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颗粒小孩用量:医学检查 相关参数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1:12:23
SG:尿比重;pH:尿酸碱度;LEU:尿白细胞酯酶;NIT:尿亚硝酸盐;PRO:尿蛋白;GLU:尿葡萄糖;KET:尿酮体;UBG:尿胆原;BIL:尿胆红素;ERY:尿红细胞;BLD:尿潜血。报告栏中:neg:阴性;norm:正常;0.75g/L:每升尿液中含0.75克被检物质;3mmol/L:每升尿液中含有3毫摩尔被检物质;2+:两个加号“++”;150/μL:每微升150个。尿常规化验单镜检部分:WBC:白细胞;RBC:红细胞;0-3/HP:每高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细胞或管型)0-3个;3~5/LP:每低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3~5个NTT是英文NITRITE的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是英文GLUCOSE的简写,代表糖,正常尿的糖为阴性。写做:GLU (-)

  PRO是英文PROTEIN的简写,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写做:PRO (-)

  BLD是英文BLOOD简写,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写做:BLD (-)

  KET是英文KETONE的简写,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写做:KET (-)

  BIL是英文BILIRUBIN的简写,代表胆红素;URO是URBILINOGEN的简写,代表尿胆元。BIL和URO是断定黄疸的二项指标,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的病因。

  LEU是英文LEUCOCYTE的简写,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NIT代表尿中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有关,如含量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结石或有尿路感染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结果平均为6.0。酸碱度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服用重碳酸盐和尿路感染等;酸碱度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GL U代表尿糖。正常结果为阴性。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脑肿瘤均可导致尿糖升高。

PRO代表尿蛋白。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微量。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肾淀粉病变、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及高热等。 BLD代表隐血。正常人尿隐血为阴性。

K ET代表酮体。正常结果为阴性。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为阳性,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饥饿、呕吐、腹泻时。

BIL代表胆红素。如果是阳性,提示黄疸,需进行检查。

WBC代表白细胞。正常结果为阴性,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

SG代表尿比重。尿比重增高可见于脱水、高热、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和糖尿病等;降低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等。

ERY代表尿红细胞。正常为阴性。如出现阳性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血友病或泌尿道肿瘤等。 UBG代表尿胆元。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在病毒性肝炎早期黄疸出现前,尿胆元增高,溶血性黄疸时呈阳性或强阳性,阻塞性黄疸也可出现阳性。 安长军摘自《老年报》黄秀清/文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 代表甘油三酯: 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 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 B。

  看化验单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应该是多少。现介绍一般情况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其次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再次,在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到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其中部分是由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原因所导致。最后就要从临床角度寻找原因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的临床意义:增加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 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ApoA、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最后需要说明,各个医疗单位由于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条件等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
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0 -5.5T/L 女:3.5-5.0T/L
红细胞比积 HCT 男: 40-50L/L 女:37-50L/L
血红蛋白 HG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2-92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27-3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11.9-16.8%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50G/L
血小板压积 PCT 1.2-3.1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6-14.6FL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14.4-18%
白细胞计数 WBC 4.0-10.0G/L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1.0-4.0G/L

淋巴细胞百分比 L 25-40%
中间细胞绝对值 MID 0.1-1.4G/L
中间细胞百分比 M 2.5-14%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GRAN 2.0-7.5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G 50-75%

注:T/L表示 百万个/每立方毫米 ,G/L 表示乘以10的9次方/L. 中间细胞(MID)(或中值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单核细胞及其它幼稚细胞等。
相关文章:
北京卫生信息网-血液检查.7302
生命之旅-如何看化验单(血液篇).7302

