如需对付美国的威胁,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哪些准备?怎样协调与周边和主要大国的关系?应该与哪些国家结成实质的战略联盟?应有怎样的海洋战略和太空战略与之配合?
  目前,我们仍然是现存国际体系的接受者(taker),而不是制定者(maker)。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外部世界的变化为我所用?怎样尽快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不要争做世界老二?做世界级领袖有什么好处?又需要多大的成本?关心经济利益的同时要不要投入资源去关心其它带有人类普遍性的全球问题?要坐稳世界老二应有怎样的配套战略?现阶段对美国霸权是批评还是接纳?对西方掌控的话语体系是参与还是挑战?是竞争还是贴近并附和?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是努力维持均势还是应该重点结盟?在亚洲是要地区稳定还是要区域领导权?对国际组织的变革呼声,是支持还是观望甚至抵制?要怎样改才对我有利?在制定大战略的时候,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考虑。
  显然,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的首要利益仍然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持政权和内部稳定,这几乎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这些基本利益是否已经得到保证,还是仍存在潜在威胁?如有威胁,来自何方?威胁多大?在何种条件下可能升级甚至爆发?
  除国家安全利益外,另一核心利益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国家安全不能脱离经济层面去思考,系统的对外经济大战略应是对外大战略的重要部分。我们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我们左右世界金融体系的能力却相当有限;应否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使其尽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由此产生的好处和风险是什么?中国加速融入国际金融体系,金融风险在哪里?美国加印钞票,我们怎么办?应该减持还是增持美国国债?应怎样参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对外大战略与国内发展战略密切相连,我们的产业结构和制造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虽然貌似“世界工厂”,但只占全球生产链条中一个受盘剥的下游位置,我们应怎样尽快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应有怎样的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战略?我们是能源消费大国,又应有怎样的能源战略才能保障日益增长的工业和民用需求?对西方的赶超更涉及人才的竞争,我们应有怎样的教育和人才战略?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我们更应前瞻性地考虑怎样在21世纪人类历史发展大潮中增加别国对我们的尊重。怎样增加中国的声望、信誉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要求我们不仅提升经济实力,还应提升社会公正、公共福利、人文关怀和全方位的社会治理水平。增加我们的软实力,不能简单地依靠全球汉语推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推介,还需要把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的总结提升到普世经验的层次。
  
  制订大战略迫在眉睫
  有一种意见认为,现阶段不宜制订大战略,因为可能引起国际社会不必要的紧张甚至恐慌。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以自身发展为主,不必制定大战略,摸着石头过河,只要定出大的总体目标(比如2050 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就行了,走一步看一步。但是,中国制不制订大战略,外界都会紧张,都会以为中南海早已有了大战略,都会继续猜测中国的战略意图。这样会增加我们发展的难度。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别人的顾虑而不做长远和通盘的战略设计和大场景的思考。90年代初,我们曾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 这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当时的外交策略, 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模糊战略”, 即“将来我要干什么,我不告诉你,我只是在争取时间”。这可能适应中国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外部环境和内政需要,并对缓解外部压力起到过权宜的作用。但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真实意图的猜疑。后来我们提出和平崛起,20年战略机遇期,实际上都加重了外界对中国意图的担忧。20年前中国实力还不够强大,国际社会的警觉尚不强烈, 但20年后的今天,国力如此强大的中国继续隐藏外交动机,就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打印  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