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芪胶囊 贵州:中国改革最大的失误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3:01:16
中国改革最大的失误在哪里?

2011-03-03 15:19:09

归档在 时政观察 | 浏览 22781 次 | 评论 64 条

 

长期以来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中国改革30多年,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也空前提高,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

然而,中国的老百姓在很多问题上并不满意。

对此,以往习惯的说法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但仔细想想,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30多年改革的成果,人民自然是享受到了,但他们应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吗?

住房、医疗、教育、下岗工人、农民工待遇、农村耕地大量流失以及贫富差距拉大等,这些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在改革中发生的,但这些问题的源头又在哪里?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确有失误,而最大的失误不在“教育”,而是GDP挂了帅,一味追求发展速度造成诸多方面失调和失衡。

改革前,中国太穷了,穷怕了。过去曾听说,革命老区有的人家只有一条裤子,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万里在安徽却亲眼见到这种情况,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改革了,中国不再搞“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目的就是要脱贫致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种动机和出发点,完全正确,也是搞社会主义的必然之举。

问题在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压倒一切,发展是为人民谋福祉,但发展是否又兼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使其最终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全部实惠呢?

现在回过头来看,失误恰恰就发生在这里。

为了发展,在工厂实行破产和买断,几十年为国家富强做出贡献的数千万产业工人,变成了“下岗者”,并流落到社会上。从道理上讲,他们是在为改革做出牺牲,但国家现在有钱了,是否考虑过对这些人有所安排和补偿?

为了发展,在个人几十年没有购房资金积累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取消了福利分房,居住问题完全实现市场化。在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开发中,房产商们借此机会大赚其钱,房地产业造就了多少富豪,老百姓却在高房价面前望房兴叹,买房难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发展,在教育和医疗方面也实行了市场化,看病难和因交不起高额学费而被迫辍学,成为一个新问题。老百姓不敢花钱,日常积攒就是要留着看病和孩子的教育,而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原本应由国家加大投入来解决,是社会福利的重要方面,也是改革应该让人民得到的实惠。

为了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城市化的高潮,农村耕地大量流失,而失地农民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在群体性上访事件中,这样的情况占据了相当比重。

此外,发展也成为政府官员显示“政绩”的主要标志。只要有了GDP,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污染都在所不惜,这种贻害子孙的作法,至今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凡此种种情况,都是GDP挂帅惹的祸。

中国不发展不行,发展不协调好各种关系不行,发展起来了不注重分配关系的调节更不行。“均贫富”在历朝历代都是个大问题,搞社会主义更是要注重共同富裕,而现在是“蛋糕”做大了,但贫富差距却越拉越大,也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要搞“价格闯关”,并对李先念等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老同志的意见不屑一顾,认为“你们过去搞的那一套过时了。”结果怎么样?老百姓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抢购”,抢得商场空空如也。

搞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允许失误甚至失败,但适时纠正失误又至关重要,这是避免犯更大错误的关键所在。

现在,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提出要切实解决好分配问题等,这些都是在纠偏。但如此清醒的对待改革失误并着力加以解决,毕竟来的晚了些,有些问题已经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不那么容易了。

有观点认为,“十二五”将是中国重要的转型期,国家将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把积累更多的用于改善民生和扩大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如能照此办理,当然是人民之幸,但从许多地方的发展规划看,GDP却依然居高不下,甚至高于国家计划的一倍还多,可见要让GDP交出“帅印”并不那么简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国的改革自然要不断深化,但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反思,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纠正主要失误着手,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发展,这将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执政者无疑应当慎重对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