尿比重 SG 1.000~1.030

尿酸碱度 PH 5.0-9.0

葡萄糖 GLU norm
3mmol/L
6mmol/L
>18mmol/L 阴性(-)
+
++
+++
酮体 KET neg(正常)
1.5mmol/L
5mmol/L
15mmol/L 阴性:(-)
+
++
+++
亚硝酸盐 NIT neg(正常)
pos(阳性) 阴性(-)
阳性(+)
胆红素 BIL neg(正常)
18mmol/L
50mmol/L
100mmol/L 阴性(-)
+
++
+++
尿胆原 UBG norm
17mmol/L
70mmol/L
>140mmol/L 阴性(-)
+
++
+++
白血球 LEU neg(正常)
25leu/ul
75leu/l
500leu/ul 阴性(-)
+
++
+++
红血素 ERY neg(正常)
10Ery/ul
50Ery/ul
250Ery/ul 阴性:(-)
+
++
+++
蛋白质 PRO neg(正常)
0.3g/L
1.0g/L
5g/L 阴性:
+
++
+++
血液生化检查
检查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参考值 计量单位
谷丙转氨酶 ALT 0-40 U/L
谷草转氨酶 AST 0-40 U/L
磷酸肌酸激酶 CK 25-180 U/L
乳酸脱氢酶 LDH 110-250 U/L
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 95-215 U/L
碱性磷酸酶 ALP 20-110 U/L
淀粉酶 AMY 0-100 U/L
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8-50 U/L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MB 0-24 U/L
总蛋白 TP 60-80 G/L
白蛋白 ALB 35-55 G/L
球蛋白 GLO 1.0-3.5 G/DL
白蛋白/球蛋白 A/G 1.5-2.5
总胆红质 TBIL 1.7-18.8 μMOL/L
直接胆红质 DBIL 1.71-6.84 μMOL/L
血糖 GLU 3.6-6.2 MMOL/L
尿素氨 BUN 2.14-7.5 MMOL/L
肌酐 CRE 44-132 MMOL/L
尿酸 URIC 148.7-428.4 μMOL/L
钙 CA 2.25-2.75 MMOL/L
磷 IP 0.97-1.6 MMOL/L
总胆固醇 CHOL 2.9-6.0 MMOL/L
甘油三脂 TRIG 0.45-1.80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HDC-C 0.78-2.0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3.62 MMOL/L
载脂蛋白 AI APO AI 1.0-1.6 G/L
载脂蛋白 B APO B 0.55-1.05 G/L
磷脂 PL 1.45-2.85 G/L
血液流变学检查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全血粘度(ηb)
切变率 (230 1/S ;46 1/S; 5.75 1/S) (3.79-4.88mPa.S 5.19-6.70 mPa.S 8.20-13.14mPa.S)
血浆粘度(ηb) 1.197-1.631 mPa.S
红细胞比积(HCT) (42.52%-48.44%)
红细胞刚性指数 0.666-0.890
血液还原粘度[(ηb-1)/HCT] 7.615-10.536
低切变率下血液相对粘度 5.532-9.598
体外血栓形成(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 ( 7.5-23.7mm 、26.7-74.3mg 、 7.4-22.0mg)
血小板凝集率(PAgT) (42.0-68.0)%
血浆纤维蛋白原(FB) 2.00-4.00g/L
红细胞变形性(变形指数)切变率(500 1/S; 800 1/S) >49% ;>56%
心血管病有关检查项目(高血压、高血脂与心脏病)
检查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管紧张素Ⅰ AT-Ⅰ(P) 11~88ng/L 病理性降低:原发高血压 病理性升高:原发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血管紧张素Ⅱ AT-Ⅱ(P) 10-60ng/L 病理性降低:原发高血压 病理性升高:原发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血浆醛固醇 ALD 138~415pmol/L 增高:肾性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硬化等。
尿醛固酮 U-ALD 3~28nmol/24h 增高:恶性期肾性高血压
血浆儿茶酚胺 CA NE:276.5±81.3ng/L AD:102.7±60.4ng/L DA:155.3±73.5ng/L 可鉴别诊断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尿香草基苦杏仁酸 VMA 比色法:17.67-65.65μmol/24h 增高:嗜铬细胞瘤发作、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节细胞瘤、药物影响
尿17-羟皮质类固醇 17-OHCS 正丁醇抽提法:男:11-30μmol/24h 女:8.3-24.8μmol/24h 增高: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降低:肾上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肝硬化
尿17-酮类固醇 17-KS 比色法:男:27.7~51.9 μmol/24h 女:20.8~41.5 μmol/24h 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癌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硬变、糖尿病
内皮素 ET 50.8~75.8ng/L 增高:高血压、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糖尿病
血栓素A2 TXA2 80~180ng/L 增高:微血管病变,产生血栓
血清皮质醇 5~28μg/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尿酸 VA 男:0.21-0.44mmol/L 女:0.15-0.35mmol/L 增高:肾炎、白血病、骨髓瘤、恶性肿瘤
血清尿素氮 BUN 2.2~7.2mmol/L 增高: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低下、尿毒症等
内生肌肝清除率 CCR 1.3~1.7ml.S-1/1.73m(的2次方) 降低:肾功不全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成人:1.8~2.9n mol/L 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衰、肝炎、肝硬化
血清甲状腺素 T4 成人:65~155nmol/L 增高:甲状腺机能亢进;降低: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衰
血清钾 K 成人:3.5~5.0mmol/L 增高:肾功能衰竭;降低:心功能不全、服用利尿剂
血清钠 Na 135-145mmol/L 降低:肾炎、糖尿病
血清氯 Cl 96~108mmol/L 增高:代谢性酸中毒;降低:代谢性碱中毒
总胆固醇 TC 青年平均 4.14 mmol/L ;成人:<5.17mmol/L 增高:动脉粥状硬化、肾病综合症、糖尿病;降低: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感染
血清甘油三脂 TG 酶法:男0.27-1.69mmol/L 女:0.32-1.25mmol/L 增高:动脉粥状硬化、肾病综合症、糖尿病 ;降低:甲亢
血清总脂 TL 4~7g/L 增高:动脉粥状硬化、肾病综合症、糖尿病;降低:甲亢
过氧化脂 LPO 1.6-5.2nmol/L 增高: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
血清磷脂 PL 1.45-2.55g/L 增高:高血脂症、肾病综合症等;降低:甲亢等
脂蛋白(a) LP(a) 0-300mg/L 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血管病,显著增高易致冠心病
血清载脂蛋白AⅠ APO-AI 男:1.29±0.24g/L ;女:1.41±0.23g/L 增高:易患冠心病
血清载脂蛋白AⅡ APO-AⅡI 0.3-0.4g/L 正常:高血脂症Ⅱa、Ⅱb、Ⅲ、Ⅳ、Ⅴ型;降低:高血脂症Ⅰ型
血清载脂蛋白CⅡ APO-CⅡ 0.03~0.05g/L 正常:高血脂症Ⅱa型;增高:Ⅱb型;显著增高;Ⅰ、Ⅲ、Ⅳ、Ⅴ型
血清载脂蛋白CⅢ APO-CⅢ 0.08~0.12g/L 同APO-CⅡ
血清载脂蛋白E APO-E 0.03~0.06g/L 高血脂症Ⅱ型正常或增高;Ⅳ型:增高;Ⅰ、Ⅲ、Ⅴ型显著增高
血清载脂蛋白B APO-B 男:0.85±0.16g/L 女:0.82±0.15g/L 增高:易患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男:>1.03mmol/L 女:>1.16mmol/L 降低:预示冠心病的出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_C 成人<3.36mmol/L 增高:动脉硬化因素
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 0.3-0.9mmol/L 增高:心肌梗塞、糖尿病、甲亢等
蛋白电泳 SPE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一般成人 白蛋白 A :0.60-0.70;α1球蛋白:0.017-0.05;α2球蛋白:0.067-0.125;β球蛋白:0.083-0.163;γ球蛋白:0.107-0.20 用于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骨髓瘤
脂蛋白电泳 琼脂糖平板电泳法:α-脂蛋白:0.318±0.05;前β-脂蛋白:0.151±0.04;β-脂蛋白:0.531±0.05;乳糜微粒(-)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高血脂症、易患冠心病
肌酸激酶 CPK 动态法:25-200U/L 增高:心肌梗塞后、病毒性心肌炎、心绞痛、心包炎、脑膜炎
谷-丙转氨酶 ALT或GPT 速率法: 5~40U/L 增高:肝胆疾病、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
谷-草转氨酶 AST或GOT 酶法: 8~40U/L 增高:心肌梗塞时,肝病、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肾炎
乳酸脱氢酶 LDH 速率法: 40-100U/L 增高: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恶性肿瘤
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 80~220U/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指标
肌酸激酶MB同功酶 CPK-MB 琼脂糖电泳法:0~0.05 增高:心肌梗塞特异指标
肌酸激酶MM同功酶 CPK-MM CKMM1小于CKMM2 ;CKMM2小于CKMM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 LDH1:0.24-0.34 LDH2:0.35-0.44 LDH3:0.19-0.27 LDH4:0-0.05 LDH5:0-0.02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肾坏死、心力衰竭、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 WBC 自动血球仪:成人:(4.0-10.0)X(10的9次方)/L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尿毒症 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液流变学检查 冠心病、脑血栓、心肌梗塞等
恶性肿瘤相关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 AFP 血凝法:阴性(<1:10) 火箭电泳自显影法:<25μg/L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25μg/L 放免法: <30μg/L 升高:原发性肝癌;肝炎
癌胚抗原 CE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5μg/L 放射性免疫测定:<25μg/L 升高:原发性结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腺癌、肺癌、乳腺癌、泌尿系统肿瘤
血清粘蛋白 SM 改良Harris法: 20~40mg/L 增高: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肿瘤
β2 微球蛋白 β2-MG 血浆中浓度:1.0~2.6mg/L 尿中浓度: <370μg/24h 增高:出现癌细胞、肉瘤细胞等恶性肿瘤细胞时
血清铁蛋白 SF 男:15~200μg/L 女:12~150μg/L 升高: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
转铁蛋白 TRF 2.52-4.29g/L 降低:恶性肿瘤等
K、Y 轻链 KAM 、LAM 速率散射比浊法:K 5.74-12.76g/L ,λ 2.69-6.38g/L 多发性骨髓瘤、淋巴性白血病
铜兰蛋白 CER 250-630mg/L 增高:白血病、何杰金氏病
C 反应蛋白 CRP <8mg/L 明显增高:白血病及其他癌症
磷癌相关抗原 SCC <2.6μg/L 增高明显:食道癌、磷状上皮癌
组织多肽特异抗原 TPS <55U/L 增高:卵巢癌、肺癌等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10μg/L 增高:前列腺癌、前列腺炎轻度升高
肿瘤基因P53自身抗体 P53-Ab 阴性 肿瘤早期诊断,约20%肿瘤患者呈阳性
肿瘤抗原15-3 CA15-3 <28μg/L 增高:主要见于乳腺癌及其他癌症
肿瘤抗原125 CA125 <35μg/L 增高:主要见于卵巢癌及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癌等
大肠癌T亢原 GOS 阴性 阳性:见于大肠癌前病变及大肠腺癌
胃癌单克隆抗体 DIK 阴性 阳性:胃腺癌及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等
卵巢癌抗体 Ab26B11 阴性 阳性:卵巢癌
卵巢癌抗原 CP2 <35μ 升高:卵巢癌
糖类抗原50 CA50 <40μg/L 阳性率:胰腺癌(87%)、胆道癌(80%)、胆囊癌(80%)、原发肝癌(73%)、卵巢癌(50%)
糖类抗原72 CA72 <6μg/L 阳性率:卵巢癌(67%),结肠癌(47%)、直肠癌(45%)、胰腺癌(42%) 、乳腺癌(41%)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T ,GGT 动态法: 8-50U/L 升高:转移性肝癌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 圆盘电泳法、醋纤膜电泳法:LDH1:0.24-0.34 LDH2:0.35-0.44 LDH3:0.19-0.27 LDH4:0-0.05 LDH5:0-0.02 LDH2 ,LDH3增高:白血病
血清铁 Fe 亚铁嗪法:男:9-29μmol/L 女:20-27μmol/L 降低:恶性肿瘤
血清铜 Cu 原子吸收法:男:11-22μmol/L 女:12.6-24.3μmol/L 增高:恶性肿瘤
血清锌 Zn 原子吸收法:7.7-21.4μmol/L 降低:肝炎、肾炎
血清硒 Se 1.02-2.29 μmol/L 降低:见于各种癌症
血清总补体 CH50 单扩法: 75-160KU/L 增高:骨髓瘤 降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总胆红素 TBIL 改良J-G法:2.0-19μmol/L 增高:肝癌、胰头癌
直接胆红素 DBIL 改良J-G法:0-6.84 μmol/L 升高:肝癌、胰头癌
血液检查 各种癌
骨髓细胞检查 白血病、骨髓瘤
染色体分析(细胞遗传学) 特异性染色体畸变;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预后
细胞形态检查、病理组织检查 癌细胞鉴别、诊断及预后、治疗监测
尿病相关检查项目
检查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参考值 临床意义
血糖 GLU 葡萄糖氧化酶法:成人: 3.9~6.1 mmol/L (70~110mg/dl)(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11.1mmol/L(<200mg/dl) 升高:糖尿病
尿糖 U-Glu 酶法、试纸法、班氏法:(定性)阴性,班氏定量法:成人0.56-5.0 mmol/24h 阳性: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血糖3.9-6.2mmol/L 服糖一小时后血糖6.7-9.4 mmol/L 服糖二小时后血糖<11.1mmol/L 服糖三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各次血糖均为阴性 糖尿病:空腹时血糖超过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更高,并且维持血糖时间较长,尿中可检测出血糖
血清酮体 Ket 阴性 阳性:糖尿病酮症
尿酮体 U-Ket 试纸法:阴性 阳性:酮症酸中毒
血清胰岛素 INS RIA 法:5-25mU/L(空腹胰岛素) 降低:I型糖尿病
胰岛素释放试验 空腹:20±13.58mU/L 一小时:102.76±49.9mU/L 二小时:76.52±41.67mU/L(<200mU/L) 三小时:44.93±30.88mU/L 用于检测胰岛素的功能,将糖尿病分成I 型,II型
C肽 CP RIA法:成人4.0μg/L ;60岁男1.5-5.0μg/L ;60岁女:1.4-5.5μg/L 对于测定糖尿病的分型、估计胰岛素治疗效果有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 GHb 微粒层析法:0.036-0.068 糖化血红蛋白所占比例可反映测定前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白蛋白 GSP 1.6-2.6mmol/L 表示血糖平均水平
胰高血糖素 GLC 65-105μg/L 增高:血糖增高
胰岛素抗体 INS-A <5%为阴性 阳性:I型糖尿病
血清过氧化脂 LPO 1.6-5.2nmol/L 增高:糖尿病,动脉硬化、易诱发血栓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TSOD1:104.2±18.8g/L mn.SOD2 41.2±3.2g/L SOD是抗氧化酶、糖尿病人SOD减少,易发生微血管病变
血栓素 B2 TXB2 80~<μg/L 增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骨钙素 BGP 2-23 μg/L 降低:糖尿病胰岛素缺乏
血清学检查
C-反应蛋白(CRP)(血清学检查) 速率散射法:0.068-8.2 mg/L 单扩散法:〈10 mg /L
冷凝聚试验(CAggT)(血清学检查) 凝集法:<1:20
甲型肝炎抗原(HAVAg)(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放射免疫测定(RIA):阴性
甲型肝炎抗体lgM(HAVAb-lgM或抗-HAV.lgM)(血清学检查) 免疫电镜法:阴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澳抗)(HBsAg)(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或P/N <2.1 放射免疫法(RIA):<5 ng/ml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血清学检查) 酶标记法:阴性或P/N <2.1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或P/N<2.1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或抗-HBe)(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抑制率<50%为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抑制率<50%为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丙型肝炎抗体(HCV-Ab或抗-HCV)(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丁型肝炎抗原(HDAg)(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免疫斑点法:阴性
丁型肝炎抗体(HDAb)(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放射免疫法(RIA):阴性
戊型肝炎抗体(HEAb)(血清学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性
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球蛋白G(lgG)(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验) 单向琼脂扩散法:6-16g/L 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A(lgA)(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验) 单向琼脂扩散法:1-4 g/L 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验) 单向琼脂扩散法:0.5-3.5g /L 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E(lgE)(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验) ELISA法:0.1-0.9 mg/L 临床意义
血清免疫球蛋白D(lgD)(免疫学检查-免疫功能检验) ELISA法:0-80mg/L 临床意义
尿免疫球蛋白轻链测定(κ、λ)(免疫学检查) 速率散射比浊法:κ 5.74-12.76 g/L,λ 2.69-6.38 g/L;酶标法:κ抑制率<27%,λ抑制率<49% 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免疫学检查) 乳胶凝集试验:阴性;速率扩散法:≤20KIU/L 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免疫学检查) 间接荧光抗体法、IF-ANA法;阴性(≤1:5) 临床意义
血小板相关抗体lgG(PA lgG)(免疫学检查) ELISA法:阴性 临床意义
抗线粒体抗体(AMA)(免疫学检查) 间接荧光抗体法:阴性(≤1:5) 临床意义
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NA)(免疫学检查) 间接荧光抗体法:阴性(≤1:5)(当血清稀释度在1:10以下不出现荧光时为正常) 临床意义
红斑狼疮细胞(LEC)(免疫学检查) 全血脱纤维法:阴性 临床意义
抗平滑肌抗体(SMA)(免疫学检查) 间接荧光抗体法:阴性(≤1:10) 临床意义
抗Sm 抗体(A-Sm)(免疫学检查) 对流免疫电泳法:阴性
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总蛋白(TP)(血液生化检查) 双缩脲法、微量定氮法:60-80 g/L 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ALB)(血液生化检查) 溴甲酚绿法(BGG):35-55 g/L 临床意义
血清球蛋白(GLB)(血液生化检查) 计算法:20-30 g/L 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血液生化检查) 计算法:1.5-2.5:1 临床意义
血清肌红蛋白(SMb)(血液生化检查) RIA法:6-80 μg/L 临床意义
血清粘蛋白(SM)(血液生化检查) 改良Harris法,20-40mg/L 临床意义
血清α2-巨球蛋白(α2-MG)(血液生化检查) 免扩法:1.8-4.3 μmol/L(150-350mg/dl) 临床意义
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液生化检查) 血浆中浓度:1.0-2.6mg/L;尿中浓度;<370 μg/24小时 临床意义
血清铁蛋白(SF)(血液生化检查) 男15-200μg/L,女12-150μg/L 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电泳(SPE)(血液生化检查)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白蛋白A:0.60-0.70,α1球蛋白:0.017-0.05;α2球蛋白:0.067-0.125;β球蛋白:0.083-0.163;γ球蛋白:0.107-0.20 临床意义
血氨(NH3)(血液生化检查) 干化学比色法:13-57 μ mol/L(<74 μ mol/L) 临床意义
血清肌酐(CRE)(血液生化检查) 速率法:男0.8-1.2mg/dl,女0.6-0.9mg/dl 碱性苦味酸法:男:53-106 μmol/l 女:44-97 μ mol/L 临床意义
血清尿素氮(BUN)(血液生化检查) 尿素酶靛酚法:男2.89-7.85 m mol/L,女2.78-7.32 m mol/L 尿酶-钠氏试剂显色法:3.21-6.07 m mol/L 临床意义
血清尿酸(UA)(血液生化检查) 尿酸酶法:男0.21-0.44 m mol/L;女0.15-0.35 m mol/L
临床血液检查
红细胞计数(RBC)(血液检查) 男(4.2-5.5)X(10的12次方)/L,女(3.5-5.0)X(10的12次方)/L,儿童(6.0-7.0)X(10的12次方)/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Hb)(血液检查) 男120-160 g/L ,女 110-150 g/L ,儿童 180-190 g/L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RC)(血液检查) 成人(0.005-0.015)X(10的9次方)/L,新生儿(0.02-0.06)X(10的9次方)/L 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HCT)(血液检查) 温氏管法:男 0.40-0.50 女 0.37-0.48 毛细管法:男0.46±0.39;女0.42±0.05 临床意义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血液检查) 潘氏法:男 0-8mm/h;女0-12mm/h 魏氏法:男 0-15mm/h;女0-20mm/h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直径(MCD)(血液检查) 目测法:6-9μm(平均7.2μm)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液检查) 82-92 f1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液检查) 27-31 pg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液检查) 320-360g/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血液检查) 成人(4.0-10.0)X(10的9次方)/L;儿童(5.0-11.0)X(10的9次方)/L;新生儿(10.0-20.0)X(10的9次方)/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DC)(血液检查)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淋巴细胞(L):20-40%;单核细胞(M):3-8% 临床意义
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EOS)(血液检查) 溴甲酚紫法:(50-300)X(10的6次方)/L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PCT)(血液检查) 许氏法:(100-300)X(10的9次方)/L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BT)(血液检查) Duke法: 1-3分钟;lvy法 2-7分钟
乙肝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2、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的情况。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的代谢功能。
乙肝五项检查
  表面抗原(HBsAg)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    是否有保护性
  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е抗体(抗-HBe)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原(HBeAg)     +
  核心抗体(抗-HBc)    +
  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

  小三阳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体(抗-HBe)    +
  核心抗体(抗-HBc)   +
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
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另外γ-GT、ALP、5'-核苷酸(5'-NT)也是很敏感的反映胆汁淤积的酶类,它们的升高主要提示可能出现了胆道阻塞方面的疾病。

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它们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和GGT均升高,如果同时CHE降低者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另外CHE增高可见于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及脂肪肝。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此外,最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如果它们的血清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目前可以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值得提出的是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AFU以其对检出小肝癌的高敏感性,对预报肝硬变并发肝癌的高特异性,和与AFP测定的良好互补性,而越来越被公认为是肝癌诊断、随访和肝硬变监护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另外血清AFU活惟测定在某些转移性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或子宫癌之间有一些重叠,甚至在某些非肿瘤性疾患如肝硬化、慢性肝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也有轻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鉴别。

  另外在患有肝脏肿瘤时γ-GT、ALP、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5'-NT等也常常出现升高。

  肝功能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很强,加上目前尚无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包括范围广的肝功能检测方法,因而即使肝功能正常也不能排除肝脏病变。特别是在肝脏损害早期,许多患者肝功能试验结果正常,只有当肝脏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出现肝功能试验结果的异常。同时肝功能试验结果也会受实验技术、实验条件、试剂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肝功能试验结果应当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确定是否存在疾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和监测。

 

AFP 甲胎蛋白 ALP 碱性磷酸酶

ALD 酒精性肝病 ALT 丙氨酸转氨酶

AS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TP 三磷酸腺苷

CIV IV型胶原 DNA-P 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

EGF 表皮生长因子 ELA 酶免疫分析法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 GGT r-谷氨酰转肽酶

HA 透明质酸 HAV 甲型肝炎病毒

抗-HAV-IgM 甲型肝炎病毒IgM型抗体 抗-HVA-IgG 甲型肝炎病毒IgG型抗体

HVA-RNA 甲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AAg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

抗-HVA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HBV 乙型肝炎病毒

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 HBcAg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Anti-HBc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Anti-Hbe 乙型肝炎e抗体 Anti-HBs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xAg 乙型肝炎x抗原 抗-HBx 乙型肝炎x抗体

抗-HBc-IgM 乙型肝炎病毒IgM型核心抗体 抗-HBc-IgG 乙型肝炎病毒IgG型核心抗体

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CC 肝细胞肝癌

HCV 丙型肝炎病毒 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CAg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 抗-HCV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DV 丁型肝炎病毒 抗-HDV-IgM 丁型肝炎病毒IgM型抗体

抗-HDV-IgG 丁型肝炎病毒IgG型抗体 HDV-RNA 丁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DAg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Delta抗原) 抗-HDV 丁型肝炎病毒抗体

HEV 戊型肝炎病毒 HEV-RNA 戊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EAg 戊型肝炎病毒抗原 抗-HEV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

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V 庚型肝炎病毒

IFN 干扰素 IG 免疫球蛋白

IL 白细胞介素 LC 肝硬化

LDH 乳酸脱氢酶 LN 层粘连蛋白

MRI 磁共振成像 PBMC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CⅢ Ⅲ型前胶原 PCR 聚合酶链反应

PGI 前列环素 PHC 原发性肝癌

PIIIP 血清前胶原肽 RIA 放射免疫法

TBil 总胆红素 Tcho 总胆固醇

TG 甘油三脂 TGFβ1 转化生长因子β1

TNF 肿瘤坏死因子 TTV 经血传播病毒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简单易行的一种化验方法,它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的疾病,而且可以反映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下面介绍尿常规检查以前,先谈谈留尿做化验应该注意些什么。
收集尿液的时间:一般地说,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化验常规检查。但由于在一天内各次排出的尿量的多少,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并且受饮食及生理状态的影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最好用早晨第一次尿做化验,这是因为夜尿各种成分含量比较稳定。如果做尿内成分的定量测定,就要把24小时的尿都收集起来。
送化验检查的尿量:做尿常规检查一般为5-10毫升就够了。如果还要做尿比重测定,送检尿量不能少于50毫升。做24小时尿内成分测定,不用把所有的尿都带医院去,只要把24小时尿液混匀,量一下有多少毫升,把数记下来,取其中50毫升就够了。
收集尿量标本的方法:必须先准备好一个清洁的容器,把尿直接排到容器内。如妇女在月经期,不要把血混进去;还有妇女的白带、男性的前列腺液等非尿液成分带入尿内。如果做尿液细菌培养,要避免细菌污染,最好是导尿,一般采用中段尿,即先排出一段尿后再收集中间尿流的尿液,排入无菌管内送检。如留24小时尿,一般是从早晨6点算起,即6点时把尿排净不要,以后将尿都收集在一起,到第二天早晨6点排最后一次,这才是24小时的总尿量,用量器量后,记录其毫升数。
尿液标本的保存:有些尿成分的测定,需要新鲜尿,尿排出后立即送检,避免尿中成分改变。留24小时尿做成分测定(如尿蛋白定量),天热时宜放在阴凉低温处,天气炎热时,需加防腐剂。一般防腐剂采用甲,加入尿内,同于甲苯不溶在尿中,而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把尿液给盖起来,即可防止细菌生长。关验时,可从膜下层取出尿液做检查。
下面把尿常规检查的项目分介绍于下,说明正常情况和异常变化,以及临床意义。
1.颜色和味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其深浅度与尿量多少有关。异常变化有:
⑴粉红色或鲜红色 为血尿,说明尿里混有血液,称为肉眼血尿。尿液呈鲜红色、洗肉水样或呈红茶水样。一般在1升尿液中混有1~2毫升血液时,肉眼即可看出来,如尿中血液越多,尿色就更红,甚至可再现血尿,说明尿内血多的意思。
肉眼血尿常见于肾结核、肾或膀光肿瘤、泌尿系结等,肾炎发生肉眼血尿比较少见。
⑵棕色 其色如酱油样,多见于肝病或胆道有阻塞的疾病,如肝炎、输胆管结石、胰头癌压迫输胆总管等。病人可见有黄疸, 是由于大量胆红素返流入血从尿排出之故。
⑶乳白色混浊尿 有人发现自己尿发混,说尿里有蛋白,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蛋白质是溶于水的,在尿里有无蛋白是看不见的,尿呈乳白色或发混浊,见于以下情况:
丝虫病所致的乳糜尿:慢性期丝虫病的重要表现,见于南方丝虫病地区或到地病区的发现有乳糜尿也应考虑到此病。这是由于悄中含有大量脂肪微粒而呈乳状,称乳糜尿,其原因为丝虫在淋巴系统中引起反复炎症发作,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使腹部的淋巴管道或胸导管阻塞所致。另外,还见于腹腔结核,腹腔、腹膜后、纵隔等部位的肿瘤或转移癌,均可因压迫或阻塞腹腔淋巴道或胸导和而引起乳尿。或由于胸腹创伤,损伤腹腔淋巴道或胸导管也可造成乳糜尿。
尿中有盐类结晶:如尿中有大量磷酸盐,在碱性尿中易沉淀出来,使尿呈灰白色,特别是在冬季多见。此种尿加热后,如为磷酸盐可以溶解。泌尿系感染:尿内有大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上皮细胞等,也可使尿液混浊。
尿味,新鲜尿液带有一种芳香味,是由于尿里有挥发性酸之故。如放置时间久了,而有刺鼻的氨味,这是因为尿内的尿素分解释放出的氨。
2.酸碱度 新鲜尿多呈弱酸性反应。尿的酸碱度与饮食有关,如吃素食或蔬菜、水果过多时,可使尿呈碱性反应;吃肉食、蛋白质多时,尿则成酸性。一般情况下,尿液PH5~7这间。当酸中毒或碱中毒时,通常分别排酸性尿和碱性尿。病人可以买一小本石蕊试纸自己检查,撕下一小条试纸拈一下尿,观察颜色变化,如变红则为酸怀尿,变兰则为碱生尿。
3.尿量和比重 正常成年人每日的尿量平均为1500毫升,其量的多少与饮食、环境、气候、劳动等因素有关。但每天最少不能低于500毫升,才能溶解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约35~50克),通过尿排出体外,少于此数量,则会使代谢废物在体内潴留,甚至产生中毒症状。因此,把低于500毫升称为少尿,少于50毫升为无尿。每日多于2500毫升为多尿,如糖尿病、尿崩症,后者尿量可高达10升即10000毫升之多。
尿比重是用比重计进行测定的。以水的比重作为1.00,因为尿里含有体内代谢产物在内,所以尿的比重应该大于1。尿的比重一般与尿量多少成反比,即尿量少比重高,尿量多比重小。尿比重在24小时不同时间内排出的尿,其比重随生理情况而变化,波动在1.008~1.020这间,表示肾脏有稀释浓缩功能。如尿比重弯化很小或固定不变,是肾功不良表现,可进一步做稀释浓缩试验(见后)。
4.尿蛋白定性 正常人尿里是没有蛋白质的。这里所说的"没有"是指用一般方法化验检查不出来的,实际上尿里是有极微量的蛋白。如把昼夜24小时的尿收集起来,测一下蛋白质的量,大约为150毫克,称为"生理性蛋白尿",如在于150毫克,用一般方法能检查出来蛋白质,叫作"病理性蛋白尿"。现在人们能常说的蛋白尿,都是指病理性蛋白尿。
尿里出现蛋白质,不要是由于肾小球滤地过的多了,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所致。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好象筛子一样是一个滤过膜,正常情况下,只认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如白蛋白),分子量大的球蛋白不能不通过,当肾小球发炎等变化,孔隙变大了,结果大分子的蛋白质了漏出来,这叫作尿蛋白的"质",也就是看是否大分子的蛋白质也漏出来了,这嘱作尿蛋白是否有选择性。另外,就是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正常情况下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正常情况下或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过多,肾小管不能把它重吸收回来,也是产生蛋白尿的原因。
尿里发现了蛋白质主要反映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它是诊断肾炎或判断其是否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并非尿蛋白都是由肾炎引起的,也可以见于全身性疾病。
例如,发主烧、中毒、或休克、严重脱水、心力衰竭等使血循环发生障碍,造成肾缺血、缺氧,也可出现蛋白尿。另外,还有"体位性蛋白尿",多娄数由于直立后出现,卧床后就消失,所以也叫"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体弱消瘦的青少年,随着身体生长发育可自行消失,为良性蛋白尿。
尿蛋白还可见于妊娠和分娩以后,这时不要随便下肾炎的诊诊,可能是由于妊娠子宫压迫肾静脉影响肾血液循环,或是由于分娩时对肾脏的"激惹现象"造成的,一般在产后2~3个月就会消失。
尿蛋白的定性检查方法,病人在家里可以自己做,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⑴磺基水杨酸法 这是目前医院化验室常用的方法。
试剂的配制:称取磺基水杨酸3克,加蒸馏水至100毫升面配成3%磺基水杨酸溶液。配好的溶液要贮存在棕色瓶内,放在不见阳光的暗处保存,以免失效。
试验方法:取一个干净的玻璃试管,加入尿液2毫升左右,然后用滴和在尿上滴加试剂3~5滴,观察有无蛋白出现。根据混浊、沉定和凝固的程度不同,确定"+"(加号)的多少,从+ - →卅。判断的标准:
"-":减号为阴性,说明无蛋白。加入试剂后,尿液仍清晰,在黑色背景时,仍看不到浊表现。
"+-":加减号,代表尿里有微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白色轻度混浊,仅在黑色背景时可以看到。
"+":一个加号,代表尿里有中等到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白色轻度混浊,无絮状颗粒出现。
"#":2个加号,代表尿里有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明显白色沉淀。
"+++":3个加号,代表尿里有多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絮状白色沉淀。
"++++":4个加号,代表尿里有大量蛋白。加入试剂后,立刻出现凝固成块,似胶胨样。
⑵加热法 过去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常用的方法,现已被磺基水杨酸法代替。此法简单,不需要什么试剂。
方法:取一个玻璃试管,倒入被检查的尿液至三分之二处,加入2%酷酸或食醋数滴,用拇指和良指斜拿试管底部,放为焰上(如洒精灯)直接将试管上端的尿加热,经常转动试管,直到上段沸腾,观察有无混浊或出现沉淀凝固,根据程度按下述法判断加号。为了排除混浊不是由蛋白质引起的假阳性,应再加醋酸2~3滴或食醋10几滴,此时混浊不消失,则为阳性反应,说明是蛋白质。
⑶试纸法 试纸是一各预先由试剂厂制好的专门供尿蛋白定性试验用的试纸,在医药商店可以购买。该试纸用试剂药浸泡过,遇蛋白质显蓝色,并附有一个标准色板,根据所测出蓝色深浅与这对比。
方法比较简单,取一条试纸,浸入被检尿内,立即取出,约10~20分钟,观察有无蓝色显示。如无变化为阴性,显蓝色,即把所呈颜色;碱性尿液可出现假阳性,因此,在试验前先用石蕊试纸检查一下尿的酸碱度,如为碱性)在PH7.0以上),应先加几滴醋酸,使尿呈酸必再做。
以上的三种方法是尿蛋白定性检查,只说明尿内有无蛋白和相对多少,不能说出确切的量。如果要了解每天排出多少蛋白质,可以做定量测定,需要留24小时的尿液,做蛋白定量测定。
5.尿糖定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糖,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如悄糖检查为阳性,称为糖尿。
尿糖检查的原理是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当尿内有葡萄糖时,加入碱性铜试剂(蓝色)后加热煮热时,可以把碱性铜内的二价铜(Cu艹)还原成一价铜(Cu+),颜色由蓝变成棕红色。根据尿内葡萄糖的多少,则还原成一价铜的多少不一,而呈现不同深浅颜色,可估计尿糖的含量。
方法:取碱性铜5毫升,加热煮沸,如颜色不变,证明试剂可用,然后加尿液10滴,再加热,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判断尿糖加号多少,以估计大约葡萄糖的含量。
"一":仍为蓝色,表示尿内无糖。
"+":呈现绿色,为1个加号,表示尿内约有0.5%的葡萄糖。
"++":呈现黄绿色,为2个加号,表示尿内约含有1.0%的葡萄糖。
"+++":呈现黄红色,为3个加号,表示尿内约含有1~2%的葡萄糖。
"++++":呈现砖红色,为4个加号,表示尿内含葡萄糖在2%以上。
尿糖的检查有助糖尿病的诊断,以及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尿糖的情况,作为饮食控制量的参考。因此,糖尿病人都应备有碱性铜试剂,自己会烧尿糖并能判断结果。
6.显微镜下检查 尿液做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应先离心沉淀后,取沉渣放在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各种有形成分变化。
⑴红细胞 正常尿液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镜下可有0~2红细胞,如超过3 个则称为镜下血尿如镜下盾到红细胞很多,不好计数时,常在化验单报告上写红细胞稀布、密布或满视野,但肉眼看不到。
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系结石各肿瘤等。还可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也可引起血尿;泌尿系邻近器官如前列腺炎、急怀输卵管炎波及到尿道而引起血尿;全身性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系统红斑性狼疮等。
⑵白细胞和脓细胞 正常离心沉渣尿高倍镜下可有0~5个白细胞,多于5个为异常,表示有炎症。常见于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脓细胞为死亡破坏之白细胞,有时可成堆存在,化验报告有成堆脓细胞(球),也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⑶上皮细胞 尿内皮细胞增多也表示泌尿系有炎症。例如,圆形细胞多见于急性肾炎肾盂炎,此细胞来自尿道深层粘膜及肾小管病变处;尾形细胞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颈之上皮,表示这些部位炎症存在。
⑷管型 正常人的尿常规检查是没有管型的工极少发现(主要是透明管型)。如果尿检经常发现管型,为肾脏有病的一种表现。由于管型是在远端肾小管内由不同物质"铸造"而成的边缘光滑的圆状物体,好像由肾小管"模子"脱成随尿冲出来,管型可分为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状管型等。了解各种管型的形成和意义,有助于认识病理变化和治疗时参考。
透明管型:是单纯蛋白质在肾不管内凝固而成的。因为是一种变性的蛋白质,像凝固的蛋清一样透明,不含有其他成分。在尿蛋白多时,有利于透明管型的形成,如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另外,长期发烧、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缺血等也可见到。正常人偶尔在剧烈运动后,亦可见少许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是尿蛋白与经细胞在肾小管内凝固在一起而形成的。此管型常与镜下血尿同时存在。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管型:尿蛋白与脱落的上皮细胞凝固在一起而形成。管型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肾脏有感染性病变,常见于肾盂肾炎。
上皮细胞管型:尿蛋白与脱落的上皮细胞凝固在一起面形成 。由于炎症肾小和上皮细胞脱落与肾小管内蛋白质凝固混杂其中。常见于急性小球肾炎。
颗粒管型:为一种透明的蜡样形态,是由于尿蛋白在已经变形、增粗的远端肾小管内凝固而时间较久所形成的管型之分,后者常提示小和病变严重。可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硬化症等。
蜡状管型:为一种透明的蜡样形状,是由于尿蛋白在已经变形、增粗远端肾小管内凝固而时间较久所形成的管型。可见于严重肾小和变性坏死,如慢性肾炎的晚期。临订化验中比较少见。
⑸结晶 正常尿中可见一些盐类结晶,一般情况下无重要性,但对于泌尿系结石,有助于对结石万分的了解。尿内的无机盐随尿排出后,由于温度和酸碱度的变化,使溶解在尿中的无机盐随尿排出后,由于温度和酸盐度的变化 使溶解在尿中的无机相加结晶出来。如草酸和尿酸盐结晶多见于酸性尿小。服务磺胺药时,在酸性尿中亦可形成结晶,所以服务磺胺药的同时,常同服小苏打(碱性),并多饮水,以防出现磺胺结晶,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障碍或血尿。
⑹爱迪氏计数 也叫12小时尿沉渣计数。此项化验不属于尿常规检查项目,只有在临床怀疑肾脏有病变,而尿常规检查又不能肯定时,才采用12小时尿沉渣计数,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尿间断性排泄各种细胞及管型,而做12小时 尿液细胞定量计数,有助于诊断;同时在临床上做此试验还可以观察如肾盂肾炎等病情的演变、对治疗的反应等都有参考价值。如肾炎病人尿中偶有红细胞和管型,要是做爱迪氏计数,可在到定量的目的。
病人欲做此项化验检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2小时 尿液收集要准:人晚8点开始,行排一次尿弃掉,8点以后便开始留尿,至次日早晨8点,不管有无尿意都必须排一次尿,并和容器内,保证是12小时的尿。
从试验的当天早晨起,除正常饮食外,不再额外饮水或吃水果,以利于尿的浓给,一至于影响计数。
如夏天气候炎热,应把尿放在凉处,或在容器内加入10%甲醛1毫升左右防腐。
发性病人留尿时应洗净外阴部,防止白滞污染,影响细胞计数。
爱迪氏计数正常值:红细胞0~50万;白细胞及圆形上皮细胞低于100万;管型0~5000个。
在门诊就医,有时为了方便起见,也可以做3小时尿沉渣计数。正常值:每小时排出红细胞3~4,白细胞为7万~10万(女性可偏高,最高可在14万)。

血常规化验检查 返回
血常规检查是医院化验室三大常规之一。从耳垂或手指取一滴血,通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计数,可能反映身体的机状况。
1.红细胞 化验单上常用英文缩写成RBC。红细胞人们通常叫红血球。它的主要组成分是血红蛋白(其中包括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运输氧(O2)和二氧化碳(CO2)的工具,所从肺部吸入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运 输到全身个细胞,又把细胞内代谢产生的CO2装载上,随血液循环运到肺呼出体外,往返于肺与各细胞之间,一刻不停地工作着,它的减少,影响到O2和CO2的运输,使人体发生病理生理变化。
红细胞的多少,可以在显微镜下通过计数算出来,也可以用血红蛋白的含量多少表示。正常人红细胞的数目;男性(4.0~5.5)------X1012/L每立方毫米为400~550);女性(3.5~5.0)X1012/L(每立方毫米为350万~ 500万)。血红蛋白(简写为Hb)男性为120~160g/L(12~15克%),女性为110~140g/L(11~14克%)。
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有助于贫血诊断并判断其程度。
如:
轻度贫血:红细胞(4~3) X 1012/L(350万~ 500万),血红蛋白在120g/L(12克%)以下;
中度贫血:红细胞(3~2) X 1012/L(300万~ 200万),血红蛋白在90g/L(9克%)以下;
重度贫血:红细胞(2~1) X 1012/L(200万~ 5100万),血红蛋白在60g/L(6克%)以下;
严重盆血:红细胞1X 1012/L(100万),血红蛋白在30g/L(3克%)以下;
以上是根据男性女性不同,大致划了一下贫血程度判断的范围。但应注意,如有严重脱水,血液浓缩,测定结果会偏高,掩盖了贫血,要根据全而情况做出判断。
红细胞增多症临床不多见,可见于肺心病、高山病、是由于氧供应不够,身体偿性作用,使骨髓造血增多,通地增加红细胞运输工具来解决组织氧的供应问题。
2.白细胞 常用英文缩写字简写成WBC。白细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血球。是人体内的"卫兵",执行着一种防御功能,对外来的病原菌具有吞噬消灭的作用。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结构和性质分 为:嗜中性白细胞嗜酸笥白细胞、嗜硷性白细胞、单核白细胞、淋巴白细胞等,总称为白细胞。在不同疾病中,各种白细胞的变化不同,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白细胞总数:(4~10) X 109/L(4000~10000/mm3)。
嗜中性白细胞:也称粒性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60~70%,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一般炎症或感染白细胞总数增多,特别是中性白细胞增多最为明显,可占总数的80~90%。白细胞降低,多为病毒性感染、伤寒等病。如感染之初白细胞增多,表示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如突然降低,则表示感染严重或机体抵抗力太差,无有反应能力。
耆中性白细胞:也称粒性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60~70%,是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一般炎症或感染白细胞总数增多,特别是中性白细胞中胞增多最为明显,可占总数的80~90%。白细胞降低,多为病毒性感染、伤寒等病。如感染之初白细胞增多,表示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能力,如突然降低,则表示感染严重或机体抵抗力太差,无有反应能力。
嗜酸性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1~5%,它的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如哮喘病等)、寄生虫病(如蛔虫等)。
嗜硷性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有时找不到,所以为0~1%。
单核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2%,它的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约占25~30%,仅次于中性白细胞,在5岁以下儿童占的比例更高,可达50%左右。常见于结核病、百日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综上所述,在化验白细胞时,不仅需要总数,还应做分属(类),更有着鉴别诊断意义。
3.血小板 是三种细胞中最小的细胞,含也最少。正常人(100~300) X 109/L(每立方毫米为10万~ 30万),其数值因计数方法、机体状况不同差异较大。
血小板的机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促时止血和加速凝血。前者指的是血管破损而出血时,具有制止作用;后者是指血液加速凝固成块。因此,测定血小板数有助于出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诊断,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另外,在医院对要进行手术的病人,还常做了血和凝血时间,怕手术时出血不止。此试验也与血小板有关。
出血时间是指从刺破皮肤后开始出血至止血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3分钟。
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经过消毒后,从耳垂或手指处,刺破后让血自然流出,取一大滴血,滴在干净的玻片上,立刻记录时间。以后每隔半分钟用针挑动血滴一次,直到尖自血滴内能挑起较粗的血丝时为止,即为凝血时间。正常值2~8分钟。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化验方法之一。通过对粪便颜色、组成和性状,以及显微镜下检查有无寄生虫卵等致病菌,有助于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状态。
1.颜色 正常人粪便因含有粪胆素呈黄褐色;婴儿粪便呈金黄色。如呈下面的颜色,则为病理情况:
⑴粘液脓血便 见于肠道下段有炎症,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等。粪表面有鲜红色血,见于痔或肛门裂出血。
⑵柏油样黑便 粪便黑软有光泽,似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但注意与服铁剂或中药造成的黑便相鉴别。
⑶陶土样便 粪便白色如陶土样,由于胆道受阻,影响胆汁排入肠道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如胆道结石、胰头癌压迫输胆总管等。
2.显微镜下检查 主要检查各种寄生虫卵、红白细胞、脓球等。做粪便检查采标本时要注意从粪便表面不同部分及粪端采取,应从有粘液及带脓血便部分取样。
常见寄生虫卵有蛔虫、钩虫卵、鞭虫卵、蛲虫卵等。
红细胞出现,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结肠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
粪便中出现白细胞,见于肠炎,如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白细胞多于红细胞、如白细胞破裂成团堆集为脓细胞等。
3.隐血检查 此检查也称潜血试验或匿血试验。当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粪便外观无显著改变,显微镜检查也能证明有微量血,需要靠化学试验检查。
方法:取一个消毒棉棒,往上滴加1%联苯胺冰醋酸和3%过氧化氢溶液各1~2滴,然后用竹签挑取粪便少许,涂于上述棉棒上,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判断:无颜色变化为阴性反应。如出现蓝色为阳性,根据颜色出现快慢和深浅,将阳性结果可分为四级:
立即出现深蓝绿色者为(四个"+"加号)
半分钟出现者为 (三个"+"加号)
1分钟出现者为 (两个"+"加号)
2分钟出现者为 (一个"+"加号)
5分钟无颜色变化者为 ("-"减号)
此试验的意义,如为阳性结果见于少量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胃癌、钩虫病等。如连续做此试验检查,溃疡病经治疗好转或在稳定期期隐血试验转为阴性;胃癌时隐血试验为特续阳性。因此,隐血试验可作为溃疡病和胃癌相鉴别的一种简单方法。
做隐血试验时, 要注意其分因素的干扰。如,在服用铁剂、食用动物血、肝或瘦肉、大黄绿叶蔬菜等食物时,可出现假阳性。因此,欲做隐血试验,应禁食上述食物3天,然扣再做此检查。当然,粪便肉眼可见血迹或显微镜下 有红细胞者,则下需要做此试验。
肾功能检查 返回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排泄器官,而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泌作用,生成尿液以排泄代谢产生不少酸性物质,通过泌氢、泌氨、排钾等方式替换钠,达到排酸保碱的目的。因此,肾脏在调节酸碱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做肾功能检查,通过血液中某些物质的测定,了解体内物质代谢的情况,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肾功能检查,特别是需要闰人参加做试验,了解其原理和做法,对于做好试验,真实反映肾脏的情况非常重要。
1.内生肌酐清除率 要说明肌酐清除率,首先锋得说明什么是肌酐,然后再说它是怎么从肾脏排除的。
血液中的肌酐有两个来源:一是,从食物中吃入的蛋白质(特别是瘦肉)经消化由肠道吸收来的,称为外源性肌酐;二是,身体自身组织的蛋白质(如骨肉)不断新陈代谢由肌酸转变产生的,称为内生肌酐,所谓内生肌酐清除率就是指的这部分肌酐。正常人血中的肌酐含量为53~106μmol/L(0.6~1.2mg/dl)。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血肌酐不会升高,因为它被肾脏清除随尿排出。尿肌酐24小时排出的量平均为0.7~1.5克。
肌酐从肾脏排泄有一个特点,就是从肾小坏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从肾小管排泄。所以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测定肾小球功能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做此试验检查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做试验的前3天需吃低蛋白饮食,禁吃肉类。而内生肌酐在血液中的含量和24小时尿中的排泄量是相当恒定的。
⑵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由于肌肉的活动,产生过多的肌酐。
⑶要记24小时尿量,如在家里留尿最好是从早6点至次日天早6点,即早晨起床后6点时把尿排净以后就开始留尿,到第二天早晨6点再排最后一次尿,都集中在容器内,用量筒量一下,共有多少毫升,把此数记下来,然后用小瓶取50毫升尿送医院化验室,不需要把全部尿都带去。
⑷如夏天气温太高,注意把尿放阴凉处,或从医院取10%甲醛1毫升,加入盛尿的容器内,与尿混合作为防腐剂。
⑸第二天早晨不要吃早饭,带着留的尿,到医院化验室抽血,做血肌酐测定。
⑹量下自己的身主体重,以便根据血和尿所测定的肌酐数,用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
正常值:24小时内生肌酐的清除率的范围为80~120升(80~120升/24小时),或80~110毫升/分,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表示肾小球功能损伤,根据下降程度可分为:
轻度损伤:50~70毫升/分
中度损伤:31~50毫升/分
重度损伤:降低到20毫升/分以下
在临床上,有时单做血肌酐测定,当然不如肌酐清除率准确,但也可以反映肾小球的功状况。如血肌酐在106μmol/L(1.2mg/dl)以下,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可能正常,大于176.8μmol/L(2毫克%)多不正常。
2.酚经排泄试验(PSP) 酚红也叫酚磺酞,它是一种红色染料,特别是在碱性环境里更为明显。该染料不被体内组织器官吸收,注入血管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肾脏,几乎全部从肾小管排出。根据测定最早在尿里出现的时间,及在规定的2小时内排出总量的多少,就可作为肾功能的判断。因为它主要是由肾小管排出,所以酚经排泄试验是检查肾小管功能的一个试验。
到医院做此试验前应做好准备,最好先饮300~400毫升水,避免注射药后,排出的尿太少。试验开始,化验人员给受试者静脉注射1.0毫升酚红溶液(1个安瓿1.0毫升),量要准确,不能溢出静脉外,否则,量不足,计算排出理就少了。注射完后,受试者了要记住时间,与化验人员共同配合,以免错过时间。在15、30、60、120分钟,都要分别留尿,一共4次。每次尿液收集要全,不得丢失。另外,在此期音不要再饮水。要协助化验人员,标好每次尿的顺序号,不要弄颠倒,更不要弄洒了。
此方法简便易行,往静脉里注射点带有颜色的染料,然后就留四次尿,不增加什么痛苦,染料对身体又害。不需要什么仪器设备。
怎么判断结果是否正常呢?主要看排出的尿量,特别是每一次尿量,即注射酚红染料后,15分钟的尿本量应超过50毫升;其次,看酚红排出量,15分钟尿内酚红量应在25%以上,120分钟(即4次尿液)尿排出的量应达到600%以上。若15分钟排出量低于25%,或120分钟排出量低于55%,则表示肾功能不全。根据2小时排出的量多少,可判断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轻度受损:为40~55%;
中度受损:为29~39%;
重度受损:为11~24%;
极严重受损:为0~10%
此试验所表示肾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等。
3.尿浓缩一稀释试验 正常肾脏排尿能随着人体生理情况的变化,可排高比重的浓缩尿和低比重的稀释尿,这就是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浓缩一稀释试验是把稀释和浓缩两个试验结合在一起做的试验。它的优点是受检查的人不需 要强迫喝大量的水,了不需要限制饮水,与平日饮食一样。一次试验既可反映肾小球的功能(稀释试验),又可反映肾小管的功能(浓缩试验)。此试验不需要什么特殊仪器,只要有一个比重计就行了,病人家里自己也可以做。
试验做法:①受试者饮食照常,一日3餐最好定在早8点、中午12点、晚6点进行。②准备7个容器,记准留尿时间。从早8点将尿排空后开始留尿至晚8点,每隔2小时收集尿液一次,共6次尿标本,为白天尿。从晚8点至次日早晨8点把尿收集在一起,为夜尿。③测定以上7分尿液每份尿液的量和比重。分别填入下面的表格内,以便分析判断试验结果是否正常。


结果分析判断:主要从日夜的尿量和比重的不同来判断肾小球和肾小和的功能。白天吃饭、饮水和活动,尿量排出的多,比重应偏低,也就是稀释的尿;夜间睡觉不饮不食,处于安静状态,尿量排出的就少,比重应高,即排浓缩的尿。根据这个道理,可以判断肾功能是否异常。
肾功能正常结果是:①夜尿量在500毫升左右;与日尿量之比约为1:3或1:4。例如,24小时排2000毫升尿,夜尿量为500毫升,白天尿为1500毫升,即1:3,属于正常范围。②夜尿量比重应在1.018以上;日尿最高的一次比重在1.018或以上,与最低一次比重之差应不小于0.008~0.009。例如,最高一次比重为1.018,最低一次为1.009,二者之差为0.009。
肾功能异常表现:
①夜尿量超过750毫升,或夜尿量与日尿量相等,甚或超过日尿量。②日尿最高一次重低于1.018;与最低比重这差小于0.001~ 0.002,为肾功能不全之指征,或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也表示肾功能不全。
该试验方法简便,又能反映肾功能。由于观察尿量和比重,易受当天饮食水量的影响,也受天气冷热的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其结果并做比较,可以多次重复进行。
4.非蛋白氮(NPN)和血尿素氮(BUN)非蛋白氮,从字氨基酸、多肽、氨、胆经素等。大多数为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中以尿素氮数值的影响很大。目前化验室常用尿素氮的测定来代替非蛋白氮的测定。尿素氮,就是在化验单上简写的BUN。尿素是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脏合成。
血中非蛋白氮的正常值为14.3~25.0mmol/L(25~35mg/dl),尿素氮正常值为2.9~7.5mmol/L(8~21mg/dl)。当血中的非蛋白氮明显高于正常值时,叫作氮质血症。
非蛋白氮主要从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受损时,由于肾单位的损伤,肾上球滤过率减少,尿素、肌酐等清除率减低,致使用权些含氮的产物在体内蓄积而潴留,血中非蛋白含量增高。这种由于肾脏排队泄障碍而致的非蛋白氮增高,称为肾性氮或尿素氮不断升高,性氮质血症,表示肾功能不全。如非蛋白氮或尿素氮不断升高,常提示肾功能受损的进展,为尿毒症的预兆。
非蛋白氮或尿素氮的测定,一般做此试验检查都是用来测定肾功能的,但其增商也不一定代表云彩功能来全,还见于严重的广泛性烧伤,传染病急性期发高烧、缺氧等。

肝功能检查 返回
肝脏是人体重要器官,由于它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的合成、分解、分泌、排泄,以及解毒等功能),被比喻为体内的中心化验室。它的功能的多样性,带来了检查方法的多种性。目前已知,肝功能检查不下500多种。下面只能介绍一些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检查。
1.血清总蛋白及清球(A/G)之比 肝脏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非常旺盛的器官,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包括血浆中全部清蛋白(亦叫白蛋白)及部分球蛋白。如果肝脏有病,蛋白质合成障碍,清蛋白合成减少,可导致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清总蛋白包括清蛋白和球蛋白。但由于炎症,肝细胞破坏或抗原性改变,刺激免疫系统,而使丙种球蛋白增商, 时总蛋白可能变化不别测定清蛋白 与球蛋白的比值更有意义。
正常值:血清总蛋白64.0~83.0g/L(6.4~8.3g/dl)A/G 1.5~2.5。即清蛋白在正常时应该比球蛋白大1.5~2.5倍(平均为2倍)。如总蛋白为60g/L,清蛋白占40g/L,球蛋白为20g/L。
异常意义:总蛋白低于50g/L,或A/G比值小于1.25,提示肝功能异常;如A/G比值小于1,就是人们常说的A/G倒置(球蛋白大于清蛋白),表示肝功能严重受损。便应注意,在肾病或慢性肾炎肾病型时,血清总蛋白也降低,也会出现A/G倒置。
2.血清浊度和絮状试验 在正常人的情况下,从上述可知,血清中清蛋白比球蛋白多,清蛋白可以保护蛋白不与加入的某些化学试剂如硫酸锌、麝香草酚、脑磷脂一胆固醇等结合发生混浊或成絮状。如果血清中的蛋白与球蛋白由于肝炎发生了变化,再加入上述的试剂便结合发生沉淀或呈絮状,这就是常说的絮浊试验。医院常做的有四个:
⑴硫酸锌浊度试验(ZnTT)表示方法:用单位。正常值为2~12单位。意义与评价:出现增高多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如急性期后仍为阳性,常表示向慢性肝炎转化。
⑵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 表示方法;用单位。正常值为0~5单位。意义与评价:用于急性肝炎的诊断,维持时间较长。注意假阳性,如血脂地高(甘油三酯)可增加血清浊度。
⑶麝香草酚絮状试验(TFT) 表示方法:用 "+"、"-"号。正常值为(-)~(±)。随病变程度用+、"++"、"+++"、"++++"来表示。意义与评价:同TTT,但假阳性机会少。
⑷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CCFT) 表示方法:有"+"、"-"号表示。正常值为(-)。随病变程度用+、++、+++、++++来表示。
意义与评价:试验灵敏用于诊断急性肝炎是一个好的指标。送血化验检查宜新鲜,如放置一天,假阳性率增高。
3.甲种胎儿蛋白(甲胎蛋白)试验(AFP)表示方法:阴性或阳性。意义与评价:此试验是检查肝癌的一种方法。甲胎蛋白是哺乳动物在胚胎时期肝脏合成的,出生后则消失。当患肝癌时,肝脏又恢复了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或与恶性细胞相互作用,重新合成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阳性率可达到70~85%,用于普查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一个指标。
4.血清酶类检查 肝脏具有旺盛的代谢机能,含有丰富的酶类,当肝脏有病变时,肝细胞通透性增加,把酶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如转氨酶);或是由于胆道阻塞排泄障碍(如碱性磷酸酶)也可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下面重点介绍两个医院常做的酶。
⑴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表示方法为单位。正常值GPT为2~40单位;GOT为4~50单位。值得提出的是,现各医院都采用了改良的方法,因此各医院的正常不一样。
意义与评价:在急性肝炎黄疸出现前,是肝功能化验检查最早出现变化的指标,出现黄疸时阳性率100%。特别是GPT反映更为明显。当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GPT反映更为明显。当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GOT增高比GPT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转氨酶增高不仅见于肝炎,还见于急性胰腺炎、溃疡病、心肌梗塞、肌肉疾病、以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异烟肼、红霉素、呋喃坦丁等。
⑵碱性磷酸酶 (AKP)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儿童1.8~3.5μmol.S-1/L,成人0.5~15.3μmol.S-1/L(儿童106~213IU/L, 成人 32~92IU/L)。
意义与评价:有胆道阻塞疾病时明显增高,对无黄疸疑肝癌病人AKP活性增高,有助于肝癌的辅助诊断。但也要注意肝以外的疾病,如佝偻病、骨肉瘤、癌瘤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肠炎等均可增高。
5.有关胆色素代谢肝功能试验
⑴黄疸指数 利用血清胆红素本身的颜色与一种标准的颜色进行比较。正常值为4~6单位
意义:发现黄疸的良好指标。当肉眼看出黄疸时,黄疸指数在7~15单位,为隐性黄疸。如已见明显黄疸,黄疸指数在15单位以上。做此试验前,不要吃胡萝卜等有色素的物质,因为胡萝卜素可以影响黄疸指数。
⑵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凡登伯氏试验)此试验是检查血清中的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还是间接红素。直接反应阳性,表示肝内和胆道有阻塞,以与其他黄疸鉴别。间接反应阳性,表示为溶血性黄疸。
⑶尿三胆(胆红素、尿胆素、尿胆素原)试验 胆红素正常时为阴性,如尿中出现胆红素,表示肝内或胆道有阻塞。尿胆素原与尿胆素增多,见于溶血性黄疸;减少,见于阻塞性黄疸。
以上介绍了肝功能常做的几个肝功能试验,当病人拿到肝功能化验单时,要判断肝功能情况,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如①肝脏再生和代偿能力很强,所以肝功检查正常不等于肝细胞没有受损。动物实验证明,切除肝脏80%.肝功能试验仍正常。如肝功能异常,说肝脏有广泛性病变。②由于肝脏功能多种多样,某项肝功能检查正常,其他肝功能检查不一定正常。所以肝功能化验,一般都要同时做几项,不能凭单项化验就做出全面判断。③有的肝功能试验不是肝脏所特有,如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要考虑肝外疾病。④要排除试验的假阳性。

血液其他检查 返回
1.血糖测定 所谓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简称为血糖。正常人空腹时,血清葡萄糖含量为3.9~5.9mmol/L(70~105mg/dl)。
临床意义:血糖能维持相对恒定,此种平衡的维持不受多种激素的调节,特别是胰岛素、肾上腺素等更为密切。前者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如果胰岛素合成分泌不足,可使血糖升高,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后者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在情绪激动,交感神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称为情感性糖尿。
血糖升高:见于糖尿病。凡空腹血糖高于7.28mmol/L(130毫克%),称为高血糖。血糖高于 8.96mmol/L(160毫克%),则尿里可有糖出现,称为糖尿。
高血糖和糖尿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如有的人空腹血糖稍高或尿中偶尔有糖,疑似糖尿病,应该做糖耐量试验。即被试验者,在早晨空腹抽血测空腹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100克葡萄糖(或按每公公斤体重1.75克计算),每隔30、60、120分钟分别测定血糖一次。正常人在食入大量糖后,血糖在30分钟或60分钟升高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一般在120分钟恢复到正常水平。如为糖尿病患者,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急剧上升,120分钟后仍高于正常,可作为隐性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降低:如血糖低于3.36mmol/L(60毫克%),称为低血糖,见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肝硬化病,长期饥饿及糖供给不足等。可出现低血糖昏迷。
2.血脂测定 血脂是指血浆中所含脂类的总称。其中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磷脂和自由脂肪酸。大家都知道,脂类是不溶于水的,血脂在血浆中并不是以游离形式存在,而是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所以高脂血症也称高脂蛋白血症。正常人血脂含量如下。
甘油三酯:0.22~1.2mmol/L(20~110mg/dl
总胆固醇:2.9~6.0mmol/L(110~230mg/dl)
磷脂:1.7~3.2mmol/L(130~250mg/dl)
自由脂肪酸;0.3~0.9mmol/L(8~25mg/dl)
血脂的含量波动很大,加之方法不同,各医院测定的数值很不一致。
β-脂蛋白:也是目前常测定的血脂内容,也称低密度脂蛋白,其中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因此,所测结果与胆固醇是平行的。正常值<7g/L(700mg/dl)
a-脂蛋白:也称高密度脂蛋白,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其次是胆固醇。正常值为β-脂蛋白增高意义与胆固醇增高相同;a-脂蛋白却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3.血无机盐的测定 血中钠、钾、氯、钙、磷、镁等的测定,对于诊断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有重要意义。
⑴钠 血钠的正常含量为142mmol/L(135~145mmol/L)。血钠增高可造成水肿,血钠低可见于脱水。
⑵钾 血钾正常值为4.1~5.6mmol/L。高血钾可使心跳缓慢、肌肉酸痛;低血钾可使心律不齐、心慌、四肢无力、腹胀、食欲不振等。
⑶氯 正常血氯103mmol/L。一般情况下,血氯增高表示有酸中毒,血氯降低表示有碱中毒。
⑷钙 正常血钙为2.2~2.7mmol/L(8.8~10.8mg/dl)。常用于佝偻病或其他疑有低钙的疾病检查的指标。血钙过低,可发生手足抽搐。
⑸磷 血磷为0.8~31.45mmol/L(2.7~4.5mg/dl)。常与血钙同时测定,说明钙磷代谢情况。
⑹镁 血镁为0.8~1.2mmol/L(2~3mg/dl)。血镁降低的临床表现与低钾相似。如食欲振、恶心、呕吐、嗜睡、四肢震颤、眩晕、心动过速、期外收缩等。